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小说流派
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

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荷花淀派,中国当代文学流派,1950年代以孙犁为代表的河北作家创办。
大多以农村日常生活为题材,作品格调清新,具有感染力。
代表作是孙犁的文集《白洋淀纪事》。
•(后来者注:与许多文学史上的流派一样,荷花淀派之称同样出自于理论研究者的命名,孙犁本人对这一提法并不十分认同——不过,他亦未公开否认自己与该流派之间的关系。
)••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山药蛋派,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又叫山西派。
1940年代起,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西作家倡导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风格表现农村生活,形成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流派。
••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泛指中国在1980年代开始一种文学创作思想(潮流),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先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
主要是表现“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象,在当时中国社会有广泛影响。
•代表作品:《伤痕》__卢新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___张弦••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本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中国大陆文坛出•现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
“反思”一词是哲学上的一个术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怀疑以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作家们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他们的视野更加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
••改革文学•改革文学,中国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种文学流派(思潮),发轫之作为蒋子龙1979年发表的《乔厂长上任记》。
这类作品以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改革浪潮为描写对象,塑造了一批改革家的形象。
是中国社会生活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反映。
•代表作:《沉重的翅膀》___张杰;《钟鼓楼》___刘心武•寻根文学•寻根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流派,1980年代兴起。
小说创作流派

小说创作流派1、“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由马锋、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等作家组成的山西作家创作群落。
他们长期为农民文化所浸润,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品质朴无华、幽默活泼,极富山西农村的乡土气息。
2、“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包括刘绍棠、从维熙、林斤澜等作家。
他们的小说善于以轻盈的散文笔调描摹时代风云,以简驭繁,白描传神,笔下常出现冀中平原和北方水乡的风景画、风情画。
★十七年文学特点1、题材:普遍重视重大题材。
文学服务于政治,产生了一批图解政治概念的作品;2、人物:塑造英雄人物,理想化、类型化;3、风格:出现了一些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但由于创作观念和方法的统一和一律,影响了作家个性的发挥和探索的可能性。
(二)十七年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一、历史题材(以反映民主革命斗争的小说数量最多、成就最大)“三红一创”:《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保林青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山乡巨变》1、解放战争(1)长篇: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2)短篇: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2、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1)长篇: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高云览《小城春秋》,杨沫《青春之歌》,欧阳山《三家巷》,梁斌《红旗谱》(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2)短篇:孙犁《铁木前传》和《山地回忆》,王愿坚《七根火柴》和《党费》3、抗美援朝(1)长篇: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2)短篇:路翎《洼地上的“战役”》4、近代历史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李劼人《大波》(“大河小说”)5、古代历史(1)长篇: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2)短篇:陈鹤翔《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黄秋耘《杜子美还家》二、现实题材(以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最为醒目)1、土改短篇:马锋《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高晓声《解约》2、农村合作化(1)短篇:李凖《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马锋《三年早知道》,西戎《宋老大进城》(2)长篇: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湖南农村风土人情),柳青《创业史》(第一部)(具有史诗追求)3、农村合作化之后(1)短篇: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李凖《李双双小传》,马锋《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和《套不住的手》,张庆田《“老坚决”外传》,西戎《赖大嫂》(2)长篇:浩然《艳阳天》,陈登科《风雷》4、其他三种类型(1)反映工业建设的长篇: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加《春天来到了鸭绿江》,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小总结

南国社:1923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南国社发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象征诗派。中国现代的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新诗流派。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推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受、情绪。同时,后期创造社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三位诗人,这时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
中国诗歌会:左中国诗歌会是在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成立于三十年代的初期(1932年)。主要成员有穆木天、蒲风等。这是一个月革命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出版会刊《新诗歌
京派是指30年代身居带衰颓意味的都市,又有经院学风、文化心态宽容的一个带隐逸气的文学群体,他们功利意识浅薄而艺术独立意识深厚。冯文炳、凌叔华、沈从文、萧乾等是该群体的主要作家,其作品侧重探讨人生与人性,注重于道德与文化的纯正和乡野的诗意表现。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它是中国现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
中国现当代小说流派简介

现当代小说流派简介1.鲁迅:以高度成熟的小说创作,完成了给中国现代小说奠基的重任,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现实主义主潮,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他站在时代的高峰,自觉地在小说中体现民族历史发展的崇高责任感,描写的重点对准普通中国人,着重表现他们的思想与精神状态。
人们总能从鲁迅小说里的那些艺术形象身上感受到震撼心灵的对中华民族苦难的深广忧愤,对宗法制度及其伦理道德的烈火般的仇恨以及对美好社会的热切期盼。
他的小说中体现了一种强烈而清醒的反封建意识。
∙《呐喊》集(1918—1922):《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彷徨》集(1924—1926):《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离婚》、《孤独者》、《伤逝》、《弟兄》。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22—1935):《补天》、《奔月》、《铸剑》、《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人生派”的问题小说:以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又称五四问题小说。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提出“为人生”口号。
∙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去国》。
1921年以后,冰心的小说转向青年的苦闷心理,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五四之后的一代青年开始觉醒,但面对问题如麻的社会,陷入无路可走的悲哀,产生了内心的苦闷与焦虑,冰心开出药方──爱的哲学。
《超人》中的主人公何彬,曾经认为“爱与怜悯都是恶”,所以他要做一个“超人”,在帮助了一个贫困的孩子之后,内心深处开始萌动着爱与同情的种子。
∙汪敬熙《雪夜》∙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俞平伯《花匠》∙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缀网劳蛛》3.乡土写实小说:20年代中期,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兴盛起来,延续到30年代,即乡土写实小说。
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

正是由于此,他们形成风格的代表作,都既发射着民族的;民间的艺术的传统光芒,而又有机地化合着外国优秀的艺术手法,所以是新鲜的、独创的。比如拿《登记》来说,用的是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吧?可当小飞娥从地上拾起燕燕口袋里掉下的一枚罗汉钱时,一下勾起她二十年前的往事,接着便叙述她的罗汉钱的故事。这不明朗使用了外国小说常用的倒叙手法了吗?《互作鉴定》以一封信开头,《锻炼锻炼》以一张快板式的大字报开头,《套不住的手》光写陈秉正老人的一双手。这些都融合着外国的手法。马烽的书信体的《韩梅梅》,好几篇第一人称的小说,《结婚》的横截面写法,外国艺术手法的采用更为明显。但是,这并没有冲淡了,相反是丰富了他们的民族化、群众化的色彩,原因就在于山药蛋派的作家们每写一字一句都在考虑着他们的读者——农民的口味。他们烹制的精神饭菜,务必要让农民吃起来香美可口,吃完后还余香满口。因此,他们一不愿让农民老吃老陈饭,二不愿他们吃吃不惯的西餐,总是适应着内容的需要,不断地吸收民族、民间的传统艺术精英,并以此为基础,在不破坏农民的口味下,化入外国的艺术手法,进行不断的创新。
现当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其他作家

• 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 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 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 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 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 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 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乐园鸟
飞着,飞着,春,夏,秋, 是从乐园里来的呢, 冬, 还是到乐园里去的? 昼,夜,没有休止, 华羽的乐园鸟, 华羽的乐园鸟, 在茫茫的青空中 这是幸福的云游呢, 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 还是永恒的苦役? 假使你是从乐园里来的 可以对我们说吗, 渴的时候也饮露, 华羽的乐园鸟, 饥的时候也饮露, 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 华羽的乐园鸟, 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 这是神仙的佳肴呢 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
5、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又名张 一之,生于南京。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和文体作家。 代表作有《速写三篇》、《华威先生》、中篇小 说《清明时节》、《包氏父子》、《团圆》、 《春风》、《时代的跳动》,童话《大林和小 林》、《秃秃大王》等。 • 张天翼继承了鲁迅讽刺小说的传统,受到契诃夫、 果戈理小说的影响,以讽刺作为切入生活的利器, 创造了“灰色”人物系列,表现小知识分子、小 市民、小官僚们庸俗、空虚、愚昧、可怜、可笑 的生活,在可笑中寄予了作者的批判和讽刺,对 下层民众思想中的愚昧成分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讽 刺,引人深思。
二、艺术风格
1、湘西秀丽景色和纯朴民俗的诗意描绘。它既构 成了边城人生存的背景,又成为“边城”世界不可 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2、人物性格单纯。侧重描写人物的纯朴和率真性 格,展示真善美的人物内心世界。 3、诗化的结构与语言。淡化情节,抒情性强,语 言古朴简约,在平淡自然的语调中传达出一种优美、 和谐并跳动着热情与爱的情感内涵。 “诗化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一.重要群体流派1.左翼作家联盟Ⅰ概述:1930年成立于上海,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由此造成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嫩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Ⅱ影响:①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Ⅲ特色: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Ⅳ代表:ⅰ准备期: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ⅱ“左联”五烈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面前》ⅲ革命女作家: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ⅳ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ⅴ后期:叶紫《丰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ⅵ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2.社会剖析小说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
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3.东北作家群Ⅰ概述:形成于30年代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Ⅱ特点:①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②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③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
Ⅲ代表: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4.京派文学Ⅰ概述: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它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作家组织。
一九三0年三月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冯乃超,夏衍,阿英,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反动的文化”国剿”,推进革命文学运动,起过很大的作用,标志着革命文学的新阶段。
同时,“左联”在创办刊物,培养新人,提倡文艺大众化,同“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文学艺术流派作斗争方在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九三六年三月,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宣布解放。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圣陶等12人,主张文学为人生服务,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倾向于现实主义。
创办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1932结束,文学研究会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新月社:1921年成立于北京,代表人物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原始一个文化社交团体,主要为旅英美留学生,不久形成一个团体。
他们提出新诗格律化,追求新诗的艺术美与形式美,提倡新诗的格律化。
在思想上受外来文化影响,倾向于自由主义。
促进了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
代表刊物《诗镌》。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6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注重自我表现,主要倾向于浪漫主义。
创造社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湖畔诗社: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西子湖畔,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以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讴歌纯真的爱情和友谊,表现人性的美和爱而著称,其中汪静之的成就最大。
出版是个合集有《湖畔》等象征诗派:二十年代初期,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先后写了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白话诗用有声有色的具体物象,来暗示诗人微妙的内心世界,这一流派追求诗意的朦胧,追求艺术手法的奇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乡土写实小说
◦ 乡土小说从20年代中期延续到30年代形成一股持久的创作潮流,给当时的文坛带来清新的泥土气 息,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相对狭小天地,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 家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社会,转到农民身上。作为一个潮流,一个流派,乡土小说对于现代 小说的确立是有不小贡献的。
8. 海派小说
◦ 海派主要是指1930年代居住在上海的作家群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左翼作家,如蒋光慈, 茅盾等人,他们的创作充满着革命的力比多冲动;一是指新感觉派,他们书写十里洋场的红男绿 女,具有时髦的现代主义特征。30年代运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表现都市生活的一个小说流派, 主要人物有穆时英、施蛰存、刘呐鸥,他们大多在《文艺工场》《新文艺》《现代》上发表作品。 又称海派。这是一个属于现代主义文艺范畴的新的小说流派。是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 城市商业文明的产物:其成员对都市“文明病”和五光十色的人生世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同时, 又受到弗洛伊德学说和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等人小说的影响,运用精神分析与直觉、变形等现 代派手法,去表现现代都市男女躁动迷惘的心灵状态。 ◦ 穆时英人称“新感觉派圣手”和“鬼才”,主要作品有《南北极》等。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洋场小 说家,创造了心理型的流行术语和特殊的修辞,用有色彩的象征、动态的结构、时空的交错以及 充满速率和曲折度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上海的繁华,表现由金钱、性所构成的众声喧哗。哀婉的 抒情中带着“邪僻”,刺激又带有传奇性质。形成所谓“穆时英风”。
14. 寻根文学
◦ 文化寻根小说的背景与内涵:1976年,美国作家发表了长篇小说《根》,轰动了美国,也轰动了 世界,因为他唤醒了人们的“寻根意识”。一般来讲,主要是指寻“民族之根”。包括民族的文化 渊源,传统思想和精神,民族的家园故土、生存环境等等。中国当代文学萌生寻根意识,是80年代 初。整个文化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寻根”情绪,试图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挖掘,重新认识自己,认 识民族,重新建立新型的民族文化观。这种寻根意识强烈地冲击着文学创作,使其呈现出一种新的 审美特质。可以说,新时期出现的寻根文学主要侧重在文化寻根,即通过对自己所属的民族群落和 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渊源探索,去塑造、展现民族性格和精神,去建树、表现一种民族文化特质。所 以,“寻根”不是怀旧,不是突现地方主义和色彩,更不是彻底认同、回归传统文化而拒绝、排斥 外来文化。 ◦ 寻根文学的主要特征:除阿城外,绝大部分是描写地域性文化形态的作品,往往是穷乡僻壤,大山 峡谷、荒原老林、古堡江滩,存在着古老的初始文化和蛮荒历史陈迹的比较闭塞、落后、古朴的地 域文化的原始形态,但作者并非是以欣赏、认同的态度去描写这些原始封闭落后而是自觉地用强烈 的现代意识去把握生活,对文化传统进行梳理、分析、批判,没有现代意识的关照就没有寻根文学 的价值,否则只是一尊古董陈列。 ◦ 代表人物:李杭育(吴越文化)、韩少功(湖楚文化)、郑万隆(东北边陲文化)贾平凹的(秦汉 文化)、 陆文夫(吴越文化)、郑义(晋文化)、冯骥才(天津卫文化)邓友梅(北京宫廷文 化)、阿城(棋文化,吃文化) ◦ 寻根文学的南北呼应:《棋王》与《爸爸爸》。
10.“山药蛋派”小说
◦ 出现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植根于山西农村的小说流派,形象展现了农 村由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转变的基本面貌,展示了农村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和 部分社会习俗的变革。在艺术上具有“新颖独到的大众风格”,小说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具有 强烈的现实性。代表: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同时出现的著名作家、作品还有: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孙犁《荷 花淀》(绝大部分反映农村的生活和斗争,追求的艺术境界是质朴纯净,被称作“诗化小说”。)
◦ 《班主任》以其老师的敏锐观察控诉四人帮的愚民政策,揭示极左对青少年的戕害,否定文革的 文化大倒退。其独特性在于刻画出年轻一代的精神状态和心灵伤痕。其中的宋宝琦、谢惠敏分别 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学生,一个人生形态扭曲,一个思维方式僵化。特别是后者,更有警世的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12. 反思文学◦ 在“伤痕文学”兴盛之后,人们逐渐不满足于文学只停留在对“四人帮”的讨伐和对十年浩劫之 中给人们心灵造成创伤的揭示,人们需要更具深彻的思想洞察力和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更需要从对历史的在认识中总结出经验教训的深刻之作,应合着时代和人民的需求,一批更有思 想、更富阅历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在之前的生活中历尽坎坷的作家,如王蒙、李国文、丛维熙、 张贤亮、高晓声等,率先突破了一般的提倡“恢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口号的局限,提出现实 主义深化的主张,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写出了一批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这些 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家对现实和历史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并从中引出历 史的经验教训。人们称之为“反思文学”。它沿着伤痕文学的批判思路,从政治、经济、文化和 人的精神等方面思考灾难的根源,它是伤痕文学的延伸,又是现实主义的深化。当然,由于可以 想象的原因,这些思考还是相当表面化的。 ◦ 张贤亮小说风格的艺术构成,使他的小说既有现实主义的深厚,又有浪漫的色彩和哲理思辩的闪 光。代表作有《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绿》侧重从 物质角度——饮食、饥饿揭示人的生存;《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侧重从精神——性、爱的情感展 现人的本质,人性的扭曲、异化和还原。)
11. 伤痕文学(知青小说)
◦ 新时期文学浪潮的第一波,发端于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相 继有一批文学作品问世,短篇小说成就最高。其思想内容上的基本特点是:小心地否定文革;小 心地反个人崇拜。审美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开启了感伤情调或者说一定程度的悲剧意识;向现实 主义回归。
中国现当代小说流派 中国当代作家及作品 简介
段晗晗 -20160413066
中国现当代小说流派
1.“小说界革命”
◦ 梁启超于1902年倡导“小说界革命”。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谈起。这是近代文学史上 最重要的文论之一,是“小说界革命”的宣言书。 ◦ “吾中国人状元宰相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 国人江湖盗贼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中国人妖巫狐兔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于是,小说远 不是传统所谓的“小道”、不登大雅之堂之“末技’,“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因它最“易感 人”而最易“易人。 ◦ 文论家、文学史家都高度评价梁启超对小说价值的提升,它对促进近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繁荣起了 巨大的作用。这都无可否认。然而必须同时看到,梁启超并不只是一位文论家。梁提出:“欲新 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欲新道德、宗教、政治、学艺、人心人格,必新小说”。 此后《小说原理》(夏曾佑)、《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狄平子)、《余之小说观》(徐念慈) 等文先后发表,它们的共同倾向是强调小说的政治意义及其在社会教育上的作用。在梁启超“欲 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论倡导下,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宣传 新思想的有力工具。“政治小说”、“社会小说”、“科学小说”等名目应运而生。
◦ 《铜墙铁壁》(柳青1951);《保卫延安》(杜鹏程1954);《铁道游击队》(知侠1954);《红日》 (吴强1957);《林海雪原》(曲波1957);《红旗谱》(梁斌1957);《青春之歌》(杨沫1958);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苦菜花》(冯德英1958); 《三家巷》(欧阳山1959);《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等等。
7.京派小说
◦ 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活跃于北方文坛的一个重要流派。北京较少受南方激荡的政治风云的冲 击,进入一个黑暗的相对沉静的历史时期。一部分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知识分子,便潜心于文学天 地,去追寻理想的境界和个性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批评与否定的锋芒指向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政治、 伦理道德,对民族的文化范式、审美心理等深层积淀却未有触动。主要的刊物有《文学杂志》 《文学月刊》《水星》《骆驼草》等。主要表现对于乡土中国的向往,展示封闭乡土中的人性美。 创作风格相对比较成熟。废名是这个流派的鼻祖;沈从文是它的代表,李健吾和朱光潜是其理论 家。 ◦ “京派小说”的重要特征以独特的审美意识对生活进行主观化的过滤与净化,展现具有古朴美、 清纯美的人生图景。代表:沈从文《边城》。王向辰、凌叔华、林徽音、废名《竹林的故事》、 萧乾等。
5.“革命小说”流派
◦ 出现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从题材的角度看,“革命历史”题材在新政权后占有最大的分量和极为 重要的位置。它是指“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 目的”(黄子平)。缺点:由于缺乏对革命和工农大众感情的体验与认同,对革命斗争有肤浅、空 洞的描写,往往把革命生活简单化。 ◦ 其中长篇主要有
◦ 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小说兴盛起来。代表:废名(冯文炳)、 许杰《赌徒吉顺》、许钦文《一生》《疯妇》、鲁彦(原名王衡,因热爱鲁迅而改名,代表作 《菊英的出嫁》──冥婚,《黄金》标志着乡土写实小说创作的成熟,史伯伯,串门──借钱,参 加婚宴─ ─坐末席,女儿遭骂,被盗不敢声张,写出了金钱观念驱动下人与人之间冷酷、可怕的 关系。)蹇先艾、黎锦明、彭家煌《陈四爹的牛》、台静农、徐玉诺、王思玷等。乡土小说把艺 术之根扎于故乡的土地与农民之中,带着满身乡土气息,又敢于正视农民的辛酸与凄楚,作平实 自然的描写。
9.“新感觉派”小说
◦ 出现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我国小说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是受西方现代艺术启示并在日本 新感觉派小说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描写外部现实,而重视直觉,强调主观感 受,将主观感受与感受客体合而为一,创造所谓的“新现实”,善于描写心理活动。代表:训呐 鸥《无轨列车》(半月刊)、戴望舒、穆时英《上海狐步舞》、施蛰存《梅雨之夕》(以淡化的 情节,运用意识流和内心独白的方法,把男主人公在雨中送一位姑娘回家过程中的心理,描写得 细致入微。) 缺点:明显感染上了西方现代派文学所固有的悲观、颓废、绝望等色彩与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