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思维和想像

想象的功能
预见 补充
代替
想象的综合过程
粘合:不同特征、属
性结合形成新形象
夸张:突出某特点
典型化:抓住一类事
物的共同特征创造出 新形象
猜想:提出假设再证
明其存在
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产
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 想象。
(三)思维过程
4、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是人脑把特征相同的事物,进行 分类与归类,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具体化是同抽象相反的反映活动,是在 头脑中将抽象概括得出的概念、原理返回到 具体的实际事物的反映活动。
(四)思维的类型
1、从思维的中介物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形象
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动作思维: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来解决问题。
(2)发散性与集中性统一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发散性上,
发散思维有三个特征:
①流畅性:也叫思维的丰富性。指在限定的
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②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
新颖的见解的能力。
③变通性:表现在思维的灵活性和广度上。
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变化多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打一双音节词
用六根火柴摆成四个等边三角形。
河内塔问题
条件:每次只移动一 个圆盘,且大盘在 要求:将圆盘移动到柱子c 上, 小盘上面,可利用 且保持原来的大小顺序 柱子B帮助解决。 初始状态 目标状态
1 2 3
A
B
C
A
B
C
(二) 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 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其 关系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 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 类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 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 程。
(四)聚焦法
形象思维是人们利用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表象、 想象和联想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 关于事物的形象。从表象产生的 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 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直觉思维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其 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 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 直接的、本质的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 ①认识的跳跃性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1、专家在如何表征问题上不同于新手。 新手分类更多地依赖于问题的表面信息,即 以客体和关键词为参照,肤浅地在问题表层上 表征问题;而专家分类问题则以解决问题所需 涉及的主要原则为依据,专家运用经验从问题 的更深层面和更精细加工的水平上表征问题。 2、专家用以表征问题的图式比新手的图式包含 更多抽象的信息和更多组织起来的子图式。 3、专家与新手解题时运用不同的策略。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 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划 分,可以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 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是 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 维活动。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思维活动 大多属于这种类型。成人也有动作思维, 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 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这比儿童的动作思维水平高。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二、思维的种类
(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2.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向一个 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第二节 表: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 理解: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 明的形象性。
❖ 2、表象的特征 ❖ 直观性
❖ (二)掌握概念的途径:日常概念、科学概念
二、推理
❖概念 ▪ 内涵: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 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程。
❖ ②特点: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 ③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是
语词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
❖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的契机; ❖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 ❖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的顿悟。
❖
❖ 开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团团转,而发现了 苯的六角环行结构。
斯芬克斯之谜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 条腿走路,中午用 两条腿走路,晚上 用三条腿走路?”
分析:四条腿——爬,两条腿——走,三条腿—— 拄拐杖;早晨——婴儿,中午——青年,晚上—— 老年
综合:婴儿期四脚爬行,青年期两腿直立走路, 老年期拄拐杖两腿直立走路——人
二、思维过程
(二)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 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eg:购买衣服
分类: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同种类的过 程。
二、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 抽象:抽取同类事物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 性。
• 交通工具的抽象
2. 概括是在抽象基础上进行的,将抽取出来的本 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 交通工具的概括
5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克劳福德 特性列举法
1、名词特性。 (1)部件:笔杆、笔帽、笔夹、笔芯、笔珠、弹簧等。 改进设想:笔杆中能否放置一小卷备用纸?能否将油墨直接灌入笔杆 中?笔帽是否可以取消?笔夹是否设计成内嵌式?笔芯是否加粗?笔芯能 否重复使用?笔珠能否用其他耐磨材料取代?弹簧非要不可吗? (2)材料:塑料、金属、竹木、油墨等。 改进设想:能否采用其他材料?能否制造一种永不褪色的油墨?能否 制造一种可擦写的油墨?能否制造一种定时褪色的油墨? (3)制造方法:注塑、冲压、装配等。 改进设想:能否一次性注塑而成?能否进行流水线作业?能否应用 机器人装配?能否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
四、思维的过程(抽象与概括)
抽象: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
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个别的、非 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
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
同类其他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系统化: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
“6+2>4+4”的创新启示
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最初是双向8车道“4+4”模式, 通车后一度出现拥堵问题。相关部门决定向社会征集解决 方案。一个美国青年通过多日观察,发现了问题:上午市民 上班造成左边车道拥挤,下午市民下班造成右边车道拥挤。 于是,他提出改为“6+2”车道,即上午左边车道为6道,右 边为2道,下午则相反。如此,问题迎刃而解。
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 系统中去,使之建立联系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
五、思维的形式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心理学第五章表象和想象

幻想性想象
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创造出理想 化的形象。例如,青少年时期的
白日梦。
想象的作用
促进智力发展
通过想象,人们能够更好地理 解抽象概念和解决问题,提高
智力水平。
激发创造力
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通过想 象可以产生新的思想、发明和 创作。
调节情绪
通过想象,人们可以调节情绪 ,缓解压力和焦虑。例如,通 过想象放松训练来缓解紧张和 焦虑。
想象具有创造性、自由性和超越性, 能够打破现实束缚,创造出前所未 有的形象。
想象与记忆的关系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 记忆为想象提供了原材料。
想象的分类
再造性想象
根据语言、符号等提示,在脑海 中形成相应的形象。例如,阅读 小说时在脑海中形成场景和人物
形象。
创造性想象
不受现实束缚,自由创造新形象。 例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
对于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来说,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进行 想象,来帮助他们处理创伤记忆,减轻心理痛苦。
激发积极情绪
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想象法来激发来访者的积极情绪,帮助他们建立 自信心和乐观心态。
THANKS
谢谢
两者都可以被语言描述
表象和想象都可以通过语言进行描述和传达,使得个体之间可以分 享和交流。
表象与想象的区别
01
表象是记忆的再现
表象是记忆中已经存储的信息在大脑中的再现,是对过去经验的重现。
而想象则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对新的形象进行构建。
02
表象是具体的形象
表象是个体在脑海中形成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而想象则
表象是人们记忆的主要内容,是回忆 和再认的基础。
心理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外刺激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里的一种方法。
4.调查法调查法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活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5.测验法测验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
6.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二、填空题1.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3.“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说法的提出者是艾宾浩斯。
4.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5.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6.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创立的学派称为格式塔心理学派。
7.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学派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三、案例讨论题四、实践应用题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名词解释1.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高层次心理活动,是指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的变化的觉知。
2.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填空题1.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实现。
2.注意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3.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我们判断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准主要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四个方面。
三、案例讨论题四、实践应用题第三章感觉和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过程✧思考过去、现在及将来✧和问题解决过程紧密联系第一节思维及其特征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以人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人类和其它许多动物一样都有感觉、知觉、记忆等较低层次的心理现象,但是思维这一复杂的高级心理现象只有人类才拥有。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教黑猩猩灭火,实验员在它面前用碗从一个水桶里舀水灭火,不久黑猩猩学会了做个动作,但是把水桶拿走,而旁边的水池中注满水,黑猩猩就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这个实验说明,黑猩猩不能将水桶中的水和水池中水联系起来,就是说不能从这两种水中抽象出以水的共同、内在的特征:灭火。
“水能灭火”,不管它放在那儿,清洁还是肮脏,这一抽象只有人能用“思维”得到。
与黑猩猩相反,7、8岁的小孩都知道用尿浇灭导火索。
感知觉对对事物外部现象、个别属性的反映;思维则反映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性。
问:九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这只是现象,这一现象的内在规律是“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定律是经过思维得到的,确切的说是“由此及彼”得到的。
(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是指通过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外界事物,在思维过程中凭借已有知识经验或其它事物媒介来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到的事物内在属性,以推测事物过去的、本来的进程,认识事物的本质。
例如,早晨见地上是湿的就可推知昨夜下过雨;医生通过测知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成分以及其它症状便可推知得了什么疾病;再如物理、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模拟,宇宙产生、生物产生的研究过程。
通过思维过程,人们把事物的现象和它本质联系起来,把本来没有直接关系而只具是内在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人才可以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去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2)概括性:概括性是指通过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得出概括性的认识。
心理学第五章想象知识点

第五章想象
1.想象的概述
(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思维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① 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
② 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想象是组织起来的形象系
统对客观现实的超前反映
③ 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3)想象的种类
①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梦、幻觉)
②有意想象:有预定的目的,自觉产生的想象
a.再造想象: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
片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读书时,根据作
者的描述,从而想象出作者描绘的人物场景)
b.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
过程(如:文学创作、设计新产品)科学家的新发
明)
c. 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4)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①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②表象的作用
a. 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
b. 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前提,为想象活动提供了素材
c.表象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d. 是思维的感性依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二)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 用各种知例如识“和韩技信能分油,”经算过术游一戏系:列思维 操作,使问“题3斤得的以葫芦解7决斤的的灌过,程。
(四)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
实用文档
四、作用
(1)预见功能 (2)理解功能 (3)补充功能 (4)调节功能
实用文档
五、分类 P98-100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二)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4、妄想: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是思维的
独特性(新)
(2)发散思维
实用文档
运用已获得的知 识经验,按惯常 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
(1)常规思维
(2)创造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 方式解决问题
实用文档
第二节 想象
猫说… … 小鸭子说… …
实用文档
一、想像的含义(P97) 想像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
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问题2: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号码放在 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 机抽取200个号码,你能否预期其中有多 少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
实用文档
2、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实用文档
问 题 答 案
实用文档
讨论:回形针的用途
实用文档
1 2 C柱
步骤 4:Move 3 from A to B
3 A柱
3 B柱
实用文档
1 2 C柱
步骤 5:Move 1 from C to A
1 A柱
3 B柱
实用文档
1 2 C柱
步骤 6:Move 2 from C to B
1 A柱
2 3 B柱
实用文档
2 C柱
步骤 7:Move 1 from A to B
实用文档
算法:找出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 进行一一尝试。直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 方法。
例如:一只密码箱有三个转钮,每一转钮 有0—9十个数字,先要采用算法策略找 出密码打开箱子,就要逐个尝试3个转钮 的随机组合,直到找到密码为止。
实用文档
启发法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经验,凭直觉 选择常一用个的最启佳发方法案:。
④小兰:小文在说谎。
如果小兰说真话,说的是假话,那么小红 的蛋糕是谁吃的?
实用文档
(3)反推法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反推知道找到通往初 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它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 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
一些几何类问题也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
实用文档
10斤的油篓分一半。”
实用文档
提出(假三设就)是解提 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提出验假证设假是设问就题是解通
决段过提, 出中一需的具定要假有的对设创方已是造法有否性确知可的定识以阶所发现问题
经有验 效进地行解重决新问组题织。,
以法适:验应证问假题设的有解两决种。方分析问题
——直接检验,即通
实用文档
4、思维定式 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 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 的,也有消极的。
实用文档
陆钦斯实验: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水桶A、 B、C,要求用水桶量出一定量的水D。
问 水罐容量 题A B C
1 21 127 3 2 14 163 25 3 18 43 10 4 9 42 6 5 20 59 4 6 23 49 3 7 15 39 3
1 A柱
1 2 3 B柱
实用文档
C柱
A
B
C
实用文档
(2)试误法
例如:小红给爸爸买了一个大蛋糕庆祝生日, 却被别人吃了。小红很生气,于是就问了四个 有可能的人,他们的回答是:
①小文:是小青吃的。如谎果,小与文③说矛真盾话,那么小钱说
②小青:是小兰吃的。如谎果,小与青③说矛真盾话,那么小钱说 ③小钱:不是我吃的。如小果文小说钱谎说,真①话与,④那矛么盾小兰、
‥‥‥
实用文档
(一)什么是问题
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 给定成分——问题起始状态 目标状态——问题的答案 障碍——找到答案必须经历的思 维活动
实用文档
1.有三根杆子A、B、
C径。不A同杆的上圆有盘n“。个直河内塔”问题
2.把A杆上的n个碟子 全部移到C杆上。
3.每次移动一个盘, 大盘不能移在小盘 上面。
保险丝、 开锁、耳坠子、拖曳玩具的把 手、花环链、清指甲、清打字机、图片 挂钩、领带夹、拆信、戳洞、衬衫纽扣 的替代品、扑克牌筹码、拉链的头、钓 鱼钩、牙签、清除烟斗、清除耳垢、装 饰品、螺丝起子、橡皮筋投射武器、艺 术品上的悬吊物、手机吊饰……
实用文档
3、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
算法策略 启发策略
实用文档
(4)爬山法(迂回前进、“退一步进两步”。 )
类似于手段—目标分析策略,二者都是采用 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 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不同之处在于: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 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 便最终达到目标。
实用文档
例如:河的一岸有一只鸡、一只猫、 一袋米,你要把这些东西运到河的对 岸,河上有一只小船,每次只能运载 其中的一种东西和你本人。不能把猫 和鸡留在一起,否则猫将会把鸡吃掉。 也不能将鸡和米留在一起,否则鸡会 把米吃掉。如何将全部东西运到对岸 呢?
实用文档
例如:在一张桌前从左到右依次坐着甲、乙、 丙、丁四人根据下面信息,请指出谁拥有小轿 车。 (1)甲穿蓝衬衫 (2)穿红衬衫的人拥有自行车 (3)丁拥有摩托车 (4)乙靠着拥有小轿车的人 (5)丙靠着穿绿衬衫的人 (6)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拥有摩托车的人 (7)拥有三轮车的人距拥有摩托车的人最远
实用文档
二、想象的特点
(1)形象性 (2)新颖性
实用文档
在感知的基 础上,改造 旧表象,创 造新形象。
不仅可以创造人们 未曾知觉过的事物 的形象,还可以创 造不存在或不可能 的形象。
美人鱼、水陆两用坦克、阿Q、花仙子、祥 林嫂、小燕子、刘慧芳、九头鸟、雷公、 猪八戒、白蛇 、青蛇、千手佛、飞马、小 人国、风婆、、、、
实用文档
1、问题情境的影响
(1)事物的空间排列 (2)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 (3)无关刺激的干扰
实用文档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求圆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
实用文档
将旁边9个点用 四条直线连起来, 而且要求这四条 直线是用一笔画 成的。
实用文档
问题1:在欧阳家里有五个兄弟,他们每 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将欧阳太太也计算 在内,试问欧阳家里共有几个女人?
验证假设
问题的方向,是问题解 决的关键 。
实用文档
二、创造性思维(P101-107)
(一)内涵 指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问
题、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
实用文档
1.问题情境的影响 2.功能固着的影响 3.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P100-101 P104) 4.思维定势 (5二.动)机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P103-105 ) 6.个性
内容发生的障碍,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坚信不疑。
实用文档
想象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极端表现— 梦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特殊形式—幻想
理想
实用文档
空想(梦想)
第三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思维
实用文档
一、问题解决(P100)
桑代克 早期研究: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实用文档
柯勒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医生诊断患者的疾病 ★建筑设计师设计一座水坝 ★计算机研究人员编制出一套软件 ★作家写出一部剧本 ★小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
抽取本质特 征和规律加 以概括。
(1)概括性
(2)间接性
借助一定的媒介 和知识经验对事 物进行间接的认 识。
实用文档
三、思维的分类(P91)
实用文档
(动作一)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
1、动作思维(实践思维)
表象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概念
实用文档
(流二畅)性(根多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 变(1通)聚性合(活思)维
实用文档
正确答案:农夫总留下15头牛
思维解析:
注意最后一句话:“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半数加半头正好 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杀,也没剩下”。 因此,根据逆向思维: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从而可以推 导出:
(1)手段-目的分析 (2)试误法 (3)反推法 (4)爬山法 (5)简化法
实用文档
(例1)如手:段河内-目塔的问分题析(以3个圆盘为例)
请将A柱上的所有圆盘依序移到B柱上。 一次只能移一个盘子。 较大的圆盘必须置于较小圆盘的下方。 可以借助C柱。
1 2 3 A柱
B柱
实用文档
C柱
实用文档
操作方法: 1.自己把鸡运到对岸,留下鸡。 2.独自返回。 3.自己把米运到对岸,留下米。 4.把鸡带回,放下鸡。 5.把猫带到对岸,留下猫。 6.独自返回。 7.把鸡运到对岸。
实用文档
(5)简化法
先抛开某些细节而抓住问题解决中的主 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较为简单的形式,然 后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
实用文档
他这样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 以祈祷?”神父回答:“当然可以。”
同样是抽烟和祈祷,祈祷时要求抽烟, 那似乎意味着对耶稣的不尊重;而抽烟 时要求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 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也就没有反对的 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