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砚鉴赏

中国十大名砚鉴赏

中国名砚欣赏

一、十大名砚

砚台是中国毛笔书法的必备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砚台的材料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几十种。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但自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属陶)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但中国书法界公认的十大名砚是:

1.端砚:用端溪砚石制作,产自广东省肇庆市东郊斧柯山端溪之烂河山。石质细腻、幼嫩,有发墨不损笔毫和呵气即可研墨的特点。端石天然生成的花纹构成端石的“石品”,如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冰纹、石眼等。端砚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以古雅、朴实、精美、自然闻名于世,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中的宝中之宝”的美誉。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故

而升到我国石砚之首。

2.歙砚:始于唐代,产于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以婺源的龙尾砚为优,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3.陶砚:山西澄泥砚,出产于山西省新绛县(古称绛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砚之一,与端、歙、洮砚齐名。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烧制时间不同而有不同颜色,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名贵。澄泥砚不施彩釉,采用科学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药物熏蒸,特殊的炉火烧炼,使之自然窑变,同窑之中的澄泥砚幻变神奇、色彩各异。

澄泥砚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的特点。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为贡品。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到清代时其制作工艺就已失传。

4.洮砚:亦称洮河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一带洮河深水处,

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石质腻润,色泽细丽,发墨快,贮墨时间长。洮河石分为绿洮和红洮两种,绿洮石有“鸭头绿、鹦哥绿”等名石,石纹如丝,清丽诱人。红洮石呈土红色,色纯而细润,颇罕见。洮河石砚传世很少。

5.鲁砚:以山东省所产诸砚石制成的砚,山东红丝石砚为鲁砚代表,以其质地嫩润,护毫发墨,色泽华缛,瑰丽多姿。鲁砚石质、色泽、纹彩、天然形状等方面各具特点。包括有红丝石、淄石、尼山石,还有徐公石、浮莱石等十多个品种。这些砚材都具有沉透嫩润,坚而不顽,腻而不滑,发墨而不损毫的特色。

苴却砚:砚石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苴却砚雕刻集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雕刻于一体,形成了厚重浑实、明丽浓郁的多元风格。石品绚丽丰富,有石眼、青花、金星、冰纹、绿膘、黄膘、火捺、眉子、金线、鱼脑冻、蕉叶白、庙前青、玉带、紫砂、鸡血等近百种,其中尤以碧翠神溢,如珠似宝的石眼著称于砚界。苴却砚斑澜多姿、异彩飞扬、天生丽质、独步天下。有极晶美誉的金田黄,色泽金碧,灿灿然一片金黄;外白如晴雪,内红如丹砂的封雪红,风韵天成;似凝脂初露,嫩润可人的碧云冻,如碧云浮起,丰饶富丽;天然成趣的绿萝玉,如幽谷涌翠,碧

波泻玉,又似绿萝漫延。苴却砚石质细腻,发墨如油、存墨不腐,耐磨益毫,呵气可研,叩之有金玉之声,抚之如婴肤娇嫩。

6.淄石砚:又名金星砚,产于山东省淄博市的淄川、博山一带,已有千年的历史。淄石颜色有绿、黄、紫等几十个品类。绿色的有荷叶绿、竹竿绿、莴苣绿和沉绿;紫色的有夹山红、紫云、绀红等;黄色的有绀黄、柑黄、束瓤黄等。此外还有赭色、多彩、绀青等品种。淄石砚的珍珠斑、翡翠斑、冰冻纹、金银星、色晕之类常现于砚面。

7.贺兰砚:产自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麓笔架山。砚有深紫、浅绿两种天然色彩,制砚以紫色为主,绿作点缀之用。砚石中带石眼、玉带、银钱、眉子和云纹者更是可贵。此砚质地细,发墨细,不渗不漏,不干不臭,不损笔毫。

8.思州石砚:砚石出自贵州省岑巩县星台潭,石砚坚致细润,发墨细,不滞笔,贮墨于砚中终日可用。如果无水时,呵气砚中,能自出露液,并能用于书写。石质坚润如玉,呈黛色,具有“水石殊质,浑金璞玉,云滋露液,惜墨惜笔”的优点。思州石砚的制作以浮雕为主,造型古朴厚重。

9.松花御砚:产于东北长白山区,色彩有紫红、紫绿相兼、深绿、浅绿四种,间有黄色和刷丝纹,以深绿色刷丝为上品。石质坚实发墨,硬度比端石、歙石都高,研磨以后,用水冲洗不留痕迹。

10.易水古砚:河北传统名砚,产于易州(今易县),也称易砚。取石于河北省易县钟南山,砚石色彩柔和,为紫色水成岩,石面上常点缀碧绿、淡黄或灰色的斑纹。砚石细腻光润,质刚而柔,易发墨,储墨久长,不滞墨。雕刻以龟砚、龙砚、琴砚、兽砚、棋砚等最为著名。

二、美砚欣赏

『花开富贵』石色绿而偏黄,砚雕牡丹,旁栖凤凰,刻工精细。

『如意吉祥』造型如意,线条简练古朴,寓意吉祥,如祥富贵。

『满地金钱』蘑菇造型,形象别致。

『撑船』石色苍白微带青黄,有石眼彩带。

『风华绝代』用天然冻纹,巧雕一美,万千美态跃然砚上。

『神龙摆尾』雕刻精细,有马尾火捺。

『风光无限』有石眼,玫瑰紫。

『青松迎客』有青花,火捺,玫瑰紫。

『渔人得利』有石眼,金线。

『游龙戏珠』有金线、石眼。

『松下问童子』有金线、银线、冰纹、翡翠斑。

『苍松白云』有青花、金线、银线。

『松间明月』看松间明月,听石下清泉,月色如轻纱般。『高山流水』有石眼、青花。

『飞流直下』石质天然,石眼众多,晕重分明,雕工精湛。『梅花报春』色泽油润,石色青紫微带赤,有火捺、玫瑰紫。『山野夜色』有石眼、青花、玫瑰紫。

『湖光山色』有青花、火捺、蕉叶白。

『故乡山水』有鱼脑冻、青花、火捺。

『山行』有鱼脑冻、青花。

『金钱』造型古朴,雕工精细,寓意聚财、镇宅。

『美人』石质细嫩,有冻、石眼、彩带,精雕人物及古式花瓶。

『天姿国色』神韵天成,巧妙构图。

『瓜瓞垂实』巧用天然石形石色雕刻的南瓜,并以藤蔓作为装饰。

『刘海戏金蟾』有青花、蕉叶白、火捺。

『祥龙戏珠』有石眼、青花、火捺。

三、中国砚台根据砚材的不同,分为石砚、泥陶砚、漆木砚、玉砚和金属砚五大类。石砚是中国砚台中最大的一类,除上面的10类外,还有以下种类。

11.苴却石砚:现为云南省永仁县,砚石的产地归攀枝花市

管辖。此砚以石眼多为主要特征。石色青如碧玉,红似金瞳,白如月牙。石眼彩晕重重,有鸲鹆眼、龙眼、猫眼、丹凤眼等十余种。苴却石能隔热绝缘,呵气研墨,坚而不顽,宿墨不腐,贮墨不涸。由于苴却砚的石质和花纹与端石相近,所以也有将其冒充为端砚的。

12.紫金石砚:鲁砚的一种,产于山东省临朐。砚色润泽,发墨性能好。鲁砚体系的名砚还有:

鼍矶石砚,产自山东蓬莱以北的鼍矶岛。其石质中含有微量铜粒,闪耀发光,即所谓的金星。

燕子石砚,又称多福砚,石中的“蝠”是三叶虫的化石,形成于五亿年前泰山附近的浅海中。由于化石的形状似蝙蝠,所以又称为蝙蝠石。

薛南山石砚,产于临沂城西薛南山。此石天然成形,似马蹄,似龟壳,似竹节,石质多为深绿色,映日有贝珠光发于深处,硬度适宜,质细温润,磨墨无声,发墨而不滞笔。

温石砚,产于山东即墨县马山洪阳河底温泉下,此砚有冬日磨墨不冻的说法。石质、色泽、纹彩等酷似端石,晶莹温润,发墨而不滞笔,是砚石中上品。

徐公石砚,产于山东沂南县徐公店。徐公石或方或圆,四周有天然细碎石乳,兴趣盎然。其石色有蟹壳青、沉绿、鳝鱼黄、茶叶末色、生褐、绀青、桔黄等。

13.赭砚:产自江西省修水县,砚材以赭黄为主,偶有绿晕,

还有纯作绿色的。赭石色泽凝重,石质腻润华丽,研磨无声,发墨细快,利毫保温。

14.越石砚:产自浙江绍兴会稽山麓,石质细腻,发墨而不滞笔,能呵气成云,研磨无声,色泽妍丽,有紫、青、黑几种。花纹有青花、鱼脑、蕉叶、金丝、银丝、紫袍、玉带、虎皮、美人红等。

15.乐石砚:产于安徽省宿县诸兰和介集一带,石色有浅灰、灰黑等。此砚材质稍硬,莹黑而滋润,发墨次于歙石。在宿县附近的肖县还有紫石砚,其色似紫端,呈灰紫色,质地紧密,分布均匀,吸水量小。

16.天坛石砚:产于渤海济源县王屋山天坛峰下。石砚质地细腻,发墨蓄墨,纹彩瑰丽,纹饰有青斑、红敦、金线、玉带、麦叶绿和柳芽黄,造型古朴典雅,玲珑俊秀。

17.蒲石砚:产自四川省蒲江县盐开沟。石质坚细,色泽青润,磨墨均匀,冬日研墨不冰。雕琢技艺精湛,主要以花卉鱼鸟和人物形象取胜。

18.嘉陵江石砚:产自四川省嘉陵江的牛角峡。现产地主要在合川、北碚。石砚色呈黑色,石质坚实细腻,发墨快,不损笔毫,有蓄墨数日不腐不涸的特点。雕刻精细,以高浮雕工艺见长,传统图饰有鱼龙戏珠、观音、罗汉等。

19.灵岩石砚:产自苏州灵岩村。最佳者有淡青、鳝鱼黄两种。今石已取竭,并无新产。

20.西砚:又称紫金石砚,产自浙江江山县与常山县交界的砚山,此处原属衢州府,衢州古称“西安”,故名“西砚”。西砚石质水石者青,山半石者紫,以猪肝色最佳,最名贵的是“紫袍玉带”,即紫石中有白条带。

21.谷山石砚:产自湖南长沙。谷山石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漫,叩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

22.漓溪石砚:出自湖南常德和辰州之间。石表淡青色,内深紫而带红,或有金线及黄脉相间者,号为‘紫袍金带’,有极细润者,久用则光如镜。

23.菊花石砚:以湖南省浏阳地区永和镇浏阳河底所产菊花石制成。其石属动物化石,石上有天然的洁白晶莹的菊花似的花纹。“菊花”品种繁多,花型各异。但由于石质过硬滑而不发墨,只作为鉴赏和收藏的工艺品。

24.金星宋石砚:产于江西省庐山,砚石质坚丽,光滑如玉,金星耀光,呵气成云,具有上墨快且细腻,蓄墨时间长而不涸,墨色鲜艳,香味久而不散的特性。

25.金音石砚:产自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凤凰乡砚石湾,石刚似金玉,敲击时其声如金玉铮铮悦耳。该砚色泽漆黑,平滑光洁,触摸如玉,蓄墨数日不干。如墨干涸,一经呵气,又可濡笔。

26.琼州金星石砚:广东琼州、万州之悬崖产金星石,色墨如漆,细润如玉,以水润之则金星自见,干则否。极发墨,

久用不退乏,颇似端溪石。

27.罗纹石砚:产于江西上饶地区玉山县怀玉山。砚石色苍青纯净,纹若水波,温润如玉,柔坚适中。该砚墨池深大,贮水多,砚盖既防尘又可研墨。

28.虞山赭石砚:产于江苏常熟虞山东麓一带。砚石属泥质类岩,石质粗松,经提炼拌胶,能作国画赭石颜料。清末大画家吴昌硕作画欲用赭色,曾取此砚,用牛皮胶代墨和水研之,赭色便出。

29.绿石(蓝)砚:绿石出陕西临洮之洮河,石绿色如蓝,其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石。惟产于大河之深水中,不易得也。

30.角石砚:产于山西绛州(今新绛县),其色如白牛角,其纹有花浪,与牛角无异,或如浮屠佛塔。滑不发墨,世人但以研丹耳。

31.潭柘紫石砚:产自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附近,有深紫、红紫以及紫色夹绿色斑点多种,石质致密细腻,以猪肝色为主。

32.五台山石砚:产自山西省五台山西麓段庙山。砚质地细腻坚韧,石面呈紫、红、墨、绿等,以紫、黑、绿最佳。有黑如漆,绿如叶,红如火,紫如肝之美誉。研磨发墨快,保湿润笔。砚式以仿古为主,有兰亭砚、龟砚和琴砚等。

四、更多欣赏

伯乐与马

春雨迷山居过雨看松色汉简翰墨情深

虎啸三溪黄山印痕

蛟龙出水跨虎入山图龙吟虎啸秋山行旅图松荫七贤图铁杵磨针

秋叶满空山吴彩鸾虎入山湘云醉眠图颜体残碑

宝黛共度故乡月明

龙吟虎啸秋山行旅图

松荫七贤图铁杵磨针

秋叶满空山吴彩鸾虎入山湘云醉眠图颜体残碑

宝黛共度五、砚台优劣鉴别:

▲观砚:温润细腻,纹理清晰,完美无损,星晕明显。

▲摸砚:如孩儿面,似美人肤,吹气盈珠。

▲扣砚:玉德金声,铿锵玲珑。

▲用砚:石滑不涩,发墨益毫,储墨不涸,久磨不损。

六、上等砚的特质:

1.砚材。坚实细腻、温润如玉、容易发墨、不损笔锋、不吸水、易洗涤、寒冬储水不冻、盛夏储水不腐。

2.雕琢。雕刻整体创作出新、结构合理、瑕疵掩盖巧妙、纹色借用得体,体现了率真自然但绝不媚俗,富有匠心而少有匠气。

3.品相。以端正规矩、落落大方为好。一般以长方、正方、圆形、椭圆形者为上,自然状如某一物者(如瓜形砚、竹节砚)次之,畸形而毫无意义甚至有残缺破损者为下。

4.作者、藏者。在砚的合适部位题诗吟咏作句留念,名家的名诗名句加上名家的书写雕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砚的身价。

5.装饰。真正的名砚,砚匣锦套的材料和加工都十分考究,放在简陋的包装里面或者没有包装的砚,则很难上档次

中国十大名砚鉴赏

中国十大名砚鉴赏 中国名砚欣赏 一、十大名砚 砚台是中国毛笔书法的必备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砚台的材料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几十种。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但自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属陶)被并称为“四大名砚”,但中国书法界公认的十大名砚是: 1.端砚:用端溪砚石制作,产自广东省肇庆市东郊斧柯山端溪之烂河山。石质细腻、幼嫩,有发墨不损笔毫和呵气即可研墨的特点。端石天然生成的花纹构成端石的“石品”,如蕉叶白、鱼脑冻、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冰纹、石眼等。端砚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以古雅、朴实、精美、自然闻名于世,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中的宝中之宝”的美誉。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故

而升到我国石砚之首。 2.歙砚:始于唐代,产于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以婺源的龙尾砚为优,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3.陶砚:山西澄泥砚,出产于山西省新绛县(古称绛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砚之一,与端、歙、洮砚齐名。澄泥砚由于原料来源、烧制时间不同而有不同颜色,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名贵。澄泥砚不施彩釉,采用科学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药物熏蒸,特殊的炉火烧炼,使之自然窑变,同窑之中的澄泥砚幻变神奇、色彩各异。 澄泥砚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的特点。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为贡品。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到清代时其制作工艺就已失传。 4.洮砚:亦称洮河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一带洮河深水处,

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砚

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砚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 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砚的别称跟由来 (1)石君。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过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里面记载:“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由此而得名。例如,清代王继香的《七星砚铭》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也统称石君。例如铜砚、铁砚、竹砚、瓦砚等,都可统称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楮生”指纸,“石友”指砚。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3)墨侯。例如,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以后,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宋代王迈中《除夜洗砚》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砚的别称,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例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载:“惜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鸿氏之砚’。”这就是传说中制砚的开始。宋代程俱《谢人惠砚》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刊入清代高凤翰《砚史》那方题铭“墨乡磅礴,天空海阔。”的大瀛海澄泥砚,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代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称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砚称“池”。也有把墨盒称为墨池的。 (6)墨盘。一般是比较浅的砚台的俗称,通常指像盘子状的较大型砚台。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这里主要表示大,能“种墨”的地方,理解为砚。

宣纸的分类

【宣纸的分类】 ■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分为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宣纸品种按原料配比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按规格可分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多种;按厚薄可分为扎花、绵连、单宣、夹宣等;按纸纹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白鹿等;此外还有生熟之分,如矾宣、蝉衣、彩色洒金、仿古色宣、水印瓦当等,共约六十多种。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书法用棉料宣纸的居多、画画用皮类纸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净皮、特皮纸写字,而是棉料宣纸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书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书法风格是需要在同一个地方用笔反复涂抹)。 附: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就是看纸面有无反光的银色矾结晶,有就是熟宣,无一般为生宣。 宋代苏易简曾说:“一方好石砚就如同一方好石田,留给后代子孙,可以让他们世代耕耘,耘之不绝。”所谓好砚,虽然目的、用途有差异,但其基本条件“石质优良”是必备的,唯有建立在石质优良基础上的才可能是好。 我最近因为喜欢上歙砚,从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鉴别选择砚台的资料,整理出来与朋友们分享。这些资料来源于网上,实在无法确定准确的作者是谁,所以只在此注明以下文字为转载辑录。 一、砚的种类 砚即砚台,为研墨的工具,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历代文人对名砚的鉴赏归纳起来有八条标

《聚砚斋》 概述

聚砚斋概述 一、砚的概述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砚台,集文学、历史、书法、绘画、雕刻与金石为一体,浓缩了中华民族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地域风情、民风习俗、审美情趣等信息,具有历史、艺术、使用、欣赏、研究、收藏价值。它是记载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工具,见证了伟大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珍品,国之瑰宝;是华夏文化艺术殿堂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 砚,“传万古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流千古而永存”,砚品收藏,能古为今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能陶冶情操,为业余生活增添情趣;能保值升值,更是收藏家们喜爱的收藏品。历史上曾作为进献朝廷皇帝的贡品,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宾,如今仍是人们馈赠宾朋的高雅礼品。 二、中国砚台发展现状调研分析 砚,在过去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书写工具。随着时代变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钢笔、铅笔、圆珠笔和计算机的出现,使砚台作为研墨工具逐步退出日常使用而渐渐被人们淡漠遗忘。尤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世界列强的残暴侵略

和中国社会革命引发的战争劫难,使得我国砚台生产几近停滞与众多品种濒临绝迹。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国砚台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并逐步呈现出繁荣景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我国砚台的生产规模与制作工艺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面对二十一世纪外来文化的撞击和科学信息技术的强势压迫以及商业的介入,使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和挑战。中国砚文化也在变化中,我国学术界、文化界及收藏界对当今砚台的状况普遍有这样的评价:一方面是制砚技艺进步了,另一方面赏砚的水平退步了。在一项针对80后开展的调查中显示,仅有15%的人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而在另一项在中小学生的调查中,知道文房四宝为何物的学生只有25%! 我国砚石资源丰富,品种众多,产地分布辽阔,从传统的四大名砚到当今的十大名砚以及各地方砚台,无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人文风情及民族特色,也使得每个品种的砚台成为砚石资源地的代表与象征。中国砚台分布的区域特性,使历代以来,砚台的生产以及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多为地方民间自发组织与个 人收藏鉴赏的形式在一脉一脉延续。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砚台在各地政府的支持推动下及各地砚台生产厂家、制砚大师、专家学者、收藏鉴赏家及广大爱好者的辛勤努力下,正逐步呈现繁荣景象,但至今尚无全国行业性权威组织或机构引领和规范中国

(精选)全国导游基础精华知识点

全国导游基础精华知识点 烹饪要紧菜系要点 1.世界三大烹饪流派:中国烹饪(东方烹饪流派代表);法国烹饪(西方烹饪流派代表);土耳其烹饪(阿拉伯烹饪流派代表); 2.从地域角度划分的菜系: A.四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 B.八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 C.十大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北京(京),上海(沪); D.十二菜系:山东(鲁),淮扬(扬),四川(川),广东(粤),浙江(浙),安徽(徽),湖南(湘),福建(闽),北京(京),上海(沪),河南(豫),陕西(陕.秦); 3.从原料性质划分: 1)素菜:宫廷素菜,寺院素菜,民间素菜. 2)荤菜; 4.从功用划分: 普通菜和保健医疗菜; 5.从生产者主体划分: 市肆菜,食堂菜和家庭菜; 6.从时代划分: 1)仿古菜:仿宫廷菜,仿官府菜(孔府菜,谭家菜等),仿唐菜,仿宋菜,仿\"红楼\"菜,仿随园菜; 2)现代菜; 7.地方菜系的分支: 1)山东菜: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 2)湖南菜:湘江流域菜(以长沙,湘潭,衡阳为中心),洞庭湖区菜(以常德,岳阳,益阳为中心),湘西山区菜(以吉首,怀化,大庸为中心); 3)四川菜:成都菜(上河帮),重庆菜(下河帮),自贡菜(小河帮); 4)江苏菜:淮扬菜(扬州,淮安),江宁菜(镇江,南京),苏锡菜(苏州,无锡),徐海菜(徐州,连云港);

5)广东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 6)浙江菜: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 7)福建菜:福州菜,闽南菜(以厦门,泉州为中心),闽西菜(客家话区); 8)安徽菜:皖南菜,沿江菜,淮北菜; 9)北京菜; 10)上海菜; 11)西北菜:陕西菜(代表),甘肃菜,青海菜,宁夏菜,新疆菜 12)东北菜:辽宁菜,吉林菜,黑龙工菜; 8.国大菜系选料,技法,味型特点比较. 菜系选料特点技法特点味型特点 山东菜注重以当地特产为条件选料精于制汤和以汤调味.烹调法以爆,炒,扒,熘最为突出味型以咸鲜为主而善于用葱香调味 四川菜取料广泛技法中以小炒,小煎,小烧,小烽糙,干烧,干煸见长味型丰富,百菜百味,以麻辣,鱼香,怪味等擅长 江苏菜取料不拘一格而物尽其用,重鲜活特别讲究刀工,火工和造型,擅长炖,焖,煨,焐调味重清爽鲜淡平和(徐海以咸鲜为主) 广东菜取料广博奇杂而重"生猛" 烹调方法多而善于变化,长于炒泡,清蒸,煲,尤其独擅局屈炊炒等调味香清脆鲜爽嫩滑而突出原味 9.其他菜系味型特点比较: 北京菜:口味以北方浓郁酥烂为主,兼肯南方讲求的嫩脆清鲜; 东北菜:味型多咸鲜葱蒜辛香; 西北菜:味型总体以咸鲜辣酸为主; 上海菜:口感以清淡为主,讲求嫩脆酥烂; 浙江菜:口味重鲜嫩清脆; 安徽菜:口味以咸鲜香为主; 福建菜:口味福州偏酸甜,闽南多香辣; 湖南菜:口味重辣酸香软脆; 10.地方菜系代表性菜肴: 菜系河鲜与海鲜/ 肉类/禽类/其他

端砚鉴赏

端砚鉴赏 端砚鉴赏 端砚形制与雕刻艺术流派历代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自然端砚、粗刻端砚与精刻端砚三种。自然端砚就砚石开采时形状略加修饰。粗刻与精刻端砚多以天象、山水、人物、动植物为题材,融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技巧于雕刻艺术,具有于精细中见豪放的岭南特色。 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 石质 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宋人蔡襄认为:发墨非易磨墨。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涤之泮然立尽,乃石性坚润能发起,不滞于砚耳。故识者以易磨墨为下墨(落墨),墨如油泛为发墨。砚之佳者下墨发墨二者相兼。清人计楠在《端溪砚坑考》教人用轻敲砚石,辨其声响的方法,来鉴赏石质。他说:“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苏轼)称其声磐,米史(米芾)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

是也。惟老者声铿然,不发墨矣。”可见发墨是鉴赏好端砚的条件。 石色 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此外,采砚石时代的不同,石层走向不同,石色亦不尽相同。同是一个砚坑所出之砚石,由于时代不同或不同时期开采,它的色泽也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同时开采,同一个坑,由于石脉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砚石色泽亦有稍微差别。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紫色,故人们评价端石的色泽时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水岩(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其石色则不能以紫色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越名贵。

洮砚鉴赏

洮砚石产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是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洮河砚,以其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等特点,为历代皇家所珍藏,备受文人雅士青睐。 历代以来,尽管生产洮砚的石料主要来源于洮河东岸的喇嘛崖岩层之中,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环水,水流湍急,开采难度十分巨大,但开采洮砚石料的工作从未停止,并挖掘出许多的稀世珍品。但如今由于原料枯竭和工程建设等原因,洮砚的生产已走向“断根”边缘。历史 洮河砚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一0七一年〕王昭于征战中在洮河边最早发现,故而得名,洮砚矿材产地今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唐代时属洮州管辖,故名为洮河砚,简称洮砚。 砚台的起源最早是从研磨器开始的。在中国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研磨器,用以磨制工具或研磨粮食作物。后来,为了便于书写,需要将墨色及颜料研磨至细,于是便出现了专门研墨的砚台。研磨器为砚的出现及其最初的造型奠定了基础。 砚的品种很多,从材质上分类主要有木质、竹质、金属质、陶质、瓷质、玻璃质、水晶质、石质等等。其中,最具实用价值,最富有生命力的应是石质砚。石质砚经过数千年不断的开发,据文献记载的已达一百三十多个品种。中国古代的石砚多取自天然砾石,隋唐以后又出现用陶泥制造,同时先后发现了端石、歙石、鲁石、洮石等适宜于造砚的材料。洮石多为绿色,水纹奇幻,故又名洮河绿石砚、洮河绿漪石砚。古老的洮河名砚的出现究竟始于何年代,众说纷纭。蔡鸿茹、王垄在《洮河石砚》一文写道:“洮河砚的出现,从传世品、出土发掘、文献记载看,当在宋代……”。金·元好问的诗句中有:“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从以上资料看,洮砚的出现似乎始于宋代,但也有一种新的论点,认为唐代就出现了洮砚,其依据是:盛唐时代的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公元778年—865年)的著作《论砚》记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孙敦秀曾说:“唐时洮砚制作较盛,当时和端、歙、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从以上资料中,不仅可以得出洮砚盛于唐代的结论,还可以知道四大名砚的排序唐代就已有了。 材质特征 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砚辨》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称赞洮砚:“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宋代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赋诗:“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足可见洮砚石石质之好。洮砚石坚细莹润,发墨细快生光;墨贮于砚中,冠盖成珠,月余不涸,亦不变质;保湿利笔,加之发挥了甘肃的“透雕”特点,玲珑剔透,精致文雅,美观大方,历来为中外书画家、鉴赏家赞赏和珍爱。绿色是洮砚石料的代表色,有墨绿、碧绿、辉绿、翠绿、淡绿、灰绿等色相。墨绿亦分深浅两种浓度,深者近于黑色。最上品为绿漪石,俗称“鸭头绿”,其次为辉绿色的“鹦哥绿”,淡绿色的“柳叶青”。带黄标者更为名贵,有“洮砚贵如何,黄标带绿波”之说。还有洮河紫石,其中暗红色者可与辉绿石媲美。故古人有“洮砚一方,千金难易”之说,而在洮河石地下藏量急剧减少的今天,洮河砚的收藏前景更是不言自明。 洮砚脉矿主产洮河东岸喇嘛崖、水泉湾一带,其矿石成型于4亿年前。已开采的大多数矿脉三面环水,很多地方还处在原始森林状态。区域内植被覆盖,小溪、河流、山泉到处皆是。

四大名砚赏析

四大名砚赏析 展开全文 在当代,人们所说的四大名砚是指端砚、歙(shè)砚、洮(táo)河砚和澄(chéng)泥砚。 (一)端砚 端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斧柯山西麓端溪一带。因肇庆古称端州,所以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由于端砚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所以它自宋朝后期被推为四大名砚之首,其霸主地位至今难以撼动。 1、端砚的坑口 一个地方砚台的石料,一般并不是从一个石头坑中挖出来的。所谓砚的坑口,就是说砚台是从哪个坑里开出来的。 端石有多个坑口,以品质而论可以分为两个档次。 第一档次:三大名坑:老坑、坑仔岩、麻子坑。 (1)老坑 端砚优质石产区位于肇庆市郊羚羊峡南岸端溪水以东,各名坑星罗此间,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青点岩、冚罗蕉等。产区分三个矿层,老坑属第一含矿层,位于含矿段的最下部,这个层面上仅有老坑,别无他洞。 老坑砚石外观上看,青灰中微带紫蓝色,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砚石处于其临近的西江水位线以下,长期受地下水浸泡,粘土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逐渐使石质变纯,变软,以至达到细腻娇嫩、滋润到可以“呵气研墨”的程度。古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老坑砚石从表面看呈紫蓝色略带青,使人感到沉重异常,但真一上手,却感到比重不是很大。所谓

“质刚而柔”是从雕琢的过程和研墨的角度来说的。老坑砚石毕竟是石头,有着3度的硬度,但用手触摸却带柔性,这种柔性即古人所谓“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另外,如用指肚或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老坑石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其之所以有这个特点,就是因为它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的。再是,由于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大,所以敲击它时,就发出“笃笃”的木声,不像其他砚石特别是歙石那样发出铿锵的金属声,此即所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原因,所以它还有“久用锋芒不退”的优点。 老坑石是端砚的代表石料,在所有端石中,老坑石质量最好,所以有人说:“得水岩(老坑)则诸山之石可废矣。”加上存量最少,所以老坑石价格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名坑,更大大高于其他坑口的石料。现在在肇庆,比巴掌大些的一方老坑砚,如果石层好,干干净净,动辄就要上万。如有好些的石眼,就要万元以上,而且加一只眼就要加一万元,十只佳眼以上的老坑砚,价格更是高得叫人咋舌。各砚行并不极力推销老坑石砚,因为你不买他买,反正皇上的闺女不愁嫁,卖得晚了说不定更合适。 (2)坑仔岩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亦有人称岩仔坑。它位于老坑以南半山之上,距老坑洞仅二百多米。坑仔岩在停采近百年后,于1978年底重新开采。 坑仔岩砚石质优良,幼嫩、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质量仅次于老坑,同麻子坑在伯仲间。 坑仔岩砚石不像老坑或麻子坑那样层次分明,也不如老坑或麻子坑砚石色彩斑斓。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石品花纹中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称。其石眼色翠绿(间有黄色),有的作七、八重晕,黑睛活现,形似鸟兽之眼,乃是端溪各坑中的高级砚材。 肇庆市场上坑仔岩坑口所产砚台的存货,比老坑和麻子坑加起来还多。因为石质好,量稍多,价格相对而言比较合适,是三大名坑中的主打产品。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_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_山东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一生有三爱:爱竹、爱兰、爱石,他常以此寄托 自己耿直的个性,因爱而画,由画而咏,诗画中“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 有”的品格情操成了郑板桥理想、精神、人格的艺术化身,体现了他的执着 追求。 参考答案: 骨 2.距今4500年的时期的制玉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玉种丰富,器物丰富,大 量的神人兽面玉器和鹰鸟型玉器,说明古代东夷部族,以鸟为图腾,大量玉刀、玉斧、玉绒等军事用器也表明氏族公社解体奴隶制形成,即中国最早古代国家夏王朝建立。 参考答案: 龙山文化 3.常见的清江画面石属于观赏石。 参考答案: 砂岩 4.大滩玛瑙、蛋白石、碧玉、沙漠玫瑰、沙漠漆和千层石都属于戈壁石。 参考答案: 正确 5.效应指的是钾、钠长石的双晶平行交互排列,双晶纹层的厚度很薄,这两组 双晶纹,对入射光造成散射、干涉和衍射,宝石的表面就呈现朦胧的蓝色或乳色浮光。

月光 6.效应指宝石在不同光源照射下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参考答案: 变色 7.密玉又称“河南玉”,产于河南省新密,密玉是一种含铁锂云母的致密,与东 陵石相比,密玉颗粒较小,结构较细,绿色浅,没有明显的砂金效应。 参考答案: 石英岩 8.1958年黄山遗址出土的“黄山玉铲”,距今约6000年历史,为仰韶文化时 期,有“中华第一铲”之称。 参考答案: 独山玉 9.“包浆”,也叫“手养”,用手抚摸奇石,手上的油脂通过体温传递到石头上, 石质会越来越温润,古称“盘石”,时间一久,表面会形成一种油润的氧化层,产生一层成熟老到古朴的光泽。包浆是藏家最希望追求的效果,包浆越是 凝重说明年代越久远。 参考答案: 正确 10.我国现代著名的的四大名砚是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山西澄泥 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字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字文化1、世界三大饮料: 茶叶、咖啡、可可; 2、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茶; 3、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特产: 瓷器、丝绸、茶叶; 4、中国三大瓷都: 景德镇、醴陵(釉下彩餐具)、德化(白瓷塑); 5、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国粹: 中医中药、国画、京剧; 6、中国传统工艺“三绝”: 北京景泰蓝、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 7、中国工艺美术三长: 北京雕漆、江西景德镇瓷器、湖南长沙湘绣; 8、中国三大佳石: 寿山田黄石、青田冻石、昌化鸡血石; 9、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 10、浙江三雕: 东阳木雕、东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 11、中国当代三大名锦: 云锦:因锦纹如云而得名;产于江苏南京; 蜀锦:因四川简称蜀而得其名;产于四川成都;

宋锦:相传始织于宋代而得其名;产于江苏苏州; 12、中国当代四大名绣: 苏绣:产于江苏苏州、南通一带;代表作有:双面绣《猫》; 湘绣:产于湖南长沙一带;代表作有:狮、虎; 粤绣:产于广东省;代表作:《百鸟朝凤》; 蜀绣:产于四川成都;代表作:《熊猫》、《芙蓉鲤鱼》; 13、我国的四大名砚: 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14、文房四宝及其之首: 文房四宝:笔、墨、砚、纸; 文房四宝之首:湖笔、徽墨、端砚、宣纸; 15、景德镇四大名瓷: 青花瓷、青花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瓷; 16、中国当代陶器与瓷器的产地: 陶器: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安徽界首、山东淄博、湖南铜官、云南建水、甘肃天水、河北唐山等; 瓷器: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浙江龙泉、山东淄博和河北唐山等; 17、陶都宜兴紫砂器: 江苏宜兴所产的紫砂器创烧于宋代,至明清时代有了很大发展. 紫砂器是使用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烧制的无釉细陶器,呈赤褐、江黄或紫黑色;造型美观,色彩古朴,淡雅,是精致的手工工艺品。 18、中国是茶叶的祖国: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又是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和制成茶叶的国家。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历史趣谈解密: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四大名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解密: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四大名砚? 导语:砚台既是实用之器,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不论是收藏界、鉴赏界、砚雕界,还是学术界,都盛行“四大名砚”之说。如著名砚 砚台既是实用之器,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不论是收藏界、鉴赏界、砚雕界,还是学术界,都盛行“四大名砚”之说。如著名砚雕家、砚史学者刘演良称:“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以后,澄泥代替了红丝……”(《名砚的鉴别和欣赏》,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又如台湾历史学者嵇若昕认为:“宋代是雕砚工艺史上的辉煌时代,此时端、歙、红丝、洮河四种石砚为当时四大名砚,后因红丝石停采不出,遂把陶质的澄泥砚补入,仍为宋代四大名砚”(《双溪文物随笔》,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版,第94页)。更有甚者,为了论述所谓的“四大名砚”在历史上早有成说,而误读史料,如安庆丰说:“我国‘四大名砚’之说究竟又起源于何时?目前公认的看法是出自北宋苏易简的《砚谱》,其曰:‘砚有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中国名砚·洮砚》,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7~8页)事实上,苏易简《砚谱》根本就没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之语。 综合各家所论,其说“四大名砚”在历史上的形成,有唐代说、宋代说、明代说三种。其说“四大名砚”的砚种和排列顺序大致有红丝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和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二种。其说红丝砚在宋代以后退出“四大名砚”后,则又有洮河砚补入说和澄泥砚补入说二种。 也有对“四大名砚”说渊源存疑,但仍承认有“四大名砚”者,如傅绍祥《中国名砚·红丝砚》称:“实际上,‘四大名砚’之说,其渊源难以考 生活常识分享

探寻文天祥四大名砚,观历史之变幻18

探寻文天祥四大名砚,观历史之变幻 砚是中国的“文房四宝”之一,它不仅有实用功能,也因为其具有天人合一的美感,所以使得砚台也颇有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西清砚谱》有云:“古今佳砚,因质美工良,而鉴赏品题,因人增贵。”是的,在砚台中,我们可以窥得不同朝代年代的艺术特征,其形制式样、题材内容、构图纹饰及雕刻风格都都非常具有考究意义,除此之外,砚台还与文学、历史、绘画、金石和雕刻融为一体,所以为不同时期的文人雅士所钟爱。 作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文天祥也像其他文人雅士一般钟爱砚台,他对砚的选择和使用非常讲究,也非常诊视,他的四大名砚传唱出许多佳话,是文天祥悲壮的一生的缩影。今天我们就从这赫赫有名的玉带生砚、正气砚、日月星辰砚和绿端蝉腹砚中来走近文天祥的一生,感受他高尚的人格特征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玉带生砚 一方端砚,几易其手。国祚兴衰,人情冷暖。如月盈亏,如泉消长。短短的三句话24个字,是文天祥名砚玉带生的缩影。 小小一方端砚,只见形制质朴,状如鞋履,形长而圆,

乃旧端溪子石也。砚长五寸许,宽一寸七分,厚约一寸二分,石色纯紫。下砚面三分许,周界石脉一道莹白如带,带下镌丹书小篆:“紫之衣兮绵绵,玉之带兮卷卷,中之藏兮渊渊,外之泽兮日宣,呜呼!磨尔心之坚兮,寿吾文之传兮。庐陵文天祥造”四十四字。砚额直书“玉带生”三篆字,砚堂呈椭圆形,墨池呈半月状。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玉带生砚的外形。据传,玉带生砚本属南宋诗人刘辰翁,刘赠予文天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文天祥将砚转赠给自己的追随者谢翱,并对他说:“此物名曰‘玉带生’,曾随我蟾宫折桂,宦海浮沉,出使北元,亡命江湖。今又都督诸路,驰骋疆场,与此物草檄飞书,未曾一日相离。今赠于汝,望好自为之。”这一席话听得谢翱涕泪沾襟,双手捧住石砚,长跪不起。 自此以后,玉带生随着谢翱避名匿迹,辗转江南。元贞元年(1295年)谢翱物化,葬于浙江严子陵钓台,砚台下落不明。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司理睦州的杨维祯在拜谒严子陵祠和凭吊谢翱荒冢时,无意发现了失传已久的玉带生砚,遂将其收藏。元末战乱,杨维桢避乱于海上,逝世后砚台再次失踪。 在清代康熙年间,苏州巡抚宋荦从民间购得几经辗转的玉带生砚。后又传入宫中,乾隆帝对玉带生爱不释手,珍藏在三希堂内,还赋了《御制玉带生歌》镌刻于砚背,后来又作了《御铭》、《御识》等作,分别刻于砚台下方及盛装的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风物特产)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风物特产)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四大名砚中,被称为“艺林瑰宝”的砚台是()。 A.端砚 B.歙砚 C.洮河砚 D.澄泥砚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风物特产 2.在我国四大名砚中,需入窑焙烧而成的砚台是()。 A.端砚 B.歙砚 C.洮河砚 D.澄泥砚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风物特产 3.木版年画出现于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该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风物特产 4.有“家家会刻版,人人善丹青”之誉的木版年画产地是在()。 A.天津市杨柳青 B.江苏省苏州市桃花坞 C.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 D.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风物特产 5.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的木版年画是()。 A.天津市杨柳青 B.江苏省苏州市桃花坞 C.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 D.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风物特产 6.贴在窗户上作为装饰的剪纸是()。 A.喜花 B.礼花 C.斗香花 D.窗花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风物特产 7.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是()。 A.喜花 B.礼花 C.斗香花 D.窗花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风物特产 8.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是()。 A.喜花 B.礼花 C.斗香花 D.窗花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风物特产 9.多用于祭祖祀神等汉族民俗活动时的装饰用的一种套色剪纸是()。A.喜花 B.礼花 C.斗香花 D.窗花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风物特产 10.中国有“活化石”之称的剪纸是()。 A.浙江剪纸 B.山西剪纸 C.扬州剪纸 D.陕西剪纸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风物特产 11.相传中国风筝的发源地是在()。

一石一世界用心追逐艺术之美--记中华名砚“苴却砚”雕刻技艺第十三代传人任述斌先生

一石一世界用心追逐艺术之美--记中华名砚“苴却砚”雕刻技 艺第十三代传人任述斌先生 苏宝塍 【期刊名称】《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卷),期】2016(000)007 【总页数】4页(P189-192) 【作者】苏宝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字、文学、绘画等文化艺术都经历了兴盛、衰败,甚至消失的历程,而书画艺术的失存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严重的绝迹。作为书画艺术传承中必不可少的砚台也随着朝代的更迭时而兴盛,时而陨落。保护人类文化存在,从失传中觉悟,挖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砚台艺术,已经成为我国各种砚台技艺传承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共同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少不了德高望重的有志之士们的促进与推动,任述斌,这位自幼便与苴却砚结缘的艺术大师,义无反顾的挑起了这一重担,并凭借着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将传承和发扬祖国苴却砚艺术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来完成。 据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先生考证,苴却砚是我国宋朝失传的泸石砚,宋代高似孙著《砚笺》四卷介绍称“泸川石砚黯黑墨,视万丈悬崖中,正砦白眉”。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所著《道园学古录》中录有《谢书巢赠

宣和泸石砚》诗:“巢翁新得泸石砚,指式尘埃送老樵。毁壁复光知故物,沉沙俄出认前朝。毫翻夜雨天垂藻,墨泛春水地应潮。恐召相如令草檄,为怀诸葛渡军遥。”书中提到诸葛亮渡泸处就是今砚石产地。 可以说,苴却砚石产于攀枝花市仁和区的金沙江畔,古代苴却砚则在大姚县苴却街销售,因而被命名为“苴却砚”。清代咸丰年间,今攀枝花市所辖的大龙潭乡和平地镇一带盛产苴却石,开始有工匠在这里制砚。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制砚师日渐增多,较有影响的制砚师有寸秉信先生。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云南省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取了寸秉信先生所制的三方苴却砚,送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使苴却砚名扬中外。 寸秉信生于1854年,12岁开始学习制作苴却砚,经过数十年的艰苦探索,技艺 日渐精熟,成为当地有名的制砚师。当时制砚多为家庭作坊,各家各户自己制砚,自行销售。寸秉信生前并没有收外人为徒,仅限其父子居家制砚,自产自销。寸先生病故后,其长子寸怀龙继承父业,继续从事苴却砚雕刻。民国以后,用砚之人越来越少,制砚行业出现萎缩,许多制砚世家纷纷改行,唯独寸怀龙在农耕之余坚持制砚。但其后人无人继承寸氏制砚技艺,于是寸怀龙收本地人高联新为徒,继承苴却砚雕刻技艺。 苴却砚原石材名为苴却石,多藏身于万丈悬崖之上,地形险峻,开采艰难,它的石材、石质、石品集中国四大名砚优点于一体,堪称中华一绝、攀西奇芭。后来,因批量小、运输不畅、销路有限,加之工匠作古,苴却砚被湮没近80年。直到1985年,苴却砚石产地被重新发现,在选石、研制砚台时还找到了新的砚料,其新产品自1988年、1989年先后在成都和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后,书画、金石名 家一致称赞。金石文物鉴赏家张绍曾认为,苴却砚“似端非端”,称它是“砚中之冠”,书法家方毅题词为“砚中珍品”,苴却砚从此重放光彩,誉满中外。 任述斌自幼跟随大巴山著名石匠任天兴学艺,游历民间石刻,酷爱民间绘画,雕刻。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

苴·却·砚·历·史 苴却石形成于2.5亿年前,自古产于四川攀枝花市郊金沙江畔(拉鲊古渡),因产地原属云南苴却县(今永仁县)而得名。史传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定南疆,五月渡泸,七擒孟获,屯兵安营在此,发现苴却石(古称泸石)具有通天彻地的灵气,令人采石制砚供用营中。据专家考证,正式史料中记载过,宋朝的宋徽宗就曾用过泸石砚。苴却砚历经几代,盛于清朝,只因苴却石产量少,地处边陲,运输极为不便,全靠马帮长途辗转运至云南和内地,影响较小。据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先生考证,清宣统元年(1909年),苴却巡检宋光枢取其三方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参展,一举获奖名震中外。后因战乱、传人不继而失传。 1953年,四川雕刻艺术家前后逾50多年,新开发出攀西奇石苴却砚系列。苴却砚是继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之后的又一名砚,号称中国五大名砚之一,它既有端砚的眼,石眼珠宝般缀在石间,耀眼夺目。石质如歙砚般致密、细腻,且具有洮砚的艳丽色彩,澄泥砚般发墨。可以说其集四大名砚之优点于一身。中国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赏家方毅、启功、溥杰、范曾、黄胄、杨超、千家驹、董寿平、白雪石、王遐举、沈鹏、柳倩、张绍曾、刘炳森等名人赞其为“砚中珍品”、“书画良友”、“文房奇品”并欣然题词。被黄胄称之“美石妙品”的苴却砚色紫黑沉凝,致密细腻,莹洁滋润而温坚,发墨如油,存墨不腐,耐磨益

毫,呵气可研,叩之有金玉之声,清越铿然,抚之如婴肤娇嫩,视之文理清秀。石品中,石眼最为绝妙,或青如碧玉,或红似金瞳,或白如月牙;圆如龙眼、鸲鹤眼,长似乌鸦、丹凤;其色鲜活,质地纯净高洁,有心、有环、有晕、有彩、睛瞳亮明,烔烔有神,脉脉如诉,令人视之而心动,观后而神怡。在我国制砚史上石眼有”七珍八宝”之说,即在砚上有七个石眼的为珍品,八个眼的为瑰宝,而苴却砚上石眼最多的有200多个,最大的石眼直径在4公分以上,真可谓宝中之宝。苴却石之珍奇,还在于它具有十分丰富的石品花纹,有绿标、黄标、玉带标、鱼脑冻、蕉叶白、花纹、云纹、水纹、冰纹、鱼子纹、火捺、碧眼、青花、金星、绿腰、黄腰、眉子、金线、银线、紫砂、鸡血等上百个品种,真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九八九年“中国苴却砚展”在北京中国美术展览馆举行,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亲自为展览剪彩;一九九四年六月亚太地区博览会荣获“金奖”,十月获首届中国博览会“金奖”;九五年入选国家级礼品,由乔石委员长以国礼相赠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外国元首;九七年中国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品”,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荣获“金奖”,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再获“金奖”;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品、收藏品博览会金奖。苴却砚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经众多艺术家、商家的发掘、推广,已享誉东南亚、海内外,人们已不再将其作为单一的研墨工具,而是做为艺术品欣赏收藏,做为高档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上一条 下一条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文房四宝——砚 那么再让我们来看看考古学家供应的事实。1978年,在山东临沂市区东南隅的金雀山四周的第十一号汉墓内,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盒砚,这套彩绘盒砚,包括砚石、研石和砚盒三局部,砚石是一块经过认真加工的长方形石板,长16厘米、宽6厘米、厚0.2厘米,砚面上还残留着墨迹。这是汉代的一件有用研墨器,它距今已二千多年了。考古学家还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发觉了一方石砚,砚及研墨石都是就鹅卵石的原形稍略加一下而制成的。这方秦砚及砚石面上均有使用过的痕迹和墨迹。 但上述的石砚还不是最早的砚台实物。在1980年,我国考古工在陕西临潼姜寨遗迹开掘出一套绘画工具,其中就有一块石砚,观上面还有石盖,掀开石盖,砚石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姜寨遗迹属仰韶文化初期的一处母系氏族村落,这一发觉,就把砚台的历史推到了五千年之前。由此可见,砚台是随着华夏文化的进展面进展起来的。 中国的砚台经秦汉,越魏晋,到了唐宋,消失了一个辉煌的时期,开头了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款州的歙石、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砚台的历史,生产了的端砚、歙砚、洮河砚。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中记述:“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及好事者用未央宫铜雀台瓦,然皆不及瑞,而歙次之。”于是史书上便将“端、歙、临洮”,合称为“三大名砚”。清代末期,又将山西绛州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砚,

合称“中国四大名砚”,始终到今日,人们还是这样讲。 在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上乘,名声,它有“群砚之首”、“天下第一砚”、“文房四宝的宝中之宝”的美誉。端观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据>记载:“始于唐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之世。”因肇庆在古时属端州,端砚因此而得名。端砚的石品优良,其质坚实细腻,滋润柔嫩,素有“秀而多姿”、“发墨不损毫”的特点,关于端砚的成名,还有一个美妙的传奇,据说晚唐时,端州有个姓梁的举人赴京会试,应试之地京都正降大雪;天寒地冻。考场内应考的举人们研出的墨汁都给了冰,唯独端州的梁举人在端溪砚台上研出的墨汁不结冰。梁举人考中了进士,皇帝得知,将端砚列为贡品,从今端砚名扬四海。 端砚历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得到一块端砚,上面有一种花点,碧玉晶莹,凡见到此砚者都赞不绝口,称之“青花”,李商隐在“青花”砚的背后刻上“玉溪生山房”几个字据说它磨出来的墨不仅不结冰,而且还“香气袭人”。后来这块端砚到了苏东坡手中,东坡爱之如命,并在砚铭上刻上:“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原来开采端砚的砚石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坑洞终年被水浸渍,坑道倾斜弯曲;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有生命危急。 古时,端砚列为贡品,朝廷设有“砚官”督办砚务制止民间采制。但一些贪官污吏、恶棍土豪却借此巧取豪夺,贪赃牟利,鱼肉百姓,更加重了人民的灾难。然而也有例外,明朝王元珍在端砚的砚铭上镌刻着一则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