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合集下载

《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

《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

§10-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够初步运用中和反应来解释生活中一些实例。

(2)巩固刚学习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

通过与之前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感受到实验是化学探究中经常使用地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规律三、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原理理解,盐的定义,教学反思:本课题主要研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怎样解决。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放在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的关注上,通过对中和反应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关心生活。

但是化学教学实施的是新理念是以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和培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

这其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自己的实验计划进行验证,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由于担心时间有限,故未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教案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教案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
1.【学习目标集成】
1.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以与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重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
酸碱中和的反应的探究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概念: 酸与碱作
用生成盐和水的
反应, 叫做中和
反应。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2.反应实
质: 酸溶液中的
H+和碱溶液中
的OH-相互
“中和”生成了。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课题题目: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动手水平。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资源:1、实验准备:NaOH溶液、Ba(OH)2溶液、盐酸、稀硫酸、FeCl3溶液、CuSO4溶液、酚酞溶液,小试管2、媒体准备:相关的幻灯片课件。

五、教学设计:一、中和反应:情景导入: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在烂漫花丛中赏花却不小心被蜜蜂蛰伤过?我们几乎每个人也都受过蚊虫叮咬,生活中我们如何处理呢?上一节中我们还了解到氢氧化钠的沾染事故的处理用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呢?(一)提出探究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作出假设:会反应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步骤: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混合②借助指示剂,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酸观察描述现象:得出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发应(二)活动与探究:NaOH+HCl反应生成了什么? 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猜测、讨论、总结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化学方程式:NaOH+HCl = NaCl+H2O(三)技能训练:1、依据同类物质仿写:Ca(OH)2+2HCl == 2NaOH+H2SO4==观察分析以上反应得出中和反应:酸+碱→盐+水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2、讨论:你认为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关键是在于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由学生举例并小结:酸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有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映教案4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映教案4页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映》教案郑州外国语中学段凯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明白酸与碱之间可发生中和反映;了解中和反映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进程与方式:通过合作探讨,培育学生发觉问题、通过实验探讨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培育学生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对照、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所学的知识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养成用化学的视角来熟悉实际生活中的适应。

鼓舞学生在探讨活动中寻觅、发觉反映规律,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对酸碱中和反映的探讨及对反映实质的明白得;2.中和反映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探讨中和反映的进程,明白得中和反映的实质。

三、教学方式:情景创设法、实验探讨法、对照归纳法。

四、教具预备:学生实验:试管、胶头滴管、药匙、NaOH溶液、Ca(OH)2溶液、Cu(OH)2固体、稀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演示实验:小喷壶、滤纸、酚酞溶液、浓氨水、浓盐酸、试管、胶头滴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进程:教学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请看一那么网上消息:浓盐酸泄露,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白雾和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情形紧急!!!消防官兵向泄露的浓盐酸中抛撒熟石灰来处置。

处置浓盐酸什么缘故要用熟石灰呢?通过简单讨论,引入课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映。

环节二:合作探讨,分析问题提出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映吗?他们是怎么反映的?进行猜想:酸和碱之间可能会发生反映,反映后呈现中性。

设计实验,进行探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讨、讨论交流。

记录现象:在学生进行实验探讨进程中,教师踊跃引导,启发学生试探以下问题:1.Cu(OH) 2什么缘故用固体?如何证明它不溶于水?Cu(OH) 2固体中加入酸溶液所产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2.两种碱溶液中别离加入酸溶液,有无明显的现象?(有的同窗依照现象取得的结论为没反映,那个结论正确吗?)如何能证明两种溶液是不是反映了?(演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课题二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运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树立科学就在身边,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2.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实质及其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3、酸碱性和酸碱度是区别。

三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实质;2、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材料启发、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推理分析、小组讨论。

五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六教学用具:课时一:实验试剂: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玻璃棒。

课时二:实验试剂:PH=1的盐酸、PH=7的蒸馏水、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4束头发;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食醋溶液、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自来水;不同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学生自备的蒸馏水、橙汁、柠檬汁、西瓜汁、牛奶、厨房洗洁精、肥皂水、洗发液、护发素溶液、食醋、茶水、牙膏水、草木灰、收集的雨水、河流中的水等物质。

实验器材:烧杯若干、滴管若干、PH试纸、标准比色卡、表面皿、玻璃棒,学生自备的用于装生活中常见液体的小药瓶。

初中物理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初中物理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初中物理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概念;2.掌握不同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物;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预测不同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物。

教学重点:1.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概念;2.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物。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预测不同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物。

教学准备:1.酸性物质:醋、柠檬汁;2.碱性物质:苏打粉、洗衣粉;3.pH试纸;4.温水。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题(10分钟)1.教师出示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如醋、柠檬汁和苏打粉、洗衣粉等,让学生观察和闻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

2.教师问学生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3.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引导。

Step 2 实验观察(20分钟)1.教师将醋和苏打粉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2.学生使用pH试纸测试试管中液体的酸碱性,并记录下来。

3.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在白色的碟子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4.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

Step 3 实验数据分析(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数据,让学生总结酸和碱之间的反应现象以及可能的反应产物。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推测其他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物。

Step 4 实验验证(15分钟)1.教师将柠檬汁和洗衣粉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中。

2.学生使用pH试纸测试试管中液体的酸碱性,并记录下来。

3.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在白色的碟子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4.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探讨酸和碱之间的通用反应规律。

2.学生记录下总结的结论,并进行课堂展示。

Step 6 拓展练习(10分钟)1.学生自主选择酸和碱进行实验,观察反应现象和产物。

2.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推测。

高三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精选3篇)

高三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精选3篇)

高三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酸碱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并能够区分酸和碱的性质;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3. 能够根据酸碱的化学式和配比,预测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3.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酸和碱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酸碱反应的兴趣。

2. 学习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3.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常见酸碱中和反应的实例。

4. 实验: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产物形成的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够根据化学式和配比预测反应产物。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四、教学要点:1. 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3.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案二: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溶液的pH值,以及酸碱溶液的酸碱强度;2. 学习酸和碱在水中的离解过程,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3. 能够利用酸碱的化学式和配比来预测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

二、教学内容:1. 酸碱溶液的pH值和酸碱强度;2. 酸和碱在水中的离解过程;3. 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不同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引起学生对pH 值的兴趣。

2. 学习酸碱溶液的pH值和酸碱强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学习酸和碱在水中的离解过程,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4. 实验:让学生进行一些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测量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规律,并能够根据化学式和配比预测反应的pH值变化。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四、教学要点:1. 酸碱溶液的pH值和酸碱强度;2. 酸和碱在水中的离解过程;3. 酸碱中和反应的pH值变化。

初中化学《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课题 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 2的内容。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 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 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一 pH 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 教材安排了 3个活动与探究, 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基本掌握了酸碱的性质和用途。

学生化学兴趣较浓厚, 思维活跃, 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对比、归纳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

不足之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还需要培养提高。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酸和碱之间发生会中和反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 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化学充满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思。

重点: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三、教学策略做好书本中的演示实验, 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及实验结论等方面, 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在探究活动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学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题目: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动手水平。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资源:
1、实验准备:NaOH溶液、Ba(OH)
2溶液、盐酸、稀硫酸、FeCl
3
溶液、CuSO
4
溶液、酚酞溶液,小试管
2、媒体准备:相关的幻灯片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一、中和反应:
情景导入:同学们有这样的经历吗?
在烂漫花丛中赏花却不小心被蜜蜂蛰伤过?我们几乎每个人也都受过蚊虫叮咬,生活中我们如何处理呢?上一节中我们还了解到氢氧化钠的沾染事故的处理用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一)提出探究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作出假设:会反应
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
步骤: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混合
②借助指示剂,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酸
观察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发应
(二)活动与探究:NaOH+HCl反应生成了什么? 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猜测、讨论、总结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
2
O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
化学方程式:NaOH+HCl = NaCl+H
2
O
(三)技能训练:
1、依据同类物质仿写:Ca(OH)
2+2HCl == 2NaOH+H
2
SO
4
==
观察分析以上反应得出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讨论:你认为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关键是在于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由学生举例并小结:酸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有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拓展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并总结汇报:(教师实行巡回指导,一对一提问)
1.稀硫酸与Cu(OH)
2
的反应
(引导学生:氢氧化铜由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得)
2.思考:稀硫酸与Fe(OH)
3
的反应又能发生怎样的现象?
3.完成稀硫酸与Ba(OH)
2
的反应,有什么现象?
调查学生完成实验后,由学生上黑板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派出代表作出实验汇报和评价。

再次反思:没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需要借助指示剂来判断。

二、中和反应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后实行总结
1、农业上: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改变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中和。

追问能用生石灰代替熟石灰吗?为什么?
能够:CaO + H
2O == Ca(OH)
2
Ca(OH)
2 + H
2
SO
4
== CaSO
4
+ 2H
2
O
2、工业上:处理工厂的废水
Ca(OH)
2 + H
2
SO
4
== CaSO
4
+ 2H
2
O
3、医药上:用于医药中和胃酸制成含碱性物质的药水,防蚊虫叮咬。

中和胃酸:Al(OH)
3 + 3HCl==AlCl
3
+ 3H
2
O
4、生活中:去除水垢
Mg(OH)
2 + 2HCl == MgCl
2
+ 2H
2
O
本节小结: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什么?布置课后作业:第65页4、5、6、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