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知识总复习整理.doc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科学》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种子发芽需要的必须条件:一定的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2、食物链中,生产者一般指________,消费者一般指________。

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

3、生态系统指自然界中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4、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际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5、影子的大小和物体与________之间的距离有关。

距离越近,影子越大;距离越远,影子越小。

而影子的形状则与________的角度有关。

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倍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也叫反光,它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7、科学家利用光反射的远离精确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4430 千米。

8、利用反射原理: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潜望镜、________、________等。

9、在野外可以利用________聚光生火。

10、吸热与物体表面的颜色深浅有关。

颜色越深,吸热能力越______。

吸热还与光线对物体照射的角度有关。

11、太阳透过________可以扩展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1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1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是会产生一种与喷出方向相反的力,叫________。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漆大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14、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____,要使物体运动地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____。

15、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五年级下册1、浮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____。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科版(小升初)总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科版(小升初)总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全册)一、生物1. 动物世界的多样性(1)按物种分类的基本特征- 哺乳动物:能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鸟类:具有羽毛,能飞行- 爬行动物:皮肤干燥,有鳞片- 鱼类:有鳞片,具有鱼鳃进行呼吸- 两栖动物:生活在水陆交替的环境中(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模仿保护色- 变异适应- 迁徙和冬眠2. 生命在细胞中的体现(1)什么是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可以自我复制,并完成与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2)细胞的组成细胞由细胞膜、质膜、细胞质、核仁、核膜、染色体等构成。

(3)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内各器官都有不同的功能,每个器官对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

二、物理1. 物理学基本概念(1)物理学基本概念——力- 力的概念- 力的单位- 力的分类- 力的作用效果(2)物理学基本概念——机械功与机械能- 机械功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概念,势能和动能- 能量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2. 机械能与简单机械(1)简单机械- 杠杆- 轮轴- 滑轮- 楔子- 螺旋(2)机械能的应用- 斜面- 吊车- 滑板等三、化学1. 物质的组成(1)化学符号- 化学符号的种类- 化学符号的取名方法(2)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特征-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2.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常见的化学现象- 萎叶恢复鲜活- 金属用火加热变色- 异香味- 酸碱反应(2)各种化学现象的解释-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四、地理1. 大自然中的水(1)水的自然分布- 海水- 冰川冰雪- 地表水- 地下水(2)大气圈和水循环- 大气圈的组成-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 人类的活动与水资源(1)大气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酸雨对水资源的危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危害(2)水污染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水污染的类型及特点- 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此为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四个部分。

六年级下册科学整理知识点(精选)

六年级下册科学整理知识点(精选)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人的视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3、(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工作、学习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是也叫(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6、放大镜的构造是(镜片)、(镜框)、(镜柄)。

7、(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8、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9、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两种。

10、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12、公安人员用放大镜(观察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等);农业科技人员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牙医用放大镜(看病),老人用放大镜读书看报。

13、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14、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5、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复习1、植物的根总向下、向水生长,茎与叶总朝着阳光生长,植物都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

如:大树适应阳光充足,灌木适于荫,苔藓适于潮湿阴暗,香蕉适于温暖多雨,针叶松适于寒冷,仙人掌适于干旱等。

3、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

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

南方阳光雨水充足,但不一定适合任何植物生长。

4、爬山虎沿墙而上,为的是获取更多的阳光。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为的是减少水分蒸发。

5、产于北方的水果有:苹果、葡萄、梨子、哈密瓜等。

产于南方的水果有:柑橘、荔枝、橙子、香蕉、芒果、菠萝、火龙果、榴莲等。

6、动物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如北极熊有肥厚脂肪和密集体毛御寒、骆驼有自由关闭的鼻孔,储存脂肪的驼峰和粗大开叉的脚趾等来适应沙漠环境。

动物还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环境变化。

7、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如:水稻→稻螟虫→青蛙→蛇8、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如果没有微生物,动、植物的尸体都将堆积起来。

9、自然界中得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一种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时,也会影响许多与之相关的生物种类。

严重时会造成某种物种灭绝。

10、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在历史上都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11、什么叫食物链?请举例写出自然界中的食物链。

答:食物关系就像链条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如: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水藻→虾→小鱼→大鱼→人;蚊子→蜘蛛→螳螂→黄雀→蛇;青草→野兔→狐狸→狼。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整理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整理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整理1. 复目标本文档旨在帮助小学二年级学生复科学下册内容,以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并准备好期末考试。

2. 复内容2.1. 单元一:天气变化- 了解不同天气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认识不同的气象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 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和意义2.2. 单元二:身体的感觉- 认识人体五官的功能和作用- 理解不同感官对我们的生活和研究的重要性- 探索感官的运用,如触摸、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2.3. 单元三:生活中的水- 了解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循环- 研究如何正确使用水资源并保护水环境2.4. 单元四:种植观察- 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研究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种类2.5. 单元五:动物的特征-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探索动物的生活性和生存方式- 认识动物保护的重要性3. 复方法- 定期回顾课堂笔记和课本内容- 制作知识卡片,包括重点概念、定义和例子-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互相解答问题- 利用电子资源,如科学教育网站和应用程序- 定期进行练和模拟考试,检查自己的研究进度4. 复时间安排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合理规划每天的复时间。

建议将复时间分配为每天30分钟至1小时,并尽量保持固定的研究时间,以建立良好的研究惯。

5. 复建议- 预是复的关键,需提前阅读下一单元内容,为课堂研究打下基础- 理解概念的同时,注意记忆和应用- 多做题,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遇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可以向老师、同学或家长请教- 鼓励互助研究,可以和同学一起复和解答问题6. 总结通过合理的复安排和方法,相信同学们能够巩固科学知识,提高学科成绩。

祝愿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注:以上内容根据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课本主要知识点整理而成,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和复习。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doc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复习.doc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大全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2、自然界中(没有)永远不变化的事物。

3、天气就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我们周围大气的变化情况,通常是指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力、风向等)O4、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5、常见的观测天气的仪器:(风向仪、温度计、雨量器等)。

6、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风向),(雨量器)可以用来测量降雨量。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8个方向来表示);风向仪所指的方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从(北方)吹向(南方),风向仪指向(北方)。

8、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水、风、和来自太阳的热)这二个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9、气象卫星可以随时跟踪云层以及暴风的路径,拍下云层变化得照片,并传回地面。

由于(气象卫星的应用)人们获得的天气数据更精确了,天气预报也越来越准确了。

10、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①用各种仪器观测天气,收集天气信息②通过人工和计算机、分析观测到的天气信息③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等形式发布天气信息)。

11、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12、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①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②晴天有利于人们的出行③雾天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13、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①城市的热效应②二氧化碳形成温室效应③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4、检验酸雨的方法:①使用PH试纸,试纸遇到酸雨会从(黄色)变成(红色)②使用牵牛花,牵牛花遇到酸雨会变成(白色I )o15、如何铜量物体的体积:①规则的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②液体体积:用量筒直接测量③不规则物体(借助量筒进行测量)。

16、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17、冰在(0度)时开始化成水,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在(0度以下)结成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知识总复习《冷与热》1、水按手的感觉分类:可分为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

2、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3、水、空气、铜球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岀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C)。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我仔细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上有刻度、标记、数字。

5、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

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I制一般在35°C-42°CZ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C。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屮,并但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C;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C。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C;九十四摄氏度写作94°Co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C。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9、①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重量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②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③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屋没有发生变化,它的体积变大了。

《溶解》1、溶解在水屮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

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不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屮,电从电池的一端六处,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1)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2)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4、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

当电池的这一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

5、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人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6、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

因为犬树容易遭雷击。

《在阳光下》1、太阳的光线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阳光传播到地球人约需要8分多钟,没有任何东西比光线传播得更快了。

光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东西,太阳是光的主要來源。

不要用眼睛直接看太阳。

2、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直线传播的。

太阳、物休、影子的相互关系。

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影子就在物体的右边。

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位置始终都在一条直线上。

3、镜面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反射。

4、阳光穿过透明的棱镜时,光的路线会发生改变,被分解为多种颜色的光,形成太阳光谱。

没有三棱镜,我们也能用水和小镜了分解阳光。

5、太阳光谱的七种颜色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

6、18世纪初,科学家牛顿利用“牛顿盘”把分解成的各色光混合成白光。

其实利用“红、黄、蓝”这三原色可以得到白色的效果。

7、阳光下物体反射光的木领与物体的哪些特性有关呢?(与颜色差异、表面光滑程度的差异、透明程度的斧异)8、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

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

9、照射到的地方,是向阳面;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是背阴面。

10、注意:不要把温度计插入没有挖过的地面;不要用温度计挖土。

11、太阳是一种口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能量。

12、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后就形成阴影;阴影的方向及长短与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

13、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与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粗糙的反光弱,光滑的反光强。

14、强光携带的热量多,弱光携带的热量少。

深色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 浅色反射光强、吸收热的能力弱。

15、一句话小结:物体反射光强的,吸收的光就少,吸收的热也少;物体反射光弱的,吸收的光就多,吸收的热也多;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了光携带的热量。

16、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反射板等组成。

17、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

在一天当中,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足够全世界的人们用上40年。

18、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它T 1969年建于法国。

《运动和力》1、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后,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橡筋被拉长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橡筋拉得越长,弹力越大。

3、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花纹)、(下雪天汽车轮胎上缠铁链)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给车轴涂上润滑油)、(滑冰鞋)。

摩擦力分为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4、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反冲力。

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5、拉力一定,小车的载重量越大,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慢;反之,小车的载重量越小,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6、我们的小车2秒钟行驶了60厘米,如果现在我想让小车3秒行驶60厘米,我可以增加载重量或减少拉力。

7、赛车的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设计了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Z间的距离宽,高速行驶稳定。

(4)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

《生物与环境》1、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2、蔷薇花丛和栖息在它周围的各种动物、植物、地下的微生物一起形成一个群落。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3、生物Z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來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4、浮游生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

当水质受到污染,一些浮游生物就会人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5、鹰、兔、草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鹰一兔一草。

6、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还专门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7、各种水域中,生活着人量人的眼睛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浮在水中,随水流动,所以叫做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不仅是小鱼、小虾和贝类的食物,还是一些大鱼的食物。

浮游生物也分植物和动物,浮游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如(绿藻、蓝藻);浮游动物主要是(纤毛虫、鞭毛虫、草履虫、小瓜虫)等。

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如呆其屮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乂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省力的秘密: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4.省力杠杆:钳子、剪刀、撬棍、开瓶器等;费力杠杆:筷子、银子、钓鱼竿等。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扁担、跷跷板。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碇、提绳儿部分纽.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6.指导学生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

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碇。

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岀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8.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9.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提起帝物用几股绳子,就省几分之一的力。

12.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轮子;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14.斜面的作用:①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②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5.生活中的斜面:刀口、楼梯、盘山公路、引桥、螺丝钉、钉子的钉尖。

16.自行车的人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人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转速快,用力大;转速慢,用力小。

)笫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人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 “L” “U” “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人人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