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双打击淋巴瘤:一线强化化疗比自体移植更重要?
双打击与双表达淋巴瘤的诊疗进展

Sesques P, Johnson NA. Blood. 2017 Jan 19;129(3):280-288.
高中低三个危险度分层: 高危包括:双打击患者(检测 MYC异位伙伴基因为IG )和双表达患者( 伴随基因异位:检测MYC异位伙伴基因为IG ); 中危包括:双打击患者(检测 MYC异位伙伴基因为非IG )和双表达患者( 不伴MYC基因异位); 低危包括:双打击患者(但无双表达)和非双表达患者;
Double Hit vs. Double Expressing aggressive B-cell lymphomas – Key Points
双打击淋巴瘤 VS 双表达淋巴瘤关键区别:
Chan YC BJH 2014
DHL and DPL in aggressive B-cell lymphoma
匹兹堡大学和安德森研究中心对187例患者进行分析证实myc/bcl-6预后相对较好
DH 患者中myc/bcl-6 预后要比myc/bcl-2和THL要好,而且随着IPI分值的升高, myc/bcl-6对比myc/bcl-2的比例降低。
Erika M. Moore, et al.Am J Surg Pathol 2017;41:1155–1166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0
132
122
117
104
52
31
21
10
1
149
22
17
17
16
8
2018CSCO指南|朱军教授:全面解读淋巴瘤最新进展

2018CSCO指南|朱军教授:全面解读淋巴瘤最新进展朱军教授编者按:2018年CSCO指南大会于2018年4月21日至22日在南京盛大召开,本次会议共有12个瘤种的指南发布,各个指南的专家为推动临床肿瘤的规范化,共聚一堂。
《肿瘤瞭望》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为大家带来2018年CSCO淋巴瘤指南的解读、治疗策略以及干细胞移植等多方位的全面解析。
(建议在wifi下观看)CSCO《肿瘤瞭望》:2018年CSCO淋巴瘤指南主要更新在哪些方面?CSCO朱军教授:第一个方面,2018年CSCO淋巴瘤指南依据2016年WHO血液淋巴肿瘤的新分类,并把这个新分类的最新成果体现在本次淋巴瘤指南当中。
全国淋巴瘤病理界的最好的专家,共同参与、修改、制定、增减这一个版本。
这个版本会提出能够结合中国实际的、实用的、能够参照执行的、最广泛的淋巴瘤病理的诊断意见。
第二个方面,2018年CSCO淋巴瘤指南选择了最常见的几个类型的淋巴瘤,根据客观的情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主要是结合中国更多数的基层医院情况,使这个版本成为在诊断治疗方面的模板或者临床路径,更加具有临床的适用性,便于参照执行。
第三个方面,针对中国比较常见或者高于西方欧美国家的淋巴瘤类型,比如说像bNK/T细胞淋巴瘤,本次指南版本结合中国的新药时间,比如说像西达本胺这些新药,用中国的数据来提供指导的意见。
总之,2018年CSCO淋巴瘤指南会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能体现一定的中国特色,能为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做出一定的推进作用。
CSCO《肿瘤瞭望》: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有哪些新进展?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如何考虑下一步治疗?CSCO朱军教授: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极强的疾病,比如最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就是一组异质性很明显的疾病。
在总体的规范指南当中,会体现出一些新药新方案的特点。
比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病理分型上能够进一步区分出一些特定的类型。
现在从免疫组化也逐渐推进到基因分型,希望通过基因检测对一些预后不良因素的鉴别,能更好的更有诊断性的提出分层治疗的依据,从而加强分层治疗的疗效改进。
双重打击淋巴瘤临床指南

双重打击淋巴瘤临床指南简介双重打击淋巴瘤(DHL)代表高度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亚型,其特点是具有经常发生的影响MYC和BCL2和/或BCL6的细胞遗传学重排。
最近的研究将这个概念扩展到包括MYC/BCL2蛋白双表达的淋巴瘤。
大约有5–10%的弥漫大B 淋巴瘤是细胞遗传学定义下的双重打击淋巴瘤,同时大约有30–40%的B细胞淋巴瘤是MYC/BCL2蛋白双重表达的。
在这里,我们对这种情况做一个综合性的回顾,以执业临床医师为主要对象,对DHL的定义,分类,何时应该怀疑是DHL和如何确诊,预后因素和最佳治疗方案的最新证据进行详细的探讨。
我们重点讨论诱导方案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预防的作用,干细胞移植和复发耐药疾病的治疗,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给出我们的意见。
最后,我们展示一些针对这种高度侵袭性疾病正在开发中的最新疗法。
B细胞淋巴瘤中出现染色体易位很常见。
这种易位经常将致癌基因与免疫球蛋白基因位点并置,可以被认为是淋巴瘤的发起事件。
对这种易位研究的最多的是MYC;MYC驱动的淋巴瘤的原型是伯基特淋巴瘤中的8q24染色体重排。
当MYC 重排与其它易位比如BCL2或BCL6同时发生时,诱发的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高度侵袭性的临床表现,从而被定义为双重打击淋巴瘤(DHL)。
鉴于这种淋巴瘤比较少见,而且最近才意识到其存在,开展前瞻性的试验非常困难。
因此,大部分现存数据来源于回顾性的研究或弥漫大B淋巴瘤前瞻性研究的亚组分析。
本文的目的是将这些数据合成为针对这种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淋巴瘤的一个综合性的,聚焦于临床的全面总结,涵盖生物学原理,诊断要点,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因素等个个方面。
MYC生物学原理和其在淋巴瘤中的作用MYC是一个制造转录因子MYC(也被成为c-MYC)的原癌基因。
MYC调控大约10%的人类基因,其下游靶标影响细胞增殖,DNA和蛋白合成与代谢。
肿瘤细胞中MYC的过表达可以来自于染色体易位,基因扩增,复制和变异。
双重打击淋巴瘤名词解释

双重打击淋巴瘤名词解释嘿,咱今儿来唠唠双重打击淋巴瘤呀!这可不是一般的病症呢,就好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猛地就给人来了个下马威。
你想想啊,这淋巴瘤本来就够让人头疼的了,可这双重打击淋巴瘤呢,就像是两个小恶魔一起在身体里捣乱。
它比普通淋巴瘤更难缠,更凶猛,就如同一只张牙舞爪的怪兽,让医生和患者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为啥叫双重打击呢?这可不是随便起的名字哟!它是因为细胞里同时出现了两种特别的异常,就像是一个人同时遭遇了两场灾难一样,那得多难啊!得了这种病的人,身体就好像变成了一个战场,免疫系统和癌细胞在里面激烈地争斗着。
这病的症状啊,也不少呢!可能会让人觉得特别累,就像跑了一场马拉松似的,浑身没劲儿。
还可能会发烧,那可不是普通的小感冒发烧,而是反反复复,让人烦躁不安。
淋巴结也可能会肿大,就像一个个小疙瘩冒出来,让人心里直发毛。
那遇到这双重打击淋巴瘤可咋办呢?别急呀!医生们就像是勇敢的战士,会制定各种治疗方案来对抗它。
化疗就像是一阵密集的炮火,去轰炸那些可恶的癌细胞;放疗呢,则像是一束精准的激光,瞄准癌细胞进行打击。
还有靶向治疗,就像是给癌细胞装上了定位器,让药物能准确地找到它们并发起攻击。
当然啦,患者自己也得坚强起来呀!不能被这小怪兽给吓倒。
要保持好的心态,该吃吃该喝喝,别整天愁眉苦脸的。
就像那句话说的,生活中总会有阳光照进来的嘛!家人和朋友也要多多支持,给患者加油打气,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双重打击淋巴瘤,它虽然厉害,但咱也不是吃素的呀!医生、患者和家属团结起来,一起努力,肯定能慢慢把这小怪兽给制服的。
咱要相信,医学在进步,总会有更好的办法来对付它的。
难道不是吗?所以呀,得了这病也别害怕,勇敢地去面对,去抗争,总会迎来胜利的那一天的!。
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种类的

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种类的
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种类的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其治疗方案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多种种类。
以下是常见的淋巴瘤治疗方案:
1. 化疗:化学药物是治疗淋巴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化疗通过使用一系列药物来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具体的化疗方案会根据淋巴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病情而定。
2. 放疗:放射治疗使用高能辐射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对于局部性的淋巴瘤病灶,放疗可以精确地照射到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
3.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摧毁癌细胞。
例如,单克隆抗体疗法可以通过靶向特定的癌细胞抗原来识别和攻击淋巴瘤细胞。
4. 骨髓移植:对于某些高危或复发的淋巴瘤患者,骨髓移植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过将患者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到患者体内,可以重建造血系统并提高免疫功能。
5.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使用特定的药物来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通过针对淋巴瘤细胞上的特定变异基因或蛋白进行靶向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6. 临床试验:对于一些难治性或复发性的淋巴瘤病例,参与临床试验可能是一种探索新治疗方案的机会。
临床试验通过评估新药物、新疗法或新治疗策略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总的来说,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多样化,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因此及早寻求医疗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淋巴瘤的治疗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双打击淋巴瘤名词解释

双打击淋巴瘤名词解释双打击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细胞疾病,其特征是淋巴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恶性淋巴细胞。
该病可累及淋巴结以及体内其他器官,如脾脏、肝脏、骨髓等。
淋巴瘤是一类免疫系统的恶性病变,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双打击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个亚型,通常指的是同时存在T细胞和B细胞两种类型的恶性淋巴细胞。
双打击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失调以及基因突变有关。
该病通常发生在中年至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临床上,双打击淋巴瘤常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持续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症状。
患者常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计数异常等血液学改变。
确诊双打击淋巴瘤通常需要进行淋巴结活检,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来确定淋巴细胞类型和表达的标志物。
同时,还需要通过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等来评估疾病的分期和扩散情况。
治疗双打击淋巴瘤的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免疫疗法和干细胞移植等。
由于双打击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没有明确的治疗指导方针,因此治疗方案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某些病例可能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运用。
尽管双打击淋巴瘤具有较差的预后,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控制和治愈该疾病的关键。
总之,双打击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细胞疾病,其特征是淋巴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恶性淋巴细胞。
该病往往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等症状,并伴有血液学异常。
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免疫疗法和干细胞移植等。
尽早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2019ASCO︱王亮教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二线方案,到底谁最安全有效?

2019ASCO︱王亮教授:弥漫⼤B细胞淋巴瘤⼆线⽅案,到底谁最安全有效?编者按: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经标准的⼀线R-CHOP⽅案治疗后,仍有三分之⼀的患者会发展为疾病复发或难治。
⾃体造⾎⼲细胞移植(ASCT)能为部分复发难治DLBCL患者带来长期⽣存的机会。
通常,ASCT之前需要⾏挽救性化疗,其中R-ICE⽅案(美罗华、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和R-DHAP⽅案(美罗华、地塞⽶松、阿糖胞苷、顺铂)是两种全球范围内应⽤最⼴泛的挽救性化疗⽅案;另外,常⽤的化疗⽅案包括R-GDP(美罗华、吉西他滨、地塞⽶松、顺铂)、O-DHAP(ofatumumab、地塞⽶松、阿糖胞苷、顺铂)、O-ICE(ofatumumab、异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卡铂、依托泊苷)和DR-ICE(dacetuzumab、美罗华、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
这些琳琅满⽬的⼆线⽅案,到底谁最安全有效呢?让我们在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尝试寻找答案吧。
⼀项⽹络荟萃分析(摘要号:e19037)纳⼊了5项II/III期RCT研究(共计1480例复发难治DLBCL患者),以R-ICE⽅案作为对照组,⽐较以上5种挽救性化疗⽅案的完全缓解率(CR)及不良事件(AE)发⽣率。
结果发现,与R-ICE相⽐,R-DHAP、R-GDP、O-ICE、O-DHAP、DR-ICE其CR均⽆明显优势;⽽在AE⽅⾯,与R-ICE相⽐,R-DHAP和O-DHAP则显著增加了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率。
因此,在没有新药加⼊的前提下,R-ICE⽅案可以作为挽救治疗的优选。
然⽽,采⽤R-ICE⽅案治疗后,仅有半数的患者接受了后续的ASCT,⽽未能取得缓解的患者,中位OS仅4.4个⽉,预后极差,因此亟需新药联合⽅案来改善挽救治疗的有效率。
在本届ASCO会议中报道了MOR208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难治DLBCL的结果(摘要号:7521)。
MOR208是Fc段增强的⼈源化抗CD19单克隆抗体,可⽤于治疗表达CD19的B细胞恶性肿瘤(包括DLBCL、滤泡性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病)。
双打击与双表达淋巴瘤的诊疗进展

个体化治疗策略
由于双打击与双表达淋巴瘤的异质性较高 ,个体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医生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诊断准确性提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双打击与双表达淋巴瘤的诊断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基因检测、免疫表型分析以及组织 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淋巴瘤细胞特征,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双打击与双表达淋巴 瘤的诊疗进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双打击与双表达淋巴瘤的生物学
特性 • 诊疗现状与挑战 • 诊疗进展与新技术 • 临床试验与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
双打击与双表达淋巴瘤是淋巴 瘤中的两种特殊类型,具有较 高的恶性程度和预后不良的特 点。
பைடு நூலக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侵袭性强
容易侵犯淋巴结、骨髓和脾 脏等重要器官,导致病情进 展迅速。
预后较差
患者的生存期较短,预后通 常较差。
双打击与双表达淋巴瘤的遗传学基础
染色体易位
MYC和BCL2或BCL6基因发生染色体易位,导致基因表达异常。
基因扩增
MYC基因扩增也是双打击淋巴瘤的常见遗传学改变。
基因突变
其他相关基因突变也可能参与双打击与双表达淋巴瘤的发生和发 展。
干细胞移植
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对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或异体干细胞移植,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提高抗肿瘤 能力。
肿瘤疫苗
针对淋巴瘤细胞中的特异性抗原,开发相应的肿瘤疫苗,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CO】双打击淋巴瘤:一线强化化疗比自体移植更重要?
编译:任我行@血液科来源:肿瘤资讯
在传统的R-CHOP方案治疗的前提下,双打击淋巴瘤预后极差,既往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强化化疗与自体移植似乎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取得首次完全缓解的双打击淋巴瘤患者,两者的意义到底如何,来自美国的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似乎给了我们答案。
背景
双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DHL),是指伴有MYC基因重排与BCL2基因和/或BCL6基因重排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DHL呈高度侵袭,预后极差,中位生存小于2年。
鉴于DHL 的预后极差,有研究者试图通过提高一线化疗的强度来提高患者的预后。
尽管早期的单中心研究未能得出一线高强度化疗使患者获益的结论,但是两项大型的回顾性研究提示,相对于R-CHOP方案,一线高强度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但不是总生存(OS)。
另外一种提高一线化疗强度的方法是在DHL取得首次取得完全缓解后(CR1)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SCT)。
鉴于DHL在复发之后预后极差,CR1之后进行autoSCT巩固显得十分重要。
尽管autoSCT可以显著取得CR1的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PFS,但是,现有的两大回顾性的研究中并没有明确autoSCT是否能使取得CR1的患者获益(因为样本数较小,取得CR1的患者更少)。
在本研究中,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研究者分析了一线治疗与autoSCT对取得CR1的患者生存和复发的影响。
方法
研究纳入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诊断的,年龄在18-72岁之间,一般状况适合做autoSCT的患者。
患者的接受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R-CHOP和强化化疗,包括DA-EPOCH-R,R-hyper-CVAD 和R-CODOX-M/IVAC。
排除标准包括一线治疗结束后缓解时间小于3个月,HIV感染,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有惰性淋巴瘤病史并接受化疗的患者。
结果
研究纳入了来自美国19个中心的159位患者,在159例患者中,62例患者接受了autoSCT,97例患者没有接受autoSCT,与没有autoSCT的患者相比,接受autoSCT的患者更加年轻,骨髓累及更少,更多的患者具有惰性淋巴瘤的病史。
中位随访时间26.5个月时,3年的无复发生存(RFS)率和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0%和87%。
不接受autoSCT和接受autoSCT的患者的患者,在3年的RFS率(75% vs 89%; p = 0.12)和3年的OS 率(85% vs 91%; p = 0.74)没有显著差异(图一)。
在非转化的139例患者中,不接受autoSCT(n=91)和接受autoSCT (n=48)在3年的RFS率(74% vs 88%, p = 0.15)和3年的OS率(84% vs 91%, p = 0.68)方面相似。
不接受autoSCT的患者与接受autoSCT 患者相比,接受的中枢预防(57% vs 75%; p =0 .02)和强化的化疗更少(72% v 87%; p =0 .03)。
然而,接受不同一线化疗方案的患者,3年的PFS率有显著差异,R-CHOP (n = 35),DA-EPOCH-R (n = 81),R-hyperCVAD (n = 32)和R-CODOX-M/IVAC (n=11)的患者的3年的PFS率分别为56%,88%,87%和91%(p=0.003)(图二),但是四组患者的3年OS 率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77%,87%,90%,100%)。
接受强化化疗的3组患者(DA-EPOCH-R,R-hyperCVAD和R-CODOX-M/IVAC)的3年的PFS率(p=0.90)和OS率(p=0.57)没有显著差别。
接受强化化疗的3组患者总体的3年PFS率为88%,显著高于R-CHOP组(56%,p=0.002),3年的OS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90% vs 77%, p=0.13)。
R-CHOP组在CR1时不接受autoSCT(n=27)的患者,其3年PFS和OS率分别为51%和75%,而对于接受autoSCT的患者(n=9),其3年PFS和OS率分别为75%和83%。
而对于接受强化化疗处于CR1时不接受autoSCT的患者(n=70),3年的PFS和OS 率分别为86%和89%,对于CR1接受autoSCT的患者(n=54),3年的RFS率和OS率分别为91%和92%。
接受R-CHOP方案但不接
受autoSCT的患者其3年的RFS率要显著低于接受强化化疗(有/无autoSCT)的患者,但3年的OS率无显著差异。
图一.接受autoSCT和不接受autoSCT的患者RFS和OS并无显著差异
图二.不同方案对于RFS和OS的影响
共有25例患者复发,复发后中位OS为8.6个月,不同的化疗方案以及是否接受autoSCT对于复发后的OS没有显著影响。
在复发的25例患者中,共5例患者为中枢复发,其中3例患者在一线治疗中接受过中枢预防。
讨论
DHL预后极差,既往的研究表明,强化的一线免疫化疗可能可以提高DHL患者的预后。
接受DA-EPOCH-R或HyperCVAD此类强化化疗方案的患者与接受R-CHOP,具有更高的首次完全缓解率(68% vs 40%)。
DHL复发后的预后非常之差,3年的OS率仅为7%。
复发之后再行autoSCT并不能很好的控制疾病,这使得在CR1时行autoSCT进行巩固预防复发变得非常重要。
在本研究中,在CR1时是否接受autoSCT对DHL的预后似乎并不造成影响。
有趣的是,在都能取得首次完全缓解的前提下,接受R-CHOP方案的患者,其3年RFS率要显著低于接受强化化疗方案的患者。
总体上来讲,接受R-CHOP方案但不接受autoSCT的患者预后最差,这对于临床实践的意义在于,对于接受R-CHOP方案后取得完全缓解的患者,autoSCT目前可能仍然是必要的。
结论
该研究表明,对于取得CR1的患者,仍无证据显示autoSCT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R-CHOP方案在3年RFS率方面显著差于其他强化方案。
鉴于目前缺乏前瞻性的研究数据,如果DHL情况许可,建议采用强化的化疗方案,若取得CR1,则不推荐进行autoSCT(一线为强化化疗)。
点评
DHL患者预后极差,使用R-CHOP方案CR率低,且即使取得CR,与强化化疗方案相比,其RFS率依然较低,对于CR1的患者,autoSCT的价值似乎不大,尤其是对于接受强化化疗方案的患者,所以,目前对于DHL,依然推荐使用强化化疗方案,对于CR1的患者,可以不使用autoSCT。
参考文献
1. Landsburg DJ, Falkiewicz MK, Maly J, Blum KA, Howlett C, Feldman T, Mato AR, Hill BT, Li S, Medeiros LJ, T orka P, Hernandez-Ilizaliturri F, Reddy NM, Singavi A, Fenske TS, Chavez JC, et 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Double-Hit Lymphoma Who Achieve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 J Clin Oncol. 2017:JCO2017722157.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宋小编
18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