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有理数的乘法2
2.3有理数的乘法(2)——黄有宇

2.提供一个能用算式 1 - 43 0 0 - 37 0 0) 2500 解决的实际问 ( 题情境,算出结果,并说明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3.黄老师将甲、乙两种股票同时卖出,其中甲种股票 卖价1200元,盈利20﹪;乙种股票卖价也是1200元, 但亏损20﹪,则黄老师这两种股票合计是盈利还是亏 损?
杭州育才中学 黄有宇
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 5) 2 (5 2) ___;2 ( 5) ( 2 5) ___; -10 -10
24 ( 2)[ 2 ( 3)] ( 4) ( 6) ( 4) ___; 24 [(3) ( 4)] 2 12 ___; 2
(a b) c a (b c)
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 别与这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a (b c) a b a c
例2
计算:
1 (2)6 (10) 0.1 ; 3
5 (1)( 12) (37 ) ; 6
1 2 4 (3) 30 ( ); 2 3 5
1 7 (3)( 3) ( 2 ) 3 ___; -7 3 3 1 ( 3) 2 ( 3) 6 1 ___; -7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 b a
乘法结பைடு நூலகம்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例 3 某校体育器材室共有60个篮球。一天课外活动, 1 1 1 有3个班级分别计划借篮球总数的 , 和 。请你算 4 2 3
一算,这60个篮球够借吗?如果够了,还多几个篮球? 如果不够,还缺几个?
2.3 有理数的乘方2.3.1乘方课时2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2, -30, -16,
64, ⋯; ① 66, ⋯; ② 32, ⋯. ③
(2)第②③行中的数与第①行中的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解:(2)对比第①②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可以发现:第②行中
的数是第①行中相应的数加2,即
-2+2,(-2)2 +2 ,(-2)3 +2 ,(-2)4 +2, ⋯;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有理数乘方的规律探究
(1)第①行中的数可以看成按什么规律排列?
分析:(1)观察第①行中的数,发现各数均为2的倍数.联系数的 乘方,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考虑,可以发现排列的规律.
解:(1)第①行中的数可以看成按如下规律排列:
-2,(-2)2,(-2)3,(-2)4,⋯ .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有理数乘方的规律探究
例2 观察下面三行数: -2, 4, -8, 16, 0, 6, -6, 18, -1, 2, -4, 8,
1 2
=1
024+(1
024+2)+1
024×
1 2
=1 024+1 026+512
=2 562.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有理数乘方的规律探究
跟踪训练 2.观察下列算式:
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 ,
根据上述算式中的规律,你认为220的末位数字是( C )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跟踪训练 1.计算: (1) (-1)10×2+(-2)3÷4;
解:(1) (-1)10×2+(-2)3÷4 =1×2+(-8)÷4 =2-2
2.3有理数的乘法(2)

试一试
有1155页稿件需要打字,第一天完成其中
的 1 ,第二天完成其中的 2 ,问还剩多少页
3
7
稿件需要打字?
几个有理数相乘,当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为 0
1、倒数: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 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注意(:1)0没有倒数。 (2)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 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3)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 负数。 (4)求小数的倒数时,要先把小数化成分 数; (5)求带分数的倒数时,要先把带分数化 成假分数。
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 分别同这两数相乘,再把乘积相加。
a×(b+c) = a×b+a×c
下列各式中用了哪条运算律? (1)3×(-5)=(-5)×3 (乘法交换律)
(2)
25 3
26 7
29 7
25 3
26 7
29 7
(3)
6
0.5
1 3
=
6
(加法结合律)
16
16
2
对这三种解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理由
是 。本题对你有何启发?
。
巩固拓展 发展思维☞
(1) 3 7 ( 2) ( 5 ) 4 15 3 14
(2)
-
8
×
(
1 6
-
5 12
+
3 10
) × 15
13 (3)-2915
× ( -5)
(4)4.61 ×37 -5.39 ×(-37 )+3×(-37 )
提高练习:
(1)已知3a 2b 3.求(2 3a 2b),6a 4b (2)已知a、b互为相反数,c, d互为倒数, m的绝对值为2,试求 a b cd m的值。
2.3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第2课时) 课件 (19张PPT)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120
1
120
2
-120
3
120
4
思考:(1)几个不为 0 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2)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是多少?
几个不是 0 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时,积为负。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小学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律: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
任何数与 0 相乘,积仍为 0。
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例1 计算
(1) (-4)×5×(-0.25);
解:(1) 原式=[-(4×5)]×(-0.25)
=(-20)×(-0.25)
=+(20×0.25)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________相乘,再把积_____
两个数相乘,交换_____的位置,____相等
相加
这两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ba
a(bc)
ab+ac
因数
个数
前两个
数
积
积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1. 运用分配律计算 (-3)×(-4 + 2 - 3),下面有四种不同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 (-3)×4 - 3×2 - 3×3B. (-3)×(-4) - 3×2 - 3×3C. (-3)×(-4) + 3×2 - 3×3D. (-3)×(-4) + (-3)×2 + (-3)×(-3)
=+5
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
探究1: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课件 2.3.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注意: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号可以写成“·”或省略, 如a×b可以写成a·b或ab.
探究新知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 = a(bc)
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 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也可先把 其中的几个数相乘.
配律对于两个以上的数相加的情形仍然成立.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练习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
特别提醒: 1.正确确定积的符号. 2.不要漏乘.
课堂检测 计算:
拓广探索题
课堂检测 解: 原式=
拓广探索题
课堂小结
乘法交换律 ab=ba
有 理
乘法结合律 (ab)c=a(bc)
数
的 乘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b+c)=ab+ac
法
运
根据乘法的运算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乘时,
算 律
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也可以将几个因数结 合在一起先相乘,所得积不变,乘法对加法的分
5
-26
课堂检测
5. 计算: 解: 原式
基础巩固题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下面这道题的解法有错吗?错在哪里?
解: 原式=
?
?
?
__ __ __
=-8-18 +4-15
=-41+4 =-37.
课堂检测 正确解法:
能力提升题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3 有理数的乘方2.3.1乘方课时1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2)
(34)2中底数是___34__,指数是__2__
9
,幂是___1_6 ___.
(3) (-5)4中底数是_-__5__,指数是__4__ ,幂是_6_2_5____.
(4) -54 中底数是_5____,指数是__4__ ,结果是_-__62_5___.
随堂练习 2. (1) (-7)8中,底数、指数各是什么?
读作“a的n次方”.
n个a
求n个相同乘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作幂.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乘方的定义
n个a
a×a×···×a×a
幂
an
底数
读法: a n 读作“a的n次方” a n 也读作“a的n次幂”
指数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乘方的定义 跟踪训练 1.把乘法形式写成幂的形式: (1)(−3)×(−3)×(−3)×(−3)=__(_−_3_)_4___.
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乘方.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乘方的定义 探究 计算下列图形中正方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体积.
2
2 面积:2×2=4
2
2 2 体积:2×2×2=8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乘方的定义
2
2 面积:2×2 =4
22 读作“2的平方” (或“2的2次方”)
2
2 2 体积:2×2×2 =8
(2)(-1)7 =__-__1____
(4)(-5)3 =__-__1_2_5__ 1
(6)(- 12)4 =___1_6____
(8)(-10)5 =_-__1_0_0__0_0_0_
随堂练习
4. 用计算器计算:
(1)(-11)6 =1 771 561 (2)167 =268 435 456 (3)8.43 =592.704 (4)(-5.6)3 =-175.616
2.3.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课件)2024-2025-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复习导入
回顾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律,思考:引入负数后,三个运算律是否成 立呢?
问题导入 问题1:计算4×8×12.5×2.5。 问题2: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与同伴交流。
归纳导入
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对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对加法的分配 律进行探究,归纳发现的结论。
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1-52页,思考下列问题。 观察下列各题。 (1)(-7)×8与8×(-7); (2)[(-4)×(-6)]×5与(-4)×[(-6)×5]; (3)(-4)×(-3)+-32与(-4)×(-3)+(-4)×-32。 通过计算可得到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说明了什么?
2.下面是31+14-16×24 的两种解法。 解法一:13+14-61×24=142+132-122×24=152×24=10。 解法二:13+14-61×24=31×24+14×24-61×24=8+6-4=10。 比较两种解法,说说它们的区别。
第一种解法是按照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的运算顺 序进行的;第二种解法运用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比较简单
( 3 ) ( - 5 . 25 ) × ( - 4 . 73 ) - 4 . 73× ( - 19 . 75 ) - 25× (-5.27)=____2_5_0____。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多个有理数相乘,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对有理数运算的学习又前进了一大步,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也将接近尾声,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呢?一 起交流一下吧!
小组展示
越展越优秀
提疑惑:你有什么疑惑?
知识讲解
知识点1:多个有理数相乘(重难点) 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负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实数的概念后,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而总结出规律,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对于实数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对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够熟练运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对于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负数的乘法。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理数的乘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入和解释有理数的乘法。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出有理数的乘法。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果有理数a和b,如何计算它们的乘积?2.呈现(10分钟)呈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法则的规律。
让学生尝试解释乘法法则的意义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各式中用了哪条运算律? (1)3×(-5)=(-5)×3
(乘法 26 29 (2) 7 3 7 7 3 7 (加法结合律)
比较它们 的结果,发 现了什么?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 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数学表达式:
a ×b =b × a .
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 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乘,积不变. 数学表达式: (a×b) ×c=a× (b×c)
计算:
3 2 3 =9 2 3 2 3 2 =9 2 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 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数相乘,再把积 相加。 a× (b+c)= a×b+a×c
1 1 1 解: 60 (1 ) 2 3 4 1 1 1 60 1 60 60 60 2 3 4
60 30 25 15 5
当所乘的数为 正数时,直接 用“-”号方 便
课内练习
1.计算下列各式
(1)(125) 7 (8) 2 7 9 3 (2)( ) ( ) ( ) 3 5 14 2 8 2 (3) ( ) (3.4) 0 7 3
课内练习
1 1 (1) 6 ( ) 3 2 1 5 2 ( 2)( ) 105 3 7 5
2.利用分配律计算
3、提高练习:
2 2 (1)( 18) (1 ) (2) 1 3 3
(2) 4.41 0.59 0.411.59
(3)已知3a 2b 3.求8 6a 4b (4)已知a、b互为相反数, c, d互为倒数, ab m的绝对值为 2,试求 cd m的值。 m
1 5 5 7 (2) 3 36 9 6 12 2
能否简便计算?
计算并观察下列式子有什么关系
(1)(-3 )×2 =-6 (2)2×(-3 ) =-6 (3)[(-3)×( -2)]×5 =30 =30 (4) (-3)×[ (-2 )×5]
换些数再试一试,你 得到了什么结论?
1 (2) 6 10 0.1 3 1 2 4 30 2 3 5
(4) 4.99×(-12)
能约分 的、凑整 的、互为 倒数的数 要尽可能 的结合在 一起
5 解(1) 12 ( 37) 6
5 37 (12 ) (乘法结合律) 6 37 10
= 575
解法三 对这三种解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是 。本题对你有何启发?
1 2 1 575 = 2
,理由 。
畅谈所得 感悟提升
括号内的式子 可看做哪几个 数的和?
1 2 4 30 + (30) ( )+ (30) 2 3 5
15 20 24 19
解(4)
4.99 (12)
4.99与哪个整 数较接近?可看 做哪两数的和?
(5 0.01) (12)
5 (12) + (0.01) (12) 60 0.12
1 1 (3) 6 0.5 = 6 0.5 6 3 3 (分配律)
(4) [(-10)×2]×0.3=(-10)×[2×0.3]
(乘法结合律)
(5)(-8)+(-9)=(-9)+(-8)
(加法交换律)
例1 .计算
(1)
5 12 37 6
59.88
计算:
(1)(-0.125)×(-0.05)×8×(-40)
(2)
5 5 7 1 3 36 9 6 12 2
例2、某校体育器材室总共有60个篮球, 一天课外活动,有3个班级分别计 1 1 1 划借篮球总数的 , 和 。 2 3 4
请你算一算,这60个篮球够借吗? 如果够了,还多几个篮球?如果不 够,还缺几个?
自主、合作、探究、互动
耳到、眼到、口到、心到
2.3、有理数的乘法(2)
七年级 数学(上)
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
请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0.05×8×40
5 5 7 1 36 (2) 3 9 6 12 2
上题变为:
(1)(-0.125)×(-0.05)×8×(-40)
5 37 12 (乘法交换律) 6
本算式结果取 什么符号?
370
1 解(2) 6 ( 10 ) 0.1 3 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10 0.1) (6 ) 3
1 2 2
1 2 4 解(3) 30 ( ) 2 3 5
探究活动1:
讲完“有理数的乘法”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下面 15 71 (8) 一道计算题: ,不一会儿,不少同学算出了 16 答案。现在老师把班上同学的解题过程归类写到黑 板上。 1151 1 575 解法一 原式= 16 (8) = ; 2 解法二
15 15 ) (8) 71 (8) (8) 16 16 1 1 (71 ) (8) 71 (8) (8) 原式= 16 16 (71 原式=