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电石炉生产工艺及规程
密闭电石炉操作培训-课件2014

六、碳化钙生产的三个基本要求
碳化钙生产的三个基本要求:
(1)要有良好的原料,也就是反应物氧化钙和还原 剂碳。
(2)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并在反应中吸收 大量的热量。
(3)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因在生成物一方除生产碳 化钙,同时要放出CO气体。 总之,电炉的操作重点就是围绕三根电极的管 理展开一系列的工作,同时还要认识到电极操作管 理是一个整体,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大概的 说,要真正管理好电石炉工作,重点要抓好“八个 稳定”即原料、配比、电极、料面、负荷、产量、 质量、炉眼才能达到安、稳、长、满、优的运行。
炉气CO含量:
70%-85%
炉气热值
>2600 kJ/Nm3。
炉压
±5Pa
炉气中氢气的含量
≤12%
糊柱高度度
冬季3.5-4.5m 夏季4-5m
电极糊块度
<100mm
加糊量
400-500 kg/次
变压器组一次电压:
110KV
变压器组一次电流:
219.96A
变压器组二次电压:
75.06—280V
满功率电压范围:
油温
<50℃
炉眼高度:
与炉底相平
炉眼深度:
≥600mm
出炉次数:
8炉/班(每炉间隔60分钟)
出炉时间
<20分钟
拔插板时间
>30分钟
电石拔锅时间
>180---240分钟
电石冷却时间
≥48小时
电石额定生产率:
10.1T/h
电石冷样发气量: 290-305L/kg(20℃时)
热样发气量:295-315L/kg;
要想办法提高炉料电阻; 1、使用符合标准的原料。包括化学成分和粒度,炉料粒 度过大电阻小,支路电流大,电极不易入炉。 2、保证正常的料面温度,减少表面红料层,减少之路电 流。 3、要保证炉料有良好的透气性。因为,透气性不良一氧 化碳不易排出,造成塌料和料层表面结壳,炉料电阻减小支路 电流曾大电极上升。
电石炉操作规程要点

目录一、工艺系统概述二、工艺流程图三、各岗位操作规程(1)中控岗位操作规程.........................................................2-4 (2)配料岗位操作规程 (5)(3)巡检岗位操作规程............................................................6- (4)出炉岗位操作规程 (8)(5)加糊岗位操作规程 (10)(6)天车岗位操作规程 (11)一、工艺系统概况本系统由30.0MVA固定式密闭电石炉及其附属装置构成。
原料块料在配料站日料仓下的称量斗称重,有两台皮带运输机为4台电石炉供料和4台环形加料机分别送至1-4#炉的料仓。
三相Φ1250㎜自焙电极通过水冷短网和挠性接头由三台单相10.0MVA 变压器供电。
生石灰和碳素材料(冶金焦、石油焦、无烟煤)为原料,在电炉内混合均匀,炉料凭借电弧热和电阻热在1800℃~2200℃的高温下反应生成电石。
CaC2的生成反应如下:CaO+3C===CaC2+CO-465.9(KJ)碳化钙以液态形成,并溶解过量的石灰和杂质,而CO通过炉料逸散。
炉料是由12根料管随炉内消耗靠重力向炉子自动供料。
电极壳及电极糊随消耗定时加装。
反应生成的电石从3个出炉口之一出炉,由电石锅、小车运出。
出炉口用烧穿器由电弧打开。
液体电石经卷扬机牵引至冷却厂房,冷却后,经颚式破碎机破碎成合格粒度,供PVA使用。
反应生成的炉气经收集送净化系统过滤净化,净化气由管道送至气烧石灰窑。
炉气中的粉尘由过滤器滤出后经粉尘仓、链扳机、专用运输车辆处理后,做水泥配料。
压缩空气和氮气由空分系统提供。
二、电石生产工艺流程图三、各岗位操作规程一、中控岗位操作规程1、岗位范围及工作任务1.1负责停送电操作,电极电流、负载级数的调整。
1.2负责电极的压放、升降操作。
1.3 负责电极长度的计算。
1.4负责水循环系统温度、流量报警的监视。
密闭电石炉操作培训-课件2014

液压系统最大工作压力 11MPa
油温
<55℃
炉眼高度:
与炉底相平
炉眼深度:
≥500mm
出炉次数:
8炉/班(每炉间隔60分钟)
出炉时间
<20分钟
电石冷却时间:
>48小时
拔插板时间
>30分钟
电石拔锅时间
>150分钟
电石额定生产率:
6.75T/h
电石冷样发气量: 290-305L/kg(20℃时)
热样发气量:295-315L/kg;
三、日常生产异常处置
日常生产异常处置
序 异常现 号象
原因
处理方法
1.炉眼变形,不规则, 1.及时修正炉眼2.人工及时用钢
1
炉眼难 堵
外小里大2.电石粘稠, 堆积在炉外口3.原料杂 质含量异常
钎捅炉眼,保证电石流出畅通, 并清理炉嘴处堆积电石3.检查原 料杂质含量,提起该炉眼电极或
停电
电极入炉深度不够炉膛 1.复测电极检查电极入炉深度2.
作,或掺用部分比电阻较大的碳素材料等。
一、电石生产工艺原理
因此,电石炉的操作关键是控制炉料电阻。因为,炉料 电阻的大小对于稳定电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 下炉料电阻适当,电极就能够深入到理想的位置,使炉底温 度提高保证电炉的正常运行。但是当炉料电阻过小或其它原 因造成电极入炉不够时,电炉就难以正常运行。
物
盖好
备注
三、日常生产异常处置
1.原料粒度大,反应速度 1.及时调整原料进场粒度2.停电打
4
电极压 慢2.电极过烧、卷铁皮3. 放困难 电极过长,顶住炉底4.电
炉气CO含量:
70%-85%
炉气热值
>2600 kJ/Nm3。
密闭电石炉

目录1、市场分析 (1)2、全封闭电石炉的工艺 (3)3、电石炉生产设备 (4)4、节电器在电石企业的应用 (5)5、自动控制节能系统 (5)6、效益分析 (5)7、结论 (6)8、整合计划进度表 (7)一、市场分析1.1、就目前国内外市场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全球化经济危机,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正在兴起,我国面临着前所为有的危机与挑战,在这种全球化经济运行的情况下,也出现多种途径的发展机会。
欧盟高层会议所提出的观点是“整合创新”促进全球经济的振兴,根据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应结合我国实实际经济情况,利用国外的综合先进技术策略、个性研发策略、战略合作策略、政府主导策略、模块技术策略、连锁经营策略。
实现促进带动节能行业的稳步发展,形成经济管理推崇的“蓝海战略”。
1.2、国内节电市场的现状,由于国内各行业有30%左右的企业停产、减产、或关闭等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节能厂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实际问题,单靠厂家各自独立的节能产品难以让终端企业接受,在这种全球化经济萎缩的情况,EMC节能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是政府投资拉动内需最有效的切入点,做为我公司是节电行业的促进者,要抓住这次机会整合新技术达到主动开创新行业市场,确保公司在节电行业的地位,同时我公司可以获得短期、中期、长期的经济效益。
1.3、经过半年多对电石企业行业的了解,我国的电石企业有85%左右的是70年代的内燃式12500KVA以下的小炉型,每出一吨电石单耗电能为36000-38000度的用电,产品合格率在85-93%左右,操作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来控制,人为的因素较多。
而全封闭的电石炉每出一吨电石单耗电能为≤32000度的用电,与原有的内燃式炉子相比较节能率在11.1-15%左右,(不含余热回收,安装节电设备)就目前电石行业的全封闭的电石炉节电设备的应用,主要是采用高压功率补偿、低压风机变频、余热回收、自动化控制等手段,高压功率补偿、自动化控制系统电石炉厂家已采用。
完整版电石生产工艺

一、电石的生产工艺电石生产方法有氧热法和电热法。
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
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 C左右, 依下式反应生成电石:CaO+3&CaC2+C 0。
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
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则依电石炉的类型以不同方式排出:在开放炉中,一氧化碳在料面上燃烧,产生的火焰随同粉尘—起向外四散;在半密闭炉中,一氧化碳的一部分被安置于炉上的吸气罩抽出,剩余的部分仍在料面燃烧;在密闭炉中,全部一氧化碳被抽出。
化学方程式:CaC2+2H 2O=Ca(OH)2+C2H 2电石工业诞生于19 世纪末,迄今工业生产仍沿用电热法工艺,是生石灰(CaO)和焦炭(C)在埋弧式电炉(电石炉)内,通过电阻电弧产生的高温反应制得,同时生成副产品一氧化碳(CO)。
电石生产的基本化学原理CaO + 33CaC 2+ CO式中可见电石生成反应中投入的三份C,其中二份生成CaC2,而另一份则形成CO,即消耗了1/3 的炭素材料.⑴ 石灰生产生石灰(CaO)是由石灰石(CaCO3)在石灰窑内于1200C左右的高温煅烧分解制得:CaCO3f CaO+CO2⑵ 电石生产电石(Ca C2)是生石灰(CaO)和焦炭(C)于(电石炉)内通过电阻电弧热在1800〜2200 C的高温下反应制得:CaO+3C^ CaC 2+CO电石炉是电石生产的主要设备,电石工业发展的初期,电石炉的容量很小,只有100〜电石行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
在原材料的运输、准备过程及生产的过程中都300KVA,炉型是开放式的,副产品CO在炉面上燃烧,生成CO2白白的浪费。
电石生产方法主要有氧热法和电热法。
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
40500KVA密闭电石矿热炉达标、达产工艺管理控制措施与实施方案

40500KVA密闭电石矿热炉达标、达产工艺管理控制措施与实施方案一、对电石炉电极系统改造(1)、调整电极柱下部导电铜管的分布,将变压器出线端电流较大的出线端子及较短的导电铜管与极心圆外侧接触原件相连;将变压器出线端电流较小的出线端子及较长的导电铜管与极心圆内侧接触原件相连。
克服由于各电极间电荷相互吸引,而使电极上靠近电流中心区电流偏大的现象,均衡各接触原件间电流的分布,从而降低电极上接触原件的最大电流,避免电流大的接触元件烧毁。
(2)、接触元件在原长度630mm上增加100mm,增大其导电面积,减小电流密度;接触原件由原来的4组碟簧夹紧装置增加为5组碟簧夹紧装置。
(3)、接触元件加长100mm,为保证电极升降时电极把持器位置不变,电极柱下部铜管缩短100mm。
(4)、电极底环由铸造结构改为整体锻造结构,增加底环材质的致密性,从而提高底环的使用寿命;同时调整底环循环水进出口的位置,将底环吊挂位置与循环水进出口的位置隔离开,使底环更便于安装及检修,同时增大通水量,增强绝缘效果。
(5)、调整电极柱下部水冷护屏的水道布置形式及受力结构,增加水冷护屏不锈钢板的厚度,彻底改变水冷护屏绝缘易失效的问题,提高其使用寿命。
二、加强原料质量管理1、对白灰质量的管理;(1)、公司拥有3台产能50万t的麦尔兹白灰窑。
通过加强白灰窑工艺管理,白灰生过烧由过去的15%下降到8%以内,同时对不合格的出炉白灰及时外排另行处理。
(2)、严格控制进场石灰石质量,CaO≥52%,MgO≤1%,粒度控制在40mm~70mm,合格率达到90%以上,做到车车取样化验。
通过对矿山的考察,取样分析来确定矿点,选择破碎筛分装置先进,信誉好的供货商合作。
(3)、建设了两座1800t储量的混凝土白灰筒仓库,解决了棚储带来的风化和环保问题,通过出窑白灰交替入两个库,多点出库的运行方式,达到预均化目的,为电石炉配料的准确率打下良好基础。
2、对兰炭的质量管理;(1)、以选择发热量高、灰分低、挥发分高、无矸石、粒度均匀、含面料少、出油多、干馏后兰炭机械强度高、价格合适的原煤为宗旨。
密闭电石炉生产工艺设计

沾化县富源电化有限公司第一章密闭电石炉生产工艺(25500KVA)一、原料加工及输送流程1、原料焦炭25500KVA密闭电石炉对焦炭的需求:①颗粒度为10---25mm②固定碳≥84%③灰分<13.5%④挥发分≤1.5%⑤水分≤1.0%25500KVA密闭电石炉对兰炭的需求:①颗粒度为13---25mm②固定碳≥83%③灰分<12%④挥发分<10%⑤水分≤1.0%因外购的碳材水分较高、颗粒大小不一致,兰炭水分≤ 10%、焦炭水分≤ 10%。
所以进炉之前对碳材进行筛分和烘干,水分降至为小于等于1%、颗粒控制在10—25mm。
碳材加工和输送流程:FQR-4流化床热风炉运行参数炉膛工作温度: 800-1000℃尾气温度: 20-180℃热效率:95%燃尽率:99%所需燃料电煤热值为:4000-5500kcal/KG经电化厂生产统计,每天满负荷烘干焦炭为260吨左右,用煤约16吨左右,如1台热风炉满负荷运行则每年用热值为4000-5500kcal/KG 电煤5840吨。
格栅式转筒干燥机主要技术参数型号规格:GSZTJ2600×20000筒体内径:2.6m筒体长度:20m筒体体积:106m3筒体转速:3r/min筒体倾斜度:3—5%最高进气温度:≤800℃进料粒度:≤30mm进料含湿量:12-25%出料含湿量:≤1%产量:23-30T/h2、原料石灰25500KVA密闭电石炉对生石灰的需求:①GaO ≥90%② MaO ≤ 1.8%③SiO2≤1.1%④生过烧≤6%⑤颗粒度10---50mm电石原料氧化钙是煅烧石灰石生产的,外购的石灰石经过筛分后输送到混烧石灰窑中进行煅烧,炉温控制在1150℃左右,煅烧温度过高或出炉时间过长会产生过烧现象,影响石灰在电石炉中的反应速度,煅烧温度过低或出炉时间较短会出现生烧现象,生烧部分进入电石炉中分解成氧化钙后参加反应导致电耗增加。
烧好的氧化钙经过输送和筛分至缓冲仓中。
33000KVA密闭电石炉生产工艺规程

33000KVA密闭电石炉生产工艺规程编制:电石项目处审核:批准:20年月目录一、范围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三、产品说明四、原材料技术要求五、生产原理六、生产工艺操作七、开炉和停炉八、正常生产的工艺条件九、产品消耗量及产品产量十、三废治理及环保措施十一、事故紧急停产原则十二、安全生产基本原则十三、生产工人应遵守的技术文件十四、33MVA电石炉主要设备技术参数十五、工序安全注意事项33000KVA密闭电石炉生产工艺规程一、范围本规程阐述了33000KVA密闭电石炉的基本生产原理和操作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33000KVA密闭电石炉工序。
是33000KVA密闭电石炉工序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从事电石生产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二、规范性引用资料《电石生产及其深加工产品》.熊谟远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1989年6月第一版 2001年6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三、产品说明1、名称:学名碳化钙,俗名电石。
其中含碳化钙约65-85%,其余为杂质。
2、分子式:CaC23、分子量:64.1 C4、结构式:Ca5、基本理化性质 C5.1外观:化学纯的碳化钙几乎为无色透明的晶体,极纯的碳化钙结晶为天蓝色大晶体。
工业碳化钙为不规则块状体,其色泽与纯度有关,有灰色的、棕黄色的、黑色的,碳化钙含量较高时呈紫色,其新断面呈灰色,若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则呈灰白色。
5.2相对密度:电石的相对密度决定于碳化钙的含量、电石的纯度越高,相对密度越小。
5.3溶解度:电石不溶于任何溶剂。
5.4溶点:电石的熔点随电石中CaC2含量而改变。
纯CaC2熔点为2300℃,电石中CaC2含量一般在80%左右,其熔点在2300℃左右,CaC2含量为69%时,熔点最低为1750℃,影响电石熔点的因素取决于杂质的量和性质。
5.5导电性:其导电性与电石纯度有关,CaC2含量越高,导电性能越好。
电石的导电性能与温度也有关系,温度越高,导电性则越好。
5.6化学性质:电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多种气体、液体发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500——30000KV A电石炉生产工艺规程一、产品说明1、名称:学名碳化钙,俗名电石。
其中含碳化钙约65-85%,其余为杂质。
2、分子式:CaC23、分子量:64.1 C4、结构式:Ca5、基本理化性质 C5.1外观:化学纯的碳化钙几乎为无色透明的晶体,极纯的碳化钙结晶为天蓝色大晶体,其色泽颇似淬火钢。
工业碳化钙为不规则块状体,其色泽与纯度有关,有灰色的、棕黄色的、黑色的,碳化钙含量较高时呈紫色,其新断面呈灰色,若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则呈灰白色。
5.2相对密度:电石的相对密度决定于碳化钙的含量、电石的纯度越高,相对密度越小。
5.3溶解度:电石不溶于任何溶剂。
5.4溶点:电石的熔点随电石中CaC2含量而改变。
纯CaC2熔点为2300℃,电石中CaC2含量一般在80%左右,其熔点在2300℃左右,CaC2含量为69%时,熔点最低为1750℃,影响电石熔点的因素取决于杂质的量和性质。
如图2所示:CaC2含量(%)图2 电石熔点与其中CaC2含量的关系5.5导电性:其导电性与电石纯度有关,CaC2含量越高,导电性能越好,当CaC2含量下降到70-65%之间时,其导电性能达到最低值,通常比电阻约120000欧姆/厘米3。
CaC2含量为94%时,通常比电阻为450欧姆/厘米3。
电石的导电性能与温度也有关系,温度越高,导电性则越好。
5.6化学性质:电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多种气体、液体发生反应。
⑴电石遇水分解成乙炔和氢氧化钙CaC2+2H2O=C2H2+Ca(OH)2+126.96(kJ)该反应是在水过剩的情况下进行的。
⑵当CaC2过剩时,则除上述反应外还有如下反应:CaC2+Ca(OH)2=2CaO+ C2H2CaC2是一种强脱水剂,用饱和水蒸气分解CaC2时,也象用水分解它时一样。
电石在空气中能吸收环境水份而逐渐分解,放出乙炔气。
⑶粉状电石与氮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生成氰氨化钙(石灰氮) CaC2+N2→CaCN2+C⑷氨、氯、氯化氢、硫等在赤热或高温情况下能与电石反应。
磷、砷、乙醇、浓硫酸等也都能与电石反应。
5.7组成:工业产品电石中碳化钙含量为65-85%,其余为杂质,杂质多半是制造时所使用的原材料带来的。
如:CaC2含量80%的电石,其大致组成如下:CaC2 80%CaO 15%C 1%SiO2+MgO+Fe2O3+Al2O3 3.8%S 0.1%P 0.04%6、用途6.1粉状电石与氮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氰氨化钙即石灰氮,石灰氮是一种优良的碱性化学肥料。
石灰氮还可以继续深加工,是生产氰化物的原料。
6.2电石与水瓜生成乙炔。
乙炔与氧气混合用于金属的切割焊接,乙炔高温裂解生成乙炔炭黑,可制造干电池。
乙炔为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如:乙醛、乙酸、乙烯、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均以乙炔为主要原料。
6.3本身还直接用于钢铁工业的脱硫剂,生产优质钢。
近年来又找到了电石的许多新用途。
总之,电石的用途极为广泛。
7、产品质量标准或特性7.1电石CaC2含量(%) 67.17-82发气量(1/kg) 250-305(20℃)时乙炔中PH3含量(%) ≤0.06-0.08乙炔中H2S含量(%) ≤0.1-0.15粒度(mm)⑴ 81-150 其中:限内粒度85%以上2mm筛下物≤3%⑵ 51-80 其中:限内粒度85%以上2mm筛下物≤3%⑶ 2-50 其中:限内粒度75% (16mm) 以上16mm筛下物≤4%7.2炉气成份(体积):大致组成:(%)CO 90-95H2 2.5CH4 1-2CO2 2.5N2 1-2O2 0.2-0.6热值(kJ/NM3):11302(2700kcal/Nm3)粉尘含量(g/Nm3):50-150炉气体积(Nm3/h):2400—28007.3炉尘成份(%)C 10-25CaO 30-50MgO 1-5堆比重(g/cm3): 150-300温度(℃): 250-350粒度:小于1μm者不超10%8、包装电石遇水或潮湿空气生成C2H2易燃易爆,因此,电石用干燥的特种包装袋包装或桶包装。
净重(kg):50.4±0.2二、原材料技术要求1、石灰成份(重量%)CaO >92.5SiO2≤1.101MgO ≤1.6Al2O3≤0.5Fe2O3≤0.4R2O3≤1P ≤0.01S ≤0.04CO2(残留) <2生过烧总量(%):<6%(暂定)强度(kg/cm3):>80(参考)气孔率(%):>35(参考)粒度(mm): 10-50 占85% ;其中:粒度>50mm ≤10%;粒度<8mm ≤5%。
2、焦炭成份(重量%)固定碳>84灰份<15挥发份<0.44水份<1 (进厂指标为8-15)S <5P <0.05粒度(mm) 5-25占85%;其中>25者≤10%;<5者≤5%。
灰份分析:(%) (参考)CaO 4.49MgO 0.8SiO2 82.84Al2O3 0.7Fe2O3 0.163、机兰炭成份(重量%):固定碳>86灰份<10挥发份<2水份<1S <0.5P <0.04粒度(mm):5-25其中:5-25>85%;>25者<10%;<5者<5%4、电极糊成份(重量%):固定碳>80灰份≤4.5挥发份≤12-14粒度(mm) <80体积密度(g/cm3): 1.38软化点(℃): 90-120抗压强度(Mpa) 17比电阻(μΩ. mm2/m) 53—685、烧穿电极:直径: φ100(暂用)长度(mm):1200--1500比电阻(Ω.mm2/m):9-11机械强度(N/mm2): >16连接方式:螺纹6、电极壳:规格:φ1250×1500材质: spcc外壳尺寸(mm)外壳外径×高度(mm):φ1250×1500外壳弓形板厚(mm): 2-0.2长翅片数目(个): 12长翅片长×宽(mm): 1500×283短翅片数目(个): 12短翅片长×宽(mm): 445×230翅片板厚(mm): 3-0.1翅片加强杆数目(个): 12翅片加强杆直径(mm): φ20连接板数目(个): 12连接板展开尺寸(mm): 320×30连接板厚度(mm): 2制作方式:缝焊、电焊连接方式:电焊焊条 T422 φ2(全部焊接应可靠、焊缝表面应平滑、无瘤块、烧蚀、翅片处的焊缝无明显凸点)。
制作精度符合零件图要求,电极柱连接不直度≤1‰,不圆度≤1‰。
7、出炉圆钢直径(mm): φ18-φ208、电极检测钢棒直径×长度(mm):φ25×5000三、电石生产原理1、碳化钙生成反应1.1工业碳化钙的生成是以生石灰和炭素材料(冶金焦、石油焦、无烟煤)为原料,在电炉内混合均匀,炉料凭借电弧热和电阻热在1800℃-2200℃的高温下成熔融状态而制得的。
CaC2的生成反应如下:CaO+3C=CaC2+CO-465.9(kJ)碳化钙以液态形成,并溶解过量的石灰和杂质,而CO通过炉料逸散。
这个反应是吸热的,也是可逆反应,根据平衡原理,提高温度和降低CO的压力,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有利于从左向右进行,所以反应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把反应生成的CO气体及时排出。
但当温度超过2200℃时,有严重的二次反应,碳化钙分解为金属钙和碳:CaC2→Ca+2C+63.21(KJ)1.2当生成1吨发气量为300L/kg的电石,根据反应方程式,消耗于反应的电能为:64式中:0.86—发气量为300L/kg的电石中CaC2百分含量3600—1kwh电能完全转化热能为3600kJ/kwh64— CaC2分子量实际上,由于种种因素,工业电石炉生产1吨电石时,所消耗的电能远大于计算值,可见有大量的电能损失。
2、碳化钙----氧化钙相平衡图电石为CaC2和CaO等各种杂质的混合物,把CaC2和CaO按不同比例混合,并分别测定其共溶点,得到CaC2—CaO液相平衡图。
如图3所示:2400220020001800100 80 60 40 20 0CaC2百分含量O 20 40 60 80 100CaO百分含量图3 CaC2—CaO相平衡图四、生产工艺操作1、工艺系统概况1.1本系统由30MVA固定密闭炉及其辅助装置构成。
1.2原料在配料站称重,由胶带运输机和环形输送机送至12个炉顶料仓。
1.3三相φ1250mm自焙电极通过水冷短网和挠性接头由三台单相10MVA变压器供电。
1.4炉料由12根料管随炉内消耗靠量力向炉子自动供料。
1.5电极壳及电极糊随消耗定时加装。
1.6反应生成的电石从3个出炉口之一出炉,由电石锅、小车运出。
1.7出炉口用烧穿设备由电弧打开。
1.8反应生成的炉气送炉气利用系统。
1.9冷却用水由装置循环水系统提供。
1.10压缩空气和氮气由空压站经气系统提供。
2、电炉熔炼2.1配料2.1.1配料在正常工作时自动进行,在非正常工作时在控制室或现场手动进行。
2.1.2炉料配比采用重量配比法。
其中:2.1.3炭素料配比:机兰炭:焦炭=70:302.1.4炉料配比:石灰:炭材=100:65-70(干基)2.1.5炉料配比可由原料质量、产品要求及炉况等方面需要调整计算机程序。
2.2装料2.2.1炉料经称重、运输设备装至炉顶料仓,仓下料管中充满料柱,直至炉中,随炉料消耗靠重力连续加料。
2.2.2正常工作时,称重、运输设备的启闭由料仓料位控制。
2.2.3称重周期:自动称重时由压力传感器控制,手动称重时在控制室或现场需要人工控制。
3、操作3.1电石炉主要用炉料中的电阻进行操作,最佳操作电阻应是不造成出炉困难,同时上层炉料不出现过高温度的最大数值,最佳操作电阻由经验确定,实际上,良好的操作决定于某种热度的保持,最佳热度由操作电流和电压条件决定,节能炉熔池温度以保持在2000℃-2200℃为宜。
3.2正常情况下电石炉为自动调节,保持在满负荷状态下工作,允许适量超载运行,最高超载不超过10%。
不宜欠载运行,实际平均负荷控制在满载的98%以上。
3.3炉内反应大多发生在电极以下和周围熔池内,熔池壁和炉衬间的炉料主要起耐火绝热作用。
3.4对入炉原料的成份、粒度、湿度和配比按有关规定要定期经常检查,以免造成电极穿透不良和电极消耗增加。
3.5三相电极的入炉深度应相同,并有良好的穿透状况,电极位置应经常测量,运行初期,至少每两天测量一次。
3.6电极端部至炉底距离的期望值为1.1m-1.3m,其最佳距离由经验确定。
4、电气操作条件4.1操作电阻:1.0--1.35μm4.2高压电流: 420—490(A)4.3低压电流:82---89(KA)5、电极调节5.1电极调节由升降油缸移动电极而实现。
5.2电极调节应与变压器抽头位置的选择相结合,以获得理想的电极位置和炉子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