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病毒的分类
微生物学课件第三节典型病毒举例

噬菌体的繁殖方式是裂解繁殖 ,即通过裂解细菌释放出子代
噬菌体。
噬菌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对人类和动物无害,但在工业 和医学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真核生物病毒
真核生物病毒是一类能够感染真核生 物的病毒,包括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和真菌病毒等。
真核生物病毒的传播方式多样,可以 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昆虫媒介 等方式传播。
球状病毒
总结词
球状病毒是一种具有球形形态的病毒,其结构通常由核心和外壳组成。
详Hale Waihona Puke 描述球状病毒的核心通常由DNA或RNA构成,是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主要部位。外壳由蛋白质组成,保护病毒的 核心并参与感染细胞的机制。球状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使其具有较为广泛的宿主范围和感染机制,可感染动物 和植物等不同生物。
个人防护
提倡勤洗手、戴口罩、保 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 施,降低感染风险。
抗病毒药物
核苷类似物
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可抑 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阻止病
毒复制。
非核苷类似物
如雷韦曲南、利巴韦林等,作用于 病毒的不同靶点,抑制病毒复制。
免疫调节剂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 毒能力。
THANKS
基因组复制
病毒基因组复制时,根据其复制方式可分为单链DNA病毒、双链DNA病毒、单链RNA病 毒和双链RNA病毒等,不同的病毒具有不同的复制特点和机制。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
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由于病毒基因组的重组或变异,导 致病毒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基因重组。
重组方式
基因重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源重组,即两个同源 的DNA分子之间发生的重组;另一种是非同源重组,即两 个没有同源性的DNA分子之间的重组。
生物分类大全-病毒

病毒
分类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质 病毒(如:朊病毒) 从病毒结构分类:真病毒(简称病毒)和亚病毒 (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从寄主类型分类:噬菌体(细菌病毒)、植物病 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禽流感病 毒、天花病毒、HⅣ等) 从性质来分:温和病毒(HⅣ)、烈性病毒(狂 犬病毒)。
病毒 (Virus )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 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 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 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 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 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病毒
形态 ⑴球状病毒; ⑵杆状病毒; ⑶砖形病毒; ⑷冠状病毒; ⑸丝状病毒 ⑹链状病毒; ⑺有包膜的球状病毒; ⑻具有球状头部的病毒; ⑼封于包含体内的昆虫病毒。
病毒粒的对称体制只有两 种,即螺旋对称(代表烟 草花叶病毒)和二十面体 对称
病毒分类命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sDNA,有包膜 4科 单股 dsDNA,无包膜8科,1组 双股 ssDNA,无包膜 3科,1组 dsRNA,有包膜1科 单股 dsRNA,无包膜 1科,4个可能科 ssRNA,有包膜8科,1组 ssRNA,无包膜 4科,22组,1个可能组
病毒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 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 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 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 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 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 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 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 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 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 体。
微生物学的病毒的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的病毒的名词解释在微生物学领域中,病毒是一种微小的传染性生物体,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体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之一。
病毒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其尺寸非常小,只有细胞的几分之一甚至更小。
尽管病毒不是真正的活体,但它们能够在感染宿主细胞后进行复制和繁殖。
1. 病毒的结构病毒主要由保护核酸的外壳(外膜)和遗传物质组成。
外壳由蛋白质组成,它可以为病毒提供结构支持并保护核酸免受环境的影响。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其遗传物质携带了编码病毒蛋白质的信息。
2. 病毒的寄生性病毒被认为是寄生生物,因为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复制和繁殖。
病毒通过连接到宿主细胞上的特定受体来感染细胞,并释放其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内。
一旦核酸进入细胞,病毒将利用细胞的自身机制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和制造蛋白质,然后装配成新的病毒颗粒。
3. 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壳体结构和感染宿主的特点,病毒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家族和属。
病毒可以感染细菌、植物、动物和人类等不同类型的宿主。
一些常见的病毒家族包括噬菌体、腺病毒、带壳的病毒(如HIV和流感病毒)等。
4. 病毒的扩散途径病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到宿主个体中。
例如,空气传播的病毒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飞沫)进入他人身体;食物和水源也可能被感染了病毒的个体所污染而成为传播途径之一。
此外,虫媒介传播的病毒,如蚊子传播的登革热病毒,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
5. 病毒的疾病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广泛的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腮腺炎等。
一些病毒还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如艾滋病、登革热和埃博拉病毒感染等。
这些病毒可以对宿主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并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
6. 病毒的治疗和预防对于许多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疫苗是预防许多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疫苗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来抵抗病毒感染。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使用个人防护措施也是减少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微生物学第四章

第四章病毒名词解释:毒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形式卫星病毒:是寄生于与之无关的辅助病毒的基因产物的病毒。
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和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使宿主致病。
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德分子病原体。
噬菌斑:噬菌斑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
枯斑: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枯斑。
空斑: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的。
病毒的感染单位:能够引起宿主或细胞一定特异性反应的病毒最小剂量。
病毒的效价:表示每毫升式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半数效应剂量:以实验单元群体中的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感染反应的病毒剂量来确定病毒样品的效价。
血凝抑制实验: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有血凝活性的蛋白质结合,可抑制病毒血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
中和抗体:能抑制相应抗原的生物学活性的特异性抗体。
包膜:有些复杂的病毒,其核衣壳外还被一层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些膜就是包膜。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增值性感染:这类感染发生在病毒能在其体内完成复制循环的允许细胞内,并以有感染性子代产生为代表。
非增殖性感染:这类感染由于病毒或是细胞的原因,致使病毒的复制在病毒进入敏感细胞后的某一阶段受阻,结果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
流产感染:是一类普遍发生的非增殖性感染,有①依赖于细胞的流产感染:病毒感染的细胞是病毒在其内不能复制的非允许细胞②依赖于病毒的流产感染:由基因组不完整的缺损病毒引起的。
限制性感染:因细胞的瞬时允许性产生的,其结果或是病毒持续存在于受染细胞内不能复制,直到细胞成为允许细胞,病毒才能繁殖,或是一个细胞群体中仅有少数细胞产生病毒子代。
潜伏感染:是受染细胞内有病毒基因组持续存在,但无感染性病毒颗粒产生,而且受染细胞不会被破坏。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病毒(NXPowerLite)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根据其形态、结构、核酸类型和复 制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和形态特 征,可以将病毒分为DNA病毒
和RNA病毒两大类。
DNA病毒包括腺病毒、疱疹 病毒、乳头瘤病毒等,RNA 病毒则包括流感病毒、冠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病毒 (nxpowerlite)
目录
• 病毒概述 • 病毒的生命周期与复制 • 病毒对环境的影响 • 病毒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 病毒的安全与防护
01
病毒概述
病毒的定义与特性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具有严格的寄生性, 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和增殖。
病毒的基因组复制与表达
基因组复制
病毒基因组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 新的病毒基因组。
基因组表达
病毒基因组转录为mRNA,翻译为病 毒蛋白质,为病毒的装配做准备。
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装配
病毒基因组与蛋白质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
释放
成熟的病毒颗粒从宿对环境的影响
水体中的病毒污染
病毒种类
水体中的病毒种类繁多,包括肠道病 毒、腺病毒、噬菌体等,主要来源于 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
传播途径
污染来源
水体中的病毒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 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未经妥善处 理或处理不当的污水排入水体后,会 携带大量病毒。
水体中的病毒可通过饮用水、接触水 体等方式传播给人类和动物,引发各 种疾病。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病毒 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复制机
制和致病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章 病毒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四个连续步骤
1.吸附 具高度专一性地吸附于敏感细胞表面的接 受部位。
2.侵入 以各种方式(取决于宿主细胞的性质)侵 入敏感细胞内。
3.复制(生物合成)和装配 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 白质的合成等,形成自己的完整个体。
5. 释放 从寄主体内释放出来
三、病毒的增殖 Leabharlann ultiplication吸附
通过扩散或分子运动附着的过程 专一性、受体部位(蛋白质外壳)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侵入
• 注射 • 植物病毒通过伤口侵入 或者昆虫刺吸传染 • 动物病毒通过胞饮方式
只是遗传物质的入侵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病毒的溶原性
烈性噬菌体:核酸独立复制,寄主细 胞裂解
溶原性噬菌体:核酸整合于寄主细胞 并同步复制,寄主细胞不裂解。 ——遗传性
四、病毒的培养
液体培养基:菌悬液变透明 固体培养基:噬菌斑(空斑)——1对1的病毒
四、病毒的培养
空斑
四、病毒的培养
•菌苔 •噬菌斑
X射线、Y射线等
五、病毒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5.1、物理因素
湿度
干燥使病毒RNA释放引起灭活。
土壤中:水分含量低于10%引起灭活。 污泥中:水分含量低于35%引起灭活。
五、病毒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5.2、化学因素
抗体和干扰素引起病毒的体内灭活。
抗体——由机体对侵入的病毒(抗原)产生的一 种特异蛋白质,以抵抗入侵的外来病毒。 干扰素——宿主抵抗入侵的病毒产生的一种糖蛋 白,能进一步诱导宿主产生抗病毒蛋白将病毒灭 活。
微生物学--病毒

⑵ 衣壳(capsid)
由衣壳粒以对称的形式,构 成病毒的外壳,有保护核酸的作 用,是病毒粒子的主要支架结构 和抗原成分。 ⑶ 核心 也叫基因组,是指衣壳中心 包围的病毒核酸。
⑷ 核衣壳(nucleocapsid)
是病毒的蛋白质衣壳和病毒核酸的合称。 冠 状 病 毒
流感病毒
⑸ 包膜(envelope)
大肠杆菌T4噬菌体,是病毒中复合对称代表,由椭 圆形二十面体头部和螺旋对称尾部组合而成。
大肠杆菌T4噬菌体: 头部:廿面体对称,由蛋白质衣壳构成,含线状dsDNA。 颈部: 位于头尾相连处,包 括颈环(薄盘状)和颈须。
尾鞘:长95nm,由衣壳粒缠 绕而成。
尾髓:长度为95nm,中空结 构,头部 DNA可由此进入宿主细 胞。 基板:六角形盘状物,其上有刺突、尾丝。刺突:吸附 功能。尾丝:可专一性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
㈡ 定义 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 体的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 具有细胞内繁殖性基因的独特生物类群。
迄今仍无一个科学而严谨的定义。
病毒为具有独立于其宿主进化史的绝对细胞内寄 生物,它的 DNA或 RNA 基因组被其所编码的蛋白质 壳体化(encapsidation)。(Fields等,1990年)
核酸 毒粒 蛋白质 (化学组成) 脂类 糖类
基本化学组成,病毒颗粒在化学上表现为 核蛋白。
㈠ 核酸 核酸是病毒遗传物质;控制病毒增殖及对宿主感染性。一种 病毒的毒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病毒核酸类型 单链DNA (ssDNA) 双链DNA (dsDNA) 单链RNA (ssRNA) 双链RNA (dsRNA)
植物病毒标本
敏感植物叶片
产生坏死斑
微生物学第十六章 病毒

交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
动物体内正常的蛋 白质PrP c改变折叠 状态为 PrP sc所致,而这二 种蛋白质的一级结 构并没有改变。
1997年,Stanley B. Prusiner荣获诺贝尔奖
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
DNA→RNA→肽链→蛋白质
病毒的增殖,又称病毒的复制(replication)— 是病毒在活细胞中的繁殖方式。 复制周期(replicative circle)或称复制循环: 自病毒附于细胞开始,到子代病毒从感染细 胞释放到细胞外的病毒复制过程。包括: ① 吸附与侵入; ②脱壳; ③病毒大分子的合 成; ④装配与释放。
1、吸附与侵入:
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有尾噬菌体:
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
吸附
尾钉固着
尾鞘收缩
尾管穿入
DNA注入
植物病毒:
通过机械损伤所形成的微伤口进入细胞;或者靠携带有病毒 的媒介,主要靠有吮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将病毒带入细胞。
①完整病毒穿过细胞膜的移位方式;
动 物 病 毒
②毒粒包膜与细胞质
立克次体 原核细胞型
出芽、产生孢子 DNA,RNA DNA 或 RNA
病毒的宿主范围 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并具有宿主特异性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昆虫病毒 微生物病毒 病毒学(virulogy) :研究病毒(virus)的本质及其 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学科。
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大小、形态、组 成与结构) 病毒的分类 病毒的增殖和人工培养 病毒的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噬菌体
毒 粒
蛋白质
脂类
非结构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并具 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 结构蛋白:壳体蛋白、包膜蛋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因多病, 一病多因
19
小RNA、冠状、黄病毒科
肠道病毒属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ECHO病毒 人肠道病毒68-71
小RNA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Enterovirus
鼻病毒属
基本特征: 无包膜,毒粒呈球形,2530nm,+ssRNA,细胞质内复 制。
Rhinovirus
肝病毒属
Influenzavirus C Influenza C virus
副黏病毒属
人副流感病毒
Paramyxovirus 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副黏病毒亚科 Paramyxovirinae
麻疹病毒属
麻疹病毒
Morbillivirus
腮腺炎病毒属
Measles virus
腮腺炎病毒
鼻病毒属
基本特征: 无包膜,毒粒呈球形,2530nm,+ssRNA,细胞质内复 制。
Rhinovirus
肝病毒属
Hepatovirus
心脏病毒属
甲型肝炎病毒(HAV)
Cardiovirus
口疮病毒属
Aphthovirus
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 黄病毒科 Flaviridae
冠状病毒属
Summary
HSV-1(V?) Rubella virus(?),(+ss),(V) STD HSV-2(V?) Rabies virus (-ss), (V) VZV (V)
Ebola virus (-ss) Rotavirus(?),(ds),(V)
CMV(V?) Hantanvirus(?),(-ss), (V?) (?)
★
★ ★
咳嗽、喷嚏甚至说话都可传播
学龄儿童为易感人群 出现症状前2~3天及症状消失后 9天仍有传染性
“麻、风、腮”(MRM)三联疫苗
14
小RNA、冠状、黄病毒科
肠道病毒属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ECHO病毒 人肠道病毒68-71
小RNA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Enterovirus
7
变异性:甲型 > 乙型 > 丙型 抗原转变 antigenic shift: 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十几年可发生一次抗原性大变异,属质 变,可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可引起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
1)大组变异:HA和NA抗原均变异 2)亚型变异:HA抗原发生大变异,NA不变或仅发生小变异
抗原漂移 antigenic drift:
11
ICTV
正粘、副黏病毒科
甲,乙型流感病毒属
甲,乙型流感病毒
(RNA)
正粘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
InfluenzavirusA,B
丙型流感病毒属
Influenza A,B virus基本特征:
丙型流感病毒 有包膜,毒粒呈球形或丝状, 80-120nm, -ssRNA,分节段, 细胞质内复制。
血凝素(Hemagglutinin,HA) 柱状,为三聚体,基本上以 相同的间距覆盖了病毒的全部表面 (1)与病毒吸附和穿入宿主有关 (2)引起红细胞凝集 (3)是中和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 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并不平均分布 病毒表面,而是聚合成群 (1)水解宿主细胞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 氨酸 (2)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 型: (NP、M1) A(甲)、B(乙)、C(丙) 亚型: (HA、NA)
20
冠状病毒(Coronaviru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 有包膜,表面有花瓣状突起 ★ 不分节段 ★ 核酸为单正链RNA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 宿主范围广,包括人类、禽 类和野生动物
蝙蝠可能是SARS-CoV 的储存宿主 MERS-CoV
(3)相应抗体可抑制病毒从细胞内释放,但 无中和病毒活性作用
甲型流感病毒 H 1-16 x N 1-10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不分亚型 6
基因重排
(Gene reassortment )
基因组分节段的RNA病毒通过彼此间交换RNA 节段而进行的重组,称为基因重排。
+
甲型流感病毒不同亚型间基因重排,或动物与人之间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重排可引起其抗原性转换。
麻疹病毒属
麻疹病毒
Morbillivirus
腮腺炎病毒属
Measles virus
腮腺炎病毒
副黏病毒科 Paramyxov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dae
Rubulavirus
Mumps virus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病毒亚科 Pneumovirinae
肺病毒属
Pneumovirus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Salk疫苗(IPV) 灭活疫苗 产生IgG 不能 保护自我 肌肉注射 不需冷藏 不可能
免疫力低下者适用性
不适用
适用
24
16
WHO原计划于2000年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
22
17
1994年9月我国发现最后一例本土脊灰野病毒感染病例, 2000年7月,经WHO认可,我国终于实现了无脊灰的目标
18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的致病性
逆转录病毒科 Retrovirdae
慢病毒亚科 Lentivinae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牛白血病-人T细胞逆 转录病毒属 BLV-HTLV 基本特征: retrovirues 有包膜,毒粒呈球形,大小为80泡沫病毒属 Spumavirus
EBV (V) GARDASIL HPV (V)
Variola poxvirus (V)
2
ICTV
正粘、副黏病毒科
甲,乙型流感病毒属
甲,乙型流感病毒
(RNA)
正粘病毒科 Orthomyxoviridae
InfluenzavirusA,B
丙型流感病毒属
Influenza A,B virus基本特征:
Zoonosis?
4
NP, M1 protein Type A, B, C HA or NA proteinSub-types
命名原则: 型别/宿主/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
A/Sydney/5/97(H5N1) A/duck/Ukraine/8/63(H3N8)
5
流感病毒的刺突
基本特征: 无包膜,毒粒呈球形,+ssRNA, 27-38nm,细胞质内复制。
15
OPV和IPV特点比较
Albert Sabin
特点 疫苗类型 免疫应答
阻断野毒株传播 免疫效果 使用方式 保存和运输 毒力返祖
Sabin疫苗(OPV) 减毒活疫苗 产生IgG & 肠道sIgA, 激发细胞免疫 能 保护自我和他人 口服 需冷藏 可能
Flavivirus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HCV
基本特征: 有包膜,毒粒呈球形,+ssRNA, 30-60nm,细胞质内复制。
嵌杯样病毒科 戊型肝炎病毒属 (HEV) Caliciviridae Hepatitis E-like virus
基本特征: 无包膜,毒粒呈球形,+ssRNA, 27-38nm,细胞质内复制。
疾病 无菌性脑 膜炎 疱疹性咽 峡炎 手足口病 心肌炎和 心包炎 流行性肌 痛或流行 性胸痛 急性出血 性结膜炎 柯萨奇病 毒A组 A7、A9 A2~6 、 A8、A10 A16、 A5、 A10 + + + 特点: + 71型 柯萨奇病 毒B组 + 埃可 病毒 + 新型肠道 病毒 71型
A24
71型
Hepatovirus
心脏病毒属
甲型肝炎病毒(HAV)
Cardiovirus
口疮病毒属
Aphthovirus
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 黄病毒科 Flaviridae
冠状病毒属
Coronavirus
黄病毒属
人冠状病毒、SARS病毒
基本特征: 有包膜,毒粒呈球形,+ssRNA, 80-200nm,细胞质内复制。
NeuAc-α2,6-Gal
NeuAc-α2,3-Gal NeuAc-α2,6-Gal
9
流感病毒变异
Influenza virus
10
实验室诊断方法
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鸡胚接种法分离 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
2.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 ELISA
免疫荧光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3. 禽流感H5病毒核酸检测
的论战
2008年Montagnier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3
1984年5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Gallo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 首次从48名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出HIV,并研制出抗-HIV诊断试剂盒
法方认为美国分离的HIV是法国提供标本,并提出分享成果法律诉
讼,Gallo最初否认法方提供了病毒标本 1987年美国前总统里根和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出面调停,并达成协议 由两国科学家共享发现HIV成果 1989年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报道,称Gallo“盗用”了法国巴斯德研 究所的HIV样本。对此,美国国会举行了一系列听证会 1994年美方承认法国Montagnier为HIV发现者,从而结束了近10年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发生的抗原结构小变异,由点 突变所造成,属量变,仅在亚型内形成新变种
8
Influenza virus
H1-16
Avian:H1-16(H5, H7, H9) Human:H1、H2、H3 Swine:H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