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ord版含答案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

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

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

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

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

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

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举直错.诸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知.者利仁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措安排、安置②向先前③智精明①归⎩⎪⎨⎪⎧ 天下归.仁焉: 秦伯归.女五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臣请完璧归.赵: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②事⎩⎪⎨⎪⎧ 今日之事.何如: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举⎩⎪⎨⎪⎧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类迩而见义远: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戍卒叫,函谷举.: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樊迟问仁。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论语+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练习+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论语+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练习+Word版含解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夯实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诲.(huǐ)女是知.(zhì)也更.(ɡēnɡ)也B.弘.(hónɡ)道薄.(báo)责莒.(jǔ)父C.无.(wú)欲速无车兒(ní)无车兀(yuè)D.后彫.(diāo)逝.者(shì)舍.(shè)昼夜【解析】A.诲:huì,B.薄:bó,D.舍:shě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由,诲女知之乎。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小人之过也必文。

D.无欲速,无见小利。

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A.女通“汝”,B.食通“蚀”,D.无通“毋”,E.彫通“凋”3.下列句子中的“过”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38( A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过.也,人皆见之D.小人之过.也必文【解析】A.过错,其它都是犯过错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39( D )A.知之为.知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B.更.也,人皆仰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C.无欲速.,无见小利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不舍.昼夜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解析】两个“舍”都是停止、放弃的意思。

A为:①是,②治理,B.更:①更正,②又,C.速:①快,②招致,动词。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0 ( B )例:逝者如斯夫.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亡之,命也夫.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夫.战,勇气也【解析】都是语气词,可译为“啊”6.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1( C )①诲女知之乎②君子之过也③人皆见之④小人之过也必文⑤民信之矣⑥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⑦闻弦歌之声⑧是鲁孔丘之徒与A.①③⑤/②④⑥⑧/⑦B.①③⑤/②④⑦⑧/⑥C.①③⑤/②④⑥/⑦⑧D.①/③⑤/②④⑦⑧/⑥【解析】代词/取独/结构助词7.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2( D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人教版】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含解析) 课时作业: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含解析) 课时作业: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若臧武仲之知B .闻义不能徙C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 .富而可求也【解析】 A 项“知”通“智”,C 项“要”通“约”,D 项“而”通“如”。

【答案】 B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 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②正襟危.坐 C.⎩⎪⎨⎪⎧ ①无莫也,义之与比.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D.⎩⎪⎨⎪⎧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解析】 C 项,都是并列、紧靠的意思。

A 项,讨厌/满足;B 项,危难/端正;D 项,好的东西/好好地。

【答案】 C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B.⎩⎪⎨⎪⎧ ①富而.不可求②不义而.富且贵 C.⎩⎪⎨⎪⎧ ①不以.其道得之②文之以.礼乐 D.⎩⎪⎨⎪⎧①曲肱而枕之.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解析】 C 项都是介词,用。

A 项,即使/虽然;B 项,通“如”,表假设/表方式;D 项,代词/主谓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如不可求,从吾所好.B.饭.疏食饮水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D.非其鬼而祭.之【解析】B项,“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吃”。

【答案】B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B.见义不为,无勇也C.是吾忧也D.文之以礼乐【解析】D项是状语后置句,A、B、C三项都是判断句。

【答案】 D6.名句默写。

(1)富而可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人不厌其笑;______________,人不厌其取。

(3)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尚贤 (三)含答案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尚贤 (三)含答案

尚 贤[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尚.(shàn ɡ)贤 社稷.(jì) 庖.(páo)厨 远鄙.(bǐ) 阖.(hé)闭 罝.(jū)罔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辟”,通“避”)(2)四鄙之萌人闻之(“萌”,通“氓”,民)(3)谨上为凿一门(“谨”,通“仅”)(4)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罔”,同“网”)(5)莫不敬惧而施(“施”,通“惕”)(6)美章而恶不生(“章”,通“彰”,明显,显著)(7)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尚”,通“倘”)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就⎩⎪⎨⎪⎧以德就.列,以官服事(走向,动词)金就.砺则利(接近,动词)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成就,动词) (2)务⎩⎪⎨⎪⎧故大人之务.(要务,紧要的事情,名词)陈言务.去(务必,副词) (3)尚⎩⎪⎨⎪⎧好仁者无以尚.之(超过,动词)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崇尚,动词)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尚”通“倘”, 假如,连词)(4)所以⎩⎪⎨⎪⎧上之所以..使下者(表凭借,用来……的)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表凭借, 用来……的,介词)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表原因,连词) (5)若⎩⎪⎨⎪⎧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假如,连词)此若.言之谓也(这,代词)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则是本.失其所欲(名词作状语,从根本上)(2)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3)将在于众.贤而已(使动用法,使……众多)(4)必将富.之贵.之(使动用法,使……富,使……贵)(5)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动词用作名词,辅助的人)(6)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多)(7)不义不富.(使动用法,使……富)(8)谨上.为凿一门(名词作状语,在上面)(9)则上得要.也(动词用作名词,要领)(10)无能则下.之(使动用法,使……下)(11)美.章而恶.不生(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好的事,丑恶的事)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第1课 无端崖之辞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第1课 无端崖之辞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Word版含答案

第五单元 第一课 无端崖之辞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垩.(è)漫 斫.(zhuó)之 郢.(yǐnɡ)人 B .逡.(qūn)巡 踵.(zhòn ɡ) 怵.(shù)然 C .恂.(shùn)目 巨缁.(zī) 期.(qī)年 D .腊.(là)之 黄馘.(xù) 舐.(shì) 【答案】 A(B 踵:zhǒnɡ,怵:chù,C 期:jī,D 腊:xī)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

B .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C .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D .王说之,益车百乘。

【答案】 C(A —陷,B 趣—趋,D 说—悦)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项:脖子。

B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钱。

C .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来:过来。

D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然:然而。

【答案】 A(B 贷:借,C 来:语助词,D 然:乃)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吾无以为质.矣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 莫不厌.若鱼者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C.⎩⎪⎨⎪⎧ 其于大达.亦远矣樊迟未达.D.⎩⎪⎨⎪⎧匠石运斤.成风斧斤.以时入山林 【答案】 D(斤:都是指斧头一类的工具)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适矢复沓,方.矢复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B.⎩⎪⎨⎪⎧ 何.得车之多也何.以利吾国 C.⎩⎪⎨⎪⎧ 君乃.言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 C(A 方:①刚刚,②方圆;B 何:①为什么:②什么;C 乃:竟然;D 曾:①还,②同“增”)6.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郑人有且买履者 (三)含答案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郑人有且买履者 (三)含答案

郑人有且买履者[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不胜.(shēnɡ) 构木为巢.(cháo) 果蓏.(luǒ)蚌蛤.(ɡé) 钻燧.(suì)取火 鲧.(Gǔn)禹决渎.(dú) 冀.(jì)复得兔 郑人买履.(lǚ) 坐于幕下而啜.(chuò)之 曩.(nǎnɡ)将罪之 怒而戮.(lù)之 邻人之父.(fǔ) 遗.(wèi)之羹.(ɡē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请”,通“情”,真实,实在)(2)卜子妻写弊裤也(“弊”,通“敝”,破旧,破损)(3)王大说,国以治(“说”,通“悦”)(4)置之其坐(“坐”,同“座”)(5)其子所以反者(“反”,通“返”)(6)而自知其益富(“知”,同“智”,以……为聪明)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度⎩⎪⎪⎪⎨⎪⎪⎪⎧乃曰:“吾忘持度.。

”(尺寸,尺码,名词)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动词)度.义而后动(考虑,动词)余忖度.之(推测,估计,动词)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名词)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名词)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动词)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名词)崔九堂前几度.闻(次、回、个,量词)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动词)春风不度.玉门关(过,动词)(2)说⎩⎪⎨⎪⎧而后世多燕说.(解说、解释,动词)燕相受书而说.之(解释,动词)燕相白王,王大说.(通“悦”,形容词) (3)为⎩⎪⎨⎪⎧构木为.巢(做,建造,动词)因为.之备(给,替,介词)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担任,做,动词)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做,动词) (4)因⎩⎪⎨⎪⎧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就,副词)蒙故业,因.遗策(沿袭,动词)因.为之备(于是,副词) (5)且⎩⎪⎨⎪⎧郑人有且.买履者(将要,副词)且.谁不食(还,副词)年且.九十(将近,副词) (6)以⎩⎪⎨⎪⎧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来,连词)是以.圣人不期修古(因为,介词)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用,介词)王大说,国以.治(因为,介词) (7)而⎩⎪⎨⎪⎧人民少而.禽兽众(表并列,连词)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表因果,因而,连词)因释其耒而.守株(表顺承,连词)举贤而.任之(表顺承,连词)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表转折,可是,连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不法..常可 古义:是两个词,“不”“效法”今义:意思是违反纪律(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古义:这里为两个词,“政”指治国措施,“治”是治理今义: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3)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古义:这里指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4)复召以为..其子傅古义:这里是“让……做”今义:认为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使王.天下(名词作动词,统治)(2)号.之曰有巢氏(名词作动词,称呼,叫作)(3)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生疾病,有疾病)(4)天下大水..(名词作动词,发洪水)(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6)不法.常可(名词作动词,效法)(7)夜.书,火不明(名词作状语,在晚上)(8)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形容词作动词,吃完)(9)其御.曰(动词作名词,驾驶车马的人)(10)曩将罪.之(名词作动词,惩罚、治罪)(11)而自知.其益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同“智”,以……为聪明)(12)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名词作动词,以女嫁人)(13)以娱.其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兴)(14)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15)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智)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Word含答案

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Word含答案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高贵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

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

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

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不管人责,但求自尽。

——申居郧《西岩赘语》赏读:不管别人的责备对还是不对,只求自己尽到责任就行了。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旅獒》赏读:如果在一些小节上不谨慎,就会连累高尚品德的养成。

1.通假字①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________________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________________③若臧武仲之知.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而”通“如”,如果②“要”通“约”,贫困③“知”通“智”,聪明2.一词多义①道⎩⎪⎪⎨⎪⎪⎧不以其道.得之 任重而道.远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行军用兵之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来吾道.夫先路也 ②修⎩⎪⎨⎪⎧ 德之不修.乃重修.岳阳楼 则修.文德以来之 邹忌修.八尺有余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 掌修.国史③于⎩⎪⎨⎪⎧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君子之于.天下也 乃设九宾礼于.廷 而君幸于.赵王 燕王欲结于.君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④信⎩⎪⎨⎪⎧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杳无音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案 ①正当的方法/道路/取道/路上、行程/方法、谋略/主张、思想或道理/说、讲/通“导”,引导②培养/修建、修理/整饬、治理/长,指身高/研究、学习/善、美好/著、撰写③向/对于/在/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跟、同/从/比④真实、不虚/相信/音讯、消息/诚信3.古今异义①饭疏食饮水..今义:喝水。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含答案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含答案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孟子》名句默写
• 1、
,民亦乐其乐。

• 民亦忧其忧。


,未之有也。
• 2、天时不如地利,

• 3、

。寡助之至,___ ;多助之至,__

• 4、______,以礼存心。仁者爱人,_____。爱人者,______。敬人者,____ 。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6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7登高而招, ,
而见者远;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22、君子和小人有勇而无义的区别: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 23、不会举一反三,就不再次教他: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 24、孔子说自己是勤勉追求学问的人: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25、做事要勤勉,做人接近有道德的人的: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 26、古代学习的人与现在学习的人目的有何不同:
先秦诸子理解性默写
《论语》名句默写
• 1.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 2.
,是谓过矣!
• 3.人能弘道,

• 4.
, 则远怨矣。
• 5.无欲速,
。欲速则不达,


• 5.人而无信,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6.子曰:“岁寒,

•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8.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
• 9.富与贵,


。贫与贱,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结业测试试题答案时间150分钟,总分为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B (B项中由“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推测不出“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强加因果关系。

)2.【答案】C (C项“过犹不及”能够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但不能说“中庸就是‘过犹不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3.【答案】D (A项:曲解了原文,“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但他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B项:“所有事情都有限度”与原文不符,扩大了概念的范围,应为“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 C项:首先缺少前提“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只有……才”的表述太绝对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4、【答案】D (病,疲累,倦困)5、【答案】A (B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C项:介词,引进方所;介词,对于。

D项:连词,表转折递进,却;“而”通“尔”。

)6、【答案】D (D项说明“助长”对养气的危害。

)7.翻译下面句子(10分)(1)尊敬自己家的老人同样尊敬别家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也爱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天下就能控制在手掌之间了(2)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5分)答案: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

9、用典。

首联用典,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

頷联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的旧居。

颈联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寂,凄凉的心境。

尾联用典,作者满怀慰藉之情,祭拜于孔子的灵前,不论是叹惜、感伤,还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对孔子的“赞”中,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明之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的赞誉之情。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李隆基尚为太子时所作。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作为太子的他到泰山行封禅大礼,封禅之后,赴曲阜,拜孔庙,有感而发,遂写了这首诗,以此表白自己勤政治国的志向。

开元二十七(公元739年),即位后的唐玄宗封谥孔子为文宣王,并塑其弟子“十哲”坐像,配祭于孔庙,尊孔崇儒。

这一诗一谥,足以说明唐玄宗对孔子的敬重与崇敬。

作者着笔于“叹”“嗟”“伤”“怨”,写出了对己对孔子虽“叹”实“赞”之情,立意集于以“叹”代“赞”,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叹息之情,又赞扬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超凡脱俗的用世精神,发人深省。

该诗用典极多,首联“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即出自《论语·宪问》。

“微生亩问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疾固也。

’”此句本是孔子的愤懑之言,孔子自称忙忙碌碌,并非逞口舌之长,只是痛恨世人顽固不化,才著书立说,教化世人。

诗人化用此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虽终其一生于诸侯之间,劳碌不停,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何其悲哀的一件事啊!诗人的同情之心,一览无余。

另一方面,孔子一生奔波劳苦,为的却是天下的苍生,虽屡遭误解,仍孜孜以求,这又是何等可敬!因此这一句诗便高度概括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景仰和钦服。

頷联承接上句,依旧是引用典故,赞叹了孔子的旧居,孔安国《尚书序》载:“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

”写帝王诸侯想要扩建宫殿,也不敢妄动孔子的故居。

表明孔子的功绩即便贵为王侯也望尘莫及,旨在高度评价孔子的尊崇地位。

这里诗人借用此典故以孔子的旧邑故居因为其主人的威望,得以保存至今日,意在侧面说明孔子受后世万民的敬仰,故居尚且如此,何况孔子本人。

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重之情。

同时,在这里,诗人委婉地把帝王举止和孔子功绩结合起来,暗示读者自己也希望入孔子般,承载万民兴衰于双肩。

颈联是孔子的自伤之词,也是借用典故,借孔子自叹命运不济,生不逢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真实再现了孔子当年孤寂,凄凉的心境。

《论语·子罕》中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传说凤凰现身,河洛图出,是象征圣王出世的瑞兆,然而孔子生逢春秋乱世,刀兵四起。

诸侯们只关心自己的领土、霸权、兵力,哪有什么肯行仁义的圣王,因此孔子自叹儒学之道没有用武之地,而自己这些致力于推行德政的人也如那只被愚人猎捕的麒麟一般,早晚要被这个穷兵黜武的时代所绞杀。

“嗟身否”感怀身世,“伤麟怨”则叹息王道难行。

这些都足以唤起了人们对孔子的深深同情和深切的感慨。

也表明作者决意推行仁政,以告慰孔子泉下亡灵。

诗的尾联既是孔子昨日的梦想,也是今日的现实,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一直都有拜祭孔子灵位的梦想,今日终得实现。

“两楹奠”出自《礼记·檀弓上》,本表示出祭奠礼仪的隆重与庄严,用于此,更意为后世对孔子的万分敬重,末句“与梦时同”又完全符合孔子生前梦见自己死后,灵柩停放在两楹之间的梦境。

孔子不求生前得到大家的认同,只希望在自己死后,儒学能够得到弘扬,王道能够被人主推行,而今梦想成真,也算是对孔子辗转一生的弥补吧。

诗人举目仰望,孔子的塑像正端坐在殿堂前的两楹之间,受人祭拜。

作者满怀慰藉之情,祭拜于孔子的灵前,不论是叹惜、感伤,还是哀怨都深深地融入到了对孔子的“赞”中,以“与梦同”表达了自己对孔子梦想终于实现的欣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明之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一用世精神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肯定。

这首诗追述了孔子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叹的命运。

为实现“郁郁乎文哉”的理想社会,孔子一生碌碌奔波,结果却无处安身,甚至被困陈蔡,险些丧命。

但孔子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道德信仰。

哪怕明知凤图难出,王道难行,哪怕明知自己必将如麒麟般惨遭捕杀,也要坚守道德的崇高,只为将来自己的仁义思想能够大行于天下,为苍生谋福,也就在所不惜。

既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深切同情,又赞美和褒扬了孔子。

结合史料可知,唐玄宗对儒学确实非常推崇,因而他对这位儒学创始人的感情也是真实而深挚的。

正是因为作者能把自己的崇敬融入到孔子的深致悼念中,才使得这首诗读来深切质朴,令人信服。

就艺术形式来看,这首诗句句用典颇有堆砌典故之嫌,且诗语质朴无华,在遣词造句上也并无推陈出新之处,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但该诗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胸襟在历代帝王之作中并不多见。

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悼念孔子所选择的视角十分准确也是一大成功之处。

清代的沈德潜评价此诗:“孔子之道,从何处赞叹?故只就不遇立言,此即运意高处。

”这一评价正好说明此诗命意构思,严正得体。

比及一般的咏叹之诗,颇显境界之大,立意之深。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1分,共6分)【答案】(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参考答案11、“飞翔”指语言的文采飞扬,人生态度的不受牵绊、洒脱自由,想象的丰富奇特。

12、《老子》文词过于简约,内容深奥;《孔子》生动形象,《孟子》文词精美细腻,二者在内容上都比较实在;《韩非子》善用寓言,轻松洒脱,耐人寻味,充满智慧。

13、①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同庄子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

②充实了文章内容,开拓了思路,增强了文化色彩。

14、本文运用的联想和想象有:由鸟巢联想到飞翔的鸟,由飞翔的鸟想到飞翔的人,由《庄子》想到《老子》《孔子》等人的作品,由庄子的作品想到庄子的现实处境和人生态度等等。

作用:使文章内容丰富,思想充实,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的认识逐步深入,这些想象贴切自然而又奇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答案为A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不能指知识,只能指技术。

16.【答案】A(B项语序不当,改为“不仅让世界更全面地……”;C项语序不当。

应为“触及、思考和表达”。

D项搭配不当。

主语“产品”和宾语“厂家”不搭配。

)17.答案:B (③是总起句,⑤②是否定物质,肯定精神的具体表现。

①是此段话的主旨句,⑥是正面论述④是总结句)18.简述题。

(5分)【参考答案】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词是最松驰的一种。

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

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

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

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

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词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

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19仿句(6分)参考答案: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修身养性;但他却在寂寞中顿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

屈原是寂寞的,在权贵的排挤下,在世人的不解中,独自苦苦寻觅;但他却在寂寞中坚守着高洁忠贞的灵魂,为世人皆醉的社会点亮了一盏上下求索的灯。

五、作文(60分)立意参考:我们要把写作重点放在对诸子内心和思想里的那些气质和品格的的分析和赞美上,从而感受、接纳并且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尽可能高屋建瓴地谈及经典对民族性格、心理,文化传承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生活的意义一.参考文题1.精彩好题,妙喻生花《儒梦初醒》《经典,为我“疗伤”》《陌上花开缓缓行》《明月在天道在心》《靠近你,温暖我》《冬天里的一把火》《读你,如沐阳光》《万古长夜一明灯》《点亮思想的火炬》《荆棘上的花》《灵魂深处的根》《先秦,一个冬天里的童话》《插上追求与坚守的翅膀》2.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像孔子一样快乐》《品品师爱这杯茶》3. 深邃高远,热血衷肠《穷亦兼济天下》《孔子为师,重塑信仰》《信仰——伟大的力量》《一生追随》《一世守候》《什么成就了先秦诸子》4. 直面倾诉,情真词切采用与诸子“对话”的形式,和诸子进行穿越时空的互动和交流。

要模拟出一个对话的场景,还原历史背景,要有作者和人物间情感和思想的互动。

《遇见你是我的缘》《就是爱你》《寻找韩非》《读你,如沐阳光》《总想为您唱首歌》5.故事新编,人物鲜活《庄周买水》《孔子开店》《孔子办学》二,精彩片段1.在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都四出向诸侯国推销自己的一套治国理论。

这个时代涌现出无数优秀的演说家:执逻辑利器,咄咄逼人的孟子,在宫廷里舌战群臣的商秧,持六国相印、纵横捭合的苏泰……但只有老子,抱着一套“不争”的理论隐于山林,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