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常用抗生素分类及作用机制

合集下载

兽用抗生素抗菌药作用机理及分类

兽用抗生素抗菌药作用机理及分类

抗生素作用机理与分类1.抗生素作用机理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5大类作用机理: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 转录成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受阻。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影响叶酸代谢抑制细菌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

因为叶酸是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叶酸缺乏导致核酸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主要是磺胺类和甲氧苄啶。

2.抗生素分类一、按化学结构分:(一)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1)青霉素类青霉素G(卞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ylpenicillin) 氨卞青霉素(安卞西林.安比西林)Ampicillin (Ampicine) 羟氨卞青霉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 羧卞青霉素(卡比西林)Amoxicillin(2)头孢菌素(先锋霉素)类头孢氨卞(先锋霉素IV)Cefalexin (Cephalexin) 头孢羟氨卞Cefadroxil(3)大环内酯类红霉素Erythromycin 罗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阿奇霉素北里霉素螺旋霉素(4)林可胺(洁霉素)类林可霉素(洁霉素)Lincomycin 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氯洁霉素. 克林达霉素)Clindamycin(Clinimycin)(5)其它杆菌Bacitracin 新生霉素Novobiocin 那西肽恩拉霉素(二)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1)氨基糖甘类链霉素Streptomycin 庆大霉素(艮他霉素)Gentamicin (Gentamycin) 新霉素Neomycin 卡那霉素Kanamycin 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Amikacin 壮观霉素(大观霉素. 奇霉素. 奇放线菌素)Spectinomycin (Actinospectacin) 妥布霉素Tobramycin 核糖霉素(维他霉素. 维生霉素)Ribostamycin(Vistamycin) 安普霉素(2)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 Polymyxcin B 多粘菌素E(粘菌素. 抗敌素)Polymyxcin E (Colistin)(三)广谱抗生素(1)四环素类土霉素(氧四环素)Oxytetramycin(Oxytetracycline) 四环素Tetracline 金霉素(氯四环素)Aureomycin(Chlortetrcycline) 强力霉素(多西还素. 脱氧土霉素)Doxycycline (Deoxyoxytetracycline) 米诺环素(2)氯霉素类氯霉素(左霉素)Chloramphenicol (Chloromycetin) 甲枫霉素(硫霉素)Thiamphenicol 氟甲枫霉素(氟苯尼考)(Florfenicol)(四)主要作用于霉形体泰牧霉素(泰妙灵. 支原净)Tiamulin (Tiamutin) 泰乐菌素(泰农) Tylosin 北里霉素(柱晶白霉素. 吉他霉素)Kitasamycin (Leucomycin, Kitamycin)(五)合成抗菌药物(1)氟奎诺酮类诺氟沙星(氟派酸) Norfloxacin 培氟沙星(甲氟派酸) Pefloxacin 罗美沙星(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氧氟沙星(氟秦酸. 奥复欣) Ofloxacin 环丙沙星(环丙氟派酸) Ciprofloxacin 恩诺沙星(乙基环丙沙星. 乙基环丙氟派酸) Enrofloxacin 沙拉沙星(福乐星) Sarafloxacin 达诺沙星(丹乐星. 达氟沙星. 单诺沙星) Danofloxacin 马波沙星(麻波沙星) Marbofloxacin二、按作用机理分:(一)、作用于细胞壁:ß内先胺类磷霉素类万古霉素(二)、作用于细胞膜:多粘菌素杆菌太制霉菌素(三)、作用于蛋白质合成: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林可胺类氨基糖代类(四)、抑制DNA合成:奎诺酮类利福平甲硝唑夫喃类(五)、影响叶酸合成:磺胺类TMP三、按作用时机分:(一)、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二)、静止期杀菌剂:多粘菌素氨基糖甘类氟喹诺酮类(三)、快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四)、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猪场常用十大类药物用药介绍

猪场常用十大类药物用药介绍

一、《青霉素类药物》1、常用的品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V、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

2、药物的适应症: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病部分种类较好(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

对大肠杆菌、鸡白痢、绿脓杆菌病效果比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差。

青霉素V耐鸡胃中的酸性,与抗球虫药物配合使用,防治球虫发病后继发细菌病。

3、目前使用的效果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抗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效果: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

4、使用剂量:阿莫西林预防量为100kg水加水5g,治疗量为100kg水加10g;阿莫西林+棒酸治疗量为100kg水加3-5g,连续使用4-5天。

氨苄西林预防量为1000kg水加100g,治疗量为150g。

5、药物的配伍阿莫西林可以与硫酸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其它半合成青霉素搭配。

阿莫西林配合棒酸,可以使抗菌活性提高1000倍,配方比例为41。

阿莫西林配合磺胺增效剂(TMP),常用的比例为5:1,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的疗效。

阿莫西林配合盐酸环丙沙星,增强抗大肠杆菌的效果。

此外,还有氨苄西林与盐酸环丙沙星(比例为3:1)、氨苄西林配合硫酸链霉素(比例为1:3)。

6、不能配合使用的药物(1)青霉素与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⑵青霉素与氯霉素配合使用,能使青霉素的作用减弱。

由于青霉素药物处于最强的对数期时,氯霉素则受到抑制,从而使青霉素作用减弱。

⑶青霉素不与土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放线菌素D、庆大霉素配合使用。

⑷青霉素不要与小苏打、维生素C、磺胺类钠盐、阿托品混合使用。

主要是因为酸、碱、氧化剂、重金属盐可以失效。

7、本类药物的残留时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2天,阿莫西林5天二、《头孢菌素类药物》1、常用的品种第一代头孢:头孢拉定、头孢唑啉(仅供注射)、头孢氨苄、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等。

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

兽用抗生素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兽用抗生素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 注意:
• 氯霉素造成贫血,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出现“再障”

甲砜霉素没有“再障”报道,
• 氟甲砜霉素: 不引起“再障” 。
• 配伍禁忌:
• 氯霉素类与大环内脂类和林可霉素类药物联用有拮抗 作用;
• 氯霉素对青霉素类杀菌效果有干扰作用,避免同时使 用。
1、氟苯尼考用药方案
• 抑菌药,时间依赖型药物 • 首剂用量应适当增加,维持1天;15mg/kg体重 • 维持剂量与疗程:维持量至少2天,一般4~5天。7~
(一)青霉素类特点
品种
特点
第一 –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号)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第二代三
代 –头孢噻啶(先锋霉素2号)代强; 对革兰氏阴性茵作用稍差 –头 孢 氨 苄 ( 先 锋 霉 素 4 号 )
–头 孢 脞 啉 ( 先 锋 霉 素 5 号 )G(+)++++;G(-)++
–头 孢 拉 啶 ( 先 锋 霉 素 6 号 )
• 与林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具有 拮抗作用。
• 不宜在碱性环境中给药。 • 可以联合应用的药物:TMP;四环素类药物 • 氟苯尼考保健方案: • 仔猪:断奶后给药-40~60ppm,连续用药5-7天。 • TMP:与氟甲砜霉素联合,按1:4~5比例添加。即10~
2、 与青霉素类、头孢类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3、 内服极少吸收,不宜用于全身,(肌注作用于
全身;)

4、耳毒性,与红霉素加重;

5、肾毒性,与头孢类加重。
(三)四环素类特点
• 快速抑菌剂 • 广谱: • 机理类似氨基糖苷类,作用于核糖体,抑制肽链的延长及蛋白质合

青霉素、头孢菌素、氟苯尼考等猪场常备药物的使用

青霉素、头孢菌素、氟苯尼考等猪场常备药物的使用

青霉素、头孢菌素、氟苯尼考等猪场常备药物的使用为窄谱杀菌性抗生素,在细菌繁殖期起杀菌作用。

主要对青霉素敏感菌所致疾病的治疗。

其毒性小,内服仅有少量吸收,故不宜内服。

主要用于败血症、肺炎、肾炎、乳腺炎、子宫内膜炎等。

本药为猪丹毒药,也用于创伤感染、手术去势等伤口撒布。

可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一、青霉素为窄谱杀菌性抗生素,在细菌繁殖期起杀菌作用。

主要对青霉素敏感菌所致疾病的治疗。

其毒性小,内服仅有少量吸收,故不宜内服。

主要用于败血症、肺炎、肾炎、乳腺炎、子宫内膜炎等。

本药为猪丹毒药,也用于创伤感染、手术去势等伤口撒布。

可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1.青霉素G(青霉素钾、钠)。

常作为治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放线菌、螺旋体等感染的药。

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猪丹毒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

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2万~3万∕kg体重,严重感染时可每4~6h/次。

不良反应:除局部刺激外,主要是过敏反应。

出现过敏反应时可静脉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2~1mg∕次,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2.长效青霉素。

(1)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粉针):肌内注射1次量,猪2万~3万单位∕kg体重,1次∕日,连用2~3日。

;(2)注射用苄星青霉素(长效西林)肌内注射1次量,3万~4万单位次∕日,必要时3~5日重复1次。

3.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

为半合成耐酸(可内服)广谱青霉素。

为白色粉末。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效,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合用(因能作用于细菌胞壁使药物能渗透进入细菌内部产生药效)有协同抗菌作用。

但对耐青霉素的细菌无效。

本品对胃酸稳定,其钠盐内服吸收良好。

猪按10mg∕kg体重肌内注射,吸收迅速,13分钟血中达峰浓度12.06μg∕ml。

各类抗生素简介

各类抗生素简介

用弱 ; 强力霉素 ( 多西环素 、 脱氧土霉素 ) 为长效 、 高 效、 低毒 , 口服 吸收好 , 分布广 , 对 四环素 、 土霉素耐 药菌对本 品仍有效 ; 米诺环素 ( 二 甲胺四环素 ) 的作
用最强 , 其他与强力霉素相似 。
7 氯霉素类
通过抑制 细菌蛋 白质 的合 成 的一种快 效抑菌 剂。对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 氏阴性菌 、 螺旋体、 立克次

反 要
炎、 乳房炎等 , 主要不 良 】 影响生长。临床应用主
4 多肽类
窄谱抗生素 , 口服吸收差 , 残 留少 , 抗菌作用强 ,
砜霉素 ( 氟苯尼考 ) 。

养殖 技术顾 问2 0 1 3 . 9
氨苄青霉素 ( 氨苄西林 ) 为广谱抗革兰氏阳性菌 , 耐
5 氨基苷类


类强烈抑制细菌蛋 白质合成各个阶段 ( 不可
酸不耐酶 , 用于全身细菌感染 。羟氨苄青霉素 ( 阿莫 西林 ) 与氨苄西林相似 , 杀菌作用强。第一代头孢菌
素有头孢噻吩、 头孢唑啉 、 头孢氨苄 、 头孢羟氨苄 、 头
药, 抗菌作用强 ; 卡那霉素为兽用多为猪喘平 , 与庆 大霉素相似 ; 新霉素与卡那相似 , 但毒 性大 , 仅用于
孢拉定 , 广谱杀菌 , 对革兰氏阳性菌强于第二 、 三代 , 对革兰氏阴性菌稍差 , 对 B 一内酰胺酶稳定 , 耐酸可
口服 , 与青霉素类无交叉耐药现象 。第二代头孢菌素 主要有头孢西丁 、 头孢 呋肟 、 头孢克洛 , 对革性菌 比第一代强 , 毒性 低, 对部分厌 氧菌有效 , 其他与第一代相似 。第三代 头孢菌素主要有头孢噻呋 、 头孢噻肟 、 头孢 哌酮 、 头 孢 曲松等。其对革兰 氏阳性菌 比第一 、 二代弱 , 对革

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抗生素的种类和作用机理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兽医学领域。

抗生素的种类繁多,每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机理。

本文将对常见的抗生素种类和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详细介绍。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代表药物是青霉素。

青霉素抑制了一种叫做“破坏横向连接酶”的酶活性,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生长和修复受阻,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般用于治疗重症感染,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好的疗效。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其特异性作用机理是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举例来说,庆大霉素就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 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病原菌引起的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但是,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常用于呼吸道和皮肤感染,能抑制革兰阳性菌的生长。

这类抗生素主要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作用,具体机理是与细菌核糖体结合,阻断肽链的延伸和释放。

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

5. 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这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阻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抗生素中最常见的代表是磺胺甲恶唑。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别的抗生素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这是由于不同抗生素作用于细菌不同的生物学部位或过程。

然而,抗生素并非万能药,过度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的增加,从而降低抗生素的疗效。

因此,正确的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守医生的处方和药物使用指导十分重要。

兽用抗生素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

兽用抗生素分类简介及作用机制
3.毒副作用:多为慢性中毒,损伤泌尿系统(结晶尿、血尿),消化系统紊乱(多发性肠炎),幼年动物免疫系统抑制,产蛋下降和破损、软壳增加。
4.使用原则:注意剂量和疗程,充分饮水以增加尿量,宜与碳酸氢钠同服以碱化尿液,蛋鸡产蛋期禁用,选用疗效高、溶解度大和乙酰化率低的磺胺药,如SMM、SMD。
5.常与增效剂以5:1比例配伍。
头孢菌素类
一代
如:头孢羟氨苄、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主要治疗G+菌。
二代
如:头孢呋辛脂、头孢克洛、头孢孟多。可为一般G-菌感染的首选药,另对G+菌也有较强作用。
三代
如:头孢赛呋、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克肟。主要用于G-菌所致各系统的中度感染。
四代
如:头孢喹肟、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南。用于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或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各系统严重感染
其它抗生素
1万古霉素窄谱(与青霉素相似),口服不吸收。抗G+菌,对G﹣菌无效。耳毒性、肾毒性大。
2泰妙菌素又叫泰妙灵支原净,抗菌谱与大环内酯类似,口服利用率高85%以上。
人工合成抗菌素
喹诺酮类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阻碍DNA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剂静止期杀菌药(缓效杀菌剂)
第一代,二代大部分以淘汰,被三代四代所取代。
β-内酰胺类
作用机制均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繁殖期杀菌药
(速效杀菌剂)
青霉素类
天然
青霉素G(青钾,青钠)不耐酸不耐酶,口服易破坏,宜肌注.窄谱抗G+球菌,杆菌\少数G-菌.青霉素V耐酸不耐酶。
半合成
具有耐酸、耐酶、广谱等特点。(如广谱的(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耐酸不耐酶广谱),它们对G+或G-均有作用,对G+菌及螺旋体作用<青霉素G/对G﹣菌作用<庆大霉素。可口服,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耐酶的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耐酸耐酶窄谱)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汇总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汇总

抗生素种类及作用和机制汇总抗生素是一种可以抵抗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它们在医学和兽医领域被广泛应用。

抗生素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能够针对细菌的不同部位或过程进行干预,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生素种类、作用和机制的综述。

1.青霉素类药物:作用:青霉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灭细菌。

机制:这些药物抑制了细菌合成细胞壁所需的酶活性,从而导致细菌细胞壁脆弱或破裂,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2.大环内酯类药物: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机制:这些药物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干扰其正常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从而导致细菌无法生存和繁殖。

3.氨基糖苷类药物:作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机制:这些药物与核糖体的特定区域结合,阻止其正常工作,导致细菌无法制造蛋白质,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4.四环素类药物:作用:四环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机制:这些药物与核糖体的特定区域结合,阻止其正常工作,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导致细菌死亡。

5.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既可以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也可以影响其核酸合成过程,进而杀死细菌。

机制:这些药物与细菌的DNA酶和其他相关蛋白结合,阻碍了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导致细菌死亡。

6.磺胺类药物:作用:磺胺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细菌合成辅酶和长链鞘蛋白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机制:这些药物与细菌的鞘蛋白酶合成酶和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阻止它们的活性,导致细菌无法进行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7.磷霉素类药物:作用:磷霉素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杀死细菌。

机制:这些药物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阻碍蛋白质链的延伸,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尽管抗生素具有相对较低的副作用,但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确保遵循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常用抗生素分类及作用机制
按化学结构分类 (一)β-内酰胺类 按作用机理分类 Ⅰ型繁殖期杀菌药 作用机制 1、阻碍细胞壁合成 2、结合30s亚基,阻碍蛋白质 合成 3、结合30s亚基,阻碍蛋白质 合成 3、结合50s亚基,阻碍蛋白质 合成 3、结合50s亚基,阻碍蛋白质合 成,(亲和力极高) 3、结合50s亚基,碍蛋白质合成, (亲和力:大环内酯类>氯霉素 类>林可胺类) 1.杆菌肽:阻碍细胞壁合成; 2.多粘菌素E/B:影响细胞膜通 透性 3、结合50s亚基,抑制蛋白质 合成 5、影响细菌叶酸的合成 抗菌谱 G+ G+ G(二)氨基糖胺类 (三)四环素类 (四)氯霉素类 (五)大环内酯类 (六)林可胺类 Ⅱ型静止期杀菌剂 Ⅲ型繁殖期抑菌剂 Ⅲ型繁殖期抑菌剂 Ⅲ型繁殖期抑菌剂 Ⅲ型繁殖期抑菌剂 GG+ GG+ GG+ G+ 代表药物 敏感菌 青霉素、布鲁卡因青霉素、氨 G+菌首选药物 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 头孢菌素类 G->G+ 需氧型G-首选,(G+(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炭疽杆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菌)(庆大霉素:敏感菌引起的肠道、呼吸道、泌尿感染 、大观霉素、阿米卡星等 和败血) 对G- G+有较强作用、多西环素对70%厌氧菌有效 、支 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 原体 G->G+,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高度敏感、支原体,(氟 氟苯尼考、甲砜霉素 苯尼考:胸膜肺炎、黄白痢) 泰乐菌素、泰万菌素、替米考 G+、G-球菌、厌氧菌、钩端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 星、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G+、支原体、厌氧菌、钩端螺旋体(林可霉素对厌氧菌 有强大抑杀作用)
——小梁20180622
(七)多肽类 (八)双萜类
Ⅱ型静止期杀菌 Ⅲ型繁殖期抑菌剂
GG+ 支原体 G+ G-
(一)磺胺类及增效剂 IV型静止期抑菌药
(二)喹诺酮类
Ⅱ型静止期杀菌剂
4、抑制细菌DNA的合成 6、干扰酶系统,阻断细菌正常 代谢
G+ G-
(三)硝基呋喃类
抑菌剂
G+ G-
(四)硝基咪唑类
Ⅱ型静止期杀菌剂
4、抑制细胞DNA的合成
G+ G-
(五)喹噁啉类
Ⅱ型静止期杀菌剂
4、抑制细菌DNA的合成
G+Βιβλιοθήκη G-G-(多粘菌素E/B):大肠杆菌性下痢、耐药菌性下痢、 多粘菌素E/B (G-) 、杆菌肽 绿脓杆菌局部感染、烧伤、饲料添加剂、促生长;G+ (G+) (杆菌肽):金葡菌、肠球菌、链球菌作用强大 G+ (金葡菌、链球菌、胸膜放线杆)、支原体、密螺旋 泰妙菌素、沃尼妙林 体,临床用于猪肺炎、血痢。 G+ 、G-、密螺旋体、某些原虫、(对螺旋体、立克次体、 磺胺间甲氧嘧啶;甲氧苄啶 结核杆菌、病毒无作用)、溶水呈碱性、不可与酸性较 (TMP),二甲氧苄啶(DVD) 强的药物配伍 G+、 G-(恩诺沙星:对G-作用强强,对绿脓杆菌、链球 恩诺沙星、沙拉沙星、环丙沙 菌、厌氧菌作用弱;用于治疗白痢、水肿病、支原体、子 星等 宫乳房炎综合症等、与甲硝唑联用抗厌氧菌协同) 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呋喃它 G+、 G-(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作用强,用于仔猪黄白痢 酮、呋喃苯烯酸钠、呋喃西 、仔猪副伤寒);本类有致癌危险,禁用与食品动物 林; G+、 G-(甲硝唑:广谱抗厌氧菌及抗原虫药,对大多数 转型厌氧菌有效,包括:粪球菌素、为荣球菌属、梭菌 甲硝唑、地美硝唑、替硝唑 属、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滴虫、阿米巴原虫)对 需氧菌无效 G+ 、G- (乙酰甲喹:对G-,尤其是溶血性大肠杆菌作 乙酰甲喹(痢菌净)、喹乙醇、 用很强,人工合成广谱抑菌促生长药,用于猪促生长、 喹烯酮、卡巴多司 治疗仔猪黄白痢、胃肠炎)内服吸收迅速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