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积滞
小儿推拿大全

小儿推拿大全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
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四横纹】(四缝)[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
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
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平肝清肺10 天河水15 掐五指节3遍发热重:+推六腑15 提捏大椎10次鼻塞重:+揉阳池10呕吐:+清胃10(运八卦)咳、痰:+运八卦10 痰盛+清补脾10伴惊风:平肝30 清肺15推天河水30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2分钟斜视相反方向捣夹滞:+运八卦15 清脾(胃)10便有食:+清大肠102、寒热往来分阴阳10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3、急性支气管炎运八卦15 平肝清肺10 清胃10 天河水10发热超38.5+推六腑10喘重改为逆八卦喘重湿罗音+小横纹10喘重干罗音+大四横纹10慢性支气管炎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揉二马10 补脾10 平肝清肺1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5推六腑15方法二:揉二马10 补脾10 清肺10天河水104、肺炎逆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高热惊厥+捣小天心2头痛鼻塞+揉阳池10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推大四横纹10天河水105、顿咳(百日咳)逆运八卦15揉小横纹15清胃10天河水或推六腑10 +-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
改用逆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捣小天心5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
改用揉二马10清补脾10揉小横纹10天河水106、厌食运八卦10清胃10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5-7遍7、鼻炎寒症:平肝清肺10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5热症:天河水10平肝清肺10揉阳池108、鼻窦炎平肝清肺20推六腑15揉阳池109、扁桃体炎平肝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热重+推六腑20-3010、口腔炎发热者:清胃10天河水20推六腑10不发热:去推六腑11、口疮选择一:清胃15天河水15推大四横纹10选择二:清脾15清胃15天河水10发热+推六腑20流口水+揉小横纹10烦躁惊悸+捣小天心2分钟外用西瓜霜、冰硼散12、哮喘寒性:逆运八卦15揉外劳宫10推大四横纹10清肺5 热性:逆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缓解期:揉二马15清补脾15运八卦10热重:+推六腑1513、脘腹痛气郁腹痛:平肝15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揉板门10 食积腹痛:平肝10清胃10清脾10运八卦15揉板门15清大肠15寒性腹痛: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如有形寒积+清补大肠10热性腹痛:平肝10清胃10推天河水10揉板门15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清脾10清胃10清大肠15推大四横纹15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平肝15第二次15清胃10清大肠10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天河水10虚寒腹痛:揉外劳宫15清补脾10揉板门15推大四横纹1014、呕吐伤食呕吐:揉板门15运八卦15清胃10清补脾10胃热呕吐:清胃15平肝10推天河水10运八卦15腹痛+揉板门15便秘+清大肠10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揉板门15清胃10运八卦15清补脾15夹惊呕吐: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揉板门15天河水10揉外劳宫10胃寒呕吐:揉外劳宫15揉板门15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外中寒邪兼腹痛+揉一窝风15有形寒积+清大肠15寒伤脾胃+清补脾10兼冷泻亦同15、呃逆实证有热者: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清补脾1516、疳积揉二马15补脾15平肝5腹胀重+推大四横纹10有痰者+运八卦10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5平肝5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17、自汗盗汗自汗:揉二马15清补脾10运八卦10清肺5盗汗:运八卦10揉二马10天河水10平肝518、遗尿揉二马20清补脾10揉外劳宫10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尿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5、推天河水1019、脱肛补脾15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0大便干+运水入土10脾肾不足便溏+揉二马1020、便秘选择一:清补脾10清大肠15运水入土10平肝5选择二:独揉神阙15略带热像:运水入土10清大肠15平肝清肺10天河水5腹胀+推大四横纹1021、腹泻伤食泻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利小便10+-腹痛重者+揉外劳宫10-15轻症(5-6次)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小儿积滞的判断与治疗方法

小儿积滞的判断与治疗方法(2013-12-18 23:09:42)转载▼标签:育儿经常有妈妈怀疑自己的小儿有积滞。
积滞是传统中医的病名,也是其特色。
“积”是堆积,“滞”是停滞。
也有人认为,积指有形之物,滞指无形之物。
总之指某种物质停留了,不流动了,不通了。
就人体而言。
主要是食积和宿便。
食积大多在胃。
也可能在肠,但食积在胃为主。
因为饮食经过胃之后,在肠道中就逐渐变成粪便了。
故有食积在胃,宿便在肠之说。
虽然二者理论上有别,但作为病理产物,食积和便秘都阻塞气机,影响消化和吸收。
因此二者都属于积滞的范畴。
积滞的第一个阶段是饮食或粪便的停留。
停留久了,到第二阶段,气的运行会受到影响,气机就不通。
停留更久,到第三个阶段,因为气机不通,脾胃功能将受到影响,于是会产生慢性营养不良。
停留得更久,到了第四个阶段,不仅营养不良。
最终会影响到生长发育。
这个时候,小孩的身高体重就不达标了。
传统中医认为第一、二阶段是实证。
第三、四阶段是虚证。
当然临床绝对的虚和实都比较少见。
最多的是虚和实夹杂。
如何判断积滞的虚和实呢?我的临床经验总结成两句话“实在脘腹”和“虚在全身”。
实在脘腹为第一和第二阶段。
这个时候,食积在胃,宿便在肠,气机阻滞不通。
小儿的脘腹将会胀满,膨隆,疼痛,敲得膨膨响(积气为主)或冬冬响(积食或宿便为主),有时还能看见肠子的形状,听到胃肠内的水荡漾的声音。
这时候的大便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解不除大便,多为宿便不能排出。
一是腹泻,表明人体还在自我调节,还能将不消化的东西,如食积或糟粕排出。
这时候千万不能止泻啊!由于脘腹有积滞,气机不通,腐浊之气将上犯,于是有呃气、嗳气、口臭、苔腻等。
部分小儿出现呕吐,这时候的呕吐同腹泻一样,是排除积滞的自我调节反应。
这种呕吐不能止,也止不住。
由于脘腹有积滞,胃肠内的重量和压力增加。
如果平卧,重量压迫小孩子不好受,于是小儿就喜欢爬着睡,喜欢不断翻身(因为长期一个姿式时,重量始终压迫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不好受)。
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补脾手法图解小儿补脾胃推拿手法小儿脾胃娇弱,外感或内伤都容易使脾胃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泄泻,消瘦等病症,还易发生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通过中医推拿法可有效保护小儿脾胃,下面就来看看小儿推拿补脾手法。
揉脐(神阙)
定位:肚脐。
推拿手法:用食指端或掌根置脐部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之,称揉脐;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摩或以掌心摩均称摩神阙,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揉100-300次,摩五分钟。
功效:揉脐,摩脐能健脾和胃,温阳散寒,补益气血。
多用于腹痛,腹胀,吐泻,食积,便秘,肠鸣。
揉按中脘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推拿手法:用手掌按揉中脘100-20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功效: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病患。
摩腹
定位:腹部。
推拿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为推阴阳。
用掌或四肢摩,称摩腹。
功效: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消化不良有缓解作用。
揉按脾俞
定位: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脾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揉脾俞能健脾和胃,助运化,消水湿。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积滞演稿课件

06
总结和展望
小儿积滞的预防和日常护理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孩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 食和不健康的食品。
注意保暖
避免孩子腹部受凉,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增加运动量
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和运动,促进肠胃 蠕动,有助于预防积滞。
保持卫生
教育孩子勤洗手,注意口腔和饮食卫生,减 少感染病菌的机会。
影响
长期积滞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 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
诊断和鉴别
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
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等进行鉴别。
03
小儿推拿疗法介绍
推拿疗法的原理
01
02
03
调整阴阳
通过推拿手法调节小儿体 内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 疫力。
疏通经络
推拿作用于经络穴位,促 进气血流通,缓解病痛。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积滞演稿课件
• 引言 • 小儿积滞的基本知识 • 小儿推拿疗法介绍 • 小儿积滞的推拿疗法 • 案例分享和效果展示 • 总结和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积滞
简介
积滞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 状。小儿推拿作为一种自然疗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有效地缓 解积滞症状,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中脘
位于前正中线脐上四寸处,按 揉此穴可调理脾胃、和中止呕
。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 约一横指处,按揉此穴可健脾
和胃、调中理气。
推拿方案制定
对于积滞轻症,可采用单一手法进行 推拿,如推法、揉法等;对于积滞重 症,需采用多种手法结合应用。
小儿推拿4法提升宝宝免疫力

小儿推拿4法提升宝宝免疫力时刻:2021-04-01 点击:免疫力加分方案中医以为,宝宝患病的特点是之外感病和饮食内伤为主,常见的疾病只是是伤风发烧、积食和吐泻。
宝宝先天的发育状况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后天的保养护理也很重要。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保养进程中,注意保留、补益正气,邪气就没有机遇侵袭人体了;或一旦外邪侵袭人体,体内的正气也会奋起抗击,将外邪祛除人体,那么疾病也可不能发生了。
因此,正气对人体超级重要,决定着疾病的发生、进展和预后。
正气能够明白得为咱们常说的“免疫力”、“抗击力”。
提升宝宝免疫力,小儿推拿是超级简单有效的手腕。
以下4法很容易把握,不懂医学的父母一样能够学会。
只要你用心,并坚持下去,必然会看到它的神奇成效!一、捏脊脊,指的是背部脊柱骨。
自尾骨端始,至颈部大椎穴(垂头,颈胸部交壤处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线。
宝宝脱去衣裤,伏卧床上,家长站或跪在宝宝的后侧方,面带微笑,全身放松,用手轻轻抚摸宝宝整个背部,使其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操作。
具体手法: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如此,就会从下慢慢向上推动。
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5遍。
捏完后,局部的皮肤会略显潮红。
现在,再用手掌在宝宝背部轻轻地上下摩2~3次,帮忙宝宝背部放松。
用于保健的话,隔天捏脊1次即可。
贵在坚持,我曾在多家幼儿园做过对照观看,凡是平常坚持捏脊的小孩,小儿常见病的发病率均低于不捏脊的小孩。
捏脊能够从宝宝诞生即开始。
对第一次同意捏脊的宝宝,动作必然要轻柔,捏住肌肉往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以避免宝宝产生畏惧而不肯配合。
二、轻叩背俞(shù)穴有时,捏脊的方式不是很容易操作,或宝宝不肯意配合的时候,能够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式。
背俞穴散布在背部脊柱的双侧,脊柱旁开1.5寸(肩胛骨内缘至脊柱正中为3寸)。
人体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背腰部的背俞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气既弱,故不能磨之。
功能不足
h
11
【 临床诊断 】
1 诊断要点 (1)有伤食伤乳史 (2)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
便溏泄臭如败卵或便秘为特征。可伴有烦 躁不安哭闹或呕吐。 (3)粪常规:
见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滴。
h
12
【鉴别诊断】
厌食: 主要就是食欲不振,不思饮食,厌恶进
食,精神良好,无明显其他不适。
脾胃受损,升降失司,腐熟不能。健运不行
宿食停聚,积而不化
积滞发生
h
7
h
8
h
9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宿食不消候》: “宿食不消由脏气虚弱 ,寒气在脾胃之间, 故使谷不化也,宿谷未消新谷又入,脾气 既弱,故不能磨之。”
h
10
【 病因病机 】
胃之所纳 ,脾气不足以胜之
摄入多
脏气虚弱,宿谷未消新谷又入,
2021/1/10
推拿h学科
21
【其他疗法】
1成药: 肥儿丸
·化积口服液 ·枳实导滞丸 ·清热化滞颗粒
h
22
2外治: 酒糟炒热装袋置腹部热熨用于脾虚夹积
二丑各3g,研面,加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足 心,用绷带包扎,治疗乳食积滞。
佩戴法 以焦三仙、二丑、大黄、陈皮、厚朴、藿
香,研细末,装香囊,佩挂脐上至上脘之间, 消食导滞,行气除胀。
h
17
方义:
揉板门,推四横纹,摩腹,揉中脘——消 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
补脾经,按揉足三里,按揉脾俞、胃俞—— 健脾开胃、消食和中
清胃经,清大肠,运内八卦,下推七节骨, 揉龟尾——消积通便
2021/1/10
推拿h学科
18
2 脾虚夹积
证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 不思饮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 大便稀溏酸腥,或有不消化残渣 舌淡苔白腻脉细滑 ,指纹紫滞。
h
23
【预防与调护】
合理喂养,及时正确添加辅食。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患病之后及早治疗调理。
h
24
h
19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摩腹,揉 中脘,按揉足三里,按揉脾俞、胃俞,推三 关,揉外劳宫,补大肠,上推七节骨,揉龟 尾,捏脊。
h
20
方义:
揉板门,推四横纹,摩腹,揉中脘——消 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
补脾经,按揉足三里,按揉脾俞、胃俞—— 健脾开胃、消食和中
推三关,揉外劳宫——温中益气 补大肠,上推七节骨,揉龟尾——温阳止泻 捏脊——增强免疫力
积滞: 除上述表现还有脘腹胀满,大便酸臭 等症状。
h
13
【 辩证论治 】
1辩证要点 从病史,症状,病程长短辩分 虚 、实 、寒 、热
h
14
【辩证论治】
2治疗原则 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实证宜消食导滞,虚实夹杂宜消补兼施 ·化热者清解积热,偏寒者佐以温阳助运 ·积重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 ·积轻而脾虚明显者宜补中兼消。
推
拿
郭 现
学
辉
2021/1/10
推拿h学科
1
积滞
h
2
河南中医学院
【 概述 】
定义: 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
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 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 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 结酸臭为特征。
h
3
【 概述 】
一般预后良好,但若失治误治迁延日 久进一步损伤脾胃,影响生长发育,可转化 为疳证。
h
15
【分型证治】
(1)乳食内积 证候:以实为主,分乳积和食积之不同 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 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
手足心热,舌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弦滑指 纹紫滞。
h
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则: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摩腹,揉 中脘,按揉足三里,按揉脾俞、胃俞,清胃 经,清大肠,运内八卦,下推七节骨,揉龟 尾。
所谓“积为疳之母,有积不治乃成疳证 ”
h
4
【概述】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婴幼儿多见; ·全年都可见到,以夏秋季多发;
h
5
【 病因病机 】
乳食不节 伤及脾胃
脾胃虚弱积滞
腐熟运化不及
饮食停滞不化
h
6
【 病因病机 】
1乳食伤脾 调护失宜 喂养不当
添加辅食不合理 偏食嗜食暴饮暴食
过食厚味 贪食生冷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