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训练题)2
记叙文表现(写作)手法作用题

记叙文表现(写作)手法赏析题表现(写作)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点明手法,分析手法,结合内容,表现表达(情感、精神)常见手法联想、想象、象征 (托物言志)、对比、衬托、伏笔、铺垫、用典、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前后照应、抑扬结合(欲扬先抑)、巧设悬念、讽刺手法作用●象征:借物抒情,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加委婉含蓄运用眼前之物衬托深远之意。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表现手法就是衬托。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做比较。
作用: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者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的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的表现文章的主题。
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的特征。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有极强的感染力,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欲扬先抑:后面要夸,前面先贬。
作用:作者本意的是…… (赞扬),而先…… (贬低),前后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事物 (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间接描写:侧面烘托(景、社会背景)●铺垫:为了表现主要的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铺垫是 “显性”的,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
作用:加强故事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完整性,使情节更具合理性。
●伏笔:指文章或艺术作品中前段内容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 “隐性”的,通常只有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记叙文6-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表达方式的作用考点: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考题方式:1.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2.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什么作用?解析: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描写部分需注意:1.作者是针对事物/人的什么特征描写的;2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3.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需注意一要有真情实感,二要注意分寸,不可夸大或者虚假。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一种是先叙,后议论;一种是夹叙夹议。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例题1.昙花终于怒放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
我高兴极了!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
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
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
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
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
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
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
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
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

⑭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的风
杨俊文
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而家乡的风,与其它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以记叙文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它以叙述事件的顺序为主线,通过描写人物、场景、细节等手法,使读者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和情感。
在记叙文中,作者可以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以增强文章的效果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活动、言行举止等,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例如,当描写一个勇敢的主人公时,可以用形容词来描述他的英勇、坚定和无畏。
而当描写一个懦弱的角色时,则可以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胆小和犹豫不决。
对话也是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以及事件的发展。
例如,当两个人物在对话中发生冲突时,可以使用直接的对话来展现他们的矛盾和矛盾的原因。
而当两个人物在对话中表达爱意时,则可以使用间接的对话或者暗示来表达他们的情感。
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描述也可以增强记叙文的表现力。
通过描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
例如,当描写一个悲伤的场景时,可以运用昏暗的灯光、寒冷的气氛和沉默的环境来营造出忧伤的氛围。
而当描写一个欢乐的场景时,则可以运用明亮的阳光、热闹的人群和欢快的音乐来展现喜悦和欢乐。
比喻和象征也是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使用比喻和象征,可以使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阅读体验。
例如,当描写一个美丽的风景时,可以运用比喻来形容它如画、如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它的美妙和优美。
而当描写一个黑暗的时刻时,则可以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人物的绝望和无助。
通过情感的描写和抒发也是记叙文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当描写一个痛苦的经历时,可以运用诗意的语言和抒情的叙述来表达人物的内心痛苦和挣扎。
语文五种表达方式练习题

语文五种表达方式练习题一、记叙文表达方式1. 请以“童年的一件趣事”为题,写一段记叙文字。
2. 描述一下你参加学校运动会时的紧张气氛。
3. 以“家乡的四季”为主题,分别叙述春夏秋冬的美景。
4. 叙述一次与朋友共度的难忘时光。
5. 请用记叙文的方式,记录一次独自旅行的经历。
二、说明文表达方式1. 请以“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写一段说明文字。
2. 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包括其生长特点和价值。
3. 阐述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原理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4. 说明如何正确使用家用电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5. 请以“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为题,写一段说明文字。
三、议论文表达方式1. 论述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针对当前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3. 分析我国实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 请以“诚信”为题,展开论述。
5. 讨论如何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描写文表达方式1. 描写一个冬日午后的校园景色。
2. 请以“雨中的街头”为题,进行景物描写。
3. 描绘一次日出日落的壮丽景象。
4. 描写一位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
5. 请以“春天的田野”为题,进行景物描写。
五、抒情文表达方式1. 以“思念”为题,抒发你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表达你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以“梦想”为题,抒发你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4. 抒发你对老师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
5. 请以“友谊”为题,表达你对友情的珍视。
一、记叙文表达方式(续)6. 描述一次你在公共场合帮助他人的经历。
7. 写一段关于你第一次独自过夜的记叙。
8. 叙述一次你在户外遇到的意外情况及解决过程。
9. 以“那一次,我学会了勇敢”为题,写一段记叙文。
10. 记录一次你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经历。
二、说明文表达方式(续)6. 介绍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7. 阐述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
8. 请以“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题,写一段说明文。
期末总复习专题03: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上)语文期末总复习专题专题02: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阅读(二)知识能力点一:赏析重要词语【中考真题】例一:(2022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⑴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将劫后的长治城比喻成“受伤的将军”,突出长治城的坚强与威武,表达作者的心痛与崇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语的特殊用法(修辞)。
很明显,本题加点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二:(2021年福建卷)13.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⑴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赏析加点词语)(3分)参考答案:“拜会”指拜访会见;用语正式、庄重,表达对老山界的敬意。
【解析】此题考查动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侧重动词的情感色彩分析。
动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
动词的表达效果主要有:①具体细致地描绘事物的复杂情态;②准确生动地描写动作的全过程;③刻画人物的行为特征,表现特定情境;④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在心理和情感;⑤表示强调。
“拜会”指拜访会见,常用于正式、庄重场合。
作者探访老山界,却说是拜访会见,用语庄重,带有敬意,表达对老山界的无比敬爱之情。
例三:(2020年福建卷)12.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⑴在沉重的呼吸里,枯瘦..的村庄摇摇晃晃。
(赏析加点词语)(2分)参考答案:“枯瘦”一词,赋予村庄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瘟疫弥漫下村庄的萧条、了无生气。
【解析】此题考查形容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形容词是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它可以表示描摹对象的状态、性质、颜色、形状等,许多形容词的前边可以加表示程度的副词来修饰。
句中的“枯瘦”就是抓住村庄的状态来描摹的。
结合语境,我们可知瘟疫弥漫下的村庄萧条、了无生气,就像枯瘦的病人。
例四:(2018年福建卷)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

乡宴(2017·宁夏区中考)①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②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
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③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
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
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
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
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⑥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
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
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⑦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
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
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
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
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
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⑧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
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
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中考记叙文复习之六——表达方式及作用(练习)

3.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礼物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她的脸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学习学习学习目标目标目标复习记叙文阅读中表达方式及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记叙文中表达方式及作用的解题能力复习记叙文阅读中表达方式及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记叙文中表达方式及作用的解题能力复习记叙文阅读中表达方式及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记叙文中表达方式及作用的解题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的解题方法
4.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
5.“我望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一句中,“不同”之处在于:大人是______,而“她”则是_______________。
6.请你说说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比喻句含义。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五种。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
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的作用。
阅读记叙性的文章,既要能指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中心、材料的详略,分析各种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又要理解议论、抒情、说明的句子。
正确理解记叙文中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的形象至关重要。
因此,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来理解分析。
记叙是为了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为了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思想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才能把握住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形式上有的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
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叙人物(事情)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
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就巧妙地将五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在了一起。
【精题讲解】微笑的可乐[美国]杰奎林?海克尔我7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彩,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出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
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似的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
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
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
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在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
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了,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
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
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
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 了一声。
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
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 “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
”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
”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
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
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
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
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
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
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的海滨度假。
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
”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甜美的可乐。
(选自《环球时报》)【探究练习】1•写法理解。
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内容理解。
爷爷为什么非要让失去右脚的“我”亲自去马路对面买冰镇可乐?3•主旨理解。
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文章标题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阅读训练】异乡人的花园铃带雨我家的一间房子出租给了一个异乡人,他三十一二岁。
朴实敦厚,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城里贩卖茶叶。
赚着城里人的钱。
早晨,他吆喝一声,便消失在城郊尚未修好的坎坷路上。
下午,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我常常不经意地见他在路边忙碌着什么。
他平常的身影,平常的举动,让我匆匆一瞥,便再也没有什么印象。
不知不觉中,我家四周的小路平整了许多。
小路两旁也被人修葺得齐齐整整,尤其是门前一块杂乱荒废的地,慢慢地竟显得有模有样。
这大概就是他的杰作吧。
冬去春来。
我家门前荒弃多年的空地上突然开满了鲜花,月季、鸡冠花、紫菊、彩雀、剑兰、芍药,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这些花在园中排列有序,整齐得如同计量过,鹅黄、嫩绿、桃红、深橘……罗列分明,绝无掺杂。
紫菊花间插在埂上,把小小的花圃清晰地分成不规则的好几部分,像荷兰名贵的花园。
这简直是园艺大师的杰作!小路两边也花团锦簇。
轻轻走过,花香满径,令人心动神漾。
我家一时间热闹起来,看花的人如同赶集一样,络绎不绝。
人们都好奇地打听异乡人的来历,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而我的母亲,则是满心喜欢,为拥有这样独具慧心的房客颇感自豪。
因为异乡人的到来,我家也改变了许多。
馨香环绕的环境,带给全家无比的舒适。
那坐落在花园中的家,显得十分别致和美丽。
推门而出,扑面而来的,是满园浓浓的花香。
异乡人忙完生意后,随手修葺着花圃,及时地点播种子。
任季节变换,花园里总有鲜花盛开着,时常带给我们惊喜。
有一次,我看见他摘一朵橘黄色的金针花,给一个看花的小女孩。
我惊奇于他的眼力,他摘的正是满园鲜花里最亮最灿烂的一朵。
小女孩轻轻地把花捧在手中,入眼处,是一掬高贵。
他告诉我母亲:“我也有女儿。
”“几岁啦?”“五岁。
”“现在在哪儿?”“跟她母亲在乡下呢。
”他平静地说完,又补上一句,“我要在她来之前把花园准备好。
”原来,这满园的鲜花,是他准备给女儿的。
再回首,万千红绿中,一个平凡而又拥有花匠一般手艺的人,当他无意中美丽了人们的眼睛的时候,其实在他心灵深处,早已刻意开辟了一座独享的花园,那座花园永远盛开着鲜花,无论他在何时何地。
(选自《散文》,略有改动)【探究练习】1•作者为什么以“异乡人的花园”做标题?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效果?3•分析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作用。
①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②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
4•文章第四段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叙述的内容和他女儿有关系吗?5.体会结尾的言外之意。
记叙文人称表达的作用记叙人称常见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孔乙己》等。
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如《皇帝的新装》等。
一般来说, 一篇文章的人称应是不变的,这样才不会导致混乱,但有时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也会使用第二人称, 如朱自清的《绿》等。
阅读记叙文,我们要在理清文章的六要素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来进行分析,要特别注意叙述人称在文中的变化。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一面》中,通过我的眼睛和感受来突出鲁迅先生精神的伟大和对作者的影响。
特殊性记叙文(小说)中,“我”的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如《最后一课》中的“我”一一小弗郎士,《故乡》中的“我”等等。
分析时,要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总之,要理解记叙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精题讲解】父亲是个“大忽悠”宁国涛我父亲是邮电局里一个普通的职员,干了将近半辈子分拣工。
父亲喜欢吹牛,动不动就在我们面前吹嘘自己与市里某某领导有多少多少年的交情了、与某局的头头关系是多么多么的铁,经常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我们知道他说话的水分很大,因此家里的人都称父亲为“大忽悠”。
弟弟考高中的时候,离重点中学的分数差八分,一分需要“建校费”五千元。
母亲是个普通工人,家里根本没什么积蓄,但是,父亲却一个劲地说:“这事我有办法,根本难不倒我!”然后眉飞色舞地说出自己认识教育局的某某副局长,只要托他批个条子,一切搞定。
父亲说的时候,大拇指挑挑的,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我们尽管半信半疑,但是,大家毕竟有了一线指望,也就不发愁了,母亲半夜也能睡好觉了。
半个月后,弟弟果然进了那个学校,家里人一派喜庆,都夸父亲厉害,父亲得意地一扬眉毛:“啥事我都能摆平,没有难倒我的事情。
”没多久,弟弟就知道自己是高价生,是钱买的而不是条子批的了。
母亲追问是怎么回事,父亲掩饰不住了,只得坦白:“我把多年收集的邮票卖了,交了’建校费’……”因为在邮政部门工作,父亲对集邮很热衷,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买邮票,不沾烟酒,二十二年如一日地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