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推导

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推导
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推导

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

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

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

=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

=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

=L1-L2=1.9d

三、弯钩长度的计算

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2、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四、弯曲调整值的应用

1、尽管我们对这个名词可能不了解,但实际上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在应用它。例如上面所说的180度的弯钩平直段长度本来是3d,而计算时取6.25d;135度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而计算时取11.9d。

2、当我们知道了90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以后就可以根据预算长度计算下料长度了:

如下图:梁截面尺寸a=300、b=500

计算箍筋的预算长度(按外皮计算):

L1=(a-25*2+b-25*2)*2+(2*11.9+8)d 这里对于8d是否有疑问,实际上这涉及到保护层的概念。钢筋的保护层指的是主筋外皮到构件外边缘的尺寸,而我们要计算箍筋的外皮长度,因此,上式中每“-25”就多减了一个箍筋的直径,因此在后面要加上8d。

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按中轴线计算):

L2=(a-25*2+b-25*2)*2+(2*11.9+8)d-3*1.75d

这里就利用了90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箍筋有三个180弯钩,应该减去

“3*1.75d”。在施工中有个计算箍筋长度的公式是“2A+2B+26.8d”就是这样推导出来的,当然,这里A、B都是指箍筋的内皮长度。

钢筋弯钩系数计算

钢筋计算规则系数 在钢筋预算工程量计算过程,经常遇到不同形式的弯钩长度计算和换算问题。若对钢筋弯钩的原理、内涵不清楚,仅知道弯折180度、135度和90度的伸长为:“6.25d”、“4.90d”和“4.20d”等几个弯钩系数,在相关弯钩长度计算和换算时,就会产生诸多被动,影响钢筋量计算的准确性。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普通钢筋末端180度形式弯钩的原理及其相应弯钩系数的理论来历问题。其他的可以以此类推。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下面是光圆钢筋(HPB235)末端180度弯钩(半圆弯钩)的说明: 光圆钢筋末端180度弯钩形式的施(加)工依据,也是其钢筋弯钩预算工程量计算的理论基础。现取弯钩弯弧内直径(0)等于钢筋直径((d)的2.5倍(2.5d)和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等于钢筋直径(d)的3倍(3d)进行分析,如图23-1所示。 对于上述钢筋弯钩的“6.25d”,有三点需进一步加以说明: (A)“6.25d”是钢筋总长度在按钢筋外形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x2)计算时,应另增加的长度——弯钩增加长度,而不是完整的“弯钩长度”(8.50d); (B)“6.25d"所含“平直长度”为3d,若某些特殊情况而平直长度有变化时,“6.25d”要随之调整。调整方法: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6.25d-3d 特定平直长度 (c)“6.25d”为“弯钩增加长度”的最小(下限)值。其原因是在计算过程中将现行(混凝土施工规范》中的“不应小于”按“等于”取定。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箍筋弯钩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箍筋弯钩长度计算公式 理论计算方法:L=2-8bhc*+2max。 箍筋弯钩长度计算 1、对转半圆弯钩180度,为、对直弯钩为90度,、对斜弯钩为45度,、135度箍筋弯钩为,长度弯曲值的计算:计算时,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 还有《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 弯钩度数详详细解释 1、18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 =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180+3d=300+,弯曲调整值=L1- L2=、9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 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90+100-D/2-d=300+,弯曲调整值=L1-L2=、135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按照中

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 =300-D/2-d+**135+10d=300+10d+,弯曲调整值=L1-L2= 上面讲得太复杂,如果你是做预算的,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弯钩长度:180度=*箍筋直径; 90度=*箍筋直径;45度=*箍筋直径以复合箍筋5 ×4 为例, 在老规范公式的基础上来推导新规范各种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新规范因保护层为箍筋 外皮到外皮, 在老规范的基础上减去8 d , 就是新规范 2 ×2 外围封闭箍筋1长度的计算公式。 上面这些都是预算钢筋的计算钢筋的精确算法公式。 翻样算钢筋箍筋,最简单,箍筋长加锚固,不考虑什么45度、90度、135度、180度、比如400×450的箍筋,400 +450×2 =1700,然后1700+上弯钩的长度,然后就是长的钢筋,拿去下料,弯出箍筋就好。 工地翻样很多都是这么干,如果弯钩锚固短了,监理要说, 如果锚固长了,公司要说。根据他们要求适当增加或减少锚固长度,锚固长度根据箍筋大小变化,只要×2,然后加上锚固长度 即可,最简单最方便。 箍筋长度算出来了需要算钢筋重量计算,钢筋大小×钢筋大 小×= 钢筋一米重量。

箍筋弯钩调整长度讲解

箍筋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弯曲主要为 90度及 135度弯曲(如下图 : 箍筋钢筋在 90度及 135度(末端弯曲时,弯曲部分钢筋在实际中的计算长度均为AB+BC。

当按箍筋外包尺寸计算时: AB+BC=0.5D+d0+0.5D+d0=D+2d0=4.5d0 当按箍筋中心线尺寸计算时: AB+BC=0.5D+0.5d0+0.5D+0.5d0=D+d0=3.5d0 当按箍筋内包尺寸(主筋外包尺寸计算时: AB+BC=0.5D +0.5D =D=2.5d0 箍筋的 L 3一般为 10d 0, 因此箍筋的理论计算长度 L 应为: 当按箍筋外包尺寸计算时: 2×(B+H-(AB+BC×4+3×L 1+2×L 2+2×L 3 =2×(B+H-4×4.5d 0+3×2.75d 0+2×4.12d 0+2×10d 0 =2×(a+b+18.5d0 当按箍筋中心线尺寸计算时: 2×(b1+h1-(AB+BC×4+3×L 1+2×L 2+2×L 3 =2×(b1+h1-4×3.5d 0+3×2.75d 0+2×4.12d 0+2×10d 0 =2×(b1+h1+22.5d0 当按箍筋内包尺寸(主筋外包尺寸计算时: 2×(b+h-(AB+BC×4+3×L 1+2×L 2+2×L 3 =2×(b+h-4×2.5d 0+3×2.75d 0+2×4.12d 0+2×10d 0 =2×(b+h+26.5d0 90度弯曲时,弯曲部分中心线长L 1= = A 1B 2C 1 ×(D+d0 π 4

= π 4 2.5d 0+d0 =2.75d0 = D 1A 1B 2C 1 D+d0 135·π 360 = 2.5d 0+d0 =4.12d0 135·π 360 135度弯曲时, 弯曲部分中心线长 L 2 =

钢筋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附:钢筋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 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三、弯钩长度的计算 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

钢筋弯折弯钩计算公式

钢筋弯折弯钩计算公式 第一部分 GB 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5.3.5 受力钢筋的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光圆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作受压钢筋使用时,光圆钢筋末端可不作弯钩;2 光圆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3 335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4 直径为28mm以下的500MPa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直径为28mm及以上的500MPa级带肋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倍; 5 框架结构的顶层端节点,对梁上部纵向钢筋、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弯折处,当钢筋直径为28mm以下时,弯弧内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钢筋直径为28mm及以上时,弯弧内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16倍; 6 箍筋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 光圆钢筋(HPB235,HPB300级钢筋)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 HPB235,HPB3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小于2.5d,这里按照2.5d计算 钢筋中心线的半径=2.5d/2+d/2=1.75d 钢筋外边线的半径=2.5d/2+d=2.25d 180°圆心角对应的钢筋中心线的圆弧长度=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取3d 180°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3d+5.5d-2.25d=6.25d

HPB235,HPB300级钢筋135°弯钩增加11.9d的推导: 抗震箍筋需要做135°弯钩,弯钩的平直段长度10d, 钢筋中心线的半径=2.5d/2+d/2=1.75d 钢筋外边线的半径=2.5d/2+d=2.25d 135°圆心角对应的钢筋中心线的圆弧长度=1.75dπ*135°/180°=4.123d 135°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10d+4.123d-2.25d=11.873d取11.9d HPB235,HPB300级钢筋90°弯钩弯曲调整值的推导: 钢筋中心线的半径=2.5d/2+d/2=1.75d 钢筋外边线的半径=2.5d/2+d=2.25d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 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 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 9-46 ;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弯曲调整值, 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 9-23。 图 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 钢筋弯曲调整值表 9-23 钢筋弯曲角度 30°45°60°90°135° 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注:d 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 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图 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

(a 半圆弯钩; (b 直弯钩; (c 斜弯钩 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 按图 9-47所示的简图 (弯心直径为 2.5d 、平直部分为 3d 计算:对半圆弯钩为 6.25d ,对直弯钩为 3.5d ,对斜弯钩为 4.9d 。 在生产实践中, 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 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 ,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 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 9-24 钢筋直径(mm ≤ 6 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0 6d 5.5d 5d 4.5d 3.弯起钢筋斜长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 9-48。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见表 9-25。 图 9-48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 (a 弯起角度 30°; (b 弯起角度 45°; (c 弯起角度 60°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表 9-25 弯起角度α=30°α=45°α=60° 斜边长度 s 2h0 1.41h0 1.15h0 底边长度 l 1.732h0 h0 0.575h0 增加长度 s -l 0.268h0 0.41h0 0.575h0 注:h0为弯起高度。

@钢筋弯钩

钢筋弯钩 (1)含义-----钢筋弯钩的增加长度是指为增加钢筋和混凝土的握裹力,在钢筋端部做弯钩时,弯钩相对于钢筋平直部分外包尺寸增加的长度。 (2)绑扎钢筋顾家的受力钢筋应该在末端做弯钩,但是下列的钢筋可以不做弯钩: ①螺纹、人字纹等带肋的钢筋; ②焊接骨架和焊接网中的光圆钢筋; ③绑扎骨架中受压的光圆钢筋; ④梁柱中的附加钢筋及梁的架立钢筋; ⑤板的分布钢筋。 (3)钢筋的量度尺寸与下料尺寸 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弯;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钢筋的度量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4)钢筋的弯钩形式有3种:半圆弯钩、直弯钩集及斜弯钩。 半圆弯钩是最长用的一种弯钩。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 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 筋中。 根据规范要求,绑扎骨架中的受力钢筋,应该在末端做弯钩。一级钢筋末端做180度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该小于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一级钢筋180度弯钩:半圆钩长为6.25d; 一级钢筋90度弯钩:即直弯钩长为3.5d

一级钢筋135度弯钩即斜弯钩钩长为4.9d;二级钢筋90度的弯钩长度与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有关 二级筋135度弯钩弯钩长度

常用的弯钩长度见下表所示(表中d为钢筋直径,X为钢筋弯钩平直部分长度) 注: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X),一般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该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箍筋弯钩形式---------结构抗震时,一般为135°/135°或者是90°/135°;结构非抗震时为90°/90°或者90°/180°

钢筋弯钩计算规则

预算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135°弯钩11.9d,对转半圆180°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锚固长度参考03G101-1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 (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4、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 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5、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修订后修正版

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图文并茂)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 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2-L1=3.25d ,从而L2=L1+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从而L2=L1-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钢筋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调整值计算推导 1.定义 钢筋弯曲调整值是指钢筋弯曲后钢筋外皮延伸的长度,指沿钢筋外皮量取外包尺寸与钢筋中心线弧长之间的差值。 如下图所示,弯曲调整值△=量取外包尺寸长度(OE+OF)-钢筋中心线弧长(ABC) 2.弯曲调整值长度计算推导 O——钢筋弯曲起弯点; r——钢筋弯曲时的弯曲半径,D指钢筋弯曲时的弯曲直径,D=2r; d——钢筋直径; α——钢筋弯曲的角度; 根据数学计算可知 OE=OF=(r+d)tan(α/2) ABC弧长=π/180×α×(r+d/2) 所以,弯曲调整值△=2(r+d)tan(α/2)-π/180×α×(r+d/2)之所以做公式推导,因为实际项目上遇到的钢筋弯曲角度并不一定是软件中给的30°、45°、60°、90°、120°、135°、150°、180°这几种,还有软件中未说明如何计算的其他角度,如15°、50°、75°等,也未对光圆钢筋、带肋钢筋进行区分。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对钢筋弯曲加工的规定 针对路桥工程常用的HPB300光圆钢筋和HRB400带肋钢筋两种钢筋,规范要求: HPB300要求弯曲内径D≥2.5d, HRB400钢筋直径≤25mm时,要求弯曲内径D≥4d; 钢筋直径28~40时,要求弯曲内径D≥5d; 钢筋直径≥40时,要求弯曲内径D≥6d; 中间弯折且弯折角度≤90°时,要求弯曲内径D≥20d;

结合前面推导的钢筋弯曲调整值公式,将钢筋弯曲时最小弯折内径代入公式,弯曲调整值△=2(r+d)tan(α/2)-π/180×α×(r+d/2) 钢筋弯曲调整值计算公式 以常见的弯折角度30°、45°、60°、90°、120°、135°、150°、180°代入上述计算式,弯曲调整值为 钢筋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钩为度,度,度,时,弯钩长度怎么计算

钢筋弯钩为180度,135度,90度时,弯钩长度怎么计算 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 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 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 =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 =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 =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 =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三、弯钩长度的计算 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2、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四、弯曲调整值的应用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23(钢筋二种形式弯钩的增加长度系数是怎样准确计算出来的 在钢筋预算工程量计算过程,11,经常遇到不同形式的弯钩长度计算和换算问题。若对钢筋弯钩的原理、内涵不清楚,仅知道“6(25d”、“4(90d”和 “4(20d”等几个弯钩系数,在相关弯钩长度计算和换算时,就会产生诸多被动,影响钢筋量计算的准确性。本题研究的内容是普通钢筋末端180度、135度和90度二种形式弯钩的原理及其相应弯钩系数的理论来历问题。 现将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现行《混凝土施工规范》)中有关受力钢筋弯钩和弯折的内容摘录如下: 5(3(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1)光圆钢筋O(HPB235)末端1800弯钩(半圆弯钩) 现行《混凝土施工规范》5(3(1-1条(见上摘录),是光圆钢筋末端180度弯钩形式的施(加)工依据,也是其钢筋弯钩预算工程量计算的理论基础。现取弯钩弯弧

内直径(0)等于钢筋直径((d)的2(5倍(2(5d)和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等于钢筋直径(d)的3倍(3d)进行分析,如图23-1所示。 第269页 对于上述钢筋弯钩的“6(25d”,有三点需进一步加以说明: (A)“6(25d”是钢筋总长度在按钢筋外形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x2)计算时,应另增加的长度——弯钩增加长度,而不是完整的“弯钩长度”(8(50d); (B)“6(25d"所含“平直长度”为3d,若某些特殊情况而平直长度有变化时,“6(25d”要随之调整。调整方法: (待求)钢筋弯钩增加长度=6(25d-3d+特定平直长度

钢筋常用的分类 型号 弯曲

钢筋常用的分类 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轧制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进行分类: (一)按轧制外形分 (1)光面钢筋:I级钢筋(Q235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 (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3)钢线(分低碳钢丝和碳素钢丝两种)及钢绞线。 (4)冷轧扭钢筋:经冷轧并冷扭成型。 (二)按直径大小分 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三)按力学性能分 Ⅰ级钢筋(235/370级);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和Ⅳ级钢筋(540/835) (四)按生产工艺分 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五)按在结构中的作用分: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发生变化,在施工配料中不能公根据施工图所示尺寸下料;必须考虑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因素,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平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的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的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箍筋下料长度=外皮周长尺寸+箍筋调整值 计算钢筋造价时,则按照上述计算公式不扣减弯曲调整值即可。钢筋如有接长,则另加搭接长度。 一、单个弯钩增加长度计算 钢筋弯钩有三种形式: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说明:(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 设D为圆弧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Lp为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并根据规定取值D=2.5d,Lp=3d,则单个弯钩增加长度如表2-9。 弯钩角度α180°135°90° 弯钩增长公式Lz1.071D+0.57d+Lp0.678D+0.178d+Lp0.285D-0.215d+Lp 弯钩增加长度6.25d4.9d3.5d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1 注:某些施工或预算手册中的弯钩增加长度公式为: 弯钩角度α180°135°90° 弯钩增长公式Lz3d+-2.25d3d+-2.25d3d+-2.25d 弯钩增加长度6.25d4.9d3.5d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2 二、钢筋弯曲调整值 由于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只有轴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下料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即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如图2-29示。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量度尺寸-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或

钢筋弯钩的计算详解大全

钢筋弯钩的计算详解大全 一、各种钢筋弯钩对应的角度数: 1、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应180度; 2、对直弯钩为3.5d——对应90度; 3、对斜弯钩为4.9d——45度; 4、135度弯钩为11.9d,135度弯钩为11.9d的解释见下面的“135度弯钩的计算”。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计算时,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三、弯钩长度的计算: 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2、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钢筋弯钩长度规范及计算方法

转载]钢筋弯钩,每种角度的长度有什么规定? (2011-09-24 08:43:23)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钢筋弯钩,每种角度的长度有什么规定?作者:饶饶.宇 在钢筋预算工程量计算过程,经常遇到不同形式的弯钩长度计算和换算问题。若对钢筋弯钩的原理、内涵不清楚,仅知道弯折180度、135度和90度的伸长为:“6.25d”、“4.90d”和“4.20d”等几个弯钩系数,在相关弯钩长度计算和换算时,就会产生诸多被动,影响钢筋量计算的准确性。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普通钢筋末端180度形式弯钩的原理及其相应弯钩系数的理论来历问题。其他的可以以此类推。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下面是光圆钢筋(HPB235)末端180度弯钩(半圆弯钩)的说明: 光圆钢筋末端180度弯钩形式的施(加)工依据,也是其钢筋弯钩预算工程量计算的理论基础。现取弯钩弯弧内直径(0)等于钢筋直径((d)的2.5倍(2.5d)和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等于钢筋直径(d)的3倍(3d)进行分析,如图23-1 所示。 对于上述钢筋弯钩的“6.25d”,有三点需进一步加以说明: (A)“6.25d”是钢筋总长度在按钢筋外形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x2)计算时,应另增加的长度——弯钩增加长度,而不是完整的“弯钩长度”(8.50d); (B)“6.25d"所含“平直长度”为3d,若某些特殊情况而平直长度有变化时,“6.25d”要随之调整。调整方法: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6.25d-3d 特定平直长度 (c)“6.25d”为“弯钩增加长度”的最小(下限)值。其原因是在计算过程中将现行(混凝土施工规范》中的“不应小于”按“等于”取定。

钢筋弯钩长度计算及螺旋箍筋计算

基本原理: 一圈螺旋筋展开相当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圆的周长和间距相当于两直角边。 可推导公式: L=H/h×√(D-2a+d)2π2+h2 式中:L-螺旋箍总长度(m)(其长度是连续不断的) h-螺旋箍螺距(m) D-构件断面直径(m) 2a-保护层厚度(m) d-螺旋箍直径(m) (D-2a+d)2π2+h2是在根号内的,且小括号后的"2"是整个小括号内数字的平方,π后的"2"是π的平方,h后的"2"是h的平方的意思. 或者: L=N*SQRT(h*h+(3.14*D)*(3.14*D)) D:直径 N:螺旋筋的环数 h:间距 还有: SQRT(H2+(π×D×(H/h))2)+ π×D×3+12.5d H: 构件高 h: 螺旋箍螺距 D: 螺旋箍直径 d: 螺旋箍钢筋直径 钢筋弯钩的计算方法和钢筋下料 钢筋的弯勾计算主要看钢筋弯勾的弯折角度以及构件的抗震要求。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 135°、 9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下图所示:

180°的每个弯钩长度=6.25 d;( d为钢筋直径mm) 135°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 90°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

还应该根据设计图纸参照相应图集计算,比如03G101-1中P35页有规定: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12d,16d 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 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 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 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 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 8.5d-2.25d=6.25d 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 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需要的展开长度。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

钢筋弯钩的计算方法和钢筋下料

钢筋弯钩的计算方法和钢筋下料 2011-05-29 16:37 钢筋的弯勾计算主要看钢筋弯勾的弯折角度以及构件的抗震要求。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135°、9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下图所示: 180°的每个弯钩长度=6.25 d;( d为钢筋直径mm) 135°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 90°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

还应该根据设计图纸参照相应图集计算,比如03G101-1中P35页有规定: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演绎得到的。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已经有12d,16d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AutoCAD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0°弯钩增加6.25d的推导 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 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 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取5.5d 平直段为3d 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 8.5d-2.25d=6.25d 90°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 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aE+15d,同时规定,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8d,首先我们推导纵向钢筋直径≤25mm 时需要的展开长度。弯心半径6d,弯心直径是12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3d, 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3dπ×90°/360°=10.21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15d-7d+10.21d-7d=11.21d 这个11.21d适用于抗震框架纵向钢筋直径d≤25mm时的锚固。 90°直弯钩增加10.35d的推导(d>25mm,弯曲直径≥16d) 弯曲半径8d,弯曲直径是16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7d 90°圆心角对应的圆周长度=17dπ×90°/360°=13.35d 所以,90°钩所需要的展开长度为 15d-9d+13.35d-9d=10.35d

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推导

钢筋弯曲调整值与弯钩计算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 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 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 =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 =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 =L1-L2=1.9d 三、弯钩长度的计算 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2、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四、弯曲调整值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