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的临床意义
5血清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9/10/31
22
5)血清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②根据血Cr升高程度,可以对慢性肾 衰竭进行分期:
血Cr<178umol/L, 代偿期; 血Cr>178 umol/L, 失代偿期, 血Cr>445umol/L, 肾衰竭期,
2019/10/31
23
5)血清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2)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当GFR低到正常值的50%,Ccr测 定值可低至50ml/min,但由于肾脏 有强大的储备能力,血肌酐、尿素 测定仍可在正常范围,故Ccr是较 早反映GFR的敏感指标。
2019/10/31
15
②评估肾功能受损害程度:
51< Ccr <70ml/min 31< Ccr <50ml/min
Ccr<30ml/min
促红细胞生成素 前列腺素 1,25-二羟骨化醇等
2019/10/31
5
肾功能检查包括:
1)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3)酸碱失衡试验 4)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 5)肾功能实验的定位
2019/10/31
6
肾小球功能检查
一、基本概念
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2)、全部由肾小球滤过,
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很少被
肾小管排泌,如肌酐等,可
基本代表GFR。
9
3、物质经肾排出的方式分为:
(3)、全部由肾小球滤过 后又被肾小管全部吸收, 如葡萄糖,可作为肾小管 最大吸收率测定。
2019/10/31
(4)、除肾小球滤出外, 大部分通过肾小管周围毛 细血管向肾小管分泌后排 出,如对氨马尿酸,可作 为肾血流量测定试剂。
肌酐的正常值是多少 肌酐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肌酐的正常值是多少肌酐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肌酐是抽血化验肾功能中的一项指标,也叫血清肌酐,它检验的意义有些什么呢?它的正常值是多少?
一、什么是肌酐
血清肌酐(为临床肝功能检测项目)
是肌酸的终末代谢产物,它的来源包括由食物摄取的外源性肌酐和机体生成的内源性肌酐两部分组成。
尿肌酐
尿肌酐是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二、肌酐的正常值是多少
血肌酐
男性:53-106μmoI/L
女性:44-97μmoI/L
尿肌酐
男性:1.0-2.0g/24小时尿
女性:0.8-1.8/24小时尿
三、血肌酐的临床意义
检验肾小球滤过功能
血清肌酐升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因为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且排泌量也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
滤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可根据其浓度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分期。
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器质性肾衰竭肌酐值常超过200μmoI/L,而肾前性少尿,如心
力衰竭、脱水等导致的有效血容量下降,从而导致肌酐浓度上升,大多不超过200μmo I/L。
尿素与肌酐同测更具意义
如两者同时升高,说明肾有严重损害。
在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方面,血肌酐比尿素灵敏度低,但血肌酐受饮食、运动、激素、蛋白质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所以诊断特异性比尿素好。
四、尿肌酐的临床意义
通常尿肌酐作为间接反映一定要肌肉的发达程度和肌酸含量,尿肌酐测试广泛应用与运动员科学训练和科学选材上。
肾功能检测指标解读与临床意义

肾功能检测指标解读与临床意义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而肾功能检测指标可以通过血液和尿液的检查来评估肾脏的工作状况。
本文将解读常见的肾功能检测指标,并分析其在临床中的意义。
一、血清肌酐(Scr)血清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肌酐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通过肾脏滤过后排出体外。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发生异常时,血清肌酐浓度会升高。
因此,血清肌酐水平的升高可以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临床上常用的血清肌酐浓度正常范围为男性53-115 μmol/L,女性44-97 μmol/L。
但值得注意的是,血清肌酐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肌肉量、年龄和饮食等。
因此,仅仅依据血清肌酐浓度不能全面评估肾脏功能。
二、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是评估肾小管功能和机体蛋白质代谢状态的指标。
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代谢产物,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
肾小管对尿素的重吸收和分泌调节着血尿素氮浓度的水平。
当肾小管对尿素的重吸收或排泄发生异常时,血尿素氮浓度会升高。
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浓度的正常范围为2.5-7.1 mmol/L。
与血清肌酐浓度相比,血尿素氮受到蛋白质摄入、肝功能、血容量等因素的干扰较大,因此在评估肾功能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三、尿酸(UA)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尿酸浓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尿酸排泄减少或嘌呤代谢产生过多。
尿酸水平的增高在临床上常与痛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相关。
正常情况下,尿酸浓度的正常范围为男性208-428 μmol/L,女性143-339 μmol/L。
但需要注意的是,尿酸浓度受到饮食和肾功能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解读尿酸水平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四、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脏整体滤过功能的指标,是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最直接和准确的指标之一。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血清肌酐浓度、性别、年龄等因素计算得出。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肾小球滤过率大约在90-120mL/min/1.73m2,女性为80-110 mL/min/1.73m2,年老体弱者稍低。
肌酐的临床意义

一、肌酐是什么
肌酐(Cr)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经肾脏,绝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重吸收,随尿液排出体外。
人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
健康人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身体的肌肉代谢变化不大时,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尿肌酐的排泄量与肌肉量平行,即肌肉量越多,排泄量就越多,一般男性高于女性、成人高于儿童。
健康人尿肌酐的日排出量(指24小时排出量)相当稳定,成年男性日排出量约为1.0~1.8g,女性约为0.7~1.0g,而且不受食物蛋白质含量和尿量的影响。
对于肌肉发达的运动员,他们的肌酐排泄量会较普通人多。
尿肌酐的检测有方法包括半定量(试纸条法)和定量(碱性苦味酸法)。
一般半定量(试纸条法)的参考范围为4.4~17.6mmol/L,定量(碱性苦味酸法)的参考范围为男性8.8~17.6mmol/24h、女性7.06~15.84mmol/24h。
二、尿肌酐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尿肌酐检测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
一是和血肌酐一起检测,计算其内生肌酐清除率,用于肾功能的评价;
另一是与尿微量白蛋白、尿钙等一起检测,用于计算矫正尿微量白蛋白或尿钙24小时排尿量。
尿肌酐增多:生理因素可见于:如肌肉量者(如举重、拳击运动员)、长时间剧烈运动、食肉过多等。
病理因素可见于:肢端肥大症、糖尿病、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等消耗性疾病。
尿肌酐减少:生理因素如大量喝水而尿量增多及尿液稀释、消瘦者、素食者等。
病理性因素可见于碱中毒、急性肾衰竭、严重进行性肌肉萎缩、贫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白库存病活动期、休克、失水等。
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的临床意义

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的临床意义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ECC)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血浆中的肌酐被肾脏清除的量,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ECC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如果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通常意味着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增加,这可能与以下几种情况相关,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首先,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可能与饮食因素有关。
饮食中高蛋白质摄入量会增加尿中肌酐的产生,从而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
因此,一些高蛋白饮食的个体可能会出现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
短期内饮食的改变可能会导致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突然增加,但长期而言,合理的蛋白质摄入量对肾脏功能并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其次,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还可能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增加所致。
肾小球滤过功能代表肾脏排除废物和药物的能力,通常通过内生标记物(如肌酐)清除率来评估。
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可能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增加,如肾小球扩张、高负荷状态(如孕妇或运动员等)、肾脏血流增加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
这种情况下,虽然肾功能相对正常,但也需进一步观察,因为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肺炎等)可能引起临时的肾功能改变,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此外,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也可能与一些药物的影响有关。
一些药物(如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袢利尿剂等)可能会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从而导致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增加。
在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时,如果患者正在使用这些药物,应该考虑到药物对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
除此之外,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还可能涉及到肾脏疾病的早期或亚临床表现。
一些疾病(如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肌酐清除率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
因此,对于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的人群,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观察,以及综合其他指标(如尿常规、肾功能、尿蛋白等)来评估肾脏的状况。
总之,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意味着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增加,可能与饮食、生理因素、药物影响以及肾脏早期疾病有关。
血清肌酐的检测标准

血清肌酐的检测标准引言:血清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从而判断肾功能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血清肌酐的概念、检测方法以及常见的检测标准。
一、血清肌酐的概念血清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通常由肌肉中释放出来,经过血液输送到肾脏进行排泄。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肌酐水平相对稳定,因此可以作为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来衡量。
二、血清肌酐的检测方法1. 静脉抽血法: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清肌酐检测方法。
医务人员会在患者的静脉处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化验。
2. 尿液清除率法:此方法通过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肌酐浓度,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从而间接反映肾脏的过滤功能。
三、血清肌酐的正常范围正常成年人的血清肌酐水平通常在0.6-1.2mg/dL之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范围可以因年龄、性别、体重和肌肉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同时,不同实验室可能采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也有差异,因此,不同实验室的血清肌酐正常范围也可能会有细微差别。
四、血清肌酐的临床意义血清肌酐水平的异常变化可以提示肾功能的异常。
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血清肌酐升高:1. 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可以导致肾脏无法正常排泄肌酐,使其在血液中积累。
2. 慢性肾病:慢性肾病是指肾功能逐渐受损的疾病,时间较长的肾脏损害会导致血清肌酐逐渐升高。
3. 肌肉损伤:严重的肌肉损伤也可能导致血清肌酐升高,因为受损的肌肉释放出更多的肌酐。
五、血清肌酐检测的其他注意事项1. 饮食:血清肌酐的检测受到饮食的影响。
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血清肌酐升高,而低蛋白饮食则可能使其降低。
2. 药物:一些药物也可能对血清肌酐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肾脏相关药物。
在进行血清肌酐检测前,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
总结:血清肌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其浓度可以了解肾脏健康状况。
正常成年人的血清肌酐水平通常在0.6-1.2mg/dL之间。
血液透析患者血肌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检测注意事项
1
确保采血操作的无菌,避免感染。
2
采血前应告知患者禁食、禁饮,以免影响检测结 果。
3
对于严重贫血或使用某些药物的透析患者,可能 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或调整检测方法。
02
血肌酐检测的临床意义
评估肾功能
血肌酐是肾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血肌酐水平,可以了解肾脏的排 泄功能。
血肌酐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肾脏功能的变化,对于早期发现肾脏损伤、预防和治 疗肾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02 03 04
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血肌酐的影响,以及血肌酐与其 他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探讨血肌酐水平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降低血 肌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深入研究血肌酐检测的影响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 况。
开展临床试验,验证通过改善血液透析方式降低血肌酐水平的有效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肌酐检测通常采用酶法,利用特定的 酶与肌酐反应产生可测量的产物,从 而计算出血液中的肌酐浓度。
检测步骤
采集血液样本
从透析患者的动脉或静脉采血 ,确保血液样本的代表性。
离心分离
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
检测血清中的肌酐
将血清加入酶试剂中,进行反 应并测量产生的可测量的产物 。
结果计算
根据反应的参数和已知的校准 曲线,计算出血液中的肌酐浓
误差来源
01
02
03
实验室误差
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可能存 在误差,如试剂不稳定性 、仪器故障等。
采血技术
采血过程中可能因止血带 过紧、采血部位不当等原 因导致误差。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可干 扰血肌酐检测结果,导致 误差。
肌酐什么意思

肌酐什么意思验血中肌酐有一点点偏低什么意思提问者:浪迹天涯5798 - 助理二级最佳答案肌酐是肾功能检查的一个内容,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反映了肾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他们的水平越高,肾功能的损伤程度越严重。
在一般情况下,血肌酐与血尿素氮之间的比值约为1:10。
但血尿素氮容易受到饮食、尿量等因素的影响。
其浓度较易上下波动,而血肌酐浓度受上述影响较少,所以血肌酐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功能。
血肌酐得正常范围是60-120,血肌酐偏高,是肾功能有问题,而偏低则没什么大的问题。
肌酐偏低,就说明你平时很少吃肉类食品,你只要改变一下饮食结构,晕素菜答配多喝水,就没事了。
祝你开心愉快!如你不放心,可过几个月去医院再复查一下。
•肌酐低 45.6是什么意思•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是什么意思?•休克是什么意思?•隐血阳性是什么意思?•请问孕期检查一些指数偏高偏低代表什么意思?查看同主题问题:肌酐免疫、通肾、活肾、修复四重疗法(根治尿毒症)评论者: xz2411 - 经理四级其他回答共 5 条肌酐是肾功能检查的一个内容,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反映了肾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他们的水平越高,肾功能的损伤程度越严重。
在一般情况下,血肌酐与血尿素氮之间的比值约为1:10。
但血尿素氮容易受到饮食、尿量等因素的影响。
其浓度较易上下波动,而血肌酐浓度受上述影响较少,所以血肌酐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功能。
参考资料:转的回答者:kappa6 - 千总五级 9-17 15:52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
肌酐主要由肾小球(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滤过排出体外。
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
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
肌酐分为血清肌酐和尿肌酐正常人的血清肌酐在88.4—1 76.8靘oI/L。
尿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酐的临床意义
1、血肌酐的临床意义:
血中的肌酐由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组成。
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
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生成肌酐,再释放到到血液中随尿排泄。
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基本上不受饮食、高分解代谢等肾外因素影响,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生成量恒定(每日20mg/kg)的情况下,血肌酐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
但是血肌酐与肌酐清除率并不完全一致,肌酐清除率较血肌酐更为敏感。
在肾功能减退早期(代偿期),肌酐清除率下降而血肌酐却正常。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上时,血肌酐才开始迅速上升,因此当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时,常表示肾功能已严重损害。
由于肌酐清除率还受到肾小球浓缩功能的影响,在肾浓缩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血肌酐就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最可靠指标。
正常男性血肌酐为53—106gmol/L,女性为44.2—97.2gmol/L。
2、尿肌酐的临床意义:
尿肌酐增高:尿肌酐排泄量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某些消耗性疾病、肝脏疾患、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发热以及饥饿等。
尿肌酐减少尿肌酐排泄量减少见于肾脏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瘫痪、伤寒、破伤风、结核等消耗性疾病及肌肉萎缩和肌肉营养不良等。
五、肾病患者肌酐偏高或偏低的原因肾病患者在临床检查中会出现肌酐的波动,表现为血肌酐高于正常值,而尿肌酐低于正常值。
这是由于肾脏在受到各种病因的侵犯后,先是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形成病理变化,刺激肾脏内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又同时侵犯并激发了固有的正常肾组织,发生同样的病变,从而形成了肾脏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扩大激发式的蔓延过程,从而进入了器质损伤期(即肾功能损伤期),此时由于肾脏不断造成损伤,其排泄废物的功能有所降低,就造成了肌酐等毒素在体内的聚集,从而出现血内肌酐、尿素氮升高,尿中肌酐下降,双肾滤过率下降等。
同时患者还会有高血压、高度浮肿等身体其他症状。
六、肌酐片、ast-120活性炭等药物在降低肌酐中的应用在西医方面来说,直接降低肌酐的药物有很多,如我们平时所说的肌酐片、爱西特、尿毒清,还有如今刚刚研制的什么ast-120活性炭药物等等,尽管药物多种多样,药名形形色色,专家认为,不管是肠道排毒,还是利用药物的吸附和修复双重作用进行快速排毒,无非都是人工排毒,它们在理论上只能起到替代肾脏的功能,不能对已经受损的肾脏起到修复作用,且如果长期如此,会使尚有功能的肾脏也会逐渐丧失,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和治疗,最终还将会走入尿毒症。
所以,在临床上,尤其是尿毒症初期的肾病患者,不能单纯的依赖西医进行治疗,易西医对症处理,中医从发病根本进行治疗,方能阻止肾脏纤维化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