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推导。

2. 速度时间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利用公式法,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及其应用。

3. 结合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际例子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新课: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速度时间公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后续章节待补充。

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短的知识点测试,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进行户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现象。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物理书籍或文章,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八、教学反馈1. 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意见。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与学生分享,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九、教学资源1. 制作教学PPT,清晰展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及其推导过程。

三年级数学教案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教案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三年级数学教案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速度与时间的概念。

2.掌握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3.掌握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速度与时间的概念和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1)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明骑自行车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速度多少?”请学生思考。

(2)学生思考几分钟后,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明骑自行车到学校,需要用多长时间?这和小明的速度有关吗?”
2.表现
(1)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速度与时间的概念。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在操场上跑步的动作,分别让学生跑步慢、慢慢地跑步、快、快快地跑步,让学生自己感受不同速度下用的时间。

3.分组活动
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实验,如:气球比赛、跳绳比赛、抢球比赛等。

小组内成员分别用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比赛,报告比赛结果。

4.教学总结
(1)老师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速度和时间的概念是什么?
2)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是什么?
(2)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效率。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讨论、表演、分组活动等,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速度和时间的概念和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目标体系构建明确目标·梳理脉络【学习目标】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分类。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思维脉络】课前预习反馈教材梳理·落实新知知识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_加速度不变__的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分类(1)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__均匀增加__的变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__均匀减小__的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2直线运动的v-t图像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坐标轴的直线(如图所示)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下图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a反映了速度随时间是__均匀增加__的,即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直线b反映了速度随时间是__均匀减小__的,即是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知识点 3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速度公式:v =__v 0+at __。

2.对公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刻的速度v 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__速度v 0__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__变化量at __。

预习自测『判一判』(1)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

( √ )(3)速度逐渐增加的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 × )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 √ ) (5)公式v =v 0+at 适用于任何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 × )(6)公式v =v 0+at 既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 √ ) 『选一选』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进入双航母时代。

在“山东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歼-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6.0 m /s 2,起飞的最小速度是 70 m/s ,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所具有的最大速度为40 m/s ,则飞机起飞需要加速的时间是( C )A .3 sB .4 sC .5 sD .6 s解析:由v t =v 0+at 得t =v t -v 0a =70-406s =5 s 。

小学数学教案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小学数学教案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引言:时间和速度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对于小学学生来说,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基本概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时间和速度问题。

一、时间的概念时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属性,描述物体在运动中所经历的持续性。

时间的单位是秒(s)。

1. 观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环教室跑一圈所需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2. 小组合作:将记录的时间进行比较,并找出跑得最快和最慢的同学,讨论原因。

二、速度的概念速度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路程,是时间和路程的比值,用公式 v = s / t 表示,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1. 示例演示:老师用一个小车在教室直线跑,在不同的时间内记录下小车所走的路程,并计算速度。

2. 小组活动:学生自行选择对象,测量其在不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并计算出速度。

三、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时间和速度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1. 探究活动:老师出示一张路程相同的地图,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速度,在地图上标出在不同时间到达的位置。

2.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计算结果,讨论速度越快花费的时间越短的原因,并总结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四、综合练习时间和速度的关系经常出现在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中,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问题解答: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解答。

2. 小组探究:学生自行组织小组进行拓展练习,在生活中发现更多与时间和速度有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结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时间和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物理速度与时间关系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与时间关系教案

高一物理速度与时间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与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学会分析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掌握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3. 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速度-时间图像与加速度的关系,速度-时间图像的区域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讨论研究。

【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5分钟)1. 回顾速度的定义。

2. 介绍时间的概念。

3. 教师简单展示速度-时间图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5分钟)1. 了解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基本关系。

2. 通过案例分析,掌握速度与时间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利用运动传感器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 讨论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讨论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

三、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20分钟)1. 了解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的基本步骤。

2. 通过练习,掌握如何绘制速度-时间图像。

3. 分析速度-时间图像与运动的关系,掌握速度图像的基本特征。

四、应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问题(20分钟)1. 通过讨论,探讨速度-时间图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利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小车在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多少?3.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五、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图像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课后自主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其他应用。

【板书设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速度-时间图像与加速度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案例、练习等形式,着重从速度与时间的基本概念、关系及速度-时间图像的绘制方法入手,使学生能够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图像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强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课后学习中更加自主思考,做到真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让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2. 教学难点:速度时间公式的推导,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公式;2. 实验法: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 讲解: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速度时间公式;3. 实验: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数据;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5. 总结: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强调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速度时间公式的掌握情况。

七、实验器材与准备:1. 实验器材:滑轮组、计时器、刻度尺、小车等;2. 实验准备: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前布置实验场地。

八、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a. 调整滑轮组,使小车在释放时具有适当的初速度;b. 让小车从滑轮组下滑,用计时器记录滑行时间;c. 测量小车滑行的距离,记录数据;d. 重复实验,记录多组数据;e. 分析数据,验证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物理: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物理: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1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 所示。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图象如图2-2-4所示。求: 图象如图 所示 的位移x ⑴前4 s的位移 1; 的位移 的位移x ⑵前7 s的位移 2; 的位移 内的路程。 ⑶前7 s内的路程。 内的路程 【答案】⑴16 m ⑵10 m ⑶22 m 答案】
图2-2-4
2.应用 0+at求解匀减速运动的实际问题时应 应用v=v 应用 求解匀减速运动的实际问题时应 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哪些事项?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若取 的方向为正方向,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若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 为负值。 较大时, 则a为负值。当时间 较大时,末速度可能为负,而 为负值 当时间t较大时 末速度可能为负, 负值是否符合实际,则需要进行分析。 负值是否符合实际,则需要进行分析。例如汽车刹 车时,初速度为10 车时,初速度为 m/s,加速度 ,加速度a=-2 m/s2,5 s后速 后速 度就变为零了。但有的同学却求出7 时的速度 度就变为零了。但有的同学却求出 s时的速度 v=v0+at=10 m/s+(-2)×7 m/s=-4 m/s。这显然是汽 ( ) 。 车刹车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倒车, 车刹车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倒车,与实际是不相符 出现这些错误,不是公式有问题, 的。出现这些错误,不是公式有问题,而是我们没 有明确v=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有明确 0+a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刹车过程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匀减速运动与刹车后的“静止” 的匀减速运动与刹车后的“静止”已经不是同一个 运动了。 运动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学案2 学案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 动模型。 动模型。生活中的许多运动由于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运动规律往往比较复杂, 种因素的影响,运动规律往往比较复杂, 但我们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后, 但我们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后,有时也可 以把它们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例如: 以把它们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例如: 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在超车的一段时间内, 在超车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认为它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直线运动,刹车时则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直到停止。 运动,直到停止。 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滑板车运动中, 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滑板车运动中, 运动员站在板上从坡顶笔直滑下时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直线运动,笔直滑上斜坡时做匀减 速直线运动。 速直线运动。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描绘出小 车的v-t图象 图象, 车的 图象,它表示小车做什么样的运 动呢?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呢? 动呢?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呢? 我们能否用数学方法得出速度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式呢? 化的关系式呢?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章节一:引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释其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提出问题。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得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章节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v = v0 + at。

(2)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

章节三: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内容:介绍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介绍加速度的计算方法:a = Δv/Δt,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3)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实例分析,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章节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教学内容: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教学步骤:(1)讲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s = v0t + 1/2at^2。

(2)解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
2、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3、掌握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自主学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者说: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相等时间内________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________,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相等时间Δv相等,速度均匀变化.
2. Δv
Δt=a
相等,保持不变.
3.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如右图所示:
加速度a=
Δv
Δt=
v t-v0
t
对应图线的斜率,所以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一定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反之也成立,即倾斜直线的速度时间图象一定是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4.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因为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由初速度与加速度共同决定的.物体有可能是匀变速的曲线运动。

(这个以后会学到)
特别提示: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不是看加速度变还是不变、是变大还是变小,而是看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巩固练习一:
1.关于直线运动的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而改变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着时间而改变
C.速度随时间而不断增加的运动,就叫做匀加速运动
D.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运动,通常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下图所示四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那么由图象可以看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是恒定的,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________,可得v t=________.
此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________,它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式中v0是初速度,v t是末速度.
※解读
1.速度公式中,末速度v t是时间t的一次函数,其函数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即为加速度a,纵轴上的截距为初速度v0.
2.速度公式中的v0、v t、a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若规定正方向后,它们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值表示,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通常情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对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位,计算的结果v t>0说明v t方向与v0方向相同;v t <0说明v t方向与v0方向相反.
3.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v0=0,则v t=at,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4.应用速度公式v t=v0+at解决问题的步骤:
(1)选取、确定研究对象.
(2)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标上已知量以便于灵活选取公式.
(3)选取一个过程为研究过程,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判断各量的正负,利用v t=v0+at由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4)讨论求出的矢量的大小及方向.
特别提示:通常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应用公式时应代入正值,对匀减速直线运动应代入负值.计算结果v的正负同样反映了t时刻的运动方向.
巩固练习二:
1.在运用公式v t=v0+at时,关于各个物理量的符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v、v0、a才能取正、负号
②在任何情况下a>0表示做加速运动,a<0表示做减速运动
③习惯上总是规定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a>0表示做加速运动,a<0表示做减速运动
④v t的方向总是与v0的方向相同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某人骑自行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 s末的速度是2 m/s,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这位同学骑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2,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________.
(有难度)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 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 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4.一辆汽车以20 m/s的初速度做匀减速刹车,若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3 m/s2,求8 s后此汽车的速度.
课后训练
1、右图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v-t图象,从图可知()
A.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B.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C.速度、加速度方向均相同
D.速度、加速度方向均相反
2、关于直线运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而改变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而改变
C.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加的运动,叫匀加速直线运动
D.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的运动,通常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已知一运动物体的初速度v0=5m/s,加速度a=-3m/s,它表示()
A.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且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且物体的速度在增加
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且物体的速度在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且物体的速度在增加
4、关于图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5、在公式v=v0+at中,涉及到四个物理量,除时间t是标量外,其余三个v、v0、a都是矢量。

在直线运动中这三个矢量的方向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他两个量的方向与其相同的取正值,与其相反的取负值,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
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正值
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
D.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均取正值
6、甲、乙同时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如右
图所示,由图象的知识可以判断()
A.前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大,后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小
B.前10 s内,甲在乙前,后10 s内,甲在乙后
C.甲乙两车速度的变化的快慢程度是一样的
D.20 s末两车相遇
7、若汽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8、物体M的加速度为+3 m/s2,物体P的加速度是-5 m/s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M的加速度比P的加速度大B.P物体的速度变化比M的速度变化快C.物体M的速度一定在增加D.物体P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9、下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是()
10、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分别为1 m/s、2 m/s、3 m/s…则此物体的运动性质是()
A.匀变速直线运动B.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C.是加速度不断增大的运动D.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11、右图是某质点的v-t图象,则()
A.前2 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3 s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B.2—5 s内物体静止
C.前2 s和后3 s内速度的增量均为5 m/s
m/s2
D.前2 s的加速度是2.5 m/s2,后3 s的加速度是—5
3
12、三个物体a、b、c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右图所示,以下关于a、b、c三个物体的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a物体静止于s=10 m处,而b自s=6 m处沿正方向匀速运动,c物体从
s=0处沿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a物体以10 m/s的速度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t=0时,v=6 m/s,
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沿负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每秒钟内速度增加量为2 m/s,而c物体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每秒钟速度减小量为2 m/s
D.t=0时,a、b、c三个物体所处的位置不相同
13、一辆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5 m/s,加速度大小为3 m/s2,求:
(1)第3 s末的瞬时速度;)
(2)汽车末速度为零时所经历的时间。

1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1s末速度是3 m/s,3s末速度为1m/s。

求:(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从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物体的速度变为零?
(3)开始计时时刻,物体的速度多大?
15、飞机着陆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m/s,求飞机着陆后12s后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