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陋室铭复习学案

陋室铭复习学案

92003《陋室铭》复习学案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本课的知识点及思想内容。

(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再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全文。

3、再一次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自学检测1、诵读课文2、背出有关作者刘禹锡的文学常识知识。

不全的作补充。

3、写作背景回顾,不全面教师或学生补充。

4、重点文言词回顾回答。

5、文章内容回顾,与学生共同完成。

验收学习文意理解:1)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2)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3)写陋室之人交往之雅的句子:4)、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5)、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6)以古代明贤自况的句子是:7)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92004《陋室铭》第二课时复习题一、考查文言词的记背情况和原文翻译。

二、问答题1、本文起笔即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陋室的环境怎样?赏析写陋室环境的语句。

3、为什么交代陋室主人的朋友都是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鸿儒”?4、文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5、围绕陋室,作者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6、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手法?7、为什么说“何陋之有”?8、请写出你的屋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10、写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骈句,并说明理由。

11、找出本文的韵脚三、开放题型1、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行为?请结合实际谈谈?2、本文短小精悍,仅81个字却数次引用典故,请你谈谈这种写法有何妙处?3、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四、创新题型1、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本文中是怎样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的?2、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可以联想到哪些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

陋室铭复习课教案范文

陋室铭复习课教案范文

陋室铭复习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3、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安贫乐道、不慕虚荣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

(3)赏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托物言志、比兴等手法。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借陋室表达的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2)引导学生将文中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归纳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以刘禹锡的生平故事导入,介绍他在被贬期间的经历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学生对“陋室”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标注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

例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斯”“惟”“馨”的含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句式特点和翻译。

4、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明确:从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

(2)提问:作者为什么说“陋室不陋”?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因为陋室主人品德高尚,陋室中往来的都是有学问的人,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

(3)分析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托物言志。

陋室铭复习学案

陋室铭复习学案

《陋室铭》复习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刘禹锡及“铭”的常识;2、会背诵默写课文;3、准确翻译重点字词和句子;4、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文运用的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

【资料链接】《陋室铭》选自全唐文,是作者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本位是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全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然后点出陋室生辉的光点不是别的,而是“惟吾德馨”,因其德行美好,虽陋室不陋。

再加以绿苔、青草、素琴、金经这些富裕色彩美的点染。

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经过对环境、交友、志趣以及诸葛亮、杨雄自况的展示,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与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

这种文体一般都。

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把握中心。

1、《陋室铭》的中心句是,表现作者、的情趣。

2、《爱莲说》在写作方法除了衬托之外,还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这种写法是()。

三、翻译课文,当堂测试1、注音或拼写词语:陋室铭()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无案dú()之劳形2、、解释加点的字词。

有仙则名名:___有龙则灵灵:___斯是陋室斯:___惟吾德馨德馨:___谈笑有鸿儒鸿儒:___往来无白丁白丁:___可以调素琴调:___素琴:___阅金经金经:___无丝竹之乱耳丝竹:___无案牍之劳形案牍:___劳形:___四、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_______________2、文章的点题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陋室铭》导学案六篇

《陋室铭》导学案六篇

《陋室铭》导学案六篇《陋室铭》导学案六篇《陋室铭》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

2. 过程与方法:初步领会韵文和对偶句的语言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自甘淡泊、不慕名利的思想。

学法指导:以读为主,合作探究。

资料链接1.背景资料:(1)《陋室铭》这篇“铭”文早已成了“名文”,其实,这篇名文是“气”出来的。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力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县,于是策某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到一间半。

新宅位于德胜河,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环境还不错。

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他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中学语文在线(2)子云亭:即西汉文学家扬雄的草玄亭。

据《汉书杨雄传》扬雄所处的成、哀、平三世,统治权被外戚和弄臣所篡,只有投靠他们才能青云直上,而扬雄不事谄媚,不屑逢迎,不会钻营,不愿投靠,因而“三世不徙官”。

作者以扬雄德高不论室陋自比,可见作者之志。

知识巩固:1.填空:本文的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体裁是,这种体裁的特点是。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试写出本文的对偶句(至少两句)4.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6.你认为本文的写作意图是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拓展延伸:阅读刘禹锡的一首充满哲理的词,完成练习。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

《陋室铭》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记住重点实虚词及句子的翻译。

2.理解本文的表现手法和作者的生活情趣。

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代文学家。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本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借陋室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情趣。

(◇刘禹锡唐代警戒自己或者称述、称颂功德用韵)二、重点字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三、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四、内容理解: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2.文中能提挈全文大意的词是:3.文中表现陋室环境优雅的句子是:表现陋室主人交往儒雅的句子是: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4.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5.作者以古代贤士自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 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答]“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7.试分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文中的作用。

[答]起兴开头,以虚衬实。

8.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的鄙弃、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不同意。

本文中作者追求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以古代的贤士自况,更说明了作者是有远大的志向,所以本文并没有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

《陋室铭》导学案(通用12篇)

《陋室铭》导学案(通用12篇)

《陋室铭》导学案(通用12篇)《陋室铭》导学案篇1班级姓名座号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记住相关的文言字词解释。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学习重点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学法指导朗读法,导读法【自主学习】1、读一读,写一写(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西蜀子云亭()苔痕()2、读一读,译一译(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何陋之有()(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谈笑有鸿儒()(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无案牍之劳形()(11)惟吾德馨()()3、读一读,理一理(整体感悟课文)(1)《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字。

题目中的“铭”是指:。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2)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接着以“”一句统领全篇。

下文则用“”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再用“”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4、读一读,问一问学习质疑:【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最有效)5、读一读,品一品。

(1)写山水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

从侧面烘托陋室清幽,宁静。

也表达了陋室是因室主人的德馨而出名的。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答:地方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有格调。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答: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 (2) 从交往人物的不俗。

《陋室铭》导学案3篇

《陋室铭》导学案3篇

《陋室铭》导学案3篇《陋室铭》导学案3篇《陋室铭》导学案1导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按要求默写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1、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陋室铭》复习教案

《陋室铭》复习教案

《陋室铭》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作者刘禹锡有关情况以及“铭”的特点。

2.理解骈句特点,体会文章多用骈句,音韵和谐的特点3.翻译课文。

掌握重要字词及翻译文句4.背默课文5.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6.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复习重点:复习目标3、4、5、6复习难点:复习目标5、6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一、提纲导学1、激趣导入,方法一: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

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方法二:由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导入: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方法三:或创设情境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

我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虚荣心是要不得的。

有时我们面对自己所拥有的,不知道珍惜,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意识到它的可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复习学案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作者(),()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ing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 (tái)痕鸿儒.(rú) 案牍.(dú)2、解释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之乱耳()无案牍南阳诸葛庐.()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蔓.不枝.()4、“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三、默写句子(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体把握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从中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独傲的思想倾向。

3、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此处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画龙点睛,说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出表明了作者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同时,与前文“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4、作者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5、文章开头的手法及作用?文章开头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6、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用何手法?有何作用?描写陋室的环境优美,烘托陋室不陋;写室中往来人物不俗,来衬托陋室不陋;写主人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论据。

五、中考链接文段一:【甲】刘禹锡《陋室铭》【乙】《爱莲说》“予谓菊……”一段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4.两则选文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文段二:【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答:文段三: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答:文段四:[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文段五:[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2分)()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4.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陋室铭》复习学案答案文段一:1.(1)这(2)调弄,这里指弹奏(3)少(4)多2.(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葱茏,映入帘里。

(2)对于莲花的喜爱,你(和)我和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分);乙文“莲之,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段二:1.(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

共2分)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2分)文段三:1.(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每题1分)2.(共4分)(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每小题2分,其中每小句1分)3.(共3分)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4.(共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文段四:1.①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②无法忍受2.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3.托物言志倾听4.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

文段五:1.①博学的人②使身体劳累③所以,因此 2.D3.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4.(1)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2)(3分)答题要求: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内容2分,语言1分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