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主战坦克性能对比列表
再看99式坦克

再看99式坦克——穿甲弹初速1940米/秒世界第一前不久,我军99式新型坦克在“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演中闪亮登场。
这种主战坦克在直升机火力掩护下快速向前突击的镜头,给人们留下了“拳头力量”的深刻印象。
99式坦克是我国陆军新一代主战坦克,是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
自1999年服役以来,它代表着中国主战坦克的最高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99式坦克已衍生出多种改进型。
99式系列坦克都具有优异的防护外型,大量采用了复合装甲,融合了我国最新的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的先进坦克。
为追赶世界坦克潮流而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德制“豹-2”坦克、美国M1A2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坦克开始引领世界主战坦克的潮流。
此时,中国坦克的整体性能却仍处于第二代的水平,其防护力、机动力、电子系统性能等与世界先进坦克存在很大差距。
1989年,我国决定在借鉴苏联T-72坦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吸纳西方更先进的技术,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01研究所为主研制新型坦克。
1992年,北方工业公司617厂推出了4辆第三代坦克原型车。
随后,原型车分别进行了湿热环境适应性验证、寒带地区操作测试、可靠性与渡河测试等多项试验。
1996年5月,617厂展开了第三代坦克改进型原型车的总装工作,随后,移交给军方进行试验,并将该坦克命名为ZTZ-99式主战坦克。
从此,99式主战坦克正式定型并投入生产。
六大特点引人注目99式坦克整体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外型突出“低矮生存”。
99式坦克在设计上参考了俄罗斯的T-72,其底盘酷似一辆放大的T-72,显得低矮,因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坦克驾驶席设置于车头中央,驾驶舱盖为单片式,舱盖设有三具潜望镜,中央的一具可换成双目星光夜视镜。
炮手席则位于炮身左侧。
置顶的车长夜视仪,可使坦克具备较强的猎-歼能力,炮手可以直接攻击车长锁定并追踪的目标。
二是采用双层装甲结构。
99式坦克炮塔正面采用了箭簇型装甲套件,包括外部装甲板与内部结构本体装甲两层,形成了双层主动反应保护层。
坦克的发展历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设计思想 英国:受“步兵”和“骑兵”传统概念的影 响,提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设 计思想。
法国:强调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用,侧重重 型坦克的研制。
德国:独立作战的兵种。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I战时期
英 “邱吉尔” 步兵坦克,“克伦威尔” 巡洋坦克
美
德 俄 日
M3“格兰特”/“李” 中型坦克, M4“谢尔曼” 中型坦克
I战时期
英国“小游民”坦克
法 国 FT17 坦 克
英国“赛犬”坦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坦克特点 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 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 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 5mm;功率26~110kW;最大速 度6~13km/h,最大行程35~6 4km;装甲板是铆接的。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90年代~现在 坦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2. 操纵自动化; 3. 综合电子信息一体化; 4. 防御主动化及隐身化。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轮式装甲车
• 产生 1902年~1903年,法国的“沙隆”和奥 地利的“戴姆勒”装甲汽车问世,标志着轮 式装甲车辆开始成为陆军的重要武器装备之 一。
俄
KC轻型步兵坦克(基于FT17), Б Т -7快速坦克(基于T3,轮-履互换), T-26轻型坦克,T-28中型坦克(多炮塔)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
Pzkpfw2D最先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
“T3”克里斯蒂中型坦 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坦克特点 • 坦克专用汽油机/高速柴油机,二级行星转 向机和双差速器转向机构出现,采用弹性 悬挂技术; • 火力以机枪为主,火炮口径37~45mm;或 75~76mm短身管榴弹炮; • 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板,按各部位命中 概率合理布置装甲厚度,提高抗弹能力; • 轻型、超轻型坦克盛行。
十大世界上最好的坦克

十大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十大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图文来源于:互联网这个评级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最好的作战坦克。
虽然完成列表我们考虑等因素火力,装甲保护,机动的能力,简单的生产方法只对敌人坦克和潜意识影响外观。
1。
的T-34原产国:苏联速度(最大):55公里/小时预订:65毫米主炮:76.2毫米排名的第一名被苏联设备。
T-34是最好的战斗力、机动性和装甲保护。
此外,这种坦克并不是那么难。
机器的外观吸引敌人。
也许最著名的特征T-34放在首位。
2。
M1 Abrams 坦克原产国:美国速度(最大):75公里/小时主炮:120毫米3。
坦克“老虎”原产地:德国速度(最大):37公里/小时甲:100毫米主炮:88毫米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
当时88毫米口径视为无可比拟的力量。
保护坦克也是伟大的。
老虎非常沉重,但足够快,以保持适当的可操作性。
恐吓从这个柜发生即使没有接触它,这足以提到大声对其权力。
但是德国战斗机的生产成本相当一笔数目可观的钱。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原产国:英国速度(Max):6.5公里/小时甲:6 - 12毫米主炮:一双6英寸枪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二十世纪初首次出现在英国。
看着特点,首先的是极薄的护甲。
12毫米…今天真的并不意味着什么。
但在其时代这个只有坦克装甲车,和一个厘米的盔甲就足够了。
一战很笨拙,没有可操作性。
但胁迫因素是巨大的。
尽管如此,在上个世纪20年的士兵还没见过这样的。
5。
坦克“百夫长”原产国:英国速度(最大):35公里/小时甲:17 - 152毫米主炮:105毫米这个英国的战争机器的力量是难以形容的,但它不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甲的质量是令人钦佩的。
英国现有的生产成本很便宜,坦克是快速和大速度。
6。
坦克Pz四世原产地:德国速度(最大):40公里/小时甲:50毫米主炮:75毫米拥有一个良好的机动性,这军事机器袭击敌人的力量和优秀的盔甲。
高技术的基础形式的创建这个槽,所以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德国财政部根本无法承受。
战后各国坦克歼击车评析

战后各国歼击坦克评析二战期间,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突飞猛进,坦克的重量从二战前的10吨左右迅速提高到了30吨,一些重型坦克还达到40吨、50吨甚至是60吨以上;火炮口径也从二战前主流的37毫米迅速升格为75毫米、76毫米、85毫米、88毫米、122毫米……坦克的防护和火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这样一来,一个尖锐的问题就产生了:要对付越来越难以穿透的敌坦克装甲,就需要更大威力的火炮,敌坦克的装甲厚度也会水涨船高变得更厚,又对火炮的威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此“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坦克的全重迅速上升,几乎超过了动力系统能承受的极限,从而影响到了坦克的机动性能。
许多国家的装甲部队都在试图解决这样一个难题: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对手,如何使装甲车辆在火力上尽快压倒对手,而又不因为火力的提升造成装甲车辆超重。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时各国的坦克装甲车辆设计人员都绞尽脑汁。
有一些设计者虽然知道这是个技术瓶颈,但是仍然试图硬闯蛮干,一味提高装甲厚度和火炮威力,结果设计出了类似“虎王”这样火力、防护超群但机动能力极其薄弱的重型坦克,这条蛮干道路的极端便是疯狂的“鼠”式超重型坦克,这个180吨的大家伙如何送上前线都是个头痛的难题(不过也不必太担心,因为前线会自动朝它靠拢的)。
实践证明,在技术水平没有大的突破之前,硬闯蛮干决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另一些设计者就比较灵活,他们的思路是尽一切可能(包括降低防护性能、采用无炮塔设计等)把大口径火炮安装在可移动的底盘上,在己方更强大坦克问世之前先担负起摧毁敌方先进坦克的任务。
于是,一种新的战车问世了,这就是坦克歼击车。
在二战中,各国的坦克歼击车大多利用现成坦克底盘改装,多采用无炮塔设计以安装更强大的火炮,专门用于猎杀敌方坦克。
这种剑走偏锋的“奇兵”思路一度非常流行。
但是随着战后主战坦克的出现和发展,装甲战斗车辆设计的主流又重新回到了追求火力、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平衡发展的路子上,坦克歼击车的发展与如火如荼发展中的主战坦克相比,就好像是个被晾在一边的丑小鸭,以至于长期被人们淡忘和忽视。
大胆的尝试:苏联260工程IS-7重型坦克

简介1945年末,苏联科京设计局就开始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260工程”的重型坦克研制计划。
总设计师虽然仍由科京担任,但实际的项目设计IS师则由IS-2主任设计师,在苏联有着“天才坦克设计师”之美誉的尼古拉·沙什穆林担任。
在研制-7的过程中,他一直将KV系列的失败作为反面教材,旨在生产一种集重装甲、重火力、高机动等特点于一身的新式重型坦克,以超越以往的重型坦克。
据现有的资料显示,他在IS-7开发期间,在莫斯科红军装甲兵军事学院进行了装甲钢板和装甲防御相关的研究,并提交了以此为题的博士论文。
在论文中,他对以往单纯的“厚装甲=装甲防御力“的传统设计构想进行了尝试性的挑战。
他认为,通过增加坦克装甲板硬度导致坦克重量大增,从而大大降低了机动能力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1946年,沙什穆林回到列宁格勒。
凭借着超人的大脑和该市海军研究所的各项资源,他开发出全新的“260工程”。
同年9月8日进行了成功的样车测试,12月25日,第2号样车顺利通过45公里行驶测试,它拥有倾斜外形的车体和由怪异曲面组成的炮塔,另在炮塔上带有小型机枪塔。
1947年,他对整体外形又进行了重新设计:大而扁平的新式炮塔和具有斜面的车体大大改善了它的避弹性能。
样车最终于1948年初完成,不久,苏军将其正式命名为IS-7。
性能数据技术数据战斗全重68吨乘员5人前苏联的IS-7坦克全长(炮向前)10000毫米车体长7380毫米宽3400毫米高2480毫米车底距地高450毫米主武器1门С-70 53.7倍径130毫米加农炮,130毫米穿甲弹丸重30.7千克,初速1000米/秒,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280毫米厚的垂直钢装甲板弹药基数第一次设计26发最终30发辅助武器2挺14.5毫米КПВТ机枪备弹1000发6挺7.62毫米СГМТ机枪备弹6000发装甲防护车首前上装甲192毫米倾角60度车体侧面182毫米倾角45度炮塔正面305毫米倾角30度发动机M - 50T 12缸V型水冷4冲程柴油机功率1050马力(772千瓦)最大公路时速59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300千米过垂直墙高1.5米最大爬坡度30度单位压力0.9千克力/平方厘米电台10-РК-26基本构造IS-7的基本构造与苏联传统重型坦克的相差甚远,沙什穆林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能设计完成这种近70吨重,集“高机动,重火力和重装甲”于一体的重型坦克,其高昂的斗志和充沛的精力令人感到惊讶。
二战十大最强坦克排名

二战十大最强坦克排名第十名:KV-1坦克,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力重型坦克KV系列第一型,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委员—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命名。
KV坦克系列以它们的厚重装甲为名;德国进攻苏联时,KV 坦克是少数同时能抵挡37和50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坦克。
第九名:M4谢尔曼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开发、制造的坦克。
通称谢尔曼,又译雪曼或薛曼(Sherman),这个名字是英军起的,来源是美国南北战争北军的将军威廉·特库赛·谢尔曼。
第八名:四号坦克,二战德国生产的一款中型坦克。
它原本设计目的是支援步兵,并且与专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三号坦克协同作战。
四号坦克除了由德国自行使用,亦有出口至其它国家,甚至二战结束后仍有国家将其投入战争。
第七名:T-34坦克,是一款苏联于二战前研发的中型坦克。
早期T-34坦克出现时纳粹几乎没有能够有效对付这种坦克的武器,而它的76毫米火炮却能够轻松地击穿德军的所有坦克。
它的出现一度对二战德国造成很强冲击,迫使二战德国加快豹式坦克的研发。
第六名:六号坦克B型,二战德国研发的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是虎I坦克的继任者,它沿袭了虎I坦克的重装甲风格,还有着豹式坦克那样的倾斜装甲。
虎王坦克重达70公吨,前装甲有100到180毫米厚,装配一门88毫米 KwK 43 L/71式坦克炮。
第五名:M26潘兴坦克,是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韩战时期的中型坦克,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将约翰·潘兴而命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总共生产了1436辆。
第四名:黑豹坦克,是二战德国生产的中型坦克,从1943年开始服役以来,一直被评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出色的坦克。
时至今日,亦成为近代战斗车辆战斗力的评价标准。
第三名:车型T-34-85坦克,1944年由苏联制造,其重量达到32吨,这是一种中型坦克,共生产17680辆。
T-34-85是苏联为了对抗德国的黑豹坦克而专门研制的。
主战坦克发展现状与趋势

!" 轻型化。#$ 世 纪 %$ 年 代 以
来,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各国根据 快速反应作战的需要,对坦克的机 动性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役主战坦 克往往偏重, 行动笨拙, 己越来越不 适于现代作战的需要。 因此, 各国纷 纷采取措施, 给坦克 “减肥” 。 如美国 陆军计划给 “转型” 后部队装备的坦 克即是 &’ 轻型坦克。 为便于空运, 体现轻便、 灵巧、 机动性强的特点, 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正在研制小型坦 克, 甚至是微型无人驾驶坦克。
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代坦克。战后第一代坦
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各国以发展 中型坦克为主。 战后第一代坦克, 一 般按重量分为中型、重型和轻型三 类。一般来讲, 中型坦克在 (" 吨至 重型坦克在 )" 吨以上, )" 吨之间, 轻型坦克在 !" 吨以下。 中型坦克具 有较强的火力、 机动性和防护性, 成 为各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 另外, 这 一时期的重型和轻型坦克也都有了 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几个坦克大国 都研制和装备了重型坦克。重型坦
!"#"$"%"&"’"!"(")"*" +
挥和信息系统。 坦克 #(隐身化。在现代战争中, 的防护 首 要 的 已 不 是 其 抗 毁 能 力 , 而是如何不易被发现, 即隐身性。 坦 克要想达到理想的隐身效果,需要 综合运用各种隐身技术进行全方 位、 多功能的隐身。 首先是构造隐身 设计。法国 ’!/01$ 隐身坦克即采 用先进的隐身外形设计,降低被传 感器发现和跟踪 的 概 率 。 ’!/01$ 的车身还涂有特别设计的雷达波吸 收材料,炮塔及外壳都没有外部堆 装物,炮塔和底盘在形状设计上也 力求将雷达信号反射降至最低。此 外,外部材料和内部夹层中都注入 了冷空气, 以减少热能信号。 其次是 通信信息隐身。法国 “勒克莱尔” 坦 克使用的第 - 代数字电台具有转换 频率、自动寻找空白频道和自动译 成密码的功能,这使敌方难以截获 它的通信内容。 三是使用隐身材料。
(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影响青少年的益智百科_主战坦克为何比普通坦克厉害

战后第二代坦克指的是20世纪60~70年代期间研制的坦克。
由于它既能完成过去中型和重型坦克所承担的任务,又具有中型坦克的机动能力,同时在火力和装甲防护方面达到或超过了重型坦克的水平,形成了一代新型坦克,叫第一代主战坦克。
进入80年代后,世界各国对第一代主战坦克不断地进行现代化改进,第二代主战坦克陆续问世。
目前世界上装备的比较先进的主战坦克有美国的M1A2、M1,俄罗斯的T-80、T-90,德国的“豹”Ⅱ,英国的“挑战者”等坦克。
其共同特点是:坦克炮口径大、射程远、射速高、威力大;采用复合装甲、反应装甲或其它特种装甲,防护能力比其他任何坦克都强;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完善的夜视夜瞄设备,可全天候作战;可在核、化学、生物战争条件下使用;发动机功率大、机动能力强、行驶速度快等。
主要性能是:越野时速达30~55千米,最大行程为300~650千米,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毫米,过垂直墙0.9~1.2米,涉水深1~1.4米,潜水深4~5.5米。
这些特点都是普通坦克无法比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5 6 6 5 5 7 6 6.5 7 8 5 5 9 底盘防护性 2 2 2 3 2 2 2 2 2 3 2 3 3.5
WZ1224
2
3
3
88式(80式)
3
2
3
88B、A
3
2
3.5
85式
3
2.5
3
85-2M
3
3
3.5
88C
3
4
4
96式
4
4
4
96A
4
5
5
90式、VT-1A
4
4.5
5
MBT-3000、VT-4
8 信息化程度
1 2 2 3 4 3 2 3 3 4 4 5 3 4 4 4 5 5 6 9 5 6 5 6 6 信息化程度
3 4 4 4 火炮杀伤力 4 4 火炮杀伤力 2 2 火炮杀伤力 3 火炮杀伤力 4 4 4 火炮杀伤力 2 5 5 5 5 5 4 5 火炮杀伤力 3 3
2.5 3 4 5
6
中国
HP
59式坦克
1
59-1式
1.5
59-2式
2
59-2A式
2
59D1式(120C)
2
59D式(120D)
2
69式坦克
1
69-1、2式
1.5
69-3(79式)
2
美洲虎坦克
2
59-120
2
VT-3
2.5
59G
3
4.5 5 6 6 5.5 6 6.5 7 7 5 4 5 5 3 炮塔防护性 2 2 2 2 2 2 2 2 2 3 2 3 4.5
4 3 5 3 3 5 5 6 6 7 6 6 8 火控 2 4.5 6 9 火控 5 6 8 火控 3 4 5 4 3
3 3 3 2 2 4 4 4 4 4 4 4 4 射速 3 3 4 4 射速 3 3 4 射速 3 3 3 2 3
2 3 4 3 3 4 4 5 4 8 5 6 9 信息化程度 2 3 6 9 信息化程度 5 6 9 信息化程度 2 3 4 3 3
3
酋长Mk11
3
FV4211“铝酋长”
3
维克斯Mk4“勇士”
4
酋长800、900
4
挑战者1/伊朗狮
5
MBT-80-ATR-1
5
MBT-80-ATR-2
5
维克斯Mk7
6
挑战者2
7
5 6 6 7 7 炮塔防护性 2 4 6 炮塔防护性 1.5 1.5 2 2 1.5 0.5 2.5 2 3.5 4 4.5 5 5 5.5 6 2 6 7
炮塔防护性
底盘防护性
天马虎3
2
2.5
2
天马虎5
2.5
3.5
2.5
暴风虎/先军虎
4
4
3
暴风虎/先军虎2
4
4
3
火炮杀伤力 2 2 2 3 3 4 4 4 4 3 4 4 4 4 3 4 4
火炮穿透力 1 2
1.5 1.5
2 2 2 1 3 2 2 3 2 2 1.5 2 2
火控 1.5 3 1.5 1.5 2 2 1.5 2 2 2 3 4 3 3 3 3 3
火炮穿透力 3 4
火炮穿透力 2 3
火炮穿透力 2.5
火炮穿透力 2 4 4
火炮穿透力 2 4 4 4 5 5 5 5
火炮穿透力 2
2.5
4 5 6 6 火控 5 6 火控 3 4 火控 2 火控 3 5 4 火控 3 5.5 5 5.5 6 6.5 6.5 6.5 火控 2 4
3 3 3 3 射速 4 4 射速 3 4 射速 3 射速 4 4 4 射速 3 4 4 4 4 4 4 4 射速 3 3
马加奇3、5
2
马加奇6、6A
2
1.5 4 5 5.5 炮塔防护性 4 4 炮塔防护性 2.5 3 炮塔防护性 1.5 炮塔防护性 4 4.5 5 炮塔防护性 2 5 5 6 6 6.5 6.5 6.5 炮塔防护性 2 2.5
1.5 2 4.5 5 底盘防护性 4 4 底盘防护性 2 2.5 底盘防护性 1.5 底盘防护性 4 4 4 底盘防护性 4 5 5 6.5 6.5 6.5 6.5 6.5 底盘防护性 2 2.5
2.5 2.5
3 4 0 2 2.5 2.5 4 5 5 火炮穿透力 2.5 2.5 3 火炮穿透力 2.5 2.5 4 火炮穿透力 2.5 火炮穿透力 2.5 火炮穿透力 4 4 4 火炮穿透力
5 5 6 6.5 6 2 4 4.5 5 6 8 火控 4 5 6 火控 3 4 5 火控 4 火控 3 火控 6 6 7 火控
T-55AM
2
T-62A
2
T-62
2
T-62M
2
167M工程
2
T-10M
3
279工程(核战坦克)
4
775工程
2
T-64(432工程)
2
T-64A
3
T-64B
4
T-72第一批次
4
T-72量产批次
3
T-72M
3
T-72M1
4
T-72A
4
炮塔防护性 2 3 2.5 2.5 3.5 4.5 2.5 4 2 4 4 5 4 3 3 4 4
5 6 6 6 6 底盘防护性 2 3 6 底盘防护性 1.5 1.5 2 2 1.5 1.5 2.5 1 3 3 4 5 4 5 5 5 5 6
挑战者2E
7
6
5
美国
HP
炮塔防护性
底盘防护性
M48巴顿Ⅱ
1
2
2
M48A3
2
2
2
M48A4
2
2
2
M48A5
2
2
2
M48 Super
2
3
2
M103A2
3
2.5
HP
TR-85-800
3
TR-85M1“野牛”
3
瑞士
HP
Pz.68
2
南斯拉夫
HP
M-84
3
M-84AS
4
M-95“堕落者”
4
乌克兰
HP
T-55-64
3
T-64U/T-64BM
4.5
T-64BM2
4.5
T-84
6
T-84U
6
T-84“堡垒”
6
T-84-120“弯刀”
6
T-84“堡垒”M
6.5
以色列
HP
4
4
4
豹2PT-19原型车
4
3
3
豹2A3
4
豹2A4
5
豹2-140
5
豹2A6
6
豹2A7+
7
法国
HP
AMX-30B
2
AMX-40
3
AMX-56勒克莱尔
5
英国
HP
百夫长Mk3
1
百夫长Mk5/2
1
百夫长Mk13
2
百夫长AVRE (FV4003)
2
FV4004
1
FV4005
1
征服者
3
维克斯Mk1
2
酋长Mk5
4 3 3 4 4 4 4 5 4 5 4 5 5 火炮杀伤力 2 3 4 5 火炮杀伤力 3 4 5 火炮杀伤力 3 3 3 6 4
2.5 2.5
3 2 2.5 4 4 5 4 5 5 6 6 火炮穿透力 1 2.5 4 5.5 火炮穿透力 3 5 6 火炮穿透力 2.5 2.5 2.5 3 3
3
M60大巴顿
2
2
2
M60A1
2
2.5
2.5
M60A2星际战舰
2.5
3
2.5
M60A3
2.5
2.5
2.5
M60 Super
3
4
3
M60-2000
4
5
4
MBT-70
4
4.5
4
通用动力XM803
4
4.5
4
克莱斯勒XM803
4
4.5
4.5
M1艾布拉姆斯
4
5
5
M1A1
5
5.5
5
M1A1HA
5
6
5
M1A2
6
7
4 4 6 5 5 火炮杀伤力 3 4 5 火炮杀伤力 1.5 3 3 8 4 7 4 3 4 4 4 3 4 4 4 3 4 5
4 5 6 6 6 火炮穿透力 2.5 3 6 火炮穿透力 1 2 2.5 4 2 3 2 2 2.5 3 3 3 3 4 4 3 4.5 6
5 6 6 7 8 火控 3 3 9 火控 1 1 3 1 1 1 2 2 3 4 3 4 5 6 5 5 5 8
3 3 3 3 0 3 3 3 3 3 3 射速 3 3 3 射速 3 3 3 射速 5 射速 3 射速 3 3 3 射速
5 5 6 6.5 6 2 4 5 5 6 6 信息化程度 4 5 6 信息化程度 3 4 5 信息化程度 4 信息化程度 3 信息化程度 6 6 7 信息化程度
4 火炮杀伤力
6
M1A2SEPv2
7
7.5
6.5
M1A1SA
5
5.5
5
M1A2S
6
5.5
5
M1TTB
5
2
7
M1-block3-CATTB
6
7
5
M1“Thum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