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治疗方法,中医效果好

合集下载

褥疮的中医治疗

褥疮的中医治疗

褥疮的中医治疗【诊断要点】1.多发生在长期卧床的病人,如半身不遂,下肢瘫痪,久病重病,长时间昏迷,尤其是伴有消渴病者。

好发于易受压和突出的部位,如尾骶、髂骨嵴、大转子、足跟及踝等处。

2.初起局部发红紫暗,迅速形成黑色腐肉并溃破,但此次溃疡浅而局限,痛或不痛,周围肿势平坦散漫,滋水较少。

此后黑腐蔓延,溃疡日渐深大,肿势加重,溃脓稀薄,或如粉浆污水,秽臭,痛或不痛。

可深及筋膜、肌层、骨膜。

【中医证侯】1.气滞血瘀局部皮肤出现褐色红斑,继而紫暗红肿,苔薄,舌有瘀紫,脉弦。

2.蕴毒腐溃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

四周漫肿,伴有发热或低热,口苦且干,形神萎靡,不思饮食,舌红苔少,脉细数。

3.气血两虚疮面腐肉难脱,或腐肉虽脱,新肌色淡,愈合缓慢,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差食少,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治疗方法】1.汤药(1)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生地、丹参各15g当归、牛膝各12g,赤芍、桃仁、红花各10g,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各6g。

(2)蕴毒腐溃:用生脉散、透脓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生黄芪、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g,党参6g,当归、麦冬各12g,五味子、炒山甲、川芎、皂角刺各9g。

(3)气血两虚: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生黄芪12g,党参、白术、生甘草、当归、赤芍、地龙、白芷、皂角刺各10g,银花、地丁、龙葵、生苡仁各15g。

2.中成药湿润烧伤膏外敷。

3.单验方:局部红肿用马齿苋洗净捣烂调金黄散外敷;渗液多亦可用马齿苋煎汤湿敷,擦干后外敷药膏。

4.外治法:初起红斑尚未坏死,外擦红灵酒或红花酊,外撒滑石粉后局部**,用红外线、频谱仪照射,每日2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再受压或擦破。

浅表溃疡滋水不多,用湿润烧伤膏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周围**,保持局部洁净。

溃腐深大者,要清创,双氧水冲洗,用少量九一丹提脓祛腐。

收口期,腐脱脓尽,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

【注意事项】1.加强护理,重在预防。

民间老中医,传我褥疮方,妙用藏红花,活血祛瘀强

民间老中医,传我褥疮方,妙用藏红花,活血祛瘀强

民间老中医,传我褥疮方,妙用藏红花,活血祛瘀强患者唐某,男,85岁,2015年8月份就诊。

该患者因不慎跌倒,导致右侧股骨大转子骨折,考虑到年高体弱,既往有冠心病史50余年,采取保守治疗,卧床静养。

3个月后,患者左侧股骨大转子部位起褥疮,疮面由一元硬币大小逐渐扩大至约10厘米直径,深约1.5厘米。

疮面肌肉腐烂,呈暗黑色,流出暗红色黏稠脓液。

曾请几家大医院的中西医会诊,也自购市面上的褥疮贴、三黄膏等各种药物,疗效不佳,疮面仍然逐步扩大、加深。

经人介绍来诊。

验看疮面,告知家属患者年高体弱,病情较重,但脾胃功能尚可,可以一试。

以褥疮膏外敷疮面,每日换药一次,10天1疗程,半月后患者疮面腐肉逐渐化开,脓液尽去,新鲜肉芽顶出,鲜亮红活,疮面也逐渐缩小,大约一个月后,患者疮面结痂愈合。

褥疮膏是1位民间中医传授给我的。

老中医授方时叮咛,无论褥疮那个阶段,只要患者脾胃功能良好,气血未见衰败,即有希望治愈,必要时可内服中药同步治疗,效果更好。

此后用此方治疗多例褥疮患者,因患者体质强弱不同,病情轻重缓急有别,有效者多,罔效者少。

此后,诊治过多例褥疮患者,均以褥疮膏取效,有痊愈者,有未愈而疮面无扩大者。

褥疮膏之所以有效,离不开1味中药——藏红花。

番红花又名藏红花、西红花。

原产欧洲及中亚地区,以往多由印度、伊朗经西藏输入,中国各地常见栽培。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记载。

性味甘微寒,归心、肝经,功效和红花相似,临床应用也基本相同,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凉血解毒,但力量较红花强。

能治血滞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痛心痛、跌打损伤、瘀滞斑疹色暗及温病入营血等证。

孕妇忌用。

藏红花活血祛瘀力量较大,其应用范围广泛,可惜就是太贵了,限制了它使用。

本文旨在科普并供中医同行参考,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

(杏花岛作者张军锋,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主治中医师)微信搜索公众号“杏花岛”,遇见更有趣的中医。

祖传褥疮奇效方

祖传褥疮奇效方

祖传褥疮奇效方立竿见影家有长期卧床病人,由于臀部血液循环不好,很容易形成褥疮。

现有一老中医祖传秘方,奉献给大家,以解患者病痛。

药方:橡皮3g、乳香3g、没药3g、血竭3g、龙骨3g、儿茶3g、赤石蜡3g、冰片0.9g。

制法:将前七味药放在一起磨(捣)碎,然后放入冰片与之磨(捣)碎并混合,装瓶备用。

用法:若发现病人有褥疮形成,视褥疮面积大小,取适量药品,放在一容器中,用小磨香油调成糊状,用棉签沾之涂抹患处,每天数遍,(加点麝香效果更好)。

数天即可痊愈治急性阑尾炎神效方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湿热郁滞之肠痈初起。

右下腹疼痛拒按,甚或局部肿痞,或右侧腿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或时时发热、恶寒、自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

配方组成:大黄18g,牡丹皮9g,桃仁12g,冬瓜子30g,芒硝9g用法:水煎服专治皮肤病奇方【方名】神效湿毒灵【配方】黄连10克黄柏10克血竭10克儿茶10克蛇床子20克青黛10克冰片20克麝香1.5克。

【用法】前五味共研末,再加青黛同研,最后放入冰片、麝香研匀,密封储存,用时以鸡蛋黄油调糊,先以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尽量去掉脓痂之类的,擦干,涂药不必包扎,干燥以后再涂,每天3~4次,一般5~7天即愈。

【主治】一切湿热疮毒经久不愈的疾病,如:天胞疮、脓包疮,顽固性湿疹,秃疮,湿性牛皮癣等特效中药验方治疗脂肪肝陈皮二红饮【药方】陈皮,红花各6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取汁代茶饮。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化痰。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

佛手香橼汤【药方】佛手,香橼各6克,白糖适量。

【用法】佛手,香橼加水煎,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匀,每日2次。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适用于肝郁气滞型脂肪肝。

丹参陈皮膏【药方】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用法】丹参,陈皮加水煎,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

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祛痰。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脂肪肝特效中药验方治疗面瘫1、白附子12克,僵参9克,全蝎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当归15克,桂枝50克,丝瓜络9克,鸡血藤30克。

长期卧床患上“褥疮”,中药龙血竭外涂治疗“压疮”效果显著

长期卧床患上“褥疮”,中药龙血竭外涂治疗“压疮”效果显著

长期卧床患上“褥疮”,中药龙血竭外涂治疗“压疮”效果显著“褥疮”太愁人生活中有一些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例如昏迷、瘫痪、骨折后需要长期固定,体质衰弱长期卧床不起,这些患者因为行动不便或者根本不能自主活动,全靠家人的护理。

这类病人很容易患上一种疾病,那就是“褥疮”,给患者本人和护理人员带来极大的麻烦。

致病原因和患病部位“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非常常见的问题,是由于患者身体某部位长期受压迫,导致被压迫部位皮肤出现破损而产生溃疡。

尤其在瘫痪患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一般在骨关节突出部位最容易出现,如臀部、大腿部、外脚踝、足跟部等。

初期出现局部皮肤苍白会灰白,有轻度的水肿,自我感觉会有麻木或者轻微疼痛感,继续发展会出现皮肤颜色变黑紫色,继而出现水泡、破皮,形成局部的溃疡面。

如果处理不及时,溃疡会逐渐加深,可深至肌肉、或骨骼,表面会形成坏疽,引发感染。

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治疗方式西医对于“褥疮”的治疗主要以护理为主,方法很多,以局部消毒擦拭为主,如碘酒、双氧水等。

保持患处的皮肤干燥,去除压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使患处伤口愈合。

临床中效果不是很理想。

中医有很多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在临床中使用的非常广泛,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今天我们介绍的就是用中药—龙血竭涂抹,治疗“褥疮”。

药材:龙血竭200g,将其加工成粉末,越细越好。

治疗方法用棉签蘸0.5%碘伏消毒液涂擦患处,清除坏死皮肤及污物,待创面清洁干净后,用棉签蘸龙血竭粉均匀撒布于患处,同时将褥疮四周垫高,使其不再受压,有利于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药理分析龙血竭是一种从龙血树中所提炼的一种中药药剂,该药在临床中具有活血化瘀和生肌敛疮以及消肿止痛,对伤口的愈合具有显著的效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面对细菌的生长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更好地改善创面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达到抗感染的目的。

结束语预防以日常护理为主,要应定时翻身,避免相同部位持续受压,经常按摩受压部位。

褥疮的分类及中医治疗

褥疮的分类及中医治疗

褥疮的分类及中医治疗(一)褥疮损伤程度的分类1、淤血红润期(Ⅰ度)原因为受压部位的皮肤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

主要表现为部位的皮肤呈暗红色,并用红、肿、热、痛或麻木。

判断标准为,接触对该部位的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仍不能恢复正常。

此期皮肤的完整性未破坏,为可逆性改变,如及时去除致病原因,则可阻止褥疮的发展。

2、炎性浸润期(Ⅱ度)损伤延伸到皮下脂肪层。

受损皮肤呈紫红色,皮下有硬结。

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并有炎性渗出,形成大小不一的水疱。

水疱破溃后,形成潮湿红润的创面,如不采取积极的措施,褥疮继续发展,此期病人的感觉疼痛。

3、浅度溃疡期(Ⅲ度)水疱破裂,局部浅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

4、坏死溃疡期(Ⅳ度)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肌肉层,甚至达骨膜或关节腔。

局部成黑色,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

甚至可引起败血症。

(二)NPUAP褥疮的临床表现分为四期Ⅰ期皮肤完整出现以压指不会变白的红印。

临床症状:皮肤完整但发红。

Ⅱ期皮肤或真皮受损,但尚未穿透真皮层。

临床症状:疼痛、水疱、破皮或小浅坑。

Ⅲ期表皮和真皮全部受损,传入皮下组织,但尚未穿透筋膜及肌肉层。

临床症状:有不规则形状的深凹,伤口基部与伤口边缘连接处可能有潜行凹洞,可有坏死组织及渗液,但伤口基部基本无痛感。

Ⅳ期皮肤广泛性受损,涉及筋膜、肌肉、骨头和支撑结构。

临床症状:肌肉或骨头暴露,可有坏死组织,潜行深洞瘘管、渗出液。

(三)如何有效的治疗褥疮“七日生肌膏”采用了祛腐、生肌进行了坏死组织的清除处理,外敷生肌膏后,渗出物及组织代谢物混合与坏死组织结合形成液化物,失去亲脂能力,自行离开疮面或吸收生肌膏,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可促使各种致病菌失去生成和变异性,在七日生肌膏不断的涂抹过程中,使疮面产生一种纤维层,对疮面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一方面不利于细菌的生长,促进细菌的排出,另一方面又能阻止外部细菌的侵入,这一切均为溃烂及伤口疮面创造了一个清洁,低菌甚至无菌的良性环境,不住院、不打针、直接涂抹,方便快捷有效。

褥疮几则中成药外用治疗压疮方

褥疮几则中成药外用治疗压疮方

褥疮几则中成药外用治疗压疮方褥疮,又称压疮,为截瘫或严重外伤的伤员,以及老年人长期卧床、护理不当,局部软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得外科疾患。

多见于皮肤摩擦部位、两肩胛、尾骶、两髋及侧膝部,皮肤先起红斑,继而糜烂、坏死,溃疡或者化脓感染,肉芽不生,久治难愈,自觉疼痛,甚者可因感染而殃及生命。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局部气滞血瘀所为,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生肌养血为治,现介绍几则中成药外用治疗方,有明显效果。

橡皮生肌膏由血余、龟甲、地黄、当归、石膏、炉甘石、蜂蜡等组成。

可去痛生肌,消炎长皮。

可外用,摊于脱脂棉上敷患处。

用于褥疮、烧伤及大面积创面感染的后期治疗。

消炎生肌膏(玉红膏)由当归600克,白芷150克,紫草180克,甘草360克,轻粉120克,血竭120克。

可清热凉血,去腐生新。

外用,摊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每隔~至二日换药1次。

用于各种慢性溃疡,久不收口。

京万红软膏可清热解毒,收敛生肌。

用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冼疮面,将本品均匀涂于无菌纱布上,将此纱布贴于创面,胶布固定。

若创面表浅,可直接敷药于患处,采用暴露疗法。

若创面较深,可将药膏制成油纱条填塞创口。

根据渗出物多少,确定换药时间,平均3~5天换药1次,连续3~10周。

湿润烧伤膏可清热解毒,活血生肌。

局部常规处理后,取本品均匀涂布于创面,厚约0.2~0.5厘米,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轻轻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2~5周。

金黄胆汁膏如意金黄散10克,加猪胆汁适量拌匀备用。

可活血通络,解毒生肌。

局部用2%碘酊、75%酒精常规消毒、清创,除去坏死组织后,用消毒棉签蘸药糊涂布于创面上,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8周。

冰硼散由冰硼散1瓶,黄芪30克,当归20克。

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加胡香麻油20克拌匀备用。

可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局部常规清创后,将本品均匀涂布于创面上,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1~2月。

生肌玉红膏合三黄膏生肌玉红膏、三黄膏各1支。

治疗【褥疮】中药经验方分享【褥疮】又称为...

治疗【褥疮】中药经验方分享【褥疮】又称为...

治疗【褥疮】中药经验方分享【褥疮】又称为...
治疗【褥疮】中药经验方分享
【褥疮】又称为“压疮、席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损伤、溃烂,甚至坏死。

中医学认为:“久病卧床,受压部位气血瘀滞,血脉不通,经络阻隔,气血亏损,毒邪内侵,肌肉筋骨失养则溃腐成疮,缠绵难愈。

本方为【外用方剂】,已经多例临床验证,仅供同行交流、学习,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方剂组成】
乳香、没药、血竭、紫草、生大黄、黄芩、黄连、苦参、连翘、白鲜皮等
【适应病症】
褥疮、各类慢性疮疡
【用法用量】
外用,每日一次。

中医治疗褥疮的方法有什么?

中医治疗褥疮的方法有什么?

中医治疗褥疮的方法?
褥疮是一种因为肌肤长时间的不活动导致血液不流通而诱发的疾病,一般该疾病的多发人群主要是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患者在发病的时候肌肤会局部性的出现溃烂,不但影响美观还十分疼痛,那在中医学中应该怎么有效的治疗褥疮呢?
一、特效中药直接作用于病患部,以透皮给药的方式迅速渗透,发挥它的穿透性和和提引式的双向功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避免了细菌内、外毒素和代谢产物对组织的滞留性破坏,使创面和创腔有了生理性的修复环境,所以它起到祛邪不伤正的作用。

益肤爽抑菌剂适用于褥疮、伤口久治不愈。

纯中药制剂。

取益肤霜抑菌剂适量倒入干净容器内,取用医用纱布,放入容器浸泡8-10分钟,(切勿将倒入容器内的药液倒入原瓶内,以及二次使用)取出纱布挤出多余药液,使纱布平展贴敷于患处。

(褥疮处于较多体液的情况下,可把浸泡过的纱布挤出多余药液,使纱布处于较干燥的状态使用。

反之褥疮处较为干燥时,浸泡过的纱布可处于较湿的状态使用)。

二、药物有提脓拔毒功效,慢慢缓解了分泌物对组织的损害,使患部组织有了体液连续性更新的条件。

三、药物活血化瘀,祛腐生肌、解毒抗炎、收敛止痛、润肤生肌促进上皮化等功能适应了创面或创腔在各个阶段不同的病理治疗中的特点,它又以无毒无刺激、无副作用,无创伤的特掉,彻底打破了病患去恶性循环对组织造成的进行性破坏。

四、封闭创面,防止细菌的侵入。

五、愈后的创面弹性好,很少发生畸形弯缩情况。

在中医学中怎么治疗褥疮,上述几点就是最常见的方法了,大家都知道中医疗法在治疗的时候具体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您的家中也有长期卧床的病人,那么就一定要经常给他们翻身,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感染褥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褥疮的治疗方法,中医效果好
中医外科治疗疮、痈、疽都同时用外治法和内治法。

外治就是用药直接对创面处理;内治则是服用中药进行辩证实施整体治疗。

我们知道,在祷疮治疗过程中,西医在处理刨面之外,除用抗生素、浓缩白蛋白之外、没有其他什么有效刚R药可用(而抗生素、浓缩白蛋白也不能久用),而中药却是作用很大。

不仅可直接作用创面局部,还能补益全身,调理脾胃,增进食欲,改善睡眠,畅通两便,把全身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了。

褥疮的中医外疗法
第一步是先使用中药类的喷剂瑶肤康均匀喷于创面,其药有怯腐解毒消炎作用,特别适用于炎症浸润期或感染创面。

3-7日,待创面腐肉除去,呈现新鲜肉芽时,可改用桃花散或玉红膏。

待创面趋于愈合时用生肌散。

有深腔或窦道可用药线。

药线是用浸药后的桑皮纸卷编而成,一般有5-15厘米长,火柴梗粗细。

伤口小的放1-2根,伤口大的可多放几根或一扎。

药线放入前部掺有相治疗的药粉(九一丹药线)。

药线起着引流作用,也起着填塞作用,如同西药的填塞纱布,小的窦道和瘘管用中药药线治疗更方便、更有效。

褥疮的治疗之内治之法
许多报告证明中药鹿茸、黄诧有促进微循环,增强皮肤再生功效。

主要作用是:①清热解毒,控制炎症;②活血化痹,在红斑期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淤血散去;③拔毒排脓,感染后炎症尚未局限时,中药可使脓腔形成演破,脓被早日诽出体外;④扶正牛肌,就是用补益活血中药,补虚扶正。

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创面组织新陈代谢,促使刨面早日愈合。

在褥疮进入侵吐期后。

应用中药进行扶正祛邪的调理作用很大,无论是对整体体质,还是对局部创面都有作用。

用补气、补血、活血、清热解毒的清补兼法,可使III、IV度褥疮加快愈合速度。

褥疮病人可以自选用十全大补九、补中益气九、归脾九、洋参九、龟鳖九、鹿茸精等中成药。

但感染期不要用热性补药。

最好是请有经验的中医外科医生根据病人伤情和体质辨证用药,开出场药调理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