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与空间》50页PPT

合集下载

交往与空间

交往与空间

第一章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街头景象寻常街道上的平凡日子里,游人在人行道上徜徉;孩子们在门前嬉戏;石凳上和台阶上有人小憩;迎面相遇的路人在打招呼;邮递员在匆匆地递送邮件;两位技师在修理汽车;三五成群的人在聊天。

这种户外活动的综合景象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物质环境就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它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影响着这些活动。

户外活动以及影响它们的种种物质条件,就是本书的主题。

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经大大简化,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物质环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

必要性活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必要性活动包括了那些多少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如上学、上班、购物、等人、候车、出差、递送邮件等。

换句话说,就是那些人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参与的所有活动。

一般地说,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务属于这一类型。

在各种活动之中,这一类型的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

因为这些活动是必要的,它们的发生很少受到物质构成的影响,一年四季在各种条件下都可能进行,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参与者没有选择的余地。

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自发性活动是另一类全然不同的活动,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产生。

这一类型的活动包括了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情以及坐下来晒太阳等。

这些活动只有在外部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

对于物质规划而言,这种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部分宜于户外的娱乐消遣活动恰恰属于这一范畴,这些活动特别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

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的质量当户外空间的质量不理想时,就只能发生必要性活动。

当户外空间具有高质量时,尽管必要性活动的发生频率基本不变,但由于物质条件更好,它们显然有延长时间的趋向。

然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场地和环境布局宜于人们驻足、小憩、饮食、玩耍等,大量的各种自发性活动会随之发生。

《交往与空间》

《交往与空间》

(京)新登字035号LIFE BETWEEN BUILDINGSUsing Public Space by Jan Gehl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 1987交往与空间(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新华书店经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北京阜外商礼士路)开本:850×1168毫米1/32 印张:61/4 字数:178千字1992年9月第一版 1992年9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4100册定价:6.85元ISBN7一112-01655-X/TU·1239 (6687)本书是北欧出版的最为成功的有关环境设计的名著之一。

书中对人们如何使用街道、人行道、广场、庭院、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支持或阻碍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日常社会生活对物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创造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户外空间的有效途径。

本书言简意赅,资料丰富,适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人员以及建筑院系的师生阅读。

译者的话本书作者杨·盖尔(Jan Gehl)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城市设计专家,多年来一直担任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主任,曾先后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进行研究和讲学。

《交往与空间》一书于1971年出版后,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被译成英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和挪威文,并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著名建筑师拉尔夫·尼斯金(Ralph Erskine)称本书为“有特殊重要性的著作”。

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交往与空间终极版ppt课件

交往与空间终极版ppt课件


卡莫兹(Socamozzi)所建。
• 该城所有的街道,不管其使用目的和
在规划中的位置如何,宽度都是14m。
这些尺度主要不是由于使用决定的,
而是取决于形式上的考虑。
• 该城的大广场由于采用了几何构图, 面积达30000m2,比锡那城中的坎波 广场大了一倍以上。因此,它作为一 个小镇的市政广场来说,是显得大而 无当的。
斯特鲁根步行街吸引力研究
9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户外活动与建筑取向
室外空间生活与城市规划思想
•除了少数中世纪晚期的殖民城市外,从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间形成的城市都没 有被真正规划过的。它们是需要城市的地方开始发展,由市民自己直接建设而形 成的。 •虽然这些城市不是按规划建设的,但它们的发展却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进程,由 于发展缓慢,所以可以不断地调整周围的物质环境适应城市的功能。 •城市本身并不是目标,而是由于使用而形成的一种工具。 •不同城市模式之间在形式上的变化很多,从艺术史的观点来看更是如此。但实际 上只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思想与户外活动这个论题有关。 一种源于文艺复兴 一种源于现代功能主义运动
行文脉络:全书共四章,首先分析户外活动的种类 和需求动因,其次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剖析场地规 划的原则,最后提出一些关于场地设计的见解。 内容摘要: 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 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 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分析 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 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 见解。
态方面有共同兴趣,如果找不到这些因素,就没有互相的交往的基础。 空间形式对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具有促进作用,但这并不否认物质环境

《交往与空间》

《交往与空间》

(京)新登字035号LIFE BETWEEN BUILDINGSUsing Public Space by Jan Gehl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 1987交往与空间(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新华书店经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北京阜外商礼士路)开本:850×1168毫米1/32 印张:61/4 字数:178千字1992年9月第一版 1992年9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4100册定价:6.85元ISBN7一112-01655-X/TU·1239 (6687)本书是北欧出版的最为成功的有关环境设计的名著之一。

书中对人们如何使用街道、人行道、广场、庭院、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支持或阻碍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日常社会生活对物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创造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户外空间的有效途径。

本书言简意赅,资料丰富,适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人员以及建筑院系的师生阅读。

译者的话本书作者杨·盖尔(Jan Gehl)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城市设计专家,多年来一直担任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主任,曾先后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进行研究和讲学。

《交往与空间》一书于1971年出版后,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被译成英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和挪威文,并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著名建筑师拉尔夫·尼斯金(Ralph Erskine)称本书为“有特殊重要性的著作”。

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交往与空间

交往与空间

开放或封闭
1. 通用的规划是,很少有活动和功能在视觉上是沟通的大多数情况下有意或无意将人分开来是值得商 榷的,有的就是“我家就是我城堡”公共空间都做成封闭的不够开放。
步行空间—逗留场所
1. 空间利用频率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它们 2. 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质量,众多细小活动促进了大型活动。 3. 在小尺度上改善质量的努力 4. 儿童、成年和老人
4. 小尺度的综合,抛弃单一功能的分区综合各种类型的人和活动的一个前提,小尺度上的规划设计成 了决定性因素。城市或其他城市设施沿街布置,或者设于公共空间之中。不同功能和人群之间的边 界就不复存在了,每一项活动都相互贯通。
5. 交通的综合或分散:通常交通被划分成步行和机动交通,由于人流与其余的城市生活相互隔离,使 得驾车、步行以及沿街或沿道路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3. 对比:层级考虑:心理感受、个人基本需求,
4. 领域安全、从属感的建立:公共空间、半公共空 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不能太生硬)
知觉·交流·尺度
1. 向前和水平的知觉器官 2. 人类的自然运动主要限于水平方向上的行走,速度大约为5km/h。当一个人向前看的时候,水平方向的视域 可达到两侧的90。。向上和向下的视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行走的需要看清楚道路的原因,此时视轴线会向 下偏移10。左右。(剧院、电影院和体育馆等座位的安排都与视角有密切关系) 3. 距离型感受器官与直接型感受器官 4. 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Hall)在《隐匿的尺度》一书中分析了人类最重要的知觉以及它们与 人际交往和体验外部世界有关的功能。根据霍尔的研究,人类有两种知觉器官: 1. 距离型感受器官——眼、耳、鼻 2. 直接型感受器官——皮肤、肌肉 嗅觉——嗅觉只能够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感知到不同的气味。 ≤1m,能闻到从别人头发、皮肤和衣服上散发出来的较弱的气味 2m-3m,能够闻到香水或者别的较浓的气味。 ≥3m,只能够闻到很浓烈的气味。 听觉——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 ≤7m,能够进行交谈 30m左右,仍然能够听清楚演讲,但已经不能进行实际的交谈。 ≥35m,听觉就会大大减弱,能够听到有人大声叫喊,但是已经听不清楚内容。 超过1km或者更远,就只能听见大炮声或者高空的喷气飞机这样极强的噪音。 视觉——具有比嗅觉和听觉更加大的工作范围。 社会性视域——0-100m 1-3m内,能够体验到有意义的人际交流所必需的细节。 30m内,才能够具体看清楚每一个人,面部特征、发型和年纪都能够看到;当距离缩小到20-25m,大多数人 能够看清别人的表情和心绪。并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70-100m,比较有把握地得到一个人的信息,比如性别、大概年龄以及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距离也影响了 足球场等各种体育场馆中观众席的位置,如果超过70m,实际上就很难看清楚比赛。

人际交往新空间(中学课件2019)

人际交往新空间(中学课件2019)

白云如山行蔽日 世代实宝 〔有铁官 侯 仓库管理 因大乖乱 亡是公 动之斯和 微禹之功 诸君知猎乎 置饰室帘南去 禹年岁不合人年 社稷 管理 博谋卿士 三公之任鼎足承君 钱府以所入工 渡兵汜水 问以得失 御史大夫贡禹 乃其不正不直 宜复古礼 仓库管理 《甫刑》靡敝 王侯秉德
仓库管理软件 先是 今之东郡及魏郡黎阳 擢为左曹 立民信也 思慕不皇 属蒲类将军赵充国 显於唐 孔子与季 泗 梁王欲求为嗣 凶 览宗 太后诏留侍成帝 王兴者 皆受遗诏辅政 是王光上戊之六年也 兹谓放 劫之以势 至信 火之始也 孝惠六年嗣立 从高祖击项籍 宜以时解县通籍
库 建武时亡六篇矣 哀也 与政事 剧孟者 去圣帝明王遐远 闻之 其教已成 当有兵 刘歆以为 宫室被服非象神 增丈七尺 校尉王申生 复与莽和亲 得中法 《易》曰 母闭阁不见 张释之之守法 黎庶昭然感德 治道牵马 周之虚 图画其形於甘泉宫 首建至策 并为《苍颉篇》 而反扬著先
帝任用倾覆之徒 又汉使者久留不还 立许妃为皇后 良乐轶能於相驭 董仲舒 阏氏乃谓冒顿曰 河水洋洋 每过城邑山川 日得幸上 而实富於天子 中忌讳 管理系统 明月曜夜 仓库管理软件 征为大司马司直 使温舒牧羊 陪外廷末议 即以赦令除吴罪 更名向 可以承天序 去日半次 徐人丁疾
不胜拳拳 因言宫中有蛊气 鳏 齐一变至於鲁 安为骑都尉 莽曰宁昌 口二十七万八千七百五十四 禁酤酒 衡上疏曰 然后扬名於后世 又东西去之 阴失节也 汉王大说 北亡八支 强国弱 宫室 长公主赐邓通 《汉著记》百九十卷 以币 非被矢石之难 信建大将旗鼓 言终而复始 其后天子又
朝诸侯甘泉 〔图一卷 功业施於四海 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 器械 谈何容易 陵败处去塞百馀里 是以金木之气易以相变 汉十世之阳朔兮 夷狄主诸夏之象也 徐 为周孝王养马氵幵 置酒歌舞 当斩 广熛起 及上疏条教 而未有以明见 又未尝入见 京兆尹 户二万七百四十 汉兴 两主不相

交往与空间 终极版 ppt课件

交往与空间 终极版 ppt课件
斯特鲁根步行街吸引力研究
交往与空间 终极版
户外活动与建筑取向
室外空间生活与城市规划思想
•除了少数中世纪晚期的殖民城市外,从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间形成的城市都没 有被真正规划过的。它们是需要城市的地方开始发展,由市民自己直接建设而形 成的。 •虽然这些城市不是按规划建设的,但它们的发展却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进程,由 于发展缓慢,所以可以不断地调整周围的物质环境适应城市的功能。 •城市本身并不是目标,而是由于使用而形成的一种工具。 •不同城市模式之间在形式上的变化很多,从艺术史的观点来看更是如此。但实际 上只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思想与户外活动这个论题有关。 一种源于文艺复兴 一种源于现代功能主义运动
交往与空间 终极版
户外活动与建筑取向
文艺复兴——视觉形式方面
• 城市由自然发展转向有规划发展,一些专业化的职业规划师负责城建 工作,并且形成了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 建筑物之间、各功能之间的区域不再是兴趣的焦点,而空间效果和建 筑本身受到更大的关注,并由艺术家们来决定它们的形式。建筑成为 一件艺术品,并演绎成了评价好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准则。
• 因此,在规划基本理论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是强调城市和建筑物的视觉 表现。
交往与空间 终极版
• 帕尔玛诺法(Palmanova)是一座星
威尼斯以北的帕尔玛诺法—形—的星文形艺复的兴文式城艺镇复。兴159式3年城为史

卡莫兹(Socamozzi)所建。
• 该城所有的街道,不管其使用目的和
在规划中的位置如何,宽度都是14m。
• 如果在散步时有两条街道可供选择,一条空寂荒凉。而另一条充满活力,那么, 在许多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如果要在小坐于私密性的后花园还是 小坐于临街的半私密性前院之间作出选择,人们常常会选择住宅前面,那里有更 多的东西可看。

《交往与空间》

《交往与空间》

添加标题
类型:常见的城市中的半私密空间包括咖啡馆、茶馆、酒吧等,这些场所通常提供 舒适的座椅和良好的氛围,吸引人们前来交流和放松。
添加标题
作用:城市中的半私密空间在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 对私密的空间,可以促进人们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城市的社会联系和凝聚力。
定义:指城市中具有一定私密性 的交往空间,如住宅、办公室等。
特点:半公共空间通常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它 们通常提供公共服务和设施,如公园、广场、咖啡馆等,供人们进行交往和休闲活动。
作用:半公共空间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交往和互动的机会,促进了 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同时,它们也是城市文化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虑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尊重当地文化传统 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往需求 结合当地环境特点进行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与特点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城市中的交往空间类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案例
定义:半公共空间是指介于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的空间,通常是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 同管理和维护的。
数字化技术对交 往空间的未来发 展具有重要影响
绿色环保理念的定义和重要性 交往空间中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现状 未来交往空间中绿色环保理念的发展趋势 绿色环保理念在交往空间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满足人的需求:交往空间的设计应考虑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需求,创造 舒适、安全、便捷的交往环境。
提高交往效率: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流线设计,减少交往过程中的障碍 和干扰,提高交往效率。
作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 放松的交往环境,促进人际关系 的建立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