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危险分层
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

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分型诊断标准如下:
1.静息初发同恶化:静息时常发生心绞痛,且在20分钟
内有持续症状。
2.静息常于休息时:休息时出现心绞痛症状,可能为首
发症状。
3.恶化型:原本在最近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内,一直有
胸闷、胸痛的症状,但是在最近一个月内出现胸闷、胸痛的持续时间、发作部位、程度、缓解方式出现了改变,一般表现为持续时间更长、发作程度更重,口服硝酸甘油缓解的时间需要更长。
此外,不稳定型心绞痛还可以分为初发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以及梗死后心绞痛。
这些分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诊断标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因此,患者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课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风险评估和控制

护理安全指示
• AMI危险伴随症状:
一、心律失常 二、心源性休克 三、急性左心衰竭
一、心律失常
发病24h内多见。因心肌电活 动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常引起频发、 多源室早、阵发性室速、室颤、房室 传导阻滞、窦缓、窦性停搏等,是 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律失常处理要点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当心电监测中发 现以下任何一种心律失常,应及时与医生 联系,并准备急救处理。频发的室性早搏( 每分钟5次以上)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连 续出现两个以上多源性室早或连续的室性 早搏;室性早搏R-on-T现象、不同程度 的房室传导阻滞及快速的房颤。
ACS患者介入术前风险评估
1.有无手术禁忌症 2.是否了解本次手术目的及方法 3.患者是否适应床上大小便 4. 是否做过抗生素药敏试验 5.术前检查是否完善 6.是否评估患者双侧足背A及尺桡A搏动情况 7.急诊PCI患者术前药物准备是否完善
ACS患者介入术后风险评估
1.出血及皮下血肿形成 2.迷走神经反射 3.急性血管闭塞 4.血栓栓塞 5.假性动脉瘤
三、急性心功能衰竭
一般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发生率 为32%-48%,为梗死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 弱或顺应性减低所致。表现为突发的呼吸 困难,紫绀、端坐呼吸、气促、咳嗽、咳 粉红色泡沫痰、脉搏细速、大汗、尿少、 双肺底湿罗音等。
急性左心衰的处理
1.端坐位,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吸氧或呼吸机 辅助呼吸。
2.除应用吗啡、利尿剂外应选用血管扩张剂 减轻左心室前、后负荷,首选硝普钠。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心脏性猝死(SCD)
共同病理基础: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发生变化
心绞痛分级标准

心绞痛分级标准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表现为胸部不适、压迫感或疼痛。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心绞痛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
了解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对于患者及医生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
其特点是发作规律,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数分钟内即可缓解。
疼痛通常由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或寒冷等诱因引起,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1. Ⅰ级,轻度心绞痛,发作频率低,每周发作少于1次,且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2. Ⅱ级,中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每周发作1-2次,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
3. Ⅲ级,重度心绞痛,频繁发作,每周发作3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的诱因不明显。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加重的表现,也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前兆。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如下:1. Ⅳ级,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高,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也难以缓解。
三、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是一种罕见的类型,通常发生在休息或睡眠时,疼痛特点是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心电图改变。
变异型心绞痛的分级标准如下:1. Ⅳ级,变异型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心电图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总结: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
了解心绞痛的分级标准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心脏状况,及时就医。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心绞痛时,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分级标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和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 )【诊断】一、临床表现(一)症状 疼痛性质同稳定型心绞痛,但程度加重,引起心绞痛发作的体力活动量下降,甚至不活动亦可出现心绞痛,胸痛持续时间常20>min ,对硝酸甘油反应较差。
(二)体征 心绞痛发作轻者体征同稳定型心绞痛,严重者可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晕厥等。
二、辅助检查(一)心电图 静息心电图多可获得发作性ST 压低及T 波改变,必要时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此外,对发作性ST 段抬高性心绞痛亦称为变异型心绞痛。
(二)核素心肌显像 心电图改变不明显者可应用。
(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绝大多数病人(>90%)可根据此检查明确诊断。
(四)测定血清CK —MB 、肌钙蛋白、C —反应蛋白、血脂、血糖、电解质和肝肾功能,如CK —MB 升高大于正常值2倍、肌钙蛋白阳性,则应考虑为NSTEMI 。
(五)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可用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附1:不稳定心绞痛危险分层附2: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危险分层:低危险组:无合并症、血流动力学稳定,不伴反复缺血发作;中危险组:伴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心绞痛;高危险组:并发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或持续性低血压。
【治疗】对UA 和NSTEMI 患者建议住院治疗(一)心电监护(二)胸痛发作时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或使用喷雾剂。
(三)吸氧。
(四)对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者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剂量从2—10ug/min 开始,每10分钟增加5-10ug/min ,使SBp 降低10mmHg 。
病情稳定后改口服硝酸脂类药物,用法同稳定型心绞痛。
(五)对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胸痛或合并急性肺水肿者可使用吗啡5—10mg 皮下注射或5mg 静脉注射。
(六)β受体阻滞剂 用法同稳定型心绞痛,但对ST 段抬高所致的变异性心绞痛一般不选用。
心绞痛 发作时ST 幅度 持续时间 TnI 或TnT低危险组 初发、恶化性劳力型心绞痛,无静息时发作 ≤1mm <20min 正常中危险组 A 1个月内出现的静息心绞痛,但48小时内无发作(多数由劳力型心绞痛进展而来)B 梗死后心绞痛 >1mm <20min 正常或轻度升高高危险组 A 48小时内反复发作静息心绞痛B 梗死后心绞痛 >1mm >20min 升高(七)钙拮抗剂对有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者选用,或为变异性心绞痛首选。
PTX-3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UAP)危险分层的关系

在 急 性心 肌 梗塞 ( I 时会快 速 升 高”。PTX-3 心 AM ) 与
肌 损 伤 的 关 系 比h CRP更 密 切 , 且 是 一 个 出 现 更 旱 的 s 而 标 志 物 , 与 心 肌 梗 死 预 后 有 密 切 关 系 。 M ulr 利 用 le 等
免 疫 组 化 的方 法也 发 现 , L S、 白介 素一1 (L-1 P b I b) 和 肿 瘤 坏 死 因 子一a ( TNF —a)等 促 炎 症 因 子 可 以诱 导
组间进行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 ( P<00 )。结论 :P X 3 5 T 一 的增高与U P A 危险分层显著相关。
【 键词 】长 正 五聚 蛋 白 3 T 一 ;不 稳 定心 绞 痛 危 险分 层 关 ;P X 3
【 中图分类号 】R 4 【 5 14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 7 3( 0 0)0 — 0 9 0 04 6 6 2 1 3 07—3
0 6 3 0 5 染 性 疾 病 和 冠 状 动脉 硬 化 性 心 脏 病 ( CHD) 的发 生 发 4 例 , 其 中 男 性 7 例 , 女 性 3 例 , 年 龄 4 ~8 岁 , 平 均 展 预 后 等 密 切 相 关 。 由 此 可 见 P TX-3 一 种 急 性 炎 症 是 的 灵 敏 指 标 。 本 研 究 通 过 对 不 同 危 险 分 层 的 不 稳 定 心 绞
介 素一6 ( tre kn ,I - )等 所形 成 的 炎 性 因子调 i elu i-6 L 6 n
节 网 络 在 CHD的 发 生 、 发 展 过 程 中 可 能 起 着 重 要 的 免 疫
调 节作 用…。血 浆超 敏 C反应 蛋 白 ( S RP)升 高 已确定 hC
心绞痛诊疗指南

心绞痛诊疗指南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以胸、颌、肩、背或臂部不适为特征。
典型者可以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而加剧,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可缓解。
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危险分层】1.典型心绞痛特点(1)性质和持续时间典型的胸骨后不适感。
(2)劳力或情绪激动可以诱发。
(3)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可以缓解。
2.体格检查多正常3.≥50%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正常,但发作时部分可记录到心电图异常改变。
4.危险分层:(1)经运动或药物负荷试验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无创检查的危险度分层,可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见下表无创检查危险度分层高危(年死亡率﹥3%)1、静息状态下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LVE F﹤35%)2、平板平分高危(评分≤-11)3、运动状态下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运动状态LVEF ﹤35%)4、负荷状态下大面积灌注缺损(特别是前壁损伤)5、负荷下多处中等大小的灌注损伤6、大面积固定性灌注缺损伴左心室扩大或肺摄取增加(201铊)7、负荷状态下灌注缺损伴有左心室扩大或肺摄取增加(201铊)8、给与低剂量多巴酚丁胺时(≤10ug/kg/min)或心率较慢时(﹤120次/分),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室壁运动障碍(涉及﹥2个节段)9、负荷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面积心肌缺血中危(年死亡率1%~3%)1、静息状态下轻度/中度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35%~49%)2、平板评分中危(-11﹤评分﹤5)3、负荷状态下中度灌注缺损但无左心室扩大或肺摄取增加(201铊)4、仅在大剂量多巴酚丁胺时,限制性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肌缺血伴有室壁运动障碍,范围涉及≤2个节段低危(年死亡率﹤1%)1、平板评分低危(平分≥5)2、静息或负荷心肌灌注正常或小范转缺损*3、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室壁运动正常或静息状态下局限性室壁运动障碍无改变**虽然发表的资料有限,但是有这些表现的患者当存在平板评分高危或静息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35%)时,可能并非低危。
高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心绞痛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高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心绞痛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鄂立平;肖洁
【期刊名称】《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年(卷),期】2003(005)009
【摘要】目的:对不同危险分层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探讨hs—CRP在UAP中的价值。
方法:UAP低危患者33例,中危患者39例,高危患者58例,比较三组之间hs—CRP的差异。
结果:三组UAP患者的hs—CRP随危险分层的增加而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其中hs—CRP>3mg/L的患者3个月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3mg/L的患者,P=0.001。
结论:hs—CRP的增高与UAP危险分层显著相关。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鄂立平;肖洁
【作者单位】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心内科100013;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1007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肌钙蛋白Ⅰ及心电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与近期预后的价值探讨 [J], 温健文;伍军华
2.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诊断中的价值 [J], 李洁
琪;李晓翔;吴立荣
3.高敏C反应蛋白在不稳定心绞痛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J], 鄂立平;肖洁
4.高敏C反应蛋白和超敏肌钙蛋白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 [J], 刘建修;朱晓东
5.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J], 蔡英;于萍;张代富;周晓茜;赵荫涛;丁媛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包括如下亚型:(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降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 I-IV)加重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III级,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的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以内。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一个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现病史(1)详细询问胸部疼痛或不适的特点:包括性质、部位、发作诱发因素、缓解因素、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痛、有无伴随症状及胸痛或胸部不适在以上各特征的变化等。
关键是体力活动的耐受情况,及有无静息状态发作胸痛,和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的胸痛。
(2)详细询问就医及诊疗经过,有无既往发作时的心电图等客观检查。
(3)既往治疗的医嘱遵从情况,及对各种药物反应性。
2、既往史:详细询问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有无明确的冠心病史,如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或有PCI史,或明确心肌梗死病史。
3、个人史:有无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易患病性格特征如A型性格4、家族史:有无冠心病早发家族史,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
二、体格检查要点:通常是正常的。
然而在心绞痛发作时作检查可能有相关的发现。
1、心肺体征:第4心音、第3心音、奔马律、二尖瓣返流性杂音、第2心音反常分裂,双肺底湿罗音以及随着胸痛缓解而消失的喘息等均提示冠心病。
2、有无颈动脉杂音、足部脉搏变弱、腹主动脉瘤等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血压增高,黄色瘤和视网膜渗出提示高血脂和高血压危险因子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AP的危险分层
TIMI危险评分和分组
TIMI危险评分的变量来自TIMIllB试验人群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的对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作用的7个变量l-4J,
包括:
(1)年龄>65岁;
(2)3个或3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或吸烟);
(3)已知有冠心病史;
(4)心电图的ST段改变>O.05 mV;
(5)近24h内有严重的心绞痛发作;
(6)近7d内有口服阿司匹林史;
(7)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或cTnT)升高。
存在1个变量时计1分,然后累计其变量的数量和,评分范围为O~7分。
根据患者的危险评分值,将其分成低分(0~2分)组、中分(3~4分)组与高分(5~7分)组。
Braunwald分级
注:1)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危险度上调一级,若心绞痛由非梗死区缺血所致,视为高危;2)LVEF<40%,视为高危组;
3)若心绞痛发作时并发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反流、严重心律失常或低血压,视为高危组;4)若横向指标不一致时,按危险度高的指标分类,如心绞痛类型为低危组,但心绞痛发作时间大于20min,应归为高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