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之道

合集下载

茶文化的品茶知识有哪些

茶文化的品茶知识有哪些

茶文化的品茶知识有哪些茶文化的品茶知识:绿茶饮用方法绿茶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是人们普遍爱饮的茶类,其饮法也随不同茶品、不同地区而异。

高级绿茶(包括各种名茶),一般习惯于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以显示出茶叶的品质特色,便于观赏。

普通的眉茶、珠茶,往往采用瓷质茶杯冲泡。

瓷杯保温性能强于玻璃杯,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容易浸出,可以得到比较浓厚的茶汤。

低级茶叶及绿茶末,又多用壶饮法,以便于茶汤与茶渣分离,饮用方便。

江浙一带,人们大多喜欢龙井、碧螺春等名茶和高级眉茶。

饮用时,十分讲究茶具的洁净和用水的质量。

乌龙茶饮用方法乌龙茶采制工艺有许多独到之处,而泡饮方法更为讲究。

中国福建、广东两地都偏爱乌龙茶。

特别是闽南人、潮汕人,在喝乌龙茶时,对茶品、茶水、茶具和冲泡技巧都十分注意。

喝的大多是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乌龙茶上品;泡茶时选用的是甘净的溪水、泉水;茶具配套,小巧精致,称为「四宝」,即:玉书煨(开水壶)、潮山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深瓯(茅杯)。

玉书煨是扁形的簿瓷壶,能容水4两;潮山烘炉,用自铁制成,小巧玲珑,以硬炭作燃料,也有用甘蔗或橄榄核当作燃料的,井注意防止烟味冒入壶口;孟臣罐多出自宜兴,颜色以紫为贵,容水约2两;昔深瓯是白色的小瓷杯,容水不过二三钱,多用景德镇等地产品。

饮茶时,把炉子放在墙边,上搁玉书煨煮水,同时用清水洗涤茶具;当水汽从煨日徐徐冒出时,即用沸水烫热孟臣罐和若深瓯,再把鸟龙茶放入罐内,茶量约占罐容量的六七成左右,冲入开水后,用壶盖刮去面上浮沫,然后把盖盖上,再用开水在盖上淋浴,并把若深瓯烫热;二三分钟后,把茶汤均匀地倾入各个杯中,通常一壶茶分注四杯,每杯先倾一半,周而复始,逐渐加至八成,使每杯茶汤气味均匀。

这时,一边慢慢品啜,一边又把清水放入煨里,准备冲泡第二壶茶。

这种泡法,液色极浓,揭开壶盖,只见满壶茶叶,汤量却很小。

一只若深瓯只能容二三钱茶汤,也许不满一口,不过此饮法可细细品尝,回味悠长,满口生香,此饮法亦称功夫茶。

品茶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品茶后的心得体会(最新)

品茶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品茶后的心得体会(最新)

品茶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品茶后的心得体会(最新)品茶悟人生感悟篇一茶,贵简而素。

简朴的草庐,纯自然的山水,纯天然的心境。

一切人为的装饰,都是多余。

禅境讲究虚空,清寂。

院子里的邻居在屋后的山顶造一草庵式茶室,杉树皮盖的四角屋顶,原木结构,一个不锈钢葫芦状尖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座佛刹,亦像一座古亭。

室内置竹椅、竹桌,室外是乱石堆积,竹影横斜,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池塘,斜坡上数株丹桂,池塘里蛙鸣阵阵,泥鳅戏水,散着数片荷叶。

每每主人闲来无事,从容不迫的煮水品茶,或黄昏,或清晨,或雨中,或月下,神仙般自在。

我喜欢原色的茶室,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有一种顺其自然的随意和率性。

最好是有一卧榻,置于亭下,倦了枕着水声和蛙鼓入眠,任茶香弥漫,渲染梦境。

古老的青石铺了一路,长满青苔,更显得幽寂。

因为地势高,可以望见全城风景,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连呼痛快!佛堂往往是空旷的,世俗的家居往往是装修得精致而家具塞得满满的。

这些都如我们的心境,俗人喜欢让心灵充实,乐在忙碌之中。

出家之人,好虚静,喜欢空之又空,直至心中空无一物,做到“无中万般有”。

茶室也亦空旷,置身其间,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处于其间,可以玄思,可以冥想,可以澄净身心,清静无垢,俗念俱绝。

率意一点,可以随性。

树下的石桌石椅,开阔一点的阳台,干净整洁的客厅,都是品饮场所,简单就好。

不需豪华的陈设,不需高档的茶具,不需名贵的茶叶,也不一定有名泉佳水。

品茶,品的是心,入的是境。

独饮有独饮的妙处,众饮有众饮的佳处,生活就在茶中,宇宙就在茶中,日月就在茶中,心情就在茶中。

梁实秋先生所说“清茶最为风雅”。

如有朋友爱好琴棋书画诗,弹琴,下棋,挥毫,泼墨,吟诗,说禅,品茶者可以边欣赏表演,边闻茶香尝茶味,就充满了高雅的文化品味。

闲中品茶、悟道,是一种清福,也是一种境界。

茶乃大自然的精灵,质朴无华,自然天成。

每一种茶,每一片茶叶都有自己不同的味道。

犹如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都有自己的苦了人生。

茶文化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茶文化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茶文化中蕴含的做人道理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在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和谐共处
茶文化中强调的是和谐共处,这也是我们做人的重要道理之一。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分享茶香,这就是和谐共处的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礼仪之道
茶文化中还强调的是礼仪之道。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如先倒茶给长辈或客人,先喝一口以示尊重等。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也体现了人们的尊重和关爱。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遵循社会公德,讲究礼仪,才能在社会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三、博学多闻
茶文化中还强调的是博学多闻。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了解茶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知识,才能更好地品味茶香。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四、自我修养
茶文化中还强调的是自我修养。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沉静内敛,静心品味茶香,这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注重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内心素质,提高自我修养,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品茶的过程中,更是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只有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实践这些道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红楼梦的绿茶品茶之道

红楼梦的绿茶品茶之道

红楼梦的绿茶品茶之道红楼梦的绿茶品茶之道品茶之道说道茶道,我们先看有关红楼梦中有关品茶的一道试题:《红楼梦》第41回,妙玉和宝、钗、黛三人在栊翠庵吃“梯己茶”时,妙玉有哪些言语举动?她著名的“品茶之道”是什么内容(用小说原话回答)?这些反映了她什么样的品行?(6分)一、妙玉的言行举动:①嫌刘姥姥吃过的茶杯脏,吩咐人搁在外面,不要了;②笑骂宝玉海饮的行为,讲品茶之道;③笑斥黛玉是俗人,将梅花雪水误识为“旧年雨水”。

二、“品茶之道”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

三、反映了妙玉高洁脱俗的品行特征。

品茶之道之绿茶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

”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

“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

“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

只宜用80℃的开水。

“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

“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冲破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

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茶道品茶的方法

茶道品茶的方法

茶道品茶的方法茶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的技巧。

品茶有什么技巧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品茶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品茶的方法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

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茶道的文化内容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

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

有五个方面的原因: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

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佛,道,儒三教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

品茶论道——精选推荐

品茶论道——精选推荐

品茶论道我对茶并不太了解,⽽且喝茶的时候不多,⽣活中的许多时候,我的饮品是咖啡。

但我知道我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茶叶产量堪称世界之最。

中华民族有“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的传统与礼俗。

茶,作为⼤⾃然的产物,深得⾃然的秉性。

中国茶道⽂化底蕴厚重,⼀把旧壶,⼀杯茶汤,掂在⼿⾥,随意率性。

有⼼⼈品出禅、道、儒,静夜中品茗,⼀⽚禅⼼如⽉光洗浴的海棠,肝胆皆冰雪。

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成,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

佛教强调“禅茶⼀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儒家刚讲平常⼼是道。

“平常⼼”是指把“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等按世俗常规办的事的主管能动彻底忘记,⽽应保持⼀个毫⽆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

品茶论道,品茶⾃然要在饮茶中细品。

饮茶是⼀种艺术。

《红楼梦》中的槛外⼈妙⽟的品茶⾼论:“喝茶⼀杯为品,⼆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饮骡”了。

看过⼏遍《红楼梦》后,也晓得了“⼩⼝品饮,⼀苦⼆⽢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不可⾔传”的意境幽深。

在饮茶的意境中,我还知道和尚饮茶是讲究禅,道⼠饮茶是讲究道,学者饮茶是讲究⽂化,商⼈喝茶是⼀种交易,不同的品味能道出⼈⽣的不同追求。

茶事静⼼⾼雅,饮茶需⼼平⽓静。

饮茶讲究的是⼼态的平和与淡定。

想⼀想,⼈⽣何曾不应该如此呢?品味了⼀杯茶,其实就是品味了禅,品味了⼈⽣。

品味清茶可以⼀杯⼀杯;品味黄昏可以⼀天⼀天;品味故事可以⼀段⼀段;品味⾃⼰却要⼀⽣⼀世! 喝茶能静⼼、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思想。

茶道精神是茶⽂化的核⼼,是茶⽂化的灵魂。

品茶论道,是⼀种修⾏,⼀个修⾝养性的过程。

茶有茶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有⼈道。

品茶论道,何为道?道,是⾃然运⾏之规律。

《周易.系辞》:“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道焉”。

道是依据⾃然规律来体现的,⽽这种规律⼜是与⽣俱来的。

道是内⼼的境界如禅,道之性本⾃然。

品茶论道

品茶论道

品茶论道:中国茶文化有男人说:泡茶就如泡女人都是一个泡,都是工夫都是文化;品茶和品女人都是一个品,都是妙趣都是享受。

而我要说的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凭什么“泡”这个行为动作只属于男人?泡茶与泡男人都是一个泡,都是工夫都是艺术;品茶和品男人都是一个品,都是妙趣都是享受!好茶需要好水,上好的泡茶之水是天水,如雨水、雪水,露水。

没读过《红楼梦》不知道妙玉用隔年雨水和多年梅花上的雪水泡茶之韵的,也应见识过《还珠格格》里的紫薇和《京华烟云》里姚木兰用荷叶上的露珠泡茶之风雅,只是现在大气污染严重,我等好茶之士也只得退而求其次,奉江河山泉之水为上品了。

女人若水,男人若茶,这茶样的男人自然得由女人来泡了。

好水泡好茶,好女人泡好男人。

倘若一个徐志摩那等花茶样浪漫而多情的男人,遇上了一个只知铜板的市井妇人,不是火星撞地球,也得哀叹“世风日下”了。

泡茶的首要步骤是温杯洗茶,这招叫若琛出浴春风拂面。

泡男人的首要之举就是要温文尔雅,适当调动对方的温度与热情,方能让你尽情的泡和欣赏。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擂茶。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

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乏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未后,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

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

若能再放点乏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

喝秦人擂茅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龙虎斗茶。

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

品茶之道: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品茶之道: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品茶之道: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三闻:即干闻、热闻、冷闻。

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

1、三看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其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三闻:即干闻、热闻、冷闻。

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

1、三看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状,即看其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匀度、紧结度、有无显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鲜艳明亮,并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冲泡后充分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现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2、三闻:即干闻、热闻、冷闻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它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热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鲜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现形式。

冷闻是指温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温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盖了的其它气味。

3、三品茶要细细品啜头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味。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时应让茶汤在口腔内流动,与舌根、舌面、舌侧、舌端的味蕾充分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鲜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涩、淡薄或生涩。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

将茶汤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鲜花一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时是否爽滑。

4、三回味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

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二是齿颊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脏六腑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茶之道——不是“洗茶”,是“醒茶”
来自: kevin茶(爱茶、爱生活) 2010-12-30 18:22:46
说到“洗茶”,大多数喝茶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通常在开始正式冲泡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红茶之前,习惯上都有一个必做的环节——洗茶。

在洗过茶之后,才开始第一道茶水的冲泡。

这似乎成了规定动作。

而冲泡绿茶、白茶、黄茶就没听说一定要有洗茶这套动作。

对此我一直存有疑问。

有些茶为什么要“洗”?是为了干净卫生而洗去茶叶表面的灰尘、农药、化肥残留吗?如果是这样,那又为什么有的茶“不洗”?是因为有的茶干净而有的茶“脏”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不是所有的茶都“洗一洗”呢?因此,“洗茶”这一提法显然有毛病!
为什么传统功夫茶第一道水不喝而要倒掉呢?如果所有茶叶都先这样过水会怎样呢?经过多年的尝
试与琢磨,我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茶叶从存放状态进入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在冲泡功夫茶中就是习惯上被叫做的“洗茶”。

但是叫“洗茶”显然不恰当,因为大部分茶叶在冲泡前都需要这样一个“准备”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不叫“洗茶”,那应该叫什么呢?直到去年底,在与古道行一起品茶聊茶时才有了答案。

古道行也认为不应该叫“洗茶”。

她给这个所谓的洗茶而实际上是让茶叶从存放状态进入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的过程,起了一个绝好的名称——“醒茶”。

现在俗轩茶道已将醒茶作为茶道冲泡之法的一道必须程序。

从茶道的角度,每次冲泡一款茶叶,不管是哪种类茶(包括绿茶),都要首先观察这款茶叶干茶时的状态,以决定是否需要醒茶,以及如何醒茶才能使这款茶叶达到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

以水醒茶不是为了洗茶。

不管什么茶叶,新鲜度很好的就不用醒茶。

越陈的茶越需要醒茶。

即使是绿茶、黄茶和白茶也需要醒茶,也可以用水醒的方法。

醒茶的方法也很多。

从冰箱里取出的新鲜茶,可以用在常温下放置一会儿来醒茶。

不够新鲜的茶可以用少许凉水或温水润泡一会儿,等茶醒了,再用适当水温的热水冲泡;也可以用适当温度的热水(对于绿茶、白茶、黄茶绝不可用100℃的沸水)快冲快出的方法醒茶。

对于青、红、黑茶就可用100℃的沸水来醒茶。

还可以用将干茶放入烫过的紫沙壶里干烘的方法醒茶。

另外一点很重要:醒茶的水不一定都必须倒掉。

如果茶叶很洁净,醒茶不兼有洗茶作用,而是与第一道水合而为一了,就没有必要倒掉。

这时是更需要点茶道功夫了。

如果叶形比较完整,但洁净度较差,或是属于底部茶叶,其中杂质灰份较多,这样的醒茶兼有洗茶的作用时,醒茶的水可以倒掉。

如果叶形虽较细碎但很洁净的茶叶不宜洗茶。

总而言之,俗轩以为,品茶之道冲泡得法是第一,而醒茶是茶叶冲泡的一道必要程序。

醒茶与洗茶完全是两回事,要看茶醒茶,是需要点儿茶道功夫的。

醒茶适宜所有茶叶的冲泡,不单指乌龙茶。

醒茶完成的好坏,对后面的冲泡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整个冲泡过程中,茶叶内在品质的展现有奠基性作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品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

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

品茶,高于饮茶解渴,“品”字包含了品评、鉴赏、仔细体验茶给人的身心感受。

品茶的五要素是“茶、水、器、境、艺”。

要品好茶,好茶叶、好水、好茶具、好环境、好技艺缺一不可。

茶叶是基础。

不同茶具有不同的香味特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有不同茶类的消费习惯。

茶的色、香、味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

茶是红花,水是绿叶。

水质能影响茶叶的香味。

建议茶客不用自来水,多用矿泉水、纯净水或者桶装水。

过去花茶为什么在北方畅销?原因之一是以前水质不好。

北方的水质大多碱性太重,只好用这种口味重的花茶掩盖水的味道,尤其在陕北,一部分人饮用香味更重的玉兰花茶。

现在为什么绿茶、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在北方销量增加?原因主要是水质的改善。

现在北方的城镇居民大多饮用桶装矿泉水,这样的水泡出的茶香味很好,于是,人们更加重视品茶叶本身的香味。

茶具能保持茶叶的香味,更好地展示茶叶的色与形,茶具本身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常用的主要有陶瓷茶具、玻璃和紫砂茶具。

瓷器以白瓷为上,它不吸水,传热、保温性适中。

雪白的瓷器能衬托出铁观音茶水美丽的颜色。

玻璃茶具价廉、透明,用来冲泡“君山银针”、“西湖龙井”、“碧螺春”时,茶叶在水中舒展、翻滚的情景,可一览无余。

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硬,有透气性,能保持茶叶的本色,造型千姿百态,可供人欣赏。

要充分享受品茶的妙处,还要有良好的品环境,环境的首要条件是洁净雅致。

古人常选择花间、松下品茶。

现代人则在各种中高档茶馆。

其实,现代人的家庭条件和茶馆条件相当,只要您有雅兴,在家里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品茶,又别有一番情趣。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人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公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

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

在冲茶、倒茶之
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

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

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

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

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

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

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

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

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

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

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

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

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如果领导和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

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

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根据茶叶种类的不同,谈谈如何正确品茶、饮茶以及正确怎样合理保藏茶叶。

b1a831 10级被浏览119次 2013.04.05
茶友们帮助哈
chshiwei
采纳率:48% 10级 2013.04.06
不小心见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下哈。

你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要回答的详细估计得好几面的文字。

按常规分类,茶有六大类。

这些都是基础知识,所以你最好能对茶叶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至于怎样品茶,不知道这个“品”字是意思是啥。

如果仅仅是对茶叶品质的鉴定,通常是常规审品方法。

就是八项因子法。

你可以去查查,茶叶审品方法,有很多介绍。

如果这个品茶,饮茶,是带有自己一种喝茶的满足程度的意思的话。

里面的内容就很丰富了。

第一,各种茶的泡法。

比如茶具、茶叶用量,水的选择,水温,水量,浸泡时间等等。

第二,饮茶的环境,人文环境等。

保藏茶叶也很有讲究:也是要针对不同茶叶来对待,象一般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这些一般要求是低温储藏,放在冰箱就可以,不要求温度很低,0-5度就可以,第二密封,最好少接触空气,避免阳光。

第三,要避免和有其它气味的一起混放,茶叶有吸味的特性,所以放如冰箱里,一定要做好密封。

第四,要求干燥,茶是有吸湿的特性,容易吸收水分。

水分过高,容易发霉变质。

平时的饮茶时,一般用铝薄袋、铝罐等装。

泡完茶装好,与有异味分开放就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