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详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5 个生字,会写“旅、咱、怜、救、命、拼" 6 个生字,会写旅行、草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弄清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图,掌握反刍知识。
重难点:1. 会认会写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1-7 自然段体会意想不到和快乐。
2. 会画出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线路图。
教法学法:演示法、指导、点拨、合作交流一、以情入境,激发兴趣情境导入:教师以温暖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于冒险与友情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那片翠绿的草地,与两位好朋友红头和青头一起玩耍的场景。
生字学习:在讲述中自然引出“旅”字的学习,采用窦桂梅老师倡导的“字理识字"法,讲解“旅”字的演变和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体会书写的美感,随后指导书写。
课题揭示:在学生对“旅行"充满向往时,教师巧妙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问:“红头怎么会跑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呢?它的旅行会是什么样的呢?”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学提示:给出明确的自学任务,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尝试解决两个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来的?又是怎样旅行的?”2.合作交流:学生独立阅读后,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横线画出关键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三、深入研读:探究原因,体验情感1. 意外发生:情境再现:通过多媒体展示红头被大黄牛吞下的惊险一幕,引导学生体会“意想不到"的情感。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祸从天降”的紧张感,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展示读、生生互评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话品读:分角色朗读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体会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玩耍时的快乐,为后文的紧张气氛做铺垫。
2. 旅行过程:线路图绘制: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尝试绘制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图,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9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详案

29、在牛肚子里旅行教课目的:⒈学会 6 个生字:蟋蟀、嚼、贮、咽、蹭“,理解有关词语,划分”惊险、危险“的意思。
⒉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试试依据提示归纳小节的主要意思。
⒊能经过读文本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大概认识牛胃的特别结构及功能。
教课要点:运用适合的方法理解文中要点词句;依据提示归纳小节的主要意思。
教课难点:认识牛胃的特别结构及功能。
教课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揭露课题。
⒈出示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儿童用它来斗仗。
⑴读谜语⑵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⑶出示蟋蟀图片,学习“蟋、蟀”生字,要点指导“蟀”的字形。
今日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 ,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此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⒉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⒈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虑: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⒉沟通。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㈠学习 1~7 节⒈经过朗诵,大家都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由,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的?(第 7 节)⒉轻声读读第 7 小节,依据提示精练地谈谈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由。
...出示:红头和草一同被。
⒊指名沟通⒋引读:红头和青头(快乐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静静地躲在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青头)。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边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忽然低下头去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同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指引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忽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领会红头的措手不及。
)㈡学习 8~18 节⒈感觉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受。
过渡: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同进入了牛的嘴巴里,他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碰到哪些危险呢?⑴默读 8~18 节,用“———”划出描绘红头的句子。
⑵沟通并出示句子:“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死叫起来。
《在牛肚子里旅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角色语言;2.认识牛“反刍"的生活习性;3.说出对“朋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认识牛“反刍"的生活习性;说出对“朋友”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任务一:找到故事中的知识活动1:发现科普童话特点这一单元是童话单元。
《在牛肚子里旅行》和其他几篇童话故事不太一样,这是一篇科普童话。
我们读过许多科普童话,这一类科普童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能发现?手握虚拳,透过拳眼看世界,发现世界的不同,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
活动2:找出故事中的知识1.《在牛肚子里旅行》中有三个角色:青头、红头和牛。
故事藏着关于谁的科学知识?关于牛的科学知识藏在青头说的话里。
请你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找:青头说的哪些话里藏着关于牛的科学知识?2.读懂三句话中藏着的科学知识了吗?请你完成学习单。
3.如果红头被其他动物吃进嘴里,比如老虎、狮子,还有得救的希望吗?谁来连起来说一说,红头被大黄牛卷进嘴里,为什么还有得救的希望?4.小结:作家根据牛吃草时会反刍的科学知识,创造出一个有惊无险的童话故事。
科普童话故事里,一定有科学知识的依据;读科普童话故事,我们能收获许多科学知识。
任务二:读懂“朋友"的含义活动1:分角色朗读1.同桌练习读。
红头被一头大黄牛卷进嘴里,为什么还能平安脱险?除了牛“反刍”的习性给了红头得救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好朋友:青头。
《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故事讲的其实是意外发生时一对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课文的7—21 自然段,一位同学读红头的话,位同学读青头的话。
其他的话两个人一起读。
提示:读人物语言一定要读出人物的心情,表现出人物当时的样子。
2.师生合作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
活动2:找“朋友"表现1.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小组讨论交流。
2.读了这个故事,你认识到什么叫“朋友"?请你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在牛肚子里旅行》。
内容详细讲述了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奇妙冒险,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牛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链等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认识牛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牛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食物链的概念。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牛的消化系统模型、食物链图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的肚子,引导学生猜测这些肚子属于哪些动物,引出本节课主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关注牛的消化系统和小蟋蟀的冒险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故事内容,讲解牛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食物链。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简述牛的消化系统。
(2)画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5. 小组讨论(5分钟)(1)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冒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食物链中的生物是如何相互制约的?六、板书设计1. 牛的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 食物链:草→ 蚂蚁→ 鸟→ 猫头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2)根据故事内容和所学知识,绘制一幅牛的消化系统图。
2. 答案:(1)故事内容见教材。
(2)牛的消化系统图见教材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牛的消化系统和食物链,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读出相应的语气。
并体会青头与红头当时的心情。
2、读懂童话故事,感悟青头和红头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点:体会青头是怎样鼓励和帮助红头的。
教学难点:感悟红头和青头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1、认读词语吞进胃口答应笑眯眯悲哀眼泪牙齿一骨碌救命旅行细嚼慢咽2、回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到了牛肚子里?二、精读课文,感悟友情?1、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文中主人公青头和红头是什关系?2、默读课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3、交流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角色朗读,体会心情1、自读课文8—一qi段,用横线画出红头说的话、曲线画出青头说的话,读一读并想想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3、指导朗读红头说的话。
出示前两句:“救命啊!救命啊!”“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指名读,说说你这时心情怎样?你听出来什么样的心情?试着读一读。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
出示三四句:“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指名读,说说你这时心情怎样?我们从那也能看出这样的心情?(提示语),再指名读。
男女生读。
齐读红头说的话,这是一场的旅行,红头能成功脱险与谁有关?4、指导朗读青头说的话(1)读第一句,读出着急。
(2)指导读第二句,这句用什么语气来读(关心、难过、担忧),了解重要的话要先说,青头说的话要沉稳大声。
全班齐读前两句话。
(3)第三句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镇定、鼓励)男生读(4)这句要重读哪里?女生读。
(5)读到这里,你觉得青头是一只的小蟋蟀。
5、教师引读学习18段,体会青头的勇敢及为了朋友的奋不顾身。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帮红头给青头发微信。
2、总结: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朋友之间要团结、互相帮助。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教学内容《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15 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3 个生字。
能准确读写词语,提升识字写字能力。
2. 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情感感悟能力。
5. 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教学重点1. 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感受友谊的珍贵。
教学难点1. 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如播放牛吃草的视频、展示牛胃的图片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法: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
3.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收集牛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教学工具。
3.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牛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引发学生对旅行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都去过哪些地方旅行呢?(学生回答:我去过海边旅行,那里的风景很美;我去过山区旅行,那里的空气很清新。
)旅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生活。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特别的课文,题目是《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2. 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1】篇〗本课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2.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找出相关词句,体会真挚友情。
1.默读课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根据表格提示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3.小结交流回顾青头言行。
(1)当红头被牛吞到嘴里拼命喊救命时,青头是怎么做的?(2)当红头被吞进肚子里害怕的哭起来时,青头是怎么安慰他的?(3)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鼓励它的?(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一动不动了,青头又是怎么做的?4.教师小结: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二、借助路线图讲故事1.学生交流回顾路线图,2.学生说说讲故事和读课文的区别(比如:不用跟课文一模一样,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引导学生关注红头和青头动作及心情变化的词语等。
)3.师生合作讲故事。
(由扶到放)4学生抓住“关键词”练习讲故事。
5.同桌之间互相讲故事。
6.汇报展示三、作业:回家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024年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
该文详细描述了一只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历程,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小蟋蟀勇敢、智慧的品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蟋蟀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勇敢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3.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强调勇敢、智慧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2. 重点词语:勇敢、智慧、旅行、牛肚子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2. 答案: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复述旅行过程,注意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勇敢、智慧的故事,提高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⒈学会6个生字:蟋蟀、嚼、贮、咽、蹭“,理解相关词语,区分”惊险、危险“的意思。
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⒊能通过读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教学重点:
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⒈出示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来斗仗。
⑴读谜语
⑵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
⑶出示蟋蟀图片,学习“蟋、蟀”生字,重点指导“蟀”的字形。
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⒉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⒈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
⒉交流。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㈠学习1~7节
⒈通过朗读,大家都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的?(第7节)
⒉轻声读读第7小节,根据提示简练地
...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出示:红头和草一起被。
⒊指名交流
⒋引读:
红头和青头(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青头)。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去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引导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体会红头的猝不及防。
)
㈡学习8~18节
⒈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
过渡: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进入了牛的嘴巴里,他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⑴默读8~18节,用“———”划出描写红头的句子。
⑵交流并出示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
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
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明,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⑶指名交流: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媒体出示图片,教师在图上用箭头标出所经地点。
⑷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请仔细品读句子,用下面的填空说一说:
当我和草突然被牛吃到嘴巴里时,感到;我在牛的嘴巴里,吓得我;我的身子随着草慢慢蠕动,又进了牛的肚子,这里,我。
我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迷迷糊糊中,我眼前
一亮,原来我又回到了牛的嘴巴,我想:,可是我已经。
最后随着牛大吼一声,我和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⑸辨析“旅行”和“旅游”词义。
⒉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及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机智。
过渡:红头在牛肚子了里真是危险重重,稍不留神就会失去生命。
但最终却安然无恙地从牛肚里出来了,这可多亏了——青头的帮助。
那么小小的青头是如何救出红头的呢?
⑴出示9、11、13、15、17小节,学生轻声朗读,说说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
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听我说,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⑵指名交流
▲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
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①引导学生从“一下子、顾不得,一骨碌”感受青头的着急。
②指导朗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听我说,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①随机理解“贮藏、消化”。
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并读出语气。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①随机理解“细嚼慢咽”,并指导“嚼”的字形。
②着重指导朗读“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了解青头拥有丰富的知识并懂得运用知识
①青头正因为拥有丰富的知识才救出了自己的朋友,默读11、13、15小节,请你选择一节用下面的句子说说看!
青头告诉红头。
(什么)
②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概括,并适时简要介绍“反刍现象”。
⒊教师引读重点语句,并小结。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大声喊……;红头和草一起进了牛肚子,青头又隔着牛肚皮对红头说……;红头感到非常悲哀,青头鼓励道……
㈢学习19~20节,总结全文,理解主旨。
⒈想象说话: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他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⒉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⒊布置作业: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29 在牛肚子里
....旅行
误入求救
用知识巧救
红头青头
真诚地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