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器上鱼纹装饰的特征

合集下载

浅析宋辽金元时期陶瓷器上鱼纹装饰的特征

浅析宋辽金元时期陶瓷器上鱼纹装饰的特征

l 鱼 纹装饰 的涵 义 更加接 近 日常 生 活
鱼 藻纹 罐 ,纹饰 黑 白分 明 ,线条 清晰 ,图案 具有浮 雕 感 。剔 刻花 的 工艺 是在 施
用 白色化 妆 土后 ,在 化妆 土
随着社 会的发展 ,鱼纹 装饰 作为 “ 吉庆 ”的象 还 未 干透 时 ,用 竹针类 带 有
征开始 凸显 ,鱼 纹更 多 地被 钝 尖 的工 具 ,剔掉 主题 花 纹 以外 的 白化妆 土 ,刻划 出鱼
连年有 鱼 ”之意 ,形象生 动 。 纹采用 l绘 、印 、刻 、划等 多种 装饰 技法 ,生动 再 鱼 ” 、 “ 『

4 ・ 5
维普资讯
陶 瓷 曼 话
C r m i i s l t r e a C n u a O
划 花 装饰 创 造 了剔 刻技 法 , ( )为 宋黑 釉剔 花 图3
纹。” … 大量出现于宋辽时期的鱼纹装饰的瓷器 , 风格都别开生面、独具特色。元代的鱼纹装饰的主 所涉及 的瓷器种 类包括 青 瓷 、白瓷 、彩瓷等 ,其 中 要 特 点 是 采 用 釉 下青 花 ,青 花 的用 色 多 半 用进 口
具有代 表性 的器 物有 瓷枕和 盘子 ,这 类器 物上 的鱼 料 ,色 彩 比较 浓 艳 ,多 画鲑 鱼 、鲶 鱼 寓 “ 贵有 富
赋予 吉样 的寓 意 ,深 受 人 民 群众 的喜 爱 。 ( 1)为 宋 图 定窑 印花三 鱼 戏莲纹 盘 , }
案构 思巧妙 ,图 中的三 条 在莲池 中戏 耍 ,鱼 J l 4 il  ̄, 莲花 茂 盛 ,反映 出 “ 连
纹 ,施釉后烧成。磁州窑系
发展 到金 代 ,鱼纹 装 饰 中也 有 不再 剔 掉 白化妆 土 ,而 是
Ab t c :The p ro f S n sr t a e i d o o g,Li o,Jn a d Yu n i lma i o he d v l pme t o he f h a t r a i n a s a ci x tme f r t e e o n f t i -p te n s d c r to n t e a c e t Ch n s e a c .Du i g Wh c b t h u n iy a h u l y o s -p te n e o a i n o h n i n i e e c r mi s rn ih 0 h t e q a tt nd t e q ai f f h a t r t i d o a i n r a he n u pr e e t d sa d r c e r to e c d a n e d n e t n a d.Th s a tce a l e n t d e h e t r s o ih-p te n c i r i l nayz s a d s u is t e f a u e f fs a tr d o a i n o r mi s i h s p ro ,r m e e a s e t u h a h m p ia i n,t e s ila d t e f r c e r to n c a c n t i e i d f o s v r l a p c s s c s t e i l to e c h k l n h o m i cu i g t o n l d n he c mpo ii n, t e s a e t e c mb n to n O o sto h h p , h o i a i n a d S n. Ke wo ds c r mi y r : e a c; C r mi s; Fi h—p t e n; De o a i n e t r ea c s atr c r to f a u e

古陶瓷上的鱼纹

古陶瓷上的鱼纹

古陶瓷上的鱼纹作者:刘东来源:《收藏家》2019年第09期鱼是中国古人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主一,常会被古人赋予祥瑞的寓意,《史记·周本纪》中便记载有“鸟、鱼之瑞”的典故。

从考古材料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上就已出现鱼纹,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此后商周青铜器、汉代铜洗、唐宋以后的瓷器上鱼纹都是常见的装饰纹样,代表着多种吉祥寓意。

本文以安徽出土、传世陶瓷器上的鱼纹为例,试分析各时期鱼纹的特点。

一、汉唐朴素的双鱼纹陶灶是汉代一种常见的随葬明器,为仿墓主人生前日用实景,有些较精致的陶灶上不仅有釜、盆、勺等炊具模型,灶面还会塑有鱼、肉等待煮的食材图案。

1965年安徽省定远县靠山集汉墓出土的这件绿釉陶灶(图1),长45.3、宽23.1、高21厘米,安徽博物院藏。

此绿釉陶灶为东汉时期典型的陶明器,器型较大,灶面上方中部堆塑有两条鱼,象征着美味的食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双鱼纹”。

双鱼纹铜洗是汉代至魏晋时期一种较为多见的铜器,而瓷质的双鱼纹洗则较为少见。

1956年安徽省合肥市东郊三里街西晋墓出土有一件青釉双鱼纹洗,高13.7、口径26.5、底径16厘米,安徽博物院藏,这件瓷洗折沿、深腹、平底,洗外壁施青釉,并印有麻布纹,上腹部饰三道弦纹,洗内壁、内底不施釉,内底部刻双鱼纹,纹饰较浅,较为模糊。

此件青瓷双鱼纹洗造型和纹饰都与汉晋时期双鱼纹铜洗相似。

唐代长沙窑中也有一类在壶流下方模印双鱼纹图案的执壶。

1974年安徽省博物馆(今安徽博物院)在安徽省巢县征集入藏一件唐代长沙窑青釉模印双鱼纹执壶(图2),敞口,长颈,溜肩,肩部前置八棱形短流,后置双股式,瓜棱形鼓腹,平底实足,外壁满施青釉,釉面有细小的开片,执壶流口的下方模印双鱼纹,两条鱼并拢相连,合成一个双鱼结的纹样。

二、唐代有趣的三魚共首纹就笔者所见,安徽出土过两件唐代三鱼共首纹瓷器。

其一为1984年安徽省六安市椿树镇唐代乾符三年(876)卢公夫人墓出土的邢窑白瓷三鱼纹擂钵(图3),高3.2、口径13.2、足径5.5厘米,六安市文物局藏。

人面鱼纹彩陶名词解释

人面鱼纹彩陶名词解释

人面鱼纹彩陶名词解释
人面鱼纹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一个纹饰图案。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部是人面,下部是鱼纹。

人面通常是立体雕刻而成,形象生动,一般具有笑容,有时也有动物面相。

鱼纹则是一种扁平的立体浮雕,通常分布在人面周围,形状各异,与人面形成对比。

这种纹饰往往出现在中国古代彩绘陶瓷器上,尤其以唐代的三彩陶器最为著名。

人面鱼纹彩陶常用于制作陶瓶、陶罐等容器,被广泛用于宗教、宫廷和平常的日常生活中。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制作的高超技艺和独特审美风格,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人面鱼纹盆名词解释

人面鱼纹盆名词解释

人面鱼纹盆一、介绍人面鱼纹盆是一种古代器物,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纹样。

本文将从人面鱼纹盆的外形特点、历史渊源、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外形特点人面鱼纹盆是一种盛水器物,通常由陶瓷材料制成。

其外形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造型独特:人面鱼纹盆的主体部分呈现出鱼形,头部采用人面造型,独特而生动。

2. 纹饰精美:人面鱼纹盆的表面覆盖着精美的纹饰,通常是由刻线或彩绘方式完成。

3. 尺寸适中:人面鱼纹盆的尺寸大小适中,便于携带和使用。

三、历史渊源人面鱼纹盆作为一种传统的制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并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中得到了广泛流传和发展。

1. 原始形态最早的人面鱼纹盆是由原始社会时期的人们手工制作而成的,它们采用简单的土制工艺,形态较为朴素。

2. 商周时期在商周时期,人面鱼纹盆逐渐发展成一种更加精致的艺术品。

艺人们可以使用更高级的工艺技术来打磨和装饰这些陶器。

3. 隋唐以后在隋唐以后的时期,人面鱼纹盆逐渐成为宫廷和寺庙中的珍品。

这一时期的人面鱼纹盆制作工艺达到了顶峰,成为了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

四、文化意义人面鱼纹盆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

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

1. 祈福护身在古代,人们认为人面鱼纹盆具有辟邪驱邪、护身祈福的功效。

因此,人们常常将人面鱼纹盆作为饰品或馈赠之物,以达到祈福和保佑的目的。

2. 艺术审美人面鱼纹盆的造型和纹饰以及其所代表的陶瓷工艺,对后来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艺术家借鉴了人面鱼纹盆的元素,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陶艺作品。

3. 传统文化的传承人面鱼纹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继承和传承人面鱼纹盆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结语综上所述,人面鱼纹盆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造型和纹样的古代器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通过对其外形特点、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的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古代艺术品的价值和重要性。

人面鱼纹彩陶盆的介绍

人面鱼纹彩陶盆的介绍

人面鱼纹彩陶盆的介绍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陶瓷制品,它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下面将从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源于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珍品之一。

它起源于唐代,是唐代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当时的陶工们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品。

人面鱼纹彩陶盆的造型灵感来自于传说中的神兽“鱼龙”,它将人面和鱼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灵性的人面,又有灵动的鱼身,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美好的感觉。

制作人面鱼纹彩陶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陶工用心制作。

首先,陶工需要选择合适的陶土,经过精心的揉捏和调配,使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陶性。

然后,陶工将陶土放在陶轮上,利用手工和工具将其塑造成人面鱼纹的形状。

接下来,陶工需要将陶盆进行初次烧制,以固化陶土的形状。

然后,陶工会在陶盆的表面上涂抹上各种颜料,用以绘制人面鱼纹的图案。

最后,陶工再次进行烧制,让颜料固定在陶盆上,并使其具有光泽和韧性。

人面鱼纹彩陶盆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还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展示了古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古代陶工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生命力的崇拜。

其次,人面鱼纹的图案寓意着祥瑞和吉祥,被视为带来好运和幸福的象征。

因此,人面鱼纹彩陶盆常被用作装饰品,摆放在家中或办公室中,以增添空间的美感和气氛。

除了具有艺术价值外,人面鱼纹彩陶盆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它可以用来盛放水或其他液体,也可以用来种植花草盆栽。

由于采用了高温烧制的工艺,人面鱼纹彩陶盆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陶瓷制品,它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之一。

无论是从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还是艺术价值等方面来看,它都展示了古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种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价值的陶瓷制品,人面鱼纹彩陶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人面鱼纹盆》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器物,它的制作工艺复杂、线条优美、图案瑰丽,堪称中国陶瓷艺术的典范。

这种器物以其线条的美感而著称,线条的优美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线条的美感对于陶瓷艺术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陶瓷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下面将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

线的形态美。

《人面鱼纹盆》的线条非常细腻、流畅,线的形态美是非常出色的。

在盆的边缘、器物的纹饰等地方,线条的曲直有致,没有一丝马虎,每一根线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处理,线的每一处弧度都显得十分合理,没有一丝生硬的痕迹。

这种线条的形态美,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愉悦,增加了观赏者的审美享受。

线的色彩美。

《人面鱼纹盆》在线的描绘上多采用青花、红彩等手法,这些色彩鲜艳而不失素雅,在线条之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案。

色彩丰富、搭配得当,使得盆的线条不再是单调的黑色或褐色,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种线条上的色彩美,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光彩夺目,使得观赏者在欣赏器物时感受到了色彩美的魅力。

线的层次美。

《人面鱼纹盆》的线条在造型上有着丰富的层次感,通过加粗、加细、加深、加浅等手法,形成了线条的明暗对比。

这种层次美在整个盆上形成了一种动态美,使得器物不再是平面的,而是充满了立体感。

这种层次美的运用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富有变化,增加了观赏者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线的运用美。

《人面鱼纹盆》线的运用非常得体,既考究了造型的美感,又注重了功能的实用性。

线的运用有时连续,有时跳跃,有时交错,有时平缓,这种多变的线条运用使得整个盆更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

线的运用,既体现了陶瓷制作工艺的高超和技巧,又使得整个作品更加有趣味和变化,增添了作品的价值和魅力。

线的美感是陶瓷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人面鱼纹盆》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线条的美感更是造诣高深。

线的形态美、线的色彩美、线的层次美和线的运用美,都体现了陶瓷艺术中线条的重要性和优美之处。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

以《人面鱼纹盆》为例浅谈线的美感《人面鱼纹盆》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器具,以其独特的线条美感而著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线条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人面鱼纹盆》正是线条美的典范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人面鱼纹盆》为例,从线条的起源、形式、结构和用途等方面,浅谈线的美感。

我们来介绍一下《人面鱼纹盆》的起源。

《人面鱼纹盆》是中国北方窑的一种特殊产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明时期。

它是一种制作精美,线条优美的陶瓷器具,因为其纹饰上有人面、鱼的纹样而得名。

《人面鱼纹盆》的线条美感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髓,它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们来谈谈《人面鱼纹盆》线条美的形式特点。

《人面鱼纹盆》在线条的设计上非常讲究,它的线条流畅而不失稳重,曲线优美而不失张扬,给人一种精致、典雅的感觉。

除了线条的形式美,它的纹饰也颇具特色,以人面、鱼为主要元素,结合了中国传统的意境和神话故事,使整个器物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这些线条和纹饰的精妙设计,使《人面鱼纹盆》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我们来探讨一下《人面鱼纹盆》线条美的结构特点。

《人面鱼纹盆》在结构上非常平衡和谐,线条的布局视觉效果非常好。

整个盆的造型感很强,线条的精巧设计使得器物看上去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线条的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使得《人面鱼纹盆》在整体结构上更显得完美和稳定。

这些结构特点使得《人面鱼纹盆》成为了中国传统陶瓷器中的经典之作。

我们来谈谈《人面鱼纹盆》线条美的用途。

除了作为装饰艺术品外,《人面鱼纹盆》还具有实用价值,它可以用来盛放水果、鲜花等。

《人面鱼纹盆》线条美的设计不仅使它具备了观赏性,而且在使用中也能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

这样一种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陶瓷器具,不仅体现了艺术作品的价值,也展现了线条美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特魅力。

《人面鱼纹盆》以其独特的线条美感,成为了中国传统陶瓷器中的珍品之一。

通过对《人面鱼纹盆》线条美的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线条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带来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传世国宝:神秘奇特的人面鱼纹彩陶

传世国宝:神秘奇特的人面鱼纹彩陶

引导语:作为半坡遗址出土的诸多彩陶中,数人面鱼纹纹饰彩陶最常见了。

鱼纹刻画的十分生动,整体图案显得古拙,简洁又奇幻怪异。

现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不禁又次让人惊叹国人的智慧!一、杰出的彩陶技术:所谓“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陶器。

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

形成于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

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这件20世纪50年代出土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人面鱼纹彩陶盆通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

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为圆形,额头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纹面习俗。

人物眼睛细长,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配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人像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配以鱼鳍形的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

此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

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

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二、人面鱼纹盆的历史: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这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的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发现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母系氏族逐渐繁荣,出现了规模很大的聚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陶瓷器上鱼纹装饰的特征
摘要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陶瓷鱼纹装饰比较特殊的发展阶段,该阶段鱼纹由陶器装饰为主,逐步转向以瓷器装饰为主。

本文从鱼纹装饰的涵义、鱼纹装饰的技法、鱼纹装饰的形式(包括构图方式、鱼纹形态、组合形式)等几个主要的方面,分析和研究了这一时期陶瓷器上鱼纹装饰的特征。

关键词陶瓷,鱼纹,装饰特征
1引言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不定和隋代的时间过于短暂,唐代就成为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陶瓷蓬勃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

唐代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绘画和雕塑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陶瓷鱼纹装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鱼纹装饰由陶器向瓷器上的逐步转移,鱼纹装饰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调整时期。

2鱼纹装饰的涵义日趋世俗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鱼纹装饰开始较多地
出现于陶瓷器上,其涵义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一种原因是当时普通阶层的人们更多地希望生活富裕宽绰,期望年年(连年)有余的思想观念;另一个原因是唐代皇帝姓“李”,“鲤”同“李”为谐音,故唐代多喜爱鲤鱼,皇室之中以鲤为佩,兵符也改用鲤符,将鲤鱼视为祥瑞。

由此,鱼纹装饰中的吉祥涵义逐渐显现,崇拜和信仰的象征性逐步淡化,世俗化的趋势得到增强。

3继续完善在陶器上的装饰
唐代早期陶器上的鱼纹装饰以单色釉为主,之后逐步向多色釉发展,并且出现了三彩装饰。

三彩陶器的最大特色在于高度发挥了低温铅釉的性能,运用黄、红、蓝、褐等色釉,制作成复杂、华美的装饰。

图1为唐三彩鱼纹盘,盘内绘鱼纹和植物纹组成的适合纹样,并施以黄、绿色的釉。

4探求鱼纹在瓷器上的装饰技法和装饰形式
4.1 鱼纹在瓷器上的装饰技法
瓷器由瓷土上釉后,经过高温烧制而成,材质坚硬,表面光滑,和陶器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
器的烧制技术日趋完美,烧制范围日趋扩大,色彩以单色釉为主,这一时期的鱼纹采用刻划的技法用于瓷器装饰,如西晋青瓷双鱼纹洗(图2)。

洗的内部中心刻有双鱼纹。

唐代鱼纹装饰出现了模印贴花的装饰技法,模印贴花是一种模仿金银器中的捶制镶嵌技术的方法,可以制造出浮雕的立体效果。

图3为唐代青釉贴印双鱼纹执壶,该壶的柄及双系下饰有经过模印后贴印上去的双鱼纹,双鱼纹呈对称的形状,并利用积釉的厚薄,显现双鱼的鳞翅,构图简洁,线条有力。

唐代中期以后,长沙窑最先发明了陶瓷釉下彩绘。

釉下彩绘是在坯体上绘纹饰,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制的。

它是后来磁州窑及釉下彩绘的先导,是陶瓷装饰艺术的一项重大的发展。

图4即为唐代长沙窑带有莲叶和莲藕状的鱼纹,彩绘鱼纹呈褐彩,是以铜作为高温着色剂应用到瓷器装饰上的。

4.2 构图方式呈现一定的合理性
这一时期,人们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日用器皿特别是杯盘类的用具逐渐增多,“初盛唐时期,随着人们从席地而坐逐步发展成用桌椅配套座饮、会客,因此许多瓷器从较大器形逐步为端巧多样的造型所代替,施釉也由半釉向满釉发展。

”[1]这种生活方式上和陶瓷造型方面的变化,同样使鱼纹的构图方式相应地出现了变化。

对于壶、瓶类较高的造型,鱼纹多在器物的腹部构图,因这个部位的装饰面积
较大,易于纹样的表现,如图5中的鱼纹。

碗盘类器皿都绘于内壁或内心,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

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

图6为唐代瓷盘上的双鱼纹样,其中的构图即为满花的形式,瓷盘中描绘出两条并列游动于花草之间的双鱼,形态写实,其鱼眼传神,身体肥硕,尾部的描绘表现了鱼在游动过程中的特性。

鱼纹周边绘满了花草纹样,几乎不留一点空白,整个构图显得非常新颖。

可以看出,隋唐时期鱼纹的构图,有单独、散点、对称、满花等等,结构饱满,不但使画面井然有序,而且显得完美统一。

4.3 出现了新的鱼纹形态
这个时期鱼纹形态较为写实,比较生动。

还出现了两种新的鱼纹形态,一种是接近摩羯鱼的鱼纹,如图7为河南偃师杏园出土、唐大历三年鱼纹碗中的鱼纹,鱼纹的嘴部和背鳍都接近于摩羯鱼的形态,但鱼体的大小比例正常,体态丰满,鱼鳞也为排列有序的片状。

另一种则是新鱼种即金鱼的出现,金鱼纹意为金玉满堂,财富丰裕之意,图8为吴越后期越窑青瓷盘中的金鱼纹样,从出现的时间上看,应该为我国陶瓷器装饰中最早的金鱼纹。

盘中的金鱼纹样头部突出了两只大眼睛,鱼须夸张表现为两个小圆环,背部的鱼鳞呈短
小的曲线并且整齐地排列,鱼的尾部大幅度地摆动,一副悠然自得的游动状态。

4.4 鱼纹的组合更加巧妙
随着审美意识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鱼纹组合形式,在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多体鱼组合基础上,共用形体的组合方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更为巧妙的组合形式。

图9为唐代浙江慈溪荷花三鱼纹碗,三条鱼纹共用一个鱼头,鱼体组合为菱形形状,整个纹样形态美观,布局合理。

另外,鱼纹和鱼藻纹的组合在这一时期也初见端倪,图10为唐代瓷器上鱼纹与鱼藻纹的组合,尽管鱼藻纹还处在初步成形的阶段,和鱼纹的组合还不够自然,但是,毕竟为以后时期出现的鱼藻纹和鱼纹更好的组合形式作出了探索。

5结束语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相对隆盛的时期,生产力蓬勃上升,经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彩绘技法也达到了高度的水平。

随着鱼纹装饰由陶器装饰向瓷器装饰的顺利过渡,逐渐增加了一部分符合生活愿望的形象。

由此,鱼纹装饰开辟了更加写实倾向的装饰性。

参考文献
1 林士民. 青瓷与越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34
Decoration Features of Fish-pattern on Ceramics in the Period of
Wei,Jin,Sui and Tang
Wang Man
(Academy of ArtZhanjiang Normal College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
Abstract: The period of Wei,Jin,Sui and Tang, is a special ti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sh-pattern decoration on the ancient Chinese ceramics. In this time,fish-pattern was painted mainly on porcelain.The features of fish-pattern decoration on ceramics in this period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implication, the skill and the form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the shape, the combination and so on.
Keywords: ceramics,fish-pattern,decoration fea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