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北中大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01基本实验-11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

Lll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中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定法对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苏合香、血竭、五倍子等19种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中药进行鉴定。
通过实验掌握冬虫夏草、茯苓、灵芝、猪苓、五倍子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特征,掌握藻菌、树脂及其他类中药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要点,了解海藻、马勃、松萝、苏合香、乳香、没药、阿魏、安息香、血竭、海金沙、琥珀、青黛、儿茶、冰片、芦荟的性状鉴别要点。
原理(1)性状鉴定是用感观来鉴定中药是否与规定的药用标准或标准品相符合,主要进行中药的品种、纯度鉴定或粗略地估计其品质的优劣。
藻类、菌类和地衣类中药重点观察供试品的药用部位、形状、颜色等特征,并通过与基原鉴定结合的方法和植物分类学技术,确定其鉴别特征;树脂类中药重点观察供试品的形状、颜色和气味等特征,并通过与理化鉴定鉴定结合的方法分析其化学组成,确定其药用部位和鉴别特征;其他类中药重点观察供试品的药用部位,根据来源不同结合性状鉴别要点,确定其鉴别特征。
通过对单味药性状特征的系统观察和描述,确定其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
(2)显微鉴定原理同前。
仪器、材料与试剂(1)仪器与材料1)仪器同前。
2)材料原植物蜡叶或液浸标本: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马勃,松萝。
药材标本: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马勃,松萝,苏合香,乳香,没药,阿魏,安息香,血竭,海金沙,琥珀,青黛,儿茶,五倍子,冰片,芦荟。
横切面永久制片:冬虫夏草子实体,五倍子。
粉末:茯苓,灵芝,猪苓,五倍子。
(2)试剂5%氢氯化钾溶液,余同前。
操作步骤(1)性状鉴定取药材标本,首先根据形状、颜色等确定其来源,然后分别按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描述。
(2)显微鉴定1)组织特征取组织切片,在低倍镜下由外向内依次观察;内含物的特征可在高倍镜下观察。
冬虫夏草子实体横切片:观察和描述子囊壳的形状及排列状态、子囊及子囊抱子形态等特征。
2005年版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二、藻菌地衣类

二、藻、菌、地衣类葛仙米GexianmiALGA NOSTOC COMMUNIS【来源】本品为念珠藻科植物念珠藻Nostoc commune Vauch.或其同属植物的干燥藻体。
【采收与加工】夏、秋二季雨后采收,除去泥沙、杂质,干燥。
【炮制】葛仙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成品性状】葛仙米为不规则的片状,多卷缩。
全体灰黑色,表面略平滑,质脆易碎。
投入水中易膨胀,大小不等,蓝黑色,柔软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润的黏液。
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
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明目,收敛益气。
用于烫火伤,目赤红肿,久痢脱肛,夜盲症。
【用法与用量】9~15g;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处方应付】写葛仙米付葛仙米。
【贮藏】置干燥处。
水绵ShuimianALGA SPIROGYRAE NITIDAEALGA SPIROGYRAE V ARIANTIS【来源】本品为双星藻科植物光洁水绵Spirogyra nitida (Dillw.) Link或异形水绵Spirogyra varians (Hassall) Kütz. 等的干燥藻体。
【采收与加工】春夏间采收,洗净,干燥。
【炮制】水绵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成品性状】水绵为不规则片状,大小厚薄不一。
表面草绿色至墨绿色,可见细丝。
质绵软,易碎裂,断裂处呈毛茸状。
气腥,味咸。
【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
用于丹毒,痈肿,漆疮,烫伤,泄泻。
【用法与用量】3~10g。
【处方应付】写水绵付水绵。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昆布KunbuTHALLUS LAMINARIAETHALLUS ECKLONIAE【来源】本品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叶状体。
【采收与加工】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炮制】昆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漂净,稍晾,切丝,干燥。
藻菌地衣类(中药)s

藻、菌类、地衣类概述
类别 比较
藻类药
菌类药
地衣类
低等植物。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无 共性 组织分化。 藻类、菌 多为褐藻门及 多为真菌门。 药用 红藻门。 药用子实体、菌 类的复合 来源 药用藻体。 核或子实体与菌 体。 核的复合体。 生活 自养型 寄生型(异养型 ) 共生体 方式
内部有类似“表皮”、“皮层”和“髓”的分化。 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外层为褐藻胶。 营养物质:褐藻淀粉、褐藻胶、甘露醇等。
昆 布
海 藻
来源: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和羊栖菜的干燥藻体。 商品分类:前者为大叶海藻,后者为小叶海藻。 产销: 海蒿子(大叶海藻)——山东、辽宁。销北方各 省、区。 羊栖菜(小叶海藻)——浙江、福建、广东、广 西、海南。销全国。 采收:立秋前后从海水中捞出,用淡水漂洗,去净 盐砂,晒干。
第一节
特点
药用藻类
自养型原始低等植物。 多水生,少数生于陆地上潮湿处。 无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 含色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单细胞(小球藻)或多细胞。
繁殖 •营养繁殖 •无性繁殖:孢子囊 •有性繁殖:配子囊 个体 孢子 配子 合子 新
供药用的藻类有30余种。 药用藻类主要集中在绿藻门、 红藻门、褐藻门。
小叶海藻
大叶海藻
两种海藻的性状比较
小叶海藻 区别 (羊栖菜) 皱缩成团,褐色,附白盐霜,分枝多, 水浸 共性 后肉质,粘滑,气腥,味咸 无 主干及枝 具小刺 基部叶披针形, 上 叶线形,棒状。偶见 叶状体 部叶线形 顶端膨大成气泡 气 囊 腋生, 球形 腋生,球形或纺锤形 单或总状排列于生 生殖托 成丛腋生 殖小枝上, 腋生
化学成分
茯苓聚糖——无抗肿瘤活性,切断其支 链成为茯苓次聚糖,则显活性。 茯苓酸 麦角甾醇
第九章:藻类、菌类及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第九章: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鉴定—冬虫夏 草
☆常见混用品 二、凉山虫草 虫体粗短,表面棕黑色, 环纹众多,被锈色绒毛, 子座长,大大超过虫体, 可达30厘米,分枝纤细 而曲折,子实体头部圆 满柱形或棒状。足不明 显。少数“草部”顶端 有分支。
第九章: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三、地衣类 地衣是植物界中一类特殊的植物,是由藻类和真菌混合组 成的高度复合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物体的大部分由菌丝体构成,多为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 菌类则分布在复合体内部,聚合成一层或若干团,是单细胞的 或成丝状的绿藻或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菌类吸收水分及无机 盐供给藻类,并在干燥时保护藻的细胞不致干死。藻类进行光 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供给菌类作养料。他们间的关系是共生 关系。 按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壳状、叶状和枝状3种类型,含有地 衣酸、地衣色素、地衣多糖、蒽醌类和地衣淀粉等成分。本节 主要来自地衣类中药是松萝。
第九章: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鉴定—茯苓 ☆显微鉴别:粉末灰白色
1、菌丝团块:用水或稀甘油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 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遇水合氯醛试液逐渐溶化; 2、菌丝:用5%的氢氧化钾装片,团块溶化露出菌丝,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 长,稍弯曲,有分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3-8微米,稀至 16微米。 ☆成分:含茯苓菊糖、茯苓酸、麦角甾醇、卵磷脂等。 ☆理化鉴别: ☆化学定性(茯苓多糖):取茯苓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 液1滴,显深红色。
栽培品:
云芝
第九章:藻类、菌类、地衣类中药的鉴定—茯苓
☆来源—多孔菌科茯苓的干燥菌核入药。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PPT课件

部分藻菌地衣类中药也被用作食品 添加剂,如黑木耳、石耳等,以提 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新药研发
抗肿瘤药物
免疫调节剂
研究发现,部分藻菌地衣类中药具有 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如灵芝三萜、虫 草素等,有望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
藻菌地衣类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免 疫调节功能,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相关 疾病,如灵芝多糖、虫草素等。
理化鉴定
总结词
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对中药材的成分进行分析,进行鉴别。
详细描述
理化鉴定是通过化学和物理手段对中药材的成分进行分析,如薄层色谱法、紫外 可见光谱法等,从而对其种类进行鉴别。这种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鉴定结果 ,但需要一定的实验设备和条件。
分子鉴定
总结词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材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进行鉴别。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 定ppt课件
目录
• 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 •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方法 •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
活性 •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应用与开发 • 藻菌地衣类中药鉴定的挑战与展望
01
藻菌地衣类中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藻菌地衣类中药是指以藻类、菌类和地衣类生物为原料 制成的中药材。
抗病毒药物
针对当前抗病毒药物的紧缺,部分藻 菌地衣类中药也被研究作为抗病毒药 物的潜在来源,如灵芝提取物、冬虫 夏草等。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生态保护
随着对藻菌地衣类中药需求的增 加,其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因此, 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合理采收,
避免过度开采导致生态失衡。
人工栽培与养殖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许多藻菌地 衣类中药开始进行人工栽培与养 殖。这不仅可以保护野生资源,
还可以提高产量与品质。
藻菌、树脂类中药鉴定技术—昆布、海藻的鉴定

昆布的鉴定
知识拓展
昆布含藻胶素、甘露醇、半乳聚糖、海带氨酸、海带聚糖、 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维生素B1、C、P和磺、钾等。
藻菌、树脂类中药鉴定
任务二
海藻的鉴定
拉丁名: Sargassum 别 名:落首、海藻菜
《神农本草经》:“主瘿瘤气,颈下 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 鸣,下十二水肿。”
海藻的鉴定
来源鉴别
科:马尾藻科
种: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Ag. 或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
藻菌、树脂类中药鉴定
任务一
昆布的鉴定
拉丁名: Laminariae Thallus 别 名:海带、白江菜
《本草经疏》:昆布,咸能软坚,具 性润下,寒能除热散结,故主十二种水肿、 瘿瘤聚结气、瘘疮。
昆布的鉴定
来源鉴别
目:海带目 科、种:海带科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翅藻科 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 药用部位:干燥叶状体。
昆
海
布
带
昆布的鉴定
性状鉴别
海带
1形 状: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用水浸软则膨胀成 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宽10~40cm,中部较厚,边 缘较薄而呈波状。
2表 面: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 3质 地:类革质。 4气 味:气腥,味咸。
本品能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 痛,痰饮水肿。
第十二章藻、菌、地衣类中药

核
宜时可萌发产生子实体。
茯苓
猪苓
冬虫夏草 Cordyceps
性平,味甘。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本草纲目拾遗》: 味甘性温,益气秘精, 专补命门,功同人参。
冬虫夏草名副实,
清
变化生成一气通。
蒲 松
一物竟能兼动植, 世间物理信无穷。
龄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 冬虫夏草菌(
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e. 寄生 在蝙蝠蛾科昆虫 蝙蝠蛾 幼虫的干燥子座和 幼虫尸体的复合体。(虫草形成视频)
含量 测定
按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本品含腺苷(C10H13N5O4) 不得少于0.01%。
附注
(1)虫草菌丝体的培养研究 由冬虫夏草分离的菌株培养的菌 丝体已有多种制剂投产:
江西国药厂的金水宝胶囊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公司的百龄胶囊。
从冬虫夏草组织体分离到的菌株, 被认为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世代。科学 界公认,“只有将分离到的菌株直接接 种到蝙蝠蛾幼虫,使之长出含子囊孢子的 子座来,才是准确无误地检测该菌株是 否冬虫夏草无性阶段的最可靠方法”。
性 状
性 状
以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 黄亮、内部色白、子座短者为 佳。
显微
子座头部横切面:
子座周围1列子囊壳,子囊壳大半埋生于 子座内。
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 又有2~8个线形的子囊孢子。
具不育顶端(子座先端部分无子囊壳)。
【成分】 含核苷类 虫草菌素[cordycepin, 即3’-脱氧腺苷(3'-deoxyadenosine)],腺苷, 腺嘌呤,尿嘧啶。
与药用有关的藻类的主要特点:
石莼 鹧鸪菜 海带 昆布
中药鉴定学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学习要点:1. 概述中的内容。
2. 各药材的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部分药材的主产地及特殊的加工方法。
3. 部分药材的成分类别及主要成分。
4. 部分药材的理化鉴别方法及结果。
5. 部分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被测定成分。
6. 冬虫夏草伪品及混淆品的来源及鉴定要点。
复习题【A 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 、B 、C D E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藻类、菌类和地衣类属于 DD. 次生叶卵状披针形,较宽A. 高等植物 B. 被子植物D. 低等植物E. 蕨类植物2. 褐藻所含的无机元素主要是 DA.钙B.铁 D. 碘 3. 海带中含碘量高达 AE. 镁A.0.34%B.0.35%C.0.33%D.0.4%E.0.3%C. 裸子植物 C. 钠钾 A. 栅栏组织D. 海绵组织 B. 疏丝组织E. 子实体5. 地衣中最特殊的成分是 AA. 地衣酸B. 地衣色素D. 蒽醌类E. 地衣淀粉6. 海藻的原植物是 CA. 鹧鸪菜B. 海人草 羊栖菜D .海蒿子或海人草E 以上都不对7. 大叶海藻的性状鉴别特征之一是 AC. 拟薄壁组织 C. 地衣多糖 C. 海蒿子或 4. 真菌菌丝呈长形细胞,或多或少相互平行排列,称为 BA. 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全缘或具粗锯齿B. 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膨大、中空C. 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E. 质硬,受潮不变软8. 小叶海藻的性状鉴别特征 之一是 BA. 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全缘或具粗锯齿B. 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膨大、中空C. 侧枝有刺状突起D. 次生叶卵状披针形,较宽E. 质脆,受潮变软9. 大叶海藻和小叶海藻最主要的区别是 D10. 以身干、色黑褐、盐霜少、枝嫩、无杂质者为佳的药材是 A A. 海藻 D 潴苓 B. 冬虫夏草 C. 松萝 E. 以上都不对 11. 含藻胶酸、粗蛋白、甘露醇、钾、碘及马尾藻多糖等成分的药材是 D A. 灵芝 D. 海藻 B. 松萝 C. 茯苓E. 冬虫夏草12. 冬虫夏草的入药部位是冬虫夏草菌寄生 在蝙蝠蛾科昆虫 幼虫上的干 燥DB. 菌核C. 子座 E. 幼虫尸体 EB. L ichenes D. Poria A. 形如蚕,长3〜5 cm,粗约3〜8伽;外表深黄色至黄棕色,头部黄红 色至红棕色B. 长3〜5 cm,粗约3〜8伽;外表淡黄色,头部黑色C. 长5〜8 cm,外表土黄色至黄棕色,头部黄绿色D. 长5〜8 cm,外表淡黄色,头部暗黄色E. 长3〜5 cm,粗约3〜8伽;外表深棕色至棕红色,头部暗棕色A. 颜色不同 D. 质地不同B. 大小不同 E. 气味不同C. 叶形不同A. 子实体 D. 子座和幼虫尸体 13. 冬虫夏草的药材拉丁名是A . sargassum C. GanodermaE. Cordyceps14. 冬虫夏草的最佳采收期是 DA. 春天未出土时C. 秋天长成后E. 夏天孢子成熟后15. 冬虫夏草的鉴别特征是 A B. 冬天 D. 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16. 冬虫夏草虫体有足 8 对,其中 BA. 头部三对最明显B.中部四对最明显C. 头部四对最明显D. 中部三对最明显E. 中间两对最明显17. 冬虫夏草子座的鉴别特征是 EE. 深棕色至棕褐色,细长圆柱形,长 4〜7 cm,折断面类白色18. 质量最佳的冬虫夏草是 EA. 完整者B. 虫体完整,子座长者C. 虫体短小,子座长者,内部棕黄色D. 虫体完整,外色黄色,子座长者E. 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色,内部白色,子座短者19. 含粗蛋白、D-甘露醇、腺苷、麦角甾醇等成分的药材是 BA. 灵芝B. 冬虫夏草C. 茯苓D. 海藻E. 松萝20. 《中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规定,冬虫夏草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测定的 成分是 CA. 分光光度法,虫草素B. 薄层扫描法,腺苷C. 高效液相色谱法,腺苷D. 气相色谱法,虫草素E. 高效液相色谱法,虫草素21. 《中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规定,冬虫夏草含腺苷不得少于 BA. 0.10%B.0.01% C .1.0%D. 0.11%E.0.011%22. 冬虫夏草的混淆品蛹草与冬虫夏草的主要区别点为蛹草是 EA. 虫体光滑,外表显黄白色,环纹明显,断面白色B. 虫体表面有类白色的菌膜,除去菌膜显褐色,子座单生或有分枝,表 面黑色C. 虫体较粗大,表面棕褐色,被锈褐色绒毛,子座细长D. 外表淡黄色,有明显的环节,无子座E. 子座头部椭圆形,顶端钝圆,橙黄色或橙红色;柄细长,圆柱形23. 药用部位是子实体的药材有 AA. 灵芝B.茯苓C.猪苓 A. 深棕色,细长圆柱形,有 B. 棕褐色,细长圆柱形,有 C. 黄棕色,细长圆柱形,长D. 深棕色,细长圆柱形,长 2〜3个分枝,折断面淡棕色2~4个分枝4〜7 cm,折断面淡棕色 4~7 cm,折断面淡棕色D. 松萝E. 冬虫夏草24. 下列哪项不是灵芝(赤芝)的性状特征BA. 菌盖半圆形、肾形,具环状棱线和辐射状皱纹B. 菌盖与菌柄表面紫黑色,有光泽,菌肉锈褐色C. 中间厚,边缘薄,通常向内卷D. 菌盖下表面有细小针眼状小孔E. 菌柄扁圆柱形,红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样光泽25. 茯苓的药用部位是BA. 子实体B. 菌核C. 子实体和虫体D. 藻体E. 根26. 茯苓(茯苓个)的加工方法是EA. 晒干B. 烘干C. 直接阴干D. 低温干燥E. 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 ,反复数次至显皱纹,阴干27. “茯苓皮”及“茯苓块”的加工方法是EA. 晒干B. 烘干C. 直接阴干D. 低温干燥E. 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28. 下列药材在采收加工时进行“发汗”的是BA. 冬虫夏草B. 茯苓C. 猪苓D. 灵芝E. 松萝29. 下列哪项不是茯苓个的性状特征DA. 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块状B.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C. 体重,质坚实,不易破碎D. 断面平坦,外层白色,内部淡棕色,显粉性E. 有的中间抱有松根(茯神)30. 下列哪项不是茯苓粉末显微鉴别特征EA. 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用水装片)B. 遇水合氯醛液团块溶化露出菌丝C. 菌丝细长,有分枝,无色或浅棕色D. 少数菌丝带棕色(外层菌丝)E. 草酸钙方晶众多,呈双锥八面体形或不规则多面体形31. 下列哪项不是茯苓的化学成分AA.茯苓次聚糖B.茯苓酸C.齿孔酸D.麦角甾醇E. B -茯苓聚糖32. 下列具有抗肿瘤的活性成分是BA. B -茯苓聚糖B.茯苓次聚糖C.麦角甾醇D. 茯苓酸E. 卵磷脂(磷脂酰胆碱)33. 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铋钾试液1 滴,所显颜色是DA. 蓝色B. 暗紫色C. 淡棕色D. 深红色E. 黄色34. 药材茯苓粉末加丙酮提取后,加醋酐-浓硫酸试剂呈阳性反应,其检查的成分是CA. 多糖类B. 粗蛋白C. 麦角甾醇D. 生物碱E. 卵磷脂35. 为不规则的厚片,大小不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显微鉴别
粉末灰黄色 菌丝:粘结成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团块,无色,少 数黄棕色或棕红色;散在的菌丝较短,有分枝, 直径约4μm。 草酸钙方晶:细小,直径约至8μm,有的聚集成 群;加硫酸后可见多量硫酸钙针状结晶。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含雷丸素、雷丸多糖等。雷丸素为一 种蛋白酶,含量约3%,为驱绦虫有效成分,遇 热易破坏失效。 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含雷丸素以 牛血清白蛋白计,不得少于0.60%。
五、真伪鉴别
2.常见伪品 地蚕 模型压制伪造品 3.掺伪品
糖、铁丝、水银等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灵芝的鉴定
Ganoderma
摩尼教 – 悬壶济世,永不放弃!
一、来源鉴别
为多孔菌科真菌 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 Fr.) Karst. 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 的干燥子实体。 赤芝主产华东、西南及河北、山西等地;紫芝 主产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地。 全年可采,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 培养基质的下端菌柄,阴干或40~50℃烘干。
二、性状鉴别
虫体子座相连 子座头部长出
二、性状鉴别
虫体
似蚕,黄色至黄棕色
子座
圆柱形,顶部稍膨大 深棕色至棕褐色 细纵纹 质柔韧 断面纤维状,黄白色 气微腥,味微苦
头部黄红色
20~30条环纹
足8对,中部4对明显
断面略平坦,黄白色
三、显微鉴别
1.子座横切面 周围由子囊壳组成 中央充满菌丝,有裂隙 2.子囊壳 卵形至椭圆形,下半部 埋于凹陷的子座内 3.线形子囊 每个子囊内有2~8个线 形的子囊孢子
三、显微鉴别
猪苓粉末图 1.菌丝团 2.无色菌丝 3.草酸钙结晶 4.棕色菌丝
四、理化鉴别
成分:含猪苓多糖、粗蛋白、猪苓酮、麦角甾-7, 22-二烯-3-酮、麦角甾醇、α-羟基二十四碳 酸、维生素H等。 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粉末1g,加稀盐酸溶液10ml,置水浴上 煮沸15min,搅拌,呈黏胶状。 ②取本品粉末少量,加20%氢氧化钠溶液适量,搅 拌呈悬浮状,不溶成黏胶状。 ③总灰分不得过12.0%。
二、性状鉴别
大叶海藻 ①多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 ②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 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 起。③初生叶(基部的叶)披针形或倒卵形。④ 气囊球形或卵圆形,黑褐色,顶端钝圆。⑤质脆, 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黏滑。⑥气腥, 味微咸。 小叶海藻 ①较小,长15~40cm。②主干粗糙, 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③叶条形或细匙形,先 端稍膨大,中空。④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 囊柄较长。⑤质较硬。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核苷类:如虫草素(即3,-脱氧腺苷)、腺苷等
虫草酸:即D-甘露醇
粗蛋白:含量25%~30% 氨基酸类:谷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 虫草多糖:主要由D-甘露糖和D-半乳糖组成
五、真伪鉴别
1.常见混用品 亚香棒虫草:形状与冬虫夏草相似,可见稍明显环纹;表面黄 棕色或黄白色,头部棕褐色,有的为双子座,子座无不孕端;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中央有稍明显灰棕色 “一”字纹;气微腥,味微苦。 凉山虫草:形状与冬虫夏草相似,虫体表面棕褐色,有众多环 纹,外被棕色绒毛,足9~10对,不甚明显;子座具明显纵皱 纹,上部不膨大;质脆,易折断;味淡。 蛹草(北虫草):其主要区别为虫体呈椭圆形的蛹,子座橙黄 色,顶端钝圆,柄细长圆柱形。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藻菌地衣类中药 的鉴定
摩尼教 – 悬壶济世,永不放弃!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鉴定
目录
海藻 冬虫夏草 灵芝 茯苓 猪苓 雷丸 马勃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海藻的鉴定
Sargassum
摩尼教 – 悬壶济世,永不放弃!
一、来源鉴别
3.茯苓块
呈方形或长方形块片状 白色(白茯苓) 淡红色或淡棕色(赤茯苓)
二、性状鉴别
5.茯神
呈方块状,附有切断 的一块松根(茯神木) 质坚实,色白。
三、显微鉴别
粉末 灰白色
菌丝团块无色不规则颗 粒状或末端钝圆的分枝 状 菌丝细长,稍弯曲,有 分枝,无色或带棕色, 直径3~8μm,稀至 16μm,横壁偶可察见。
二、性状鉴别
3.栽培品
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cm,厚 1.5~4cm。 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
三、显微鉴别
4.粉末 浅棕色、棕褐色至紫褐色。
菌丝:散在或黏结成团,无色或淡棕色,细 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2.5~6.5μm。 孢子:褐色,卵形,顶端平截,外壁光滑, 内壁有疣状突起;长8~12μm,宽5~8μm。
二、性状鉴别
1.赤芝
菌盖半圆形、肾形或近圆形。 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 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 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 稍向内卷,菌肉白色至淡棕 色。 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 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 气微香,味苦、涩。
二、性状鉴别
2.紫芝
皮壳紫黑色,有漆
样光泽。 菌肉锈褐色。 菌柄长17~23cm。
二、性状鉴别
脱皮马勃 ①呈扁球形或类球形。②包被灰棕色至黄褐色, 纸质,常破碎成块片状,或已全部脱落。③孢体呈灰褐色 或浅褐色,紧密,有弹性,用手撕之,内有灰褐色棉絮状 的丝状物,触之则孢体呈尘土样飞扬,手捻有细腻感。④ 气似尘土,味淡。⑤取本品置火焰上,轻轻抖动,即可见 微细的火星飞扬,熄灭后,发生大量白色浓烟。 大马勃 ①呈扁球形或已压扁呈不规则块状物,直径15cm 以上;不孕柄很小或无。②残留的包被由黄棕色的膜状外 包被和较厚的灰黄色内包被组成,光滑,质硬而脆,易成 块脱落。③孢体浅青褐色,手捻有润滑感。 紫色马勃 ①呈扁球形或陀螺形,直径5~12cm;不孕柄 发达。②包被薄,两层,紫褐色,有粗皱,有圆形凹陷, 外翻,上部常裂成小块或已部分脱落。③孢体紫色。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雷丸的鉴定Omphalia摩尼 – 悬壶济世,永不放弃!
一、来源鉴别
白蘑科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的干燥菌核 主产四川、云南、广西、陕西等地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二、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块状或类球形, 直径1~3cm。 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具 略隆起的网状皱纹。 质坚实而重,不易破碎, 破碎面不平坦,类白色或 浅灰黄色,呈颗粒状,常 有黄棕色大理石样花纹。 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颗 粒感,微带粘性,久嚼无 渣。
茯苓粉末图 1.颗粒状团块 2.分枝状团块 3.无色菌丝 4.棕色菌丝
四、理化鉴别
主含茯苓聚糖,经结构改造得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茯 苓次聚糖。 化学定性:①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水浴上边 加热边振摇1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ml冰醋 酸,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麦角甾醇 反应)。②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 数滴,显深红色。③取本品粉末0.1g于试管中,加水 5ml,煮沸,加碘试液3滴,得黄色溶液,应不显蓝色 或紫红色(检查是否掺有淀粉)。④取本品粉末加α 萘酚及浓硫酸,团块物即溶解,显橙红色至深红色。 检查:水分(以烘干法测定)不得过15.0%;总灰分不 得过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呈不规则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 长5~25cm,直径2~6cm。 表面灰黑色或棕褐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 体轻质硬,能浮于水面;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 略呈颗粒状。 气微,味淡。
二、性状鉴别
1.猪苓个
二、性状鉴别
2.猪苓片
三、显微鉴别
粉末 灰黄白色 菌丝团:菌丝交织成团,不易分离,大多无色(内 部菌丝),少数棕色(外层菌丝)。 菌丝:直径2~10μm,无色或棕色,细长弯曲, 有分枝或呈结节状膨大,有的可见横隔。 草酸钙结晶:呈正方八面体形、双锥八面体形或 不规则多面体,直径3~60μm,长至68μm,有时 可见数个结晶聚集在一起。
四、理化鉴别
化学定性 取本品粉末1g,加蒸馏水15ml,水浴加热约20min, 浸泡48h,滤过,将滤液滴于滤纸上,烘干,再加0.2%茚三酮 试液1~2滴,在100℃烘箱中加热5~10min。赤芝显深紫色斑; 紫芝显浅紫色斑。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30min,滤 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 取本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上述两种 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 9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 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应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以烘干法测定)不得过17.0%;总灰分不得过3.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 浸出物 按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依法测定,不得少 于3.0%。
马尾藻科植物 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 Ag. 或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 的干燥藻体。 前者主产山东、辽宁沿海,习称“大叶海 藻”;后者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沿 海,习称“小叶海藻”。 夏、秋二季采捞,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冬虫夏草的鉴定
Cordyceps
摩尼教 – 悬壶济世,永不放弃!
一、来源鉴别
麦角菌科真菌 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
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一、来源鉴别
我国四川、青海、西藏等西南高山地带 主产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地。 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 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 或低温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