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
小班主题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

一、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创作的能力。
二、主题活动内容1. 认识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
2. 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3. 观察蝴蝶的生活习性。
4. 创作蝴蝶手工作品。
5. 开展蝴蝶主题的游戏活动。
三、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毛毛虫变蝴蝶》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
3. 观察:组织幼儿观察蝴蝶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活环境。
4. 创作:指导幼儿动手制作蝴蝶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四、主题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蝴蝶,记录蝴蝶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装饰在班级环境中,营造蝴蝶主题的氛围。
3. 区域活动:设置蝴蝶观察区,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观察蝴蝶。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故事课件《毛毛虫变蝴蝶》。
2. 蝴蝶图片、视频资料。
3. 蝴蝶手工作品材料。
4. 观察蝴蝶的设备(如望远镜、放大镜等)。
六、主题活动六:蝴蝶的饮食与生长1. 教学目标:让幼儿知道蝴蝶的饮食习性和生长过程。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常识。
2. 教学内容:了解蝴蝶的食物种类,如花蜜、树液等。
观察蝴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变化。
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蝴蝶的图片,引起幼儿对蝴蝶饮食与生长的兴趣。
讲解:向幼儿介绍蝴蝶的饮食习性和生长过程,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观察:带领幼儿观察蝴蝶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了解蝴蝶的食性。
活动:进行“蝴蝶生长游戏”,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蝴蝶的生长过程。
七、主题活动七:蝴蝶的保护色与迁徙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蝴蝶的保护色和迁徙行为。
培养幼儿的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意识。
小班健康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

小班健康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小班健康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1活动目标:1、进一步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转变过程,丰富知识阅历。
2、尝试用肢体表现蝴蝶的转变过程。
3、体验仿照的喜悦,激发表现的欲望。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培育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究的爱好。
活动预备:1、情境布置。
2、毛毛虫变蝴蝶的转变图示。
3、背景音乐和蝴蝶飞的音乐。
活动过程:1、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蝴蝶。
①师:今日老师带来一位神奇伙伴,它有一对特别美丽的翅膀,喜爱到花丛中飞来飞去的,它是谁?你们知道吗?②以问题形式引出故事。
师:你知道蝴蝶是怎么变出来的`吗?2、老师有感情地讲解并描述故事。
(边出示教具,让幼儿更形象的理解故事)3、老师和幼儿共同复述故事内容,理清毛毛虫转变蝴蝶的过程。
过程是由虫卵-----幼虫(毛毛虫)-----蛹--------蝴蝶4、引导幼儿通过情境布置,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蝴蝶的转变。
老师用语言逐步引导,鼓舞幼儿大胆表现。
5、老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6、变成蝴蝶后,带领幼儿到户外花丛中去飞为由飞到室外,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
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爱好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小班健康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2教学目标: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愿意参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预备: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假设干,依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假设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趣师:今日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仿照毛毛虫欢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玩耍,老师时常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老师的感染下,幼儿也欢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欢乐而友好。
小班综合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

小班综合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毛毛虫和蝴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习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掌握蝴蝶的生命周期。
3. 进行手工制作,制作自己喜欢的蝴蝶。
4. 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视频、手工材料等。
2. 环境: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认识毛毛虫和蝴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让幼儿了解蝴蝶的生命周期。
3. 手工制作:发放手工材料,引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自己喜欢的蝴蝶。
4.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5. 角色扮演: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快乐。
6. 总结: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幼儿对毛毛虫和蝴蝶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收集幼儿的提问和讨论,评价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毛毛虫和蝴蝶的关注程度,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蝴蝶,增进亲子关系。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观察蝴蝶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3. 主题展览: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布置毛毛虫和蝴蝶的主题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受伤。
2.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小班语言详案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小班语言详案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倾听故事《想变蝴蝶的毛毛虫》,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品质,学会面对困难不放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勇敢、自信地面对困难。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故事课件、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画笔、纸张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大自然的环境,如花草、树木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故事讲述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2.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毛毛虫的成长过程,感受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喜悦。
3.讲述完毕,提问幼儿:“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三)活动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毛毛虫成长记”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和纸张记录毛毛虫成长的过程。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画作,分享毛毛虫成长的故事。
(四)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猜我是谁”游戏,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猜测故事中的角色。
2.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角色特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五、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讲述故事《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2.家长协助幼儿用画笔和纸张记录毛毛虫成长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想变蝴蝶的毛毛虫》,让幼儿了解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同时,通过互动环节,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幼儿的成长需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会勇敢、自信地面对困难。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2. 通过观察、操作、讲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毛毛虫图片、蝴蝶图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材料:毛毛虫手偶、蝴蝶翅膀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毛毛虫手偶,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外形特征,引发幼儿对毛毛虫的兴趣。
2. 讲述:教师讲述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3. 观察:教师展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变化。
4. 操作:教师指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毛毛虫,并剪下来。
6. 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蝴蝶,并讲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制作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的蝴蝶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让幼儿感受美的氛围。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过程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 鼓励幼儿在展示环节大胆讲述,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活动步骤:1. 教师准备一个毛毛虫的手偶,并且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表现毛毛虫的特征,如蠕动的身体和缓慢的动作。
2. 讲述毛毛虫的故事,可以是关于毛毛虫的日常,或者它如何变成蝴蝶的过程,用简单的词语和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
3. 展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让幼儿对比观察,尝试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4. 分配工作给每个幼儿,让他们用彩色的纸张和剪刀来制作自己的毛毛虫。
5. 指导幼儿将彩纸剪成毛毛虫的身体,并粘贴在纸上,让他们用彩笔在毛毛虫的身体上画上花纹。
6. 让幼儿用自己的毛毛虫和同伴的毛毛虫合作,将它们粘贴在一起,变成蝴蝶的样子。
7. 鼓励幼儿在班级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让他们分享自己制作的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
幼儿园小班健康领域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健康领域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知道毛毛虫需要通过吃食物来长大。
2.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成长变化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培养他们关注生物成长变化的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想变蝴蝶的毛毛虫》2.图片:毛毛虫、蝴蝶、食物3.音乐:《快乐的小毛毛虫》4.教具:毛毛虫模型、蝴蝶模型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毛毛虫模型,引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叫毛毛虫,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听一个关于毛毛虫的故事。
”2.故事分享教师播放故事课件《想变蝴蝶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认真观看,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3.问题讨论故事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毛毛虫是如何变成蝴蝶的吗?”4.情境体验教师出示食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名称:“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食物是什么吗?毛毛虫需要吃这些食物才能长大哦!”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模拟毛毛虫吃食物的过程,让幼儿体验毛毛虫成长的快乐。
5.歌曲欣赏教师播放音乐《快乐的小毛毛虫》,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感受毛毛虫成长的喜悦。
五、教学反思从教学效果来看,幼儿对故事内容感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食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今后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在情境体验环节,个别幼儿表现出害羞、不敢参与的现象,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幼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述蝴蝶成长过程时,通过互动问答,让幼儿逐步理解毛毛虫到蝴蝶的变态发育过程。
利用实物或模型,直观展示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加深幼儿的印象。
2.教学难点补充:通过具体事例和情境模拟,帮助幼儿理解食物对毛毛虫成长的重要性,进而联系到自身的饮食习惯。
引导幼儿认识到不挑食不仅对健康有益,也是对食物的尊重。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出示毛毛虫模型,引发兴趣。
幼儿园小班健康公开课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6篇

幼儿园小班健康公开课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幼儿园小班健康公开课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精选6篇(一)教案名称:《想变蝴蝶的毛毛虫》目标群体:幼儿园小班(3-4岁)教学目标:1. 认识毛毛虫和蝴蝶的形态、颜色特征;2. 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和蜕变过程;3.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兴趣;4. 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绘本:《毛毛虫的变化》;2. 模型:生态模型(展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变化);3. 活动材料:彩纸、颜料、颜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引导幼儿提出疑问:“毛毛虫想变成蝴蝶,要怎么做呢?”Step 2:情境引入(10分钟)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毛毛虫的变化》并配合生态模型的展示,让幼儿感受毛毛虫的变化和蜕变过程。
Step 3:手工制作(20分钟)1. 分发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制作毛毛虫,颜料画出彩虹的颜色,并用剪刀剪成许多小条;2. 制作蝴蝶:让幼儿用剪刀剪出蝴蝶的形状,用彩纸剪成蝴蝶的翅膀和头部,再用胶水将其粘贴在一起;3. 幼儿可以自由装饰毛毛虫和蝴蝶,增加兴趣和创造力。
Step 4:游戏活动(15分钟)1. 模仿游戏:教师带领幼儿玩模仿游戏,模仿蝴蝶振翅飞翔的动作;2. 打气球游戏:幼儿分组,每个小组成为一条毛毛虫,将气球从起点传到终点,比赛哪组传球速度最快;3. 观察比赛: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毛毛虫和蝴蝶,让其他幼儿观察比较其形态和颜色。
Step 5:总结(5分钟)通过回顾的形式,让幼儿总结毛毛虫和蝴蝶的变化过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Step 6:延伸活动1. 观察实地考察:组织幼儿到校园或家附近的公园,观察和收集不同蝴蝶的样子和习性;2. 科学实验:用透明盒子观察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3. 绘画创作:让幼儿用绘画表达自己对毛毛虫和蝴蝶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公开课,《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的设计,可以激发幼儿对毛毛虫和蝴蝶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通过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班综合教案 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小班综合教案想变蝴蝶的毛毛虫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知道蝴蝶的生命周期。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
2. 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3. 学习儿歌《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4. 手工制作毛毛虫和蝴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毛毛虫和蝴蝶的外形特征,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 教学难点:手工制作毛毛虫和蝴蝶,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视频、手工材料等。
2. 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解:播放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视频,讲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3. 学习儿歌:教唱《想变蝴蝶的毛毛虫》儿歌,让幼儿熟悉歌词并能够跟唱。
4. 手工制作: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毛毛虫和蝴蝶。
5. 展示与评价: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
在手工制作环节,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毛毛虫和蝴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自然界中的生物,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延伸:1. 科学小实验:让幼儿观察毛毛虫在纸上的爬行速度和轨迹,探索毛毛虫的运动原理。
2. 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户外寻找蝴蝶和毛毛虫,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
3.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蝴蝶和毛毛虫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主题活动想变蝴蝶的毛毛虫教案教学目标
1、知道不挑食、多吃东西才会快快长大。
2、练习手膝着地爬行、发展身体协调能力。
3、感受故事的趣味性,体验情景游戏的愉悦。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准备
1、故事道具:毛绒线做的毛毛虫,用卡纸作的食物若干。
2、律动音乐磁带;《虫虫爬》,《蝴蝶飞》
教学过程
一,律动:快乐的毛毛虫
今天天气真好,小毛毛虫们去爬一爬,玩一玩把!(跟找音乐做爬行,伸展,卷曲,打滚等动作)
二,故事表演
1、出事毛毛虫,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边操作刀具边讲故事一遍
提问:毛毛虫为什么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呢?
3、用毛毛虫的`口吻讲故事第二遍。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讲故事。
毛:小朋友,你们好,我也想变成美丽的蝴蝶。
,可是我该怎么办呢?
三,游戏
1、出示事物,教师先示范表演
2、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提要求:第一,二星期妈妈请你们吃XX
3、幼儿按自己的医院游戏。
第三个星期“你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第四个星期“还有什么没吃过,泱泱都爱吃才会张大,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哦。
4、律动:毛毛虫变蝴蝶
表演:毛毛冲睡觉――蜕皮――张出翅膀――变成蝴蝶教学反思
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