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布置人机校核

合集下载

NSB人机校核报告.doc

NSB人机校核报告.doc

NSB人机校核报告1目的2 2校核内容2 2.1车身内扶手人机校核4 2.2车门内外扣手人机校核6 2.3仪表控制面板的人机校核22 2.4上下车方便性校核25 2.5车身H点的校核30 2.6前机舱盖人机校核31 2.7后背门人机校核33 2.8小腿包络的校核34 2.9 DVD及组合仪表的眩目校核35 2.10换挡、手刹布置硬点人机校核38 3结论40 1目的校核***总体布置能否满足人机工程的要求。

2校核内容序号校核内容校核结果1 车身内扶手人机校核满足要求 2 车门内扣手人机校核满足要求车门外扣手人机校核满足要求 3 仪表控制面板的人机校核满足要求 4 上下车方便性校核满足要求5 车身H点的校核满足要求 6 前机舱盖人机校核满足要求7 后背门人机校核满足要求8 小腿包络的校核满足要求9 DVD及组合仪表的眩目校核满足要求***人机校核中,所涉及到的人体模型及姿态角说明如下(1)人体模型说明人机校核中采用SAE95th和SAE5th人体进行校核。

(2)人体姿态角说明姿态角为0°的姿态示意图姿态角为最大值的姿态示意图腰部姿态角(腰部与大腿的夹角)腰部姿态角为0°的姿态最小姿态角(-9.521°)最大姿态角(37.441°)腰部最大姿态角的姿态胸部姿态角(胸部与腰部的夹角)胸部姿态角为0°姿态胸部最大姿态角的姿态肩部姿态角肩部姿态角为0°姿态肩部最大姿态角的姿态上臂姿态角(上臂与躯干夹角)上臂姿态角为0°的姿态上臂最大姿态角的姿态小臂姿态角(小臂与上臂的夹角)小臂姿态角为0°的姿态小臂最大姿态角的姿态手腕姿态角(手掌与小臂的夹角)手腕姿态角为0°的姿态手腕最大姿态角的姿态2.1车身内扶手人机校核一、目的校核***的扶手位置能否满足人体舒适性的要求。

二、分析过程1、在整车坐标系中导入扶手及内饰数模,如下图所示中排右侧扶手后排右侧扶手前排右侧扶手2、导入三维人体模型,并调整姿态,见下图3、测量角度图片前排人体上臂姿态角小臂姿态角舒适角度上臂与躯干0°~100°小臂与上臂10°~120°中排人体上臂姿态角小臂姿态角舒适角度上臂与躯干0°~100°小臂与上臂10°~120°后排人体上臂姿态角小臂姿态角舒适角度上臂与躯干0°~100°小臂与上臂10°~120°结论根据以上分析,***的前、中、后排的扶手位置都满足人体舒适性的要求。

乘用车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乘用车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乘用车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范卫萍;张珍;安志亮;李俊龙;祁建【摘要】在整车总布置时,必须对人体坐姿进行校核,保证设计状态下的人体驾驶与乘坐姿势为舒适的状态.通过结合相关SAE标准、规定及设计经验等要求,运用CATIA软件及相应的CATIA人体参数化模板,在具体开发项目中对前排驾驶员和后排乘员人体坐姿进行舒适性校核,保证了某车型前期布置设计时人体设计状态下主要人体躯干角度均为舒适角度.【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53-55)【关键词】整车布置;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作者】范卫萍;张珍;安志亮;李俊龙;祁建【作者单位】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在整车布置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尽量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通过对人体的生理结构进行研究而得到人体的舒适驾驶姿势,这是在总布置设计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在某车型前期布置设计过程中,人体设计位置的确定是首要确定的参数之一,而人体设计姿态的确定需根据人体推荐的舒适坐姿进行布置。

本着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满足外造型和整车尺寸的原则,文章对该车型整车人体舒适性进行了校核。

1 边界条件在进行整车人体舒适性校核时,涉及到的边界条件有:整车内表面CAS数据、加速踏板参考点、方向盘中心、方向盘倾角、驾驶员H点、驾驶员踵点、后排乘员H点、后排乘员踵点、驾驶员H点可调节范围。

2 校核内容根据SAE标准,通常在进行整车人体坐姿校核时主要校核的内容有:驾驶员SAE9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后排乘员SAE9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驾驶员SAE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因为驾驶员除了要满足SAE95%高个人体舒适性外[1],还需要满足SAE5%的小个人体舒适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驾驶需要。

而为实现乘员乘坐空间最大化设计,通常在后排乘员舒适性校核时只进行SAE95%高个人体舒适性校核。

人机工程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张 冰(1971—),工程师,主要从事整车系统集成,整车总体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2004-04-30人机工程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张 冰(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广西柳州 545007)摘要:探讨总结人机工程在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应用,同时阐述了总布置中的一些概念和定义,并给出了相关的标准和参考值,可为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人机工程;汽车;总布置;应用中图分类号:U 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45X (2005)03-0051-041 人机工程的概况 人机工程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一门学科,其目标是让人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感到“安全、健康、舒适、高效”。

在汽车的开发设计中,人机工程设计与车内空间的确定占有重要地位,必须根据新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设计。

这不仅关系到有效利用车内空间及提高乘用舒适性,而且会影响整车、内外造型和尺寸参数,进而会影响整车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而要获得人性化并贴近用户的最优化设计结果,就必须运用人机工程的设计方法程序。

在我国,由于没有合适的人体数据及工具且缺乏设计经验,尚未形成清晰有效的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方法。

2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211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汽车的设计开发,必须围绕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前提展开。

因此,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任务就是开发出使驾驶者感到操纵方便、高效、不易疲劳,使乘坐者感到舒适、安全的汽车产品。

由于驾驶者身材各异,而一种汽车的布置尺寸只有一种,要使一种操纵件的布置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身材驾驶者的手脚伸及性与姿势舒适性的要求,必须对人机工程进行仔细研究。

例如,同是操纵油门踏板,高个子驾驶者比矮个的座椅要靠后一些,但他们的手臂和腿的长度相差并不大,因此,高大的男人比娇小的女人更不易触到仪表板(如图1)。

浅谈整车总布置DMU校核

浅谈整车总布置DMU校核

浅谈整车总布置DMU校核杨茂华【摘要】通过个人的感受和体会,针对装配性和维修性等2个重点议题,介绍当前的现状,阐述个人的建议和主张.【期刊名称】《汽车电器》【年(卷),期】2013(000)008【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整车总布置;DMU校核;维修性;装配性【作者】杨茂华【作者单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6凡是在主机厂有过从业经验的人员都清楚地知道:如果一款新车无法通过法规的检测和认证,国家法律法规将不允许主机厂开展生产和市场销售活动。

如果一款新车关键件及重要件的周边间隙(静态间隙、动态间隙)无法得到保证,将意味着在用户手中可能会突然出现关键功能丧失,从而导致人命关天的重大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会出现召回的严重风险,而且会使人民的性命和财产蒙受重大的损失。

如果一款新车的人机和美观性得不到保证,将会使其潜在消费用户悄悄地溜走。

这些会使汽车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显性问题,在如今的自主品牌车企中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并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但是,对于维修性和装配性这种隐性问题往往却关注不够、投入不够。

作者本人认为,这类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和落实,同样会带来内部客户和外部消费者的抱怨、公司成本和消费者成本增加的严重问题。

完整的总布置DMU (Digital Mock-Up,电子样机)校核如图1所示。

图1 总布置DMU校核1 现状大多数汽车企业均有研发单位、工艺规划及生产制造单位、售后维修单位等。

当前,对于维修性和装配性的问题,要不各自为政互不相让,要不好好先生互不干涉,以上两种现象均会带来巨大的负面问题。

对于各自为政互不相让现象而言,各个相关单位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立场上考虑问题,要不问题僵持迟迟不能得到解决,从而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上市的最佳时机;要不满足了一方的需求而影响了另外两方需求,从而导致产品的整体方案不是最优。

大家都清楚汽车产品的许多指标是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的,其本身是一种矛盾平衡和折中的产物,三方互相妥协和让步实现共赢才是真正的最佳设计。

汽车仪表板人机校核规范

汽车仪表板人机校核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千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867—1999 轿车手操纵件、 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SAE J 903-1999 乘用车前风窗刮水系统 SAE J 287-2007 驾驶员手控制区域
式中: G
H17
H30
综合包装因子, 单位为毫米 (mm) ;
AHP到方向盘中心垂直距离, 单位为毫米 (mm) ;
前排座高度, 单位为毫米(mm)。
H17 AHP到方向盘中心垂直距离; H30 前排座高度; L53 加速踏板踵点和SgRP点纵向距离。
图2 用来确定综合包装因子G的尺寸 4.1.2 手操作空间范围参考平面(HR平面)
验证杂物箱是否满足一般存放物品要求, 并且能够使乘员在正常乘坐位置使用。 4.3.2 校核方法 4.3.2.1 储物校核:将车辆用户手册、 车辆档案等类似文件放入杂物盒并关闭, 文件在杂物盒内无干 涉状态, 杂物盒开闭顺畅(具体文件需在设计前期定义考虑)。 4.3.2.2 打开极限位置校核:将杂物箱开启到最大开度位置, 量取杂物箱盖内壁与仪表板杂物箱开口 处的最小间隙A, 并检查杂物箱盖与SAE 95%的假人腿部是否有干涉, 见图19所示。 4.3.2.3 打开过程校核:在CATIA运动分析模块将杂物盒的开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对运动过程中杂 物箱与周边件, 尤其是侧门护板的最小间隙进行记录。
方便驾驶员对组合仪表信息的识认性, 减少驾驶安全隐患。 4.4.2 校核方法
将组合仪表及眼椭圆数据调入UG软件,截取过眼椭圆中心的Y平面,如图20所示, 连接眼椭圆中 心与组合仪表中心,连线长度L称为驾驶员观察组合仪表的视距,连线与组合仪表表盘的夹角A称为驾 驶员观察组合仪表的视角, 连线与过眼椭圆中心线的水平线的夹角B称为驾驶员下视角。 4.4.3 要求

汽车总布置人机校核指南

汽车总布置人机校核指南
❖ 头廓包络线
☆ 驾驶员及乘员头部活动空间校核主要通过头廓包络线来 计算完成,头廓包络线是指不同百分位身材的驾驶员和乘员在 乘坐状态下,他们头廓线的包络线。头廓包络线的形成方法是 将头廓线样板放在眼椭圆样板上面,使头廓线样板上的眼点沿 着眼椭圆样板上的上半部眼椭圆运动,并保持两样板上的自身 坐标平行,描绘出头廓线运动时候的包络线便是头廓包络线。 如图1所示。由于头廓包络线以眼椭圆为基准而生成,而眼椭 圆的长短轴因身材百分位及H点水平行程的不同而有异,因而 头廓包络线是有许多条的。
驾驶员视野设计
❖ 仪表板视野
图9 仪表板视野测量示意图
驾驶员视野设计
❖ 眼椭圆
☆ 汽车驾驶员眼椭圆是指不同身材的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 在座椅上,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由于图形呈椭 圆状,故称之为“眼椭圆”。在车身设计中一般采用眼椭圆样板 来描述驾驶员的眼睛分布范围。 ☆ 国际标准ISO4513 中,对应于一定的座椅水平调整行程,提供 了各种百分位的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即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相 应眼椭圆样板,并适用于下列尺寸范围的车身:
上下车方便性
❖ 车门立柱倾斜度
☆ 考虑上下车方便性,首先要考虑的是车门立柱是否符合要 求,下面图12给出了前座不能翻倒的轿车车身与座椅相对位 置的推荐值。当立柱倾斜度过低或者为0时,前后座入座都会 不舒适,如果将门立柱往后倾斜适当角度,则可以大大改善入 座离座的方便性,参考图13所示。
上下车方便性
上下车方便性
❖ 通道尺寸
☆对于后座的上下车方便性(图14、15),H131(后门槛至 地面的垂直距离)、HY2(R点到后车门上沿的垂直距离)、 L19(后入口的足部空间,后门最大开度时内边缘或在门槛之 上102mm的立柱与前座椅最小距离)、LX1(前车门X方向最 大开度)、LX2(前车门对角最小距离)、LX3(后车门X方 向最大开度)有直接影响。一般而言,高度方向上的上下尺寸 不因级别而异,而长度方向的尺寸则因级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 要求,级别越高,尺寸越大。推荐值如下:L19>250mm H131<400mm HY2>750mm 。

汽车总布置设计-人机工程

汽车总布置设计-人机工程

校核内容
驾驶员SAE9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后排乘员SAE9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驾驶员SAE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引用标准
SAE J1100-2005 SAE J826-2002 SAE J4002-2005 SAEJ1517-1998 SAE J1052-2002 Motor Vehicle Dimensions(汽车尺寸) H点机械和设计工具规程和规格 H点机械和设计工具规程和规格 驾驶员选择的座椅位置 汽车驾驶员及乘员头部位置
E点
“E点”指驾驶员眼睛的中心,用于评估A柱妨碍视野的程度。
直接视野视点
参考IDG标准,用于校核A、B、C柱直接视野障碍角度的视点,相对驾驶员R点的坐标为 (0,0,635)。
16
四、人体坐姿校核
校核目的
在整车布置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尽量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通过对人体的生理结构进行研 究而得到人体的舒适驾驶姿势,这是在总布置设计中必须遵守的依据,同时本着提高车内 空间利用率、满足外造型和整车尺寸原则,进行人性化的最优化设计。
13
三、人机工程关键硬点定义
眼椭圆大小
14
三、人机工程关键硬点定义
眼椭圆位置
其中:具有离合踏板时t=1,无离合踏板时t=0 L1:加速踏板参考点(PRP)X坐标 L6:速踏板参考点到方向盘中心水平距离 H30:R点到踵点垂直距离 W20:R点Y坐标 H8:驾驶员踵点(AHP)Z坐标
15
三、人机工程关键硬点定义
25
四、人体坐姿校核
驾驶员SAE5%人体坐姿舒适性校核 轿车驾驶员人体坐姿舒适推荐值
代码 尺寸名称 舒适参考范围 250-405 —— 20-30 95-115 —— 100-145 87-110

汽车人机工程-总布置

汽车人机工程-总布置

5 如何进行总布置设计
5.1 总布置设计的三段式程序 5.2 汽车参数的确定
汽车设计不是从零开始
市场报告 市场调研 以前的设计积累 对比车型 Competitive Vehicle 的分析评价 文献、报告、样本等信息的搜集 计算 对比计算的重要性 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5.3 汽车的分类 -法规性分类 GB/T15089-2001(代替1994) 与ECE R.E.3等效,增加了G类车 美国FMVSS,小客车、大客车、多用途汽车(MPV)、卡车。 越野汽车 军用汽车 -设计性分类 SAE J1100 汽车尺寸,为统一汽车空间尺寸的比较进行分类 -其他分类 术语及定义 GB/T3730.1-2001,市场的分类
总布置设计的特征
- 目标明确 目标市场 /目标用户/目标售价/ 目标车型(包括技术目标)/其他目标
设计思想Design Philosophy 的确立
- 多方案
方案可能是排他的也可能是互补的
- 有约束 技术的 /经济的/ 法规的 /环境的/部件货源(供应商) 设计原则Design Criteria 的确立
黄 牌
N1
GVW≤3500kg,载 货 3500kg< GVW≤12000kg, 载货 GVW>12000kg, 载货
—— 蓝 牌 中型以下载货汽车。 货车:GVW<4500kg ,车身长度<6m;
C1
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以及轻 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小、 微型专项作业车
N2
——
中型以上载货汽车。 货车:GVW≥4500kg ,车身长度≥6m;
技术协议签订
典型产品技术参数对比分析 典型产品技术平台分析
造型趋势研究
市场可行性研究
22
造型结果 检查评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车方便性
通道尺寸 ☆对于后座的上下车方便性(图14、15),H131(后门槛至 地面的垂直距离)、HY2(R点到后车门上沿的垂直距离)、 L19(后入口的足部空间,后门最大开度时内边缘或在门槛之 上102mm的立柱与前座椅最小距离)、LX1(前车门X方向最 大开度)、LX2(前车门对角最小距离)、LX3(后车门X方 向最大开度)有直接影响。一般而言,高度方向上的上下尺寸 不因级别而异,而长度方向的尺寸则因级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 要求,级别越高,尺寸越大。推荐值如下:L19>250mm H131<400mm HY2>750mm 。
车门立柱倾斜度
图12 立柱与座椅相对位置推荐值
图13 车门立柱对上下车方便性的影响
上下车方便性
通道尺寸 ☆ 影响上下车方便性结构主要是车门,座椅及车门槛。对于 前座的上下车方便性(图14、15)H130(前门槛至地面的垂 直距离)、H74(在方向盘中心平面内,方向盘到未压坐垫的 最小距离)、HY1(R点到前车门上沿的垂直距离)、L18 (前入口的足部空间,前门最大开度时门内边缘或在门槛之上 102mm的立拄与前座椅最小距离)、LX1(前车门X方向最大 开度)、LX2(前车门对角最小距离)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不 管车型大小,前门上下车尺寸都以驾驶员的要求为中心的,不 同级别的尺寸大小相当。推荐值如下:L18>450mm H130<400MM H74>150MM HY1>750mm。
驾驶员视野设计
前方视野
☆ 驾驶员前方180º 范围内直接视野:在通过V1的水平面下方 和通过V2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都和水平面向下成4°夹角,其 中一个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另两个平面垂直于X基准平面) 上方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 视镜和风窗玻璃刮水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
驾驶员视野设计
仪表板视野
图9 仪表板视野测量示意图
驾驶员视野设计
眼椭圆 ☆ 汽车驾驶员眼椭圆是指不同身材的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 在座椅上,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的统计分布图形。由于图形呈椭 圆状,故称之为“眼椭圆”。在车身设计中一般采用眼椭圆样板 来描述驾驶员的眼睛分布范围。 ☆ 国际标准ISO4513 中,对应于一定的座椅水平调整行程,提供 了各种百分位的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即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相 应眼椭圆样板,并适用于下列尺寸范围的车身: 座椅靠背角:5°~40° 最后H 点到踵点的垂直距离:127~457 mm 座椅垂直调节范围:0~38 mm 座椅水平调节范围:102~165 mm 最后H 点到踵点的水平距离: ≥508 mm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人体尺寸 ☆ 人体尺寸决定了人体所占据的几何空间大小和人体的活动 范围,是确定车身室内有效空间和进行内饰布置的主要依据。根 据人体尺寸的正态分布以人体尺寸的“百分位分布值”作为设 计的尺寸依据。 ☆ 百分位表示人体的某项基础数据对于使用对象中有百分之 几的人可适用,这是人体工程学中一条基本的设计原则。车身 设计中一般采用5 %、50 %和95 %三种百分位的人体尺寸,分别 代表矮小身材、平均身材和高大身材的人体尺寸。车身设计中, 常把第95 %百分位的值作为设计上限,把第5 %的值作为下限。 这样的设计结果可满足90 %的使用对象。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H点人体模型
图1 H点人体模型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汽车实际H点 汽车实际H点是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的步骤安放在汽车 座椅上时,人体模型上左右两H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 ☆ 汽车实际H点是与操纵方便性极坐姿舒适性相关的车内尺寸 的基准点; ☆ 汽车实际H点是确定眼椭圆在车身重位置的基准点; ☆ 汽车实际H点也是确定座椅参考点R(H点与R点重合)的基 准; ☆ 汽车实际H点的位置影响到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
人机工程学
—— 汽车研究院 总体所
目录
1 2 3
概论 人体尺寸与人体模型 驾驶员视野设计 乘员头部空间设计
4
目录
5 6 7
上下车方便性设计 人体坐姿舒适性和手伸及平面 三踏板校核 雨刮刮刷面积校核
8
概论
汽车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20 世纪70 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 科,它从人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研究人-机- 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 作用的规律,并使人—机系统工作效能达到最佳。在汽车车身设 计中应用人体工程学,就是以人(驾驶员、乘客) 为中心,研究车 身设计(包括布置和设备等) 如何适应人的需要,创造一个舒适的、 操纵轻便的、可靠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即设计一个最佳的人 —车—环境系统。
驾驶员视野设计
后方视野 ☆ 直接后方视野主要与倒车性能有关。求作方法是从驾驶员 眼睛中心点作一条与后挡风玻璃透明部分最下沿(或衣帽架最 上沿、行李箱盖)相切的直线,并与设计地面线相交,交点与 保险杠最后段的距离越小越好(一般要求小于20m)。 ☆ 间接后方视野是指驾驶员通过内、外后视镜观察车后物体 的视野范围。 1、内后视野 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 少为20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 驶员的眼点后60m处延伸至地平线(如下图) 。
图3 驾驶员前方180 °内视野评价
驾驶员视野设计
交通灯视野 交通灯视野:要求汽车在停车线1m以外能方便看到交通 灯最上面的红灯,不能被车顶或其它零件所遮盖(内后视镜 除外)。见图2 所示。
A柱障碍角
按GB 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 不得超过6°。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 不需要再测量。 在测量A柱障碍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门窗密封条、门窗 的上框架、遮阳带也要考虑在内。 测量方法如下:
概论
人机工程学的具体应用 ☆ 通过测量、统计、分析人体的尺寸,以此为依据确定车内 的有效空间以及各部件、总成的布置位置和尺寸关系。 ☆ 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的研究,以使座椅设计以及人体坐姿 符合人体乘坐舒适性的要求 ☆ 根据人体操纵范围和操纵力的测定,确定各操纵装置的布 置位置和作用力的大小,以使人体操纵自然、准确、轻便,并 降低操纵疲劳程度。 ☆ 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视野效果的研究、试验,校核驾 驶员的信息系统,以保证驾驶员获得正确地驾驶信息。 ☆ 根据人体的动力学,研究汽车碰撞时对人体的合理保护, 正确确定安全带的铰接点位置和对人体的约束力;研究振动时 对人体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人体上下车的方便性,以确定 车门的开口部位与尺寸。 ☆ 研究人体的生理要求,合理确定和布置空调系统。
上下车方便性
车门立柱倾斜度 ☆ 考虑上下车方便性,首先要考虑的是车门立柱是否符合要 求,下面图12给出了前座不能翻倒的轿车车身与座椅相对位 置的推荐值。当立柱倾斜度过低或者为0时,前后座入座都会 不舒适,如果将门立柱往后倾斜适当角度,则可以大大改善入 座离座的方便性,参考图13所示。
上下车方便性
上下车方便性
通道尺寸
图14
L18和L19示意图
上尺寸图示
上下车方便性
侧壁倾斜度 ☆ 侧壁倾斜度对于上下车特别是上车有很大的影响,如图16 所表示,当K值(车门上缘与门槛之间的间距)为0时,乘 客的上身必须倾斜30°以上才能进入车内。而当K值在100150mm(视车身高度变化),则可以很方便的入座。 ☆ 当K值过大时,下车时也不方便,同时将由于上下比例失调 而影响汽车的外观,同时也会影响内部空间的利用,以及 乘员的头部空间和乘坐适合性,而且玻璃升降占用车门内 腔的空间太大,也会使车门变厚。
驾驶员视野设计
眼椭圆
图10 轿车车身内部布置中95 %眼椭圆样板的绘制及其在侧视图上的定位
乘员头部空间设计
头廓包络线 ☆ 驾驶员及乘员头部活动空间校核主要通过头廓包络线来 计算完成,头廓包络线是指不同百分位身材的驾驶员和乘员在 乘坐状态下,他们头廓线的包络线。头廓包络线的形成方法是 将头廓线样板放在眼椭圆样板上面,使头廓线样板上的眼点沿 着眼椭圆样板上的上半部眼椭圆运动,并保持两样板上的自身 坐标平行,描绘出头廓线运动时候的包络线便是头廓包络线。 如图1所示。由于头廓包络线以眼椭圆为基准而生成,而眼椭 圆的长短轴因身材百分位及H点水平行程的不同而有异,因而 头廓包络线是有许多条的。
图7
内后视野示意图
驾驶员视野设计
后方视野 2、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 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 少为2.5m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 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 m外延伸至地 平线(见下图) 。 3、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 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 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 域,其左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右边最外侧点 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见下图)。
驾驶员视野设计
☆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主动安全性,是整车总布置及造型 设计要始终关注的基本方面。 ☆驾驶员视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前方视野、交通灯 视野、A柱障碍角、直接后方视野及间接后方视野、仪表板视野。
驾驶员视野设计
前后视野示意图
图2 驾驶员视野示意图
驾驶员视野设计
前方视野
☆ 前方地面视野:从驾驶员眼睛中心点作一条与发动机舱盖相切的直 线,与设计地面线相交,其交点与前保险杠最前端的纵向距离越小越好, 一般希望小于5m ; ☆ 风窗玻璃透明区视野 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连线所包围的面积。这 些基准点是(注意:透明区域指的是光线垂直照射的时候,透光率大于 70% ): 基准点a,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 基准点b,V1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 基准点c,V2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 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对称。 (V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 纵向铅垂平面、R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 否符合要求。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