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合集下载

精选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学案

精选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学案

依法履行义务一、学习目标1.懂得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2.知道违反义务应承担责任。

二、自主预习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2.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例如,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和..........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

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4.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

三、合作探究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请结合本课的相关知识,分别对下列同学的认识加以评析:(1)同学甲: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专门保护,因此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我们的权利,谁也管不着。

(2)同学乙:我们班周末去敬老院慰问,这不是法律要求我们做的事,我不去了。

四、随堂演练1.权利和义务一致性既要求公民依法维护权利,又要求公民依法履行义务。

公民依法履行义务应做到(.....)A.法律提倡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容许做的一般不要做。

B.法律所要求做的事情可以不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C.法律提倡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容许做的坚决不做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下列属于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是(.....)A.爱护公共环境.................B.文明礼貌C.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D.助人为乐3.“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这说明(.....)A.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B.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C.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D.权利中有义务,义务中有权利4.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地履行义务。

忠实履行义务表现为(.....)①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的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②法律要求做的,都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都坚决不做.④依据当代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自觉自愿地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⑤只履行法定义务,不履行道德义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⑤.......................D..①②③⑤5.中学生王军认为:上不上学是我的权利,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读不读书是我自己的事,老师管不着。

石家庄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石家庄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石家庄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的第二框,主要讲述依法履行义务的内容。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公民义务的概念、种类和履行义务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履行义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履行义务的意义,提高他们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义务的概念、种类和履行义务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提高他们依法履行义务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履行义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义务的概念和种类。

2.依法履行义务的方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义务的内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履行义务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和案例。

4.安排实践活动场地和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公民履行义务的场景,如遵守交通规则、参与志愿服务等。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场景中的人们在履行什么义务?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依法履行义务。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公民义务的概念、种类和履行义务的方法。

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四课 公民义务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_6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四课 公民义务  依法履行义务》教案_6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履行义务》【教材分析】《依法履行义务》是教材第四课公民义务中第二框内容,本框内容承接第一框内容,主要包括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义务须担责三部分,引导学生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以及不依法履行义务将要承担严重后果,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义务的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明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有关材料,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案例分析,增强自己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地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作为一个公民,必须依法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决不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我们要时时处处心中有法,认真学习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以法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首要标准,努力做有高度法治观念的好公民【教学方法】启发法,合作探究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教学过程】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问题导入新课思考:1.上图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1. 这幅图反应的社会现象:共享单车被乱停乱放,影响市容。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共享单车的使用者没有履行合理的摆放义务。

过渡:我国宪法和法律对这种现象是否做出相关规定呢?----今天这节课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依法履行义务》。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观察图片(受教育权,受帮助权,劳动义务,遵守学生守则)导入“权利义务相统一”提出问题:图片一,列举一项你所享受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图片二,列举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提示:(1) 受教育权:需要教师辛勤的努力。

受帮助权:需要国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努力。

(2) 劳动义务:既锻炼自己又美化了校园。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新人教版

依法履行义务(1)依法履行义务中的“依法”是什么法。

(2)我们为什么要依法履行义务?(3)怎样依法履行义务?(4)不依法履行义务要承担什么后果等等。

指导学生带着困惑阅读教材。

主题学习二:思维导图识知识1. 提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完成对书本的初次阅读,并且在书本上进行标记。

2. 学生展示,反馈阅读成效。

尝试对阅读前提出的疑惑进行解决。

教师过渡:在你们的努力下,困惑基本已经得到解决。

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履行义务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培养学生自读课本的习惯,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供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为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主题学习三:实践分析探原因一、播放视频:《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1.设问:视频中你分别看到哪些权利和义务?生答后我用PPT分类总结出视频里所涉及的权利与义务,并配上专门的法律条文。

2.小组讨论:(1) 选择视频中的一项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2)选择视频中的一项义务,说说这些义务的履行有何意义?(提示:从自己、他人、集体、国家等角度)(3)在图示空白的位置我想填一个词,你们觉得什么词合适呢?这表明了什么?教师小结:公民即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4)观看图示,设问:“老师究竟应该将受教育和劳动归类于权利还是义务呢?”教师小结: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3.上述问题的讨论,你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用PPT呈现二者关系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原因1:权利义务相统一二、前测反馈用ppt呈现出前测中一个同学对“你是否能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问题的回答。

设问:对于该同学所说的“有时间就履行,没有时间就不履行”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到法定义务须履行及不履行法定义务要承担的后果,进而理解依法履行义务的原因。

怎么看?教师小结: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

(最新)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本课题《依法履行义务》是《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二框题。

它一共由三目内容构成:“权利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

第一目,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正确对待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第二目,要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必须履行法定义务”和“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第三目,要让学生知晓违反义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并学会区别法律责任的类型。

第二单元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是初中法治教育专册的重要追求。

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

其中,第四课围绕“公民义务意识”,教材在第一框《公民基本义务》,主要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后,解决了“是什么”方面的问题。

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即本课题主要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做”方面的问题,即“为什么必须履行法定义务”和“如何履行法定义务”等。

它是本课和本单元,甚至是整册书,在落实宪法教育、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不断提升公民素养,培养合格公民等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的最终落脚点。

(二)内容依据1.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⑴“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⑵“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本框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3.本框所依据的《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的相应部分是“内容设计”中的“公民意识教育重在突出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知道权利义务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1.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公民基本义务有所掌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二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新人教版

℃9. 如图所
示是实 验室常 用温度 计,关 于它的 说法正
确的是
.该温 度计的 示数 为 39 ℃
.该温 度计的
分度值 是 0.1 ℃
.常用 温度计 是根据 固体热 胀冷缩 的原理
制成的
.在 使用该 温度计 测量物 体温度
时,可 以离开 被测物 体读 数 10. 物质通
常有三 种状态 :__固
态、
液__ 态和 __ 气 __态 。在
个标准 大气压
下5 ℃的酒精 、氢气 、铁三 种物 质中,
有固定 的体积 和形状 的是 __铁 __,既 没有固定
的体积 又没有 固定的
形状的 是 __氢 气 __ 。11 .把 ① 糖、 ② 醋、 ③ 白雾、 ④ 碗 、⑤ 勺子 、 ⑥ 味精 、
.让 人感觉 温暖、
舒适的 房间温 度
.冰水 混合物 的温度
.当温 度发生 变化时
,物质 的状态 通常会 发生变 化。下 列现象
中物态 变化判 断正确 的是
.初 秋的早 晨,草 叶上出
现的晶莹剔 透的露 珠属于 固态变 为液态 现象
. 晒在太 阳下的
湿衣服 变干是 气态变 为液态 现象
.擦 在皮肤
上的酒 精很快 变干是 液态变 为气态 现象
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定义务须履行。 自主感悟 合作探究
点拨释疑
公民基本义务 板
书一、遵守宪法法律 Nhomakorabea设 二、维护国家利益

三、依法服兵役
四、依法纳税
教学过程与内容
教法学法与补记
1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视频导入: ①观看视频《 18 年老赖寸步难行》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课标》: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增强义务的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2.能力目标:结合事例情境,利用权利义务关系和基本内容,对观点进行辨析,对行为进行判断。

3.知识目标:通过列举行为,事例分析,归纳权利义务的关系;通过情境讨论,总结法定义务须履行、违反义务须担责。

学情分析1.对基本权利和义务有掌握。

2.对社会热点有了解。

3.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多偏颇;对义务的履行难自觉。

教学重点: 法定义务须履行教学难点: 权利义务的关系课前准备:学生:黑河还没有“共享单车”,让学生基于公共自行车,去了解大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

教师:准备相关法律资料包,学生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导入:现在提到“共享单车”,你会想到什么词?(设计意图:热点事件、激发兴趣;现象问题,引发思考)活动一:畅聊单车权利义务理关系权利组:列举使用者和公司分别享有哪些权利?义务组:列举使用者和公司分别履行哪些义务?(设计意图:结合事件、回顾旧知、做好铺垫)权利组和义务组汇报后谈感受?(3分钟讨论)(设计意图:分析现象,得出认识)总结出: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小组讨论:结合共享单车,谈谈对这三种观点的看法。

(3分钟)(设计意图:认知冲突、观点辨析、思维锻炼)生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图,突出重点词语,总结出:一、权利与义务关系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活动二:自愿VS索要法定义务知须行(一)53页探究与分享:你觉得归还失物是否要报酬?(3分钟讨论)(设计意图:聚焦情境、行为判断、引发思考)进一步讨论: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结论: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强化认知)问题:若店员拒绝归还钥匙,失主使用暴力行为和言语辱骂来威胁店员,你认为谁对谁错?理由?(1分钟讨论)(设计意图:再次聚焦、行为甄别、促进生成)二、法定义务须履行1.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二)案例启迪,明确分类:三、违反义务须担责1.作为(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2.不作为(没有实施法律所要求的行为)活动三:责任担当履行义务我践行结合所学,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领域,撰写积极履行义务的倡议。

(精选)部编人教版2019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精选)部编人教版2019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教案

依法履行义务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他们的做法对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提示:不对。

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权利义务相统一活动一:有权利也有义务设计意图:通过对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具体行为进行剖析,聚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感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会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引领学生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思考。

1.阅读教材第51页“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2.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思考,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围绕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展开讨论,另一组围绕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探究。

4.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5.列举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活动二:辨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学生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澄清错误认识,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1.阅读教材第52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男生: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女生: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2.请两位同学进行现场模拟,一位同学扮演“权利”,另一位同学扮演“义务”,通过二者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感受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3.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提示:男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首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再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女生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履行义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他们的做法对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不对。

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权利义务相统一
活动一:有权利也有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对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具体行为进行剖析,聚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感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会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引领学生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思考。

1.阅读教材第51页“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2.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思考,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围绕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展开讨论,另一组围绕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探究。

4.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5.列举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活动二:辨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学生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澄清错误认识,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1.阅读教材第52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男生: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女生: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2.请两位同学进行现场模拟,一位同学扮演“权利”,另一位同学扮演“义务”,通过二者之间的
冲突与协调,感受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3.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提示:男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这是因为:首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再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女生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

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

活动三:如何挑“担子”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漫画呈现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权利与义务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将两种情形加以对比,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1.阅读教材第53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图示表明,如果找准了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点,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在人生之路上大踏步前进。

否则,只重视权利而轻视义务,人生之路就会磕磕绊绊。

3.结合两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提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就某一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展开交流,避免泛泛而谈。

归纳总结:
目标导学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活动四: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
设计意图: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围绕“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的认知冲突,采用网上跟帖的形式,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1.阅读教材第53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栏目。

2.学生对三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3.指导学生围绕“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展开课堂小辩论。

提示: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捡到失物要归还,否则丢失东西的人该多么着急呀!捡到失物及时归还原主是一种法律义务,不归还有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知识链接: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爱护公共财产;已被确诊为恶性传染病患者的,应接受隔离、及时就医;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活动五:抢劫财物做不得
1.阅读教材第55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2.小斌等人因触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警示?
提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

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案例分析:2017年6月2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
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意见》),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作出裁决:支持申请人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的申请,撤销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这也是全国首例异地撤销监护权的案例。

为何异地撤销亲生父母的监护权?原来,被发现时年仅8岁的未成年人妞妞被亲生父母以每年5万元的租金“出租”给某盗窃团伙,被犯罪嫌疑人何某带往全国各地行窃。

思考: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为什么被撤销?
提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目标导学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活动六:百善孝为先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关于赡养纠纷的案例,从法律上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其违法性;在价值观上进行引领,增强学生对孝敬、赡养老人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引导学生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1.阅读教材第56页“阅读感悟”栏目。

2.学生体会周女士抚养子女的艰辛,认识其两个子女不赡养周女士的错误,思考自己该如何对待自己的长辈。

3.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全班分享交流自己的感悟。

4.拓展:围绕“孝敬、赡养老人,我该做什么”这一话题,教师引导学生将赡养老人的义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知识链接: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活动七:违反法律要担责
1.阅读教材第56页“探究与分享”栏目。

2.思考:小成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提示: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依法履行义务。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权利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

其中以权利义务相统一为重点,要真正弄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权利观和正确的义务观,真正做到依法履行义务。

3 板书设计
依法履行义务权利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
法定义务须履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违反义务须担责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反不同的法律,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探讨依法履行义务。

大多数问题都较为抽象,不易于理解。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内容较多,要结合经典例子弄明白这一道理;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侧重点不同,不要混淆,主要意思就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