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贾子善30

合集下载

运动想象疗法之镜像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之镜像疗法

6/13/2015 6/13/2015
20
如何判断想想过程是有效的
• 运动想象和运动实际执行时心率和呼吸频率都是增加的, 且正常情况下运动完成时间也十分接近。因此,在临床实 践中还可通过两种途径初步判断运动想象疗法是否适用: ①自主调节的改变情况。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想象治疗时 心率或呼吸频率的增加程度进行简单评估:②心理测时法。 通过想象动作和实际身体动作完成时间的差值评估,但此 法存在较多局限和争议。
6/13/2015 6/13/2015
9
•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往往是康复治疗的重 点,患者常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这与 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和伸肌功能强弱有关,偏瘫中有 部分患者即使患侧上肢潜在的功能完全丧失,治疗 师也应在训练健侧手代偿能力的基础上,训练躯干 及上肢的双侧活动。其目的是让患者在初期建立患 肢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的意识,无论何时都要将患 肢放在自己的前面,而不是忽略在身边,不予顾及。 防止运动模式异常和患肢损伤。针对有潜在功能的 训练,应重点考虑丰富多彩的运动模式与多种选择 性活动的组合。
6/13/2015 6/13/2015
19
影响因素
精确性 及时性 顶叶具有产生和保留运动模式的功能,顶叶损伤的患者 实施运动想象疗法的精确性会受到影响;干扰初级运动皮 质(the primary motor cortex)的功能会延长运动想象的 反应时间;顶叶或额叶损害也会影响运动想象的精确性和 及时性。脑卒中后患者仍具备一定的运动想象能力,但精 确性和及时性都受到了影响,即混乱运动想象(chaotic motor imagery),表现为不能够进行精确的运动想象。或 者可以进行精确的运动想象而不能在时间上配合。
52
6/13/2015 6/13/2015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
在下 的侧卧位 ,颈部稍前屈易引起 咽反 射,多可减少误 咽。另 外 .颈部向患侧旋转可减 少梨状隐窝残留食物 。
在临床上可通过简单的饮水试验 和咽唾液试验进行大致判 断 。让 患者 一次咽下 3m】 0 温水 .如在 5秒钟 内不呛地 咽下则
为正常.应注意试验 中有误咽 的可 能性 。咽唾液试验是让患 者 反复咽唾液 ( 如口干 .可含 l 水) ml .如 在 3 0秒钟 内连续咽 3
次以上则为正 常,此方法 简单 、安全且 与临床症状高度 相关 。 对上述方法不能诊断无饮水发呛 的吞 咽功能障碍者 ,和高度怀 疑误咽性肺 炎 者可 进行 视频 荧光造 影 检查 。在 x线 透 视下 , 让患者吞 咽 3 0 稀薄 的钡餐 或一 口掺 有钡剂 的成 型食物 , ~1 mr 观察不同体位 ,不同侧 面 .不同形态钡 餐情况下 的吞 咽过程 , 并用 摄 像 机 记录 垒过 程。有 文 献报 道 ,在 饮食 无 呛 咳 者 中 3 %~4 %在造影 时有钡剂掉人气管 ,所以仅根据有无呛咳判 0 O 断有无误 咽并指导饮食 训练是不安全的 =
障碍 ,但易 于刺激咽反射 .误 咽少 既容易在 口腔 内移动又不 易出现误咽的是胶冻样 食物 .例 如,果冻 、软蛋 羹及均质的蛳
状食物 一般先用上述种类的食物进行训练 ,逐渐过 渡到普食
和水 :一 口进食量 以 1 / 2至 1 小汤匙为宜 。应 注意进食 速度不
对意识障碍者 先采用非经 口摄取营养的方法 ,同时预防 颈部的『展 位挛缩 .为 防止唾液误^气管可把 头转 向健侧或取 串
行喉头上抬训练。
大 不全等阻碍食物进入食管 咽反射差 .软腭上抬及喉头上抬
不 良等导致食物逆流人鼻腔及误人气管 。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

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新进展
望。

重点之 一 。本 文简 述近年 来脑 卒 中后瘫痪 肢体 康复 训练的脑卒 中患者进行 了研究 ,在 仍进行 常规 康复-I 点是骨关节疾病与损 0 1
练同 , 伸抓 物这 “ 想 ” , : 的 时 加 手 握 品一运 象任 蕃 增 动 务
有l 0例患者完成 了整个观察过程 ,9 例上 肢运动指数 积 分明显改善 ,提示 ‘ 动想象 ”疗 法有助于
题, 本 法 有 能 为 种 有 途 治 方 耋 教 专 委 但 疗 极 可 成 一 很 前 的 疗 育业员
导 引能够增 强前额脑 电活动 ,改变左 前后 优势脑轴 的 法 。 观 念对 比 ,并 出现特征谐 振频率 的变化 。而入 静意
念 可使各脑 区脑 电活动 的 。 2波功率 、部 分脑 区 。 3 【 【l 强制性 运动疗 法
作者简介
的 响发 想 与 际 练 结 可 显 高 训 影 ,现 象 实 训 相 合 明 提 被 ?
医院康复科、医学院
仍伴有 上肢 功能 障碍I 2 , ,严 重威 胁人类 的健 康和 生 练者的 下肢 负重能力 ,提示 “ 运动 想象” 的效果与保 存质量 ,给社会 和 家庭带 来沉 重 的负担 。 随着康 复
象 ” 3 脑卒 中偏 瘫 患者 描 线 训练 效果 的影 响 ,结 动 。P g 等“对 一些 恢复 后期 偏瘫 患者进 行 了改 良 对 例 ae o 果 显 示 “ 动 想 象 ” 明显 改 善患 者 描 线 的 准 确性 。 的 CMT 他们 把 l例 患者 分为三 组 ,使用 评定量 表 : 运 I 。 7
Mao tmn等嘲 观察 了 “ 运动想象 ”对 l 例 脑卒 中患者 F g— y r运 动 功能量 表 ( MA) 2 u l Me e F ,上肢 运动 功 能

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导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世界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领域。

在康复医学中,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发挥作用,帮助患者提高康复效果,实现更好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康复辅助工具、康复训练系统以及精准康复。

一、康复辅助工具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中的首要应用之一是开发康复辅助工具。

这些辅助工具利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康复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1. 语音识别辅助工具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解决部分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沟通障碍。

例如,对于语言能力受损的患者,语音识别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语音输入与康复医生交流,分享自身的康复体验和问题。

同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该工具还能生成对应的文字记录,方便医生进行后续分析。

2. 运动捕捉技术基于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可以识别并重建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动作与姿势。

患者只需配戴特定的传感器或使用摄像头进行拍摄,人工智能系统便可以实时跟踪和分析他们的运动。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康复医生监控患者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

二、康复训练系统人工智能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康复训练系统的开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和实时反馈。

1.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可以创建各种虚拟环境和场景,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和动作。

通过佩戴虚拟现实设备,患者可以参与交互式的康复训练,在视觉与听觉感受的同时,进行肢体的运动和训练。

人工智能系统会根据患者的表现和进展,动态调整训练强度和难度,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2. 智能康复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还赋予了康复机器人更多的智能和自主性。

康复机器人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和肢体传感器,准确地识别和响应患者的动作和需求。

机器人可以陪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供指导和支持,并能及时记录患者的数据,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康复评估。

情景互动系统在康复医学科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情景互动系统在康复医学科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情景互动系统在康复医学科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情景互动系统(Virtual Reality)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中,康复医学科康复管理也不例外。

情景互动系统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的复合技术,可以为康复患者提供一种互动式的训练环境,以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情景互动系统在康复医学科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一、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是康复医学最常见的康复治疗形式。

传统运动康复治疗需要相对固定且单一的康复环境,这种治疗方式可能会导致康复患者快速失去兴趣,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而通过情景互动系统的虚拟环境,康复患者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康复场景,更好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

其次,在虚拟环境中运动康复,康复患者不用担心受伤的风险,康复训练可以更加安全和放心。

二、认知康复认知康复是指通过训练恢复患者的认知、反应、记忆等功能。

情景互动系统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可以让患者更加主动地参与康复治疗,通过情景互动系统的虚拟情境,可以针对患者的认知缺陷进行训练,例如,虚拟情境中尺寸、颜色的识别,反应速度的训练等。

情景互动系统可以灵活地调整虚拟情境的难度和训练内容,以适应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

三、社交康复社交康复是指涉及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行为和相互支持的康复过程。

通过情景互动系统的众多功能,康复患者可以进行联机多人游戏,互相切磋,共同康复,加强相互交流的能力,进而促进社交康复的效果,使得康复患者的康复过程更加愉悦、轻松。

四、语言康复情景互动系统的虚拟环境还可被运用于语言康复,如语音识别、处理、模拟外语交流情境模拟等,可以为语言康复患者提供更加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增强语言交流技能。

五、心理康复通过情景互动系统的虚拟模拟情境,可以让康复患者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如情绪、焦虑等问题,有效促进患者心理康复。

六、疼痛管理情景互动系统可以为康复患者提供肌肉放松、深呼吸等讲解和指导,并配合虚拟音效、图像、情境等,以帮助康复患者舒缓疼痛、放松身心。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Chinese Journal o f R ehabilitation Medicine,Mar. 2020, Vol. 35, No.3•综迷•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进展刘四维'关敏1高强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中国每年发病人 数超过200万,其中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较长时间内,因脑 卒中所导致的偏身运动功能障碍,需要依赖他人协助才能完 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11<针对脑卒中所导致的偏瘫,国内外 康复治疗从业者提出了为数众多的治疗方法,其中任务导向 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T O T)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报 道,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T O T对脑卒中 后偏瘫的恢复训练更具疗效T O T还能加速偏瘫患者总 体恢复进程|:|,脑卒中急性期、亚急性期与慢性期的康复治疗患 者均可从中获益131。

美国和加拿大均在其近年出版的脑卒中治 疗指南中对T O T有极高证据水平的推荐本文将对T O T 在偏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及相关延伸应用进行综述。

1任务导向性训练简介1.1任务导向性训练应用于偏瘫治疗的起源Janet H.C a r r和 R o b e r t a B.S h e p h e r d于 1987 年发表著作,推出了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训练的运动再学习理论 (m o t o r relearning p r o g r a m,M R P)M R P是把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学习过程,综合应用生物 力学、运动科学、神经科学、行为学等为理论基础,以作业或 任务为导向,强调病人主动参与的一种训练方式;近年来 “运动再学习理论”被更直接地改称为"运动学习(m o t o r l e a rning,M L)理论”[h i.T O T被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的康复 治疗,正是由当初的M R P最先推荐使用,并被设计成为运动 学习四大步骤中至关重要的一步|71。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篇一:康复新进展学习班体会】中医康复新进展学习班学习体会12月初,我参加了在大庆市举办的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以及大庆市中医院联合主办的“2013年中医康复新进展学习班暨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医康复协作组工作会议”。

学习班内容很丰富,有很多亮点,对康复临床实践很有帮助,感觉受益颇丰,不虚此行,有必要给大家汇报一下,希望能对同事们有所启示。

会议由国内康复界较有影响的中西医专家授课。

如周谋望教授回顾了“脊髓损伤康复近40年的进展”,王宁华教授介绍了“上肢机器人在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许光旭教授的“神经阻滞的临床基础与应用策略”以及廖维靖教授的“痉挛的综合康复治疗”,介绍了有关方面的综合进展,有理论有实践,有图有真相,开拓了眼界。

尤其贾子善教授“脑卒中康复中的几个问题”,均紧密结合临床,试举几例:如何把握脑卒中适应性恢复和内在性恢复的关系?如何确定脑卒中康复训练的策略:治疗性康复为主还是以预防性或代偿性康复为主?关于维持性康复:要多大强度,每天多长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否维持还是专门训练才能维持?康复治疗的组织传递方式上,是一对一训练好,还是小组训练或交替训练更好?再比如基本动作训练和其他训练的关系,老年人康复的注意点?等等。

这些都是临床上需要正面回答的实践性问题。

郭铁成教授提到了脑卒中康复的平台现象及其临床意义,以及如何突破平台现象,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和启发意义的。

他还讲到下背痛(lbp)康复方面比较新颖的观点:认为lbp不仅仅要关注外周,应同时关注大脑皮质的变化。

李廖沙研究员介绍了一种新的感觉神经定量检查方法:电流感觉阈值(cpt)测定仪,认为是“目前唯一能早期、选择性、定量检测感觉神经病变的检测手段,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及可重复性极高”。

是目前临床sncv和sep、qst等检测手段不可比拟的。

当然此次重点是介绍一种脑卒中康复的新方法-针康法,也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

下面对此做一简单介绍。

运动想象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综述-神经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动想象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综述-神经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动想象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综述-神经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大多数患者会遗留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传统的偏瘫康复治疗包括肢体的功能训练、针灸、推拿、电刺激治疗等,近年来一些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其中运动想象训练(motor imagery training,MIT)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康复技术,它既可以发挥脑卒中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又操作较方便,是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新进展之一[1].现就运动想象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等综述如下。

1 运动想象的由来早在1950年Hossack[2]就提出心理意象(mental imagery)的概念,就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在感官未受到相应刺激时,产生一种类似感受器受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是继心理意象后提出来的,它是指运动活动在内心反复地模拟排练,而不伴有明显的身体活动。

国外文献上关于运动想象一般有多种提法,如motor imagery, men-tal practice,mental imagery 或mental rehearsal 等,其实概念是类似的,只是提法不同而已,常被混用。

运动想象这一技术首先被运用到体育心理学领域中,在此领域中运动想象疗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特异运动技能和水平。

Maring等[3]发现运动想象训练可明显地促进运动员对新技巧的学习,研究表明运动想象训练可提高篮球罚球、游泳起跳、标枪投掷、武术、跳高、体操等项目的运动成绩,对于学习这些运动技能具有积极作用[4].20 世纪90 年代初运动想象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近年来研究发现运动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作为激活运动网络的一种手段,它适用于脑卒中的任何阶段[5].研究人员提出运动控制不是一个严格的成体系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运动过程都被存储在一个仓库中,控制系统调用这些运动过程来控制每块肌肉,运动控制是运动过程与认知、感觉过程不断交互的结果[6].人类大脑皮质的功能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皮质之间的连接与反应是根据外界刺激而不断变化的,经过不断的训练可以改变大脑皮质的结构,这就是大脑皮质可塑性理论[7].因此,脑卒中后当患者大脑皮质或传导束受到损伤,出现运动障碍时,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可实现大脑的可塑性,从而运动功能得以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人最主要的物理驱动是他们在重复测试的时候往 往会对他们的表现得到非常好的反馈
▪ 潜在的原因是电脑游戏为病人提供了短期和长期的 主动性,让他们坚持下去
•有趣 •上瘾 •旁观者参与
•这比在那些无聊的走廊 里走路要有趣多了
•什么时候是下一次训练? 这 样很快我走路也可以像玩游
戏一样好!
•不,不,往左边弯腰, 你应该抓出左边那个
•在Fugl-Mayer, Box-and-Blocks和手动功能测试的结果 上,虚拟疗法非常明显的好于控制组 (=无疗法).
•Merians et al. (2006)
•几组2-4名病人 •用Rutger手套做手部训练 •“慢性阶段” •2-2,5 小时/天, 5 天/星期, 3 星期 •无控制组
•例如:中风康复,下肢瘫痪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18 贾子善30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19 贾子善30
• 可以训练人体任何大幅度的动作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让病人在髋关节训练时做鼹鼠游戏的图片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21 贾子善30
•及时,正面 •的反馈
•太好了,它说我做 的不错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病人训练越多,训练结果越好 (例如: CVA 训练)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让病人得到反馈结果可以让他们保持高主动性 •我上次得了60分,现在我 想再试一次得61分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通过躯干姿势控制、坐站转换、上肢运动、步行、 平衡、膝关节与下肢运动、强化训练等控制多种 虚拟游戏,成功应用于中风患者上肢、平衡与步 行康复、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多发性硬化、 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心脏疾病患者康复与老 年人的一般健适活动等。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在治疗中加入游戏功能已经在国际研究中心里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Jannink et al. (2008)
•10 个CP患儿 •用”眼睛玩具”做手部训练+诗歌训练 •0,5 小时/天, 2 天/星期, 6 星期 •对照组:只有诗歌训练
•增加手的活动距离和手部功能测试; 在运动速度上没有 影响
•在Mel评估的结果上,5个患儿中的两个使用虚拟疗法显 示出非常明显的进步。在传统疗法中没有一个显示出进 步
• 学图像学、康复医疗、虚拟实验室
•娱乐: •科技: •工业制造: •建筑: •商业: •军事: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Virtual reality tele-rehab improves hand function
•科学数据显示虚拟疗法有积极的影响
•例如:手臂功能
•Piron et al. (2003)
•24 中风后病人 •虚拟游戏项目; 锤击; 种草皮 •<事发后3个月 •1 小时/天, 5 天/星期, 5-7 星期 •对照: 传统疗法
•Piron et al. (2005)
•50 中风后病人 •虚拟游戏项目; 锤击; 种草皮 •>事发后6个月 •1 小时/天, 5 天/星期, 1 个月 •无控制组
• 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在虚拟飞行任务中, 患者将脚放在与设备(6个


自由度活动与反馈) 相连的踏板上, 训练利用脚驾驶虚拟

飞机的运动控制能力。
• 虚拟健身车:以自行车骑行方式训练和恢复受损的下肢运动功能 。
• 移动、抓、放等操作:利用时差距离摄像头、数据手套和罗格斯控制

手套,患者可以对虚拟的物体进行移动、抓、放等操作,
•四、日常生活行能力训练
• 虚拟厨房等家庭环境:练习倒茶、烹饪、打扫、购物等日常活动。 • 虚拟超市:训练智力障碍患者在虚拟超市中购物的程序。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五、认知障碍的治疗
•记忆障碍:让受试者置身于与真实世界功能接近的虚


环境中进行记忆能力及学习能力训练。
•注意力障碍:注意缺失患者在虚拟环境中接受长时间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27 贾子善30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28 贾子善30
•There is strong (Level 1a) evidence that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can be used to •enhance gait recovery following stroke. •There is strong (Level 1a) evidence that •virtual reality treatment can improve •motor outcomes post stroke.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的优越性
•一、可以使患者能以自然方式与具有多种感官刺激的 虚 • 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 •二、比人类教练更有耐心和一致性,患者可以根据自己 • 的情况反复观察模仿练习。 •三、减少在真实环境中由错误操作导致的危险。 •四、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反馈信息,使枯燥单调的运动 • 康复训练过程更轻松、更有趣和更容易。 •五、虚拟现实允许用户进行个性化设置, 将运动训练、 • 心理治疗及功能测评有机地结合起来, 针对患者个 • 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康复训练计划。 •六、由于虚拟环境与真实世界的高度相似性, 在虚拟环 • 境中习得的运动技能能更好的迁移到现实环境中。
•Jang et al. (2005)
•10 中风后病人 •慢性阶段,在大屏幕上使用虚拟疗法 •1 小时/天, 5 天/星期, 4 星期
•使用虚拟治疗的病人在Fugl-Mayer和FIM测试中进步明 显好于控制组病人,但是结果并不令人非常满意.
•虚拟疗法在Fugl-Mayer和FIM测试结果上给出了重大的 进步,在平均运动时间和速度上也有明显改善。
• 虚拟现实是指在视、听、触、嗅、味觉等方面 高度逼真的计算机模拟环境。用户可与此环境进行 互动,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概

•20世纪50-70 年代: 是虚拟现实技术

的探索阶段;
•80 年代前中期: 是虚拟现实技术从实

验室走向实用的阶段;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 VR 系统根据患者置身于虚拟环 境的沉浸程度和系统组成可分为:
•●桌面式
•(英国)能 够模拟视觉、 嗅觉、听觉、 触觉甚至味 觉功能。
•“扶 椅游
客”
•●大屏幕式
•●头盔式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各种虚拟头 盔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VR系统的组成
•一、虚拟环境生成设备:高性能计算机
•二、感知设备:生成视、听、触(力)等多通道


激信号的显示器、声音播放器等
•三、跟踪设备:检查虚拟环境中的坐标及朝向的


备---动态记录人体运动
•四、交互设备: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虚拟技术的应用
•教育: •医疗:虚拟人体、虚拟外科手术和远程外科手术、医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主动性是让病人们主动训练的关键之处
•科学研究发现电脑游戏可以通过提高病人的主动性和为 病人提供反馈来增强疗效
•... 并且在测试中,还发现
•主动性
•重复
• 反馈
▪ 在MIT(麻省理工)和罗格斯大学做的比较研究显 示加入了电脑游戏的疗法,在所有的病例分析中都 比基本疗法效果要好
• 传送带任务: 要求一条患者从虚拟传送带上搬起虚拟木箱, 并

转身放到另虚拟传送带上。
• 滑雪任务: 要求患者学习从小山坡上滑雪而下, 并练习躲避两

旁的树木、岩石等虚拟障碍物。
• 根据患者受损感官的康复情况, 通过程序设置虚拟环境的复杂程 度、虚拟对象的数量、对象的运动速度、目的地距离等参数, 可以随 时调控任务难度以确保训练难度和强度的适当性。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 康复中的应用贾子善30
2020/12/5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概念
•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利 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真实事物的虚拟环境(如行 走、跑步、取物、绘图等),并通过多种传感设备 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虚拟环 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


练时,容易保持注意力集中,。
•空间认知障碍:利用计算机构造三维虚拟建筑物等空


物体,传递与实际环境同样的刺激,从而促进

空间能力提高。
•心理治疗:用于恐高症、飞行恐怖和广场恐怖症、男性

性功能障碍等。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虚拟全身运动训练
• 2009年荷兰研制开发的虚拟康复训练系统,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二、行走运动康复训练
• 视觉线索:为帕金森症患者在行走训练的虚拟道路上提供一个视

觉线索, 在行走过程中, 该线索始终位于患者脚面前方。
• 虚拟街道及跨越虚拟障碍物行走:偏瘫和单侧空间忽视患者。
•三、上下肢康复训练(改善ROM、增强肌力、增加速度和促进分离运动等)
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贾子善30
•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康复治疗 涉及的科学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