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差控制流程
来自印刷一线的报告:控制色差的规范化流程

来自印刷一线的报告:控制色差的规范化流程作者:印林清风来源:《印刷技术·数字印艺》2015年第02期色差是个老生常谈的课题,也是让印刷机长、品质部门非常头痛的难题。
这是因为色差产生的原因很多,牵涉到方方面面,难以完全杜绝,比如,印刷机长对颜色的控制能力,印刷纸张与色稿纸张的颜色差别,不同品牌油墨的色相差异,不同印刷设备再现网点的差异,不同印刷排版方式,印张表面整饰处理导致的颜色变化等。
目前业内对印刷色差的控制,基本上都是从技术层面(如人、机、料、法、环等,如表1所示)进行阐述与归纳总结,很少有专门针对色差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或流程。
然而,单单从技术角度去控制色差的产生是不全面的,这也是很多大中型印刷企业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控制色差,但仍没有收到很好效果的原因。
从目前印刷水平来看,无论如何进行防范、管控,至少98%的印刷企业在印刷过程中都会出现色差,差别在于色差的大小是否在客户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减少色差发生的概率,就要从流程、制度入手。
印刷现场管理者不但要对色差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深度剖析,而且还要转变印刷色差的控制思路。
很多时候,不是不可以控制色差,而是印刷管理不够精细化、数据化、标准化。
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生产管理的经验,分享如何从印前、印刷等不同阶段预防、管理与控制色差。
印刷前期准备阶段(1)看清楚生产工艺单对印刷颜色的品质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2)印刷机长要明确印刷颜色的跟色标准,是跟数码稿还是跟色稿,是跟彩通色谱还是跟成品样。
(3)明确承印材料的品牌、规格、尺寸,确认无误后再安排调机试印。
(4)在安排印刷生产计划时,尽量将新产品、采用金银卡纸和镭射卡纸的印刷品以及含有容易变色的专紫、专蓝、专灰等色系的产品安排白班印刷,以尽可能减少印刷色差。
(5)对于需要进行表面整饰处理的产品,需要依据表面整饰处理后的产品颜色变化情况,辨识颜色是否符合客户要求。
印刷生产调机阶段(1)印刷机长根据印刷排期,首先检查资料(如生产工艺单等)是否齐全,生产工艺单对印刷颜色的要求是否清晰明确。
色彩色差计CR-300的使用流程及注意事项

⾊彩⾊差计CR-300的使⽤流程及注意事项⾊彩⾊差计CR-300的使⽤流程及注意事项⼀、保管和存放1.当⾊差计脏时,要⽤由硅酮处理过的布或其他清洁⼲燥的布或擦镜纸擦拭,切勿让酒精或化学制品触及⾊差计表⾯。
2.切勿将仪器留置于⾼温的或温度⾼于40℃(104℉)的场所(如在封闭的汽车中),或温度低于-20℃(-4℉)的场所。
3.切勿让⽇光直接晒到⾊差计,或让⾊差计靠近炉⼦、强光等光源。
如果⾊差计要存放⼀段较长时间,应将⾊差计装在原包装盒内,放在密封容器内,容器内应放有吸湿剂,例如硅胶等。
4.为避免校准板损坏或变⾊,使⽤完毕请迅速盖上盖⼦。
5.如果校准板脏了,要⽤清洁⼲布或镜头纸擦拭,最好⽤硅酮处理过的布。
如有污点,则要⽤经镜头液润湿的软布或镜头纸来擦拭。
校准板⽤镜头清洁液擦过以后,要在⽔⾥漂清和擦⼲。
6.数据处理器的打印机使⽤热敏纸。
使⽤这种纸时,要注意下列各点:——热敏纸不宜长期存放。
打印出来的数据如果要长期保存,则应复印后保存。
——不要以湿⼿或汗⼿接触热敏纸。
——不要以硬物擦、刮热敏纸。
——当在热敏纸上书写标题时,或者⽤铅笔,或者⽤⽔基墨⽔的钢笔(例如某些圆珠笔)。
切勿⽤油基墨⽔钢笔。
——不要使溶剂或粘合剂(例如胶纸带上的胶)和热敏纸的记录⾯相接触。
——不要把热敏纸存放在⾼热或⽇光直晒的地⽅,也不要放在靠近⽕炉、强光等热源处。
——不要把热敏纸和其他经处理的复印纸(例如重氮纸)存放在⼀起。
7.如果⽤于打印的热敏纸由于⽼化或存放条件不佳⽽变⾊,则打印出来的字符可能难于辨认。
因此,建议尽可能⽤新的热敏纸。
⼆、各键功能简介CALIBRATE 校准键TARGET COLOR SET⽬标⾊设定键⊿ E ALARM SET 警报器设定键当△E ⼤于⽤户设定值时,报警声响起。
INDEX SET标志设定键可⽤于检查或更改设定。
TIMER/CLOCK定时器/时钟键可以⽤来在选定的时间间隔作⾃动测量。
STATISTIC统计键计算存储器中测量数据的最⼤值、最⼩值、平均值及标准偏差等。
Color difference test-色差测试

一、色差的定义
1 染同一颜色的塑料,不同Batch之间出现颜色不一致
2
Batch1
Batch2
42 同一颜色、不同生产线生产而出现几种颜色差别
5 Line1
Line2
二、色差的描述
• 深浅的 明 度 差异
色调
• 色相的 差异
• 鲜艳度 彩 度 的差异
测试原辅料颜色
测试标样颜色
六、现场颜色控制流程
QC QA
七、色差控制
八、颜色测试标准
ASTM D2244-09 ASTM D1003-07 ASTM D1925-70
Color Difference 色差
Luminous Transmittance 透光率
Yellowness Index 黄度指数
在同样的白光下,消色物体中,吸收全部色光的物体呈现黑色。因此,红色 颜料混合青色颜料会显示黑色!
孟
作
塞 尔
用 : 色
色
觉
棋
测 试
三、色差的表示
CIE 1976L*a*b*色度空间
CIE 1976L*a*b*色差公式
四、色差仪
色差仪是一种简单的测试颜色偏差,并能在某种光源下通过电脑软件测定并显示出 色差值的仪器。
五、色差仪分类和用途
配色&在线 色差控制
台式色差 仪
手持式色 差仪
色差仪
便携式 色差仪
GB/T 7921-1997 GB/T 2409-1980 GB/T 7921-1997
九、青光叠加红光为什么显示白光? 色光的加色法
C(青光)+R(红光)=W(白光)
色光的叠加,通常会应用于显示器的显像。青光 是由蓝光叠加绿光而成的,即C(青光)=B(蓝 光)+G(绿光),再叠加上红光,即显示器叠 加了三种色光,等同于C(青光)+R(红光) =B(蓝光)+G(绿光)+ R(红光),也就是 说,该显示器可以反射B(蓝光)、G(绿光) R(红光)这三种色光。
图书出版与印制工艺流程质量控制

在图书的出版、印制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读者对于图书的选择、使用与图书的内容、设计、编校、印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密不可分,做好图书的出版、印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图书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
图书质量包括图书的内容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读者购买图书已经不仅仅只注重内容的好坏了,图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制质量也成为他们衡量图书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高质量的设计印刷水平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强其对图书内容的信赖感,最终受到读者爱慕并购买。
图书印制质量也是评价图书质量的不可或者缺的因素。
内容和形式(外观)是图书的两大要素。
图书的印制属于图书的外观生产。
好的外观能更好地表现内容,对内容的表达起促进作用;相反,不好的外观不仅不能很好的表达内容,还会对内容产生消极的影响。
1 出版环节的质量控制出版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图文的设计与制作。
在印前制作过程中,图文的输入、编辑、输出、印制后工序工艺设计、装帧设计等等环节都是影响图书质量的重要因素。
1)图片的扫描输入图象的扫描和处理质量是保证图象最终颜色和阶调复制的重要前提,对图象进行准确、高质量的处理,尽可能保留原稿上的阶调、层次、反差和饱和度等图象信息,是衡量图象质量的基本标准。
现在的图书通常插图较多,在对作者提供的插图进行检查过程中(包括彩图、黑白影像图、线画图等),应注重插图的质量:彩图和黑白图图稿必须图象清晰、层次感强,其中彩色图色采要明艳,线画图的线条清晰、饱满。
在对图片进行扫描定标时,应区分照片、印刷品、手绘缟、正片、负片等不同类型的原稿的特性,准确定标。
扫描时对于层次丰富、饱和度高、反差强烈的原稿,要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原稿,如果原稿质量不是很好,有偏色或者饱和度偏低等情况,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扫描出来的图象比原稿更加亮丽、真实。
扫描分辨率要满足出版要求,印刷品图象的扫描分辨率普通设置为网点线数的1.5~2 倍,通常彩色图书采用的扫描分辨率为300dpi,网点线数为150lpi,精细画册采用的扫描分辨率为350dpi,其印刷网点线数普通为175~200lpi。
色差仪使用方法

一:TCP2系列色差仪使用方法色差计使用之前,应先检查电源电缆、传感器接口是否连接正确,以及检查功能选择开关是否设定为便携式测量方式。
检查完毕后,方可打开仪器开关进行测量操作。
具体操作如下:1、将传感器电缆插入仪器背面的传感器接口。
2、将电源电缆插入仪器背面的电源接口。
3、将功能选择开关“=”端按下。
4、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进行预热。
便携式色差计将外部传感器输入信号进行放大、采集处理,并使用液晶显示屏和微型打印机输出测量结果。
整个仪器的操作都是围绕着按键和液晶屏来进行的,大致的操作流程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参数设置主要包括表色系统设置、测量类别设置、Lab设置及打印平均值设置。
另外从参数设置到测量一般样品整个过程中都可以通过触发<复位>键进行系统复位,每次复位后系统自动跳转到参数设置界面。
二:具体操作详解1.初始界面系统启动后,首先显示下面的界面,延时约5秒后将跳转到预热界面。
初始画面2.预热界面此时用户应该将探测器放在标准白板上,进行仪器预热。
当预热一小时后,按下<确定>键显示预热结束界面,随后将进入参数设置。
预热画面预热结束画面3.表色系统选择界面在预热结束后,最先进入的就是表色系统选择界面。
表色系统分为亨特均匀色空间和CIE1976L*a*b*均匀色空间,根据屏幕提示的内容进行选择,具体操作如图3-1或图3-2所示。
图3-1 图3-2 4.测量类别选择界面设置完表色系统后,进入测量类别选择界面。
测量类别主要包括反射色样品测量和透过色样品测量,根据屏幕提示的内容进行选择,具体操作如图4-1或图4-2所示。
图4-1 图4-2当选择测量反射色样品时,自动进入如下界面,设置反射色样品标准白板的三刺激值。
X = . Y = . Z = . 7 5 4 7 7 9 6 2 8 4 92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按下键和键将光标移到需要修改数值的位置上,并通过按下<▲>键和<▼>键修改数值。
色差仪工作原理

色差仪工作原理色差仪是一种常用的色彩测量仪器,它可以用来测量物体表面的颜色差异,并用数值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各个行业中,色差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纺织、印刷、塑料、涂料和陶瓷等行业中更是必不可少的。
色差仪的工作原理是如何实现的呢?首先,色差仪通过光源照射待测物体的表面,然后通过采集反射回来的光线进行测量。
通常使用的光源有D65光源和A光源,其中D65光源是一种天然光源,具有均匀光谱分布,而A光源则是一种人工光源,具有相对于D65光源较高的黄色分量。
光源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测量要求。
接下来,色差仪会使用一组光电元件或光谱传感器来采集反射回来的光线。
这些光电元件或传感器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出给色差仪的处理系统。
光电元件通常采用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或者CCD芯片(Charge-Coupled Device),光谱传感器则采用光栅或分光片等。
在进行测量之前,色差仪会先进行校准。
校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能够确保色差仪在测量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通常分为白校准和黑校准两个步骤。
白校准是将色差仪对准一个标准的白色标准板,进行零点校正。
而黑校准则是将色差仪对准一个标准的黑色标准板,进行增益校正。
通过这两个校准步骤,色差仪能够消除环境光的干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实际测量中,色差仪会将采集到的光信号与一组事先确定好的目标值进行比较。
这组目标值能够代表所需的颜色或色差。
比较的结果会以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通常是用三个参数来表示颜色的坐标,即L、A、B。
其中L表示明度(Lightness),取值范围为0-100;A表示色相(a*),取值范围为-128至+127;B表示饱和度(b*),取值范围为-128至+127。
通过这三个参数的组合,可以准确地描述出待测物体的颜色。
综上所述,色差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源照射、反射光信号采集、校准和比较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的组合,色差仪能够实现对物体颜色的精确测量和分析。
印刷质量控制流程

印刷质量控制流程步骤一:前期准备在印刷过程开始之前,需要做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印刷品的规格、尺寸、纸张质量等要求。
其次,对印刷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最后,准备印刷所需的版材、油墨、溶剂、辅助材料等。
步骤二:印刷质量控制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机器调试、墨色控制、印刷质量检查等环节。
1.机器调试:进行机器的调试,包括调整机器的张力、注册、水墨平衡、版、胶辊等的调整,以确保印刷品的均匀性和清晰度。
2.墨色控制:对油墨进行调配和控制,确保颜色的准确性和均匀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色差计对油墨样本进行测量、调整油墨浓度和比例,并进行调色样和印刷样的对比。
3.质量检查:定期对印刷品进行抽检,包括检查色彩准确性、条码清晰度、图案对位等项目,以确保印刷品质量符合要求。
步骤三:印刷品处理印刷完成后,对印刷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工作。
1.印刷品检查:对印刷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检查印刷质量、缺陷、漏印、套印等问题。
2.版材处理:清洗和储存版材,确保版材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废品处理:将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进行分类处理,如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置。
步骤四:质量记录和统计在印刷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和统计印刷质量数据,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和进行改进。
1.质量记录:记录印刷品的规格和质量标准,以及印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数据统计:将质量记录整理成数据表格或图表,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改进方向。
步骤五:改进措施和持续改进根据质量记录和统计数据,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通过培训和监督执行,逐步改善印刷质量。
1.改进措施: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调整设备参数、采用新材料、改进操作流程等。
2.培训和监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印刷质量控制的认识和技能,并通过监督和内部审核,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执行。
通过以上的印刷质量控制流程,印刷企业可以确保印刷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持续改进印刷过程,提高印刷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汽车涂装中的涂装色差与配色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汽车涂装将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涂装质量。
环保法规要求提高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涂装行业将面临更高的环保要求 和挑战,需要采取更环保的涂料和涂装工艺。
为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提升车型竞争力,某汽车厂商决定对旗下某款车型进行全新颜色设计。
设计过程
设计团队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分析了目标消费者的喜好和流行趋势,然后结合车型特点和品牌定位,制定了多种颜 色方案。经过多次评审和修改,最终选定了符合市场需求和品牌形象的车身颜色。
设计成果
新颜色方案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该车型的视觉效果和辨识度,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同时也为品牌注 入了新的活力。
建立色差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色差管理体系,包括色差标准制定、色差检测、色差分 析和处理等环节,以确保涂装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强化质量意识教育
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色差对产品质量和客户 满意度的影响,提高员工对色差控制的重视程度。
05
配色技术应用实践
某车型车身颜色设计案例分享
设计背景
01
案例一
某汽车制造厂涂装车间出现色差问题,通过目视法和色差计法进行检测
,发现ΔE值超过了企业标准。经过调整涂料配方和工艺参数,最终使
色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02
案例二
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主机厂提供的涂装件存在明显色差,经过光谱分
析发现涂料中某种颜料含量不足。供应商对涂料进行调整后,重新提供
的涂装件颜色与主机厂要求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检验
• 由出厂检验检验员负责将产品与整套样件进行匹配比对,合格后通过辅助设 备记录具体参数和批次信息。(按照GB2828标准,抽样比例为AQL值1.5). 即 50件产品抽取8件进行比对。 • 责任人:张丽娜 开始日期:2012-6-2
备注
• 标准封样件是指 与标准色板接近,由SGM和华众的外观工程师共同签字确认,并 需定期更换,共封样两套,一套用于注塑现场控制,另一套用于在标准光源房中 进行匹配比对控制; • 所有的匹配比对都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准光源房中进行; • 比对结果都将记录到《SGM色差检测记录表》中。
色差关键控制点
进料
• 原材料供应商提供质保书并提供颜色试块,由外观工程师负责对供应商提供 的颜色试块与色板进行对比,颜色合格后入库。对未提供颜色试块的原材料, 将拒收。 • 责任人:沈芝/张彩儿 BP:2012-5-30
开班注 塑首件
• 由操作工和检验员一起对首件产品与标准封样件进行目视对比确认,确认合 格后再由检验员将其与整套样件进行匹配比对,最终通过辅助设备对其数据 进行记录,(通过辅助设备确认时必须与前一批次色差数据进行比对,查看其 数据一致性) • 责任人:张丽娜 BP:2012-6-2
材料批次 切换首件
• 由操作工和检验员一起对首件产品与上批次末件进行目视对比确认,确认合 格后再由检验员将其与整套样件进行匹配比对,最终通过辅助设备对其数据 进行记录,(通过辅助设备确认时必须与前一批次色差数据进行比对,查看其 数据一致性) • 责任人:张丽娜 BP:2012-6-2
过程检验
• 由操作工和检验员一起对首件产品与标准封样件进行目视对比确认,确认合 格后,通过辅助设备对其数据进行记录,(通过辅助设备确认时必须与前一 批次色差数据进行比对,查看其数据一致性)。过程检验频次为3件/3小时。 • 责任人:张丽娜 开始日期:20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