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名文化景观特征研究
孟连县地名文化研究

孟连县地名文化研究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滇南高原之上,是滇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县份。
这里地形复杂,山峦叠嶂,地貌多变,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
而这里也有着独特的地名文化,表现了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等多方面的特色。
孟连县境内的地名文化很多都与自然景观和民间传说有关。
比如说,“葫芦山”是当地一座小山的名称,因其状如葫芦而得名。
在这里,还有一座山叫做“乌象山”,据当地人说,这座山是一头巨象变成的,因其黑色的外表而得名。
此外,还有一座名为“蜡灯山”的山峰,因为在这里有一个古老的庙会,那里会点起蜡烛和灯笼,照亮整个山峰,所以得名。
此外,孟连县的许多村庄和乡镇也有独特的地名。
如“威远”、“飞鹤”、“平甸”等,这些名字多与地形、历史文化和传说有关。
这些地名在表达当地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彰显了孟连县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孟连县地名文化中,有一个跟孟连县紧密相关的历史人物,那就是南诏国皇帝赵福。
赵福是南诏国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内繁荣昌盛。
南诏文化遗存极多,赵福也在孟连县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帝王岩就是其中的一座。
这个地方是南诏时期皇帝巡游的地方,据说当时的皇帝多有在这里驻足、打猎的经历。
现在,帝王岩已成为孟连县的旅游胜地和文化遗迹。
孟连县还有一个有趣的地名现象,那就是许多地名都有“凤凰”、“鸟”等动物名称。
如“鸟坪”、“凤凰山”等地名,这种地名的命名与当地环境中鸟类的丰富程度有关,也表现了当地人对自然和动物的敬畏和爱护。
总的来说,孟连县的地名文化极其丰富多彩,从山川、水流到乡村小道,每一个地名都蕴藏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研究孟连县的地名文化,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云南省滇西南地域文化,还可以为地方、区域文化传承保护和挖掘提供有益启示。
孟连县地名文化研究

孟连县地名文化研究孟连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孟连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这些地名承载着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本文将从孟连县地名的起源、历史、民俗传说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孟连县地名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一、地名的起源孟连县地名的起源十分丰富多彩,可以分为宗教信仰、地理特征和历史事件等不同的类型。
以宗教信仰为例,孟连县有一处地名叫做“寺英”,据传是因为古时有一座寺庙建在该地,故取名“寺英”。
而从地理特征来看,“大田”、“小山”等地名是以当地的自然特征命名,清晰地反映了该地的地貌状况。
历史事件也是地名的重要来源之一,比如“红星村”就是因为曾经有一位红军战士在此驻扎过而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孟连县,有些地名还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孟连县有一座名为“勐梭”的村庄,这个地名的由来与当地的傣族传统舞蹈“勐梭舞”有关,村庄得名于此,充分展现了傣族文化的魅力。
二、地名的历史孟连县的地名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名都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在古代,地名往往是基于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或者当地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命名的。
孟连县有一个名为“勐梭”的地方,据考证,这个地名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就已经存在,并且与当地的傣族文化密切相关。
随着历史的变迁,孟连县的地名也经历了不同的变迁和演变。
在不同朝代,地名的使用会受到不同统治者的影响,有的地名会被改动,有的地名会被重命名,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三、地名的民俗传说孟连县的地名往往还伴随着一些传统的民俗传说,这些传说丰富了地名的内涵,也为地名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孟连县有一个名为“太子坡”的地方,据传说,这里曾经是一位太子的驻地,因此得名“太子坡”。
还有一些地名与古代的传说故事相关,比如“白象村”就是因为传说有一头神奇的白象曾经在此出现而得名。
而在当地的一些村庄,也经常会传承一些关于地名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也成为了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云南印象调研报告

云南印象调研报告云南印象调研报告云南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份,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色而闻名。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对云南印象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将在以下报告中说明我们的发现。
一、云南印象的地理特点: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地理位置独特。
它的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丘陵、高原和盆地。
云南的大部分地区被山脉覆盖,造就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如大理洱海、泸沽湖、丽江等。
另外,云南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26个民族在此居住,每个民族都保留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和传统。
二、云南印象的文化特点:云南的文化是多元且富有活力的。
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
云南以其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而闻名,如泼水节、火把节和花灯节等。
这些节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云南还有许多独特的手工艺品和艺术形式,如云南腰鼓、云南剪纸和云南绣球等。
这些手工艺品和艺术形式不仅体现了云南的文化传统,而且也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云南印象的美食特点:云南的美食也是云南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的饮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闻名。
云南菜以清淡、酸辣和独特的配料闻名,如过桥米线、砂锅鱼和酸辣粉等。
云南还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有许多优质的茶叶品种,如普洱茶和滇红茶。
这些茶叶不仅被当地人喜爱,还赢得了全国范围内的赞誉。
四、云南印象的旅游特点:云南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云南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和三江并流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云南的旅游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云南还有许多特色的民族村落,如石林彝族村寨、傣族村寨和纳西族村寨等。
这些村落展示了各个民族的独特风情和传统生活方式,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光和体验。
综上所述,云南印象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色而闻名。
它的地理多样性和多民族的存在为云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在未来,云南可以进一步利用这些资源,推广云南的印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孟连县地名文化研究

孟连县地名文化研究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省较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孟连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该县的地名文化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一、地名来源丰富孟连县的地名来源主要有自然物、人文景观、历史事件等多种,其中以自然物和人文景观占主要地位。
如县城“孟连”的命名:相传在宋代,有个名叫“孟连”的官员到此巡视,并以此为名留下了“孟连”的称呼。
又如广泉镇的“黑龙潭”便是因为潭水深黑,好似一条蛰居在潭底的黑龙而得名。
这样的以景观、自然物为地名的不一而足,为孟连县的地名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二、地名表义深刻孟连县的地名大多具有表义深刻的特点,如“老街头”就是指该地区的早期街道、商业中心,如今虽已成为空街,但地名如故,此处深藏着一段历史人文记忆。
在孟连县,还有许多地名与历史事件相关,如“红军山”就是纪念红军长征时经过此地,曾与当地村民共同抗日的义勇军战士沾染红旗的地点而命名。
这些地名表达了深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文化价值。
三、地名呈现多样孟连县的地名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既有象征浓郁、刻画细致的地名,又有简单命名、字数少的地名。
如县西的小山村名叫“静心村”,传达了清新安宁、宁静致远之意,为了反映山村生活的艰辛,还有“挑山路”、“把梯沟”等地名。
而像最高峰名叫的“哈达瀑布”和“九龙泉”等地名,则既具有诗意,又富于神秘性,更形象地展示了孟连县的多样性文化。
四、地名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孟连县是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的县,这里的地名文化中体现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如古老的“手摇镇”地名,其实是哈尼族的村庄,因当地制作黄糖的方法为手摇方式而命名。
而如果想要体验哈尼乡间的独特文化,可以去名叫“拂晓之星”的地方,这里是一个纯哈尼族的小村庄,不开车都是徒步上山。
此外,孟连县还有彝族和傣族的聚居地,如昆弥山的“嘎帮村”和“柿子岩”,在这些地方的地名中也可以看到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色彩。
宋才发:云南丽江古城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云南丽江古城文化景观探讨云南丽江古城文化景观探讨宋才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北京100081)一古朴、安谧、平和、悠然的丽江古城,位于我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丽江这个以“四方街”为代表的“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云贵高原台地上,地处东经100°14′,北纬26°52′。
2002年底设置丽江市,市辖区人口14万,居民以纳西族为主①。
丽江是当地老百姓的丽江,因为这里有着他们祖先的气息,在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居民中57.5%为纳西族②。
“丽江”西枕狮山,北依象眼山,周围青山环绕,潺潺的泉水穿巷走院,形似一块“碧玉大研”(“大砚”)。
所以,丽江在历史上称之为“大研”。
丽江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体现了依附自然的传统审美原则。
城北15公里的地方,矗立着海拔5596米高的玉龙雪山,终年积雪,至今未曾被人类征服过。
玉龙雪山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地质、地貌、矿藏、野生植物等方面都独具特色,是著名的度假和游览景区。
距离丽江70多公里的地方,有个著名的虎跳峡,它位于丽江县城和中甸县城的中心地带,金沙江中部的玉龙雪山与哈吧雪山之间,峡长17公里,落差200多米,有18个险滩,两岸雪山峭壁笔立于江面上3000多米高,是世界上最深、最险的峡谷之一。
丽江坝中部是一个以纳西族(纳西族古称“么些”)居民为主的古镇,它以其建筑布局之科学著称于世,乃我国古代城市建筑之瑰宝。
“丽江古城镇的历史,比被誉为世界城市样板的英国翰洛城早数百年,并且布局比翰洛城更科学。
它是我国仅有保持古城全貌的古镇,为研究我国城市建设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③丽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宋元时期(10—14世纪),丽江曾起着藏、汉、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流枢纽的作用,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集镇以及军事战略要地。
孟连县地名文化研究

孟连县地名文化研究
孟连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境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地域文化的地方。
在这片
土地上,有许多独特的地名,这些地名寄托着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的
情感和思考。
孟连县的地名多以地形地貌为依据。
“大寨”一词,指的是一个地势高而平坦的地方,很多村落的名字都带有“大寨”二字,如大寨乡、大寨村等。
这些地名揭示了当地的地形
特点和居民对于土地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孟连县的地名还与当地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背景有关。
“姐告”一词,是当地一座山的
名字,相传是古代一位女性英雄的居住地,因此得名为“姐告山”。
这个地名不仅记录了
当地的历史传说,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英雄事迹的崇敬和传承。
孟连县还有一些与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宗教信仰有关的地名。
“凤凰村”,寓意着美好、繁荣和幸福。
这个地名反映了当地居民对于生活的期望和祝福,也体现了他们对于凤凰这
一神秘生物的神往和崇拜。
孟连县的地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民俗和信仰元素。
这些地名不仅是人们
对于土地环境和地域特色的思考和表达,也是他们对于历史传承和文化意义的感悟和传承。
通过对孟连县地名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并从中汲取启示和
智慧。
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地名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重要的
意义和作用。
云南地域文化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云南地域文化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云南是我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国家少数民族自治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与地理特点。
以下是云南地域文化与地理的一些研究性学习报告:一、云南的地理概况云南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部分。
云南的全称是“云南省”,简称为“滇”,省会城市是昆明。
云南总面积约为39.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780万。
地貌分为四块,即滇西高原、滇南低盆地、滇中山地和滇东高原。
由于地处西南边陲,云南边缘受海拔和纬度的影响,气候的多样性明显,温度、降雨、光照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区分特征。
二、云南的地域文化1. 多民族的文化底蕴云南有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其中包括了汉族、彝族、苗族、白族、傣族、藏族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都有着不同的习俗与文化,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等,各个节日都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 独特的民俗风情云南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其中包括了手工艺制品、服装、音乐舞蹈、房屋建筑和民居装饰等方面,都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如傣族的水村建筑、彝族细腻的刺绣、藏族的唐卡艺术等,都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3. 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云南有着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包括了云南火锅、过桥米线、咖喱牛肉等当地特色美食。
由于云南地处南方,气候温暖,因此当地餐饮文化中多以清淡健康、色香味俱佳为特点,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味蕾,也展现了云南的饮食文化魅力。
三、云南的地理特征1. 多样化的自然景观云南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彩,包括了峰峦叠嶂的青山、高原草甸、冰川雪峰、壮丽的江河湖泊等。
云南拥有许多知名景点,如大理洱海、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等。
2. 复杂多变的气候特点云南的气候特点比较复杂多变,其中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亚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每个季节的气候和天气情况都有差异。
通常,春季比较干燥,夏季有较大的降雨量,秋季清爽,冬季较冷。
云南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景点

云南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景点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一些云南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景点:
1. 石林风景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这里有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灰岩地貌群之一。
2.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古城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三塔、崇圣寺三塔等。
3.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里有着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建筑风格,如木府、黑龙潭等。
4.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是云南省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里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5.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境内,是中国最美的梯田之一。
这里有着壮观的自然景观和独
特的哈尼族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地名文化景观特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的地名数据的统计,将全省地名命名方式宏观地划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和社会人文实体及事象地名两大类,从而总结出云南省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自然人文特征、政区地名特征。
通过对云南省地名文化景观特征研究,云南省的地名文化特征与多山、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密切相关。
关键词:云南、地名、文化景观、特征1 云南地名数据来源及依据本文以2008年出版的《云南省地图册》[1]为参考进行统计。
主要包括云南省各级行政区,包括地(州、市)名、县名、乡镇名、村委会名和自然村名,但不包括街道(巷)地名、单位地名或由单位转化的文化地名等,目的在于力求充分突显占绝大多数的聚落地名。
聚落地名一旦产生,很长时间内都有历史的稳定性,所以它在区域历史地理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为研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历代人口的迁移和历史时期区域经济的特点等提供原真的信息[2],聚落地名最能反映云南省的地名文化景观“内容”。
2 云南地名文化景观概况地名景观具有独特、别样性,地名能够反映该地区区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方面。
地名有如化石于地质或古生物学,地名的变化相对较慢, 它的顽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较好地保存了文化史的某些本来面目[3]。
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山地多,平底少,地跨六大水系,湖泊较多,独特的自然条件对行政区划的命名影响突出,自然地名在全国独具特色。
在长期的历史时期,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
少数民族地名在云南省分布广泛,且具有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
表1 云南省行政区面积、人口、地名关系地(市)县(市/区)面积人口地名人口密度地名密度地名规模(万昆明市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2622 219 1123 835.24 0.43 0.20 安宁市1313 26 436 198.02 0.33 0.06 宜良县1880 41 1007 218.09 0.54 0.04 晋宁县1391 28 597 201.29 0.43 0.05 嵩明县1442 35 505 242.72 0.35 0.07 富民县1030 14 521 135.92 0.51 0.03 石林彝族自治县1777 24 450 135.06 0.25 0.05 东川区1674 31 1086 185.19 0.65 0.03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4378 46 2287 105.07 0.52 0.02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3966 52 1816 131.11 0.46 0.03曲靖市麒麟区1442 67 704 464.63 0.49 0.10 会泽县、宣威市12334 237 7992 192.15 0.65 0.03 马龙县、陆良县3847 82 1201 213.15 0.31 0.07 沾益县2910 40 664 137.46 0.23 0.06 富源县、罗平县、师宗县9322 170 3894 182.36 0.42 0.04玉溪市红塔区、峨山彝族自治县2976 56 1104 188.17 0.37 0.05 江川县、华宁县、通海县2884 75 1514 260.06 0.52 0.05 易门县1571 17 637 108.21 0.41 0.03 澄江县773 16 342 206.99 0.44 0.05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7081 47 2282 66.37 0.32 0.02保山市隆阳区5011 86 2060 171.62 0.41 0.04 龙陵县、施甸县4893 61 2076 124.67 0.42 0.03 腾冲县5845 63 2009 107.78 0.34 0.03 昌宁县3888 34 1353 87.45 0.35 0.03昭通市昭阳区、鲁甸县3759 119 1450 316.57 0.39 0.08 巧家县3245 54 1392 166.41 0.43 0.04 永善县、大关县4635 70 1558 151.02 0.34 0.04 绥江县、水富县、盐津县3297 64 766 194.12 0.23 0.08 彝良县、威信县、镇雄县8085 229 4946 283.24 0.61 0.05丽江市华坪县2266 15 671 66.20 0.30 0.02 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7648 36 1142 47.07 0.15 0.03 永胜县5099 39 1441 76.49 0.28 0.03 宁蒗彝族自治县6206 25 1224 40.28 0.20 0.02普洱市思茅区4093 21 669 51.31 0.16 0.03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9129 55 2865 60.25 0.31 0.02 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8755 57 3437 65.11 0.39 0.02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7777 30 1694 38.58 0.22 0.02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3476 10 483 28.77 0.14 0.02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2155 69 2490 56.77 0.20 0.03临沧市临翔区2652 28 825 105.58 0.31 0.03 凤庆县、云县7211 84 3876 116.49 0.54 0.02 镇康县、永德县5938 49 1519 82.52 0.26 0.03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8668 59 4872 68.07 0.56 0.01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潞西市、瑞丽市5938 65 1744 109.46 0.29 0.04盈江县、梁河县5588 43 1435 76.95 0.26 0.0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2938 16 808 54.46 0.28 0.02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4506 3 195 6.66 0.04 0.02 福贡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7259 30 1361 41.33 0.19 0.02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11613 14 682 12.06 0.06 0.02 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12257 21 1252 17.13 0.10 0.02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1468 60 624 408.72 0.43 0.10 宾川县、祥云县5125 79 1724 154.15 0.34 0.05 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3373 54 2206 160.09 0.65 0.02 永平县2884 18 713 62.41 0.25 0.03 云龙县4712 20 1222 42.44 0.26 0.02 剑川县、鹤庆县、洱源县7674 72 2065 93.82 0.27 0.03 漾濞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4223 40 1780 94.72 0.42 0.02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4482 50 2443 111.56 0.55 0.02 双柏县4045 16 1342 39.56 0.33 0.01 南华县2343 23 1349 98.16 0.58 0.02 姚安县、牟定县、禄丰县6928 83 3608 119.80 0.52 0.02 永仁县、大姚县6335 38 1954 59.98 0.31 0.02 元谋县、武定县5125 48 1917 93.66 0.37 0.03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2228 34 789 152.60 0.35 0.04 个旧市1597 39 512 244.21 0.32 0.08 建水县3940 51 1196 129.44 0.30 0.04 石屏县3090 30 1014 97.09 0.33 0.03 开远市2009 26 513 129.42 0.26 0.05 泸西县、弥勒县5678 88 1713 154.98 0.30 0.05 元阳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5969 71 2153 118.95 0.36 0.03 红河县、绿春县5201 48 1642 92.29 0.32 0.03 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3218 23 1063 71.47 0.33 0.02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3064 45 1067 146.87 0.35 0.04 丘北县、砚山县9038 93 2411 102.90 0.27 0.04 马关县、西畴县、麻栗坡县6695 89 5139 132.94 0.77 0.02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海县12644 68 1855 53.78 0.15 0.04 勐腊县7056 21 569 29.76 0.08 0.04合计全省394029 4316 132351 109.54 0.34 0.03 至2007年底,云南省计有16个地级州市、130个县、1358个乡(镇)、130847个村(自然村)。
根据对全省地名规模[4]和地名密度[5]统计,地名主要集中在人口较稠密的滇中地区和城镇密集地区。
全省平均地名密度为0.34条/km2,平均地名规模为0.03万人/条,其表现为地名稠密,但规模普遍偏小。
3 云南地名文化景观类型、特征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它能反映特定区域内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社会发展现状与历史积淀。
因此,地名应以自然地理实体和社会人文事象为依据进行分类。
本文就此对政区名称130条进行统计分类,所涉及的地名命名分类仅其中的一部分。
3.1 自然地理实体地名3.1.1 因山得名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有94%多的面积是山地和高原,全省地势北高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降低,因此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中因山地高原得名的地名较多,特点突出。
全省政区名称中有12条。
分别为五华区、西山区、麒麟区、红塔区、华宁县、保山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文山县、石屏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云南省保山市,据《清史稿·地理志》载:保山县“倚城内太保山,县以此名”。
保山地区、保山市皆因保山县得名。
有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以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也是著名风景区“玉龙雪山”得名。
3.1.2 因水得名云南省地跨六大水系,河流纵横交错,湖泊较多。
河流湖泊的众多,对地名的构成重要影响,全省此类名称有28条,分别是盘龙区、会泽县、玉溪市、澄江县、易门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隆阳区、丽江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镇康县、建水县、红河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大姚县、漾濞彝族自治县、云龙县、洱源县、瑞丽市、梁河县、盈江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