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桂林医学院

合集下载

1.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1.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1.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最新资料推荐------------------------------------------------------1.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1.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2019 级开始使用)一、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医学教育标准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实用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献身精神。

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备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具备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相应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询、信息分析,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同事等进行沟通,相互学习,善于合作。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备相应外语水平,可较熟练的运用外语进行学习和交流。

7、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三、业务培养要求(一)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与医学1 / 10相关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科学方法,并应用于指导学习和医疗实践。

2、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4、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用药原则。

5、掌握一般危急重病的诊断、急救及处理知识。

6、掌握传染病发生传播的基本规律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7、熟悉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康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临终关怀、以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有关知识和方法,并对公众进行教育宣传。

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计划生临床实习计划

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计划生临床实习计划

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2000年级计划生临床实习计划一、实习目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员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

通过临床实习,使学员牢固树立为伤病员服务的思想,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临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症的常规处理,初步学习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知识。

实习结束后,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初级住院医师水平,能满足第一任职的需要。

二、实习时间实习总时间51周。

学员进点时间为2004年1月12日,2004年12月31日返校完毕。

学员实习前培训1周:2004年1月12日至18日,由各教学、实习医院组织。

临床实习时间48周:2004年1月19日至2004年12月19日,分内、外、专科三大组轮转。

机动时间2周:2004年12月20日至2004年12月29日,由学员进行选科实习或补实习。

三、实习科目及时间分配内科16周。

病房14周(保证安排心血管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学习。

),门诊2周。

外科16周。

病房14周(保证安排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学习),门诊2周。

专科16周(保证安排妇产科、儿科。

SARS疫情解除前暂不安排急诊科及传染科)。

四、实习轮转表五、具体要求(一)实习期间,学员受学校和附属、教学、实习医院双重管理,附属、教学、实习医院对实习学员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和行政管理实行全面领导和管理。

(二)各单位要切实做好预防SARS普及知识教育,加强临床实习学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力争让每一位学员掌握SARS的防护知识。

临床实践过程中,各实习单位对实习学员必须按照有关防护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对确诊和疑似发病者,要就地隔离治疗和观察。

(三)各附属、教学医院应严格按《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要求组织实施。

在SARS疫情发生时,各单位不得安排到急诊室、急重症监护室、呼吸科、传染科等高危科室实习;有疫情发生的实习医院,要适当调整实习安排,不得安排学员进入有“非典”病人的科室实习。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

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计划专业代码 1003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完成医学基本训练,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康复、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高级人才。

二、培养要求: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热爱医药卫生事业,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精神;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防治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基本技能;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3.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举止文明、尊师重道;热爱医学、尊重生命,具有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和医患沟通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参与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

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日常的听说能力,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发展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4. 了解体育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9.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殖医学方向)本科教学计划

19.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殖医学方向)本科教学计划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殖医学方向)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临床医师和生殖健康保健及生殖医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培养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临床医学和生殖医学事业,遵纪守法,勤奋务实,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并具有初步的听、译、写、说能力;掌握生殖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及其功能和其所涉及的有关生殖健康保健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具备从事生殖医学服务及其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修业年限及时间分配学制五年,按256周安排:教学142周;临床实习48周,考试15周,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2周,劳动和军训6周,假期37周,机动6周。

详见表1。

表1 五年制临床医学(生殖医学方向)本科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英语、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解剖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生殖毒理学、遗传与优生、生殖生理、生殖健康、性医学。

四、课程设置1、课程设置与授课时数,详见“五年制医学专业(生殖医学方向)必修课程教学进程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殖医学方向)限定选修课程教学进程表”。

必修课程48门,总学时3062;平均周学时:21(不包括临床实习时数)。

2、课程设置说明:共设置六大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社科类课程6门,公共基础课程5门,医学基础课程17门,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类课程4门,早期接触临床类课程3门,临床与专业类课程13门。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计划涵盖了医学教育和实习培训。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培养计划:
第一年:
- 基础医学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学生将学习
人体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过程。

- 临床技能课程:包括基本护理技能和医学术语学习。

- 病例分析:学生将了解不同疾病的病例研究,以及病例的诊
断和治疗方法。

第二年:
- 病理学课程:学生将学习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组织学特点。

- 微生物学课程:学生将学习微生物的种类、特性和与疾病相
关的微生物学知识。

- 临床技能培训:学生将进行实际的临床技能培训,如急救技术、实验室技术等。

第三年:
- 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课程:学生将学习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
和治疗原理。

- 临床实习:学生将进入医院进行实际的临床实习,与医生和
患者直接接触,观察和参与实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第四年:
- 内科学、外科学课程:学生将学习内科和外科的常见疾病和
诊断治疗方法。

- 临床实习:学生将继续进行医院的临床实习,加深自己的临
床经验和技能。

第五年:
- 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专科学课程:学生将学习
不同专科领域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 临床实习和科研:学生将继续进行医院的临床实习,并开始
进行一定的科研工作,参与医学研究项目。

这只是一个示例性的培养计划,不同学校和地区可能会有略微差异。

临床医学五年制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基本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医学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医学健康服务的需求。

临床医学五年安排

临床医学五年安排

临床医学五年安排摘要:一、引言二、五年制临床医学课程安排1.大一:基础课程2.大二:基础课程与桥梁课程3.大三:桥梁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4.大四:临床医学课程5.大五:实习三、结论正文:【引言】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对于想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学生来说,选择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安排。

【五年制临床医学课程安排】1.大一:基础课程在大一阶段,学生主要需要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

这些课程为后续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二:基础课程与桥梁课程在大二阶段,学生除了继续学习基础课程外,还将接触到一些桥梁课程,如免疫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后续临床医学课程。

3.大三:桥梁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在大三阶段,学生将学习更多的桥梁课程,如药理学、卫生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

同时,学生还将开始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如诊断学、影像学、外科总论等。

4.大四:临床医学课程在大四阶段,学生将全面进入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如内、外、妇产、儿、耳鼻喉、口腔、皮肤性病、传染病、神经病、精神病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不同领域的临床医疗技能。

5.大五:实习在大五阶段,学生将进行一年的实习。

实习分为通科实习和专科实习两个阶段,通科实习半年,专科实习半年。

实习期间,学生将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进行实践,积累临床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结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安排合理,学生可以在五年内系统地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将来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医疗、预防、教学和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毕业生。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各种疾病的预防和临床医疗工作。

具体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异常病理结构和机理、致病病原体以及药理基本知识;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原则以及临床用药原则;5、掌握民族医学基本特点、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本知识以及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传播规律和防治原则;6、完成不少于一年的临床实习,覆盖所有临床主干学科,并具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各类常见病、多发病、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7、掌握医患沟通技巧,重视伦理道德,学会运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查阅外文文献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要课程:外语、计算机、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预防医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课间实习6周、临床轮转实习36周、临床定向实习16周。

2024年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计划

2024年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计划

尊敬的各位教育工作者,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计划是培养未来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指南。

为了确保我们的学生能够接受到全面、深入的医学教育,我们特制定了这份2024年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计划。

本计划旨在提供一个框架,帮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平衡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确保我们的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还能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专业技能的医生。

一、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

在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技能,以及初步的临床科研能力。

在态度方面,学生应培养出对患者的同情心、对医学专业的责任感,以及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认识。

二、课程设置我们的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医学基础。

2.临床医学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等,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伦理判断和社会责任感。

4.实践教学:包括临床见习、实习和社区服务,让学生在真实医疗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临床技能。

5.科研训练:通过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传统讲座:用于传授基础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病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模拟训练:使用模拟病人和模拟设备,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练习临床技能。

△床边教学:在临床环境中,由资深医生指导学生进行临床查体和诊断。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四、评估体系我们的评估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

形成性评估包括日常测验、病例讨论和模拟训练,旨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201611模板-与2013版相比,主要项目应有适度调整与优化)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100201K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备接受和获取继续医学教育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奉献精神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要求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 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6. 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 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 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9. 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0. 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 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 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要求
1.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 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

3. 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 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 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 掌握正常的妊娠、产后保健原则和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掌握正常分娩及产科常见急症的处理原则。

7. 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8. 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 掌握中国中医学(民族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10. 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三)技能要求
1. 具备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 能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书写符合规范的病历。

3. 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4. 能诊断、防治内、外、妇、儿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5. 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6. 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及最经济的诊治手段。

7. 能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

8. 具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9. 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10. 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

11. 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2. 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3.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双倍标准学制。

五、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六、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主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传染病学、神经病、精神病学、全科医学及循证医学与临床思维能力等。

专业核心课程: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体现增强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计考虑)
(一)课程实验(见习)教学
基础教学及临床教学实验(见习)课安排在各门课程学习期间,在实验室或附属医院进行,通过实验室或临床床旁教学,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毕业实习
预实习:在下点实习前4周进行预实习,主要培训医患沟通、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临床基本诊疗操作(四穿、外科基本操作、护理基本操作、急救基本操作等)。

毕业实习:安排在附属医院和各实习医院进行,通过毕业实习,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临床技能,具有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处理一般急症的能力。

(三)第二课堂(应依据专业特色设置,体现不同要求)
1.早期接触临床: 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活动。

早期接触临床实习安排在医院门诊、病房、社区诊所、校卫生室进行,增加学生对医院、诊疗过程、卫生服务的感性认识。

2. 早期接触科研: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及产品开发,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

3.早期接触社会实践: 平均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2周,按4学年共8周计4学分。

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社区援助、志愿服务、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4. 劳动教育:安排在各学期分散进行,1学期为0.5学分,按8个学期计,共4学分。

5.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和演讲,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举行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操作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参加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四)其他实践
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

八、成绩考核和毕业要求
(一)成绩考核
1.成绩考核内容
(1)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评定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采用闭卷、开卷、笔试、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

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阶段性测评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定,阶段性测评成绩的构成包括:期中考试、单元测验、作业、实验报告、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课堂表现等,占课程成绩的30%~50%。

(2)综合考核
基础综合考试:在全程教学的第五学期结束后,进行基础综合考试。

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临床综合考试:在全程教学的第八学期毕业实习前,进行临床综合考试。

内容包括:内科学(含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外科学(包括外总)、妇产科学、儿科学。

毕业综合考试:在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毕业综合考试,包含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

理论考试内容为:内科学(含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外科学(包括外总)、妇产科学、儿科学。

技能考核采用多站式考试。

(3)毕业实习考核
在毕业实习前进行实习资格考核,实习中进行出科考核,实习结束进行毕业考试。

2. 成绩评定方式
(1)形成性考核
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含学习行为、动手操作、平时作业、课堂提问等)。

课程期中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程实验考核:考核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等。

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学生临床基本技能。

实习过程考评:包括实习期间的综合评价、出科鉴定(包括医德医风、学习态度、知识技能、实习纪律等)及出科考试。

(2)终结性考核
每门课程结束时,采用闭卷或开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试;第五学期结束后进行基础综合考试,第八学期毕业实习前进行临床综合考试,毕业前进行毕业综合考试,采用理论闭卷笔试和临床技能操作多站式考试。

(二)毕业要求
毕业总学分的最低限额为273学分,其中必修课176.5学分,选修课27.5学分(专业选修最低限额22.5学分),毕业实习54学分,小计258学分;另外入学教育、“三早教育”、军事训练、劳动教育、毕业教育等为15学分。

取得以上学分、三阶段综合考试合格、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准予毕业;同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桂林医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者由学校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九、教学时间分配:见表一
十、必修课学分分配:见表二
十一、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表三
十二、创新创业教育安排:见表四
十三、教学进程:见表五
表一: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时间分配(按周计)
表二: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必修课程学分分配(在重新设计,与基本状态数据对接,最终方案定稿后再计算)
表三: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表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创新创业教育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