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技巧鉴赏

合集下载

方文山歌词的修辞表达效果

方文山歌词的修辞表达效果

方文山歌词的修辞表达效果作者:张佳来源:《牡丹》2017年第12期作为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方文山的歌词极具修辞学研究价值。

本文在通览方文山为周杰伦作的所有歌词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了方文山歌词的独特修辞表达效果,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方文山歌词的艺术魅力。

一、以实写虚抒发独特情感修辞中的“实”就是指说话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用形象化的修辞语言直接描绘出来的形象,表现出说话人对客体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

所谓“虚”就是指说话人依靠自己描绘的具体客体形象的“实”,间接地提示、暗示、象征其所要表达的内容。

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方文山歌词中的一大特点,这种手法能够更灵活地抒发人们的情感。

例如:(1)胡同里有之猫,志气高,他想到外头走一遭,听说外头世界啥都好,没人啃鱼骨,全吃汉堡。

胡同里有只猫往外跑,离开它那群姊妹淘,来到繁华的大街上寻找,传说夹着牛肉的面包。

(《胡同里有只貓》)(2)耍花枪一个后空翻,腰身跟着转马步扎得稳当,耍花枪比谁都漂亮,接着唱一段虞姬和霸王,耍花腔舞台的戏班二胡拉得响,观众用力鼓掌,耍花枪比谁都漂亮,刀马旦身段演出风靡全场。

(《刀马旦》)其中,(1)是借实写虚,方文山写猫意在以猫喻人,猫的遭遇也是当时许多年轻人的遭遇,怀着美好的理想出来闯荡最后却发现社会的残酷和闯荡的不易。

例(2)中刀马旦本是戏曲里的一种角色,在这里用刀马旦象征的是独立自强的女性。

如果方文山单纯地赞美独立自强的女性,就会显得单调有余、语言苍白无力,而通过细致描写刀马旦的唱念做打、文武双全,借实写虚,更有力地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了较好的修辞效果。

二、打破词语常规搭配,赋予语言新活力现代汉语中,语法的使用通常都有固定的用法,方文山的歌词却常常打破语法的惯性,赋予词汇新的用法。

方文山在构词时,或者突破词语的常规搭配,或者变换词语的常规语序,这样有意识的语法变换常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

(一)词语活用在构词时,方文山擅长将词语原来固有的词性改变为另一种词性,这种特殊的词类活用赋予了语言新的活力。

方文山 歌词 修辞

方文山 歌词 修辞

我一生在纸上 被风吹乱(夸饰)
梦 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转化)
随风飘散 你的模样(转化)
菊花残 满地伤(夸饰、映衬) 你的笑容已泛黄(转化)
花落人断肠(夸饰、映衬) 我心事静静躺(转化)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转化)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并不太会变动句子倒装前后的意思,但是意境上就有所不同了。就拿此句为例好了,未使用倒装的句子(后者)较平铺直叙,整体感觉没有起伏,较为平板;但倒装之后,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的美丽女子似乎就这么站在眼前,盈盈笑着。
解读《菊花台》文字修辞
解读《菊花台》文字修辞
你 的泪光 柔弱中带伤(转化)
惨白的月弯弯(类迭) 勾住过往(转化)
夜 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转化)
是谁在阁楼上 冰冷的绝望(设问)
雨 轻轻弹 朱红色的窗(视觉摹写,亦可触发听觉的想象,故可兼含听觉摹写)
转品:简言之,就是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例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做动词用。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你的美一缕飘散 ”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整个画面感都出来了。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
帘外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

方文山歌词意象的修辞研究

方文山歌词意象的修辞研究

方文山歌词意象的修辞研究作为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方文山的歌词极具修辞学研究价值。

本文从歌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意象入手对其歌词进行修辞研究。

论文主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意象的选择、意象的语言营造、意象的呈现以及意象构筑意境四个层面探讨方文山歌词意象特色;第二部分对其歌词中高频出现的五个意象--花意象、雨意象、风意象、月意象及茶意象进行语义分析,探讨方文山歌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方文山的歌词在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

作者以诗的形式填词的方式,使歌词充满了浓重的诗化之风。

而在他的歌词中生长的大量意蕴丰富的意象,是形成歌词诗化风格不能忽略的重要部分。

论文从歌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意象入手对其歌词进行修辞研究。

论文第一章绪论部分,笔者对方文山歌词的创作概况进行了概述,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论文的选题意义、写作观点及思路。

论文第二章共分四节,分别从意象的选择、意象的语言营造、意象的呈现以及意象构筑意境四个层面探讨方文山歌词意象特色。

在论文第二章第一节--多元化意象的选用中,笔者认为,一般流行歌词为了迎合接受者的认知,始终秉承通俗化的创作原则,选用从古沿袭至今的意象构筑歌词文本。

这样一来,虽然实现了歌词所追求的通俗化,但那些人们业已熟悉的意象,在被歌词创作者们多次反复使用之后,早已失去了新鲜感,造成了人们的审美倦怠。

而方文山歌词意象的选用则十分多元化。

本节主要从对多种文化意象的选用以及对生活化意象的选用两方面展开论述。

在论文第二章第二节--特色化语言营造意象中,笔者认为,意象营造的核心是“意”与“象”的融合。

作者要实现“意”与“象”的融合,必然要借助于语言手段将“意”与“象”所融合的意象整体呈现出来。

一般流行歌词的创作者们为了增加歌词的亲和力,往往使用惯常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组合营造意象。

相同的意象在被使用多次后,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机械化”和“惯常化”的困境中,导致了接受者对歌词鉴赏的疲惫感。

方文山歌词赏析

方文山歌词赏析

方文山歌词赏析意境很深,隐喻、伏笔、用典华丽自在!方文山作词真是精彩绝伦!笔触细腻!境界隽永!文心雕龙!歌词分四段:分别描写了一对夫妇在不同时空情境下的心态和感觉!男主角是位从征在外的将军,男主角所处的地方应该偏暖些(等下在歌词当中解释)先看第一段: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出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诠释:这一段是表现女主角的心境。

第一句话是经过长久的相思,女主角对于丈夫的别离已经产生无奈的忧伤。

第二句的意思是明月寄相思和表现当时的情境。

第三句一语“霜”关,一方面表现天气的寒冷(这是女主角地处较冷的证据,如果还觉得不确凿,将进一步证明),另一方面表现女主角内心的孤寂与苍凉!第四句所谓独自莫凭栏!缘愁似个长!寂寞高楼之上,没有爱人温暖的怀抱只有“冰冷的绝望”!接下来第二段:雨轻轻淌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诠释:这一段写的是男主角的心境。

第一句很明显的点出了男主角的位置较暖,在下雨(要知道北方的冬天是不下雨的)。

所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窗即典出于此。

说明男主角也在相思中失眠了。

第二句中一生在纸上的“纸”字有两种含义:其一,男主角连年征战,夫妻无法相聚,只能以鸿雁寄书,互通消息。

所以他们本应相亲相爱的青春年华都在信纸上流逝了。

其二,男主角征战一生功名事业何在?一是皇上圣旨;二是排兵作战地图。

也只是纸而已。

在这里被风吹乱,也表明男主角的心乱了。

第三四句,由香呈形,既表示思念,又表示这思念的对象是无法触手可及的,一切只是随风飘散的幻梦。

第五六句,这里实际有两个黄出现,但是方文山只明写了其中一个。

而且这两个黄表现四种意思。

一,所谓菊花残,即是第一个黄;二,就是明写的黄;第一个菊花黄,表现了两个意思,一是时节,应为秋季(江南秋季为多雨时节)二,寓意为人的老去;第二个黄,明写的黄,第一个意思表现了回忆的模糊如同来往的信件泛黄一般,第二个意思也表现了年华逝去,只余下空空相思。

浅谈方文山中国风的歌词艺术

浅谈方文山中国风的歌词艺术

浅谈方文山“中国风”歌词艺术——以《青花瓷》的歌词为例摘要:方文山擅长运用古典意象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中国式的情感,是典型的“中国风”创作,本文将以《青花瓷》为例,从歌词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押韵等几个方面来浅谈方文山“中国风”歌词艺术。

关键词:方文山;中国风;青花瓷;歌词艺术方文山歌词创作的“中国元素”之所以能够挤进时尚潮,关键还在于它契入了电子媒介时代的流行话语环境,并且擅长在这个话语环境中“出新”甚至“标新立异”。

一、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相结合。

首先是歌词的第一句:“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中的一个“转”字。

这里的“转”,不仅描绘出作画时笔锋突转所带来的颜色改变,同时也暗示“我”正在作画时,突然想起了一南邂逅的“你”,此时“我”平静的心“你”而突然被扰乱。

其次是“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这句被誉为最为经典传神的一句,其中两个“等”字更是整句的关键字。

天青色是很难烧制的颜色,要达到这种颜色不仅要求技术好,还要有很好的天气——出窑时是烟雨天。

所以要想见到天空中的天青色,就得等待烟雨过后天晴而又未晴的那一瞬间。

本人认为《青花瓷》的情感寄托在这个“等”字。

作者用这样的一种“等”彰显出女子于“我”的重要,也强调出爱情里的“等待”是多么无力和无奈。

再次“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句时尚化口语中的三个“惹”字。

一连三个“惹”字,虽然字义相同,但用法却不同。

作词人方文山说“惹”字是从揭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

在这里“惹”字是动态的动词,“惹”字有不请自来之意,主动性很强,让原本被动的物体仿佛有了生命,让芭蕉不再被动的等着雨淋,门环也不再被动的等着铜绿染身,接着串联出那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个“惹”字,级细致的刻画出“我”偶然遇到“你”以后,“我”对“你”难以忘怀的情形。

作者通过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飘忽的氛围,更好地烘托出歌词主人公的心境,达到了动静结合的效果。

浅谈方文山歌词中的修辞现象

浅谈方文山歌词中的修辞现象

浅谈方文山歌词中的修辞现象摘要方文山被称为“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他的歌词在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

方文山的歌词题材广泛,语言形式新颖,讲究音韵上和谐悦耳,特别是修辞手法的运用灵活,更是将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奇妙融合,形成了新奇独特的风格。

文章试从押韵、比喻和比拟三个方面来对其部分代表作品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字方文山修辞歌词押韵我们在庆贺周杰伦在乐坛中获得成功的同时,不能忽视幕后为他辛勤作词的词作者的功劳,因为适合演唱者的演唱个性和风格的歌词创作是其通往堂皇宫殿的阶梯。

除了周杰伦自己作词外,为他作词的主要是“词神”方文山。

方文山,台湾著名词人,被称为“周杰伦成功背后的男人”。

方文山的歌词在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方文山的歌词利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营造意象,其中又以押韵、比喻和比拟最具特色。

文章试从这三个三方面对其对其歌词进行修辞研究。

一、押韵歌曲属于听觉艺术,歌词是歌曲的语言载体,要让人能听明白,所以歌词经常使用易记、易懂、易唱的大众化、口语化的语言,但歌词的口语化不是大白话,而是具有诗的语言特质的口语化,这就要求歌词语言除了节奏上讲究抑扬顿挫外,还须讲究音韵上的和谐悦耳。

其中,首先就要求歌词音韵流畅押韵。

押韵,就是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作品和谐统一。

这一点,方文山的歌词做得很到位。

他的词作几乎全部是押韵的,而且以柔和级和细微级的韵脚居多。

体现了婉约悠扬的意境,和缠绵悱恻的情感。

例如温岚演唱的《蓝色雨》一段:蓝色雨已经远离我还在原地来不及吸引注意蓝色雨已经远离我还在想你跟自己在演对手戏押的是第七“齐”韵“yi”;S.H.E.演唱的《候鸟》一段: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看不见在湿地的水面那伤心乱成一片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季节变迁我含泪面向着北边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看不见我站在河岸边被树丛隔离想念你的爱飞很远像候鸟季节变迁你往北向南说再见押的是第十四“寒”韵“an(yan)”;古巨基演唱的《夜空的精灵》一段:雨下在森林泪就像碎冰所有的往事被敲醒夜空的精灵张开了眼睛满天闪烁着伤心拒绝再相信押的是第十七“庚”韵“en(ying)。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

青花瓷歌曲歌词赏析在2008年的央视春晚中,一首具有浓郁中国古典韵味的歌曲《青花瓷》,以其温婉的歌词和清丽的旋律为人们所熟知。

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以青花瓷为意象,描绘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歌曲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歌词、旋律、配器及演唱方法与中国古典元素的完美融合。

本文将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解析,以探求其成功的原因。

歌词是歌曲描绘情节、抒发情感的主体。

词作者方文山以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辞藻与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之俨然成为一幅水墨丹青画。

修辞手法的多样性,是这首歌词的一大特点。

譬喻、转化、转品、类迭、夸饰、摹写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歌词的艺术表现力,还提升了其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使静态的歌词动态化,艺术形象跃然纸上。

譬如,“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的三个“惹”字,就使用了类迭的修辞手法。

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彷佛有了生气,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更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文白相间是这首歌词的另一个特点。

当下有很多歌曲以古代诗词为歌词,配以现代风格的旋律,以期达到古今合璧的效果,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而这首歌词以文白相间的写作手法,在其自身就做到了古今合璧,进而使其与旋律配合时全然没有生硬晦涩之感。

歌曲采用了五声音阶调式,使整首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旋律多采用中国民族调式中常见的三音组,使其呈现出中国音乐所特有的儒雅、古朴、朦胧的意境。

主歌部分先以迂回下行的五声音阶陈述乐思,并以此奠定了歌曲的整体基调。

配合着极具古典韵味的歌词,使主歌部分充盈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卷气。

歌曲在副歌部分进入高潮,虽然运用了主歌部分的下行动机,但对其进行变化后在情绪上已和主歌完全不同,宫调式的那种大气磅礴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副歌的上行小二度移调,成为全曲的最高潮部分,并最终在宫音上结束全曲。

浅析方文山歌词的修辞艺术

浅析方文山歌词的修辞艺术

男性发音特征,能传达出如黄河奔涌般的厚重情感。在方 文山创作的爱国题材的歌词作品中,“中东”韵的使用对 烘托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以《龙拳》为例:
(1)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 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我用手臂拉开这整个土 地的重∕蒙古高原南下的风写些什么内容∕汉字到底懂不 懂∕一样肤色和面孔∕跨越黄河∕东∕登上泰山顶峰∕我 向西∕引北风∕晒成一身古铜……
机,更是满心的爱恋——普通的事物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 多方面对现代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内涵,这样描写更加形象。
方文山创作的歌词不仅流行于歌坛,而且其在语言学方面
“量词的超常运用是拟人和拟物的重要手段。或者 的特点也必将会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说,量词的超常用法是拟人和拟物的重要标志。”[1](P401)
(14)窗外风铃一直不安静∕风在摇晃不安的宿命 表达协调、辞格运用丰富。可以说,方文山的歌词作品之
(《曾经太年轻》)
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与其在创作中运用极其丰富而有特色
(15)轻轻放∕我就是卸不下对你的喜欢(《浪漫手机》) 的修辞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流行歌曲歌词的
风摇晃的是风铃,也是无形的宿命;人放不下的是手 创作者己经成为当代文坛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的创作在很
(主金超 济南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50100)
XIANDAI YUWEN
Modern chinese
2011.04
的脸上始终挟带一抹浅浅的无奈∕心不在∕那难过无声慢 了下来……转身离开∕分手说不出来∕蔚蓝的珊瑚海∕错 过瞬间苍白∕当初彼此不够成熟坦白∕热情不再∕你的笑 容勉强不来∕爱深埋珊瑚海
这首歌塑造了一个英雄形象,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 息。“东”“弓”“重”“铜”等韵脚都押“中东”韵, 字字铿锵有力,大气磅礴,很适合表现这一类爱国题材, 再结合“龙”“长城”“黄河”和“泰山”等极具份量的 中国元素作为歌词的意象,准确地传达出一个中国北方汉 子心中的豪迈情怀。在这首歌里,方文山选择使用“中 东”韵是有其内在理由的,也是符合歌曲情感定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的修辞技巧鉴赏未2009-05-16 1511读方文山的歌词是一种享受。

方文山擅长打破语言使用习惯,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创造出充满强烈的画面感和浓郁的“中国风”。

他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歌词在他笔下,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更是一种文学现象。

其实歌词能延伸出很多生活的含义与知识,容易让人吸收理解。

从流行音乐的歌词内容导入文学领域,可谓寓教于乐,不那么生硬与八股,“中国风”歌词有相当一部分比较适合拿来作为修辞学教材,轻松了解到16种修辞法的基本概念,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感叹:歌词文句的内容除了陈述某种语意,语气上亦明显表现出内心的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强调赞叹、惊讶、伤感、愤怒、讥嘲、鄙斥、恐惧或希望等情感反应。

一般常借用叹词、助词,并搭配感叹号,来表现强烈的情感。

例如在《刀马旦》中,“一碗热汤,啊,温暖了我一个晚上。

”故事中人只身在北大荒中,身寒心更冷,然而一碗热汤,不仅去除生理寒冷,更温暖了一颗孤独的心,因而发出满足的赞叹。

“啊!轮回的记忆在风化,我将它牢牢记下。

”出现在《千年之恋》中的这句歌词则又是另一种情境的感叹,说明爱情难以得到的思念。

2.譬喻:简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是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象事例,说明或形容抽象的谈话主题。

譬喻一般由“喻体”、“喻词”和“喻依”搭配组成。

“喻体”即所要记叙、说明的主体;“喻依”是与喻体具有共同类似特点的另一事物,用来说明、形容喻体;“喻词”则是“像”之类的连接语词。

《爷爷泡的茶》中“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画”之“喻体”、“喻词”、“喻依”分别是“陆羽泡的茶”、“像”、“泼墨山水画”。

陆羽为中国的茶神,他探访各处,深入研究茶艺各个层面,从茶的起源、选择、冲泡到茶具的应用等等,将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由如此大家所泡出来的茶,宛若中国泼墨山水画,颜色虽单一,却拥有细致的风味与丰富的层次。

3.类迭:即反复使用同一个字词或语句的修辞法。

而“类”与“迭”还有使用上的差异:“类”表示字词(类字)或句子(类句)非连续出现,而是间隔重复使用;“迭”不管是字词还是句子都接连重复使用,又叫“迭字”与“迭句”。

“类迭”修辞有意识地重复使用同一语词或语句,除了语调上的和谐效果外,也是借此突出某种意念,强调某种感情。

例如《小小》:“小小的感动雨纷纷,小小别扭惹人疼,小小的人,还不会吻。

”其中的“小小”兼用了“迭字”和“类字”,语意上强调童年的天真与童稚,加强“青梅竹马”这个意念;《嘻游记》中“佛总是曰不可说,弟子别问为什么;佛总是曰不可说,凡人只要照着做。

”此句则是“类句”,也就是“佛总是曰不可说”这句话间隔出现,强调佛意深邃,多问不如多行。

4.转化:也称为“比拟”,是指在描写内文时,“转”变被描写对象原来的性质,“化”成另一本质截然不同的物类。

可以拟物为人(拟人法)、拟人为物(拟物法),或是以物拟物,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法)。

在歌词《东风破》中使用了很多“转化”的手法,例如:“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在这两句中,“漂泊”、“浪迹天涯”、“思念”、“离愁”、“孤单”等抽象名词,被转化成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实体,加重了它们所代表的意境重量。

想想,一盏离愁之灯在深夜孤单伫立在窗口,除了孤单,还有苍凉为伴。

5.排比:用两个以上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其字数不一定要相同,使句子富有节奏之美,并增加了表达的力度。

例如《女儿红》:“长的不是瓜子脸,个性不温柔婉约,我却偏偏爱绣花鞋;天生不是丹凤眼,模样也不古典美,我却偏偏爱绣花鞋。

”将相似意义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更能生动传达出“虽然不是古典美人坯子,却更有自己的个性主张”的概念,仿佛一位女子就站在眼前大声说:“这就是我,怎样!”6.夸饰:语句中特别夸张铺陈,明显超过客观事实,给人深刻印象。

《龙拳》:“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

”天地由我创造,多么豪气万丈!《千年之恋》:“温热前世的牵挂,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

”因思念而来的牵挂,纠缠千秋万世,完全呼应了歌词名称。

《爷爷泡的茶》:“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

”则形容唐朝人陆羽创作的《茶经》深深影响中华文化。

7.转品:在构句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

例如《娘子》的歌词“家乡的爹娘早已苍老了轮廓”,以及《发如雪》中“我等待苍老了谁”中都出现的“苍老”一词,就是从形容词转成了动词。

这种用法,不仅赋予既有的词汇新颖的用法,也使句子的陈述显得简洁扼要,却又包含丰富的语言意蕴,更让人感受时间无情催人老的压力与无奈。

8.倒装:特意颠倒文法顺序的句子,如《青花瓷》中的“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或如《龙拳》中的“渴望着血脉相通,无限个千万弟兄”,一般说法应该是“无限个千万弟兄,渴望着血脉相通”。

倒装通常是用来加强语势、调和音节,让句法更有变化,增添文章韵味。

9.摹写:把对事物的知觉,用文字加以描述形容,记录的对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等的感受。

《双刀》歌词“正上方的月亮,那颜色中国黄”,是视觉摹写,而《上海一九四三》中“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印在斑驳的砖墙。

”也属此类,夕阳的昏黄爬在斑驳的砖墙上,更添悲凉。

10.引用:说话时,援引现成的语句叫引用,分为明引与暗引。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明引以括号直接标出引文,而暗引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括号特别标示原文。

引用法的功用在于通过读者对经典作品的尊重,进而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使其更加掷地有声。

《双截棍》中提到:“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双刀》歌词“以牙还牙的手段”中的“以牙还牙”出自《圣经〃旧约》。

《祥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等则语出《周易》。

11.析字:将文字的形体、声音、意义加以分析,打破固定的语意,产生翻新的效果。

在《菊花台》中:“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

”歌词后半句“秋心拆两半”指的就是“愁”字,这里将文字的形体进行了变化,加深了歌词的含意。

就歌词意境来看,因为“愁”是“秋”跟“心”的结合,隐喻如果被硬生生地拆散,可能再也回不去当初所想象的浪漫了。

12.映衬:把两种不同的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对列比较,以增强语气,使意义更明显。

此外,对比越强烈,印象就越深刻。

《花恋蝶》:“你细腻触摸有他的一切,我在你的周围你没感觉。

”在这里对列的是一方“拥有一切”而另一方“什么都没有”的概念。

《祥龙十八掌》:“把懦弱炼成了炉火。

”以“懦弱”对应“炉火”,将“弱者”锻炼成“强者”。

13.设问:使用设问法,目的在于吸引读者的兴趣,让平铺直叙的语气有所变化。

《东风破》中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用设问法,多了点悬疑,让层次更加丰富。

《千里之外》中的“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千年之恋》中的“你还爱我吗?我等你一句话”也都具有同样效果。

14.示现:简单说,就是利用想象力,将过去、未来或想象中不可见不能闻的场景具体呈现出来,增加行文的画面感。

如《乱舞春秋》中“妖兽扰乱人间秩序,血腥如浪潮般来袭……人魔开始重出地狱,叛军如野火般攻击”,这些妖孽横行的血腥画面,读者可借文字的描绘,在脑海中逼真浮现。

《祭魂酒》中的“烽火人间,战鼓连天。

远方飞燕,带来的是,狼烟”描述的则是兵戈扰攘。

而《黄金甲》中“旌旗如虹,山堆叠如峰。

这军队蜿蜒如龙,杀气如风,血色如酒红。

将军我傲气如冲,神色悍如凶。

黄金甲如忠,铁骑剽悍我行如轰”则令气壮如山的剽悍直逼眼前。

15.顶真:所谓顶真,就是以上一句的结尾词作为下一句的起始词。

如《黄金甲》:“情感漂泊漂泊,漂泊一世如我……千军万马万马,万马奔腾那骨肉相残如错。

”通过顶真法,文句更显紧凑。

以上句为例,连续使用三个“万马”,仿佛真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势头锐不可当。

16.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的语句。

使用对偶,能使文章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

《双截棍》中的“耳濡、目染”与《祭魂酒》中的“断壁、残垣”,属于句中对,也就是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自为对偶。

《祥龙十八掌》“打倒烦恼,攻下忧愁”则属于单句对,也就是同一文句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青花瓷》是周杰伦歌曲中传唱比较多、读者比较熟悉的一首,也是“中国风”歌词特征非常典型的一首,其中运用了以上修辞方法中的8种,逐句分析解读如下:青花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饰)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转品)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类迭)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转化)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行三句运用排比、类迭)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譬喻:“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依”。

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

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典型体现。

类迭: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出的意思。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用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

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湿其身,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

转化:在《青花瓷》歌词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就是转化,“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也属于转化,在这句词中“美丽”被拟物化,成了飘荡的一缕雾岚,前往到一处故事主角无法到达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