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研究进展 - 生命科学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研究进展_徐龙勇

文章编号 :1004-0374(2010)02-0109-06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研究进展徐龙勇,陈德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200031)摘 要: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2004年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组蛋白的甲基化也是一个可逆的修饰过程,并由此掀起了人们对组蛋白去甲基化研究的热潮。
该文主要从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鉴定、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功能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阐述,并就该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生理功能;组蛋白甲基化;表观遗传学中图分类号:R730.2; Q512.7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histone demethylasesXU Long-yong, CHEN De-gu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China)Abstract: Histone methylation, as one of the major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was considered a stable modifica-tion until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irst histone demethylase in 2004.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stone demethylases and the studies of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Key words: histone demethylase; biological function; histone methylation; epigenetics收稿日期:2009-07-13;修回日期:2009-08-21基金项目:上海市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0859531331); “上海浦江人才”资助项目(07573036)*通讯作者:E-mail:cdchen@sibs.ac.cn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逐渐兴起。
《组蛋白H3K27me3去甲基化酶UTX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范文

《组蛋白H3K27me3去甲基化酶UTX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表观遗传学作为研究生物体内遗传信息表达与调控的学科,已经成为了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其中,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对于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具有关键性影响。
而组蛋白H3K27me3作为一种重要的组蛋白修饰标记,其去甲基化过程则对基因组的激活起着决定性作用。
UTX(也称为KDM6A)作为一种组蛋白H3K27me3去甲基化酶,在合子基因组激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UTX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机制。
二、UTX的基本特性及其功能UTX是一种组蛋白H3K27me3去甲基化酶,具有特定的酶活性,能够催化H3K27me3的去甲基化过程。
在细胞内,UTX通过调控组蛋白的修饰状态,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UTX的表达和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转录因子、其他酶类以及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等。
三、UTX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合子基因组激活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对于胚胎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合子基因组激活过程中,UTX通过去除H3K27me3的修饰状态,使得基因得以表达和激活。
具体而言,UTX能够与特定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结合,催化H3K27me3的去甲基化过程,从而降低该区域的染色质密度,使得基因得以表达。
四、UTX的作用机制UTX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UTX能够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这种结合是具有序列特异性的。
这种特异性结合使得UTX能够定位到特定的基因启动子区域,并发挥其去甲基化作用。
其次,UTX通过与其他酶类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分子网络。
这种相互作用能够使UTX的活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合子基因组的激活。
此外,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等因素也能够影响UTX的表达和活性,进而影响合子基因组的激活过程。
五、实验方法与结果为了深入研究UTX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效应分子的研究进展

遗 H R DT S(ei ) 2 1 年4月 EEI A B i g 01 j n
I N05- 7 W W h aee n S 3 72 S 2 9 W . ign. cn c
DoI l . 7 4 S . . 0 5 2 10 2 5 : 0 3 2 / P J 1 0 . 01 . 0 8
SON G — n ZH U e — Bo Ya , W iGuo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FBXL11抑制牙髓干细胞成骨和成牙本质分化

d e n t i n o g e n i c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 A L P a c t i v i t y w a s d e t e c t e d b y lk a li a n e p h o s p h a t a s e( A L P )a c t i v i t y a s s a y a n d A L P s t in a i n g . e
T o o t h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F u n c t i o n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B e i j i n g l o o o 5 o.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o l e o f F B X L 1 1( F - b o x a n d l e u c i n e - r i c h r e p e a t p r o t e i n 1 1 ) o n t h e o s t e o —
京 口腔 医 学
2 0 1 3年 第 2 1卷第 5期
B e i i i n g J o u r n a l o f S t o m a t o l o g v O c t o b e r 2 0 1 3, V o 1 .2 1 , N o . 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26卷第1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1牞Vol.26牞No.1 ·综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陈俊豪1,2,丁杰1,2,李显2,岑祥莹2,张林2,吴明2,樊斐2,曾家兴2 【提要】 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修饰的平衡失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多种胃肠道肿瘤中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及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SD1)异常增高。
相应的,一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和LSD1抑制剂已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如异羟肟酸类HDACi在胃肠道抗肿瘤研究中取得良好疗效,但因其特异选择性低,易产生耐药性和严重副作用,在临床的进一步研究中受到限制;苯甲酰胺类HDACi在特异选择性有所提高,并且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免疫自噬、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产生抑瘤作用,但其由于活性低而受到限制;环肽类HDACi特异性进一步增加,但只是出于研究的基础阶段。
相应的,LSD1抑制剂,如苯环丙胺类、多肽类、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均在细胞层面有着良好的抑瘤作用,也在后期的整体实验均显示出耐药性和严重副作用。
这提示着单一的HDACi和LSD1抑制剂的抑瘤效应均不佳,由于HDAC常和LSD1形成复合体发挥转录调节作用,因此,双靶点抑制剂可能是有效的,后期的双靶点抑制剂,比如DuanYC等人报道了TCP和SAHA的组合产生的环戊二烯衍生物,AnastasJN报道的Corin,的确呈现出更加显著的抑瘤成效,本文就HDAC、LSD1抑制剂及二者的双重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双重抑制剂;胃癌与结肠癌中图分类号:R735.2;R5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1.01.028作者单位:1563003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550000贵州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通信作者:丁杰,E mail:dingjieboy@126.co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366,81302169);贵州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4]3023号);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黔科合平台人才[2017]5602);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GZSYQCC[2014]001);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9]1198号,黔科合基础[2020]1Z064);贵州省高层次留学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留学人才择优资助合同[2018]04号) 胃癌新发病例排在恶性肿瘤的第5位[1],而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和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且无论是发病例数还是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_阮建彬

1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发现
很多组蛋白化学修饰都是可逆的 , 例如组蛋白 的乙酰化 、磷酸化和泛素化分别受到乙酰基转移酶 和去乙酰化酶 、 激酶和磷酸脂酶 、 泛素化连接酶和去 泛素化酶的动态调控 , 相应地改变着染色体的状态 , 对快速改变的基因转录过程迅速作出响应
[ 18 ~ 20]
. 但
Abstract : T he discovery of histo ne dem ethylase LSD1 is an impo rtant prog ress in t he field of epigene tics , indicati ng t hat hist one ly sine methy lation is a reve rsible and dynamic pro cess like ot her covalent histo ne mo difications such as acety lation , phosphory lation and ubiquity latio n . St ructural and functi onal research result s demonstrat e t hat LSD1 regulates t he activ ation and silencing of gene t ranscriptio n and the f unction of p53 . L SD1 play s a sig nif 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 f sev eral cancers and is a po tential target prot ein f or developing ant i-cancer drug s . Key words : LSD1 ; histone demet hy lase ; p53 ; amine o xidase ; inhibi to r
《2024年组蛋白H3K27me3去甲基化酶UTX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范文

《组蛋白H3K27me3去甲基化酶UTX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在生物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组蛋白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组蛋白H3K27me3是一种常见的组蛋白修饰形式,而UTX(也称为KDM6A)作为H3K27me3的去甲基化酶,其在合子基因组激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UTX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机制。
二、UTX与组蛋白H3K27me3UTX是一种特异性去甲基化酶,能够催化H3K27me3的去除。
H3K27me3是一种常见的组蛋白修饰,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组的稳定性。
在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中,H3K27me3的动态变化对于基因的表达调控至关重要。
UTX作为去甲基化酶,通过去除H3K27me3,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组的激活。
三、UTX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合子基因组激活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涉及到母本和父本基因的重新激活。
在这个过程中,UTX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UTX能够去除合子中某些关键基因的H3K27me3修饰,从而促进这些基因的表达;另一方面,UTX还能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参与调控基因组的整体激活。
四、UTX的作用机制UTX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与结合:UTX通过识别H3K27me3修饰的组蛋白,与其结合并催化其去甲基化。
这一过程需要UTX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2. 协同作用:UTX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
这些蛋白质包括染色质重塑复合物、DNA甲基化酶等。
3. 调节基因表达:通过去除H3K27me3修饰,UTX促进某些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此外,UTX还能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影响基因的表达模式。
五、实验方法与结果为深入研究UTX在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
组蛋白甲基化酶及去甲基化酶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甲基化酶及去甲基化酶的研究进展组蛋白甲基化酶及去甲基化酶是细胞中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酶类。
组蛋白甲基化酶负责将甲基基团添加到组蛋白上,而去甲基化酶则负责将甲基基团从组蛋白上去除。
这两种酶在细胞中的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基因表达的稳定与组织发育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近年来组蛋白甲基化酶及去甲基化酶领域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甲基化酶主要有两个家族,分别是DNA甲基转移酶(DNMT)家族和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家族。
DNMT家族中常见的有DNMT1、DNMT3A和DNMT3B。
DNMT1主要参与维持DNA甲基化模式的稳定,其将DNA模板上的甲基基团进行复制传递。
DNMT3A和DNMT3B则参与新的DNA甲基化修饰,在胚胎发育和生殖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HMT家族中的酶主要负责在组蛋白上加上甲基基团。
研究表明,组蛋白甲基化在转录调控、染色质结构和遗传稳定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关于组蛋白甲基化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以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基因的甲基化模式可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长期稳定的调控。
一些研究指出,一些肿瘤细胞中的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导致基因的异常甲基化,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外,HMT家族成员的甲基化酶也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一些精神类疾病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
对于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其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氧化酶家族和脱甲基酶家族。
氧化酶家族包括TET家族以及JMJD家族。
研究表明,TET家族成员可以通过将5-甲基胞嘧啶转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和5-氧甲基胞嘧啶,进而实现基因的主动去甲基化。
JMJD家族则主要通过脱甲基酶的活性将甲基基团从组蛋白上去除。
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近年的研究发现,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之间存在互作。
一些研究发现,TET家族成员可以与DNMT家族形成互作,参与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平衡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第22卷 第2期2010年2月Vol. 22, No. 2Feb., 2010文章编号 :1004-0374(2010)02-0109-06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研究进展徐龙勇,陈德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200031)摘 要: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2004年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组蛋白的甲基化也是一个可逆的修饰过程,并由此掀起了人们对组蛋白去甲基化研究的热潮。
该文主要从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鉴定、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功能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阐述,并就该方面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生理功能;组蛋白甲基化;表观遗传学中图分类号:R730.2; Q512.7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histone demethylasesXU Long-yong, CHEN De-gu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 China)Abstract: Histone methylation, as one of the major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was considered a stable modifica-tion until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irst histone demethylase in 2004.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stone demethylases and the studies of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Key words: histone demethylase; biological function; histone methylation; epigenetics收稿日期:2009-07-13;修回日期:2009-08-21基金项目:上海市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0859531331); “上海浦江人才”资助项目(07573036)*通讯作者:E-mail :cdchen@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逐渐兴起。
自2004年第一个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被发现以来,该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就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研究背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鉴定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并对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研究进行展望。
1 组蛋白去甲基化的研究背景1.1 表观遗传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完成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近代基因概念的内涵。
然而, 阐明在特定的条件下,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依赖的调控信息及其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更是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核心问题,是结构基因组之后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内容。
表观遗传学正是研究在不涉及DNA 序列变化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而这种修饰不仅可以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以遗传下去[1], 因此是研究基因组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领域之一。
表观遗传有三个相关的概念:(1)可遗传的,即这类通过改变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传递;(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控;(3)没有DNA 序列变化或者不能用DNA 序列的变化解释。
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会使基因错误地表达,引起发育异常、代谢紊乱和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对于研究个体发育以及肿瘤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2-4]。
当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四个方面:110生命科学第22卷DNA甲基化修饰(DNA methylation)、组蛋白共价修饰(covalent histone modification)、染色体重塑(chromatin remodeling)和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5]。
组蛋白的共价修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调控基因表达:一是通过影响组蛋白和DNA双链的亲和性从而改变染色质的疏松或凝集状态,使DNA 双链变得可以被基因调控蛋白作用,进而调节基因的表达;二是通过改变与组蛋白结合蛋白的亲和性,影响其对效应因子的招募,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组蛋白密码”学说(The ‘hi st one code’hypothesis) 的提出[6,7]使组蛋白的共价修饰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
1.2 组蛋白甲基化及功能 在真核细胞中,DNA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小体的核心由核心组蛋白(包括组蛋白H2A、H2B、H3、H4各2分子)构成的八聚体和缠绕1.75圈的146 bp DNA所组成。
每个核心组蛋白都有两个结构域[8]: 组蛋白的折叠结构域和氨基末端结构域。
氨基末端结构域像一条“尾巴(histone tails)”位于核小体核心结构以外,富含能被共价修饰的氨基酸残基,可以发生许多翻译后修饰, 包括:磷酸化(phosphorylation)、甲基化(methylation)、乙酰化(acetylation)、泛素化(ubiquitination)、ADP核糖化(ADP-ribosylation)及糖基化[9]。
最近的研究发现组蛋白的共价修饰,尤其是甲基化修饰在基因的转录调节﹑基因组完整性的维持以及表观修饰的遗传(epigenetic inheritance)中起重要作用[10, 11]。
组蛋白甲基化发生在精氨酸的胍基或者赖氨酸的ε-氨基上。
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的精氨酸甲基化位点有组蛋白H3上的H3R2、H3R8、H3R17、H3R26和组蛋白H4上H4R3[12, 13]。
催化精氨酸甲基化的酶被通称为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PRMT)家族,这类酶主要催化甲基从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向精氨酸中胍基氮的转移,从而可以形成单、二甲基化的精氨酸,其中二甲基化可以是对称性的或非对称性的结构[12, 13]。
组蛋白赖氨酸的甲基化通常是由含SET结构域的赖氨酸甲基化酶家族成员催化完成,H3和H4氨基末端有赖氨酸甲基化选择性的敏感位点(H3K4、H3K9、H3K27、H3K36、H4K20)。
其中的一个例外是H3K79的甲基化,由没有SET结构域的DOT1催化完成。
每个赖氨酸残基能够接纳1~3个甲基,从而形成一、二、三甲基化的赖氨酸[10]。
组蛋白甲基化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组蛋白中精氨酸和赖氨酸残基甲基化后并不改变组蛋白的电荷数,这种修饰被认为是通过招募效应物蛋白而发挥作用的[10]。
特异的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的甲基化修饰与基因的活化或抑制有关,一般认为组蛋白H3中K4﹑K36和K79的甲基化通常与转录活化基因有关,而组蛋白H3中K9﹑K27和组蛋白H4中K20的甲基化通常作为沉默基因的标记[10]。
2 组蛋白甲基化是一种可逆的修饰自从1956年发现组蛋白甲基化现象以来,一系列实验表明组蛋白的甲基化似乎是一种不可逆修饰[14]。
然而2004年第一个组蛋白去甲基化酶(histone demethylase,HDM)的发现[15]使人们认识到甲基化修饰也是被动态调节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1, LSD1)可以催化H3K4一或二甲基化的赖氨酸形成非甲基化的赖氨酸。
但由于氨甲基的氧化需要辅助因子FAD和一个质子化的氮,因此仅能催化一或二甲基化的赖氨酸而对三甲基化的赖氨酸不起作用;LSD1不能直接将N-CH3键打断,而是通过形成中间产物甲基化的氨氧化物,最终产生未甲基化的赖氨酸并释放出一分子甲醛[15]。
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只有两个LSD1同源物,但是它们的催化机制决定了它们无法催化三甲基化赖氨酸的去甲基化反应,这与广泛存在的赖氨酸三甲基化修饰的现象是不符合的,因此组蛋白赖氨酸的去甲基化反应很可能存在其他的催化机制。
人们在研究细菌的AlkB蛋白时发现,AlkB蛋白以二价铁离子和α-酮戊二酸作为辅因子,以氧化反应机制脱去DNA上的甲基,释放出甲醛[16,17]。
在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真核生物中的JmjC 结构域与AlkB的催化结构域非常相似,推测含有JmjC结构域的蛋白可能具有羟基化酶的活性并进而起到去甲基化的作用[18]。
2006年,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张毅教授首次证明含有JmjC结构域的FBX11(F-box and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11)蛋白具有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活性,并将其命名为JHDM1A (JmjC domain-containing histone demethylase 1A )[18]。
JHDM1A在二价铁离子和α-酮戊二酸的参与下可以特异的去掉H3K36的二甲基化修饰(H3K36me2)。
除了含有JmjC结构域外,JHDM1A111第2期徐龙勇,等: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研究进展蛋白还含有一个F-box结构域、一个PHD结构域、一个锌指结构域及三个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区,其中JmjC结构域是其催化结构域,JmjC结构域中的第212位组氨酸是结合二价铁离子必需的氨基酸,将该氨基酸突变成丙氨酸后(H212A),JHDM1A就失去了去甲基化酶活性[18]。
因此,JmjC结构域可能是一类新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共同基序(signature motif)[18]。
包含JmjC结构域的蛋白质有很多种,并且从低等的酵母到人,其催化结构域都比较保守[18, 19]。
在人中,大约有30种蛋白含有JmjC结构域,根据整体的序列比对大致可以分成J A R I D1、J H D M3、JHDM1、PHF8、JHDM2、UTX/UTY以及仅含JmjC 结构域的蛋白质等7个亚家族(图1)[20]。
随后各个亚家族中蛋白去甲基化酶活性被先后鉴定出来(表1)[21]; JHDM2家族蛋白能特异性地将组蛋白H3K9m2和H3K9m1上的甲基去除[22]; JHDM3(也称为JMJD2)能够同时移去H3K9me2/me3和H3K36me2/me3上的甲基[23-26];JARID能够移去H3K4me3和H3K4me2上甲基[11, 20, 27-29],其家族中的J ARID1B还可以移去H3K4me1上的甲基[11, 20]; J MJ D3和UTX 是H3K27me2/me3 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30-34]; JMJD6能够移去H3R2me1和 H4R3me1 /me2(symmetric)上的甲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