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高一历史教案5篇

开学第一课高一历史教案5篇历史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开学第一课高一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开学第一课高一历史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的史实,认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的新变化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清朝边疆政策的了解,认识到正确处理边疆民族关系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图文资料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演进过程并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封建专制制度,并且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清代的边疆政策教学难点:明清时期中枢权利机构的变化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古代专制皇权的了解通常受大量历史影视节目的影响,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存在一些误区,而且大部分同学初中基础不扎实,习惯于形象思维,对于较抽象的概念难把握。
因此,对于许多史实和观念有待引导与纠正。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用多媒体教学,以讲解为主,同时辅以图表、史料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训练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外练习,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六、教材讲授(1)导入:主要采用复习式提问导入(2)讲解:通过分析史料讲解、图表分析来讲解内阁制度、军机处的设立、边疆政策等内容(3)小结: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教材讲授:一、导入:(5’)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句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播放PPT),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很大的权利,相信大家应该都在古装电视剧或者电影中经常看到。
2024年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中精选

2024年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中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教材《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一章“文明的开端”,内容包括:中国历史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变革、秦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基本史实。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3.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等重要历史时期的更迭及历史影响。
重点: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重要史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2024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果,引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重要史实,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历史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历史场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感。
4. 例题讲解: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例,分析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史发展脉络2.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重要史实3.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历史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有: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展、军队强大、民族融合等。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后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 拓展延伸:请查阅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事迹,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
高一历史开学第一课(人民版)

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不同要求:
初中: 是什么(时间、事件、人物等)
是什么(特点)、为什么(原因)、 高中: 怎么样(影响、评价)、横向纵向 相互关联等
基本思路
历史 规律
兴趣
——灵魂
历史线索 理解 ——筋骨
历史概念 ——细胞
识记
历史史实
——血与肉
程四 历、 史认 体识 系高 中 新 课
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
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 习 、 历 为 史 什 ? 么 要 学
• 1、存在即合理----考试需要
• 2、历史是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社会需要
(1)历史是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 (2)共同记忆决定整个社会心态 (3)心态决定社会行动走向
一 、 什 么 是 历 史 ?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历史呢?
对“历史”的多种种解释:
①前一秒之前,强调时间上的历程。
②过去的事实。
③历史书籍,如中国的《二十四史》。
④指历史学(即我们从初中就学的这门科学)。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学”的解释是:历
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 的一门科学,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特 点 : 专 题 史 、 中 外 合 编 必 修 1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内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 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眸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3、学史使人明智----个人需要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 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 性格. —弗朗西斯 培根
高一开学第一课-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人教版)(共16张PPT)

思考: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区别!
考题:
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是什么制度?有什么特点?
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 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四、如何学习高中历史
• 1.读书看报进入场景 • 2.勤考多问探究分析 • 3.学好其他学科
上课要求
1.预习 2.课堂纪律 3.笔记 4.小测
夏朝—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约BC2070-约BC1600)
西周(BC1046-BC771)
秦—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BC221)
商朝(约BC1600-约BC1046)
春秋 战国
东周(BC770-BC256)
三国时期 隋朝建立(581)
楚汉相争,西汉建立(BC202)
王莽篡汉,新朝建立(9)
东汉(25) 西晋(266) 五胡十六国(前秦、北魏) 东晋、宋、齐、梁、陈
人文素养 处事态度 国家社会
处世态度
国家社会
三、高中历史的构成
一、政治史
高 中
必修
二、经济史
历 史
三、文化史
一、改革
二、民主发展
选修
三、战争与和平、人物
高中历史高一(上)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 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 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 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 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 Nhomakorabea展之希望。
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认识历史课程课件人民版

二、历史的特点
1、过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历史”指人类过去各方面(政治、经济、社会、军事、 文艺等)的活动,如长江大河,川流不息。它既不会停止,也 不会重演;既不能人为地复制,也不能搬进实验室。 “历史” 就是过去了的人、发生了的事,面对历史人物,面对历史事件, 如何跌足顿首,如何懊恼遗憾,如何心驰神往,但,一切都如 “一江春水向东流”,永远的成为过去,你只能“望史兴叹”。 可是,过去和现实是密切关联的,正如李大钊《史学要论》中 所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 渊源”。历史如江河,总是奔涌向前,“抽刀断水水更流”。 所以,过去和现实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过去”谈“现实”只 能是缘木求鱼,离开“现实”谈“历史”如同是刻舟求剑。正 如英国历史学家卡尔所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 的问答交谈”。
3、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历史”是真实的,它是客观的。大量的考古成 果、历史遗存,都无疑反映了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历 史。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折射出历史的真实存在。 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也朦朦 胧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状。没人会否认“三皇五 帝”,没人会否认“四大文明古国”。但历史毕竟是 人类的活动,其主观动因不言而喻;更何况人们认识 历史,总是带有主观取舍;再加上历史终究是过去的 事,如雾里看花,往事如烟。这样,历史的主观色彩 便十分浓厚。
4、复杂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历史”如同迷宫,曲曲折折,峰回路转,“是非成 败转头空”。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有“春风又绿江南 岸”的美好岁月,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 艰难时日。反抗暴政,追求真理的正义斗争,既有获得 辉煌成功,也有落得功败垂成。刷新政治,振邦兴国的 改革,有的锐意推行,成效卓著,有的屡遭挫折,终致 夭折人们的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历史活动中又带有强 烈的主观目的,这必然使历史呈现出特殊的复杂性。正 如列宁所说:“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 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另一个房间。”历 史风云扑朔迷离,山重水复,显得复杂多变。历史的复 杂性,给历史研究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从而更激起人 们探究的兴趣。但历史仍是有规律可循的。
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认识历史课程课件人民版(2)

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认识历史课程课件人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第一章“历史的召唤”,内容包括: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历史的学习方法、历史的基本要素。
具体涉及1.1节“历史,是什么?”和1.2节“如何学习历史”,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历史课程,了解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和新闻,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导入新课。
a. 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圆明园遗址等图片,提问:“这些历史遗迹给我们什么启示?”b. 播放新闻片段,涉及历史事件,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历史?”2. 新课内容讲解:a. 讲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b. 介绍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史料分析、历史比较、历史归纳等。
c. 分析历史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历史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历史的价值与意义2. 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a. 史料分析b. 历史比较c. 历史归纳3. 历史的基本要素a. 时间b. 地点c. 人物d. 事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个你认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原因。
b. 请运用史料分析方法,分析教材中的案例。
2.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课程。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人教部编版《开学第一课》PPT

【怎样学历史】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 和方法论。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7.唯物辩证法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 史人教 部编版 (2019 )《开 学第一 课》( 共19张 PPT)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 史人教 部编版 (2019 )《开 学第一 课》( 共19张 PPT)
【为何学历史】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
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
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 史人教 部编版 (2019 )《开 学第一 课》( 共19张 PPT)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 史人教 部编版 (2019 )《开 学第一 课》( 共19张 PPT)
【怎样学历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 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 高一历 史人教 部编版 (2019 )《开 学第一 课》( 共19张 PPT)
【怎样学历史】
关注五大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想一想: 1,中国古代少数 民族入侵在时间上 有何特点? 2,从地形的角度 分析古代中国和古 希腊形成不同政治 体制和文化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开学第一课 (共14张PPT)

与国家观念,维护民族利益。 • 3、学习历史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 4、更关键的是,学业水平测试、高考
要考。
感悟2019年高考真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 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 史,应该略有所知。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 论。(要!
二、初高中历史的不同之处?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 者。”
——孔子 “学习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 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 “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 创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二 条 租 赁 期限
租 赁 期 共 ______年 零 _____月 ,出 租方从 ______年 _____月 _____日 起 将出租 房屋交 付 承 租 方 使 用,至______年 _____月 _____日 收 回 。
承 租 人 有 下 列情形 之一的 ,出租人 可以终 止合同 、收回 房屋: 1.承 租 人 擅 自 将房 屋转租 、转让 或转借 的;
2.承 租 人 利 用 承租 房屋进 行非法 活动,损 害公共 利益的 ; 3.承 租 人 拖 欠 租金 累计达 _______月 的。
租 赁 合 同 如 因期满 而终止 时,如承 租人到 期确实 无法找 到房屋 ,出租人应当酌情延长 租 赁 期 限 。 合同期 满后,如 出租方 仍继续 出租房 屋的,承 租方享 有优先 权。 第 三 条 租 金 和租金 的交纳 期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四、高、初中历史有什么区别?
学习方式 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突出问题意识 培养学科素养 强调能力转换
五、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叶圣陶:学习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 良好的习惯。 伏尔泰: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 唐太宗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4、自信自强——民族需要 案例1 “由于政府的外交方针无法解决日本人在满洲受到的不法 行为的伤害,国民日益不满,有很多人支持关东军的行动,陆军 收到了巨额援助金。”("九·一八"事变) “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 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 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南京大屠杀)
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 有用之才 让我们共同努力,
体会历史学习的快乐!
历 史
高中历史 第一课
一、什么是历史?
热播的影视剧《汉武大帝》、《康熙王朝》 是历史吗 ? 发生在我们家里、个人身边的事也是历史 吗?
《说文解字》:“历,过也,传也。” 《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
“历史”的两层含义: 过去发生的事;曾经记录的事。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学”的解
释是: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 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类在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 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社 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1、会考高考——现实需要 2、品味鉴赏——情感需要 3、学史明智——人生需要 4、自信自强——民族需要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1、会考高考——现实需要 高二年级: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高三年级:高考江苏卷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3、学史明智——人生需要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英国)培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知得失”
案例2:2001年,赵薇为《时装》杂志 拍摄了一组照片,有张照片的服装图案 酷似日本军旗,所以引起了很大争议, 很多人认为赵薇不爱国。在网络上也引 起了网友的强烈谴责,于是在舆论的压 力下,赵薇为此事发表了公开声明,并 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北京晨报》曾登载了一条消息,说零点调 查公司对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青少年 的历史知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1.5%及格。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 史的民族来说,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五、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1、三核心六要素 三核心:人、物、事 六要素: when、where、who 、why、what、how
五、怎样学习高中历史
2、方法建议 预习教材,有的放矢。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巩固知识、强化训练。 运用知识,形成思维。 书写规范,养成习惯。 (段落化、序号化)
科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 技术告诉我们能做什么, 人文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就是这个造型赵薇 成了众矢之的 !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4、自信自强——民族需要 案例3
三、认识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
三、认识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
必修一: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修二: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必修三: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