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混肥操作规程
掺混肥料

掺混肥料
流程简介:
掺混肥又称配方肥、BB肥,它是由两种以上粒径相近的单质肥料或将几种颗粒状复合肥料为原料,同时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添加一定的微量元素干混方法制成的一种颗粒状肥料,是各种原料的混合物。
执行标准:GB21633-2008
生产的原料必须经过加工成颗粒。
掺混肥生产设备:主要由电子自动配料皮带、自动搅拌混料、控制柜、筛分机、输送机、缝包机、气泵、电机等构成。
混拌的物料有2~8种物料。
掺混肥生产的技术要求:
1、颗粒原料内不能有杂质;
2、严格控制颗粒原料内水分;
3、配料的电子计量称准确,每五天必须校准一次;
4、原料在搅拌混合机内的混合时间不能少于三分钟;
5、经过筛分的掺混肥粒状必须达到标准;
6、经过筛分不合格的原料经过重新加工进行二次生产。
7、做好生产原始记录。
主要原料:颗粒钾肥、颗粒硫铵,颗粒氯化铵、颗粒尿素
按以下流程进行生产:
各种氮、磷、钾颗粒原料及多种中微量元素→电子计量★→ 筛分→搅拌混拌★→ 成品筛分→计量★→检验→ 缝包→成品带"★"号的是操作的关键工序。
质量手册掺混肥料模板

XXX肥业公司TSQFY/Q02工艺文件受控状态版本号 A发放号使用部门发布日期6月20日XXX肥业公司编制: 审核: 批准:目录1、工艺流程 (1)2、掺混肥料产品的作业指导书………………………………2-33、设备操作规程( 含关键控制点的操作规程) ……………4-74、检验设备操作规程…………………………………………8-105、检验规程……………………………………………………11-16掺混肥料工艺流程▲表示关键控制点总养分45%掺混肥料作业指导书1原料领取: 领料工按生产任务单领取原料, 进行筛分。
2筛分: 操作工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筛分, 筛分后进入配料程序. 3配料: 将筛分后的原料进行养分计算、计量。
重量为500㎏,养分含量其中氮素为16.6%,磷素为15.4%,钾素为15%。
氮素大颗粒尿素(46.4%),称重100㎏,含氮46.4㎏;磷酸一铵颗粒状( N.11P20445) ,称重175㎏,含磷77㎏,含氮16.25㎏;、颗粒钾肥( K2O60) ,称重125㎏,含钾75㎏颗粒氯化铵(N17.5)称重100㎏,含氮17.5㎏。
每次配料1000㎏, 5分钟时间配料完成。
4提升搅拌:将配好的原料提升到混合仓内,混合时间5分钟后,提升到定量包装仓内。
5定量包装:包装袋按50㎏计量,放入质量保证书,封口包装。
6入库检验:将成品入库放到待检区,检验合格后放入合格区。
从自动配料计量到产品包装机械化生产线操作规程物料由输送机传送到上料工作台再有操作工把物料分类倒入各种物料指定的储料仓内, 三种物料依次流入称重斗, 被计量的物料到达额定数量, 控制物料下流的气泵打开, 三种物料的混合物由皮带机输送到搅拌机的进料斗内, 再由搅拌机把混合物料搅拌均匀, 物料从搅拌机出料口进入提升机进料口, 再由她把混合物料输送到包装机储料口内进行称重包装。
操作规程: 开机→上料→筛分→配料→提升→搅拌→提升→定量包装检验设备操作规程架盘天平使用的精度为0.1 克。
(完整)掺混肥操作规程

掺混肥生产操作规程一、工艺流程依据产品配方在控制系统中正确输入配方数据,在控制系统控制下,投入各料斗中的原料经加料提升机提升到加料仓中,加料仓控制料位,加料仓动态的向流量控制器给料,流量控制器按设定好的连续、动态的定量输送原料,完成配料。
预混输送机将流量控制器定量好的原料均匀、分层的铺在上面,完成预混并把配好的原料输送到混料器中,混料输送机把预混好的物料混拌均匀并输送到主提升机中,主提升机把配比混拌好的物料提升到储料仓中等待包装.定量包装秤按设定好的重量,计量包装成品,并经输送机及缝包机将装好成品缝包,把缝好成品按一定方向倒下,并整理好输送到一定高度,准备装车。
二、操作规程㈠、控制系统操作规程:(关键质量控制点)1、微机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生产线,此岗位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非专业人员严禁使用电脑控制系统,电脑控制室应闲人免进。
正常生产时,控系统操作员不得私自离开.2、控系统操作员在起动系统前认真检查系统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开机正常后将当班配方数据输入电脑控制系统,确认原料配方准确后,开始讲各料斗中的原料投入到配料系统中。
3、本岗位操作员无权更改配方。
4、控制系统操作员对控制仪表及动态物料指示组件进行实时监控,根据需要进行状态选择和功能操作.5、本岗位的电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必须请专业人员完成对控制系统的正常使用负主要责任。
㈡、原料搬运岗位操作规程:1、在生产部长领导下,服从班长分配,完成原料搬运工作.2、按配方规定的各种原料品种及数量运送原料,垛内坏袋应处理至不漏料后再搬运,防止原料散落损失。
3、每班次取料结束后将该垛地面散落物料清理干净,苫好苫布。
4、每班次下班前为下班准备3—5吨投料量,以保证下班正常生产。
㈢、配料岗位操作规程:1、负责向加料提升机中投料的人员,在生产部长的领导下,服从班长分配,接受质检员监督完成投料工作。
2、负责按配方的品种投料,确保投料的准确性,投料工投料时将原料袋内的合格证、拆包线等杂物统一存放处理,随时清理筛网上的杂物。
肥料掺混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肥料掺混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肥料掺混生产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肥料掺混生产活动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肥料掺混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调查处理。
2.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确保生产设备、原料和产品的安全。
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5.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肥料掺混产品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四、安全管理措施1. 生产环境安全(1)生产区域应保持整洁、通风良好,照明充足。
(2)生产设备、原料和产品应按照规定存放,不得堆放过高、过密。
(3)生产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 设备安全(1)生产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维修。
3. 原料和产品安全(1)原料和产品应按照规定存放,防止污染和变质。
(2)原料和产品出入库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3)不合格的原料和产品不得入库、使用或销售。
4. 人员安全(1)员工应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员工应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3)员工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
五、安全生产检查1.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
3. 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分析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奖惩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掺混肥操作规程、工艺指标及考核办法Word版

河北中钾化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操作规程及工艺指标管理制度一、掺混肥工艺管理1、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必须严格按工艺流程认真操作,熟练掌握各工艺操作指标。
2、严格控制各工艺点的操作指标,不得随意改变各工艺点的操作数值,以保证下一工段工序的正常操作。
3、经常观察各工艺点的运转情况,准确记录各工艺点的数据。
4、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并报告,不得违反工艺管理制度。
二、掺混肥操作规程1、计量、混配工段开车前:班组接生产通知单及配料通知单,领用合格的原材料。
首先,检查自动计量配料秤、搅拌机,输送机等各种机械的运转状况,确定各机械设备运转正常情况下,开始向料斗投料。
混配工不得使料斗内缺料,即流水倒料。
将原料包装袋内原料倒净,空袋码放整齐,并做好配料的原始记录。
2、包装工段接袋员检查领来的包装袋是否与生产通知单上的各项指标相符合,包装秤工作状态如何,缝包工检查缝包线及缝口机运转情况。
以上两项检查完成,确认正确无误、无机械故障后,开始计量包装和缝口,保证计量准确、缝口良好。
3、成品入库工段按规定堆放成品。
在接到产品检验报告单后,按报告单将产品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品,合格品入库,出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规定处理。
以上各工段完毕后,打扫现场卫生,认真清理维护设备,并做好各自的原始记录。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三、工艺指标1、各种原材料标准均按如下国标执行氯化钾(k2O≥60%) GB6549—1996硫酸铵(NHS2O≥20.5%)GB535—1995尿素 [CO(NH2)2≥46%] GB2440—2001磷酸二铵(64%≥18-46%) GB10209—2010磷酸一铵(55%≥11-44%) GB10209—2010过磷酸钙(P2O5≥12、16%) GB21433—2006 如有一项原材料不符合国标,必须退回,否则发现一次扣款50元。
2、所用原、辅材料按生产通知单及配料通知单执行。
3、成品的重量按配料通知单执行。
正负误差每袋绝对控制在0.4kg、0.5kg。
掺混肥检验操作规程

掺混肥检验操作规程掺混肥是指通过将多种肥料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肥料。
为了确保掺混肥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对其进行检验。
下面是掺混肥检验的操作规程。
一、试样的采集:1. 确定采样点:根据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确定掺混肥样品的采样点。
2. 采样工具准备:准备采样勺、采样袋等器具,确保无污染。
3. 采样方法:将采样勺插入混肥袋中,取适量混肥样品,放入采样袋中,并将袋口封好。
二、样品的制备:1. 样品的标识:在采样袋上标明样品的名称、采样点、采样日期等相关信息。
2. 样品的保存:将采样袋中的样品放入密封的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3. 样品分析前的处理:将样品进行破碎、干燥等必要的处理,以便后续分析。
三、检验项目的选择:根据掺混肥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确定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总氮、有效磷酸、有效钾等。
四、检验仪器的准备:根据所选择的检验项目,准备相应的检验仪器和试剂,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样品检验:1. 检验条件的确定: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检验条件,如温度、pH值等。
2. 检验步骤的执行:按照检验方法,依次执行检验步骤,如溶解、生成反应物、颜色变化等。
3. 仪器操作的注意事项:在操作仪器时,注意对仪器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的记录:将检测到的数据记录在相应的记录表中,包括样品编号、检测结果等。
5. 结果的判定:根据检验标准和掺混肥的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六、结果的分析和判定:1. 检验结果的分析:根据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分析样品的实际情况。
2. 结果的判定:根据检验标准和掺混肥的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3. 结果的报告:将检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样品的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和判定等信息。
七、结果的保存:1. 检验数据的保存:将检验数据和相关记录保存在指定的数据库或文件夹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2. 样品的保存:将经过检验的样品进行保存,以备后续检验和备案。
掺混肥操作规程、工艺指标及考核办法

掺混肥操作规程、工艺指标及考核办法河北中钾化肥有限公司工艺管理、操作规程及工艺指标管理制度一、掺混肥工艺管理1、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必须严格按工艺流程认真操作,熟练掌握各工艺操作指标。
2、严格控制各工艺点的操作指标,不得随意改变各工艺点的操作数值,以保证下一工段工序的正常操作。
3、经常观察各工艺点的运转情况,准确记录各工艺点的数据。
4、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并报告,不得违反工艺管理制度。
二、掺混肥操作规程1、计量、混配工段开车前:班组接生产通知单及配料通知单,领用合格的原材料。
首先,检查自动计量配料秤、搅拌机,输送机等各种机械的运转状况,确定各机械设备运转正常情况下,开始向料斗投料。
混配工不得使料斗内缺料,即流水倒料。
将原料包装袋内原料倒净,空袋码放整齐,并做好配料的原始记录。
2、包装工段接袋员检查领来的包装袋是否与生产通知单上的各项指标相符合,包装秤工作状态如何,缝包工检查缝包线及缝口机运转情况。
以上两项检查完成,确认正确无误、无机械故障后,开始计量包装和缝口,保证计量准确、缝口良好。
3、成品入库工段按规定堆放成品。
在接到产品检验报告单后,按报告单将产品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品,合格品入库,出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规定处理。
以上各工段完毕后,打扫现场卫生,认真清理维护设备,并做好各自的原始记录。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三、工艺指标1、各种原材料标准均按如下国标执行氯化钾(k2O≥60%) GB6549—1996硫酸铵(NHS2O≥20.5%)GB535—1995尿素 [CO(NH2)2≥46%] GB2440—2001磷酸二铵(64%≥18-46%) GB10209—2010磷酸一铵(55%≥11-44%) GB10209—2010过磷酸钙(P2O5≥12、16%) GB21433—2006 如有一项原材料不符合国标,必须退回,否则发现一次扣款50元。
2、所用原、辅材料按生产通知单及配料通知单执行。
3、成品的重量按配料通知单执行。
掺混肥操作规程范文

掺混肥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掺混肥操作行为,确保掺混肥生产安全,保障产品质量,维护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掺混肥生产车间及操作人员。
第三条掺混肥的定义:是在精混复合肥基础上加入自然有机肥、速效肥、微量元素等特种肥料,同时添加若干混合剂和改良剂,经过均量搅拌,使各种肥料均匀分散,成为符合规定标准的肥料。
第四条掺混肥操作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进行。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掺混肥生产车间应符合环保要求,地表应平整、无水积,车间内应保持清洁、整齐。
第六条掺混肥生产所需设备应经过验收合格,保证运行正常,操作人员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第七条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并取得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八条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不得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胃肠道等疾病。
第三章操作步骤第九条掺混肥操作应根据操作票上的要求进行,确保产品按照配方比例进行搅拌。
第十条掺混肥操作时应保持设备的通风畅通,防止粉尘积聚。
第十一条掺混肥操作前,应进行设备清洗检查,确保设备内无残留物。
第十二条掺混肥操作时,应按照配方比例将各种肥料、混合剂、改良剂等依次放入搅拌机中。
第十三条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第十四条外加剂的添加应符合标准规定,严禁添加不合格的外加剂。
第十五条掺混肥操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洗设备,确保设备内无残留物。
第四章安全措施第十六条操作人员应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安全带等。
第十七条掺混肥操作车间应设置照明设备,保证操作人员的视觉清晰。
第十八条操作人员应缴存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
第十九条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调整生产设备,如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
第五章监督和管理第二十条掺混肥生产车间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二十一条掺混肥操作记录应详细,如操作时间、配方比例、添加剂份额、设备运行情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掺混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工艺流程
依据产品配方在控制系统中正确输入配方数据,在控制系统控制下,投入各料斗中的原料经加料提升机提升到加料仓中,加料仓控制料位,加料仓动态的向流量控制器给料,流量控制器按设定好的连续、动态的定量输送原料,完成配料。
预混输送机将流量控制器定量好的原料均匀、分层的铺在上面,完成预混并把配好的原料输送到混料器中,混料输送机把预混好的物料混拌均匀并输送到主提升机中,主提升机把配比混拌好的物料提升到储料仓中等待包装。
定量包装秤按设定好的重量,计量包装成品,并经输送机及缝包机将装好成品缝包,把缝好成品按一定方向倒下,并整理好输送到一定高度,准备装车。
二、操作规程
㈠、控制系统操作规程:(关键质量控制点)
1、微机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生产线,此岗位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非专业人员严禁使用电脑控制系统,电脑控制室应闲人免进。
正常生产时,控系统操作员不得私自离开。
2、控系统操作员在起动系统前认真检查系统是否处于运行状态,开机正常后将当班配方数据输入电脑控制系统,确认原料配方准确后,开始讲各料斗中的原料投入到配料系统
中。
3、本岗位操作员无权更改配方。
4、控制系统操作员对控制仪表及动态物料指示组件进行实时监控,根据需要进行状态选择和功能操作。
5、本岗位的电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必须请专业人员完成对控制系统的正常使用负主要责任。
㈡、原料搬运岗位操作规程:
1、在生产部长领导下,服从班长分配,完成原料搬运工作。
2、按配方规定的各种原料品种及数量运送原料,垛内坏袋应处理至不漏料后再搬运,防止原料散落损失。
3、每班次取料结束后将该垛地面散落物料清理干净,苫好苫布。
4、每班次下班前为下班准备3-5吨投料量,以保证下班正常生产。
㈢、配料岗位操作规程:
1、负责向加料提升机中投料的人员,在生产部长的领导下,服从班长分配,接受质检员监督完成投料工作。
2、负责按配方的品种投料,确保投料的准确性,投料工投料时将原料袋内的合格证、拆包线等杂物统一存放处理,随时清理筛网上的杂物。
3、原料袋分品种50条/捆,班后退库。
4、随时清理地面杂物、脏料,下班前彻底清理卫生。
5、有权制止不合格原料的使用。
㈣、计量包装岗位操作规程:
1、在生产部长的领导下服从班长指挥,接受和配合质检员随时抽查袋重。
2、经常检查计量秤的准确性并随时校正,对当班成品袋重负责,保证袋重质量符合要求。
3、负责核对当班使用产品合格证的品种、生产日期、班次等是否正确,并在接袋后每袋内上方放一张合格证。
4、负责当班使用的产品合格证(或说明书)必须与包装标识相符,负责整捆包装物标识的一致性,如有混入不同品种必须挑出。
5、有权制止他人乱调电子秤,有权制止使用不合格包装物。
㈤、缝包岗位操作规程:
1、在生产部长的领导下服从班长指挥,接受和配合质检员随时抽查袋重。
2、班前检查缝包机使用状态,准备好封包线、缝纫针、机油壶、机油、镊子、刀片等。
3、严格按缝包标准要求折边缝合包装袋口,折边缝线要直,防止跳线导致开包,封包线头控制在5-10公分之内。
4、负责缝包机、缝纫针、机油壶、机油、镊子、刀片等的领取和保管。
5、正常情况下不允许产生二次缝包,特殊情况需向领导请
示。
6、有权制止其他人乱用缝包机、封包线等。
㈥、成品搬运岗位操作规程:
1、在生产部长领导下,服从班长分配,完成成品搬运工作。
2、按场地情况合理垛放成品(最下层正面朝下),对坏袋、漏缝、包装袋标记模糊等应及时挑出处理好,防止外观不合格品入库。
3、每班次码垛结束后将该垛地面散落物料清理干净,苫好苫布。
4、每班次下班前为下班配合成品保管员把产品清点准确,生产结束后关闭输送机电源,移到规定场地。
㈦、机修人员岗位操作规程:
1、在生产部长领导下,做好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
2、生产前与生产间要检查输送机张紧装置是否可靠,输送带的松紧度是否合适,有无跑偏现象,如有不正常状况应及时排除调整。
3、班前、班后均应检查传动部件是否转动灵活,如有不灵活现象应立即排除。
4、及时清扫机架及作业场地,使之清洁无杂物。
每班在交班前要进行彻底清扫,做到设备上无杂物,储料斗无物料挂壁。
另外,在工作期间,要每隔2小时对重点设备进行吹扫。
如流量控制器上的灰尘及杂物,特别要吹扫皮带轮的灰尘及
杂物。
5、生产期间要随时检查各部螺栓,如有松动随时紧固,要随时检查减速器、电机、轴承是否过热,是否有异常,如有立即停车排除。
6、做好设备转动部分的润滑工作,预防设备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