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与文化景观

合集下载

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与意义

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与意义

人文地理专题讲座三----------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1、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与意义: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地域组合及文化区形成、发展、演变规律(李慕寒等,1995,第2页),探讨文化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及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乔丹和罗文垂(Jordan&Rowntree)认为文化地理学有五大主题,即文化源地与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文化区和文化景观。

2景观内涵的嬗变与丰富:宗教题材绘画的背景(陪衬)到风景画(主角)到建筑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借鉴、引入,赋予其新的丰富的内涵,如地理学家、文学家等。

景观一词来源于德文landschaft,指风景画,指景物、景色。

后被引入地理学,表达地域综合体。

基于地理现象有两大类: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景观相应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7.2.人文景观(文化景观)景观的研究始于德国近代地理学。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首次注意文化景观的研究。

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苏尔)主张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的核心。

对其概念索尔、李旭旦等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本书做一综合(43页)。

2、景观与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发展景观一词来自德语,原意是指风景、景物。

自从景观一词被引入地理学后,就被赋予了特殊含义,即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象的综合体。

景观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也称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指完全未受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自然综合体。

文化景观是指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集团为满足社会经济需要所创造的景观,如农田、城市、荒漠中的绿洲等。

早在1885年,温默(Wimmer,J)在《历史景观学》一书中指出,应把注意力集中于景观的全貌。

拉采尔(Ratzel,F,1844-1904)在《人类地理学》、《民族学》等著作中第一个系统地说明文化景观概念(他较多地称为历史景观)。

把景观作为地理概念在1906年以后就被普遍采用了。

[理学]第3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理学]第3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2)符号
h
22
(4)三种文化区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 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 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 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 一致性。
联系:三种文化区具有作用上的互补性、 空间上的重叠性、时间上的动态性。
h
23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 — 文化扩散
等级扩散
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 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
刺激扩散
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 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h
26
h
27
h
28
h
29
2、迁移扩散
内涵:文化主体的迁移、流动对文化的 引进与传播引致文化扩散。
特点: (1)文化保持原汁原味(客家文化、中
文化。
h
9
(2)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
内涵:
强调文化的社会调节功能,反映社会关系
特点:
强制性和权威性-----刚性约束; 缓慢变迁性---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成本有时很大,
尤其是对于既得利益集团而言;
相对独立性-----制度的孕育、制定、修改、完善与创 新涉及到很多因素,也有着自己的内在要求与规律。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强调 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可能论:注重于人对 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其它的文化生态关系--还有生态论、环境感 知、文化决定论及和谐论等观点。
h
33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4、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索尔与文化景观

索尔与文化景观

• 农艺要素,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等
• 经济要素,供求规律和利润等。
3
磁器口古镇
主要特征
• • • 功能性: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1)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2)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主 要 特 征

2
文化景观 概述
• 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集团,为满足某种需 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 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
• 景观中除了一些形象、看得见的物体之外,还包括许多看不
见的、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
形成因素
• 心理要素,对环境的感应和反映 • 政治要素,对土地的配置和区划 • 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 • 技术要素,利用土地的工具和能力
索尔与文化景观
2013级 自然地理学 刘欢
目录CONTENTS
索尔与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概述与形成 主要特征 景观差异 世界遗产 2 3 4 5 6
索尔(1889~1975)
• Sauer,Carl Ortwin • 美国地理学家。主要研究沙漠地区、热带地区的景观,以及 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和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农业地理。创立 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 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 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景观的形态》等。
文化景观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已普遍应用。它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
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
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 O· 在一九二五年发表的专著《景观的形态》中主张用实际 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国内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国内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国内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李晓颖王世超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景观基因理论的相关概念与形成背景,论述国内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内容,总结目前景观基因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展望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景观基因;回顾;展望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2-00-020 引言文化景观是指“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索尔率先提出的[1]。

聚落是具有特定社会功能,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等活动的物质空间[2],有固定的活动人群和活动场所,并且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信仰[3],是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文化遗失、空间孤立、环境恶化和景观趋同的现象,加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负担。

景观基因理论以生物学基因理论为参考研究传统聚落文化特征,探索人类聚落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当今城市建设、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提供理论借鉴。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景观基因理论的相关概念、产生背景、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并对今后研究中可能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1 景观基因理论的形成景观基因理论以生物学基因理论为参考研究传统聚落文化特征,从全新的视角探索人类聚落形成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当今城市建设、传统村落及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借鉴。

1.1 文化景观基因的相关概念景观基因理论的基础概念包括景观基因、景观基因组和景观基因组图谱。

同时,其根据“景观连续断面复原理论”对“胞链形”结构进行阐述,提出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概念,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景观基因是指传统聚落中能够世代传承并影响着聚落景观形成和传承的特定文化因子,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在传承过程中不易改变自身的属性,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以及规划思想的限制而形成独特的空间分布形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传统聚落的全部景观基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布模式和结构等特征共同构成了聚落的景觀基因组。

文化景观概述

文化景观概述

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 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 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理由。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必须分别符合前文 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评定标准中的1项或几项。
4)结构:聚落、街巷、建筑群、山体、水系等自然和人工要素构成的整体格局和秩序,不 仅反映了文化景观空间布局的基本思想,更印刻着一定地理、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心理、行 为与自然环境互动、融合的痕迹。
5)环境:指文化景观中的山川、农田、果园、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是文化景观生成和发 展的背景和基础,并且融入景观的整体构成之中。
文化景观的演进
• • • • • • •

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2届会议在巴黎通过的《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巴黎第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公约对于文件遗产的定义中,已经出现了“与环境景色结合”、 “自然与人联合工程”这样的文化景观概念的雏形。 1984年《佛罗伦萨宪章》提出“历史园林”的概念。 1992年 12 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6届会议上,正式将文化景观纳入《世 界遗产名录》,成为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后的第4种遗产类型. 1992年10月世界遗产中心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法国的拉贝尔召开关于将“文化景 观纳入《世界遗产》”专题研讨会。 1996年庐山获得国内首个“世界文化景观”称号。 近年来,在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与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举办的大型学术活动中,都有景观与文化的专题讨论会。 1994年在AAG第90届年会上有“文化研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神话、景观、通讯”专题报告会; 1995年IALE 大会上对景观类型与人类活动特征、景观建设的量化因子、21世纪的文化景观、持续发展与文化景观等命题 都有涉及。 在中国,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景观的研究才日益受到地理学者们的关注。近些年来,赵荣、李占昌、李 玲琴、孔翔、肖笃宁等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特性都进行了研究;刘黎民、张仁开还分别对乡村景观和小城镇文 化景观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中国文化地理》讲义整理

《中国文化地理》讲义整理

《中国⽂化地理》讲义整理《中国⽂化地理》讲义整理第⼀讲⽂化地理研究:理论、⽅法与实作⼀、⽂化与地理的关联⼆、从⼈地关系论到⽂化地理学三、⽂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法四、⼏组重要的概念⼀、⽂化与地理的关联(⼀)⽂化:作为⼈类的⽣活⽅式1、形形⾊⾊的⽂化定义2、⽂化是⼈类的⽣活⽅式3、⽂化赋予⼈类⽣活的价值与意义4、⽂化与⽂明的联系及区别(⼆)各式各样的⽂化从⽂化的基本特质来讲,⽂化可分为技术⽂化、社会⽂化和意识形态⽂化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也可分别表述为⽣计⽂化(⽣产、⽣活⽂化)、制度⽂化和精神⽂化。

(三)⽂化形成的时间机制和空间过程1、⽂化形成的时间机制2、⽂化的空间过程(四)地理环境的含义1、位置(机会和挑战)2、地表形态(⼭地、丘陵、平原、盆地、岛屿等)3、⽔⽂(江河湖泊)4、⽓候(风向、⽇照、温度、降⽔、灾害等)5、动植物和地下资源(五)地理环境是⼀个历史的范畴(六)地理环境与⼈类发展1、地理环境与⼈类的起源(4个冰期与3个间冰期)2、地理环境与⼈类种族的演化(⾝⾼、肤⾊、头型、⿐型、发式、胸腔、眼睑等)3、地理环境与⼈类⽂化的形成与发展(⾷、⾐、住、⾏、审美、哲学、社会组织、政治⽣活等)(七)⽂化变成最后的环境⼆、从⼈地关系论到⽂化地理学(⼀)⼈地关系论法国地理学家阿·德芒戎有句名⾔:“凡是⼈类⽣活的地⽅,⽆论何处,他们的⽣活⽅式中,总是包含着他们与地域基础之间⼀种必然的关系。

”他还特别指出,地理学家区别于社会学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社会学家倾向于只看⼈类集团的⼼理学⽅⾯,忘掉⼈和⼟地的联系”,⽽地理学家则认为“不能离开⼈所居住的⼟地来研究⼈,确认⼟地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地理学问题》,北京,商务,1999,第9-10页)事实上,⾃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开始,⼈类就⼀直在认识、思考和探索我们的⽣活⽅式与地域基础之间所存在的种种必然关系,并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关系论(man-land relationship)思想:1、古典时期的⼈地关系论(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希波克拉底、亚⾥⼠多德)A、《荷马史诗》中的地理世界《荷马史诗》(约成书于公元前第⼋⾄第七世纪)所构勒的是⼀个模糊的、半神话的地理世界。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

1、人文地理学中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位德国地理学家:洪堡、李特尔3、人文地理研究基本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4、文化区分类:形式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中心: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心部位。

边界: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性则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可称之为外围区。

在其外围区向外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两种文化相混的现象。

这个地区实际上是一种边缘区,是文化上的过渡带。

功能文化区:形成:该地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中心: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如:首都、市政府等5、文化扩散分类:扩展扩散迁移扩散6、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的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7、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8、人文景观:亦称之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因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美)索尔主张以解释文化景观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

(美)惠特尔西“文化史层”研究。

9、人地关系论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希腊)亚里士多德(法)孟德斯鸠(德)黑格尔(德)拉采尔(美)森普尔人地相关论(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法)白兰士适应论:(英)罗克斯比生态论:(美)巴罗斯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10、(英)汤因比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挑战与应战逆境美德中庸之道(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12、农业人口的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阶段性的饥荒和低营养,对流行病的抵抗力差,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死亡率呈现大幅度波动状态,出生率也相应变化,平均寿命低。

第九章 文化景观

第九章  文化景观


珠水流光
发布词:是珠水甜蜜的乳汁养育了广州,是珠水林立 的舟帆繁华了广州,是珠水革命的惊涛激扬了广州, 如今,又是这流光溢彩的珠水装点了广州的时代憧憬, 浅吟低唱色彩斑斓的都市歌谣。
云山叠翠
发布词:并非因为她的巍峨而入选历代羊城八景,只是表明 广州人对巍峨的永恒敬意。我们需要登高望远,送走闯海人 的征帆,我们需要登高望远,迎来四海的宾客。我们需要登 高望远,祝福我们这座都市在白云叠翠中长大。

杭州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案例1:广州八景
广州八景

宋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菊湖云影、蒲涧濂泉、光 孝菩提、大通烟雨。 元代:扶胥浴日、石门返照、粤台秋色、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濂泉、景 泰僧归、灵洲鳌负。
荔湾胜境

发布词:如果说西关是最民间的广州,因而是最广州的广州,那么,你就 会领悟荔湾胜境的意趣。小桥水巷,大屋骑楼,歌女商贾等等构成了一幅 民间广州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会魂牵梦萦地沉潜在你的记忆中。
科城锦绣

发布词:也许更为赏心悦目的风景还在未来,但是今天我们已经 异常振奋。因为在她的足音里,我们已经催发了生动的想象,并 且更新了我们的视觉传统和视觉观念。这是一种更长远的观看, 也是一种更富有内在震撼力的观看。
京族哈亭
京族独
研究性学习:中国的八景文化

八景文化是自宋代开始的记录城市风貌的历史文化活动。 八景起源于北宋画家宋迪创造的湖南《潇湘八景图》,米芾 为之题诗一组,后得宋宁宗皇帝丹笔御书八景组诗,随后即 传遍各地,并被收录于各地地方志当中,成为中国地方志中 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构成。 如著名的“潇湘八景”当中的平沙落雁、远浦归帆、江天暮 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磁器口古镇
主要特征
• 功能性:文化景观(不管是残破的还是完好的)对人类社会都具有功能意义 • 空间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二个方面: (1)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 • (2)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 时代性: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创造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
的特点 • 物质性:它是是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 • 非物质性:精神文化景观(非物质性)是在客观物质环境的作用下,人的文化
2
文化景观 概述
• 文化景观则是指居住在其土地上的人的集团,为满足某种需 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之上叠 加了自己所创造的景观
• 的、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东西
•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学分支的研究对象
形成因素
• 心理要素,对环境的感应和反映 • 政治要素,对土地的配置和区划 • 历史要素,民族、语言、宗教和习俗 • 技术要素,利用土地的工具和能力 • 农艺要素,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改良等 • 经济要素,供求规律和利润等。
索尔与文化景观
2013级 自然地理学 刘欢
目录CONTENTS
索尔与文化景观
2
文化景观概述与形成 3
主要特征
4
景观差异
5
世界遗产
6
索尔(1889~1975)
• Sauer,Carl Ortwin • 美国地理学家。主要研究沙漠地区、热带地区的景观,以及
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和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农业地理。创立 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 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 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景观的形态》等。
景 观 差 异
5
大足石刻
中国重庆
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帝内经
记忆遗产
世界遗产

明孝陵
中国南京
界 遗

泰山
中国泰安
6
The end,thank you!
谢谢观赏
文化景观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已普遍应用。它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 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 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O·在一九二五年发表的专著《景观的形态》中主张用实 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行为所创造的那些虽看不见、却可以感知的文化创造物
主 要 特 征
4
景观差异
文化景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 面我们分类阐述:
建筑:由于地形、气候复杂,民族众多,世界各 地住居类型和建筑风格地域性相当明显。 饮食:比如中国各地饮食调制习俗因环境特点而异,较有代表性的是:① 粤菜 ②川菜 ③鲁菜 ④淮扬菜 服饰:在中国,由于受地理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加 上文化地 理因素的限制,南、北方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服装文化景观现象。 音乐:不同地域造就不同风格、特色的音乐。中国的音乐存在明显的地域 差异,基 本差异存在于南方和北方音乐之间。 美术:环境对于美术的产生、发展、风格流派的形成及美术创作等都有着 深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