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饰--中国传统首饰文化
中国传统首饰文化传承

浅谈中国传统首饰的文化传承摘要:我国传统首饰以其独特的装饰语言,诠释了人们千百年来对美的追求。
无论在选材、制作工艺还是题材都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审美意象。
关键词:首饰;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30-02首饰,原指男女戴在头上的装饰品,后专指妇女的头饰、耳环以及项链、戒指、手镯等。
首饰的定义为装饰品,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附属品。
我国古代的首饰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其加工工艺的发展,形制小巧的首饰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崭露头角,成为人们抒发情感与张扬个性的载体。
它以其独特的装饰语言,传承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
一、传统首饰的选材我国传统首饰多以黄金、玉石为材。
除了材料本身的价值,更多是出于人们对于金相玉质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黄金是贵金属之首,具有良好的保值性,是财富、地位的象征。
它表面带有黄色的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延展性,能满足不同的工艺需要。
传统的黄金首饰造型生动,雕龙画凤,精雕细琢,细节繁缛,与其说是首饰,不如说是做工精美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可复制性,它常常与奢华的宫廷服饰搭配,凸显出其尊贵的气质。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中国东汉时期的许慎在著作《说文解字》中解释:“玉,石之美者”。
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
它古朴温润的气质,吻合了东方人内敛、儒雅的气质。
玉器早期多为贵族常用的祭器,有避邪驱灾的含义。
因此玉在古人心中不仅是手中把玩的宝物,也是其精神、气质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的愿望。
二、传统首饰的制作工艺我国传统首饰加工技术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的演变过程,特别是到明清时期,首饰造型层次丰富,极尽奢华。
工艺与材料相互配合,绘声绘色。
掐丝、镶嵌、鎏金、镂空、失蜡浇铸、金银错嵌、錾刻、点翠等金属加工工艺;打孔、磨边、浅浮雕装饰、镂空、透雕、圆雕、高浮雕等玉石加工工艺,充分展现了古代人的聪明与才智,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现状及保护

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现状及保护I. 前言- 简介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历史和地位- 建立研究和保护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重要性II. 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现状- 不同民族的传统首饰文化- 传统民族首饰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传统民族首饰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变革III. 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保护现状- 目前保护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法律和政策- 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保护机构和组织- 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保护工作的挑战和困境IV. 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保护策略- 加强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研究和记录- 增进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保护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合作机制V. 结论- 总结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现状、保护现状和策略- 强调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呼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前言民族首饰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不同民族的信仰、风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文化内涵,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首饰文化,这些文化不但反映出民族历史、地域和社会属性等因素,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审美观念、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观等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民族首饰文化面临着危机,许多珍贵的传统工艺和技术逐渐被遗忘和丢失,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发展和保护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民族首饰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现状及保护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首先,文章将介绍不同民族的传统首饰文化,包括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材料等方面。
其次,文章将介绍传统民族首饰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变革。
随后,文章将讨论目前保护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法律和政策、保护机构和组织以及保护工作的挑战和困境。
最后,文章将阐述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保护策略,包括加强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研究和记录、增进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保护传统民族首饰文化的合作机制。
总之,传统民族首饰文化作为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8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服饰妆容-【高中历史课跨学科主题探索与劳动实践】中国古代服饰史

南北朝是一个割据的 时代,也是很多少数 民族元素与汉元素融 合的时代。
身上都呈现出一种充满神仙气的超脱与自在之美,而这个时代的 女性妆容,也体现出既无所禁忌、又轻最初多用米粉、胡粉掺落葵 子汁调和,呈浅紫色。相传 为魏宫人段巧笑始作。晋崔 豹《古今注》载:“魏文帝 宫人绝所宠者,有莫琼树、 薛夜来、田尚衣、段巧笑四 人,日夕在侧。……巧笑始以 锦衣丝履,作紫粉拂面。” 以现代化妆的经验来看,黄 脸者,多以紫色粉底打底, 以掩盖其黄,这是化妆师的 基本常识。或许段巧笑正是 此妙方的创始人呢!
仙蛾妆 一种眉心相连的眉妆。在眉妆上,魏晋南北 朝最为流行的仍然是汉代的蛾眉、长眉与广 眉。晋代的《古今注》中便写道:“今人多 作娥眉。”此时的长眉在汉代的基础上更有 发展。《中华古今注》亦云:“魏宫人好画 长眉,今作蛾眉惊鹄髻。”文人诗赋中,有 曹植《洛神赋》中“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的赞辞及南朝吴均的“纤腰曳广袖,半额画 长蛾”等。可见,此时的长眉,不仅仅只朝 “阔耳”的方向延伸,且已然是连心眉了。 长眉既是一个时代的审美主流,又蕴含着复 古之情。至于广眉,在十六国时期出土的一 系列女乐伎壁画中多见广眉,其所展现的旷 达随性的气质,在今天看来依然动人。
晕红妆 即以胭脂、红粉涂染面颊, 比较浓艳。温庭筠《靓妆录》 中记载有:“晋惠帝令宫人 梳芙蓉髻,插通草五色花, 又作晕红妆。”
紫粉复原品,李芽制作。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求》 卷五:“作紫粉法,用白米英粉三分,胡粉一分, 和合均调。取落葵子熟蒸,生布绞汁,和粉日曝 令干。若色浅者,更蒸取汁。重染如前法。”
染鹅黄的颜料选择上,姜 黄十分适宜。姜黄染色后 呈现出明亮的黄色,附着 力强而且非常透明。一千 多年前,姜黄(粉)就作为 药品陆续被记录在古印度 的传统医学“阿育吠陀”、 泰米尔古医学著作《悉达 医学》等诸多亚洲古医学 书籍中。印度人民自古认 为姜黄粉内服有助于祛除 疾病,外用则可以改善肤 质。
辽代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的首饰及其文化内涵

2 0 1 4年 6月
呼伦 贝尔学院学报
O U l T l a l o f Hu l u n b e i e r C o l l e z e
N0 3
Vo 1 . 2 2
P u b l i s h e d i n J u n e . 2 01 4
也 。辽景宗皇帝之孙 ,秦晋 国王皇太弟正妃萧氏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4 — 1 2
作者简介:张倩 ( 1 9 8 8 - ) 女 ,内蒙古师范失学历史文化 学院 2 0 1 2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专 门史考古与博物馆.
.
4 5.
琥 珀璎 珞 第 三组 ,标 本 Yl 1 6 ,一 组 四百 二 十
陈国公 主墓 与驸马合葬墓位 于内蒙古 自治 区
通辽市奈曼旗青龙 山,1 9 8 6年 由内蒙古文物考古
研 究 所 与 当地 相 关部 门共 同发 掘 。 陈 国公 主墓 是
指装饰 品的总称 ,包括发饰 、耳饰 、颈饰 、手 饰 等④ 。本 文是 以广义 的首 饰 为研 究 范 围 ,主要包
陈 国公 主 墓作 为 辽 代 极 盛 时期 的贵 族 大墓 ,
组成。圆形琥珀珠和琥珀饰件呈红褐色或橘红色 , 其中琥珀饰件分为 圆雕 和浮雕 ,造型有狮子 、狻 猊 、行 龙 ,刻 画 的 生 动 活泼 。另 外 还 有 鸡 心形 和
圆柱形两件素面琥 珀饰件。 此外 ,在公 主胸部 出土 四件镂孔小金球和三
件 ,置 于 驸 马 颈 部 ,下垂 至 胸 腹 。 由 四百 一 十
六颗 琥 珀 珠 、五 件 琥 珀 饰件 以细 银 丝 相 问 穿 系 而
成。琥珀珠及饰件均呈红褐色或橘红色 ,其中五 件琥珀饰呈椭 圆形 ,浮雕行龙纹 、蟠龙纹 、双龙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们赋予了珠宝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珠宝设计中的应用:
1. 龙凤图案:龙和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吉祥。
在珠宝设计中,龙凤图案常常被刻制成精美的吊坠或者作为装饰图案使用。
2. 石榴:石榴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繁荣和富贵。
石榴形状的珠宝设计可以看到很多,尤其是耳环、吊坠和手镯上,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3. 花鸟图案:中国传统画中的花鸟图案常常被用于珠宝设计中。
莲花、牡丹、菊花等花卉和孔雀、鹤、麻雀等鸟类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常作为珠宝的装饰图案。
4. 中国结: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装饰品,它被广泛运用于珠宝设计中,作为吊坠或者配饰的一部分。
中国结代表着团结和幸福,也常常用作祝福的礼物。
5. 琉璃:琉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工艺品,拥有悠久的历史。
琉璃常常用于珠宝制作中,其独特的质感和色彩给珠宝作品增添了奢华和魅力。
除了以上几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元素也被广泛运用于珠宝设计中,比如中国的传统文人画、京剧脸谱以及古代戏剧中
的角色形象等等。
这些文化元素的运用为珠宝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韵味和情感内涵,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山海经吉祥动物形象在商业首饰中的探索与运用——以《“意”礼盒》中项饰为例

中国宝玉石168期页2021年11月Nov. 2021CHINA GEMS & JADES山海经吉祥动物形象在商业首饰中的探索与运用 ——以《“意”礼盒》中项饰为例韩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摘要:在国家推动传统文化创新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被挖掘出来,并应用到各领域包括商业首饰设计中。
本文试图从人们已经熟知的传统古籍《山海经》中进行创新,挖掘还未被应用的吉祥动物形象,探讨其中的独特形象及文化寓意,并将创新运用到商业首饰的设计中。
关键词:《山海经》;吉祥动物形象;首饰设计中图分类号: J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442(2021)S0-0039-07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uspicious Animals in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in Commercial Jewelry Design ——Take the Necklace of Gift Box “YI” as an ExampleHAN ShuoSchool of Arts and Media,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ABSTRACT: More and mor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have been found and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including commercial jewelry design since China is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cavate auspicious animal’s images, which have not been used innovatively, from the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 It explores the cultural meaning and unique images of auspicious animals, and apply them to the design of commercial jewelry in an innovative way. KEY WORDS: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 auspicious animal’s images; jewelry design收稿日期:2021-09-30,接受日期:2021-10-19作者简介:韩朔(2000-),女,本科在读,艺术设计学,Email :*****************。
中国传统纹样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探究——以敦煌壁画中的花卉纹样为例

设计创作[摘 要]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记录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
敦煌壁画中众多的花卉纹样既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蕴含着不同的含义。
主要探究中国传统纹样如何在当代珠宝设计中进行运用和融合,并以敦煌壁画中的花卉纹样为例进行探索与实践,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首饰设计中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纹样;敦煌;首饰设计;花卉[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8-0043-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张书畅.中国传统纹样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探究:以敦煌壁画中的花卉纹样为例[J].天工,2023(18):43-45.张书畅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中国传统纹样在珠宝设计中的运用探究—以敦煌壁画中的花卉纹样为例基金项目:2020年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2020B-07)。
作者简介:张书畅(1994—),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首饰设计与工艺。
一、中国传统纹样简述纹样,也就是“花纹图案”,是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
之所以称作“纹样”,是强调了一个“样”字,以供生产制造之用,不是图稿的直接使用,而是要经过工艺加工,使之体现在工艺品或日用品上后,才能发挥其艺术作用。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纹样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
最初出现的纹样简单直白,如青铜器上的图腾纹样粗犷有力,王公贵族所使用的器物和服饰上精巧繁复的花鸟鱼虫图案,无不体现着每个时期绝无仅有的艺术观念。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类,常以花鸟鱼虫、日月星辰以及谚语俗语、传说故事等作为题材,将一些美好的寓意融入图案中,以此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这种使用谐音来体现内涵的纹样创作形式,将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
二、敦煌壁画中的典型花卉纹样中国传统纹样中的植物纹样是以各类植物为主题的装饰花纹的总称,植物纹样既可以用在纺织物、饰品上,也可以用在建筑装饰上,以增强其装饰美感。
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

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拥有许多传统的民间饰品。
这些饰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了解其起源、分类以及文化意义。
一、起源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社会。
最早的饰品大多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例如玉石、珠子、贝壳等。
古人们相信这些材料具有神秘的力量和象征意义,可以保佑自己平安和驱邪。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工艺逐渐讲究,饰品的种类也逐渐增多。
二、分类1. 首饰类首饰是最常见的一类民间饰品,包括项链、耳环、手链等。
其中,玉饰品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饰品之一。
玉石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代表了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传统的玉饰品多采用手工雕刻制作,精美细致,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2. 头饰类头饰一直是中国传统民间饰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例如,闽南地区的丝绸花环,代表了女性的美丽和婀娜多姿;四川的川绣发饰,则是以刺绣技法营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杂项类杂项类饰品多为手工制作,包括围巾、挂件、毛线编织品等。
这些饰品通常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创意设计。
例如,苏州的刺绣手绢以其精湛的刺绣工艺而闻名,成为旅游纪念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三、文化意义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承载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传统美德,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
饰品上的图案、纹饰往往可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
例如,苏州园林的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刺绣和金银首饰中,展现了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传统民间饰品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制作和佩戴这些饰品,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丽,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中国的传统民间饰品丰富多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和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长命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单片型长命锁和双片型长 命锁; 长命锁的外形一般为如意形,也有其它形状等;
5、缨络
缨络是古代用珠玉串成装饰品,形式非常华贵,多用于颈饰, 又称璎珞、华鬘(mán),它是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一起传入 我国。
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唐代时,被爱美求
长命锁也是祛病消灾、降妖辟邪的象征物;
长命锁在苗族、水族中称“压领”;
以盼望健康长寿而制作成的狮子绣球、莲花寿桃; 以望子成龙而制作的麒麟送子、五子登科; 以求大富大贵而制作成的双鱼牡丹、肥猪元宝、刘海戏 蟾等几类造型的长命锁。材质可见金银铜、玉石象牙、 玳瑁、桃木等。
4、长命锁
而战国以后的项饰只有零星的发现,在传世的绘画、雕塑里也鲜 有戴项饰的女性艺术形象,历代多情的文人们咏物寄情的诗文里,
似乎也找不出与项饰有关的句子。
这也许证明项饰虽然在我国古代早期女性的生活里很
重要,在后世也偶尔兴起过配戴的潮流,但并未形成的 传统。一直到清代,才开始为女性普遍使用。
西周贵族的项饰
1、串饰
串饰是将各种饰品穿孔搭配,直接用绳子串联起来,装 饰脖颈的美饰。
串饰初期选材以骨、牙、石、玉、贝等为主,后来则以
金、银、宝石、玉等贵重材质为主。
古代玉项链
高古贝币项饰
古代绿松石管式项链
东汉· 琉璃珠串饰
东汉· 水晶玛瑙串饰
2、项链
项链是串饰的发展,在串饰上加“项坠”及“搭扣”,则
升级 为制作考究的项链了。
清朝以前的项链大多是由串珠组成,清朝以后才大量出现 了金属链条。
清代信奉佛教,念珠的使用十分普遍,因此 在念珠的基础上派生出一种新的装饰,“朝 珠”,成为礼仪式的装饰品。
朝珠是清代帝王百官、后妃命妇垂挂于胸前 的一种珠子串饰,以珊瑚、水晶、玛瑙、蜜蜡、 翡翠、琥珀、象牙、东珠、碧玉、碧玺、玻璃、 桃核、绿松石、青金石、贾南香等材料制成。 每挂朝珠用圆珠一百零八颗,穿组时每隔二十 七颗,另夹入一颗大珠,整串朝珠共嵌入大珠 四颗,这种大珠名谓“佛头”。佛头的质料通 常与小珠有所区别,以晶莹透明者为贵,常见 者有翡翠、水晶、玻璃及各种宝石。
项圈一般都缀有“长命锁”、“如意”之类坠饰,上
面再錾以“长命富贵”、“福寿安康”等祝福文字和仙
桃、蝙蝠、金鱼、莲藕等吉祥图案,用来保佑佩戴者平 安富贵长寿。
清 银镶玉平安锁项圈
4、长命锁
长命锁——是旧时儿童所佩戴的一种饰物,是一种极具时代 特征的民间饰物; 它的前身是“长命缕”;
4、长命锁
璎珞分为项圈式和披挂式两种
项圈式璎珞以项圈为主体, 坠饰较为简单,项圈上雕以花
卉纹饰,普遍较短,又称“短
璎珞”。
它流传直到明清,其坠饰多 搭配长命锁、如意、护身符等 吉祥物,又叫璎珞圈。
《红楼梦》里一开头写宝玉出场时,就戴着只“金螭璎珞圈”,璎珞上自然是挂着 他的记名锁和“通灵宝玉”。
脖子上佩戴璎珞的 敦煌女供养人
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唐代以后它在不同民 族和阶层的女性装饰打扮中很受欢迎。
戴在头上或挂在颈上的叫
“璎”,佩在身上的叫“珞”。
璎珞的款式非常复杂,以颈饰 为主,悬挂上各种珍宝串饰,从 颈部一直垂至胸前,有的甚至和 臂饰相连,乃及足踝,成为挂满 全身的饰物。
璎珞有许多不同的造型,饰珠 大小各异,有圆珠形、方形、管 形、花卉形、谷形和几何形等。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隋朝
古代人面黄金项链
3、项圈
项圈是佩挂在颈间的一种装饰圆圈,主要用金、银、铜等 材料。 佩戴项圈的习俗并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作为祛病辟邪的 象征物,寄托着妇女对孩子的无限爱意。 项圈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封闭型项圈和开口型项圈,主 要流行于明清时代。
用金、银、铜等金属煅制的素圈, 也有用整块美玉雕制的
披挂式璎珞不仅
形制更长,款式也 更为多样,但它因
各种原因终未在中
原流行开来,而多 被当成舞蹈饰品。
古代项饰
项饰——是指人们佩戴于项间,装饰前胸及脖颈的饰物。
项间装饰品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荀子· 富国》篇中云:“是犹使女婴宝珠。”“婴”在古汉语中
又作“围绕、缠绕”之意。可知佩戴项饰是古代女子独有的装饰
但是让人疑惑的是,在传统汉民族居住区的考古发现里,常常可 以看到战国时代以前的精美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