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下载

化的四字词语

化的四字词语

化的四字词语:春风化雨[chūn fēng huà yǔ]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千变万化[qiān biàn wàn huà]形容变化纷繁。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

蜕化变质[tuì huà biàn zhì]蜕化:原指虫类蜕皮后改变原形,比喻腐化堕落。

比喻人的思想、立场发生质的变化。

出神入化[chū shén rù huà]形容技艺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

苌弘化碧[cháng hóng huà bì]比喻精诚忠正。

化整为零[huà zhěng wéi líng]把一个整体分为许多零散的部分。

顽固不化[wán gù bù huà]化:改变。

①指思想守旧,不知变通。

②指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光天化日[guāng tiān huà rì]光天:白天。

化日:指太平日子。

原指太平盛世。

也指大白天,白昼。

现比喻是非、好坏大家都能看得清楚的场合。

化险为夷[huà xiǎn wéi yí]化危险为平安;转危为安。

食古不化[shí gǔ bù huà]化:消化,理解。

学习古代知识不善于吸收、理解和运用,就像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

逢凶化吉[féng xiōng huà jí]迷信认为,如果运气好或有神灵保佑,遇到危难、凶险就能转化为吉祥。

变化多端[biàn huà duō duān]端:头绪,方面。

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化为乌有[huà wéi wū yǒu]乌有:没有,不存在。

化的含义及用法

化的含义及用法

化的含义及用法化的含义及用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各种语境中。

它有着丰富且多样的含义和用法,穿插在我们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常见的语义入手,详细介绍化这个词的不同用法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首先,化可以表示物质的变化过程。

这种用法比较常见,可以用于描述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

例如,常见的水的化学式H2O可以通过不同的条件和反应进行分解或合成,产生氧气和氢气。

这个过程就可以说是水的化。

化还可以用于描述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金属的腐蚀、食物的变质等等。

其次,化还可以表示把一种事物转化成另一种事物的过程。

这种用法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改变的过程。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将某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这种过程就可以说是对某种物质的化。

此外,化还可以表示某种状态的改变,比如将静止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这种用法常用于描述人的心理或情绪的转变。

例如,一个人原本心情低落,经过一番努力和鼓励,最终状况发生了改变,变得开心起来。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情的化。

化还可以表示消除、解除或改变某种情况或问题。

这种用法通常用于描述解决一种困境或改变一种处境。

例如,这个城市的治安问题一直很严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治,城市的治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对城市治安问题的化。

此外,化还可以用于表示某种人物的属性或特征的转变。

这种用法常用于文学作品或电影中,用以描述人物性格的变化。

例如,一个原本冷酷无情的角色,在经历一些事情后,逐渐转变为热血正义的英雄。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这个角色的性格经历了一次化。

最后,化还可以用作名词,表示化学或化学的研究领域。

例如,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等的学科,涉及到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等概念。

这个学科就可以称为化。

综上所述,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

它可以表示物质的变化过程,把一种事物转化成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某种状态的改变,消除或改变某种情况或问题,某种人物特征的转变,以及化学或化学研究的领域。

化学各种“化”的名词解释

化学各种“化”的名词解释

氢化:有机物和氢气反应的过程,即有机物与氢气加成的反应。

氧化:狭义地,氧元素与其他的物质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称其为氧化,广义的氧化,指物质失电子(氧化数升高)的过程。

水化: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并不重合,是偶极子。

它又有很强的的氢键作用,故水有特殊的结构。

当盐类溶于水中生成电解质溶液时,离子的静电力破坏了原来的水结构,在其周围形成一定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

风化:.化学名词中的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

炭化:有机化合物在隔绝空气下热分解为碳和其他产物,以及用强吸水剂(浓硫酸)将含碳、氢、氧的化合物(如糖类)脱水而成炭的作用也称炭化。

催化:催化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作用。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称催化作用,它本质上是一种化学作用。

在催化剂参与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称催化反应。

皂化:皂化原来指动、植物油脂与碱作用而成肥皂(高碳数脂肪酸盐)和甘油的反应,现在一般指酯与碱作用而成对应的酸(或盐)和醇的反应。

是水解的一种,如醋酸乙酯加氢氧化钠生成醋酸钠和乙醇。

歧化:又称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反应中某个元素的化合价既有上升又有下降。

相同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相互之间的原子(团)转移而生成两种不同分子的反应过程。

如:Cl2 + 2OH → Cl + ClO + H2O氯气中氯的化合价为0。

氯离子中氯的化合价下降到-1;而次氯酸中氯的化合价则上升到+1。

卤化:单质或化合物分子中引入卤素原子以生产卤化物的反应过程。

硝化:硝化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硝基的过程。

脂化:酯化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如: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CH3COOH+C2H5OH<------>(可逆符号)CH3COOC2H5+H2O裂化: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

如:C16H34→C8H18+C8H16 C8H18→C4H10+C4H8C4H10→CH4+C3H6C4H10→C2H4+C2H6反应需加热、加压、催化剂油脂的硬化:碳化:又称干馏、炭化、焦化,是指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或加热固体物质来制取液体或气体(通常会变为固体)产物的一种方式。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分析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分析

中国城市化⽔平的省际差异分析中国城市化⽔平的省际差异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相似,都呈现“起步—加速—成熟”三阶段特征,当前仍然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即将进⼊“质量提升”阶段。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既受经济因素也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和政策因素影响尤为突出,⽽中国城市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与国家层⾯上的城市化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此外,中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受到⾃然与区位条件、国家与地⽅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等多⽅⾯的影响。

2009年,中国城市化⽔平已达46.59%(各省区的城镇总⼈⼝与对应各省区总⼈⼝的百分⽐),但仍低于全球平均⽔平。

同时,由于中国是⼀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反映在城市的规模、城市化⽔平等⽅⾯,也必然表现出很⼤的区域差异和不均匀的特征。

⼀、中国各省区的城市化⽔平现状城市化⽔平同经济发展⽔平尤其是⼈均GDP之间密切相关,由于省区间经济发展⽔平存在着很⼤差异,反映在各省区城市化⽔平上,也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以2009年为例,中国的城市化⽔平为46.59%(各省区的城镇总⼈⼝与对应各省区总⼈⼝的百分⽐),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是中国城市化⽔平较⾼的地区。

以省级为单位来计算城市化⽔平,全国城市化⽔平的省际差异很⼤,最⾼的上海城市化⽔平达88.6%;北京、天津、吉林、⿊龙江、辽宁、江苏、浙江、⼴东、福建等省市的城市化⽔平也较⾼;中西部地区如贵州、河南、云南、⽢肃等省区城市化⽔平很低,其中最低的西藏(23.8%)与最⾼的上海(88.6%)相差近4倍。

⼆、⽤区位熵的⽅法分析我国城市化省际差异区位熵法⼜称专门化率。

区位熵在衡量某⼀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区域在⾼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等⽅⾯,是⼀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区位熵指标主要是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的状况。

城市化⽔平区位熵法计算公式:Q=S/P,式中,Q为区域的经济区位熵,S为该区域GDPP为⼈⼝数占全国的⽐重Q⼤于1,说明区域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发达,反之⽋发达;Q越⼤,说明区域的经济发展⽔平越⾼,否则发展⽔平越低。

化的意思解释

化的意思解释

化的意思解释
[ huà]
改变、变易。

教化、千变万化、潜移默化
死。

物化、羽化、鹤化
物体消融、改变形状。

溶化、消化、火化
消除。

化痰止渴
求乞、乞讨。

化缘、募化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

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化学的简称。

理化、化工
[ huā]
改变、变易。

【组词】:教化、千变万化、潜移默化
死。

【组词】:物化、羽化、鹤化
物体消融、改变形状。

【组词】:溶化、消化、火化
消除。

【组词】:化痰止渴
求乞、乞讨。

【组词】:化缘、募化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

【组词】: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化学的简称。

【组词】:理化、化工。

化学之“化”知多少

化学之“化”知多少

化学之“化”知多少关键词:化学之“化”知多少高中化学同步课堂中学化学中提及的“化”名目繁多。

如果要判别它分属何种变化,必须了解其变化过程。

(1)氧化——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或失去电子)的反应。

(2)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中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

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不含其它杂质时)。

结晶水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结晶水,如CuSO4·5H2O在加热时失去结晶水,Na2CO3·10H2O能风化。

风化是指结晶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气中,常温下自动失去结晶水的现象。

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注意:风化为自然条件。

硫酸铜加热失水不属于风化。

(3)催化——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本身一般参与反应而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通常作为条件写在方程式中。

(4)歧化——同一种物质中,同一种元素且为同一价态原子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5)酸化——向某物质中加入稀酸使之呈酸性的过程。

注意:酸化时加入的酸不能与原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6)钝化——常温下,铝、铁等金属与强酸(如浓H2SO4、浓HNO3)接触,金属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氧化物保护膜的过程。

(7)硬水软化——通过物理、化学方法除去硬水中较多的Ca2+、Mg2+的过程。

(8)水化——烯、炔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新的有机物。

(9)氢化(硬化)——液态油脂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固态油脂的过程。

作用:植物油变成硬化油后,稳定而不易变质,便于运输等。

(10)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

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11)老化——橡胶、塑料等制品露置在空气中,因受空气氧化,目光照射而使之变硬发脆的过程。

(12)硫化——向橡胶中加硫,以改变其结构(双键变单键,形成交联)来改善橡胶的性能,减缓其老化速度的过程。

(13)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如石油通过热裂化或催化裂化,用来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

城乡一体化的起源及内涵

城乡一体化的起源及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这是党中央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之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统筹城乡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和手段,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和目标,最终的落脚点是城乡一体化。

一、城乡一体化的起源我国城乡一体化作为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提出来,是在二十世纪末,但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一种思想十九世纪就已经存在。

关于城乡统筹的概念,最早提出的是恩格斯,当时不叫城乡统筹,叫“城乡融合”。

他认为,只有使工业和农业生产发生密切的内部联系,才能使农村人口从他们数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使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

西方国家的城市科学专家学者则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城乡一体化思想。

具有代表性的是上世纪初,英国规划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

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各国经历了长期的城乡对立,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西方国家政府,通过编制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国土综合整治和一系列法规建设,缩小了城乡差别,使城乡发展逐步进入了一体化阶段。

如:1965年法国政府通过了“巴黎地区整治和城市规划方案”。

总的思路是:在城市密集区以外建立新城。

把巴黎—新城—郊区农村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形态、功能上形成和谐统一体。

把新城建设与农村地区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布局。

巴黎新城一般在原有城镇的基础上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房地产、商业、旅游及其他第三产业部门,逐步形成新的经济活动中心和市政建设重点。

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法规措施,如不准在市区内建设新的工业项目,在市区征收“拥挤税”,对从市区迁往郊区的工厂补偿搬迁费,对从巴黎迁出的机构给予津贴等。

同时,对新城赋予土地规划、开发和管理权。

二、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简要历程党和政府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都非常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6、城市化与犯罪率的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犯罪率也迅速增长。据统计,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至3倍左右。而刑事犯罪立 案数增长至10倍左右,刑事案件立案率增长了7.48倍。城 市化率平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刑事犯罪立案数 增加17.7万起。
• 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决定了大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量 是有限的,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势必要面向广大的小城镇分流, 这也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但从目前小城镇发展的态势 上看,存在许多问题。如何从合理布局小城镇空间结构,适度调 整行政区划,加快小城镇的人口及经济聚集,加强城乡联系,采 取创新的小城镇规划实施措施等提高小城镇规模,从完善基础设 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入手提高小城镇质量,增强小城镇功能。这是 我国城市化发 2015
71182 73111 74916 77116
52.60% 53.73% 54.77% 56.10%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是由政府推动 的,利用国家计划拨款的资金,发展工业、建设城镇。这种由政 府发动的城市化被称为“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在重工业优先发 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工农业产品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压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另一方面 由于重工业对劳动力的排斥作用,城市有限的就业机会只能被城 市新增人口占用,不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此外,为 了保证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构筑起各种限 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屏障,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导致我 国城市化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住房紧张
3、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 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水污染、空气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4P + 5O2 点燃 2P2O5
124 160
284
1、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五氧化二磷。
2、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五 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4∶5∶2。
3、表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 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比为 31∶40∶71
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观察
法、奇偶法等
结束

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
条件符号 加热△ 状态符号 气体 沉淀
结束

将短线改程式 1、碳在氧气中燃烧 2、磷在氧气中燃烧 3、在硫酸铜(CuSO4 )溶液中加入氢氧 化钠(NaOH)溶液
结束
结束
结束
例题
1、碳在氧气中燃烧
结束
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左 反应物分子式

H2O
(短线连接)

生成物分子式
氢气 + 氧气
H2 + O2
结束
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左 反应物分子式
(短线连接)

生成物分子式

2?H2O
氢气 + 氧气
?2 H2 + ?O2
结束
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左 反应物分子式
(短线连接)

生成物分子式

氢气 + 氧气
结束
课堂练习2
1、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否
正确。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1)3Fe+2O2
加热
Fe3O4
(2)Mg+O2
点燃
MgO2
(3)CH4+O2
点燃
CO2+H2O
全错
结束
课堂练习2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C
+
CO2
高温
CO
(2)4 Al +3O2
点燃
2Al2O3
(3)2CuO
桑珠孜区第一中学 张亚军
结束
化学方程式
复习提问 定义 书写原则 书写步骤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结束
硫在氧气中燃烧
微观情况
结束
◇硫为何减 少了? ◇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总 和等于生成的SO2质量
结束
结束
◇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怎样?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点燃
S + O2
SO2
结束
第十节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
1、定 义
用元素符号和分子式来表 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书写原则
结束
2、书写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反应是真 实存在的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结束
结束
结束
3、书写步骤
◇ 写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 ◇ 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 ◇ 等 将短线改为等号 ◇ 注 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
C
高温
2 Cu
+
CO2
(4)2C2H2 + 5 O2 点燃 2H2O + 4CO2
(5)2H2S
点燃
+ O2 2 S
+ 2 H2O
结束
课堂小结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归纳为:(以反应 “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氧气”的化 学方程式书写为例)
左反右生一横线 配平以后加一线 等号上下注条件 箭号标气或沉淀
2、甲烷+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CH4+2O2点燃CO2+2H2O
3、高锰酸钾(KMnO4) 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氧气
2KMnO4 △ K2MnO4+MnO2+O2
结束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 数之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KClO3 KCl+ O2
2KClO3 2KCl+ 3O2
2KClO3
MnO2

2
KCl+
3
O2
2 KClO3
MnO2

2KCl+ 3 O2
结束
作业:
结束
2 H2O
通电
2 H2 +
O2
结束
水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左 反应物分子式
(短线连接)

生成物分子式

氢气 + 氧气
2 H2O
通电
2 H2 +
O2
结束

左 (短线连接) 右
反应物分子式
生成物分子式
结束

配平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过程 分子式前面配上适当
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的每一种 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点燃
C + O2
CO2
结束
例题
2、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点燃
4 P +5 O2 2 P2O5
结束
例题
3、在硫酸铜(CuSO4 )溶液中加 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 CuSO4+2 NaOH Cu(OH)2 + Na2SO4
结束
课堂练习
1、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3Fe+O2 点燃 Fe3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