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病害简介

薯类病害简介
薯类病害简介

薯类病害简介

薯类作物包括甘薯和马铃薯。全世界已报道甘薯病害50多种,我国已发现近30种。发生普遍而危害较重的有: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瘟、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软腐病等。甘薯黑斑病于1937年从日本传入我国东北后,逐渐自北向南蔓延,在甘薯生产上造成巨大损失。甘薯瘟于1940年在我国广东信宜县首次发现,随后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区)传播危害。甘薯根腐病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曾在黄淮海、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猖獗危害。到20世纪80年代甘薯瘟、甘薯根腐病通过利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和加强检疫的综合措施有效地减轻了损失。近年来,某些甘薯产区,甘薯线虫病猖獗危害,多数地区濒临绝产。

我国甘薯产区按自然区域划分为5个薯区,各区病害发生不太一致。北方春薯区。以黑斑病、茎线虫病和软腐病为主,蔓割病和皱缩花叶病也有发生。黄淮流域春、夏薯区。以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和软腐病发生危害较重,根结线虫病、蔓割病、紫纹羽病、镰刀菌干腐病、皱缩花叶病毒病等在局部地区也有发生。长江流域夏薯区。以黑斑病、干腐病为主,甘薯瘟、蔓割病、紫纹羽病、镰刀菌干腐病、皱缩花叶病毒病在局部地区有所发生。南方夏、秋薯区。以甘薯瘟、疮痂病和黑斑病为主,蔓割病、丛枝病、根结线虫病、皱缩花叶病毒病、紫纹羽病等在局部地区发生。南方秋、冬薯区。以甘薯瘟危害最重,疮痂病、丛枝病、紫纹羽病、黑斑病等病害也有发生。

全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害有近百种,在我国危害较重,造成损失较大的有15种。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大致可分为4类,各种植区病害的种类和分布有所不同。一季作区。包括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主要病害有晚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黑胫病、环腐病和丝核菌病等。四季作区。包括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早疫病等。冬作区。包括华南诸省,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晚疫病偶有发生。多种种植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西南诸省,主要病害为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癌肿病和粉痂病等。我国由于马铃薯病害的危害,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70%以上。

土传病害的防治办法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的防治办法 近年来,随着作物复种指数的不断提高及设施农业的单一种植,土传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制约了蔬菜生产的发展。如何解决土传病害显得越来越重要。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土传病害有:十字花科、莴苣的菌核病,十字花科的软腐病,茄果类、瓜类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及线虫等。具体的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如下: 1、轮作。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品种选用。选用抗病或耐病的蔬菜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 3、栽培防病。即通过改进栽培方法来达到防病的目的。(1)、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3)、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 (4)、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在作物生长中后期结合施药,喷施叶面肥2-3次。 (5)、嫁接防病,利用砧木嫁接换根,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4、土壤消毒 (1)、石灰消毒。石灰既可杀菌又可中和土壤的酸性,可于翻耕前,每667m2撒施石灰50-100kg再翻耕,以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2)、大水浸泡。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作物休闲之季,将水堵起来浸泡土壤。浸泡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如果浸泡20天以上,可基本控制线虫危害。 (3)、高温消毒。温室大棚在夏季高温季节,可将土壤翻耕,盖上地膜,再盖上棚膜,地面温度可达到50℃以上,以杀灭部分菌源。(4)、药剂消毒。在播种前,可用以下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 ○1、真菌性病害可分别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30%瑞苗清1000倍液、50%敌克松600倍液、5%井岗霉素水剂500-800倍液、绿亨一号2000-3000倍液淋施土壤。还可用40%五氯硝基苯、根腐宁或恶霉灵500-1000倍液,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800倍液淋施土壤或按每667m2用药2-3kg拌适量的细土均匀撒施再翻耕。 ○2、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软腐病)所用药剂为88%水合霉素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5000倍液,或络氨铜适量淋施土壤。 5、药剂防治。在作物生长期,如发生以上土传病害,可选用相应的药剂进行喷雾或灌根,灌根方式除采用淋施外,还可将喷雾器的喷头取下,直接用喷雾器杆灌根。 6、加强对流传病害的检疫,避免因异地引种、育苗造成病害的传入。

作物病虫害最新用药指南

作物病虫害最新用药指南 各种作物遇到病虫害,该用什么药?有时候,农民朋友不太知道,今天就将一些作物病虫害的用药名单给大家汇总一下,供大家参考: 一、小麦病虫害 1.播种秋苗期:防控全蚀病、黑穗病、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种传病害和 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以及蚜虫、锈病等,可对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硅噻菌胺、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等。 2.返青拔节期:重点防控纹枯病、条锈病等病虫,兼顾白粉病、蚜虫、麦蜘蛛、茎基腐病等。使用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苦参碱、耳霉菌等生物农药控制纹枯病、蚜虫。用 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噻呋酰胺等喷雾。 3.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控赤霉病、吸浆虫,兼顾白粉病、条锈病等。选择氰烯菌酯、戊 唑醇、高氯等。 4.灌浆成熟期:重点控制麦穗蚜,兼顾锈病、白粉病、黏虫。选用氟环唑、噻虫嗪等高 效低毒安全的杀菌剂、杀虫剂,并与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科学混用,防病治虫,防早衰 防干热风,一喷多效。 赤霉病:对高感品种,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 2 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结露 或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适当提早到齐穗期,第一次防治后隔5- 7 天再喷

药1-2 次,确保控制效果。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长江中下游、江淮 等麦区,停止使用多菌灵,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咪鲜胺、福美双、甲基硫菌灵、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枯草芽孢杆菌、等单剂及丙硫唑·戊唑醇、井冈·腊芽菌等复配制剂。 条锈病: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烯肟·戊唑醇、粉唑醇、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 白粉病:病害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 醚菌酯、烯肟菌胺等;严重发生田,应隔 7-10 天再喷 1 次。 纹枯病: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可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井冈霉素、多抗霉素、 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喷雾防治。 茎基腐病、根腐病:采用戊唑醇、咯菌腈、氰烯菌酯等药剂进行种子拌种或包衣;茎基腐病在 返青拔节期,选用戊唑醇、丙硫菌唑对准茎基部喷施防治。扬花初期叶面喷施丙环唑、戊 唑醇等防治根腐病。 蚜虫: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 吸浆虫: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 重发区间隔 3 天再施 1 次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麦蜘蛛:在返青拔节期,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 喷雾防治。 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辛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 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阿维菌素、苦参碱等。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 用。 杀菌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噻 呋酰胺、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丙硫唑·戊唑醇、丙硫 菌唑、蜡质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 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腐殖酸型或氨基酸型叶面肥、芸苔素内酯、氨基 寡糖素等。

土传病害及控制

土传病害发生及治理 农业生产中,许多病原物通过植物残体进行越冬越夏。随着秸秆还田以及免耕技术的推广,绿色农业的发展,生产中对植物残体处理不够,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植物病害病原菌。在合适的条件下,土壤里的病菌开始生长,并侵染植物,给植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土传病害有很多种,不同作物有所不同。对土壤病害的治理方式有很多种,生物防治加上药剂及其它的方法。本文将对土传病害的种类进行概述,并阐述其侵染发病过程,对土传病害的治理方法做出总结。关键字土传病害分类侵染循环防治 1引言: 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主要危害植株根、茎,侵染维管束,由根部向茎尖发展,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塞其输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枯萎死亡。 2土传病害的分类 2.1按侵染部位来分 2.1.1根部 研究发现稻瘟病菌能通过其它禾谷类植物如小麦、大麦的根部接种侵染并能产生土传病原菌根部侵染的病斑[1]。对稻瘟病菌研究表明,它具有典型的根部侵染的土传病原菌所具有的侵染特性[2]。 小麦根部土传侵染病害,如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 小麦雪腐病。各种线虫病害也是侵染根部的病原。花生冠腐病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侵入子叶和胚芽,严重者死亡不能出土,轻者出土后根颈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2.1.2茎部 由丝核菌侵染引起的立枯病等 2.1.3生长点 大豆霜霉病以卵孢子在残体中越冬,大豆萌发时形成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侵入寄主胚轴,进入生长点,蔓延整株。 2.1.5 植物伤口或表皮花生根腐病 2.2按侵染病源来分 2.2.1真菌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立枯病、猝倒病、 白绢病、煤烟病、黑斑病、根腐病、苗木茎腐病、菌核病等多种。 222原核生物

薯类生长环境

薯类生长环境 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薯类作物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各种不同生态条件的影响,现在的各种栽培类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别。 温度,甘薯喜温暖而对低温反应敏感,最怕霜冻,在15~30℃之间,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以25℃为最适温度,超过35℃则生长缓慢,低于15℃则生长停滞,10℃以下植株因受冷害而死亡。马铃薯块茎通过休眠后,气温超过5℃即可萌发,10cm深处地温稳定在7℃时可播种,10~13℃时出苗快,茎叶生长最适温度为21℃,块茎膨大的最适土温为15~18℃,降到-1℃时块茎即受冻害。 水分甘薯是耐旱作物,其蒸腾系数约为300~500,低于一般早田作物。马铃薯植株正常发育的土壤湿度以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宜。开花到成熟期需水最多,占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65%。 土壤甘薯具有耐疗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广的特点,但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好,含有机质较多,具有一定肥力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研究证明,与块根膨大有直接关系的是土壤的物理因素,其中以土壤的透气性最重要。甘薯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格,pH在3.5~8.5范围内均能生长,而以5~7较适宜。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在砂壤土中栽培的淀粉含量比在粘土中高,腐烂病害较轻,且结薯多,块茎大。土壤以pH5.5~6.5为宜。

养分甘薯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2:1:4。氮肥有利于培育壮苗,促进栽后早发苗、早结薯、早膨大,但氮素过多,特别是在茎叶生长盛期,易导致茎叶徒长、叶面积过大,下层叶片黄化死亡,消耗大量养分,块根产量低。增施磷肥可使块根变长、甜度增加,提高品质,增强耐贮藏性。钾在甘薯生长中需要量最大,且有重要作用,它可促进氮素吸收,加快叶片中光合产物的运转,提高光合能力,加快块根中形成层的活动,有利于块根膨大。马铃薯是高产块茎作物,需肥多,吸钾量大。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与甘薯同,结薯期吸肥量最大,占总吸肥量的一半以上。

农作物常见病害有哪些

农作物常见病害有哪些 叶绿素形成不均匀,叶片上出现深绿与淡绿相互间杂的现象称为花叶,有的褪绿部分形成环纹状或水纹状,也是病毒病害的一种症状类型,如月季花叶病和郁金香碎色病,那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呢?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根据病原的种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由非生物引起,例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等;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包括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病穗上的小穗全部被毁或部分被毁,仅上部残留阔数健穗。一般主茎、分蘖都出现病穗,但在抗病品种上有的分蘖不发病。小麦同时受腥黑穗病菌和散黑穗病菌侵染时,病穗上部表出腥黑穗,下部为散黑穗。散黑穗病菌偶尔也侵害叶片和茎秆,在其上长出条状黑色孢子堆。 2、黄瓜细菌性缘枯病 叶部发病,最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淡褐色不规则病斑,并沿叶脉向叶片扩大呈现V字形,病斑似水烫过。

叶柄、茎卷须上的病斑也为水渍状呈褐色。瓜条从尖端开始软化。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大量乳白色菌脓,严重时瓜条会软化。 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病菌由叶缘水孔等自然孔侵入,在棚室靠气流,灌水等田间作业传播和重复发生需要高湿,降雨、叶面结露,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病斑出现多。黄瓜叶缘吐水有种于病菌活动侵入,黄瓜长势弱,病害发生严重。 3、辣椒枯萎病 发病症状全株性病害。发病初期茎基部皮层出现水浸状腐烂,叶片迅速凋萎并脱落;有时症状只一侧发展,后期全株枯死。根系发病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暗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 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辣椒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ium f.sp vasinfectum)。病原菌在土中越冬,营腐生生活。通过灌溉水传播或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原菌发育适宜温度24-28℃。

土传病害有哪些

土传病害即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那具体都有哪些呢?下边带您了解。 一、蔬菜 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作物的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辣椒、菜豆、黄瓜的根腐病,茄果类作物的青枯病,黄瓜、番茄、芹菜的根结线虫,黄瓜、西葫芦、辣椒疫病以及菌核病、软腐病等,而其中危害重的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根结线虫等。 二、大田作物 1、水稻 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残体上越冬。带菌谷种和病稻草是白叶枯病菌主要初侵染源,其它还有再生稻、稻桩、杂草等。 2、小麦 小麦纹枯病纹枯病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夏越冬。带菌

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小麦全蚀病属于土传病害,可以菌丝体在土壤中和粪肥中越冬。而小麦包囊线虫主要土壤传播,病原线虫主要以包囊在土壤中越冬。 3、玉米 玉米大病、玉米小病玉米大病、小病以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玉米茎基腐病是土传病害,禾谷镰孢和腐霉菌分别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卵孢子在病株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 4、棉花 立枯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较少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线虫在土壤中完成生活循环。雌虫把卵产在土壤中,二龄幼虫从卵壳中爬出,侵染根部。 三、果树 果树根病菌生活在瘤组织中或土壤可达一年以上,随雨水或径流通过植物伤口侵入。可侵染桃树、苹果、梨树、枣等。发病与土壤条件有关,土壤温度、湿

度、酸碱度。 以上就是有关土传病害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各种作物病害一览表

果树病害 梨树病害 1、果实病害 梨黑星病、梨炭疽病、梨轮纹病、梨疫霉病、梨红粉病、梨黑斑病、梨叶斑病、梨侧腐病、梨叶疫病、梨软腐病、梨霉污病、梨蝇粪病、梨褐腐病、梨柄基腐病、梨烂果病、梨牛眼烂果病、梨青霉病、梨锈环病、梨石痘病、梨同心环纹病、梨裂果病、梨锈斑病、梨黑皮病、梨红顶病、梨釉皮果病、梨心腐病、梨顶腐病、梨黑心病 2、枝干病害 梨树腐烂病、梨树轮纹病、梨于枯病、洋梨干枯病、梨树木腐病、灰色膏药病、褐色膏药病、梨锈水病、梨红癌病、梨疤状溃疡病、梨干腐病、梨树衰退病、梨疱溃疡病、梨树疫病、梨火疫病、日本菟丝子 3、根部病害 紫纹羽病、白纹羽病、白绢病、根朽病、根癌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线虫病 4、叶部病害 梨锈病、梨白粉病、梨褐斑病、梨灰斑病、梨斑纹病、梨细菌性花腐病、梨环纹花叶病、梨脉黄化病、梨红色斑驳病、梨叶斑点病、梨萎缩病、梨叶灼病 苹果病害 一、真菌性病害 1、果实病害 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病、苹果黑星病、苹果干腐病、苹果煤污病、苹果蝇粪病、苹果疫腐病、苹果黑痘病、苹果黑点病、苹果X斑点病、苹果褐腐病、苹果白腐病、苹果黑腐病、苹果菌核病、苹果干眼烂果病 2、叶部病害 苹果锈病、苹果白粉病、苹果环纹叶枯病、苹果褐斑病、苹果轮纹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灰斑病、苹果圆斑病、苹果花腐病、苹果银叶病 3、枝干病害 苹果树腐烂病、苹果树烂皮病、苹果树干腐病、苹果树枝溃疡病、苹果树疫腐病、苹果树赤衣病、苹果树泡性溃疡病、苹果星盘孢枝腐病、苹果炭疽溃疡病、苹果干枯病、灰色膏药病、褐色膏药病、苹果树枝枯病、苹果树木腐病、苹果树地衣病、日本兔丝子、槲寄生 4、根部病害 苹果树白纹羽病、苹果树根朽病、苹果树紫纹羽病、苹果树根腐烂病、苹果树白绢病、苹果白根腐病、苹果圆斑根腐病、苹果苗立枯病 二、细菌性病害 苹果根癌病、苹果毛根病、苹果泡斑病、苹果疮皮病、苹果火疫病 三、病毒类病害 1、果实病害 苹果锈果病、苹果锈环斑病、苹果星裂果病、苹果环斑果病、苹果柚果病、苹果小果病、苹果粗皮果病、苹果绿皱果病、苹果疤皮病 2、叶部病害 苹果花叶病、苹果半边黄花叶病、苹果褪绿叶斑病、苹果皱叶病 3、枝干病害

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土传病害如何防治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 一、什么是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辣椒、茄子、黄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油菜、莴苣的菌核病,小麦全蚀病、棉花立枯病、红腐病、黄萎病及线虫等。 二、土传病害的危害有哪些?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作物生长后期发生病害,一般年份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三、土传病害是如何生活的?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四、土传病害是怎样引起的? 1、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是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年年发病。如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草莓连作两年以上则死苗30%-50%。 2、施肥不当: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自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暴发以来,几乎连年大发生,与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 3、线虫侵害:土壤线虫与病害有密切关系。土壤线虫可造成植物根系的伤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线虫与真菌病害同时发生,如棉花枯萎病与土壤线虫密不可分,在美国棉花枯萎病称为枯萎—线虫复合病害。 五、如何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 1、土壤处理:8月棚室休闲期,切碎稻、麦草桔秆1000-2000公斤/亩+消石灰100公斤/亩或15公斤尿素,有条件的地方适量加增肥王耕翻、做畦,灌足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同时封闭大棚,处理20天左右。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程度。 3、 轮作:这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轮作的年限不一样,一定要掌握好轮作的时间才有效。 主要根病菌属在土壤中的繁殖器官及存活年限 4、改善栽培措施防病 1)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 3)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 4)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最好增施有机肥,提高作物抗病性。

薯类病害简介

薯类病害简介 薯类作物包括甘薯和马铃薯。全世界已报道甘薯病害50多种,我国已发现近30种。发生普遍而危害较重的有: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瘟、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软腐病等。甘薯黑斑病于1937年从日本传入我国东北后,逐渐自北向南蔓延,在甘薯生产上造成巨大损失。甘薯瘟于1940年在我国广东信宜县首次发现,随后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区)传播危害。甘薯根腐病是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曾在黄淮海、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猖獗危害。到20世纪80年代甘薯瘟、甘薯根腐病通过利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和加强检疫的综合措施有效地减轻了损失。近年来,某些甘薯产区,甘薯线虫病猖獗危害,多数地区濒临绝产。 我国甘薯产区按自然区域划分为5个薯区,各区病害发生不太一致。北方春薯区。以黑斑病、茎线虫病和软腐病为主,蔓割病和皱缩花叶病也有发生。黄淮流域春、夏薯区。以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和软腐病发生危害较重,根结线虫病、蔓割病、紫纹羽病、镰刀菌干腐病、皱缩花叶病毒病等在局部地区也有发生。长江流域夏薯区。以黑斑病、干腐病为主,甘薯瘟、蔓割病、紫纹羽病、镰刀菌干腐病、皱缩花叶病毒病在局部地区有所发生。南方夏、秋薯区。以甘薯瘟、疮痂病和黑斑病为主,蔓割病、丛枝病、根结线虫病、皱缩花叶病毒病、紫纹羽病等在局部地区发生。南方秋、冬薯区。以甘薯瘟危害最重,疮痂病、丛枝病、紫纹羽病、黑斑病等病害也有发生。 全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害有近百种,在我国危害较重,造成损失较大的有15种。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大致可分为4类,各种植区病害的种类和分布有所不同。一季作区。包括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主要病害有晚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黑胫病、环腐病和丝核菌病等。四季作区。包括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早疫病等。冬作区。包括华南诸省,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晚疫病偶有发生。多种种植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西南诸省,主要病害为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癌肿病和粉痂病等。我国由于马铃薯病害的危害,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70%以上。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大全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瓜菜类细菌病害: 1、*西瓜细菌性青枯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2、茄科蔬菜青枯病(番茄、茄子、辣椒)软腐病、疮痂病; 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甜瓜、丝瓜)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细菌性黑腐病、细菌性黑斑病(大白菜、甘蓝、萝卜、花椰菜等) 5、*菜豆细菌性角斑病(菜豆、扁豆、豇豆、豌豆、绿豆等) *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扁豆、豇豆、、绿豆) 6、*姜瘟病(姜腐败病、姜腐烂病) 7、*瓜类青枯病 8、*辣椒细菌性斑点病(辣椒疮痂病)、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9、萝卜黑腐病; 10、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11、莴苣细菌性斑点病; 12、芋艿细菌性斑点病,芋艿腐败病(即芋软腐病、芋艿腐烂病); 13、芹菜软腐病; 14、魔芋软腐病; 15、葱类细菌性软腐病; 经济作物类细菌病害: 1、*棉角斑病,棉红叶根腐病;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土传病害是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的统称。本文从植物土传病害主要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制约土传病害生防因子发挥作用的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土传病害生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生物防治 前言 土传病害主要是指那些初次侵染来源来自土壤,其传播体一般可以长时间存活的病原物所致的病害,通常侵染根部引起作物的根病乃至全株性病害。土壤中,特别是植物根际栖息着许多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资源,虽然它们的作用发挥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很大,但利用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可以调节根部微生态环境、参与生态位的竞争并限制土传病原真菌的繁殖和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土传病害的基本特征有:同属于积年流行病、年度间波动大,一般发展成灾需要多年时间。病害易受土壤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影响。 1、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 1.1、真菌 许多真菌资源对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可利用的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生防因子包括:木霉(Tichoderma spp)、毛壳菌(Chaetomium spp)、寡雄腐霉(Pythm oligandrum)、非病原性菌尖胞镰刀霉Fo47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Fo47)、非病原性双核丝核菌Rhizoctonia(BNR)等真菌因子[1]。 1.1.1、木霉(Tichoderma spp)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员,是一类分布广、繁殖快、具有较高生防价值且对一些广谱性杀菌不敏感的生防有益真菌,具有适应性强、抗菌谱广的

木霉对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木霉对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从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诱导抗性等四个方面对木霉防治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木霉土传病害生防机制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温室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保护地栽培已经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保护地多年连作的原因,为土传病原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寄主和适宜的繁殖环境。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都是常见的土传病害,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土传病害可以通过采用喷施农药的手段进行防控,但农药的使用与当前绿色、环保的的大主题相悖,因此,生物防治则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木霉菌就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土壤以及植物残体等环境中的生防益菌。它可以拮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菌,为了使其发挥更好的效果,我们必须了解木霉拮抗真菌作用的机理[1],本文从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诱导抗性等多方面总结了木霉防治土传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以求达到木霉菌的最佳生防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1.木霉的生防机制 1.1 竞争作用竞争作用参与的双方是生防菌株和病原菌,他们主要是争夺营养和生长空间。木霉菌较病原菌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且生命力顽强,生长速度更快, 能够快速抢占生长的空间,将植物表面或侵入点附近低浓度营养物质作为起点,吸收营养,从而抢占病原菌的入侵位点[2],将病原菌的生长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竞争作用机制在木霉菌拮抗植物根际的病原菌的作用较明显,对于已经有病害潜伏的植物根系,如果施用木霉的孢子悬浮液,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木霉分布满根系的表面;相对地,不喷施木霉的根系,一段时间后,它的根系则布满了病原菌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A 8个 B 3个 C 13个 D 12个 2.以下为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是() A 水稻 B xx C 大麦 D 烟草 3.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A 籽实 B 生殖器官 C 营养器官 D 种子 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A 萌动 B 萌发 C 出苗 D 吸胀 5.干燥环境下形成的绿豆种子,其休眠的原因是() A 胚的后熟 B 硬实 C 发芽的抑制物质 D 种子小 6.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 A 土壤水分充足 B 干旱 C 增施氮肥 D 剪根 7.xx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开花 C 开花至乳熟 D 乳熟至完熟8.以下属喜氮作物的是() A 棉花 B 大豆 C 小麦 D 油菜 9.油菜的收获指数大致为() A、0.15 B、0.28

C、0.47 D、0.66 10.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表示()。 A、一年xx B、xxxx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1.四川等区域稻田的最主要轮作方式是() A 冬季作物年间轮换,夏季连作水稻 B 夏季水旱轮作 C 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均轮换 D 冬季和夏季均不轮换 12.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发芽率不低于() A 60% B 70% C 90% D 100% 13.水稻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以下哪个生育时期最大() A 拔节期 B 抽穗期 C 成熟期 D 移栽期 14.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 A 水稻 B xx C 棉花 D 高粱 15.以下器官是“库”的为() A 功能期内的叶 B 开花前作物的茎鞘 C 根系 D 开花后作物的茎鞘 16.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为() A 近地面层 B 中层 C 上层 D 顶层 17.以下属喜磷作物的是()

植物保护—作物病害教案

“作物主要病害”教案 作物主要病害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作物主要病害是植物保护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授为害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和薯类等作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等系统专门知识与应用技能。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防治农作物病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了解主要农作物病害发生、危害与分布,掌握主要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原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动向;具备识别主要病害的基本知识,掌握诊断病害的常规技能和技术,具有独立分析、解决农作物病害问题的能力。 时间安排: 作物主要病害为选讲单元,建议课堂系统讲授10学时左右。 第一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稻瘟病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综合防治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计: 引入稻瘟病识别要点-分析发病规律-设计防治方法- —目标检测——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一)水稻主要病害 概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年产量将近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如不进行有效地防治,年均损失产量300亿公斤,即使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年均损失可能达200亿公斤。因此,研究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其中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上的“三大重要病害”。在四川省,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白叶枯病、稻粒黑粉病、烂秧等。 (一) 稻瘟病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

2017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 一、发生趋势 根据近年我国水稻、百合、玉米、油菜、茶树等作物病虫发生情况、农作物种植情况、气象资料及2011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12年我县农作物主要病虫总体将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92万亩次,发生程度总体重于去年。 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绿色植保技术为重点的防治技术,提高病虫防治效益,增强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县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 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流程图 三、防治任务与目标

防治任务:2012年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需防面积约92万亩次:水稻病虫需防面积约为68万亩次,其中“两迁”害虫12万亩次,二化螟18万亩次,稻瘟病15万亩次,纹枯病12万亩次,稻曲病11万亩次;百合病虫需防面积约10万亩次;玉米病虫需防面积约3万亩次;油菜病虫需防面积约5万亩次;茶树病虫需防控面积约为6万亩次。 防治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百合、玉米、油菜、茶树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具体目标是:稻二化螟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下,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下;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头以下,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下;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下,孕穗期控制在10%以下;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下;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下;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下。百合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夏玉米粗缩病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玉米螟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下。油菜菌核病病株防效达75%以上。茶树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10%以下。 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使水稻、百合、玉米、油菜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降低病虫防治成本。茶树病虫按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分类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物理、生态措施防控,应用生物农药,限制使用化学农药,降低农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涉及面广,事关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要高度重视。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当好政府的参谋,强化政府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

土传病害

土传病害发生及治理 摘要农业生产中,许多病原物通过植物残体进行越冬越夏。随着秸秆还田以及免 耕技术的推广,绿色农业的发展,生产中对植物残体处理不够,土壤中残留了大量 的植物病害病原菌。在合适的条件下,土壤里的病菌开始生长,并侵染植物,给植 物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土传病害有很多种,不同作物有所不同。对土壤病害 的治理方式有很多种,生物防治加上药剂及其它的方法。本文将对土传病害的种类 进行概述,并阐述其侵染发病过程,对土传病害的治理方法做出总结。 关键字土传病害分类侵染循环防治 1 引言: 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主要危害 植株根、茎,侵染维管束,由根部向茎尖发展,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塞其输 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枯萎死亡。 2 土传病害的分类 2.1 按侵染部位来分 2.1.1 根部研究发现稻瘟病菌能通过其它禾谷类植物如小麦、大麦的根部接种侵染并能产生土传病原菌根部侵染的病斑[1]。对稻瘟病菌研究表明,它具有典型的根部侵染的土传病原菌所具有的侵染特性[2]。 小麦根部土传侵染病害,如小麦纹枯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雪腐病。各种线虫病害也是侵染根部的病原。花生冠腐病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侵入子叶和胚芽,严重者死亡不能出土,轻者出土后根颈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2.1.2 茎部由丝核菌侵染引起的立枯病等 2.1.3 生长点大豆霜霉病以卵孢子在残体中越冬,大豆萌发时形成孢子囊和游动 孢子,侵入寄主胚轴,进入生长点,蔓延整株。 2.1.5 植物伤口或表皮花生根腐病 2.2 按侵染病源来分 2.2.1 真菌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立枯病、猝倒 病、白绢病、煤烟病、黑斑病、根腐病、苗木茎腐病、菌核病等多种。 2.2.2 原核生物小麦黑颖病由假单胞菌小麦致病变种引起;小麦蜜穗病;水稻白叶 枯病属由细菌侵染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为害葡萄的细菌病害只有根头癌肿病;由 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如黄 瓜细菌性叶枯病、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

职业高中农学试题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核苷酸B氨基酸C肽键 D 核糖核酸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是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 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 3绿色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 A细胞核B线粒体 C 质体 D 高尔基体 4下列属于单糖的是()。 A果糖B麦芽糖 C 蔗糖 D 淀粉 5下列属于单轴分枝的是()。 A棉花果枝B丁香C杨树D苹果 6下列属于同源器官的是()。 A块根与块茎B茎卷须与叶卷须C荆刺与叶刺D叶刺与叶卷须 7树皮是指()。 A表皮B表皮和皮层C周皮D形成层以外部分 8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D根冠 9 花生,大豆的胚乳消失,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储藏在()。 A 胚芽 B 胚根 C 胚轴 D 子叶 10下列属于有胚乳种子的是()。 A茄子B瓜类 C 豆类 D 花生 11果实属于蒴果的植物是()。 A 八角芍药 B 棉花车前 C 白菜荠菜 D 大豆,花生 12 成熟胚囊中靠近合点端的三个细胞为()。 A 反足细胞 B 助细胞 C 卵细胞 D 极核 13 下列属于低等生物的是()。 A 真菌 B 葫芦藓 C 厥类 D 小麦 14 银杏、水杉属于下列哪一类植物。() A 裸子植物 B 被子植物 C 种子植物 D 菊科植物 15 根压只能使水上升()左右的高度。 A 10 米 B 20米 C 20㎝ D 10 ㎝ 16一般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活动为地表()。 A 0—50㎝ B 0---70 ㎝ C 0---80㎝ D 0---90㎝ 17 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为()。 A 1﹪ B 0.1﹪ C 0.01﹪ D 0.03﹪ 18 植物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必须()光补偿点。 A 低于 B 等于 C 高于 D 无要求

如何治理蔬菜土传病害

如何治理蔬菜土传病害 近年来,很多蔬菜种植区,由于大棚内连年种植同一种蔬菜,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有机肥缺乏,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灰霉病等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想要防治土传病害,需要从源头上下手。 蔬菜病虫害有很多种类,根据病害的病原菌可分为浸染性病害和非浸染性病害(生理病害)。土传病害大多属于浸染性病害,但也有部分是由土壤障碍因子引起的非浸染性生理病害。土传病害主要有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蔬菜的枯萎病;茄子等的黄萎病;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瓜、芹菜、木耳菜的根结线虫病;大白菜等的软腐病;芦笋的茎枯病等。 危害是什么? 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主要在土壤里越冬(夏),依赖土壤腐殖质和残枝败叶残存物质生存,在土壤里存活的时间较长,一般枯萎病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5~6年。土传病害的病原菌一般通过土壤、肥料(有机肥)、灌溉水或流水进行传播,而不会像传染性病害一样通过气流传播。 传染性病害的危害部位以叶、茎、花、果为主,而土传病害的危害部位主要是植株的根、茎,先浸染寄主植物的维管束,并逐渐向上延伸,由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碍其输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在短期内枯萎死亡,属毁灭性病害,很难防治。 防治土传病害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充分利用大棚设施栽培的优势,改善栽培条件,营造不利于土传病害病原菌生存和浸染的环境,并结合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药剂防治,有效抑制和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危害。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土传病害。

1.严格实行轮作 实践证明,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茄科、葫芦科作物与十字花科或豆科作物实施轮作,效果较明显;十字花科作物与葱、韭、蒜类轮作,效果也较显著。 2.多用有机肥 土传病害的形成原因之一是长期施用化肥。因此为了减少土传病害的出现,建议多使用有机肥,适当降低农田化肥的投放比例。 3.实行深翻土 将大棚内土壤深翻25厘米左右,然后暴晒3~5天,以风化土壤、高温杀菌,改善土壤环境,使作物根深叶茂,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4.深沟高畦栽培 最好进行深沟高畦栽培,沟深15~20厘米、沟宽30厘米,畦面做成龟背形,这样田间不会积水,有利于进行沟灌、滴灌和喷灌。

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27(4)433-440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2011年11月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李世东1,缪作清1,高卫东2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土传病害正日趋成为限制我国农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林植物土传病害加重的原因,概述了我国农林植物土传病害的发生状况,总结了土传病害发生和为害的特点,总结分析了现有各类土传病害防治措施的优点和弊端,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应予加强的课题和技术。 关键词:土传病害;发生;防治;中国 中图分类号:S43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5-9261(2011)04-0433-08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Obligations in Management of Soilborne Plant Diseases in China LI Shi-dong1, MIAO Zuo-qing1, GAO Wei-dong2 (1.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Crop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AAS, Beijing 100193; 2.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 CAA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Soilborne diseases are greatly limi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in China. Author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occurrences of the diseases, analyzed factors favorable to the diseases in crop production, outlined the features of the diseases, summarized present management approaches, and suggested priorities for researches in this area. Key words: soilborne plant disease; occurrence; management; China 土传病害是指由生活史中一部分或大部分存在于土壤中的病原物在条件适宜时萌发并侵染植物而导致的病害。土传病原物按照其生态习性可分为土壤习居物(soil inhabitant)和土壤寄居物(soil invader)两大类[1]。前者除可营寄生生活外,亦可在土壤中以植物残体或其他有机质为食,营腐生生活并繁殖;而后者在土壤中并不活跃生长,仅被动存在于土壤介质中,其在土壤中的种群数量有赖于其对寄主的寄生活动和其休眠体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这类病原物因此也被称为生态专性寄生物(ecologically obligate parasite)。明确区分这两类病原物在防治上有重要的意义。土传病原物散见于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的众多分类单元中,引发包括纹枯、枯萎、黄萎、立枯、猝倒、根腐、青枯、软腐、根结线虫、胞囊线虫、根肿和丛根等在内的众多作物的土传病害。 1 我国土传病害发生的现状和趋势 近年我国农林园艺作物的病情发生了显著变化,其重要特点之一是各类土传病害的发生日益猖獗,造成农林产品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甚至绝收,使生产难以为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农民为防病而采取的不合理用药措施更进一步引发了包括环境破坏、生态失衡、食品污染和公众健康水平下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1.1 土传病害发生加剧的原因 现代农林业生产中过分追求高产、优质和高效而改变传统的种植制度导致的生态失衡应该是当前土传 基金项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土传病害防控岗位(CARS-25-B-0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10GB23260558);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04) 作者简介:李世东(1963?),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lisd@https://www.360docs.net/doc/366528692.html,。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植物病害 什么是植物病害? 什么是病程? 是否所有的植物病变对人类都是有害的?举例说明。 病害三角和病害四面体分别涉及哪些因素? 什么是病害的症状? 什么是病状? 什么是病征? 是否所有病害都既有病状又有病征? 根据症状是否就可断定病害的类型?no 常见的病状分为哪五大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常见的病征类型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什么是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五大类? 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可能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原物 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类型?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三类? 什么是共生?什么是共栖?什么是寄生?什么是寄主和寄生物?什么是植物病原物? 什么是寄生性?什么是致病性?二者的强弱之间是否一定相关?是否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反之如何? 什么是真菌?什么是菌丝?真菌营养体有哪些类型? 真菌菌丝的变态有哪些类型?真菌菌丝的组织体有哪些?子座和菌索是否菌丝的组织体? 什么是菌核?什么是子座? 真菌的繁殖形式有没有有性阶段?常见的无性孢子有哪些?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哪些? 真菌有性生殖包括哪三个阶段?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什么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界分为哪四个门?与植物病害相关的是那三个门? 薄壁菌门中哪些属与植物病害密切相关? 厚壁菌门中属于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是哪个属?有哪些病害? 植原体和螺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哪个门? 植物病毒 什么是病毒?病毒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亚病毒?什么是类病毒?什么是朊病毒? 病毒是否都对人类有害?病毒的害与益? 植物病毒中可否既有DNA又有RNA? 按病毒核酸的种类和其在复制过程中的功能,可将病毒分为哪5种类型? 什么是病毒的内含体?分为哪两种类型? 病毒的传播是不是完全被动的?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植物病毒的传播可以分为哪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