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目标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等基本史实,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价值。

2.识读地图,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阅读出自《查士丁尼法典》的史料,透过现象看本质。

3.通过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学习,认识到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秩序的规范。

4.通过对拜占庭文化的了解,认识到历史是在传承中发展的,激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热情;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多元的,只有在扬弃中才能获得发展。

教学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953年,在咸阳底张湾的一座隋墓中,出土了一枚拜占庭帝国的金币。

为什么中国会出土拜占庭帝国的金币?拜占庭帝国是怎样的国家?这枚金币能说明什么问题?进而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一)编纂背景【教师活动】出示地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

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学生活动】了解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思考:拜占庭帝国强盛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后回答: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教师活动】小结: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二)编纂过程【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查士丁尼一世(483—565)》,简要介绍查士丁尼。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528年,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出示《罗马民法大全》相关知识表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优秀教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优秀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罗马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材料、综合探究的能力。

知道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历时一千多年,其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了解拜占庭帝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地理条件。

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查士丁尼法典》为什么对西方法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

讨论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和历史启示,从中总结出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一千多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一大文明。

拜占庭文明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融合性。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以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罗马民法大全》。

【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是一幅6世纪意大利拉文纳圣维塔尔教堂的镶嵌画。

镶嵌画由小块彩色大理石或彩色玻璃拼嵌而成,色彩鲜明璀璨是它的基本特点之一。

画中手持圣饼盘、头上有光环的人是查士丁尼,其左侧为主教,身后是穿白色长袍的5位大臣和卫兵。

画中人物全正面呈现,高傲呆板,面孔带有一种自豪的漠然,大大的眼睛注视着众人,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作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查士丁尼头上所带的光环,不仅说明其权力来自上帝,同时还是教权和皇权在拜占庭帝国混杂的象征。

你知道这幅镶嵌画的主角查士丁尼是谁吗?他有什么重大功绩?拜占庭帝国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二、新课讲授(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教师引导:4世纪末,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而东罗马帝国则继续存在了一千多年。

由于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的古称,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第10课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教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亡;学习和领会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以及帝国在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掌握有关《罗马民法大全》的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拜占庭帝国兴亡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兴亡史,使学生认识到开放宽容导致文明进步,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进而坚定我国走改革开放之路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法典》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历史教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查士丁尼: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

2.法典——《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3.《罗马民法大全》(1)特征: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2)内容: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3)意义: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4.灭亡(1)背景: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国势日渐衰弱。

(2)灭亡: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5.拜占庭帝国:(1)地域: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2)影响:①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②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二、导入新课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因其以东部城市士坦丁堡为首都,历史上又称东罗马帝国。

其国运延续千年久,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这幅图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述的这个帝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皇帝的画像。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上课用教案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上课用教案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一、课标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二、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2.史料实证: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3.历史解释: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4.唯物史观: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5.家国情怀: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三、重难点1.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2.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四、导入提到拜占庭帝国,有学者是这样描述的“拜占庭帝国就像一个身着盔甲、手持圣经和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特殊人物。

”这让人不禁心生好奇,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帝国?一位赳赳武夫还是一位虔诚儒雅的学者?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光荣与梦想:一个文化帝国的兴衰历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拜占庭帝国,梳理帝国历史,感受拜占庭帝国的文明风采。

五、新课(一)帝国梦想(拜占庭帝国文明的兴起)【看图说史】引导学生观看地图梳理罗马帝国的历史,知道拜占庭帝国的由来。

设问:(1)描述一下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的版图发生了什么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2)结合地图,罗马帝国分裂的因素有哪些。

【历史放映厅】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拜占庭帝国都城的由来。

【材料研读】结合地图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都城的选择对于帝国文明兴起的重要意义。

结合拜占庭都城建筑图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拜占庭帝国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关系。

设问:拜占庭帝国的帝国梦想是什么?(二)盛世辉煌(拜占庭帝国文明的形成)【古迹游览】通过图片和视频感受圣索菲亚教堂的恢弘,引导学生思考查士丁尼修建圣索菲亚教堂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知识脉络】1、拜占庭帝国进入黄金时代2、《查士丁尼法典》和《罗马民法大全》3、拜占庭帝国灭亡4、拜占庭帝国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二、【重难点】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147-49,用笔划出关键词)4、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基本情况5、知道《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目的、内容和作用6、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基本史实及其灭亡的原因4、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产生的作用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1、结合史料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五、【当堂训练】1.由于拜占庭帝国境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进入了( )A.“鼎盛时代” B.“蜕变时代”C.“和平时代” D.“黄金时代”2.它承认奴隶制度,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

它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法学汇纂》 B.《十二铜表法》C.《新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3.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并通过《罗马民法大全》巩固了其统治。

“他”是( )A.查理曼大帝 B.凯撒大帝 C.查士丁尼 D.伯里克利4.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反而遭到( )A.十字军的进攻 B.阿拉伯人的攻击C.亚历山大的东征 D.日耳曼人的进攻5.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国家是(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法兰克王国6.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的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本课主要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系。

教材内容包括: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灭亡;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拜占庭帝国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系,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灭亡过程及其历史地位;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及其历史地位;查士丁尼法典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系。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系。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相关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视频资料:关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视频资料。

4.板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备好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品教学设计

(备好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品教学设计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播放《世界文化之都伊斯坦布尔》视频并出示城市风光图片通过视频和图片,看到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欧亚大陆的世界之都的文化魅力,封建时代的它曾留下了怎样的浓墨重彩。

第10课拜占庭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拜占庭帝国的建立(1)建立展示罗马帝国分裂图、法兰克王国及其分裂版图,梳理西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西罗马帝国的版图上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盛极一时后分裂为三个部分。

古罗马地上产生的基督教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支。

那么信仰东正教的东罗马情况如何?(2)版图(3)发展原因出示拜占庭帝国形势图,引导学生从图例分析出帝国的版图,强调注意地点的把握。

观察这些地方,它们有何优势?埃及是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农业发达。

位置优越: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

(4)发展表现出示图文材料:从图中情景看出了什么?“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首都,能和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全球通史》4世纪末时,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在50-100万之间,冠绝世界。

师衔接:拜占庭帝国的繁荣一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分不开,但和拜占庭帝国的国家管理更密不可分,它的统治措施最突出是依法治国。

2.《罗马民法大全》(1)背景(2)时间师:出示查士丁尼画像和查士丁尼介绍材料。

提示在阶级社会治理国家和最高统治者有密切关系。

(3)目的师:提到法律,在同一地域的古代罗马曾经出现什么法律成就?师出示后人的评价和查士丁尼的出发点材料: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史实归纳编撰法律的目的。

师过渡:为了达到目的,查士丁尼开始行动组建法典编撰机构开展长期工作,编撰的法律主要有包括哪些?。

(4)组成:师组织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请从课文史实中找出查士丁尼时期编撰出来的法律成果。

师展示内容以方便学生订正笔记标识关键点师:从构成可见有历代法令条文,有论文著作,有学习文献以及查士丁尼时期的法律条文,体系完整。

我们该如何对它进行一分为的评价?试从以下材料进行归纳。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部编版)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部编版)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掌握《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进步性及历史地位;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及拜占庭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归纳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的文化对世界的巨大影响,从中得到对当今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及启示。

重点难点【重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难点】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查士丁尼对拜占庭帝国有什么贡献?2.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前面在学习第二单元第5课的时候,知道了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那么东罗马帝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阅读教材P47的文字和图片,思考: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和社会状况如何?答案提示: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

2.阅读教材P48第1段的内容,思考:(1)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皇帝查士丁尼做了什么事情?答案提示: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撰罗马法律文献。

(2)法律编纂过程是怎样的?答案提示: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后来,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成《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

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

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3.阅读教材P48第2段的内容,思考:(1)《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有何进步性?答案提示: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2.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3.材料展示: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4.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5.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教师提问: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提示: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2.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国王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3.问题思考: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4.问题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三、课堂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

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