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晶《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学实录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学实录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学实录蒋军晶《祖父的园子》公开课教学实录【设计理念】寻求阅读视界的敞亮。

构筑立体的园子的形象,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从而使阅读多元起来。

以文本为基点,链接相关篇章,让阅读丰富起来。

让阅读课成为学生阅读的中点,或者是另一个中国。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的能力。

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课前谈话】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阅读,已经读过不少书了,有《草房子》、《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嘭嘭嘭》、《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等等,那考考你,在你心中阅读就像什么?或是阅读是什么?生:阅读是品茶。

生:阅读是喝蜜。

生:阅读是和高尚的人的对话。

生:阅读是拿了一只望远镜看远方。

生:阅读是吃面包。

……师:是啊,阅读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让读书成为习惯,陪伴我们的童年生活,让我们的童年因此而更加丰富和美丽。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童年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记忆,读起来非常动人。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节选自这本书的第三章。

一起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课文能读通顺了吗?真好,读熟课文是我们的阅读的基础。

那有谁是带着问题去读的?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生:萧红和她的祖父在园子里发生了哪些事情?生:萧红的祖父是怎样的人?生:我想看看萧红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师:带着这些问题,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更有收获。

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打开课文,轻声读读,一边读,一边想想刚才我们提到的问题。

二、学习第2、13节(感受快乐和自由)师: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刚才提到的问题。

学生出声自读课文。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实录整理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实录整理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实录整理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实录前几天,我有幸听到了一节与众不同的课──《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听到,听说是一篇新课文。

它是闻名作家萧红的作品,短文以爱为核心,以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欢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家乡。

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妙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写得至真至纯。

一、谈话导入,通过问题把握整体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本书《呼河兰传》,这是闻名作家萧红写的。

这本书记录了今日所学的选自第三章,读题──《祖父的园子》。

师:课文预习了吗?读通顺了吗?生:读通顺了。

师:真好!有谁带着问题去读的?生:这是个怎样的园子?生:发生了什么事?生:祖父是什么样的?师:你们的想知道的太多了,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就有方向了,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细读品尝,感知园子的形象1、学习其次节和第十三节: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多媒体出示:这是一个( )园子。

找找课文哪两节写的?生:2、13节。

⑴ 品读其次节:出示:我家有一个大园子师:你们读读,在眼里这个园子是怎样的?生:在眼里是布满神秘的。

生:是布满学问的。

生:是鸟语花香的,那里有各种动物。

师:都有些什么呀?指导朗读。

接下来,老师围绕这个问题绽开教学。

引导同学体会园子布满生气、五彩缤纷,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想想画面,感受我在园子里的欢乐。

⑴ 品读第十三节:师:在我眼中,这还是个怎样的园子?出示: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殊大。

花开了鸟飞了生:在眼中,这还是个自由的园子。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自由?同学沟通。

抓住句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情愿就等,体会萧红文字的活力,通过指名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来感受园子的自由,读出我的自由。

2、学习第三节──第十二节:师:刚才我们捕获到了我和祖父生活的自由,好好读读3~12节,找找最吸引你的画面。

师:我干了一件什么傻事?生:把韭菜当野草割了,却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今天上课老师讲的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二课《祖父的园子》,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想念祖父的故事。

一进教室,老师就拉开了帷幕,播放了一段园艺栽培视频,展现出一片绿草茵茵的美景。

孩子们看到了这样美丽的园子后,都兴奋地跑到教室前,观看画面。

接着老师引入了课文,让同学们先听一下这篇故事,这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全班同学好奇地张望着,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后,都感到十分惋惜。

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父母和爷爷奶奶会老,我们要好好珍惜和关心他们。

随后,老师带领我们逐句讲解课文:一大片绿色的园子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它们在春天里竞相开花;在园子的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放着几把椅子,孩子们可以在那儿玩耍。

最后,孩子们在祖父园子里玩耍,和花草互动。

讲解完课文后,老师留下了两个问题:1.你们有让祖父母家的门常常敞着吗?2.你有什么心事想与祖父母分享吗?大家都认真思考了一会儿。

其中一个同学说:“我有一个祖父母家,我每个星期都会去他家,给他端茶倒水。

”另一个同学说:“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祖父母在一起,因为他们有充满温馨的家庭氛围。

”老师用手拍了一下,赞扬同学们的思考深度。

最后,老师提示我们,我们需要好好在祖父母身边珍惜现在,稍不留神,时间就过去了,错过的很难再弥补。

今天的课堂很委婉地告诉我们,我们的家人都不会永远陪我们,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才不会让爱的质量降低。

下课后,我回到家里,想起了自己的祖父母,他们年纪已经很大了,不如从前活力四射,我突然意识到我需要多陪陪他们,与他们交流身边的事情,向他们请教人生经验。

我对祖父母说:“我喜欢和你们待在一起,但我想更多地了解你们的故事,你们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祖父母微笑着告诉我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他们的爱情、婚姻、工作、人生经验等等,我听得很入迷,心里默默地发誓要时常回来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和爱。

我还向祖父母请教一些快速成长的诀窍,希望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有所突破,他们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祖父的园子蒋学晶教学实录

祖父的园子蒋学晶教学实录

祖父的园子蒋学晶教学实录第一篇:祖父的园子蒋学晶教学实录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板书:萧红)。

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一样。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老师有个习惯,当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时候,就会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

师:请再看我写——(板书:《呼兰河传》),这是一本书,所以蒋老师加了书名号,这本书与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又有什么关系呢?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生:《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

师:蒋老师要写的第三个词是——(板书:回忆)。

你们能说说“回忆”的意思吗?生:“回忆”就是一个人想起以前的事。

师:那么,你觉得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生:我觉得应该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回忆自己以前的生活。

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先读读这篇课文。

(生自由朗读)师:刚才蒋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这篇课文,我刚刚读完。

有的同学早就读完了,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个学生举手),蒋老师不是要表扬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偏快了,这样快地读书,你没时间停下来想,停下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有三段没读完呢。

有吗?(有五六个人举手)蒋老师要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太慢了。

(众笑)你们以后啊,上课前应该把课文读读熟。

师:下面,没读完课文的继续把课文读完,已经读完的,自己再选择其中几段读一读。

(生读书)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生:她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

(师生板书“拔草”)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

《祖父的园子》语文课堂实录

《祖父的园子》语文课堂实录

《祖父的园子》语文课堂实录《祖父的园子》语文课堂实录师: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吗?生:预习过了。

师: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身受益。

现在请三位同学带着课文上来,我们一起来听写三组词语。

(指着三位学生)你们每人听写一组,其他同学三组词语都要默写。

能不看课文上的词语就不看,实在默不出,可以偷偷地看一下,就一下哦。

(众笑)每组词语老师只念一遍,所以要听清楚、记住了。

师: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再写一个和刚才四个词是同一类的词语,想一想,应该写哪一类事物呢?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指其中一位学生)这位同学很聪明,他先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这叫信息,然后再把词语写下来,这叫诀窍。

(其他学生纷纷仿效)有些同学不会写“韭菜”的“韭”、“谷穗”的“穗”,别干瞪眼呀,不是有书吗?赶快“偷看”一下!噢,你还找不到在哪个段落里,看来课前预习不细致,连“偷看”都费劲。

(众大笑)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要注意这五个词语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了解了有助于你把它们记住。

(有学生忘了,东张西望)没记住吧?只能画个“大鸭蛋”,(众笑)等会儿填进去。

还有一个词,你看应该写在哪一组词语后面?想一想这个词语属于哪一类?想好了再写。

“草帽”。

(学生考虑选择写在刚才哪一组词语后面。

)师:都听写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批改一下。

(让第一个学生读自身听写的词语,他扩充写的是“蚂蚁”。

)师:你为什么不写“草帽”?生:因为我默写的词语都属于昆虫,而“草帽”是一件物品,不是昆虫。

师:呵呵,你不默就对了。

你的字写得工工整整,人也长得漂漂亮亮。

同学们,“字”可是你的第二张脸啊!师:看第二组。

(第二个学生读词语,第一个“倭瓜”写错了。

)写错了就要改过来。

看书,“老师”就在书本上。

(生改正)倭瓜,见过吗?吃过吗?生:就是“莴苣”。

(众笑)师:“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

2019-《祖父的园子》语文课堂实录-范文word版 (4页)

2019-《祖父的园子》语文课堂实录-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祖父的园子》语文课堂实录师: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吗?生:预习过了。

师: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身受益。

现在请三位同学带着课文上来,我们一起来听写三组词语。

(指着三位学生)你们每人听写一组,其他同学三组词语都要默写。

能不看课文上的词语就不看,实在默不出,可以偷偷地看一下,就一下哦。

(众笑)每组词语老师只念一遍,所以要听清楚、记住了。

师: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再写一个和刚才四个词是同一类的词语,想一想,应该写哪一类事物呢?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指其中一位学生)这位同学很聪明,他先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这叫信息,然后再把词语写下来,这叫诀窍。

(其他学生纷纷仿效)有些同学不会写“韭菜”的“韭”、“谷穗”的“穗”,别干瞪眼呀,不是有书吗?赶快“偷看”一下!噢,你还找不到在哪个段落里,看来课前预习不细致,连“偷看”都费劲。

(众大笑)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要注意这五个词语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了解了有助于你把它们记住。

(有学生忘了,东张西望)没记住吧?只能画个“大鸭蛋”,(众笑)等会儿填进去。

还有一个词,你看应该写在哪一组词语后面?想一想这个词语属于哪一类?想好了再写。

“草帽”。

(学生考虑选择写在刚才哪一组词语后面。

)师:都听写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批改一下。

(让第一个学生读自身听写的词语,他扩充写的是“蚂蚁”。

)师:你为什么不写“草帽”?生:因为我默写的词语都属于昆虫,而“草帽”是一件物品,不是昆虫。

师:呵呵,你不默就对了。

你的字写得工工整整,人也长得漂漂亮亮。

同学们,“字”可是你的第二张脸啊!师:看第二组。

(第二个学生读词语,第一个“倭瓜”写错了。

)写错了就要改过来。

看书,“老师”就在书本上。

【优质】《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实用word文档 (3页)

【优质】《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课前交流。

师:读课题。

教师说前面的,学生说后面的,先说再出示文字: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他在园子里做什么呢?跟着教师一起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栽花。

祖父拔草,我也拔草。

祖父下种,我也跟着下种。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祖父累了抽一袋烟,我……师:我抽烟,这是不可能的。

师:我真是跟祖父一样种菜吗?你从哪儿看出这个小姑娘是怎么做的?生:她其实是玩。

生:我想到了一只小猴子,捡了玉米丢了西瓜……生:我还想到猫钓鱼的故事。

师: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生:我知道了她并不是在劳动,而是给祖父添乱。

我是从这儿看出来,这小女孩特别地爱玩。

……师:她玩累了呢?读读句子。

师:这玩闹你喜欢吗?生:他很天真,我很羡慕她。

生:我羡慕她,她很自由,很快乐。

生:我很羡慕,又觉得她很可笑。

就爱瞎捣鼓。

生:我也很喜欢,很羡慕这个小姑娘。

与大自然相伴,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师:找出我在玩闹中最感兴趣的一段话。

师:听听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师范读。

生:围绕“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自由来写的。

师:哪句话最有意思?你的手举到我鼻子上了。

你来说。

生:玉米长到天上都没有人管。

生: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没人管它。

生:还有什么是自由的,倭瓜。

……一个人的身心是怎样的,她看出来的样子就是怎么样的。

拿起书来读课文。

作者能够这样自由自在,为什么?生:因为是祖父的园子。

因为祖父的那颗宽容的心。

师:你说话很有条理。

生:你觉得这小女孩有一颗天真的心,能够观察。

师:你最希望做的事,最期盼的事。

练笔。

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进行:我渴望这样的生活:用上这样的词语:。

语文《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1

语文《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1

语文《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1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师:我们可以上课了吗?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课题。

师:预习过吗?生:预习过了。

师: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身受益。

现在请三位同学带着课文上来,我们一起来听写三组词语。

(指着三位学生)你们每人听写一组,其他同学三组词语都要默写。

能不看课文上的词语就不看,实在默不出,可以偷偷地看一下,就一下哦。

(众笑)每组词语老师只念一遍,所以要听清楚、记住了。

师: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再写一个和刚才四个词是同一类的词语,想一想,应该写哪一类事物呢?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指其中一位学生)这位同学很聪明,他先写每个词的第一个字,这叫信息,然后再把词语写下来,这叫诀窍。

(其他学生纷纷仿效)有些同学不会写“韭菜”的“韭”、“谷穗”的“穗”,别干瞪眼呀,不是有书吗?赶快“偷看”一下!噢,你还找不到在哪个段落里,看来课前预习不细致,连“偷看”都费劲。

(众大笑)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要注意这五个词语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了解了有助于你把它们记住。

(有学生忘了,东张西望)没记住吧?只能画个“大鸭蛋”,(众笑)等会儿填进去。

还有一个词,你看应该写在哪一组词语后面?想一想这个词语属于哪一类?想好了再写。

“草帽”。

(学生考虑选择写在刚才哪一组词语后面。

)师:都听写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批改一下。

(让第一个学生读自身听写的词语,他扩充写的是“蚂蚁”。

)师:你为什么不写“草帽”?生:因为我默写的词语都属于昆虫,而“草帽”是一件物品,不是昆虫。

师:呵呵,你不默就对了。

你的字写得工工整整,人也长得漂漂亮亮。

同学们,“字”可是你的第二张脸啊!师:看第二组。

(第二个学生读词语,第一个“倭瓜”写错了。

)写错了就要改过来。

看书,“老师”就在书本上。

(生改正)倭瓜,见过吗?吃过吗?生:就是“莴苣”。

(众笑)师:“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把那些长得圆圆的小南瓜叫“倭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中的故乡、童年、亲人——蒋军晶《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板书:萧红)。

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一样。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老师有个习惯,当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时候,就会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

师:请再看我写——(板书:《呼兰河传》),这是一本书,所以蒋老师加了书名号,这本书与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又有什么关系呢?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生:《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

师:蒋老师要写的第三个词是——(板书:回忆)。

你们能说说“回忆”的意思吗?生:“回忆”就是一个人想起以前的事。

师:那么,你觉得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生:我觉得应该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回忆自己以前的生活。

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先读读这篇课文。

(生自由朗读)师:刚才蒋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这篇课文,我刚刚读完。

有的同学早就读完了,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个学生举手),蒋老师不是要表扬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偏快了,这样快地读书,你没时间停下来想,停下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有三段没读完呢。

有吗? (有五六个人举手)蒋老师要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太慢了。

(众笑)你们以后啊,上课前应该把课文读读熟。

师:下面,没读完课文的继续把课文读完,已经读完的,自己再选择其中几段读一读。

(生读书)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生:她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

(师生板书“拔草”)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

(板书“栽花”)生:“我”还和祖父一起铲地。

(板书“铲地”)生:他们还一起浇菜。

(板书“浇菜”)了这些做过的事,萧红还想起了她在园子里看到的许多事物,她看到了什么?生:她在园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后,你就发现这八个字之间有个共同点。

(学生书空)师:除了这些小动物,园子里还有许多瓜果蔬菜呢,你发现了吗?生:有倭瓜、黄瓜、玉米。

师:倭瓜你们一定看到过。

生:我们没有。

师:南瓜看到过吗?生:看到过。

师:倭瓜就是南瓜啊。

生:啊?(笑)师:来,我们再一起来整理一下。

(师板书)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她想起了园人:祖父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事:栽花拔草铲地浇莱二师:这篇文章,你说容易也容易,说难懂也难懂。

萧红究竟想起了什么?请你默读课文,你会发现这里有一段话写得很特别。

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们也读得不少,这个句子,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都觉得它很啰唆。

你找到的话,请你画下来。

(生读、画)师:是啊,这一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读、试背。

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学生挑战欲望很强,气氛很热烈。

最后老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请大家一起“读”,学生“读”得不亦乐乎。

)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把这段话大致背下来呢?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复的,比较好记。

师:是啊,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

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我们试着再读快一点。

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师:反过来,你们带着我读,好吗?(师生换读)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

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这就是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

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快乐、温暖。

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段反复结构....的话,你们找找。

(生默读,寻找。

)师:再往后看,还有——师:再往后看,还有——师:是呀,这也是一段反复结构的话,我们再来反复读一读。

师: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

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注意,特别的写法往往是因为有特别的心情。

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生:自由。

无忧无虑。

快活。

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就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就浇菜,祖父劳动——(生接)我就劳动,祖父真劳动——(生接)(迟疑)我就真劳动。

师:“我”是在真劳动?(笑)生:她不是在劳动,她就是在玩。

师:在玩,你们说得比较客气。

生:她就是在瞎胡闹,帮倒忙。

师:哦,她是瞎胡闹,请你读一读第4—14自然段,你从哪里看出她是在瞎胡闹呢? (生默读、寻找依据。

)师:找到这样的例子了吗?我们不一定按文章描写的顺序来说。

谁来说第一个例子。

师:换谁都心疼啊。

师:好嘛,真是帮倒忙,狗尾巴草留着,谷穗没了。

(笑)师:典型的“人工降雨”啊。

(笑)这样的事你们干过吗?生(部分):干过。

师:这么说,有同感了。

生(部分):没做过。

师:这样的事竟然没做过,真是可惜了。

我建议你们去试试。

(笑)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

生:(读)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活脱脱新版的小猫钓鱼。

(笑)师:这么多“瞎闹”中,你认为闹得最厉害的是哪一次?生:我认为最厉害的一次是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因为,把谷穗除掉了,后面就没有收成了,祖父一定会很生气的。

师:如果你是祖父,你会有什么后续行动吗?生:我回去后要揍她一顿,让她好好长长记性。

(大笑)生:我也认为这次闹得很厉害,因为把谷穗锄掉实在是太可惜了,浪费粮食。

师:是啊,这一点,祖父也看不下去了,因此课文中有了他们一段对话。

师:请默读一下他们的对话,我读一下他们的对话,你们来评价一下。

(师读对话,故意把祖父的话读得比较严厉,把我的话读得充满羞愧的语气。

) 师:怎么样?我读得还可以吧?生:读得不好。

师:读得不好?我读得抑扬顿挫,怎么不好了?生:你把“我”的话,读得太委屈了,“我”虽然把谷穗当野草割掉了,但是她仍然很理直气壮的。

生:祖父的话你也读得太凶了,这个祖父很慈祥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祖父很慈祥?生:祖父在说的时候是笑的,不是紧绷着脸的。

师:你们再看看,在这段对话里,“笑”出现了几次?生:三次。

师:是啊,有三次,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又笑起来,祖父在和“我”说话的时候从头到尾一直在笑。

你觉得祖父是怎样的祖父?生:祖父很宽容。

生:这个祖父很和蔼。

生:我很喜欢这个祖父,他很有耐心,不会乱生气。

生:这个祖父和孩子一样和自己的孙女玩在一起。

三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祖父。

祖父很爱笑,关于笑,《呼兰河传》里还有一个片段,我读你听。

祖父的笑(生听的过程中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师:因为祖父的宽容、慈祥,所以,你觉得我的生活是——生:非常快乐。

生: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生: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刚开始读这篇课文,觉得萧红是在回忆园子里的人、事、物(指板书),读到现在,我们发现,萧红回忆这些人、事、物其实就是在回忆自己快乐、自由的童年。

师:但是蒋老师有一点不太明白,她自己心里的想法她当然清楚,但是园子里的瓜果、动物心情如何她怎么知道呢? 难道她去问了它们? 倭瓜,你快乐吗? 我快乐。

蜻蜓,你自由吗? 我自由。

(笑)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交流。

)生:我认为是这个园子里的植物,祖父都不管他们。

师:你的意思其他地方的植物都有人管?生:因为祖父园子里的植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你的意思其他园子里的植物想长却不能长?(笑)生:我觉得就是萧红借写这些景物突出自己内心的快乐。

师:嗯,有点意思了,他认为这是“借景抒情”。

生:我觉得就是因为萧红自己很快乐,所以她觉得院子里的一切也很快乐。

(掌声)师:这位同学厉害,他说到了“通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通感”。

你们有快乐的时候吧?(生答:有)是的,快乐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看什么都开心。

你们有伤心的时候吧?(生答:有)伤心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愁眉苦脸。

这就是“通感”。

师:同学们,你们能否猜测一下,童年生活这么快乐、自在、无拘无束的萧红,长大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生:我觉得她长大以后,人是很乐观的,生活是很快乐的,因为她的童年是在快乐中长大的,她的性格会很乐观。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很美满。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不开心。

师:为什么?生:因为大人压力都是很大的,工作很辛苦。

(笑)师:我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萧红长大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讲你听。

事实上,很少有人的生活像她这般坎坷多难。

18岁的时候,祖父就去世了,20岁的时候,她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开了自己的家,流浪在外,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起码的吃、住也经常没有着落。

而且,她也并没有像大家所猜测的,拥有幸福安定的家,1940年,她跟着她的第三任丈夫到了香港,寂寞、苦闷,1941年,贫病交加的她,由于庸医的误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1岁。

当我们了解了她的生平经历之后,我们再去读《祖父的园子》,可能感受会有一点点不同。

在《呼兰河传》的最后,有一段话,蜜蜂、蝴蝶、蜻蜓,倭瓜、黄瓜、玉米,还有祖父,再一次出现在萧红的笔下。

我读给大家听:“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些人、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同学们,记在哪里了?生:记在《呼兰河传》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