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肱骨骨折诊疗方案

肱骨骨折诊疗方案

肱骨骨折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判定标准1.1 有明显的受伤史,伤部有明显的疼痛,压痛和肿胀。

1.2 检查骨折有移位、上臂有短缩或成角畸形,并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1.3 诊断时应注意腕和指关节的功能,以便确定桡神经是否损伤。

1.4 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移位不明显或无移位骨折,可根据以下几点确诊:(1)局部轻度压痛。

(2)由肘部向上有纵轴叩击剧痛。

(3)局部有轻度异常活动。

(4)骨传导音减弱。

2.中医症候判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1初期骨折开始的两周左右为初期,此时损伤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剂。

2.2中期2~4周左右的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治宜接骨续筋,和营通络。

2.3后期骨折四周直至愈合为后期,这阶段治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

二、治疗方案1.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手法整复,夹板配合铁镰,超关节支具,及外展架外固定。

手法复位在局部麻醉或臂丛麻醉下,以拔伸、捺正、挤压等手法进行整复,矫正重叠、前后侧方和旋转移位,以尽可能矫正骨折畸形,达到解剖及近似解剖对位。

若单纯的肱骨干裂纹骨折或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肱骨干骨折,仅以上臂小夹板外固定,上1/3骨折作超肩关节固定,如应用超关节支具。

下1/3骨折作超肘关节固定,中1/3骨折不超上下关节固定;对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肱骨干骨折经手法复位后按上述各类型小夹板固定,加肘关节90°屈曲,肩关节外展约60°位置,外展架固定4~6周。

2.药物治疗2.1.外治:外敷膏剂、散剂、水剂等,也可采用熏、洗、灸等方法。

早期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制,如金黄散、栀黄止痛散、三七散、活血接骨膏等;中、晚期宜用温经通络、化瘀止痛、续筋接骨之剂,如百草伤膏等。

也可采用中药汤剂熏洗局部,以舒筋通络,如用川芎行气洗剂、海桐皮汤、舒筋活络洗剂、四肢损伤洗方等。

『8分钟创伤』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案详解,全是干货!

『8分钟创伤』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案详解,全是干货!

『8分钟创伤』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案详解,全是干货!肱骨干骨折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3%,常由直接暴力所致,也见于旋转暴力较大的运动,如投掷、摔跤等。

大多数肱骨干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但要取得良好的疗效还是要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需要来选择。

今天,就来全面了解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案和手术技巧。

骨折分型•目前对于长骨干的骨折分类,多采用AO长骨干性骨折分型方法(AO/ASIS分型)。

•该分型为全身系统性分型,前一位阿拉伯数字代表骨的编号,第二位阿拉伯数字代表长骨的近端、骨干、远端。

•根据骨折的形态分为A、B、C三个基本类型。

▲ 肱骨干AO分型•AO分型自A型至C型手术难度逐渐增大。

肱骨干骨折的评估临床评估•典型表现:疼痛、肿胀、畸形、肢体短缩。

•血管:检查尺、桡动脉搏动,与健侧对比,判断血管是否损伤,必要时多普勒动脉超声检查。

•神经:检查手部虎口区感觉、腕背伸和拇指背伸功能来评估桡神经是否损伤。

注意,在行手法复位前及手法复位后,均应仔细评估桡神经是否损伤,避免在复位过程中桡神经卡压在骨块之间。

•开放损伤患者,评估皮肤情况(包括腋窝)。

放射学评估•正侧(AP)位:应包括患侧肩、肘关节,以便排除骨干外部位的骨折或伴随肘关节损伤(如鹰嘴骨折),评估骨折移位、短缩及粉碎程度。

•如果前臂肿胀或骨性不稳定,则需拍摄前臂影像来确定是否存在漂浮肘损伤(如同侧的肱骨干骨折合并前臂双骨折)。

•CT、骨扫描、MRI,多用于排除病理性骨折。

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肱骨干骨折能采用非手术治疗。

•肱骨20°的向前成角和30°的向内成角畸形可由肩、肘关节活动代偿,肱骨也可以接受15°的旋转对位不良和3cm以内的短缩畸形而功能影响很小。

•非手术治疗包括:悬垂石膏、接骨夹板、Velpeau吊带、外展架、“U”形石膏骨牵引及功能支具。

▲法国医生Alfred-Armand-Louis-Marie Velpeau(1795-1867)与Velpeau吊带•目前,功能支具已经基本上取代了其他的治疗措施,最常见治疗流程是骨折后3-7d内应用悬垂石膏或夹板,至疼痛减轻后换成功能性支具。

创伤外科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创伤外科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创伤外科肱骨骨折诊疗指南【病史采集】包括外伤性质、时间、机制、部位、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检查】1. 医师接诊后应及时完成体格检查。

对肱骨干中下1/3•骨折要特别注意是否伴有桡神经损伤。

对肱骨髁上骨折尤其是严重移位者应注意是否伴有肱动脉损伤;对开放性肱骨干骨折,应注意出血情况、上止血带时间、桡动脉搏动情况。

2. X线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X线片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

对多发性损伤应摄全肱骨X线片,以免遗漏肱骨解剖颈、外科颈、肱骨髁上、肱骨内外髁、肱骨髁间及肱骨小头骨折。

3.入院行三大常规、血型RH血型、凝血四项、感染四项、生化全系、心电图、B超等,拟手术的病人有必要时行风湿三项、输血前三项检查,有高血压、心脏病史者行心脏彩超和心肌酶谱检查等。

【诊断】1. 明确的外伤史。

2. 损伤部位可出现肿胀、皮下瘀斑、畸形、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阳性、纵向叩击痛阳性。

肱骨外科颈骨折可出现肩关节功能受限,肱骨远端骨折可出现肘关节功能受限。

3. 有神经血管损伤则有相应表现。

4. 摄正侧位X线片可确诊。

对疑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可摄胸部X线片。

【治疗原则】1. 肱骨解剖颈或外科颈骨折:(1)无移位骨折,可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保护患侧上肢,或将患侧上臂贴胸壁固定。

(2)有移位骨折,可在臂丛麻下手法复位,用超肩关节固定,或用甩肩疗法。

(3)若移位明显的骨折,经反复手法复位仍不理想,患者又有较高要求,骨折不稳定,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钢板选择锁定钢板,重建钢板。

(4)围手术期:麻醉前1小时用一次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5)术后预防性应用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头孢二代抗生素其中一种3至5天(如头孢拉啶或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术后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术后3天内常规复查手术部位x片,住院期间每周复查1次。

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各项检查如有异常随时复查。

肱骨干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干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干骨折诊疗指南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肱骨干骨折诊疗规范(试行)一.诊断及检查要点1.病史:了解受伤时间,机制,暴力种类,处理经过,有无合并伤。

2.检查骨折体征。

(视,触,动,量)3.检查软组织损伤情况,特别注意有无骨基模室综合症表现。

4.检查有无重要血管损伤5.检查有无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尤其是桡神经损伤情况6.辅助检查A.肱骨全长X线片(包括肩关节和肘关节)B.三大常规,血生化,免疫,凝血检查,心电图检查二.治疗1.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复位固定后,注意观察远端肢体感觉运动和血运情况,防止皮肤软组织及神经血管压迫,复位后即循序渐进行功能锻炼。

治疗期间,注意纠正骨折端的分离移位趋势,正确使用肩肘带和连体固定方法。

2.手术内固定治疗对于反复手法复位失败者,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估计愈合后影响功能;骨折有分离移位,或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陈旧骨折不愈合;同一肢体或其它部位有多发性骨折;8-12小时内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可以考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有明显骨缺损者应植骨。

术中注意对骨膜血供最大限度的保护。

对于神经损伤的病人,术中应探查神经,若完全断裂,可一期修复神经。

若为挫伤,神经连续性存在,则切开神经外膜,减轻神经继发性病理改变,选择的钢板要有足够长度,放置内固定物时,应注意保护桡神经避免损伤。

3.药物治疗中药初期(伤后1-2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伤后三周至骨折接近临床愈合)后期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外治舒筋活络(骨折临床愈合期以内)适用我院院内制剂及中成药西药开放性骨折或手术病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神经损伤者口服甲钴胺肿胀严重者选用抗渗出药或(和)脱水药4.功能锻炼复位后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2-3周后,开始主动进行腕,肘关节屈伸活动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但活动度不宜过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

2024年肱骨干骨折诊断与治疗PPT

2024年肱骨干骨折诊断与治疗PPT
超声检查:可显示骨折线、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还可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对神经、血管 损伤的诊断具有优势
鉴别诊断
骨折类型:如横断骨折、斜形骨折、 螺旋形骨折等
骨折部位:如上段、中段、下段等
骨折程度:如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 等
骨折原因:如外伤、病理性骨折等
骨折并发症:如神经损伤、血管损伤 等
骨折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手术治 疗等
肱骨干骨折:指肱骨近端、中段和远端骨折的总称 分类: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骨折程度进行分类 骨折部位:可分为近端、中段和远端骨折 骨折类型: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骨折程度: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发病原因
直接暴力:如交通事故、坠落等 间接暴力:如摔倒、扭伤等 病理性骨折:如骨质疏松、肿瘤等 疲劳性骨折:如长期重复性运动、过度负荷等
注意安全,避免外伤
避免从事高风险活动,如高 空作业、极限运动等
加强安全意识,遵守安全操 作规程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 质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 治疗潜在疾病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身体状况 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意外伤害
肱添加骨副干标骨题 折诊断与 治疗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护理人员
PART Three
肱骨干骨折诊断
PART Two
肱骨干骨折概述
PART F骨干骨折康复
PART Six
肱骨干骨折并发症 及处理
单击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肱骨干骨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骨科肱骨干骨折诊疗指南

骨科肱骨干骨折诊疗指南

骨科肱骨干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

多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

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病因】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旋转暴力均可致该骨骨折。

1 •直接暴力
如打击伤、挤压伤或火器伤等,多发生于中1/3处, 多为横行骨折、粉碎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有时可发生多段骨折。

2.间接暴力
如跌倒时手或肘着地,地面反向暴力向上传导,与跌倒时体重下压暴力相交于肱骨干某部即发生斜行骨。

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骨折诊疗指南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肱骨近端骨折【概述】肱骨近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及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诊断】1.局部疼痛、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

2・需拍正侧位x线片。

有时正位片显示骨折并无明显移位,•但在侧位片上却可看到有明显的成角畸形。

如因疼痛而上肢不能上举者,可采用经胸投射法拍片。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I型:无移位或移位vlcm或成角<45。

口型:解剖颈骨折(2部分骨折)皿型:夕卜科颈骨折(2部分骨折)IV型:大结节骨折(2、3、4部分骨折)V型:小结节骨折(2、3、4部分骨折)VI型:骨折脱位型(2、3、4部分骨折及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治疗】1 •无移位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如三角巾悬吊等。

1~ 2周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后即开始功能锻炼。

2・解剖颈骨折易发生眩骨头缺血坏死,保守治疗效果多不佳,可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固定,对老年人或难以复位固定的骨折可考虑一期行关节置换。

3・夕卜科颈骨折首选闭合复位治疗。

对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

外展型骨折不必复位,三角巾悬吊或石膏固定。

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外展位固走。

粉碎骨折如移位不大也可保守治疗。

对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有软组织嵌入时,可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走。

4・大结节骨折单纯大结节骨折常有明显的移位,手法复位困难,可行切开复位内固走。

如系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脱位,肩关节复位后大结节常自发复位。

5 •小结节骨折少见。

多合并关节后脱位。

骨块小可行保守治疗。

若内旋受限,可行手术复位固走。

部骨折和4部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应行切开复位、简单固定,尽量保留肱骨头血运。

如发生肱骨头坏死,必要时可行关节置换。

7・骨折脱位根据骨折脱位情况决定,2部骨折脱位首先行闭合复位,必要时进行切开复位。

3部骨折脱位多考虑手木4部骨折脱位、累及关节面或关节头劈裂时可考虑关节置换。

肱骨干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肱骨干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肱骨干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1.5%。

【诊断要点】
1.有外伤病史,局部肿胀、瘀斑和畸形都比较明显。

轻微外伤即产生骨折时,应怀疑病理性骨折。

2.肱骨干骨折可分为上1/
3.中1/3和下1/3骨折。

肱骨中下1/3骨折容易并发桡神经损伤,应检查有无腕下垂,伸指、伸拇和外展拇指功能是否丧失,并详细记录。

3.拍正侧位X线片,上1/3骨折的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的近端,肱骨上段处于内收位,中1/3骨折的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的远端,肱骨上段处于外展位。

【治疗原则和方案】
肱骨干骨折复位要求不高,接触面达1/4-1/3.成角畸形不超过50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观的恢复。

多处复位是肱骨干骨折骨不连接的原因之一。

1.非手术治疗
U型石膏夹
(1)悬吊石膏
(2)胸肱石膏
(3)尺骨鹰嘴突牵引
后两种方法已很少应用。

2.手术治疗手术指征:
(1)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

(2)开放性骨折有条件的在清创时即行内固定。

(3)已产生骨不连接者。

(4)复位位置不满意,希望能达到解剖复位者。

内固定方法很多,有各种接骨板、螺丝钉以及交锁髓内针等。

3.并发症的处理桡神经损伤以观察为主,但应使用肌电图随访观察神经恢复情况。

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干骨折诊疗规范(试行)
一.诊断及检查要点
1.病史:了解受伤时间,机制,暴力种类,处理经过,有无合并伤。

2.检查骨折体征。

(视,触,动,量)
3.检查软组织损伤情况,特别注意有无骨基模室综合症表现。

4.检查有无重要血管损伤
5.检查有无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尤其是桡神经损伤情况
6.辅助检查
A.肱骨全长X线片(包括肩关节和肘关节)
B.三大常规,血生化,免疫,凝血检查,心电图检查
二.治疗
1.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复位固定后,注意观察远端肢体感觉运
动和血运情况,防止皮肤软组织及神经血管压迫,复位后即循序渐进行功能锻炼。

治疗期间,注意纠正骨折端的分离移位趋势,正确使用肩肘带和连体固定方法。

2.手术内固定治疗
对于反复手法复位失败者,骨折端对位对线不良,估计愈合后影响功能;骨折有分离移位,或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陈旧骨折不愈合;同一肢体或其它部位有多发性骨折;
8-12小时内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可以考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有明显骨缺损者应植骨。

术中注意对骨膜血供最大限度的保
护。

对于神经损伤的病人,术中应探查神经,若完全断裂,可一期修复神经。

若为挫伤,神经连续性存在,则切开神经外膜,减轻神经继发性病理改变,选择的钢板要有足够长度,放置内固定物时,应注意保护桡神经避免损伤。

3.药物治疗
中药
初期(伤后1-2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伤后三周至骨折接近临床愈合)
后期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外治舒筋活络(骨折临床愈合期以内)
适用我院院内制剂及中成药
西药
开放性骨折或手术病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神经损伤者口服甲钴胺
肿胀严重者选用抗渗出药或(和)脱水药
4.功能锻炼
复位后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3周后,开始主动进行腕,肘关节屈伸活动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但活动度不宜过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

6-8周后加大活动量,并做肩关节旋转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