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甲午战争观后感
甲午甲午观后感精选5篇

甲午甲午观后感精选5篇120年前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覆没,开始了中国近代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
伴随着这支舰队的沉戟折沙,泱泱大国自此瓜分都剖,山河破碎,教训何其惨痛!《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
丢了魂似的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略张声势……”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甲午甲午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甲午甲午观后感1《铭记历史,振兴中华》1894年的甲午战争距今已经120年了,历史的战火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或许人们已经开始渐渐遗忘这段屈辱历史,国仇家恨已慢慢淡化,由国防大学拍摄的大型纪录片《甲午甲午》,再一次为过着幸福安定生活的我们敲醒了警钟——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在甲午战争爆发120年之际,为了让官兵牢记那段屈辱史,增强官兵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我28团机务大队组织官兵观看《甲午甲午》。
观看完影片后,官兵们个个情绪高昂,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120年前的中国,大清朝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自认为日本弹丸之国永不可能有胆侵我华夏,可真是可笑之极。
一声巨响,当被清王朝认为是番薯小国的日本打进我国门的时候,可笑的清王朝却试图依靠他国调停来驳回日本的入侵,殊不知腐朽的大清帝国早已被视为他人的嘴中馋物。
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帝国,一直是世界的主宰,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然而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到了清王朝晚期,腐朽的制度麻痹了统治者们的双眼,贪图自身的享乐,缺乏忧患意识。
1867年,李鸿章上书,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
1877年,第一批青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
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四年后,他们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组建了所谓的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北洋舰队,拥有“来远”、“经远”等几十艘先进战舰。
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这支让清王朝引以为豪的舰队却首战就一败涂地,最终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连战舰的遗体不被放过,被日本人拉归国做成了房屋,只留下那满是弹壳创伤的“来远”经久哭泣。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甲午大海战》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后期,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带领下,与日本海军展开决战。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一)1894年的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9年了。
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今天,看了《甲午大海战》,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电影主要讲述了:邓世昌从小就有一颗爱国之心,长大后成为了北洋海军“致远”舰的舰长。
中国从英国买回重甲舰,日本也准备花重金购买军舰。
但是因为日本买不起,明治天皇便以身作则,缩衣节食,一天只吃一顿,还从自己的薪水中抽出十分之一来捐款,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而我们中国,却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慈禧太后的挥霍无度,终于使中国走向衰弱。
而邓世昌在甲午海战刚开始的时候,因“致远”不幸被鱼雷炸为两节,邓世昌本来有机会逃走,可他宁死也要和日舰同归于尽。
他的爱犬——太阳,也随着他一起牺牲了。
看到这儿我不禁为他们的英雄主义所感动,他们真是太伟大了!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要永远记住“甲午海战”这段屈辱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把她建设成繁荣富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00字五篇(二)今天我窝在家里,想着周五看的《甲午大海战》。
甲午大海战中,我军有四艘舰船被敌舰击沉,只有济远、镇远和致远幸免于难。
不久,致远号也不幸中弹,但邓世昌下令向敌舰冲去,不幸被鱼雷击中,炸成了两半。
邓世昌等人誓与敌舰同沉,可惜后来没碰到敌舰,就沉入了深渊。
邓世昌等人爱国和宁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感动。
他们是人民的榜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如果每个人都像邓世昌一样,那中国一定会繁荣富强。
然而,现在的中国却不是最和平的国家。
现在有多少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有多少不法分子在扰乱社会治安?有多少人因为吸毒从国家栋梁变成了一无是处的人?这些我们都应该反思。
甲午战争观后感(通用15篇)

甲午战争观后感(通用15篇)甲午战争观后感篇1《甲午战争》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中国的科技十分落后。
有一次,日本向中国发起了海上挑战。
慈禧太后十分生气,便出动了当时最强大的北洋舰队,可是因为清政府不给北洋舰队维修、改造费,再加上日本花了很多的积蓄购买战舰。
在甲午战争上惨败……看了这部作品我想,慈禧太后实在是太可恶了,为了自我能玩儿好,将国家的钱全部花在了她的的吃喝玩乐上,使全国腐败,经济落后,最终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
如果慈禧太后肯将那些钱用在祖国的事业发展上,我们也许就能反败为胜了。
可是那个故事只可是是民间传说的其中之一,那就让我们看看下一个故事吧!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十分懒惰,中国十分缺失人才,再加上清政府腐败和北洋舰队的实力十分的弱小,才导致甲午战争的失败。
不论有多少故事都不能改变甲午战争的历史,为了让这样的历史不再发生,我们必须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不断变强,成为世界强国。
大家一齐努力吧!甲午战争观后感篇2《甲午中日战争》十分确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和日本当时的社会形态和国家实力,异常是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诠释得相当深刻和到位。
当时慈禧太后一心忙着万寿庆典,清政府腐败无能,整个政府和皇族穷奢极欲,国内民不聊生,军队同政府一样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军队毫无战斗力。
而此时,日本明治天皇却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苦心经营联合舰队,日本国民不分男女老幼,无不忠勇奋发,以战胜清国为己任,军国主义的理念深入日本社会的骨髓,在生活中完全正常的一个日本人,在应对中国时都变成了残忍狠毒的凶手。
中日甲午战争的胜负,虽有偶然,却又是必然的,落后的军备加上部队纪律的松散,清兵根本不是训练有素、设备精良的日兵的对手。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日两国最终走向了反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反复深思。
无可否认,战争中清兵中那些士卒们是勇敢的、爱国的,这是战争中最温馨动人的爱国心,也是最残酷的现实,以自我的身躯扑向日本人杀人不眨眼的洋枪火炮,不惜牺牲生命,这种爱国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
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精选21篇)

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精选21篇)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一、甲午海战简介甲午海战指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北部东港市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爆发。
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损失惨重,退守威海卫基地。
二、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精选21篇)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精选2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甲午海战》观后感1当一声炮响震碎了人们昏睡的心,当一股黑烟蒙蔽了人们脆弱的眼,当一纸条约撕扯了人们贪婪的梦,再次观看《甲午海战》,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部关于清政府和日本的海战片。
影片中的官员,腐败无能,为一己小利置国家命运之不顾,遇事仓皇躲避,我想,他的灵魂是腐朽的,是不堪一击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连蝼蚁都不如。
而恰恰,我们要感谢那个英勇的炮手!他虽然知道私自放炮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他也知道他的这一炮不会带来决定性的结果,可是他没有犹豫,为了同伴,为了国家,毅然决然地开炮打跑了日本军队,还扯下了贪生怕死之人升起的屈辱的白旗。
呜呼!壮哉!那是不愿屈服的人发自心底的呐喊,那是不愿沉默的人在浴火中燃烧!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爱国将领——邓世昌。
当时两国舰队在海上交战时,敌强我弱。
邓世昌却义无反顾地驾驶者“致远号”,在海水如柱的大海中行驶,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前进,在炮火连天的海面上奋不顾身地冲向“吉野号”。
他抱着一颗“舰在人在,舰亡人亡”的誓死之心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我被眼前的一幕幕所震撼,心中深深地映入这个名字:邓世昌!他,是民族的英雄!北洋水师战败了,而此时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过她的60大寿,骄奢淫逸,不管苍生生死。
观看甲午战争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

观看甲午战争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观看甲午战争观后感600字<一>今天我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为邓世昌那强烈的爱国情意感动电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
北洋大臣李鸿章和胆小怕死的人极力主张求和。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主动请缨作战,海战中,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后来因为炮弹已经打完了,邓世昌迫不得已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
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全舰无一人退缩。
但是在追赶“吉野”号时,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邓世昌有一种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他不像电影中的那位方大人,贪生怕死,遇到敌人就退缩,一点也没有中华民族的气概。
而邓世昌他不但坚强不屈,而且视死如归。
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把一段历史悲剧,塑造成杰出的艺术经典。
另外我在电脑上知道了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
1894年正是清政府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早在一年前清政府就专门成立了庆典处。
11月7日寿辰恰好是日军攻陷大连之日,战争危急,慈禧太后却照样在宫中开殿受贺,大宴群臣,还让光绪皇帝和大臣们陪坐听戏三日,不问国事,最高统治者如此腐败是无法指挥战争取得胜利更无法领导国家走上富强之路的!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它的强大靠的不是别人,靠的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努力与为中国开发建设的人。
当然还有那在战场上付出了生命与鲜血的英雄人物。
观看甲午战争观后感600字<二>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甲午大海战》这部电影就是根据甲午战争改编的。
这部电影从主演邓世昌的童年说起:1877年,邓世昌的同学们怀着强国的梦想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
几年后,邓世昌到欧洲,带着中国第一只铁甲船接他们回国了。
这些人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到了祖国,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当时的清朝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已经非常腐败:慈禧太后的60大寿所用的银子竟是海军的军饷;朝廷因修颐和园而无力购买英国一艘新式的军舰,而日本天皇却带头拿出自己的俸禄,购买下了这艘军舰,命名为“吉野号”。
有关甲午战争观后感优秀5篇

有关甲午战争观后感优秀5篇近代中国经历过很多战争,晚清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在战败后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不少领土,被劫掠了大量的物资以及金钱,当时洋人在国内肆意妄为,而中国人却生活得非常艰辛。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甲午战争观后感优秀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甲午战争观后感优秀5篇【一】每一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座右铭,他从始至终将自己的志向定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战败,导致了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
割地、赔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深深的打击着中国的心脏。
战败后的清政府,开始总结经验,是什么原因使清镇府导致失败。
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器物技术,来挽救清镇府的危机。
1894年9月,在黄海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械大战中日甲午战争。
就是这场战争,使得多少爱国志士以身殉国。
这一仗打的壮烈,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严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气概。
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一身正气,与舰同亡。
在致远舰中炮倾斜后,弹药用尽。
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多少次的炮弹轰击,多少次的忍痛坚持却还是失败了。
眼看着那枚炮弹穿击铁甲打在了敌人的心脏里,如果那枚炮弹一爆炸是否胜败会再议论一番。
但那颗炮弹却是一颗臭弹,甚至还有些炮弹因做工不细而不能上膛,这些本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却出现了。
有些人说如果当时清政府出银子买下那艘新式的英国军舰,也许胜败就会另堪别论了。
但事实会如此吗?有些人会拍着胸脯说会的。
但那中说法是不对的,如果那艘军舰被买下来只会拖延失败的时间而已。
因为政府的腐败,你给他在好的军事装备就算这一仗打赢了,那下一仗呢?这一仗打赢就代表着没有人再欺负你了吗?归根结底,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1894年的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20__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甲午大海战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今天观看了《甲午大海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该片叙述了国家的落后就会招致他国的侵略,要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上就得强大。
该片充分表达了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和清政府的腐败,一个寿宴、一个颐和园,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是中国从此走上了半殖民的道路。
但是,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民族英雄邓世昌,他那牺牲小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那些留学生,他们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敬佩。
当然,还有日本人的那种放手一搏的精神也让我肃然起敬。
但令我惋惜的是,中国一千八百里江山竟败给了一个弹丸小国,遗臭百年的慈禧不知道在黄泉之下是否感到无地自容。
历史就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如今的日本、菲律宾频频挑衅我国而现在的我们呢?纵观中国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现阶段的内患是:官员的腐败问题。
官员腐败也将影响当权党派政界的治国方针。
治国方针虽有计划和方法,因为个别官员的腐败,为了自身利益,阴奉阳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是不能去很好的执行。
外患是: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伴着美国、英法、欧盟等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
西方民主社会国家可谓是落水之狗,到了最后的疯狂,想的做的更多的是制约中国的崛起。
最近的黄岩岛、钓鱼岛事件,都是美国、日本及其狗腿小国敌视制约中国的杰作。
我们现在这样难道是想重蹈当年甲午海战的覆辙?不,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想这样,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但那只是嘴皮上的功夫,有几个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了,无非就是游行示威:拿着国旗、标语,但那又有什么用呢?如今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以后发展祖国经济、技术和军事上的力量。
如今我国航母下水,但是这样远远不够,我们将遇到的并非那么简单。
少年强则国强,所以,祖国的发展还有看我们这一代的努力。
[观后感]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8篇
![[观后感]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72490aa5e9856a5612607f.png)
[观后感]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8篇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一):一观看了电影《甲午海战》,一时间好像穿越了百余年时光,回顾一番中国人被鞭打的历史,颇有感触。
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直至一年后《马关条约》的签订,随着辽东半岛被无情地割让,三千万两白银交付给了日本,中华民族面临着史上最严峻的危机。
中国历来地理位置就相对封闭,北部西伯利亚是荒芜地区,西边沙漠和高原阻隔着欧洲大陆的礼貌,南部的海峡难以穿越。
中国因此不受干扰地享受着自己礼貌的发展,但也圈住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认知。
清朝甚至“闭关锁国”,不接纳外来的先进的事物,却固守着迂腐的观念。
封闭是可怕的,他盘踞在统治者的心里,落后的只会更加落后。
那么,中国人想过要改吗?是的,以前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北洋水师的成立是标志性的成功。
而清朝晚期早已劣迹斑斑,那时的中国早就杂草丛生。
科学技术的更新只是件华丽的衣裳,而中国的制度不改,又怎样面向世界?官僚腐败的现象不杜绝,又怎样迎接外来侵略者的挑战?慈禧愚昧至极,挪用海军军费只为建自己的颐和园,安享晚年和大清王朝的灭亡相比,究竟哪个更重要?北洋海军战败,天降大雪,颐和园里的那艘石头做的精致的船真是个极大的讽刺。
海上的战争是一扇门,败了,就推开了中国受外来侵略者的凌辱,关上了统治者做的关于天朝的梦。
中国的梦早该醒了。
敲碎梦境的,是日本这个极富野心的民族,他们用接近残忍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一切。
如今我们谴责日本人的罪行,同时也悔恨当时中国的落后。
历史证明,落后,是要挨打的!钓鱼岛问题曾一度被搁置,此刻却被日本再度抛出。
无论这是国家利益的抢夺,中日友好局面的破坏,还是丑陋的党派政治斗争,甲午海战中日本窃据的钓鱼岛,21世纪的中国绝对不会有半步退让!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
中国的崛起,是庞大的经济增长数字,是中国能够与世界首脑平起平坐,是美国在称霸道路上意识到了“中国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风云》观后感
《甲午风云》这部影片讲述了在清朝末期甲午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从中国掠夺大量财物,以邓世昌为首的一批爱国将领对此非常愤怒,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在黄海海域与日本海军展开激战,终因政府的无能,邓世昌和官兵们带着遗恨,慷慨殉国。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瓜分的剧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
爆发于十九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虽然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影片在表现这一历史悲剧时,则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地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
110年前,在我国黄、渤海水域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那是场刻骨铭心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创伤,至今仍隐隐作痛。
110年的国耻,提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0年的屈辱,我们将永不忘记。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她的强大靠的不是别人,靠的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奋与努力。
当然还有那在战场上付出了生命与鲜血的英雄人物。
我们将高喊着“振兴中华”来祭奠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脊梁!!!我们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报答祖国,报答那些先生牺牲的民族英雄,为了祖国的富强与繁荣,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还要努力发展祖国,建设祖国,强大我们的祖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敢于对外国人说“不!”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