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2017中考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附答案)

(完整版)《陋室铭》知识点及中考题汇编(附答案)

3.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五、内容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
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仙”和“龙”比喻什么?最能概括文意的语句是什么?
类比
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
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8.以孔子的话作结尾用意何在?
以反问作结尾,引人深思,呼应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总结全文,隐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9.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深居茅庐,但才高德昭,杨雄才学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这两
《陋室铭》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刘禹锡:字:梦得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2.本文选自《全唐文》,我们学过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为简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特征:一般都用韵。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 分)

《陋室铭》复习要点

《陋室铭》复习要点

《陋室铭》复习要点《陋室铭》复习要点天之涯海之角《陋室铭》复习要点一、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词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使……劳累。

形:身体。

)6、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室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来往的没有学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6、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四、课文理解:1、本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全文的点睛之笔:孔子云:何陋之有?本文表达的主题是: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室中事情趣之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前两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任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任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陋室铭》2017中考复习要点

《陋室铭》2017中考复习要点

《陋室铭》中考复习要点一、解题: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刘禹锡写过的名诗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加点字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斯.是陋室:此,这。

4、惟.吾德馨..:只是;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动词,这里是长到、蔓到的意思)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使……扰乱。

9、无案牍..: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之劳形10、何.陋之有?:什么。

三、一字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③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④策之不以其道()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课文重要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完整版)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陋室铭知识点梳理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名、灵、馨、琴、经、形、亭 韵母是:ing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 īn ) 苔. (t ái)痕 鸿儒.(r ú) 案牍.(d ú) 2、解释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出名) 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 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 阅金经...(阅览)(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南阳诸葛庐.(草庐) 3、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名词用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 名词用作动词) 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名词用作形容词)无丝竹之乱.耳(使··受到扰乱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是动用法)不蔓.不枝.(生长枝蔓,生长枝节名词用作动词)4、“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三、整体把握。

1、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陋室铭》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与背景
刘禹锡,唐代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他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刘禹锡的散文简练深刻,自成一家。

《陋室铭》是他的一篇传世杰作。

二、文体与特点
《陋室铭》的文体是“铭”,铭本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

文辞精练,一般都是用韵的,读来铿锵有力。

三、主旨与立意
文章主旨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

作者运用衬托、比兴的手法来托物言志,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行”,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四、主人形象与情感
陋室主人形象鲜明,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文章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五、重点词语与句式
文章中一些重点词语如“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都富有深意和韵味。

句式上,文章采用了骈体文的形式,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六、艺术表现力
全文虽然只有短短八十一字,但艺术表现力极高。

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陋室与主人的高尚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陋室铭》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表现力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和学习。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刘禹锡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追求,也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

《陋室铭》知识梳理

《陋室铭》知识梳理

《陋室铭》知识梳理2017.3【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文学常识1.《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唐代诗人。

2.本文文体是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本文的韵脚是in和ing 。

3.用“/”划出句子的朗读节奏。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二、解释加点字【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有龙则灵.】灵验。

【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惟:只。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长到。

【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可以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金经..】佛经。

【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无案牍..之劳形】官府文书。

【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形:形体、躯体。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表现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文中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重点知识汇总

《陋室铭》重点知识汇总

陋室铭一、文学常识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二、注释解词(教材)、翻译(课件)、词类活用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三、理解性默写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点睛句:答案:孔子云:何陋之有?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答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答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答案: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答案: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答案: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10.答案: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12.答案: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从反面虚写室中生活,表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四、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节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写法:托物言志五、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前四句类比的写法。

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陋室铭》复习要点及练习

《陋室铭》复习要点及练习

《陋室铭》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2、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

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考点:1、课文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相关常识(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一题)2、课内重点词语的意思(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二题)3、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三、四、五题)4、课文的背诵默写(试卷第一大题古诗文默写)复习要点: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铭:古代的一种文体(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本文主旨句(点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全文点睛句:孔子云:何陋之有?3、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类比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他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二)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高洁伟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三)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比兴的手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2、本文对陋室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征?答: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

陋室特征:雅.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4、对于陋室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中考复习要点一、解题: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刘禹锡写过的名诗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加点字解释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3、斯.是陋室:此,这。

4、惟.吾德馨..:只是;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动词,这里是长到、蔓到的意思)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使……扰乱。

9、无案牍..: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之劳形10、何.陋之有?:什么。

三、一字多义之:①无丝竹之乱耳()②何陋之有()③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④策之不以其道()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四、课文重要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六、课文分析1、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大意是什么?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概括各层大意。

前六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中间八句,描写陋室的特点。

(自然环境优美、来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最后三句,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回答:(1)从山水写起,目的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的主旨。

(2)采用比兴的修辞手法,构思新颖,使文章显得起伏多姿,对陋室起到渲染烘托的效果。

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回答: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

回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让人感觉陋室环境的春意正浓,生机盎然。

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修辞+内容+情感)5、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和杨子云有何作用?回答: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暗示了陋室不陋。

6、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回答: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用孔子答话的后半句,省略前半句,语意却在前句,言外之意,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不陋。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7、体会文中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回答: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阅金经。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达效果:使句子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8、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回答: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与开头“惟吾德馨”相照应。

有力地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9、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回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0、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表达的情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1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004-2011年《陋室铭》中考习题真题汇编(一)2004(河南非课改)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6—19题。

(共8分)(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1)有仙则名名:()(2)惟吾德馨德馨:()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2008重庆市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陋室铭刘禹锡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三)2008年厦门市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③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只需填序号)()(2分)日:A.太阳B.白天C.日子D.每天,一天天地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3分)(四)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

(15分)6.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2004-2011年《陋室铭》中考习题真题汇编(一)答案:16.(1)出名(或:著名)(1分)(2)品德高尚(1分)(共2分)17.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

共2分)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9.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2分)(共3分)(二)答案:9.(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10.(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11. 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1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三)答案:14.(3分)每个解释1分。

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②使身体劳累③所以,因此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

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