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学习总结

合集下载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读后感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读后感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读后感篇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书,这一路的阅读体验,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啊!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也许是我先入为主了,觉得这种专业书籍肯定枯燥得要命。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我错了,大错特错!书里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一开始真把我搞得晕头转向。

我就在想,这玩意儿咋这么难啊?可能对于那些专业大牛来说,小菜一碟,可对于我这个小白,简直就是“天书”!不过,当我耐着性子一点点去琢磨,去理解,我好像渐渐摸到了门道。

这书里讲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就像是给建筑搭了一副超级坚固的骨架。

你能想象吗?那些高楼大厦之所以能屹立不倒,说不定就有这本书里知识的功劳呢!我觉得这可太神奇了,原来我们身边看似平常的建筑,背后有这么多的学问。

但是,读的过程中我也有困惑。

比如说,有些设计原理我觉得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也许是我经验不足,理解不到位?还是说真的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哎呀,我这小脑袋瓜都快想破了!总之,读完这本书,我收获满满,但也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我想,这就是学习的魅力吧,永远有未知等待着你去探索。

难道不是吗?篇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读后感哇塞,朋友们,让我跟你们聊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这本书!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简直被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计算给吓住了!我心里直犯嘀咕:“这是要把我折磨疯的节奏吗?”可是,随着我一页一页地翻下去,我发现好像也没那么恐怖嘛!就像打游戏,一开始觉得关卡超级难,可慢慢掌握了技巧,就有了突破的可能。

书中关于预应力的原理和应用,让我大开眼界。

我就想啊,这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就像是给建筑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太牛了!不过呢,我也在想,这么厉害的技术,为啥在一些小地方的建筑里不常用呢?是成本太高?还是技术推广不够?还有啊,书里那些案例分析,有的我能看懂,有的我是一头雾水。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心得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心得

各位同学:如何学习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基本概念,迎接课程考试,争取好的成绩,是每位同学现在就应考虑的问题,机不可失,时不待我,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及时总结复习,投入全部的精力,做好考试准备,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以下是以往各届同学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心得体会,或许对你有所启迪,供本届同学学习参考:同学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结构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掌握的程度决定了你以后的工作,简单的讲就是以后你参加工作就要用它来养活你!我从已毕业的师兄那里了解到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知识就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虽然做设计的要靠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基本知识没有学好并且理解它你怎样去积累呢,所以学好它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下面我谈谈在上学期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跟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结构课程一共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设计原理,主要是讨论一些基本构件,比如梁、板、柱等等。

这部分内容讨论材料的性能、计算原理、构件(如受弯,受剪、受压、受拉和受扭等构件)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其本质现象并注意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给我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你在做每一道题时你都可以在课本找到相应的例子,不过如果你不去正确理解它而是照抄照搬的话十有八九你会出错。

结构设计要遵循规范来做,如果你不仔细考虑题目所给的条件去正确的应用公式,去考虑公式的适用性,那么你做出来的设计将会是豆腐渣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公式特别多,那些公式你不用浪费时间去记住它,因为只要你认认真真的去做老师布置的每一道习题而不要去抄别人的作业那么隔一段时间后你就能记住了。

那些公式在做题的过程中都会重复的使用.另外,在讨论每个构件时每一章的前面都会画出构件的应力图,正确的理解构件应力图受力状态很重要,因为只要你理解了构件的受力状态很多基本公式都可以自己推导出来.还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很枯燥很形式化没什么东西可学,很多题做完后一点收获的感觉也没有,不过呢请大家相信我们做每一道题都是有用的,因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基础,只有学好基础的东西后续的课程才比较容易理解!不然以后老师讲到前面的内容时你会觉得很纳闷的!以上是我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谨供大家参考!谢谢!同学2:“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它不像其他课程那么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材料,其性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中有些理论是参照实验资料分析得出的结果,有些数值则是经验数值,而且混凝土结构也涉及到物理、化学、力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比较难的。

混凝土心得体会

混凝土心得体会

混凝土心得体会混凝土心得体会(通用6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混凝土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混凝土心得体会篇1虽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成绩已经知道,且基本能够满意,但还是有必要总结一下,这不仅对于下册的学习,还是对于其它专业课的学习都有好处。

而且《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特别对于毕业设计,或研究生考试复试。

总之,总结一下,就相当简单复习一遍。

下面谈谈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就了解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多么重要的一门课,特别在毕业设计时,你现在不熟悉,以后设计会带来很多麻烦,而我不是那种只满足及格的学生。

所以我决定把它学好并要达到85分以上。

说实在的,成绩出来后,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但想起那计算题,我就气,本身正在学结构力学,而且还学得不错,谁知把一些题给弄糊涂了。

二、学习要有兴趣。

在我看来,学那一门课都一样,有兴趣才能学得好,一旦失去兴趣,那是不可能学好,不牢固。

比如我们英语四级,由于我的英语四级还没通过,这段时间寻找其原因,还是缺乏兴趣,没有真正“爱”上它。

而我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兴趣来于它存在于我们生活周围,学到那部分,我都会联系实际。

三、抓住重点,抓住主线。

这门课无非就讲了几个构件: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

抓住它们的本质联系,我们清楚知道在推导公式时,在做抗弯、剪、压、拉、扭计算时,它们原理是一样或相似的。

四、多煤体上课,有助于我们接受更多的信息。

甚至能够把一些现象或实验演示出来,加强我们的感性认识。

五、多思考,多讨论,多提问,独立完成作业。

这是很重要一点,也许你上课听不明,但你通过作业,你就可以把一些问题搞懂。

平时多思考,多讨论也有助于我们学习。

如果不懂,应找老师答疑。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331011总学时数:24总学分数:1.5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程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任选课,是理论性与实践紧密结合、设计与施工并重的课程。

2、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最新发展,掌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基本理论及施工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1、绪论理解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定义,了解预应力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最新发展。

2、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及张锚体系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掌握高强度钢材与混凝土同一般混凝土和钢材性能的异同。

掌握预应力张锚体系及常用锚具。

了解有粘结留孔、张拉、灌浆,无粘结筋的铺设,制作与张拉方法。

重点:预应力钢筋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预应力张锚体系及常用锚具。

有粘结留孔、张拉、灌浆,无粘结筋的铺设,制作与张拉方法;难点:钢筋的松弛、混凝土徐变和收缩。

3、预应力损失掌握影响各种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了解减少预应力损失和利用预应力损失的方法,熟悉掌握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及简化计算方法。

重点:规范各种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减小损失的措施;难点:曲线及折线预应力锚固损失的计算。

4、预应力混凝土设计基础深入了解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各种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

重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斜截面、受扭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难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普通混凝土构件截面计算方法的比较;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5、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了解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及经济性,混合配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理解开裂后部分预应力构件截面分析方法,理解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方法。

重点:预应力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和变形的验算方法;难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的名义拉应力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绪论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本章讲述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这些概念能启发以后的学习,而学过以后各章内容再重新学习本章内容的话,将会对这些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主要内容混凝土和钢筋的基本材料特性混凝土结构的概念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运用简况◆学习要求了解混凝土和钢筋的基本材料特性和配筋的主要作用及基本要求;认识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缺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中需注意的问题。

◆本章的重点:配筋的主要作用及对配筋的基本要求。

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条件。

学习本课程需注意的问题。

◆本章的难点:配筋的主要作用及对配筋的基本要求一、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一)混凝土结构的分类主要以混凝土材料,并根据需要配置钢筋、预应力筋、钢骨、钢管等,作为主要承重材料的结构,均可称为混凝土结构,主要有:素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二)钢筋混凝土的概念1。

混凝土的基本特性混凝土是一种人工石材,简称“砼”,其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却很低,一般只有抗压强度的1/8~1/20,因此不宜用来受拉,而主要用来承受压力。

2。

钢筋混凝土的概念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钢筋钢筋和混凝土是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将它们按一定的方式和比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其材料性能优点,使构件性能得到大大改善.下面通过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过程对比,说明这一概念。

3。

素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1)跨中受拉边缘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时,梁底将开裂,梁随即破坏,表现为脆性断裂,明显预兆.(2)破坏时跨中截面受压边缘的压应力与抗拉强度相近,远未达到砼的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强度高的特点未得到充分利用。

(3)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主要特点当梁底砼应力达到f tk时,梁受拉区将开裂。

砼开裂后拉力由钢筋承担,可继续增加荷载.钢筋屈服后,钢筋拉力不再继续增加,最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而达到极限承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及第一、二章总结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绪论及第一、二章总结

1、钢筋和混凝土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工作:①粘结力是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基础,混凝土结硬后能和钢筋牢固粘结在一起,相互传递内力②线膨胀系数接近,温度变化时钢筋和混凝土不会发生粘结破坏2、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主要优缺点:优点:合理用材,就地取材节约钢材耐久耐火可模性好整体性好,刚度大;缺点:自重大抗裂性差性质较脆费工费模3、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及其达到的目的:强度高(节省钢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塑性好(给人以破坏的征兆);可焊性好(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良好);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好(使钢筋的强度能够被充分利用,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能良好);严寒地区低温性能好4、钢筋的品种与性能HPB235级(Ⅰ级) (Hot rolled Plain S teel Bars)钢筋多为光面钢筋,多作为现浇楼板的受力钢筋和箍筋。

HRB335级(Ⅱ级) (Hot rolled Ribbed Steel Bars)和HRB400级(Ⅲ级)钢筋强度较高,多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钢筋,尺寸较大的构件,也有用Ⅱ级钢筋作箍筋以增强与混凝土的粘结,外形制作成月牙肋或等高肋的变形钢筋。

RRB400级(Ⅳ级) (Remained heat treatment Ribbed Steel Bars)钢筋强度太高,不适宜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配筋,一般冷拉后作预应力筋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一般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钢筋。

光面钢筋的截面面积按直径计算,变形钢筋根据标称直径按圆面积计算确定。

非热轧钢筋由强度的大小来反映它的用途,较高强度的钢筋常用语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一般强度的钢筋用作普通混凝土的受力钢筋或构造钢筋。

5、混凝土结构内力计算和截面承载力设计的方法:最初是弹性方法来计算,20世纪30年代,截面设计方法变为按破损阶段计算法;20世纪50年代,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双语教学实践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双语教学实践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证实用性 , 又要兼顾趣味性。 以笔者《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 计》 双语教学 时的选材为例 , 在阐述原理时尽量参考 国外 的原版教材 , 引人其标准且幽默的英语 阐述 , 在讲述计算 公式和算例时 , 就应该结合我国规范和我 国的工程实例加 以 补充 。 双语 教 材编 写 时还 可 以吸引 一些 英语 和专 业 知识 均突出的同学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 使教材在形式和内容
国 的双 语教 材 还 是 应该 坚 持 我们 国家 自行 出版 的教 材 为 主, 原 版引进 教 材 为辅 的模式 。在 双语 教 材编 写 中既要 保
结构设计 》 课程的双语教学 , 发现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 问题 : ①对双语教学的概念含糊。②双语课程教材有待改 善 。③传统的教学模式亟待破除 , 应该采用新型的教学方 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
【 教师观点】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双语教学实践 中有关问题 的探讨
柳 惠芬
( 同济 大学 , 上海 2 0 0 0 9 2 )
摘要 : 本 文结合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分别从双语教学的概念 、 教材 的选用 、 教 学模式的选取 、 教 学方法和手段 的
运 用 等 方 面进 行 了探 讨 , 提 出 了解决 问题 的思路 与具 体措 施 。 关键 词 : 专 业课 ; 教 学 实践 ; 双 语教 学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 标 志 码 : A
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 双语教学则是当今推动高等教育改
革的一个重要措施 , 教育部在2 0 0 1 年第4 号文件《 关于加强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 中要求 大学在本科 阶段逐步实施双语教学 ,力争3 年后外语教学 课 程达 到所 开设 课 程 的5 %至 1 0 %。 由此 , 大学 里掀 起 了双

预应力混凝土总结

预应力混凝土总结

预应力混凝土总结1. 何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何施加预应力?依人为需要,施加某一数值和分布的压应力,用以部分或全部抵消外荷载产生应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早出现裂缝,并充分利用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的强度,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哪些特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1 提高构件的抗裂能力延缓开裂,减小裂缝宽度,甚至避免开裂。

2 构件刚度增大,变形减小裂缝宽度小,甚至不开裂,构件的刚度大,挠度减小3 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减轻自重,节约材料混凝土有预应力,且使用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可减轻自重,节约材料 4 扩大了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可用于防水,防渗,防腐蚀等要求的环境。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缺点:1 构造、施工和计算复杂,制作技术较高,施工周期较长;2 需要增设施加预应力的设备,投入增加,少量使用不经济;3 构件延性相对较差。

3.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哪两种?两种方法的区别有哪些?先张法:在浇注混凝土之前,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

后张法:在结硬后的砼构件上张拉预应力钢筋的方法。

4. 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

按预应力的施加方式分类先张法后张法按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是否有粘结作用分类有粘结预应力构件无粘结预应力构件按预应力施加的程度分类全预应力砼部分预应力砼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种类有哪些?选用预应力钢筋的原则是什么?预应力钢筋的选用原则:⑴ 强度高;⑵ 与砼之间有良好的粘结性能;⑶ 良好的加工性能;⑷ 具有一定的塑性。

★ 预应力钢材的种类:⑴ 中强度预应力钢丝(光面、螺旋肋)⑶ 消除应力钢丝(光面、螺旋肋)⑵ 预应力螺纹钢筋(螺纹)⑷ 钢绞线由直径5~6mm的高强度钢丝捻成的。

分成1×3和1×7两种。

6. 《规范》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是什么?★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混凝土的要求:⑴ 强度高。

① 承受的预应力高(局部受压);② 砼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高;③ 比较经济的截面;⑵ 收缩、徐变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学习总结王晖 203121521 绪论1.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定义预应力混凝土——系其中已建立有内应力的混凝土,内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能抵消给定外部加载所引起的应力至所预期的程度。

1.2 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1) 先张法和后张法;2) 体内预应力和体外预应力; 3) 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 4) 全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全预应力——在全部荷载最不利组合下,混凝土正截面不出现拉应力;部分预应力——在全部荷载最不利组合下,正截面拉应力或裂缝宽度不超过容许值。

1.3 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缺点优点:1)提高了构件的耐久性和刚度; 2)减小结构的截面尺寸; 3)充分利用材料的高强度; 4)具有良好的变形恢复能力; 5)提高抗剪强度; 6)提高疲劳强度;缺点:1)工艺较复杂,质量要求高; 2)需要有一定的专门设备;3)预应力反拱不易控制。

1.4 预应力混凝土的三种概念1)第一种概念——预应力变混凝土为弹性材料混凝土经过预压,如不产生裂缝,可视作弹性材料按照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并可在需要时采用叠加原理。

当预应力为F ,偏心距为e ,截面积为A ,惯性矩为I ,梁上荷载及自重所引起的弯矩为M 时,截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可表示为:IMyI Fey A F f ±±=2)第二种概念——预应力为了使高强度钢筋和混凝土结合在正常使用阶段,预应力基本保持不变,预应力混凝土通过调整内力偶臂a 来平衡外部弯矩。

yIFc A F f e a c F M a ±=-==/其中,c 为混凝土合力中心的偏心距。

3)第三种概念——预应力实现荷载平衡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总体设计中,预应力的效果被认为是平衡重力荷载,以便受弯构件在给定的荷载条件下将不受挠曲应力。

采用抛物线形预应力筋的简支梁,其等效向上的均布荷载用下式表示28LFhb =ω 其中,h 为抛物线垂度,L 为跨长。

对于一给定向下的均布荷载ω,由于力筋作用在梁上的横向荷载会受到平衡,梁仅受轴力F ,它在混凝土内产生均匀的应力A F f /=。

1.5 预应力混凝土的荷载阶段1)初始阶段预加预应力之前——承载能力弱,应防止支座下沉和混凝土可能的收缩; 预加应力期间——预应力最大,力筋传递是非对称的,须考虑张拉顺序; 预应力传递时——预应力可能在梁顶引起过大拉应力,造成梁的失效; 拆模架及重张拉——当预应力是分多个阶段施加的,对每个阶段梁的受力状况都必须加以考虑;2)中间阶段即安装运输阶段,须保证构件有正确的支承和吊运; 3)最后阶段即工作使用阶段,须考虑各种荷载的组合; 持续荷载——控制挠度和反挠度; 工作荷载——校验应力应变是否过大;开裂荷载——对结构的抗疲劳及耐久性有重要意义; 极限荷载——确定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2 材料2.1 混凝土的强度要求采用高强度混凝土的理由——1)采用与高强预应力筋像匹配的高强混凝土,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减轻自重;2)高强度混凝土可降低对锚具的要求,节省成本;3)高强度混凝土在受拉、受剪、粘结和承压等方面有高的抗力; 4)高强度混凝土不易产生收缩裂缝;5)高强度混凝土还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及较小的徐变,减少预应力损失。

2.2 混凝土的应变特征2.2.1 应变类型包括:弹性应变、横向应变、徐变应变、收缩应变;横向应变——利用泊松比来计算,泊松比在0.15~0.2之间; 徐变应变——由于应力的存在而引起的混凝土随时间的变形; 收缩应变——由于干燥和化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的缩小。

2.2.2 徐变应变的影响因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学习总结1)加载时试件的龄期愈大,徐变愈小;2)每单位应力的徐变在高应力下比低应力下仅略大一些,可认为徐变与应力成正比; 3)环境相对湿度越高,徐变越小; 4)徐变随试件尺寸的增加而减小。

2.2.3 收缩应变收缩应变的平均值约为0.0002~0.0006,收缩率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收缩和徐变的计算,须结合具体规范内容。

2.3 预应力用钢筋预应力筋可分为钢筋、钢丝和钢绞线三类。

屈服强度——我国以0.2%的残余应变对应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强度。

预应力松弛——在持续高应力的作用下,如长度和温度保持不变,预应力钢筋的应力随时间增长而降低的现象称为预应力松弛。

预应力松弛与时间、温度、初应力有关。

抗疲劳能力——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反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筋的应力将会出现波动,预应力筋及锚具抵抗这种波动应力的能力,称为抗疲劳能力。

为了满足抗疲劳要求,需要限制应力波动幅度。

3 预应力损失3.1 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前可测量的控制应力; 有效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损失; 3.1.1张拉控制应力太高将出现的问题:1) 可能引起钢丝断丝;2) 控制应力越高,预应力松弛越大;3) 没有足够的安全系数来防止混凝土脆裂。

对于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不小于0.4倍的极限抗拉强度,不超过0.7倍的极限抗拉强度。

3.2 预应力损失的类型1) 预应力筋与孔道摩擦引起的损失;2) 锚具变形、预应力筋回缩和分块拼装构件接缝压密引起的损失; 3) 预应力筋与台座之间温差引起的损失; 4)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损失; 5) 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损失; 6)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损失。

3.3 混凝土的弹性缩短3.3.1 轴向缩短引起的预应力损失tic A nF A nF ES ==0 其中:i F ——初始预应力; 0F ——传递后的预应力;c A ——混凝土的净截面面积; t A ——换算截面积,s c t nA A A +=; n ——传递时的弹性模量比,c s E E /; 设计时,可取近似计算公式AF nES 0= 其中:i F F 9.00≈;A ——毛截面面积; 3.3.2 挠曲预应力损失预应力所引起的位于钢筋水平处混凝土内的应力近似为:Ie M I e F A Ff G cir-+=200 其中:i F F 9.00≈;G M ——在自重作用下的截面弯矩; I ——毛截面惯性矩;预应力损失cir nf ES =后张法多根力筋依次张拉时,可以取第一根力筋损失的一半作为所有力筋的平均损失。

3.4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应力松弛引起的损失这些损失的计算,须结合具体规范。

收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s E SH ),(τε∞=其中:),(τε∞——自混凝土龄期开始的收缩应变终值; 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τϕστϕσt n t E E CR c ccs==其中:c σ——预应力及恒载引起的预应力筋重心处的混凝土应力; ),(τϕt ——徐变系数,结合图表取值;预应力松弛损失预应力松弛引起的损失,取决于预应力水平,同时是时间的函数。

根据我国钢材的情况,《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学习总结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用下式计算k RE ησ=其中:k σ——张拉控制应力;η——松弛系数,对于钢绞线一次张拉为0.07;3.5 锚具变形引起的损失锚具变形a ∆引起的预应力损失s aE LANC ∆=损失大小与钢束长度成反比,短小构件应注意选择变形小的锚具; 对于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筋与孔道内壁之间的反摩阻作用比较大时,此项损失就可能集中发生在靠近张拉端部位的预应力筋内;损失只发生在张拉端,锚固端不存在该项损失。

3.6 摩擦引起的损失摩擦损失=长度效应+曲率效应; 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1KL e f FR ---=μα其中:1f ——张拉端钢筋应力; α——绕曲线角;L ——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μ——摩擦系数;K ——偏差系数;若起点和曲线终点处的力筋拉力之间的总差不大时,则对全线可采用初始拉力的近似公式)(1μα+-=KL f FR L RK f FR )(1μ+-=⇒对于不同的张拉应力,损失的比例可认为是一样的。

由于混凝土构件高长比很小,可用力筋沿构件轴的投影长度来计算摩擦损失, ≈α曲线段水平投影长度/曲率半径。

3.7 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方法1、减少摩擦引起的损失1)采用两端张拉; 2)进行超张拉;2、减少锚具变形引起的损失1)选择变形小的锚具;2)采用超张拉;3、减少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损失后张构件尽量采用较少的分批张拉次数; 4、减少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损失1)采用低松弛预应力筋;2)采用超张拉及增加持荷时间; 5、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损失1)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 2)控制混凝土的加载龄期;4 受弯截面分析4.1 荷载及预应力引起的混凝土应力对于后张构件,计算混凝土应力粘结前应采用净截面,粘结后应采用换算截面,但通常采用毛截面就足够精确了,计算方法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的第一或者第二概念。

IMyI Fey A F f ±±=或者yIFc A F f e a c F M a ±=-==/两种方法实际上是等同的,但处理方法不一样。

第二种方法把所有的不精确性都集中在钢筋有效应力的估算中,一般可估算到误差在5%以内。

4.2 荷载引起的钢筋应力对于有粘结梁,正常工作状态时,预应力混凝土梁对外力矩的抗力是靠抗力C 和T 之间的力臂加长来提供,而C 与T 在数量上相对保持不变。

当截面开裂时,钢筋应力会突然增加。

钢筋应力随荷载将增加较快。

随着荷载再增加,截面将逐渐逼近其极限强度,内力偶T C -的力臂不可能再增加,伴随荷载增加的是钢筋应力按比例增加。

在梁失效时,钢筋应力接近其极限强度。

对于无粘结梁,由于钢筋相对混凝土滑移,力筋内的任一应变将分布在整个长度上。

采用如下方法计算:混凝土任一点的单位应变IE MyE c cc==σδ 沿钢索的总变形⎰⎰==∆dx IE Mydx c δ 平均应力《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学习总结⎰⎰==∆=dx IMy L n dx I LE MyE L E f c s ss 无粘结梁开裂后,钢筋应力随荷载有较大增加,但比有粘结梁增加得要慢,破坏时的极限荷载也比有粘结梁小,通过附加有粘结的非预应力筋,可以明显增加强度。

4.3 开裂弯矩如果r f 为弯裂模量,由r f IMc I Fec A F =+--导出开裂弯矩cIf Ac FI Fe M r ++= 为简化计算可采用毛截面,当孔洞面积比例较大时,采用净截面。

对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如果钢筋百分比高,采用换算截面。

4.4 极限弯矩——有粘结力筋方法使用条件:1)失效主要是受弯失效; 2)梁是有粘结的;3)梁是静定的,整体连续梁的极限强度要用塑性铰理论来说明; 4)所考虑的荷载是短期静力试验所得到的极限荷载。

为了防止预应力混凝土梁脆性破坏,ACI 规定配筋指数30.0'/≤=c ps P P f f ρω其中bd A ps P /=ρb 为受压区翼缘宽度,d 为有效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