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合集下载

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第8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含解析)

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习题:第8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含解析)

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

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

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

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

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

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

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创之后一蹶不振。

)(《习惯于失去》杨振宁教授认为: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

在那些不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某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

适用角度本素材可以应用于“读书”“学习方法”等话题作文中。

【课外运用】示例用心阅读每当我们迈入浩如烟海的图书馆时,眼前的“书山”不时让我们震惊:在这贯穿古今,兼容中西的著作中,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在我们眼中,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用心阅读,用心体会!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

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人读死书,有的人死读书,有的人品其文化内涵,有的人知其“大意”,有的人浅阅读,有的人深阅读,然而不管怎样阅读,我们只要用心,便能品出其文墨芳香。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PPT课件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PPT课件

把握结构
杨振宁的家学渊源表现在哪些 方面?
1)、丰富的国学基础; 2)、在父亲熏陶下从小就树立了远大志向; 3)、中学时代就奠定了良好的数学基础。
奠定基业的西南联大
• 西南联大当时的条件怎样?师生员工的表现又 怎样?

当时正值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生活条件和教学条 件非常差。然而,极端恶劣的条件并没有压倒西南 联大的师生员工,他们仍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上下 一致的爱国精神,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
• 1976年 物理学奖 丁肇中 • 丁肇中因发现新的J/ψ基本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获奖时40岁。
• 1986年 化学奖 李远哲 • 李远哲因在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 尔化学奖。 •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获奖时50岁。
• 1997年物理学奖朱棣文 • 朱棣文因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诺 贝尔物理学奖。 •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获奖时49岁。 •
• 讨论:从上述八位获诺贝尔奖的非中 国国籍华人科学家的事例和本传记中 杨振宁的学习经历,你能感悟到哪些 中西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的优劣或异同, 谈谈你的或者 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哪一种 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 在讨论的是一个美国学生,那就要鼓 励他多学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讨 论的是一个亚洲学生,他的教育是从 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励他去 挑战权威,以免他永远太胆怯。 •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
重点研论
• 如何看待杨振宁求学生涯中的 两次重要“转换”?(也可结自
身或其他名人事例发表见解)
让兴趣引领自己前行
正视自己的天赋潜能,
扬长避短
审时度势,稳抓机遇

杨振宁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杨振宁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 “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 杨振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同时身 兼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
• 杨振宁的结发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儿杜 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2004年 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 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 学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
人生遗憾
• • 家庭遗憾 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时,他的父亲,一位更 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对此不能接受,发表声明与之 断绝关系,并且到死也没有原谅杨振宁。杨振宁 在访谈中提到,这是他一辈子的遗憾。新中国成 立后,他未能像邓稼先等人那样回国效力。70年 代周总理让他回国效力,他以国内条件差为理由 没能回来。

• 杨振宁于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 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对促进中美 建交、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做了大量工 作。他先後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 授予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 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 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 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后 二人因排名先后的问题交恶。1962年因为 《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两人正式决裂。 杨振宁七岁的儿子杨光诺曾说,“我要一 人得诺贝尔奖。”1989年他写给已故中研 院长吴大猷的信,向老师报告两人合作情 形。吴大猷复信中说:“整件事是一极不 幸的事,我想实情是不能永远掩盖著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争,而让 实情慢慢的展现出来。”
• 时至今日,我们关于传记作品的学习已经接近了 尾声,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的几 种传记类型: 传记:史料性传记 杜 特点:客观、真实 回忆录 鲁迅 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口述自传 毛泽东 特点甫:“口述”,真 实、亲切 评传 贝多芬 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 —真实 评议——形象 小说化的传记 达尔文 特点:传主——小说 人物 生动形象不失真实

高中语文略读课文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堂练习含解析中外传记蚜

高中语文略读课文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堂练习含解析中外传记蚜

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进行文艺批评,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是明显的逻辑谬误。

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________。

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俗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

有的为了市场需要,________,捕风捉影,哗众取宠。

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

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泛化倾向。

这类文艺批评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________;从作品中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________,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真正的文艺批评应该是及物的,紧紧围绕批评对象,在细读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文艺的特点与规律,进行美学的、历史的、客观的、科学的判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A.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的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B.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C.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D.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了中国文艺的批评,影响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

【解析】B项,“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搭配不当或句式杂糅.C项,“掌握……方式和……实践”搭配不当。

D项,语序不当,“影响了"应移到“很大程度上”之后.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A.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B.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C.从主观结论出发,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D.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解析】A项,“采取主观……方法和策略”应紧接“从主观结论出发”,“违背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应放在最后,与下文“是明显的逻辑谬误”衔接.B项,“从主观结论出发"是“采取主观预设等方法和策略”的前提。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课件:第8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课件:第8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12) 耳濡目染:
____耳__朵__经__常__听__到__,__眼__睛__经__常__看__到__,__不__知__不__觉__地__受__到__影_ 响。
_____ 事____物____的__掌__(1知__握3__)识__了__触或__某__类规__一__旁律__事__通。__物__:__的____知____识____或____规____律____,____进____而____推____知____同____类________
_____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6) 捉襟见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拉__一__拉__衣__襟__,__就__露__出__臂__肘__,__形__容__衣__服__破__烂__。__比____ 喻__顾__此__(失1_7_彼)__按,部穷就于班应:付。
剔.除( tī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词语释义
(1) 底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事情的内涵;内情。
(2) 渊源:
_____本__指__水__源__。__比__喻__事__物__的__本__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要通过对传主生平业绩的了解和把握,学习传主宝贵的治学经验、崇
目 链
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父母之邦的那份令人动容的热忱,从而启迪我们自 接
己的智慧,砥砺自己的斗志,激发自己的报国热情。同时还要通过对
文章的学习,掌握人物小传的写法特点,会写人物小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物小传一般篇幅较短,往往只能从传主一生中选取几个重要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第七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第七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文章开始,作者为什么从杨振宁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讲 写起?
提示: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传记作者引用这一段热情洋溢的演讲词,一方面表达 了传主杨振宁对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获得这一国际殊荣的激 动、喜悦和自豪之情;另一方面,又借传主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揭示 了传主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深层原因,那就是中西文化的共同滋养, 从而自然而然地引起人们对其成长之路、成功秘诀的思索和兴趣, 领起下文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勾画和追述,可谓高屋建瓴。这段文字 读来令人悄然动容,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引起人们的强烈共 鸣,有先声夺人之势。
首页
走进新课 一起读文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人物小传
人物小传——生平事迹中闪光点的承载者
(1)篇幅上:较短
(2)内容上 ①从传主一生中选取几个重要段落,通过“点”来勾画传主生平事迹的轮廓 ②一般需将传主的主要精神和人生特色提炼出来
①穿插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特征的“特写镜头”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2.作者以“中西合璧”为主线勾画传主的生平及事业轮廓,试用简 洁的语言概述这篇小说的主线。
提示:从传记的标题“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到第二 段杨振宁获奖的演讲词所说的自己“在不止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 西方的文化的共同产物”,再到“万里寻名师”部分,作者将其比喻为 一棵离不开西南联大和芝加哥大学的树,还有“成功之路初探”部分 杨振宁对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都可以看出这篇小传的主线就 是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取得事业的成功。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阅读鉴赏 一起思考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版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人教版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一〉杨振宁(1922— ),安徽省合肥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其在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一)求学经历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

1938年他才16岁,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1944年在西南联大研究院毕业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心系祖国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

他在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6年来,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授予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四)主要成就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耳斯(ls)提出了“杨振宁—米耳斯规范场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二〉吴学东,女,副教授。

人教版 语文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共51张PPT)

人教版 语文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共51张PPT)

形容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妙不可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束 手 无 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独具慧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 ___________________。 敏锐,见解高超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情投意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表示永 矢志不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不变心 _________。 发扬长处,回避短处 扬长避短: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中西合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按部就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教授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 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 所所长;又自1986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 讲座教授;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 誉主任;1999年自石溪分校荣休,同年出任清华 大学教授,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 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 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罗马教皇学院 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 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11月受聘海 南大学特聘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一〉杨振宁(1922— ),安徽省合肥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其在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一)求学经历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心系祖国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

他在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6年来,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先后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授予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四)主要成就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耳斯(ls)提出了“杨振宁—米耳斯规范场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二〉吴学东,女,副教授。

1982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获讲师职称。

1991年调任桂林文化研究中心任研究人员,1996年调到广西大学社会科学部任“中国革命史”的公共政治课教师。

1999年在广西大学就读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班,2001年获研究生学历。

1999年底获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迄今在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师。

梁国钊,1940年11月出生,广西容县人。

1963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物理专业,1978年起从事科学技术哲学教学与研究,1986年至今任硕士生导师,1990年晋升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现任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哲学(科技史)教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梁国钊教授神往漫步于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精神世界之中。

发表在十多种核心刊物和其他学术杂志上的论文有七十篇之多。

已出版著作《科研与道德》《失败的科学》《教子有方——诺贝尔奖获得者家教故事》《预约成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生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足见他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涉及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整个人生。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生历程中去研究他们,揭示生命的价值,这是梁国钊教授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的最大贡献和成功。

本文是他与吴学东合作完成的。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负笈.(jí) 纨绔..(wán kù) 造诣.(yì) 夯.实(hānɡ) 吴大猷.(yóu) 不啻.(chì) 跻.身(jī) 谬.误(miù) 热忱.(chén) 潜.在(qián) 步骤.(zhòu) 契.机(qì) 租赁.(lìn) 麾.下(huī) 剔.除(tī) 逃遁.(dùn) 窘.相(jiǒnɡ) 憎.恶(zēnɡ) 惊愕.(è) 2.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隽⎩⎨⎧隽.秀(jùn )隽.永(juàn ) 折⎩⎨⎧周折.(zhé)折.耗(shé) 强⎩⎨⎧勉强.(qiǎnɡ)强.盛(qián ɡ)倔强.(jiàn ɡ) 胖⎩⎨⎧肥胖.(pàn ɡ)心广体胖.(pán ) (2)语境辨析法①重庆的冷某一脸沮丧.(sàn ɡ),不知所措。

前几天, 为家中老人办丧.(sānɡ)礼时,狂风袭来,酿成2死21伤的惨剧。

②拜谒中山陵时,他拾.(shè)级而上,看到有人不断拾.(shí)起路边的落叶。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pìn (聘)请驰chěng (骋)⎩⎨⎧告jiè(诫)jiè(戒)严 ⎩⎨⎧xiá(遐)想闲xiá(暇) ⎩⎨⎧diān (巅)峰diān (颠)倒 ⎩⎨⎧miù(谬)误杀lù(戮) ⎩⎨⎧shàn (擅)长shàn (嬗)变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踪迹·踪影拍摄这张照片的网友说,目前他也不知道“深邃哥”的踪迹(踪迹/踪影)。

而我们之前也在南窑火车站找过“深邃哥”,但毫无踪影(踪迹/踪影)。

2.以致·以至(1)谁要想学习理论物理,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借阅王竹溪先生的笔记,以至(以致/以至)他的各门课的笔记,都为他的历代弟子所“必读”。

(2)华能国际电力燃料成本上涨,以致(以致/以至)该公司利润受压。

3.云集·聚集两会是人民关注的盛会,也是媒体竞技的“战场”。

人民大会堂前云集(云集/聚集)了各路记者,大家通过镜头、文字和网络沟通会场内外,让更多的人第一时间了解两会现场。

4.不止·不只他恐怕不止(不止/不只)六十岁了。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NBA常规赛湖人客场挑战太阳时遭到继往开来....的快攻,最终没有顶住压力,输掉了比赛。

(×)请说明理由:句中强调连续不断的进攻,应用“前赴后继”。

(2)刘思伟表示:“能够被老百姓喜欢就是好的,不论是我的表现爱情无奈的《找个好人就嫁了吧》,还是表现爱情痴情与负心的《爱情买卖》,都是讲述很纠结的事情,但和没有歌词、更加纠结的《忐忑》相比,我五体投地....。

”(×) 请说明理由:本句表达的意思是自愧不如,在此语境下改为“甘拜下风”较合适。

因为“甘拜下风”除去“佩服”外,更强调的是“自认不如”。

(3)作为一名立志钻研语言学的人,地震的时候我不如地质系的孩子分析得头头是道,核泄漏的时候我不如核工业系的孩子分析得井井有条....,但灾后谣言四起之时,我却兴奋地发现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请说明理由:“井井有条”强调说话办事的条理性。

用在此句中符合语境。

(4)1937年日寇大举入侵中国,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共赴国难。

他们浴血奋战,继往开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请说明理由:“继往开来”和“前赴后继”都有继承前人事业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继往开来”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前赴后继”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从语境看,“国共两党”在抗战中与日寇浴血奋战,题目强调的是不怕牺牲,“踊跃前进”,与“为将来开辟道路”无关,应该用“前赴后继”。

(5)外交艺术似乎高深莫测,但邓小平的对外谈话总是通俗易懂,让一般老百姓也能对国家的外交方略心领神会,他常常会在机智中不乏幽默,一语中的....、举重若轻,甚至令人捧腹大笑。

(×)请说明理由:“一语中的”和“一针见血”都可指很容易地说出问题的实质,但词义范围不同、程度不同。

“一语中的”程度较轻,指用于说话。

“一针见血”程度较重,不仅指说话,也可指写文章。

语境讲邓小平的对外谈话的艺术,且与“举重若轻”连用,程度较重,应该用“一针见血”。

(6)3月8日,一场另辟蹊径....的庆“三八”妇女巧手编织展在本市妇女手工艺编织基地举行,栩栩如生的“鲤鱼跃龙门”“孔雀开屏”“雄鸡报晓”“金龙腾飞”等自创作品令人赞不绝口。

(×)请说明理由:“别开生面”和“另辟蹊径”都可指另创一种新风格,但“别开生面”还可指另外创造新的形式;“另辟蹊径”还可指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

从语境看,庆“三八”妇女巧手编织展应属于形式方面的创新,应该用“别开生面”。

(7)某市将对地理位置相邻的学校,实施“一校多区”的实质性兼并,实施强校对弱校兼并管理。

统一管理后,学校之间扬长避短....,互相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就多了。

(×)请说明理由:“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都涉及长处和短处,结构相同,经常会误用。

“扬长避短”指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

前者重在“避”,后者重在“补”。

从语境看,学校之间互相借鉴和学习,应该用“取长补短”。

(8)安全生产无止境,安全生产无最好。

若企业都能够将既有的隐患、问题触类旁通....,那么企业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一个地区乃至全国逐年好转的安全生产形势才会得到保持。

(×)请说明理由:“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都可指由一推知多的意思,但词义侧重点不同。

“举一反三”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强调效果。

“触类旁通”指掌握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强调行为。

语境强调的是总结、借鉴有关“既有的隐患、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后的效果,应该用“举一反三”。

[整体·感知]本文以传主杨振宁如何“合璧”中西文化,取得事业成功为主线,主要讲述了家庭对其的熏陶。

西南联大及美国求学的经历,展示了杨振宁深厚的文化底蕴、过人的胆识及执着、坚定的人生追求,颂扬了杨振宁献身科学的精神,体现了作为炎黄子孙的杨振宁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

[文脉·梳理]杨振宁⎩⎪⎪⎨⎪⎪⎧引言:获奖感言——中西文化的产物(一)家学渊源:书香门第,学养深厚(二)奠定基业的西南联大:名家云集,高手荟萃(三)万里寻名师:获得学位,明确方向(四)成功之路初探⎩⎨⎧荣获诺贝尔奖,铸就辉煌原因初探⎩⎨⎧抓住机遇,追随名师扬长避短中西合璧[文本·层析] 一、阅读“奠定基业的西南联大”部分,回答问题。

1.引用华罗庚的回忆表现了什么?[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答案】 本段引用数学家华罗庚的文字,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西南联大师生艰苦的学习条件,道出了大家坚忍不拔的毅力;也体现了中国科学家深厚的文化底蕴。

2.第9段“挖出了几本压歪了的但仍可用的书本,欣喜若狂”表明了什么?[对应考点:分析传主性格特征]【答案】表明了当时的杨振宁对书籍的珍爱,从侧面赞扬了他的好学精神。

3.本部分倒数第1段“参天的大树,离不开根本。

杨振宁物理学的茁壮根系,在西南联大这片沃土往深里钻,往广处长,为大树的繁茂,汲取着丰富的营养”一句的含意是什么?[对应考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答案】这个比喻句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杨振宁与西南联大的关系,就像一棵大树永远不能离开根一样,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这片沃土,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