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基础设计说明书

基础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中国石化高桥分公司润滑油系统改造项目25万吨/年加氢裂化尾油减压分馏装置工艺部分编制蹇江海校核薛楠审核刘凯祥审定朱昌莹项目经理冀琳目录1. 概述 (3)1.1 项目编制的依据 (3)1.2 装置概况及特点 (3)2 原料与产品 (6)2.1 原料 (6)2.2 产品性质 (7)3 物料平衡 (8)4 主要操作条件 (9)5 工艺流程说明 (10)6 公用工程消耗 (11)6.1 用水量 (11)6.2 用电量 (12)6.3 蒸汽用量 (13)6.4 压缩空气用量 (14)6.5 氮气用量 (14)6.6 燃料气用量 (14)7.装置能耗计算 (15)7.1 能耗 (15)7.2 节能措施 (15)8. 生产控制分析 (17)9 装置定员 (18)10. 装置内外关系 (19)10.1 原料及产品 (19)10.2 公用工程 (19)1. 概述加氢裂化尾油量约25万吨/年,其中约有50%的尾油要作为润滑油加氢异构进料,但从加氢裂化装置开工后生产的尾油性质来看,尾油收率远高于设计值,馏程较宽、部分柴油等轻质组分被压入尾油组分中。

而当此尾油作为润滑油加氢异构进料时,这部分轻质组分将发生裂化反应生成轻质燃料油或燃料气,这样会降低润滑油加氢装置基础油收率,降低润滑油加氢的实际负荷。

因此,需要通过减压分馏除去这部分轻质组分。

1.1 项目编制的依据1)上海高桥分公司对于该项目基础设计的委托书,编号为:SEI-R-2008-121。

2)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编制的《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润滑油系统改造项目25万吨/年加氢裂化尾油综合利用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整上报版)(档案号:02102-15FS)(2008年12月)。

3)上海高桥分公司与我公司的历次设计协调会议纪要。

4)高化分公司提供的自然条件和公用工程条件1.2 装置概况及特点1.2.1 装置概况1)装置规模:装置设计规模25万吨/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底板座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内容: ⒈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1张⒉毛坯图1张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张⒋机械加工工序卡片8张⒌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⒍夹具体主要零件图1张⒎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目录序言-—-———————-————-———-———--—-—--—---————--———————一、分析零件图纸并确定其生产类型-----—-——--—-------—二、选择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四、工序设计———-—-————-----—-------—-—----—-———--—-—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六、工艺过程卡和加工工序卡--—-————-———--———---—-—-——七、夹具设计-—-—----—-—————-——-——---------—-----—--—设计小结—--—---——-——-———————---—---————-———------—--主要参考文献————-—-—---——-——-—--——-————-——--—————---底板座架工艺与工装设计摘要:本设计对底板座架的各个加工难点、生产类型进行了分析,针对零件的结构特点进行毛坯设计、对其工艺过程进行了设计。

为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了各个加工工序的工装夹具,对十字孔加工的夹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它座架零件的加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底板座架工艺工装夹具设计序言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在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和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2009-2010学年第3学期
学院:工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学生姓名:龙绪安
学号:08328030
起至日期:2010-7-13至2010-8-1
指导教师:高群
目录
A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B
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 (5)
一、传动方案拟定 (5)
二、电动机的选择 (5)
三、运动参数的计算 (6)
四、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6)
五、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7)
六、轴的设计计算 (8)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10)
八、键的选择计算 (10)
九、联轴器的选择 (11)
十、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 (11)
十一、箱体设计 (11)
十二、总结 (12)
十三、参考文献 (12)
C
老师批点 (13)。

机械设计基础手柄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手柄设计说明书

目录序言 (3)1.零件的主要技术条件分析 (4)零件的分析 (5)零件的生产类型 (5)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 (5)选择毛坯 (5)确定毛坯尺寸等级 (5)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6)3.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7)定位基准的选择 (7)零件外表加工方法的选择 (8)制定工艺路线 (8)4.工序设计 (9)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9)确定工序尺寸 (11)5.确定切削用量 (11)工序2切削用量确实定 (11)工序3切削用量确实定 (12)工序4切削用量确实定 (13)工序5切削用量确实定 (13)工序6切削用量确实定 (14)工序7切削用量确实定 (15)工序8切削用量确实定 (15)工序9切削用量确实定 (16)工序10、11、12切削用量确实定 (16)总结 (17)参考文献 (17)序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实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知识,结合生产实践中学到的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初步具备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并能保证加工质量的专用夹具的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

1.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其生产类型确实定图一:手柄〔C1318)零件图图二:手柄三维图该零件为C1318手柄,右侧为Φ16的螺纹联接,左侧为Φ16通孔外径为Φ32,上平面下降11处为一与水平轴线成30度夹角的Φ4锥销孔,垂直方向为一M5的工艺螺孔。

基础工程设计说明书

基础工程设计说明书

基础工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基础工程设计的相关说明和细节,以确保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本设计说明书的目标是为施工人员和相关工程师提供指导和参考。

2. 项目概述基础工程是指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支撑结构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地基和基础。

本项目的基础工程设计旨在确保建筑物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3. 设计目标基础工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 - 提供建筑物稳定的基础支撑结构; - 符合相关建筑标准和规范要求; - 通过合适的地基处理,减少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 - 保证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4. 设计步骤4.1 地质勘察在进行基础工程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以确定地下地质情况。

地质勘察包括地质调查、岩土力学参数测试、水文地质勘测等。

4.2 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地质勘察结果,以及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

常见的基础类型包括浅基础(如扩展基础、连续基础)、深基础(如桩基础、墙基础)等。

4.3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基础类型选择,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可以包括土方开挖、土壤加固、基坑支护等。

4.4 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包括基础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

5. 监控和质量控制5.1 监测控制点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置监测控制点,监测基础的沉降、变形等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法和方案。

5.2 质量控制对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可进行材料抽样检测、现场施工质量检查等。

6. 安全措施6.1 施工安全在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设置警示标志、安装施工围挡、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等。

6.2 灾害风险控制考虑到地震、洪水等灾害风险因素,设计和构建基础工程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根据地质勘察和相关灾害风险评估,进行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

7. 结论通过本基础工程设计说明书,可以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构成基础设计说明书 (1)

构成基础设计说明书 (1)

构成基础设计说明书姓名:王国华学号: 141457202 班级: 14视传2班指导教师:张曼蒂完成日期: 2014.12第一章设计目的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造成活动,它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按一定的法则,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态,使人产生有规则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颖、奇特的视觉感受。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种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初年级学生所开的“三大构成课”。

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

构成主义是一种主题性的绘画风格,特点是摆脱了造型艺术再现视觉感觉的传统,排斥艺术的思想性、形象性、民族性,把点、线面、方形、圆形、直线等几何要素转变成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从而发展形成一种新的造型理念并广泛地运用于诸多方面。

所谓平面构成就是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将造型要素(点、线、面)进行理性的组合排列,主要在二维的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的界限,描绘形象。

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

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它是设计的基础。

第二章设计目标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你好,本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说明书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本次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具体内容。

1. 设计背景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基础和核心,它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力学、材料科学、机电一体化等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次课程将设计一款手动搬运车。

2. 设计要求手动搬运车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能够承载适当重量的物品,最大承载重量为50kg;(2)移动方便,并具备一定的悬挂功能,以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工作;(3)整体设计美观、结构牢固,方便日常维护。

3. 设计思路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款手动搬运车,使其具备承载重物的能力,并且能够方便地移动和悬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车架设计:车架需要具备结构牢固、整体稳定的特点,同时应尽可能减少自重。

我们可以采用高强度材料进行车架设计,并进行适当的加强和固定。

(2)轮轴设计:车轮需要具备耐磨、承载重力大、防滑等特点,同时需要设计合适的轴承和悬挂机构,以便于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操作。

(3)推拉手柄设计:手动搬运车需要具备方便推拉的设计,我们可以设计合适高度和角度的拉杆,采用皮革或抗滑橡胶等材料包裹,以提高操作的舒适度。

4. 设计步骤(1)车架设计:首先,我们需要绘制手动搬运车的草图,并确定车架的结构、尺寸以及车架材料。

然后,根据草图进行CAD绘图,进行车架的三维模型设计,最后进行车架的加强和固定设计。

(2)轮轴设计:根据手动搬运车的承载重量和移动条件确定车轮的材料、规格及型号。

然后进行轮轴承受力分析,并针对力学问题进行调整。

最后设计合适的轮轴直径和悬挂机构。

(3)拉杆设计:根据手动搬运车的人体工学和操作要求,确定拉杆的高度和角度,然后进行拉杆材料、形状、大小和表面设计,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5. 设计成果最终的手动搬运车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具备50kg的承载能力;(2)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悬挂和操作;(3)整体设计美观、结构牢固、操作舒适。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说明书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说明书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土的天然重度为18 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30kN/m2.地下水位在-6.3m处。

相关数据可查阅规范。

⑵给定参数柱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荷载由上部结构传来有以下五种情况:①单柱轴心荷载为900kN.弯矩值为100kN·m.水平荷载为20kN。

②单柱轴心荷载为850kN.弯矩值为80kN·m.水平荷载为15kN。

③单柱轴心荷载为850kN.弯矩值为90kN·m.水平荷载为15kN。

④单柱轴心荷载为800kN.弯矩值为7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⑤单柱轴心荷载为800kN.弯矩值为5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⑶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f t=1.1N/mm2);钢筋:采用HRB335(可以调整)(f y=210 N/mm2)。

(三)设计内容(只需设计一个独立基础)⑴定基础埋置深度;⑵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⑶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⑷确定基础的高度;⑸基础底板配筋计算;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五)设计成果要求课程设计结束各位同学须按时提交以下成果并统一用档案袋装好:⑴设计任务书一份;⑵设计计算书一份;⑶基础设计施工图纸一张(A1#图纸)图纸应该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配筋图、基础配筋详图以及相应的剖面图等。

(六)具体各组设计任务如下:(2~3人一组)第一组:设计第①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二组:设计第②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三组:设计第③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四组:设计第④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五组:设计第⑤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设计题目:柱下独立(联合)基础设计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学号:20100401010101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0-2指导教师:2012年12月23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柱下独立(联合)基础设计学生姓名所在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年级、班土木工程10-2设计要求:按照以下所给资料进行基础设计。

1、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见图1。

123456DCBA1596627666000600060006000600030000图1 柱网平面图(2)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横向框架荷载取值按轴对称分布考虑):题号为:A轴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为:A轴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为:B轴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为:B轴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为:(3)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土层起伏不大。

(4)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N/m2;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N/m2;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柱下独立(联合)基础设计摘要:本次基础设计先初步设计基础的结构型式、材料与平面布置,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根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经深度和宽度修正,确定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作用在基础顶面荷载 F 和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基础的底面积。

再计算基础高度并确定剖面形状,若地基持力层下部存在软弱土层时,则需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确定好基础的高度与底面尺寸后,过行冲切破坏验算,满足要求后进行配筯的计算。

最后进行基础细部结构和构造设计,并绘制基础施工图。

关键词:埋深基底尺寸独立基础联合基础基础高度配筯施工图目录1. 设计背景 (1)2.设计方案 (2)3. 方案实施 (4)4.结果与结论 (10)5.收获与致谢 (10)6.参考文献 (11)7. 附件 (12)1. 设计背景某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房屋,上部框架柱截面尺寸为400×400 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900mm 。

柱网布置见图1。

图1 柱网平面图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为, A 轴柱底荷载: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273=,m kN M k ⋅=104,kN V k 42=;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1658=,m kN M ⋅=135,kN V 55=。

B 轴柱底荷载: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487=,m kN M k ⋅=84,kN V k 36=;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1933=,m kN M ⋅=109,kN V 47=。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土层起伏不大。

工程地质资料见表1:表1 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地 层 代 号 土 名天然地基土 重度(γ) 孔隙比 (e )凝聚力 (c ) 内摩 擦角 (Φ)压缩 系数(a1-2) 压缩 模量 (Es ) 抗压 强度 (frk ) 承载力特征值 (fak ) kN/m³kPa 度 1-MPa MPa MPa KPa ① 杂填土 18② 粉质粘土 20 0.65 34 13 0.20 10.0 130 ③ 粘土19.4 0.58 25 23 0.22 8.2 180 ④ 全风化砂质泥岩 21 22 30 0.8 240 ⑤ 强风化砂质泥岩 22 20 25 3.0 300 ⑥中风化砂质泥岩2415404.0620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123456DC BA159006600270066006000600060006000600030000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2.设计方案2.1材料选用C25混凝土(c f =11.9N/mm 2,t f =1.27N/mm 2); HPB300钢筋(y y f f '==270N/mm 2); HRB335钢筋(y y f f '==300N/mm 2)。

2.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①杂填土:厚约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②粉质粘土: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 2; ③粘土:厚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N/m 2; 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N/m 2; 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 2; 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 2;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持力层选用③层粘土,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设基础在持力层中的嵌固深度为0.3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则室外埋深为2m ,室内埋深2.45m (室内外高差0.45m )。

由此得土层分布及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0.000-0.450-2.4500.51.21.5①杂填土②粉质为粘土③粘土F K =1273kN MK =104kN·m V K =42kN柱MK F K图2 土层分布及基础剖面示意图2.3 确定基础底面积(1)A 柱1)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根据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故取6.1=d η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3/41.191.23.04.192.1205.018m kN r m =⨯+⨯+⨯=(加权土重度,其中杂填土容重183/m kN ,粉质粘土取203/m kN )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kPa d f f m d ak a 58.226)5.02(41.196.1180)5.0(=-⨯⨯+=-+=γη(上式d 按室外地面算起) 2)初步选择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kN F k 1273=,m kN M k ⋅=104,kN V k 42= 基础底面积:269.7)45.22(5.02058.22612731.11.1m d f F A G a k =+⨯⨯-⨯=⋅-≥γ取正方形截面,则m A b 77.269.7===取m b 8.2=,且m m b 38.2<=不需要再对a f 进行修正。

3)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回填土和基础重:kN A d G G k 88.3488.28.2)45.22(2120=⨯⨯+⨯=⋅⋅=γ偏心距: m lm G F M e k k k k 4667.060822.076.18850.5557.042104=<=+⨯+=+=,kPa kPa A G F P k k k 58.22687.2068.2288.34812732<=+=+=基底最大压力: ⎪⎭⎫⎝⎛⨯+⨯=⎪⎭⎫ ⎝⎛++=8.20822.06187.20661max l e AG F P k kk ka a a kP f kP 89.27158.2262.12.13.243=⨯=<=0min >k P ,满足要求。

卧层强度不需验算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面积长m 8.2,宽m 8.2。

(2)B 柱1)基础底面尺寸确定因B 、C 轴间距仅2.7m ,B 、C 柱分别设为独立基础场地不够,所以将两柱做成双柱联合基础。

因梁柱荷载对称,所以联合基础近似按中心受压设计基础,基础埋深2.45m ,如下图:±0.000-2.7000.51.21.5-0.450-2.4502700原地面①杂填土②粉质为粘土③粘土图3. B-C 柱联合基础埋深274.1645.22058.226148722m d f F A G a k =⨯-⨯=⋅-≥γ设8.1/=b l ,m A b 05.38.1/74.168.1/=== 取m b 1.3=,m l 6.5=,236.17m A =。

下卧层不用验算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面积长m 6.5,宽m 1.3。

3. 方案实施3.1基础结构设计(混凝土选用C25)(1)荷载设计值○1A 柱: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1658=,m kN M ⋅=135,kN V 55=; ②B 柱: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1933=,m kN M ⋅=109,kN V 47=。

(2)A 柱预估基础高度0.7m 。

1)基地净反力kPa A F p j 48.2118.28.21658=⨯==kPa W M A F p j j 9.25806.1642minmax 8.28.26/1557.013548.211=⨯⨯⨯+±=±=2)冲切验算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见图4)图4 冲切验算简图m l 8.2=,m b 8.2=,m a a c t 5.0==,m b c 5.0=。

初步选定基础高度mm h 700=,mm h 6555407000=--=(有垫层)。

0.1=hp β因偏心受压,j p 取kPa p j 9.258max ,= ① 柱边处m b m h a a t b 8.281.1655.025.020=<=⨯+=+=,所以破坏椎体在基础平面内部;取m a b 81.1= 冲切力⎥⎥⎦⎤⎢⎢⎣⎡⎪⎭⎫ ⎝⎛---⎪⎭⎫ ⎝⎛--=200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c c j l1400140065525025065525025030514001400305h 0hFa cb cb●lⅠⅡⅠⅡⅢⅣⅢⅣ⎥⎥⎦⎤⎢⎢⎣⎡⎪⎭⎫ ⎝⎛---⨯⎪⎭⎫ ⎝⎛--⨯=2655.025.028.28.2655.025.028.29.258kN 84.31415.178.273=⨯= 抗冲切力:()l m t hp F kN h a f >=⨯+⨯⨯⨯⨯=672655.0655.05.01027.10.17.07.030β ②变阶处抗m b m h a a t b 8.211.2305.024.120=<=⨯+=+=,所以破坏椎体在基础平面内部;取m a b 11.2= 冲切力⎥⎥⎦⎤⎢⎢⎣⎡⎪⎭⎫ ⎝⎛---⎪⎭⎫ ⎝⎛--=200max ,2222h b b b h a l P F c c j l⎥⎥⎦⎤⎢⎢⎣⎡⎪⎭⎫ ⎝⎛---⨯⎪⎭⎫ ⎝⎛--⨯=2305.024.128.24.1305.024.128.29.258kN 1.11815.17.102=⨯= 抗冲切力:()l m t hp F kN h a f >=⨯+⨯⨯⨯⨯=3.462305.0305.04.11027.10.17.07.030β 基础高度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