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电影《蝴蝶效应》赏析
蝴蝶效应 影评

蝴蝶效应影评
《蝴蝶效应》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令人难以预测
的转折点,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首先,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埃文的故事,揭示了时间旅行的悖论和后果。
埃文
在试图修复过去的错误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尽的时间循环中。
这种不断重复的命运令人感到沮丧,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对未来的影响。
这种时间循环的设置不仅增加了电影的紧张感,也让观众思考时间和命运的关系。
其次,电影通过展示埃文与童年朋友凯利之间的爱情线索,深入探讨了爱情的
力量和牺牲。
埃文不断改变过去,试图让凯利的生活变得更好,但却发现每一次的改变都带来了新的痛苦和损失。
这种无论如何都无法逃脱的命运,让观众感受到了爱情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同时,电影也让我们思考,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过去,我们是否应该去改变,以及我们愿意为了爱情做出怎样的牺牲。
此外,电影还通过描绘埃文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挣扎,展示了一个人在追求真相
和改变命运时所面临的艰难选择。
埃文在不断穿越时间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现实的把握,陷入了疯狂和混乱之中。
这种心理状态的描绘让观众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绝望和无助,也引发了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思考。
总的来说,《蝴蝶效应》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它通过时间旅行的故事,探
讨了命运、爱情和人性的复杂性。
电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让我们思考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对未来的影响。
同时,电影也通过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挣扎,展示了一个人在追求真相和改变命运时所面临的艰难选择。
这种情感共鸣和思考,使得《蝴蝶效应》成为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蝴蝶效应影评(精选5篇)

《蝴蝶效应影评》蝴蝶效应影评精选(一):不可否认《蝴蝶效应》是一部耐看的电影,男主角很希腊很man,演员不多但演技都很到位,构思很奇特,悬念很充足,关于时间旅行的铺陈也很流畅。
单纯从一部时间旅行电影来说已经很不错。
尤其是结尾,颇有能回味的余地。
童年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不难想象大人们为什么常说三岁看到老了。
以下是对剧情的一些解读。
对发生在埃文身上他能透过时间旅行改变历史的现象能够有两种解释:一,埃文患有和他父亲一样的心理疾病。
把时间穿越的前后两个部分串联起来看,他爸爸在听说埃文试图改变过去并且把一切变的完美的时候,他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他务必死,这是唯一的方法。
埃文的爸爸是一个罹患精神病的人,并且他相信能够透过某些途径回到过去,这点在影片的最后也坐了交待,同时也是埃文的爸爸的医生对埃文说:你对我大喊的样貌,像极了你父亲。
他也总是大喊着要那些影集,尽管那些影集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埃文的父亲罹患的何种心理疾病影片并未对此作出详细的交待,一方面指出,埃文的大脑是正常的,但另一方面又说埃文的父亲也大喊着要影集。
太显然了,这是种遗传病,埃文和他父亲一样曾试图透过一些记忆(如影集、日记、录像带)回到过去。
埃文是不是精神病?我们当然能够说时空穿越并且改变历史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这是在电影里,但是别忘了,我们正在观看的这部电影是出自埃文的视角来叙述的,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只是埃文脑海里的杜撰,真正的事实只是他是个精神病,患上这种病的原因就是他点燃了雷管杀了他最爱的人,凯莉。
整部电影都只是虚幻而已。
这点和《致命ID》极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致》所有的人物都是主人公的人格构成,而埃文患的是一种试图穿越时空的幻想症。
整个电影都是一个绝美动人的想象。
这样的想象出自疯癫的头脑,让我们叹惋。
二,确实发生了时间旅行而且历史在不断被改写。
这样很多人会疑惑埃文为何有这样的力量能够改变时间。
改变时间意味着改变了整个世界,这样就太庞大了。
《蝴蝶效应》:生命之轻的抉择

《蝴蝶效应》:生命之轻的抉择这篇文章是伯谆2018 年以来分享的第56篇原创文章温馨提示:本文字数有2733个字数,预计8分钟阅读完。
文|伯谆《蝴蝶效应》一共三部今天主要以第一部解说。
分析这部电影,首先了解下耳熟能详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即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
电影情节有点混杂,但核心却很明显,若前面细节了解的不是很细致,整体影响不大。
▼主路线,电影主人公埃文身处一个小中产家庭,小时候行为异常,比如课上老师要同学们画出自己长大想做什么,埃文画出一幅残酷的图画经常性失忆,一次母亲回头找埃文,他拿着一把刀愣住了,随后完全忘记刚才的行为。
其失忆异常的症状和在监狱的父亲一模一样。
随后仅此一次监狱探监,很好的聊天转眼被愤怒的父亲掐住喉咙要杀死他。
马上警卫行动,无意打伤致死,其父殒命。
随后几段故事就是影响整部电影中几个人物的不同命运走向。
埃文,凯丽,凯丽弟弟,朋友小胖,母亲。
情节一:虐童到朋友凯丽家玩,凯里父亲一直都在拍电影,而面对的真相是,拍电影是幌子,地下室里面凯丽的父亲是一个变态,不仅侵害女儿凯丽身体,而且对凯丽的弟弟施以暴力虐待。
情节二:雷管爆炸过了几年,在虐童阴影下的凯丽姐弟深受影响,凯丽早熟反叛,弟弟狂躁暴力。
一次,加上朋友小胖,四人玩在一起。
弟弟找到其父亲地下室的雷管,怂恿小胖炸鸟窝玩玩。
随后出意外,小胖昏倒不省人事。
凯丽沉默不语,弟弟隐瞒真相,埃文失忆痛哭。
情节三:残忍杀狗听说小胖恢复健康,埃文和凯丽邀请小胖出来透透气。
走在森林时看到有烟,凯丽的弟弟正在烧一堆火,把狗锁进袋子里,浇上柴油,准备虐杀宠物狗。
三人努力营救,凯丽被打晕,埃文苦战而败,期间小胖解不开绳索,狗被烧焦,三人身心悲恸。
▼这三个事件,非常重要。
回过头来,在经历这一切后,埃文的母亲带着他搬家,一晃多年,埃文已经在上大学。
蝴蝶效应电影观后感

蝴蝶效应电影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的电影——《蝴蝶效应》,看完之后,那叫一个思绪万千呐!这部电影的剧情真的是太精彩了,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和惊吓的疯狂过山车之旅。
影片里的男主伊万,一次次地试图通过回到过去改变某个小小的细节,来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越搞越糟。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情节是,伊万小时候参加了一次画图画的活动。
当时他画了一幅特别血腥恐怖的画,把老师都给吓了一跳。
这看似只是一个小孩子不经意的创作,但其实就像那只轻轻扇动翅膀的蝴蝶,引发了一连串无法预料的风暴。
伊万长大后,想要改变过去,他以为只要阻止自己画那幅恐怖的画,一切就会变好。
可谁能想到呢,这一改变却引发了更多糟糕的事情。
原本和他青梅竹马的女孩凯莉,命运变得更加悲惨。
电影中的每一次穿越,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带来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就好比伊万只是回去让自己在某个时刻做了一个不同的选择,结果周围人的命运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而且倒向了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
想想咱们自己的生活,其实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决定,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说不定就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产生让我们自己都瞠目结舌的后果。
我就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那时候我还在上中学。
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后面坐着一个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同学。
考试的时候,他悄悄地踢我的凳子,想让我给他传个答案。
我当时心里特别纠结,一方面觉得这是不对的,另一方面又怕拒绝他会影响我们的关系。
最后,我还是没给他传。
考试结束后,他特别生气,好几天都不理我。
我当时觉得挺委屈的,心想我这是坚持了原则,怎么还被他怪罪。
可是后来发生的事,让我意识到了这个小决定带来的“蝴蝶效应”。
因为没给他传答案,他那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被老师和家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从那以后,他好像突然醒悟了,开始拼命学习,不再想着作弊和走捷径。
结果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的成绩突飞猛进,还特别感激我当初没有帮他作弊。
蝴蝶效应2

《蝴蝶效应》心理分析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洛伦兹《蝴蝶效应》是一部有关于心理学的影片。
顾名思义,影片寓意生活中很小的,或者看似毫无联系的微小事情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对于已经过去很长时间的事情,人们常常后悔的是,当初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比如年轻的时候由于羞涩和懦弱没有对你心爱的人敞开心扉。
而对于近期发生的事,人们常常后悔的事,有些事本来不该做但自己却做了,在不恰当的时间地点,自己说了不应该说的话。
总之,人们总会为过去的一些事情后悔,遗憾也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后悔药,让我们走回过去来修正当初的所作所为的呢?电影《蝴蝶效应》,就讲述了主人公埃文拥有看着自己过去的日记就能回到过去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但是他每一次改变过去却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对他自己跟他的朋友的命运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埃文的父亲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埃文和母亲一起生活,7岁时在学校时第一次出现清醒时的突然遗忘,当时埃文画了一幅画,老师问他为什么这么画,他回答忘了,医生认为是压力的原因,建议他记日记,电影接下来叙述了埃文的三个重要创伤事件,1,在和他童年主要的玩伴凯丽和托米家里玩时被其父亲性侵犯;2,在他和自己父亲会面时,父亲精神病发作欲掐死埃文,被院警意外打伤之后去世;3,13岁的埃文一次和玩伴将炸弹放在邮箱中,不料却将一位母子炸死;4,开始和凯丽互相爱慕,但这让被其父亲虐待而发展出暴力倾向的托米非常嫉妒,烧死了埃文挚爱的狗,这让埃文悲痛欲绝。
后来,他竟然发现在阅读日记时,他可以回到以前,去改变过去,第一次改变,他尝试阻止凯丽的父亲对他们的侵犯,再回到现在,他发现凯丽确实变好了,他们生活在一起,但他们的生活被暴力狂托米破坏了,最后他甚至进了监狱,受尽虐待;第二次改变,他让兰尼阻止了托米杀害他的狗,但兰尼杀了托米,兰尼严重抑郁,而凯丽则萎靡堕落;第三次改变,他让托米救了母女,但他自己则被炸断手臂,瘫痪,而他母亲则得了肺癌;第四次改变,他原准备炸死凯丽父亲,而这次凯丽都被炸死,回到现实生活中,他自己则进了精神病院。
影评 - 蝴蝶效应

影评 -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科幻心理悬疑片,它不仅令人震撼,还让人深深沉浸在剧情之中。
影片通过时间旅行和混乱的时间线展
示了主人公埃文斯的生活中的不同选择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
让人不禁思考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影片中的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人屏息凝神。
主人公埃文斯为了
挽救自己的朋友和挚爱凯莉,不断尝试改变过去,却发现每一次的
改变都会带来更加不可预测的后果。
这种“蝴蝶效应”让人不禁思考
命运和自由意志的辩证关系,以及每一个选择背后隐藏的巨大影响。
影片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主演阿什顿·库彻和艾米·斯马特都将
角色演绎得深入人心。
他们的表演让观众更加投入到剧情之中,感
同身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除了剧情和演员表现,影片的摄影和音乐也十分出色。
特效和场景
的设计让人仿佛置身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而音乐的运用更是让观
众在紧张的情节中倍感压力和紧迫感。
总的来说,《蝴蝶效应》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人生和选择的重要性,以及每一个选择可能带来的连
锁反应。
这种影片给予观众的共鸣和感触是深远的,让人在观影之
后久久不能忘怀。
从心理学观点分析《蝴蝶效应》

以心理学观点分析《蝴蝶效应》看完电影《蝴蝶效应》,对于这部电影的巧妙构思以及背后的意义就不赘述了,而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此部影片相信也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现在就开门见山的来分析影片中主人公各种现象的原因,在我看来造成主人公成为影片中的样子的一共有三个原因:1.遗传埃文的问题在我看来最大的影响是来自于父亲的遗传,基因的遗传在这部电影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说父母的基因会通过染色体而传给自己的孩子。
而埃文的一些不被人理解的行为在他父亲身上也曾出现过,甚至在影片的开始就交代了埃文的父亲被当做疯子而被关押在精神病院,埃文从出生就没有见过父亲的背景。
整部电影里埃文只和父亲见过一面,但埃文的症状却和他父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影片的最后通过医生和埃文母亲的谈话可以发现埃文的父亲也可以通过照片来回到过去改变历史。
所以父亲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埃文,而这样的影响正是通过基因来传达的。
2.童年时的遭遇上学期的社会心理学上讲到一个孩子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影响到他一生的发展,这个理论也在本部影片中得到了肯定。
小时候凯莉父亲因为恋童癖对凯莉和埃文这两个幼小的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凯莉和汤米性格上的一些扭曲和压抑就是因为童年时期的影响,所以埃文在发现能通过日记回到过去的时候有两次选择回到凯莉父亲“拍电影”的小黑屋里,想要改变凯莉父亲而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部影片的很多转折点都跟凯莉的父亲有关,在埃文第一次回到小黑屋里指责凯莉父亲对于女儿的摧残后,埃文和凯莉本应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但由于凯莉的父亲将恋童癖全部发泄在了弟弟汤米身上而让汤米的性格扭曲。
所以从这个片段可见凯莉有恋童癖的父亲对这几个孩子造成了重大影响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而在影片的结局埃文才发现只有让凯莉远离自己回到她妈妈那里生活才能让他们都有一个比较满意和完美的结局。
3.人性中的探奇心理和爱这两个原因在我看来没有前面两个原因重要,但也是影响埃文行为的两个因素。
在埃文大学期间在学校和女生约会时,几年前的日记本被翻开,在念日记的过程中埃文发现小时候记忆的缺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埃文回到了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并向儿时的好友一探究竟,然后引发了凯莉的自杀及后面的剧情发展。
蝴蝶效应电影深度解析

蝴蝶效应电影深度解析《蝴蝶效应》是一部2004年上映的美国惊悚片,根据Philip K. Dick的小说改编,由开普·福尔曼执导,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布鲁斯·威利斯、杰西卡·基尔等共同主演。
影片围绕历史主义者和经济学家发展出来的一个理论展开,从而提出做自己的人生的选择,探讨人类之间的影响以及命运与意志的有限性问题。
一、情节梗概:蝴蝶效应讲述了诺曼·索尔克扮演的伊森·格林,他是一个古怪而又倔强的年轻人,却对未来充满悲观的经济学家。
他发现自己有能力改变现有世界,从而展开了一系列改变,实现未来时间旅行,从而可以改变未来的深刻冒险。
二、“蝴蝶效应”的含义:“蝴蝶效应”是指大自然中的微小的细节能影响全局的重大的巨大的改变,这正如一只蝴蝶飞舞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从而造成效果可以改变未来。
电影极力描绘了蝴蝶效应在人类世界里的可能性,引发了无穷层面的思考。
三、影片宣传口号:“人性成见”——通过这一台词,《蝴蝶效应》希望给人们一个警示:即使微小的细节也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人们也要避免凡事妄下判断。
四、主题:《蝴蝶效应》的主题是“旅行中的改变”,通过特定的故事线索,说明了若想越过成功的跨越,人们不能只坐在旁边观望,必须改变未来,走出自己的世界,坚持一个耐心、勤奋、谨慎而沉着的心态,历经一系列挫折,最终获得一种真正的自由。
五、角色研究:《蝴蝶效应》中的男主角伊森·格林是个性格强烈的男孩,他的社会活动并不多,但是他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拥有本性很大的勇气,他寄希望于他的努力、他的梦想以及精神责任,可以改变他自己和世界。
六、导演艺术分析:开普·福尔曼执导的《蝴蝶效应》令人印象深刻,他凭借出色的艺术理论创造了一种无尽的恐惧感,以及角色变化时的时空扭曲感,令人身临其境。
例如,福尔曼利用对比性灯光、紧张的音乐,刻画出“巧合”和“不可思议”的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电影赏析作业
无法改变过去就珍惜现在
——《蝴蝶效应》观后感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他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影片《蝴蝶效应》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这样上述效应,伊万曾经有一个糟糕的童年,因为他行为闯下了大祸,令他童年充满不堪回忆的往事。
而事实上,他确实只是依稀记得一点可怕的情景,这些情景一直纠缠着他的正常生活。
伊万接受心理学家建议,把琐碎生活记在记事本里,却偶然发现通过记事本回到过去。
在发现自己可以回到那个时间点、并找回失去的记忆时,为了得到最理想的现在,他一次次地回到过去,可是每一次的改变都是猜到了开始,没有猜到结局:记起了对凯莉的爱,凯莉却间接地因此而死亡;和凯莉成为了恋人,却杀死了她的弟弟;解救了小狗,却使得伦尼杀死了汤米而被关进精神病院,凯莉也内疚地堕落成吸毒的妓女;救了塞姆普太太和她的孩子,自己却成了残疾,伦尼和凯莉则成了幸福的一对儿……每一次的追回时间都以为可以通过已知的结局改变最终的“现在”,没想到改变的还仅仅只是开始……
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伊万终于选择了回到他和凯莉相识的那一刻,他让凯莉从他身边滚开,从此他们的人生再也不相关。
成年后,两人在人海中偶然相遇,彼此陌生却又隐约觉得非常熟悉,最终还是擦肩而过,这是电影版的结局,而导演版的结局就非常残酷。
伊万再受不了这一次次无法预测的后果,而留给他的时间点已经是最后的一个了,于是他毅然选择了回到了母胎,在出生前用脐带把自己勒死,彻底结束了一切。
影片主人公一次次的跨越时空的更改,只能越来越招致现实世界的不可救药。
一切就像蝴蝶效应般,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如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如果给了我这个可能,让我重回旧日十字路口,如果我能在那一刻预先知道了某种选择所带来的我并不愿发生的结果,让我收住脚步,转身向另一个方向迈出一步,我的历史,会不会变得更完美?这部电影,就尝试着给大家一个答案。
而这部影片给我们一个假定,如果一个人得到了可以扭转历史的能力,等待他的要么是历史的灾难,要么是自己的悲剧。
实际上,两种动力使拥有此种能力的人的命运成为必然,就是悔恨与贪婪——要么是为自己的曾经做过的事情懊恼不已,要么是就是对正置身其中的生活状态不满,渴望改变,正是这两种情绪使我们不时产生要回到过去改变历史的冲动。
我们常常会后悔、后悔当初的选择,于是会说如果我当初如何如何,今天就能如何如何了——真的会是这样的吗?知道了结局并回到过去,就能改变最终的“现在”吗?伊万文拥有的能力可以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就像后悔药一般。
用它,可以收回一句失言、弥补一个过失、追回一个爱人、挽回一场战争……但是,现实中的我们并不可以反悔重来。
我们都可能在某一刻产生回到过去改变历史的愿望,这是人性导致的必然。
然而这个愿望永远无法达成,所以人们才得以以现在的状态与关系存在于世。
世事无常,人生无奈,事物总不太完美,就算我们能选择结局,最后的结局也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那种。
既然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所以,就算有错过的选择,我们也要停止那哭泣的心,继续微笑对待和珍惜现在的我们所能看到的每一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