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复习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的收集:复习如何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2.数据的整理:回顾数据的分类、排序、筛选等方法,以及如何用表格、图表整理数据;
3.统计图的应用:巩固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的特点及其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技能,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计统计图和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在数据表达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运用图表传达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其倾听、表达、协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的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实际情境中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例如,如何设计问卷才能收集到有效、全面的数据。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统计图制作方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长。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数据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数学研究与应用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方法1. 实地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来收集数据。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天气情况、人口分布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2.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问卷,向一定范围的人群进行调查,收集他们的意见或经验。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份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问卷,并统计回收到的问卷数据。

3. 实验法:通过进行实验来收集数据。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记录相关数据来验证某个物理定律。

4.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文献、报纸等来收集数据。

例如,在研究历史人物的生平时,可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并整理其中的相关数据。

二、数据的整理方法1. 列表法: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列成列表。

例如,对于某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可以按照学号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学生的姓名和成绩一一对应。

2. 表格法:将数据整理成表格的形式。

表格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将多个班级的数学成绩按照班级和学生进行分类,并制作成表格。

3. 图表法:将数据整理成图表的形式,以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趋势和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用直方图来表示某个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4. 图像法:将数据整理成图像的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比较数据。

例如,我们可以将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制作成柱状图进行比较,以找出优劣之处。

三、数据的分析方法1. 平均数:平均数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它能够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某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分,以了解整体的学习水平。

2. 极差: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别,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例如,我们可以计算某个班级同学身高的极差,以了解身高的分散程度。

3. 频数与频率:频数表示某个数值或数值区间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频率表示频数与总数之间的比值。

人教版苏科版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经典例题含答案 )

人教版苏科版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经典例题含答案 )

班级小组姓名成绩满分(120)一、数据的收集(一)收集数据的方式(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1.收集数据的方法是(D)A.查资料B.做试验C.做调查D.以上三者都是例1.变式1.某同学想了解寿春路与阜阳路交叉路口1分钟内各个方向通行的车辆数量,他应采取的收集数据方法为(D)A.查阅资料B.试验C.问卷调查D.观察例1.变式2.你想了解本班同学是否上网,如果上网,那么上网又做什么(比如:玩游戏、聊天、查资料等).如果就这个问题展开调查,那么:(1)你调查的问题是是否上网?如果上网,那么上网又做什么?(2)你调查的对象是全班每位同学.(3)你选择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4)你记录的数据是上网人数,不上网的人数,上网做什么的具体人数?.例1.变式3.下列统计活动中不宜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的是(C)A.七年级同学家中电脑的数量B.星期六早晨同学们起床的时间C.各种手机在使用时所产生的辐射D.学校足球队员的年龄和身高(二)设计调查问卷(共4小题,每题3分,题组共计12分)例2.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下面的提问比较恰当的是(D)A.我认为猫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B.难道你不认为科幻片比武打片更有意思吗C.你给我回答到底喜不喜欢猫呢D.请问你家有哪些使用电池的电器例2.变式1.如果你是班长,想组织一次春游活动,用问卷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内容是(请列举一条)你最想去哪儿玩?.例2.变式2.为获得某地区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数据,找出保护视力的措施,小明在调查问卷中,提出了如下问题:(1)在你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是.(2)你学习时使用的灯具是.(3)你喜欢穿的服装颜色是.你认为他提出的问题恰当吗?如不恰当应怎样改正?解:第三个问题不恰当可改为“是否躺着看书”等与视力有关的问题。

例2.变式3.假如你想知道你们班级里的同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主要用哪几种方式排解心中的烦恼,还想知道男,女同学排解烦恼的主要方式是否一样,你必须进行调查,然后对你调查出的结果加以总结,那么:(1)你的调查问题:同学们中主要用哪几种方式排解烦恼。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数学与实际生活应用结合的一个关键环节。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和数据的分析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面试等方法主动询问被调查者的意见和看法,获取数据。

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得到数据。

3.观察法:通过观察其中一现象或对象的特点,记录相关数据。

4.统计资料法: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历史资料或者公开数据,获取相关数据。

二、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整理是将收集到的不完整、混乱或者重复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编码,使其能够更好地被描述和分析。

1.数据的分类整理: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数据集合,方便后续的描述和分析。

2.数据的排序整理:将数据按照其中一种规则进行排序,使其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方便观察和分析。

3.数据的编码整理:对数据进行编码,赋予数据一定的符号来表示其特征,方便数据的识别和比较。

三、数据的描述对数据进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数据的特征,常用的描述方法有以下几种:1.集中趋势的描述: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

均值是指一组数据平均值的大小;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2.离散程度的描述: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等。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方差是一组数据各数据与其均值偏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的正平方根。

3.分布形状的描述:常用的描述方法有直方图和饼图。

直方图是用矩形表示数据频数的分布情况;饼图将数据按照不同类别划分,并用扇形表示类别所占比例的大小。

4.相关性的描述:通过相关系数来描述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大,正负号表示相关的方向。

四、数据的分析方法数据的分析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后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寻找规律和特点。

初中数学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小结)-

初中数学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小结)-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小结)(第1课时)一、背景与意义分析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帮助人们对事物的发展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够利用数据信息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通过对本章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学习,学生可基本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 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小结,进一步领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数据处理,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的事实。

2 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3 智能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4 情感修炼与提高:积极创设情境,参与调查、整理数据,体会社会调查的艰辛与乐趣。

5 观念确认与引导:体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辨证思想。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根据调查总结的报告给出合理的预测。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活动一回顾本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_制表绘图————活动二例题:调查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时间同学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

(抽样调查) 活动三调查观河中学初一学生最喜爱的球类活动设计问卷 (全面调查) 小组讨论,完善问卷。

活动四小结:设计问卷的一般注意点。

习题:P172 1、2、3五、笔记与板书提纲课题例1 小结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例2 习题六、练习与拓展选题统计校工会服务部一天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设计问卷。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小结)(第2课时)一、背景与意义分析通过上一课的复习,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得以进一步巩固,对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得到进一步加强,本课将对统计图表的选择以及自主完成整个调查过程加以训练。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 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体会不同统计图表的区别,会正确绘制统计图表2 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会统计调查,并以此决策的过程3 智能提高与训导: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清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4 情感修炼与开导:创设情景,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艰辛与乐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归类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归类总结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梳理】一、调查与收集数据想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要通过调查来收据数据.其过程主要有如下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2、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3、选择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4、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写在调查问卷上,收集每位同学最喜欢的动物,进行编号;5、整理数据——用“划记法”记录数据;6、得出结论——划记最多的动物,即为同学们喜欢的最多的动物;7、描述数据——统计表是描述数据最常用的方式,为了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二、调查方式的有关概念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实际上最常用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在“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调查活动中,全班同学都是考察对象。

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又称为“普查”.2、抽样调查:在“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活动中,采用了调查部分学生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根据部分学生的视力来估计整个地区学生的视力情况.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这里,整个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视力组成一个样本.注意:(1)抽样调查只考虑总体中的一个样本,因此其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准确.(2)抽样调查时一般应注意:被调查的对象不能太少,被调查的对象应是随意抽取的,调查的对象应是真实的.因此,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广泛性又要关注其代表性.方法点拨:(1)全面调查是对总体中每个对象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广,数据详细;而调查样本有局限性,数据不全面;(2)当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时,往往采用抽样调查;(3)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进行全面调查;4. ⑴总体:把所要考察对象的①叫总体.⑵个体:②考察对象叫做个体.⑶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③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⑷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④叫做样本容量.规律总结:①弄清考察对象是明确总体、个体、样本的关键;②总体或样本中的每一个数据表示个体,不同的个体在数值上是可以相同的,样本中有多少个体,样本容量就是多少,样本容量没有单位.三、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具特色: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事物变化的情形。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归纳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学问题,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初中数学知识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方法1. 实际观察法实际观察法是指通过实地观察来收集数据。

比如在测量长度时,可以使用尺子或标尺;在测量重量时,可以使用天平等。

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可以直接得到一些定量的数据。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发放问卷来收集数据。

在问卷中,我们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比如个人兴趣、学习情况等。

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人群群体的定量或定性的数据。

3.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是指通过查找和分析已经存在的相关文献来收集数据。

比如,在研究某个数学定理时,我们可以阅读相关的数学专著、学术论文等。

通过获取和整理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数学问题的重要数据。

二、数据的整理方法1. 列表整理法列表整理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数据整理方法。

通过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类,并列成表格或列表形式,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比如,当我们收集到一些统计数据时,可以将数据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列成表格,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数据。

2. 图形整理法图形整理法是指通过绘制图形的方式来整理数据。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图形直观清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3.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指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比如,我们可以计算数据的均值、中位数、众数等,从而揭示数据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利用数据。

三、数据的应用与拓展1. 数据的应用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比如,在概率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收集一些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关于概率的结论。

数据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019年4月9日(考试总分:16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共计 48 分)1、(4分)为了估计水塘中的鱼数,养鱼者首先从鱼塘中捕获20条鱼,在每条鱼身上做好记号后,把这些鱼放归鱼塘.再从鱼塘中打捞100条鱼,如果在这100条鱼中有5条鱼是有记号的,则估计该鱼塘中的鱼数约为()A.300 B.380 C.400D.4202、(4分)某同学想了解寿春路与阜阳路交叉路口1分钟内各个方向通行的车辆数量,他应采取的收集数据方法为( )A.查阅资料B.实验C.问卷调查D.观察3、(4分)频数m、频率p和数据总个数n之间的关系是( )A.n=mp B.p=mn C.n=m+pD.m=np4、(4分)如图是若干只电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检测的频数分布折线图,由图可知检测的频数为()A.20 B.14 C.12D.105、(4分)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80,若取组距为10,则组数一般是()A.7 B.8 C.9D.106、(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6点朝上是必然事件B.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的成绩平均数相同,方差是=0.4,=0.6,则甲的射击成绩较稳定.C.“明天降雨的概率为”,表示明天有半天都在降雨D.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适合用普查的方式7、(4分)在统计中频率分布的主要作用是()A.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B.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D.可以看出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4分)体育老师统计了全班50名学生60秒跳绳的成绩,并列出了如下表所60≤x<8080≤x<100100≤x<120120≤x<140140≤x<160160≤x<180示的频数分布表,由表中的信息,则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次数x(次)频数 4 13 19 7 5 2最小C.组距为6,组数为20 D.成绩在100~120范围内的频数最大9、(4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11人到校外采集标本,其中3人每人采集4件,4人每人采集3件,4人每人采集5件,则这个兴趣小组平均每人采集标本是()A.3件 B.4件 C.5件 D.6件10、(4分)蜀山区三月中旬每天平均空气质量指数(AQI)分别为:118,96,60,82,56,69,86,112,108,94,为了描述这十天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最适合用的统计图是()A.折线统计图B.频数分布直方图C.条形统计图D.扇形统计图11、(4分)某支股票在七个月之内增长率的变化状况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2~6月份股票月增长率逐渐减少B.7月份股票的月增长率开始回升C.这七个月中,每月的股票不断上涨D.这七个月中,股票有涨有跌12、(4分)地球的水资源越来越枯竭,全世界都提倡节约用水,小明把自己家1月至6月份的用水量绘制成折线图,那么小明家这6个月的月平均用水量是().A.10吨B.9吨C.8吨D.7吨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4 小题,共计 16 分)13、(4分)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__________抽样,通常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度就会越_________(填“高”或“低”). 14、(4分)如图是舟山市某6天内的最高气温折线统计图,则最高气温是________℃.15、(4分)如图是某商场2012年至2016年销售额每年比上一年增长率的统计图,则这5年中,该商场销售额最大的是________年.16、(4分)如图是23名射击运动员的一次测试成绩的频数分布折线图,则射击成绩的中位数_____。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共计 96 分)17、(12分)初一学生小丽、小杰为了了解本校初二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各自在本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小丽调查了初二电脑爱好者中4名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小杰从全体初二学生名单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调查他们每周上网的时间.你认为哪位学生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说说你的理由.18、(12分)小明对自己所在班级的50名学生平均每周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进行了调查,由调查结果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m 的值;(2)从参加课外活动时间在6~10小时的5名学生(其中6~8小时的3人分别用123,,;A A A 8~10分别用12,B B 表示)中随机选取2人,请你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其中至少有1人课外活动时间在8~10小时的概率.19、(12分)某市篮球队到学校选拔一名队员.教练对王亮和李刚两名同学进行5次3分投篮测试,每人每次投10个球,下图记录的是这两名同学5次投篮中所投中的个数.(1)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写下表.(2)你认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3)若你是教练,你打算选谁?简要说明理由20、(12分)当下共享单车在各大城市相当火热,给人们的短距离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某市准备在2017年分四期投放若干辆“飞歌同程”和“摩拜单车”两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决策人员根据计划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统计图.(1)第四期投放占总量的百分比是;(2)计算该市四期共投放多少辆共享单车;(3)补全四期投放共享单车折线统计图.21、(12分)为了解某校初二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两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小丽调查了初二电脑爱好者中40名学生每周上网的时小丽抽样(人数)小杰抽样(人数)间;小杰从全校400名初二学生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调查了每周上网的时间.小丽与小杰整理各自样本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段(小时/周)0~1 6 221~2 10 102~3 16 63~4 8 2(1)你认为哪位学生抽取的样本不合理?请说明理由.(2)专家建议每周上网2小时以上(含2小时)的学生应适当减少上网的时间,估计该校全体初二学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应适当减少上网的时间.,两省人口总数基本相同,2001年A省的城镇在校中学生人数为156 22、(12分)据统计A B万,农村在校中学生人数为72万;B省的城镇在校中学生人数为84万,农村在校中学生人数为103万.李军同学根据数据画出下面两个复合条形统计图.()1图______ 更好反映两省在校中学生总数;()2图______ 更好地比较()A B省城镇和农村在校中学生人数;()3说说两种图的特点.23、(12分)小明、小亮和小丽想要了解他们所生活的小区里小朋友的年龄情况,小明调查了当天在院子里玩耍的小朋友,情况如图1;小亮调查了他所居住的二单元的小朋友,情况如图2;小丽调查了每个单元一楼的两家住户家中小朋友的年龄,数据(单位:岁)如下:3,16,14,15,17,8,4,6,9,7,17,12,2,13,6,5,12,14,3,15,5,16,1,1.这个小区中小朋友的年龄情况到底如何?你认为的调查方式好一些?为什么?如果你去调查的话,你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图1图2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提到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从经济角度,一般可用“老年人口抚养比”来反映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后果。

所谓“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某范围人口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

以下是根据我国近几年的人口相关数据制作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2011-2014年全国人口年龄分布图2011-2014年全国人口年龄分布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6.4%16.5%16.4%16.5%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2011年末,我国总人口约为_______亿,全国人口年龄分布表中m的值为_______;(2)若按目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推测,到2027年末我国约有14.60亿人。

假设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一直稳定在16.5%,15-64岁的人口一直稳定在10亿,那么2027年末我国0-14岁人口约为_______亿,“老年人口抚养比”约为_______;(精确到1%)(3)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

在未来10年内.......,假设出生率显著提高,这_______(填“会”或“不会”)对我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产生影响。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共计 48 分)1、(4分)【答案】C【解析】∵×100%=5%,∴20÷5%=400(条).故选:C.2、(4分)【答案】D【解析】根据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有观察,统计,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或因特网查询等分析判断即可, 想了解寿春路与阜阳路交叉路口1分钟内各个方向通行的车辆数量,他应采取的收集数据方法为观察,故选D.3、(4分)【答案】D【解析】∵频数为m、频率为p,数据总个数为n,∴m=np.故选D.4、(4分)【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检测的频数为(2+4+8+6)=20;故选A.5、(4分)【答案】C【解析】解:∵=8,每组包括最小数而不包括最大数,∴可以分成9组.故选C.6、(4分)【答案】B【解析】A.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6点朝上是随机事件,故本项错误;B.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的成绩平均数相同,方差是S2甲=0.4,故本项正确;C.“明天降雨的概率为”,表示明天可能降雨,故本项错误;D.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项错误.故选:B.7、(4分)【答案】C【解析】由平均数、方差的概念,可知它们分别反映总体的平均水平和波动大小,故A、B不正确;根据统计中,频率是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百分比),频率反映了个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即可以反映总体的分布情况.故选:C.8、(4分)【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得组距为20,组数为6.C选项不正确.故答案选C.9、(4分)【答案】B【解析】平均每人采集标本数量就是求平均数,即(4×3+3×4+5×4)÷11=4(件).故选B。

10、(4分)【答案】A【解析】这七天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故选A.11、(4分)【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6月份股票月增长率逐渐减少,7月份股票的月增长率开始回升,这七个月中,每月的股票不断上涨,这七个月中,股票一直在涨,只有D错误.故选D12、(4分)【答案】A【解析】从图中得到6天用水量的6个数据,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计算这6个数据的平均数就可得到平均用水量:(8+12+10+15+6+9)÷6=10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